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11:证言可靠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ll&Olson(2003)也对此做了研究,并提出正确辨认者与错 误辨认者的10~12秒规则。
20
系统变量
目击证人辨认研究中的大多来自百度文库系统变量归为3类: 辨认主持者的行为、队列内容及队列呈现方式 1. 辨认主持者的行为 辨认主持者的指导语、提问方式、反馈等都会影响 目击证人的辨认表现,都属于队列主持者的行为。
26
◆ 苏彦捷和孙金鑫的研究发现,告诉证人辨认 正确后,证人的辨认信心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 度不大;告诉证人辨认错误后,证人的信心降低, 且显著降低。
此外,询问人员的有意无意的点头、摇头、 摆手等非言语的反馈,也会影响到证人辨认的信 心。
27
2. 队列内容 当警察抓到犯罪嫌疑人时,必然要选择陪衬者来组成
虽然开放式问题有利于证人回忆案件,保证 证言的准确性,但不利于对事件细节的回忆
24
★反馈 反馈对证人的辨认的信心有重要的影响:
◆Wells和Bradfield向大学生播放了一段录像,录 像显示一个人进入了商店。大学生被告知要注意这 个人,因为随后会提问有关这个人的问题。看完录 像后,告知大学生这样一条信息:这个人从事过抢 劫,在一个商店的保安被杀害。然后向大学生显示 一组5张的照片,其实这组照片里没有录像里看到 了那个人。但是,每个大学生都从照片里选择了一 个认为是录像里的人。
2006年,Pickel等人的实验再次证实武器聚焦效应的存在,但 武器聚焦效应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强烈,武器并不是自动的或无 意识地吸引证人的注意,通过训练,证人可以很好的避免武器 聚焦效应的影响,对其他细节的记忆也很清晰。
16
★ 区别性和吸引力:Light 等(1979)的研究发现, 有区别 性的面孔比没有区别性的面孔更容易被准确地识别出来。 Fleishman等(1976)的研究发现高度有吸引力的面孔和高 度令人厌恶的面孔比一般的面孔更易被识别。
7
3. 证言主要研究方法 实验法 个案法 档案分析法 元分析法 问卷法
8
影响证言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因素类型划分:
Wells(1978)将影响目击证人辨认/证言准确 性的因素划分为: - 估计者变量(estimator variables) - 系统变量 (system variables)
9
有学者用信号检测论(SDT)来解释,认为在 罪犯不在列时,目击者的判断标准比较宽松。
30
★同时列队辨认和顺序列队辨认:
同时列队辨认是指将所有的列队成员一次呈现给目击证人。 Wells研究发现,即使是对证人提出犯罪人可能不在列队中或 者照片中的警告后,大约1/3或者更多的目击证人在无嫌疑犯 的列队辨认或者照片识别中选择一个无辜者,因为呈现同时 列队时,目击者采用相对判断的方式,而不是依赖于自己的 记忆,通过比较,选择最符合犯罪分子特征的人。
犯罪心理学
Criminal Psychology
1
证言可靠性
2
证言可靠性问题 影响证言可靠性的因素 提高证言可靠性的方法 研究不足与展望
3
问题提出 1.目击证人证言可信吗? 案例:
4
在沃里斯特实验中。一位回忆最好的学生在 重新回忆整个事件过程中有26%的重点细节发 生错误,其他学生在回忆他们看到的事件中发 生80%的错误。 眼见为实?
