开放性和探索性问题
开放性和探索性问题
2020/5/6
例3: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分别是棱BC、CD上的点,且BE=CF.
长郡中学高三数学组
2020/5/6
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通过分析判断, 演绎推理,观察联想,化归转化,尝试 探求,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形式去寻找 解题途径。
探索性问题分条件探索性问题,结 论探索性问题和存在探索性问题。
2020/5/6
一、条件探索性问题 解决条件探索性问题的策略有: (1)模仿分析法。将题设和结论视为已知条件, 分别进行演绎再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导出所需寻求 的条件。 (2)设出题目中指定的探索条件,将此假设为已知, 结合题设条件列出满足结论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 通过解方程或不等式,求出所需寻找的条件。
得x,y 1 ,1 a ,
当且仅当 a1时,12aa2,11aa221,1a
综上所述可知,
当 a 2,或 a 2,或 a 1 时,(AB) C为含有
两个元素的集合;
2020/5/6
当 a 2,或 a 0,或 a1时,(AB) C
为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
y n x
m
如图1
y
n x
m
如图2
2020/5/6
方便。而解法二通过换元,使得式子更为规范。
2020/5/6
例2、设集合 A x , y |a y 1 x , B x , y |x y a ,
C x ,y |x 2 y 2 1问:
开放性问题[整理]
探索型问题一(开放性问题)【考点透视】习惯上,人们把命题者对解题者的要求,将数学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另一类是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并称前者为封闭题型,后者为开放题型.开放性问题的基本形式有:条件开放题(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开放题(问题的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解题者经过探索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现在还出现一些其他形式的开放题,如解题策略的开放题和题干结构的开放题. 前者主要侧重于解题方法或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后者主要是所给题目不完整,需要解题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解答.开放性问题对于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教育部在《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结合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由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意见,所以在近年的各地中考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典型例题】 一、条件开放题解条件开放题,一种是直接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另一种是需要我们作出探索去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 这两种情况所需补充的条件往往不惟一.例1 (1)如图7.1,△ABC 中,AB=AC ,D 为AC 边上的一点,要使 △ABC ∽△BCD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2001年淄博市中考题) (2)如图7.2,在△ABC 和△FED 中,AD=FC ,AB=FE ,当添加条 件: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 ≌△FED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 解:(1)BD=BC.(也可以是:∠ABC=∠BDC ;或∠A=∠DBC ;或BC ∶CD=AC ∶BC ;或BC 2=AC •CD 中的某一个)(2)∠A=∠F. (或BC=ED 等) 说明: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 第(1)小题中,我们只需给出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答案即可.例2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2,4x y =⎧⎨=⎩和2,4x y =-⎧⎨=-⎩,试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个即可)(2000年安徽省中考题)分析:我们只要分别构造出一个既含x ,又含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构造方程实际上就是寻找x 与y 之间的关系.解:2,8.y x xy =⎧⎨=⎩说明:方程与函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方程组的解看作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 (2,4),B (-2,-4),则我们可以写出过这两个点的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不唯一).B A CD 图7.1AB C DEF 图7.2本题在解法上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解,也可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形数结合——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解,也可用直觉思维的方法来解,所以本题既是一个条件开放题,也是一个策略开放题.例3 已知:如图7.3.1,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 是»BD的中点,过A 点的切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1)求证:AB •DA=CD •BE ;(2)若点E 在CB 延长线上运动,点A 在»BD上运动,使切线EA 变为割线EFA ,其它条件不变,问具备什么条件使原结论成立?(要求画出示意图,注明条件,不要求证明)(2000年北京海淀区中考题)分析:本题的(2)是一个条件开放题.由于本题的结论与(1)相同,所以这一条件的获得,我们可以从(1)的证明过程中受到启示.(1)证明:连结AC.∵A 是»BD 的中点,∴»»AB AD =,∠ACB=∠ACD.∵EA 切⊙O 于A ,∴∠EAB=∠ACB.又∵∠ABE=∠D ,∴△EAB ∽△ACD ,∴AB ∶CD=EB ∶AD , ∴AB •AD=CD •BE.(2)解:如图7.3.2中,若有△EAB ∽△ACD ,则原结论成立,故我们只需探求使△EAB ∽△ACD 的条件. 由于∠ABE=∠D ,所以只要∠BAE=∠DAC 即可,这只要»»BF CD =即可.所以本题只要»»BF AD =,原结论就成立.说明:探求条件的过程,是一个由果索因的过程,这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分析法.例4 如图7.4,AB 、AC 分别是⊙O 的直径和弦,D 为劣弧»AC 上一点,DE ⊥AB 于点H ,交⊙O 于点E ,交AC 于点F ,P 为ED 的延长线上一点.(1)当△PCF 满足什么条件时,PC 与⊙O 相切?为什么?(2)点D 在劣弧»AC 的什么位置时,才能使AD 2=DE ·DF ?为什么? (2002年济南市中考题)分析:(1)连OC.要使PC 与⊙O 相切,则只需∠PCO=900即可.由∠OCA=∠OAC ,∠PFC=∠AFH ,即可寻找出△PCF 所要满足的条件 (2)要使AD 2=DE ·DF ,即AD DFDE AD=,也就是要使△DAF ∽△DEA , 这样问题就较容易解决了.解:(1)当PC=PF (或∠PCF=∠PFC ,或△PCF 是等边三角形)时,PC 与⊙O 相切. 连OC.∵PC=PF ,∴∠PCF=∠PFC ,∴∠PCO=∠PCF+∠OCA=∠PFC+∠OAC=∠AFH+∠AHF=900, ∴PC 与⊙O 相切.图7.3.1图7.3.2 H BAEP O CD F 图7.4(2)当点D 是»AC 的中点时,AD 2=DE ·DF.连结AE.∵»»AD CD=,∴∠DAF=∠DEA. 又∵∠ADF=∠EDA ,∴△DAF ∽△DEA , ∴AD DFDE AD=,即AD 2=DE ·DF. 说明:本题是探索性开放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常从要获得的结论出发来探求该结论成立的条件.如第(1)小题中,若要PC 与⊙O 相切,则我们需要怎样的条件.第(2)小题也是如此.二、结论开放题结论开放题通常是结论不确定或不惟一,解题时,需作出探索来确定结论是否成立或会有那些结论. 例5 如图7.5.1,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一腰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D ,过D 作DE ⊥AC 于E ,可得结论DE 是⊙O 的切线.问:(1)若点O 在AB 上向点B 移动,以O 为圆心,OB 长为半径的圆 仍交BC 于D ,DE ⊥AC 的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果AB=AC=5cm, sinA=35,那么圆心O 在AB 的什么位置时,⊙O与AC 相切? (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分析:(1)连OD. ∵OB=OD ,∴∠OBD=∠ODB=∠C ,∴ OD ∥AC , 从而可得OD ⊥DE ,结论仍然成立.(2)若⊙O 与AC 相切,设切点为F ,连OF ,则由Rt △AOF 中可 求得OF=158,即OB=158. 解:(1)结论仍然成立. 如图7.5.2,连OD ,则OD=OB ,∠OBD=∠ODB. 又AB=AC ,∴∠B=∠C ,∴∠ODB=∠C , ∴OD ∥AC.∵DE ⊥AC ,∴OD ⊥DE , ∴DE 是⊙O 的切线.(2)如图7.5.3,若AC 与⊙O 切于点F ,连OF ,则OF ⊥AC ,即△AOF 是直角三角形,∴sinA=355OF OB AO OB ==-, ∴OB=158, 即当OB=158时,⊙O 与AC 相切.说明:本例的两小题都属于结论不确定性的开放性问题. 第(1)小题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探求结论是否成立;第(2)小题是从题设的结论出发来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这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图7.5.1AOBECD图7.5.2ABCO F图7.5.3例6 如图7.6.1,⊙O 的直径AB ,过半径OA 的中点G 作弦CE ⊥AB ,在»CB上取一点D ,分别作直线CD 、ED ,交直线AB 于点F 、M.(1)求∠COA 和∠FDM 的度数;(2)求证:△FDM ∽△COM ;(3)如图7.6.2,若将垂足G 改取为半径OB 上任意一 点,点D 改取在»EB上,仍作直线CD 、ED ,分别交直线 AB 于点F 、M. 试判断:此时是否仍有△FDM ∽△COM ?证明你的结论. (2003年苏州市中考题)(1)解:∵AB 是⊙O 的直径,CE ⊥AB ,∴»»AC CE,CG=EG. 在Rt △COG 中,∵OG=12OC ,∴∠OCG=30o ,∴∠COA=60o . 又∠CDE 的度数=12¼CAE 的度数=»AC 的度数=∠COA=60o ,∴∠FDM=180o -∠COA=120o .(2)证明:∵∠COM=180o -∠COA=120o ,∴∠COM=∠FDM. 在Rt △CGM 和Rt △EGM 中, GM=GM ,CG=EG ,∴Rt △CGM ≌Rt △EGM , ∴∠GMC=∠GME.又∠DMF=∠GME ,∴∠OMC=∠DMF , ∴△FDM ∽△COM.(3)解:结论仍然成立.∵∠FDM=180o -∠CDE , ∴∠CDE 的度数=12¼CAE 的度数=»AC 的度数=∠COA , ∴∠FDM=180o -∠COA=∠COM.∵AB 为直径,CE ⊥AB ,∴在Rt △CGM 和Rt △EGM 中, GM=GM ,CG=EG ,∴Rt △CGM ≌Rt △EGM , ∴∠GMC=∠GME , ∴△FDM ∽△COM.说明:本题的第(3)小题是在第(2)小题改变条件的情况下,探求结论是否还成立. 在探求时应寻着(2)的解题思路来进行.三、解题策略开放题解题策略开放题,现在更多的是以要求解题者设计解题方案来设计题目.例7 一副三角板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含300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利用这副三角板构成一个含150角的方法很多,请你画出其中两种不同构成的示意图,并在图上作出必要的标注,不写作法.(2000年荆州市中考题)DAF C EDM OG BAF CEMO G B 图7.6.1图7.6.2分析:本题可利用这副三角板中的角做“加减运算”:600-450,或450-300,或600+450-900等来得到150的角. 解:如图所示. 图7.7.1中就包含有两中构造方法, ∠ABD 和∠ACD 都等于15o ;图7.7.2中,∠EFG=15o .请同学们试着拼出其它的图形.说明:这类拼图组合,给出了一定的条件,但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我们自己来寻找. 通常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不惟一. 用现有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这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例8 如图,把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图形(全部用上,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并把你的拼法仿照图1按实际大小画在方格纸内(方格为1cm ×1cm ).(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一个); (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一个); (3)梯形(一个);(4)不是矩形和菱形的平行四边形(一个); (5)不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凸四边形(一个);(6)与以上画出的图形不全等的其他凸四边形(画出的图互不全等,能画出几个画几个,至少画三个). (2001年徐州市中考题)解:(1) (2)3)(4)(5) (6)说明:本例是一道设计图形的开放性试题,这类题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设计型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着积极的作用,例9有一种“二十四点”游戏,其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例如对1,2,3,4,可以运算得(1+2+3)×4=24(注意上述运算与4×(1+2+3)应视作相同方法的运算).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运算如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四个有理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结果等于24. (2001年杭州市中考题)分析:“二十四点”游戏,小学生也可参加. 本题将数的范围扩大到整数范围,变成新的游戏,其实就是有理数的运算.本题具有开放性,答案是不唯一的.AB C D E F G图7.7.1 图7.7.1图7.8解:(1)3×[4+(-6)+10]=24;(2)4-(-6)÷3×10=24;(3)(10-4)-3×(-6)=24. (4)[(-5)×(-13)+7]÷3=24.说明:本题将有理数的运算与学生熟知的游戏结合起来,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四、题目结构开放题以看作是一个条件开放题.例10 某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运货汽车的速度为35千米/(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2001年吉林省中考题)分析:这里“距离”和“速度”都有了,故我们可以考虑从时间上去把本题补完整. 解一: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同时从甲地驶向乙地,则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几分钟?设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x 分钟,则4040603545x ⎛⎫-⨯= ⎪⎝⎭,x=4021.答: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4021分钟. 解二: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分别从甲地和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则几分钟后它们相遇? 设摩托车与运货汽车出发x 分钟后相遇,则(45+35)×60x= 40,x=30. 答:摩托车与运货汽车出发30分钟后相遇.解三:运货汽车从甲地出发10分钟后,摩托车从甲地出发去追赶运货汽车,问在到达乙地前,摩托车能否追上运货汽车?运货汽车走完全程需408357=小时,摩托车走完全程需408459=小时, 摩托车比运货汽车少用88167963-=小时.∵1610906360126-=>, ∴摩托车在运货汽车到达乙地前能追上.解四: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沿由甲地往乙地的方向同向而行,问经过几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设经过x 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则 45x=40+35x ,解得x=4.答:经过4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说明:由于行程问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应用问题,所以我们还可以编出很多这样的问题来,同学们不妨试试.习题七一、填空题 1.(1)写出和为6的两个无理数_________________.(2003年绍兴市中考题)(2)若关于x 的方程x 2+kx-12=0的两根均是整数,则k 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两个) (2001年浙江省中考题) 2.如图,在△ABC 中,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D ,连结A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D ≌△ACD ,并说明全等的理由.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年金华市中考题) 二、解答题3.做一做:用四块如图1的瓷砖聘成一个正方形,使 拼成的图案成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 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 相同,所画图案中的阴影部分用斜线表示).(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4.先根据要求编写应用题,再解答你所编写的应用题.编写要求:(1)编写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使得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为120120110x x -=+; (2)所编应用题完整,题意清楚,联系生活实际且解符合实际. (2001年青岛市中考题)5.同学们知道: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仿照方案(1),写出方案(2)、(3)、(4). 解:设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方案(1):若这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000年广东省中考题)6.如图,⊙O 与⊙O 1完外切于点T ,PT 为其内公切线,AB 为其外公切线,A 、B 为切点,AB 与TP 相交于点P,根据图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及线段,请写出一个正确结论,并加以证明.(2001年杭州市中考题)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给出5个论断: ①CD ⊥AB ;②BE ⊥AC ;③AE=CE ;④∠ABE=30o ;⑤CD=BE. (1)如果论断①②③④都成立,那么论断⑤一定成立吗? 答:____________; (2)从论断①②③④中选取3个作为条件,将论断⑤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那么你选的3个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填论断的序号);(3)用(2)中你选的3个论断作为条件,论断⑤作为结论,组 成一道证明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2003年徐州市中考题) 8.如图,AB=AE ,∠ABC=∠AED ,BC=ED ,点F 是CD 的中点.(1)求证:AF ⊥CD ;(2)在你连接BE 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 (2002年江西省中考题)图1 图2 图3 图4 第3题A BP TO O 第6题 A BD C E第7题 B A C D E第8题9.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以AB为一边的等腰△ABC的底角为300,请在坐标系中画出△ABC,并求出点C的坐标.(2000年北京市崇文区中考题)10.如图,已知直线MN与以AB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C,∠A=28o.(1)求∠ACM的度数;(2)在MN上是否存在点D,使AB•CD=AC•BC?为什么?(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参考答案:1.(1(2)1,-1(或4,-4;或11,-11)2.答案不唯一. 添加的条件可以是:①AB=AC;②∠B=∠C;③BD=DC(或D是BC中点);④∠BAD=∠CAD(或AD平分∠BAC)等.3.略.4.所编应用题符合编写要求. 正确设未知数、列方程,正确求出方程的解.5.方案(2):若这角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案(3):在两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方案(4):在两个锐角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6.AB=2PT. 证明略.7.(1)一定. (2)①、③、④. (3)已知,如图,在△ABCD、E分别在AB、AC上,CD⊥AB,AE=CE,∠ABE=30o. 求证:CD=BE. 证明:作EF∥CD交AB于F. ∵AE=CE,∴AF=FD,∴CD=2EF. ∵CD⊥AB,∴EF⊥AB. 在Rt△EFB中,∠EFB=90o,∠EBF=30o,∴BE=2EF,∴CD=BE. 图要正确.8.(1)证明:连结AC、AD,∵AB=AE,∠ABC=∠AED,BC=ED,∴△ABC≌△AED,∴AC=AD. 又∵F为CD的中点,∴AF⊥CD.(2)①BE∥CD;②AF⊥BE;③△ACF≌△ADF;④∠BCF=∠EDF;⑤五边形ABCDE是以直线AF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还可写出其它的结果)9.如图,C1(6,0),C2(0,-,C3(0),C4(-4,C5(2),C6(2,.10.(1)∵AB是直径,∠ACB=90o. 又∠A=28o,∴∠B=62o.又MN是切线,C为切点,∴∠ACM=62o.(2)在MN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D. 证明:过点A作AD⊥MN于D. 在Rt△ABC和Rt△ACD中,MN切半圆ACB于点C,∴∠B=∠ACD,∴△ABC∽△ACD,∴AB BCAC CD=,即AB•CD=AC•BC.A BCMN第10题ACBDEF第7题。
教师的教育方法 挖掘学生潜能的引导与开发策略
教师的教育方法挖掘学生潜能的引导与开发策略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教师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和开发他们的潜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师常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挖掘他们潜能的首要任务。
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或领域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并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 创设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造出互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实践体验: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教具:运用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加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也会有所差异。
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挖掘他们的潜能。
以下是几种个性化教学的方法:1.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互相激发,促进潜能的开发。
3.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掘潜能。
三、鼓励积极参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潜能开发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1. 提供奖励机制:设立积分或奖品制度,奖励那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展示出色表现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鼓励互动讨论: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和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提供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四、启发式问题引导启发式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挖掘潜能的有效方法。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与探索性问题
探索型问题一(开放性问题)【考点透视】习惯上,人们把命题者对解题者的要求,将数学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另一类是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并称前者为封闭题型,后者为开放题型.开放性问题的基本形式有:条件开放题(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开放题(问题的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解题者经过探索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现在还出现一些其他形式的开放题,如解题策略的开放题和题干结构的开放题. 前者主要侧重于解题方法或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后者主要是所给题目不完整,需要解题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解答.开放性问题对于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教育部在《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结合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由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意见,所以在近年的各地中考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典型例题】 一、条件开放题解条件开放题,一种是直接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另一种是需要我们作出探索去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 这两种情况所需补充的条件往往不惟一.例1 (1)如图7.1,△ABC 中,AB=AC ,D 为AC 边上的一点,要使 △ABC∽△BCD,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2001年淄博市中考题) (2)如图7.2,在△ABC 和△FED 中,AD=FC ,AB=FE ,当添加条 件: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 解:(1)BD=BC.(也可以是:∠ABC=∠BDC;或∠A=∠DBC;或BC∶CD=AC∶BC;或BC 2=AC•CD 中的某一个)(2)∠A=∠F. (或BC=ED 等) 说明: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 第(1)小题中,我们只需给出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答案即可.例2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2,4x y =⎧⎨=⎩和2,4x y =-⎧⎨=-⎩,试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个即可)(2000年安徽省中考题)分析:我们只要分别构造出一个既含x ,又含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构造方程实际上就是寻找x 与y 之间的关系.解:2,8.y x xy =⎧⎨=⎩说明:方程与函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方程组的解看作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 (2,4),B (-2,-4),则我们可以写出过这两个点的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不唯一).B A CD 图7.1AB C DEF 图7.2本题在解法上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解,也可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形数结合——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解,也可用直觉思维的方法来解,所以本题既是一个条件开放题,也是一个策略开放题.例3 已知:如图7.3.1,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 是BD 的中点,过A 点的切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1)求证:AB•DA=CD•BE;(2)若点E 在CB 延长线上运动,点A 在BD 上运动,使切线EA 变为割线EFA ,其它条件不变,问具备什么条件使原结论成立?(要求画出示意图,注明条件,不要求证明)(2000年北京海淀区中考题)分析:本题的(2)是一个条件开放题.由于本题的结论与(1)相同,所以这一条件的获得,我们可以从(1)的证明过程中受到启示.(1)证明:连结AC.∵A 是BD 的中点,∴AB AD =,∠ACB=∠ACD.∵EA 切⊙O 于A ,∴∠EAB=∠ACB.又∵∠ABE=∠D,∴△EAB∽△ACD,∴AB∶CD=EB∶AD, ∴AB•AD=CD•BE.(2)解:如图7.3.2中,若有△EAB∽△ACD,则原结论成立,故我们只需探求使△EAB∽△ACD 的条件. 由于∠ABE=∠D,所以只要∠BAE=∠DAC 即可,这只要BF CD =即可.所以本题只要BF AD =,原结论就成立.说明:探求条件的过程,是一个由果索因的过程,这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分析法. 例4 如图7.4,AB 、AC 分别是⊙O 的直径和弦,D 为劣弧AC 上一点,DE⊥AB 于点H ,交⊙O 于点E ,交AC 于点F ,P 为ED 的延长线上一点.(1)当△PCF 满足什么条件时,PC 与⊙O 相切?为什么?(2)点D 在劣弧AC 的什么位置时,才能使AD 2=DE·DF?为什么? (2002年济南市中考题)分析:(1)连OC.要使PC 与⊙O 相切,则只需∠PCO=900即可. 由∠OCA=∠OAC,∠PFC=∠AFH,即可寻找出△PCF 所要满足的条件 (2)要使AD 2=DE·DF,即AD DFDE AD=,也就是要使△DAF∽△DEA, 这样问题就较容易解决了.解:(1)当PC=PF (或∠PCF=∠PFC,或△PCF 是等边三角形)时,PC 与⊙O 相切. 连OC.∵PC=PF,∴∠PCF=∠PFC,图7.3.1图7.3.2H BAEP O CD F 图7.4∴∠PCO=∠PCF+∠OCA=∠PFC+∠OAC=∠AFH+∠AHF=900, ∴PC 与⊙O 相切.(2)当点D 是AC 的中点时,AD 2=DE·DF. 连结AE.∵AD CD =,∴∠DAF=∠DEA. 又∵∠ADF=∠EDA,∴△DAF∽△DEA, ∴AD DF DE AD=,即AD 2=DE·DF. 说明:本题是探索性开放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常从要获得的结论出发来探求该结论成立的条件.如第(1)小题中,若要PC 与⊙O 相切,则我们需要怎样的条件.第(2)小题也是如此.二、结论开放题结论开放题通常是结论不确定或不惟一,解题时,需作出探索来确定结论是否成立或会有那些结论. 例5 如图7.5.1,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一腰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D ,过D 作DE⊥AC 于E ,可得结论DE 是⊙O 的切线.问:(1)若点O 在AB 上向点B 移动,以O 为圆心,OB 长为半径的圆 仍交BC 于D ,DE⊥AC 的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果AB=AC=5cm, sinA=35,那么圆心O 在AB 的什么位置时,⊙O与AC 相切? (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分析:(1)连OD. ∵OB=OD,∴∠OBD=∠ODB=∠C,∴ OD∥AC, 从而可得OD⊥DE,结论仍然成立.(2)若⊙O 与AC 相切,设切点为F ,连OF ,则由Rt△AOF 中可 求得OF=158,即OB=158. 解:(1)结论仍然成立. 如图7.5.2,连OD ,则OD=OB ,∠OBD=∠ODB. 又AB=AC ,∴∠B=∠C,∴∠ODB=∠C, ∴OD∥AC.∵DE⊥AC,∴OD⊥DE, ∴DE 是⊙O 的切线.(2)如图7.5.3,若AC 与⊙O 切于点F ,连OF ,则OF⊥AC,即△AOF 是直角三角形,∴sinA=355OF OB AO OB ==-, ∴OB=158, 即当OB=158时,⊙O 与AC 相切.说明:本例的两小题都属于结论不确定性的开放性问题. 第(1)小题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探求结论是否成立;第(2)小题是从题设的结论出发来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这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图7.5.1AOBECD图7.5.2ABCO F图7.5.3方法.例6 如图7.6.1,⊙O 的直径AB ,过半径OA 的中点G 作弦CE⊥AB,在CB 上取一点D ,分别作直线CD 、ED ,交直线AB 于点F 、M.(1)求∠COA 和∠FDM 的度数;(2)求证:△FDM∽△COM;(3)如图7.6.2,若将垂足G 改取为半径OB 上任意一 点,点D 改取在EB 上,仍作直线CD 、ED ,分别交直线 AB 于点F 、M. 试判断:此时是否仍有△FDM∽△COM? 证明你的结论. (2003年苏州市中考题)(1)解:∵AB 是⊙O 的直径,CE⊥AB,∴AC CE ,CG=EG.在Rt△COG 中,∵OG=12OC ,∴∠OCG=30,∴∠COA=60. 又∠CDE 的度数=12CAE 的度数=AC 的度数=∠COA=60,∴∠FDM=180-∠COA=120.(2)证明:∵∠COM=180-∠COA=120,∴∠COM=∠FDM. 在Rt△CGM 和Rt△EGM 中, GM=GM ,CG=EG ,∴Rt△CGM≌Rt△EGM, ∴∠GMC=∠GME.又∠DMF=∠GME,∴∠OMC=∠DMF, ∴△FDM∽△COM.(3)解:结论仍然成立.∵∠FDM=180-∠CDE, ∴∠CDE 的度数=12CAE 的度数=AC 的度数=∠COA, ∴∠FDM=180-∠COA=∠COM.∵AB 为直径,CE⊥AB,∴在Rt△CGM 和Rt△EGM 中, GM=GM ,CG=EG ,∴Rt△CGM≌Rt△EGM, ∴∠GMC=∠GME, ∴△FDM∽△COM.说明:本题的第(3)小题是在第(2)小题改变条件的情况下,探求结论是否还成立. 在探求时应寻着(2)的解题思路来进行.三、解题策略开放题解题策略开放题,现在更多的是以要求解题者设计解题方案来设计题目.例7 一副三角板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含300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利用这副三角板构成一个含15DAF C EDM OG BAF CEMO G B 图7.6.1图7.6.20角的方法很多,请你画出其中两种不同构成的示意图,并在图上作出必要的标注,不写作法.(2000年荆州市中考题)分析:本题可利用这副三角板中的角做“加减运算”:600-450,或450-300,或600+450-900等来得到150的角.解:如图所示. 图7.7.1中就包含有两中构造方法,∠ABD和∠ACD都等于15;图7.7.2中,∠EFG=15.请同学们试着拼出其它的图形.说明:这类拼图组合,给出了一定的条件,但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我们自己来寻找. 通常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不惟一. 用现有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这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例8 如图,把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图形(全部用上,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并把你的拼法仿照图1按实际大小画在方格纸内(方格为1cm×1cm).(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一个);(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一个);(3)梯形(一个);(4)不是矩形和菱形的平行四边形(一个);(5)不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凸四边形(一个);(6)与以上画出的图形不全等的其他凸四边形(画出的图互不全等,能画出几个画几个,至少画三个). (2001年徐州市中考题)解:(1)(2)3)(4)(5)(6)说明:本例是一道设计图形的开放性试题,这类题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设计型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着积极的作用,例9 有一种“二十四点”游戏,其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例如对1,2,3,4,可以运算得(1+2+3)×4=24(注意上述运算与4×(1+2+3)应视作相同方法的运算).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运算如下:(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 CD EFG图7.7.1 图7.7.1图7.8另有四个有理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结果等于24. (2001年杭州市中考题)分析:“二十四点”游戏,小学生也可参加. 本题将数的范围扩大到整数范围,变成新的游戏,其实就是有理数的运算.本题具有开放性,答案是不唯一的.解:(1)3×[4+(-6)+10]=24;(2)4-(-6)÷3×10=24;(3)(10-4)-3×(-6)=24. (4)[(-5)×(-13)+7]÷3=24.说明:本题将有理数的运算与学生熟知的游戏结合起来,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四、题目结构开放题以看作是一个条件开放题.例10 某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运货汽车的速度为35千米/(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2001年吉林省中考题)分析:这里“距离”和“速度”都有了,故我们可以考虑从时间上去把本题补完整. 解一: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同时从甲地驶向乙地,则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几分钟?设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x 分钟,则4040603545x ⎛⎫-⨯= ⎪⎝⎭,x=4021.答: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4021分钟. 解二: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分别从甲地和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则几分钟后它们相遇? 设摩托车与运货汽车出发x 分钟后相遇,则(45+35)×60x= 40,x=30. 答:摩托车与运货汽车出发30分钟后相遇.解三:运货汽车从甲地出发10分钟后,摩托车从甲地出发去追赶运货汽车,问在到达乙地前,摩托车能否追上运货汽车?运货汽车走完全程需408357=小时,摩托车走完全程需408459=小时, 摩托车比运货汽车少用88167963-=小时.∵1610906360126-=>, ∴摩托车在运货汽车到达乙地前能追上.解四: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沿由甲地往乙地的方向同向而行,问经过几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设经过x 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则 45x=40+35x ,解得x=4.答:经过4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说明:由于行程问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应用问题,所以我们还可以编出很多这样的问题来,同学们不妨试试.习题七一、填空题 1.(1)写出和为6的两个无理数_________________.(2003年绍兴市中考题)(2)若关于x 的方程x 2+kx-12=0的两根均是整数,则k 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两个) (2001年浙江省中考题) 2.如图,在△ABC 中,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D ,连结A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D≌△ACD,并说明全等的理由.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年金华市中考题) 二、解答题3.做一做:用四块如图1的瓷砖聘成一个正方形,使 拼成的图案成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 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 相同,所画图案中的阴影部分用斜线表示).(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4.先根据要求编写应用题,再解答你所编写的应用题.编写要求:(1)编写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使得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为120120110x x -=+; (2)所编应用题完整,题意清楚,联系生活实际且解符合实际. (2001年青岛市中考题)5.同学们知道: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仿照方案(1),写出方案(2)、(3)、(4). 解:设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方案(1):若这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000年广东省中考题)6.如图,⊙O 与⊙O 1完外切于点T ,PT 为其内公切线,AB 为其外公切线,A 、B 为切点,AB 与TP 相交于点P,根据图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及线段,请写出一个正确结论,并加以证明.(2001年杭州市中考题)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给出5个论断: ①CD⊥AB;②BE⊥AC;③AE=CE;④∠ABE=30;⑤CD=BE. (1)如果论断①②③④都成立,那么论断⑤一定成立吗? 答:____________;(2)从论断①②③④中选取3个作为条件,将论断⑤作为结论, 组成一个真命题,那么你选的3个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填论断的序号);(3)用(2)中你选的3个论断作为条件,论断⑤作为结论,组图1 图2 图3 图4 第3题A BP TO O 第6题ABD C E第7题BAE成一道证明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2003年徐州市中考题)8.如图,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1)求证:AF⊥CD;(2)在你连接BE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2002年江西省中考题)9.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以AB为一边的等腰△ABC的底角为300,请在坐标系中画出△ABC,并求出点C的坐标.(2000年北京市崇文区中考题)10.如图,已知直线MN与以AB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C,∠A=28.(1)求∠ACM的度数;(2)在MN上是否存在点D,使AB•CD=AC•BC?为什么?(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参考答案:1. (1(2) 1,-1(或4,-4;或11,-11)2.答案不唯一. 添加的条件可以是:①AB=AC;②∠B=∠C;③BD=DC(或D是BC中点);④∠BAD=∠CAD (或AD平分∠BAC)等.3.略.4.所编应用题符合编写要求. 正确设未知数、列方程,正确求出方程的解.5.方案(2):若这角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案(3):在两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方案(4):在两个锐角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6.AB=2PT. 证明略.7.(1)一定. (2)①、③、④. (3)已知,如图,在△ABCD、E分别在AB、AC上,CD⊥AB,AE=CE,∠ABE=30. 求证:CD=BE. 证明:作EF∥CD交AB于F. ∵AE=CE,∴AF=FD,∴CD=2EF. ∵CD⊥AB,∴EF⊥AB. 在Rt△EFB中,∠EFB=90,∠EBF=30,∴BE=2EF,∴CD=BE. 图要正确.8.(1)证明:连结AC、AD,∵AB=AE,∠ABC=∠AED,BC=ED,∴△ABC≌△AED,∴AC=A D. 又∵F为CD的中点,∴AF⊥CD.(2)①BE∥CD;②AF⊥BE;③△ACF≌△ADF;④∠BCF=∠EDF;⑤五边形ABCDE是以直线AF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还可写出其它的结果)9.如图,C1(6,0),C2(0,-,C3(0),C4(-4,A BCMN第10题ACBDEF第7题C5(2),C6(2,.10.(1)∵AB是直径,∠ACB=90. 又∠A=28,∴∠B=62.又MN是切线,C为切点,∴∠ACM=62.(2)在MN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D. 证明:过点A作AD⊥MN 于D. 在Rt△ABC和Rt△ACD中,MN切半圆ACB于点C,∴∠B=∠ACD,∴△ABC∽△ACD,∴AB BCAC CD,即AB•CD=AC•BC.(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技术人员面试提问技巧
技术人员面试提问技巧在招聘技术人员的过程中,面试被视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面试时,面试官通过提问来了解应聘者的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技术人员面试的提问技巧,帮助面试官有效评估应聘者的能力。
1. 开放性问题:面试官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来了解应聘者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问题要求应聘者详细解释自己的思路和展示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面试官可以询问应聘者在处理复杂技术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或者要求应聘者解释一个技术概念。
2. 行动性问题:行动性问题可以帮助面试官了解应聘者在特定情况下如何采取行动。
这些问题要求应聘者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例如,面试官可以要求应聘者描述一个技术项目的实施过程,包括计划、执行和评估。
3. 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用于评估应聘者的深度和广度。
面试官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来了解应聘者对技术领域的全面理解。
这些问题通常需要应聘者进行实际操作,展示他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例如,面试官可以要求应聘者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或解释一个复杂的算法。
4. 填空问题:填空问题可以帮助面试官评估应聘者对技术领域的熟悉程度。
面试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技术术语或概念,并要求应聘者填写具体的定义或解释。
这些问题要求应聘者在短时间内提供准确的答案。
5. 心理学问题:心理学问题可以帮助面试官了解应聘者外在条件和内在素质。
这些问题可以从应聘者的个人发展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提问。
例如,面试官可以询问应聘者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应对,或者能否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通过运用上述提问技巧,面试官能够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还应该注意综合考虑应聘者的实际经验、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以便做出全面的评估。
当然,面试官在提问时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确保面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技术人员面试提问技巧至关重要。
开放性问题、行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填空问题和心理学问题都是评估应聘者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技巧
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技巧
以下是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一些技巧:
1. 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避免使用闭合性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简单的答案。
2. 多样性:确保提问涵盖不同的思维层次和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
3. 指导性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提示,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
4. 探索性问题:使用探索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联系和发现新的知识。
这种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
5. 反馈提问:用提问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学生提供反馈。
6. 层次性提问:使用不同的层次提问,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思维,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7.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让他们的问题成为课堂讨论和思考的一部分。
8. 非评价性提问:避免使用评价性的提问,这些问题会使学生感到紧张和压力,
影响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9. 策略性提问:使用策略性提问,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0. 激发兴趣:提问时,可以选择与学生相关的实例和故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讨论。
重视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五、 探究定理的证明, 拓宽定理的应用 目 前, 世界上可以查到的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 几百种。 教材中虽然已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证明, 但在教 学中, 若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适当引导补充一些证 法, 不仅有利于定理的应用和理解, 而且能使学生获得 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科教学
重_ 开欢性一 o 问题教_ 视 一 探索rm 学
开远布第‘中学 普 一 母
由于开放性问题要么条件不完备 ,要么结论不确
4 !产_ c * 0** f i/ 71 ,* v4 4
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 “ 文明的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认识这种“ , 语言” 你认 的,
为这有可能吗?
定, 因此这类试题具有新颖 、 灵活、 发散的特点。 而且解
答这类问题往往没有固定 的模式 ,需要应用观察 、 类
比、 归纳、 推测等多种思维活动来寻找解题的策略, 具
有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因而更能考查学生的探索能
力和创新精神。
此问题提出后, 学生会展开激烈的争论, 调动了学
生思维的积极性, 急于知道新知识的欲火被点燃 , 激发
七 2 一一 户T 图 (4 )
。I_ \ /
C比
说明:对于此例的研究,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多种证 明问题的方法, 培养其思维能力, 而且丰富了研究数学
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C B
E
D
这样的问题系列富有探索性,学生纷纷动脑、 动 口、 动手, 积极参与探索, 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自己总
结了一般规律, 真正感受到了探索的艰难和成功的欣
球的“ , 人”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 如地球上的人类的 语言 、 、 音乐 各种图形等, 说我国著名的 学家华罗
学术论文撰写中的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研究
学术论文撰写中的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研究学术论文是研究者交流和传播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要求准确地表达研究结果,还要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索。
然而,在学术论文撰写中存在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何进行探索性研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开放性问题1. 数据的可信性和可重复性在学术研究中,数据的可信性和可重复性是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基础。
然而,一些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不明确,或者数据处理方法不透明,导致读者对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产生怀疑。
此外,一些研究结果无法被其他研究者重复,也给学术界带来了困扰。
2. 结果的解释和推广学术论文中的研究结果需要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广,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应用。
然而,有时候研究者在解释结果时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导致读者无法真正理解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此外,一些研究结果的推广性也存在问题,因为不同研究对象和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结果的不适用性。
3. 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学术研究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然而,一些研究中的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或者没有充分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点。
因此,研究者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
二、探索性研究1. 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学术研究应该不仅仅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探索问题的本质,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社会问题,研究者可以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2.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在学术研究中,跨学科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合作,研究者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例如,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可以推动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生物研究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3. 鼓励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学术研究需要鼓励创新性思维和实践,以推动学术界的发展。
探索性问题
[规律方法] 对于结论探索性问题,需要先得出一个结论, 再进行证明.注意含有两个变量的问题,变量归一是常用 的解题思想,一般把其中的一个变量转化为另一个变量, 根据题目条件,确定变量的值,遇到数列中的比较大小问 题可以采用构造函数,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证明,这是 解决复杂问题常用的方法.
存在探索性问题
(1)求证:A1C⊥平面 AB1C1; (2)若 D 是棱 CC1 的中点,在棱 AB 上是否存在一点 E,使 得 DE∥平面 AB1C1?若存在,请确定点 E 的位置;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AB=2BC,AC= 3BC,
π ∴△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CB= , 2 ∴BC⊥AC,又 AA1⊥平面 ABC, ∴BC⊥AA1,又 AA1∩AC=A, ∴BC⊥平面 ACC1A1, ∴BC⊥A1C,B1C1⊥A1C. ∵AC=AA1, ∴侧面 ACC1A1 为正方形, ∴AC1⊥A1C. 又 B1C1∩AC1=C1, ∴A1C⊥平面 AB1C1.
n n
[规律方法]
对于数列问题,一般要先求出数列的通项,
不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要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 列.遇到 Sn 要注意利用 Sn 与 an 的关系将其转化为 an,再 研究其具体性质.遇到(-1)n 型的问题要注意分 n 为奇数 与偶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本题易忘掉对 n 的奇偶性的讨 论而致误.
条件探索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 针对一个结论, 条件未知需探求, 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定,解决此类问题的 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 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在“执果索 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考虑推理过程的 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应引起注意.
桑达士 七种提问类型
桑达士七种提问类型
1.开放性问题:这种问题需要被提问者更详细地回答,通常用于探索性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城市?”或“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 封闭式问题:这种问题需要被提问者简单回答,通常用于收集数据和概括性问题,如“你是哪个城市的人?”或“你喜欢喝咖啡还是茶?”
3. 反问问题:这种问题通常用于引起被提问者的思考和探索,如“你认为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或“你有没有考虑其他解决方案?”
4. 诊断性问题:这种问题用于了解被提问者的问题或挑战,如“你最近遇到了什么困难?”或“你认为你需要哪些技能来成功?”
5. 假设性问题:这种问题用于探索可能的情况或解决方案,如“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你会做什么?”或“如果你有更多的资源,你会怎样做?”
6. 优先级问题:这种问题用于了解被提问者最重要的问题或目标,如“你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或“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7. 线性问题:这种问题用于了解被提问者的经历或故事,如“你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的?”或“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 1 -。
会议主持人的问题提问技巧激发与会者思考
会议主持人的问题提问技巧激发与会者思考在会议中,主持人起着关键的作用,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主持人不仅需要掌握会议的流程和内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提问技巧,以激发与会者的思考,促进会议的有效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会议主持人可以采用的问题提问技巧,从而激发与会者的思考和参与。
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问题提问技巧,它能够引导与会者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观点。
与开放性问题相对的是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通常可以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而开放性问题则要求与会者提供更为详细的解释和思考。
主持人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来引导与会者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或建议,进而促使会议更加富有参与性和互动性。
2. 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引导与会者深度思考的问题提问技巧。
通过提出探索性问题,主持人可以激发与会者对议题的思考和研究。
这类问题常常以"为什么"或"如何"开头,鼓励与会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
探索性问题的使用可以促使与会者在思考和讨论中不断深入,从而推动会议达到更高的思考水平。
3. 激励性问题激励性问题是一种鼓励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提问技巧。
这类问题常常以"您觉得"或"您如何看待"开头,鼓励与会者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
激励性问题的使用可以增加与会者的参与度,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主持人可以通过提出激励性问题,给与会者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认同。
4. 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是一种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与会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主持人可以使用引导性问题来引导与会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思考问题,进而拓宽思路和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
引导性问题的使用可以激发与会者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推动会议达到更好的成果。
5. 思考时间的给予除了问题提问技巧之外,主持人还可以通过给予与会者充足的思考时间来促进思考和讨论。
沟通技巧 提问的技巧
沟通技巧提问的技巧
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对方更多,因为它们要求更长的回答。
使用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导对话进入更深层次的主题。
2. 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通常需要很少的回答,这些问题通常会导致更快的交流。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对方的看法或意见,使用闭合问题可能更合适。
3. 重复问题:询问细节或复杂问题时,重复问题会有助于确保你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重述对方的回答还可以帮助你在交流中建立更好的互动。
4. 以事实为基础的问题:在引导对话时,将问题设为事实基础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对方的情况,并且也可以使问题更加直接和具体。
5. 确认问题:当讨论非常复杂且可能导致误解的话题时,确认问题可以确保你已经理解对方的立场或情况。
这是确保你们在交流时不会产生误解或争端的一种方法。
6. 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是为了逐步了解对方所持有的想法和意见。
通过反复而深入地提问,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状况,这有助于建立更有效的沟通。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联系实际:提出的问题应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相联系,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显示地理学的实用性。
例如,讲解某个地区的地理特色时,可以问学生:“你们去过这个地方吗?或者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色吗?”
2. 层次性:设计问题时应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
先从基础的问题开始,然后逐渐引入复杂的问题。
3. 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应是简单的对或错,而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问:“你认为这个地区的经济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你有什么建议来促进这个地区的持续发展吗?”
4. 探索性: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学习。
例如,“你们知道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吗?”或者“你们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
5. 结合其他学科: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如历史、物理、生物等)相结合来设置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地理学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巩固其他学科的知识。
例如,“你们知道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是如何影响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吗?”
6. 反馈和评价:提出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还可以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
以上策略仅供参考,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评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评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评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是提问者能有效地从回答中获取所需信息的关键。
以下是具体的提问方法和技巧:
1. 提前准备:提前准备问题,特别是对所评审的主题有深入了解和研究。
这有助于提出更具体、更深入的问题。
2. 明确目的:明确提问的目的。
你是想了解更多关于某个主题的信息,还是想验证某种假设?目的明确有助于设计问题。
3. 开放性问题:尽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避免是或否的回答。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经验。
例如,你觉得这个项目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4. 探索性提问:当对方回答后,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问来探索答案的细节或背景。
例如,“你能给我一些具体的例子吗?”或“你能解释一下这个观点的背后原因吗?”
5. 适时追问:如果对方回答含糊或不够具体,可以适时追问。
例如,“你能详细说明一下你的方法是如何工作的吗?”
6. 验证性问题:如果对对方的回答有疑问或需要验证,可以提出验证性的问题。
例如,“你确定这个数据是准确的吗?”
7. 引导性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引导对方到一个特定的方向或主题。
例如,“你认为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个行业会有怎样的变化?”
8. 积极倾听和观察:当对方回答问题时,要积极地倾听和观察。
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对方的回答,还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点。
9. 尊重和礼貌:提问时要尊重对方,使用礼貌的语言。
避免过于直接或冒犯性的问题。
10. 总结和确认:在提问结束后,总结和确认对方的回答,确保双方的理解是一致的。
遵循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能提高评审提问的质量,也能提升与对方的沟通效果。
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一.认识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1、关于开放性试题:“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传统的物理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解题策略单一,这类习题常称为封闭题,它的要求一般就是要找出其确定的答案。
与此相反,题目条件不确定,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方法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这类题,我们称之为“开放题”。
开放性试题是以多端性、变通性、独特性为特点的创造性思维类的试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解题中要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从而有助于对问题的全面深刻认识,处理方法灵活多样,在求知中产生创新和突破。
2、关于探究性试题:科学探究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实验性的探究活动在学习中占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因此在各地中考试卷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考卷中的实验探究题在各种复习材料中基本是找不到原题的,探究的问题往往不是课本中现成的内容,就试题背景来讲,目前来看主要来源于课本上的重要概念和规律,也有一些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各类实验现象,因此不能靠题海战术来应对探究实验题,还是要大家找出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探究性试题与开放性试题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有一部分试题为两类试题的交叉,即探究中存在“开放”,开放中蕴含“探究”,这是中考试题的一个新的热点。
二.开放性试题1.条件开放:过程、结果一定,不同的条件可达到同一结果,这类题中也含有探究性试题,2.过程(策略)开放;条件、结果都一定,解题过程开放,一题多解及少数设计性实验属于这种,这类题目基本上属于探究题。
本类试题结论不是唯一的,答案形式多样化,试题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问题,学生自我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蕴藏着创造思维的火花。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服务,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
而面谈是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包括建立关系、聆听技巧、提问技巧和反馈技巧。
一、建立关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对于心理咨询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咨询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亲和力:咨询师应该表现出友善、理解和关心的态度,让咨询对象感到舒适和放松。
2. 尊重和保密:咨询师需要尊重咨询对象的观点和价值观,并且严守秘密,确保咨询过程的保密性。
3. 清晰的沟通:咨询师应该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向咨询对象解释咨询过程和目标,以便咨询对象能够理解和参与进来。
二、聆听技巧聆听是面谈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它能够帮助咨询师更好地理解咨询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聆听技巧:1. 非言语聆听:通过姿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非言语方式表达出对咨询对象的兴趣和关注。
2. 加深理解:使用回应性反馈,例如重复咨询对象的话语、提出问题以确保理解正确等。
3. 注意细节:细心观察并倾听咨询对象的言语、情绪和身体语言,寻找线索并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
三、提问技巧咨询师在面谈过程中使用合适的提问技巧可以帮助咨询对象更好地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提问技巧:1. 开放性问题: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咨询对象提供更多信息,展开对话。
例如:“请告诉我更多关于这个问题的细节。
”2. 封闭性问题:使用封闭性问题可以获取具体的信息。
例如:“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感到焦虑的?”3. 探索性问题:通过探索性问题,咨询师可以帮助咨询对象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您认为这种情绪对您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四、反馈技巧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是面谈中咨询师的责任之一,它可以帮助咨询对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反馈技巧:1. 验证感受:表达出对咨询对象情绪状态的理解和认同。
例如:“我可以理解您感到失望和沮丧。
探索非传统和开放式关系的性爱技1
探索非传统和开放式关系的性爱技巧
探索非传统和开放式关系的性爱技巧可能因个人和伴侣的偏好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巧和建议:
1. 温柔的沟通和互动:非传统和开放式关系需要更加开放和坦诚的沟通。
与伴侣共同探讨彼此的性愿望、边界和期望,确保双方都感到舒适和尊重。
2. 多样的性玩具和工具:性玩具可以为非传统和开放式关系带来更多的刺激和体验。
尝试选择适合你和伴侣的性玩具,如手铐、口球、震动器等。
3. 角色扮演和性幻想:通过角色扮演和性幻想,可以创造出新的情景和角色,提升性爱体验的刺激和乐趣。
沟通并共同尝试适合你们的角色扮演和情景。
4. 多人性经验:在开放式关系中,可能涉及与多个伴侣的性经验。
确保与所有参与者保持沟通和彼此同意,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性行为。
5. 探索性交换和群交:在非传统关系中,一些人可能会考虑性交换或群交经验。
这需要与伴侣共同决策,并与其他参与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6. BDSM和虐恋:一些人可能对BDSM(束缚、调教、支配和服从)和虐恋感兴趣。
在尝试这些活动之前,确保与伴侣共同讨论边界、安全和同意,并遵守安全行为原则。
7. 安全性和健康:在非传统和开放式关系中,安全性和健康同样重要。
确保使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安全套,确保自己和伴侣的性健康。
请谨记,这些技巧适用于那些自愿参与非传统和开放式关系的成年人。
每个人的偏好和界限都不同,建议在任何新的性行为前都要与伴侣充分讨论和取得他们的同意。
保持明确的沟通、互相尊重和关心对于健康、安全和满足的性爱关系至关重要。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对条件和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这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式是“是否存在?存在给出证明,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决这类试题,一般根据探索性问题的设问,首先假设其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推理论证,如果通过推理得到了合乎情理的结论就肯定假设,如果得到了矛盾就否定假设.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PA=AB=1,AD=√3,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1)点E为BC的中点时,试判断EF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无论点E在BC边的何处,都有PE⊥AF.(3)当BE为何值时,PA与平面PDE所成角的大小为45。
?拓展提升(1)开放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常见题型.一般来说,这种题型依据题目特点,充分利用条件不难求解.(2)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点的坐标,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问题,若有解且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9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1)求证:AC⊥SD.(2)若SD⊥平面PAC,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l B l C1D l中,M,N分别是AB,BC中点.(1)求证:平面B 1MN⊥平面BB1D1D;(2)在棱DD1上是否存在点P,使BD1∥平面PMN,若有,确定点P的位置;若没有,说明理由.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2,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0为AD中点.(1)求证:PO⊥平面ABCD;(2)求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大小:(3)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3若存在,求出AQ:DQ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向量解法高考中立体几何试题不断出现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试题。
如何运用引导性问题提升文章引导力
如何运用引导性问题提升文章引导力引导性问题是指在文章引导读者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注意和兴趣,提升文章的引导力。
下面将介绍如何运用引导性问题提升文章引导力的方法和技巧。
一、提出问题的方式1.开放性问题: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个人责任重要还是政府责任重要?”2.多项选择题:给出几个选项,要求读者进行选择的问题,例如:“你更喜欢哪种交通方式?a.自行车 b.公交车 c.私家车”3.反问句:运用反问句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吗?”4.探索性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某个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素食主义?”5.数量方面的问题:提问关于数量、比例、相关数据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全球人口增长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二、确定问题的位置和数量1.问题的位置:引导性问题可以放置在文章开头、中间或结尾的位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
2.问题的数量:通常每一段落可以提出一个或者两个问题,不宜过多,以免读者分散注意力。
三、问题的连贯性1.问题的逻辑性:问题的提出应与文章内容相呼应,有逻辑性,并且与文章的主题和观点一致。
2.问题的衔接:问题之间应有一定的衔接关系,形成递进或对比的关系,让读者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四、问题的针对性和深入性1.针对性问题:问题要与读者的需求和兴趣相关,使其易于产生共鸣。
2.深入性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其求知欲望。
五、问题的审慎选择和设计1.问题的选择:问题应与文章类型相匹配,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2.问题的设计:问题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避免单一和敷衍的设计。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目的来运用引导性问题,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和设计,提升文章的引导力,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兴趣,使读者更加专注和投入阅读,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和传达目的。
有效追问的方法
有效追问的方法
回应基础上的追问:在对话中,当你对对方的回答给予反馈或回应时,可以通过追问来深入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当对方表达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时,你可以通过追问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观点和体验。
开放性问题追问: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对方分享更多信息,让他们表达更完整、更丰富的观点。
例如,“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或“你能给我一些具体的例子吗?”等开放性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
引导性追问:通过引导性追问,你可以帮助对方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你觉得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或“你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什么?”等引导性问题可以帮助对方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探索性追问:当你认为对方可能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以通过探索性追问来引导对方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想法。
例如,“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或“你能否再深入地谈谈你的看法?”等探索性问题可以帮助对方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情感共鸣追问:通过情感共鸣追问,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感受,从而建立更好的情感共鸣。
例如,“我理解你的感受,你能再详细说说吗?”或“你能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情感吗?”等情感共鸣追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感受。
总之,有效追问是促进对话深入的重要手段。
通过回应基础上的追问、开放性问题追问、引导性追问、探索性追问和情感共鸣追问等方法,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建立更好的沟通与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由2得 2x22a xa210的判别式 4(2a2)
于是当 a 2 ,或 a 2 时,BC:
当 a 2 时,BCa2, a2
此时显然
12aa2
,1a2 1a2
a2,a2
当 2a 2 时,BC有两个元素,其中
2020/7/8
a 1,则 AB
a 1 则由
ax y 1
x
2
y2
1
,
得x,y 1 ,1 a ,
长郡中学高三数学组
2020/7/8
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通过分析判断, 演绎推理,观察联想,化归转化,尝试 探求,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形式去寻找 解题途径。
探索性问题分条件探索性问题,结 论探索性问题和存在探索性问题。
2020/7/8
一、条件探索性问题 解决条件探索性问题的策略有: (1)模仿分析法。将题设和结论视为已知条件, 分别进行演绎再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导出所需寻求 的条件。 (2)设出题目中指定的探索条件,将此假设为已知, 结合题设条件列出满足结论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 通过解方程或不等式,求出所需寻找的条件。
因此,无论E、F在何位置均有B1F⊥D1E.
(2)解:VC1CE Fa 6[(xa 2)2a42]
当
x
a 2
时,三棱锥C1-CEF的体积最大,这时E、F分别 为
BC、CD的中点 连结AC交EF于G点,连结C1G,则AC⊥EF
所以当 a 2 ,或 a0,或 a1时,(AB)C
为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
评注:本题给出了两种探究方式,解法一的方式是从式子的 意义出发,联立方程组求解,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对思维的严谨性要求较高。解法二的方式是从直观图形出发, 找到了思维的依靠点,这样便于找到各种情况,很难出现遗 漏。
2020/7/8
12
12
2020/7/8
解法二:
令x=0, x=1 由已知条件可知 sin0,co s0
当 x0,1 ,原不等式变为 1x2sin1xcos0
x
x
令 1 x t t R 即 t2sin tco s0
x
令 f(t) t2si n t co s si tn 1 2 co s1
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1
设BE=x,则有B1(a,0,a),D1(0,a,a), A E(a,x,0),F(a-x,a,0)
2020/7/8
B
E x
D1
C1
D y
G F
C
∴ B 1 F ( x ,a , a ), D 1 E ( a ,x a , a )
∴ B 1 F D 1 E a a x (x a ) ( a ) ( a ) 0
2020/7/8
解法一:
因为 ( A B ) C ( A C ) ( B C ) ,而 AC 与
B C 分别为方程组
1
ax x2
y y2
1 1
xya
2
x
2
y2
1
的解集
当 a 0时,由 1 得,AC0,1; 当 a 0时, 由 1得,AC0,1,12aa2,11 aa22
2020/7/8
例3: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分别是棱BC、CD上的点,且BE=CF.
(1)当E、F在何位置时,B1F⊥D1E;
(2)当E、F在何位置时三棱锥C1-CEF的体积取得最大 值,并求此时二面角C1-EF-C的大小.
z
A1
解: (1) 以A为原点,分别以AB、AD、AA1
方便。而解法二通过换元,使得式子更为规范。
2020/7/8
例2、设集合 A x , y |a y 1 x , B x , y |x y a ,
C x ,y |x 2 y 2 1问:
(1)当a为何值时, (AB)C为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 (2)当a为何值时, (AB)C为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
( 1 co ssi)x n 2 ( 1 2 si)x n sin
( 1 co ss i ) x n 2 2 1 c 2 s o 2 s is n i 2 n si 4 n 1 1 c 2 s o s i 2n s i n
由 sin0,co s0
2020/7/8
例1:已知当 x0,1时,不等式
x 2 co x 1 s x 1 x 2 si 0 n 恒成立,
试求 的取值范围
2020/7/8
解法一:
令x=0, x=1 由已知条件可知,sin0,co s0
设 f( x ) x 2 co x 1 s x 1 x 2 sin
为平行系,这两条直线与单位圆相交。如上图 (1)如图1,直线m与单位圆相交于(0,1)与另外一点,
而直线n与单位圆相离,(或直线m与直线n重合。 a=1时, 两条直线与单位圆相交于两点。
所以当 a 2 ,或 a 2 ,或a=1时 (AB)C
为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
2020/7/8
(2)如图2,直线m与单位圆相交于(0,1)与另外一点, 而直线n与单位圆相切,或直线m与单位圆相切,直线n与单 位圆相交于两点,或直线m与直线n相交于(0,1)时,两 条直线与单位圆相交于三点。
2 si n
4 sin
所以 f(t)min cos4s1in0
2020/7/8
解得 sin 2 1 所以 5 (k Z)
2
12
12
评注: 从特殊的个体考察普遍的规律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思维
方式,本题先令x=0和x=1得到 sin0,co s0,
大大的缩小了 的考察范围,为后面的解答提供的很大的
当且仅当 a1时,12aa2,11aa221,1a
综上所述可知,
当 a 2,或 a 2,或 a 1 时,(AB)C为含有
两个元素的集合;
2020/7/8
当 a 2,或 a 0,或 a1时,(AB)C
为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
y n x
m
如图1
y
n x
m
如图2
2020/7/8
解法二:
由已知:直线m:axy1为定点系,直线n:xya
可知 1 co s si n 0 ,0 1 2 sin 1 2 2 co 2 s sin
2020/7/8
结合原不等式对任意 x0,1 恒成立可知
sin 0
cos 0
f
(x)mins
in
12sin2
4(1cos sin)
0
可得 sin 2 1
2
所以 2k2k5 (k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