沃里斯特导演了人类作为心理学认识领域第 一个崭新的关于目击证人证词可靠性的科学 实验,揭开了对目击证人证词可靠性进行实证 研究的序幕。
5
2. 证言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Ratter(1998): 在对205起被告人被错判有罪的案件进行分析后发
现,其中的52%是因为目击证人的错误辨认造成的。
Wells(1998):
顺序列队辨认是实质一次呈现只呈现一个列队成员给目击证 人,并且要求目击证人在看到下一个列队成员前做出决定。 Steblay等人对24个比较同时列队辨认和顺序列队辨认的研究 进行元分析发现,总体来说,顺序列队条件下目击证人的选 择正确率显著高于同时列队条件下(56% VS 48%)。
31
Well 提出了四条目击辨认中很有价值的规则:
罪犯在列队的辨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 的正确的辨认率也在增长,13岁儿童辨认正确率为 75%左右,4岁儿童的辨认正确率为30%左右;在罪犯 不在列队的辨认中,13岁儿童正确(拒绝)率为90%左 右,4岁儿童的正确(拒绝)率为40%左右。
11
●希尔瑞(Thierry)等:学前儿童不能区分信息来源到 底是自己的真实经历还是其他媒介,容易受到成人的暗 示和诱导,他们对儿童进行监控信息来源的训练,经过 训练的儿童能区分信息来源是自己真实的经历还是其他 媒介,能有效地识别提问者的诱导性问题,提高证言的 准确性。
辨认队列。作为系统变量的陪衬者的选择一直都是目击辨 认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关于选择陪衬者的策略,一般有两 种:匹配嫌疑人策略,即选择的陪衬者与嫌疑人相符;匹 配目击者描述策略,即陪衬者与目击证人对罪犯的描述相 类似。
Lindsay & Wells研究发现当陪衬者与罪犯根本不相 像时,目击证人往往错误地辨认一个与罪犯相似的无罪嫌 疑人,可是,当嫌疑人就是罪犯时,对陪衬者的操纵对准 确辨认几乎没有影响。Luus & Wells的研究发现选择与嫌 疑人高度相似的陪衬者有助于保护无罪嫌疑人,但也可能 减少罪犯出现列队中的辨认准确性。
研究在美国发生的40起案件,这些案件的被告人最 初被认定有罪而送进了监狱,有5人被关在死囚区,但 是后来却根据DNA检验消除了犯罪嫌疑。Wells等人发现, 这些案件中有36件(90%)与一个或更多的目击证人错 误地辨认了无辜者有关。
6
Wells等人(2003) 一项研究发现,他们所研究的在司法DNA检验 出现之前被判有罪而后来通过DNA检验被证明 无罪的100多名被告人中,75%以上的人是因为 目击证人错误辨认证词而遭受冤屈。
14
2. 事件特征 光线、罪犯面孔的呈现持续时间、武器的出现、区别性 和吸引力、伪装等。
★ 武器聚焦效应 (weapon focus effect)武器聚焦效应 是指当罪犯持有武器时, 目击证人的注意焦点往往是武 器而非罪犯。
◆Loftus等(1987)通过监测目击证人的眼动, 发现武器 把目击证人的视觉注意从其他事物如罪犯的面孔上转移 过来。
★辨认的指导语: Malpass&Devine 提出,在辨认之前,目击者是否
接受过关于罪犯在列也可能不在列的指导(警告)严 重影响着目击证言的准确性。
21
Steblay有关指导语变量的元分析结果表明,呈现 “可能在也列可能不在列”的指导语(与没有指导 语相比,使罪犯空缺列队的错误辨认率减少了 41.6%,而罪犯出现列队中的准确率只减少了 1.9%)。此外,在目击心理学中大量关于指导语变 量的研究,都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基于此,美 国司法部采纳该建议作为其对收集目击证据的司法 执行指南,要求主持者在进行辨认之前告知目击证 人罪犯可能在也可能不在队列之中。
25
1/3的大学生告知“很好,你辨认了真正的犯罪嫌疑 人”(肯定反馈);1/3的大学生告知“实事上,犯 罪嫌疑人是第几号”(否定反馈);1/3的大学生没 有给予反馈。 然后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 得到肯定反馈的大学生比得到否定反馈的和没有得到 任何反馈的大学生自信得多,否定反馈对大学生的自 信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组的自信心平均为:受到肯定反馈的自信心是5.4, 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的自信心是4.0,受到否定反馈的 自信力是3.5。
估计者变量
1、证人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视觉能力、智力、种族、
人格等.
★ 年龄:一般认为, 非常年幼的儿童与年长的 老人的辨认成绩不如年轻人。儿童极易受到诱 导和暗示, 从而降低辨认的准确性。
10
● Freire等人研究发现,
儿童很容易受到列队辨认人员衣着和随身物品 如帽子、眼镜的影响,从而影响辨认的准确性。
15
Steblay(1992)通过元分析得出武器的出现减少了目击证人辨 认出武器持有者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由于武器的出现引起了唤 醒、恐惧和情绪压力。
◆Pickle 他认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比如超市、书店)不 会出现武器(枪、刀),武器这个不寻常东西的出现引起个体 的注意,个体把注意放在武器上,而忽视其他与犯罪有关的细 节。
●彼得森(Peterson)等:强迫性提问方式对儿童证言的 准确性有影响。学前儿童对“是否”强迫性提问方式有 回答“是”的偏好, 而回答多项选择提问时, 儿童就没 有出现类似的选择性偏好, 因此, 在向儿童提取证言时 尽量避免使用强迫性提问, 多使用开放性提问。
12
●辛迪(Cindy)等的实验研究也证实儿童证人 证言的可信性与询问者所提出问题的理解程度 紧密相关。如果问题中出现过于复杂的语法结 构或者儿童无法理解的抽象概念、名词、情景 等等,其证言的准确性将大受影响。但是,即 使面对无法理解的问题时,儿童依然会积极地 做出回答, 很少表示自己并不明白或者不清楚, 因此,更加影响其证言的可信性。
22
★提问方式
1 疑问词问
2不完全选言问
3 完全选言问 4 是否问 5 肯定问 6 否定问
。。。是什么? 是。。。还是。。。?
是。。。还是别的什么? 。。。是不是。。。? 。。。是。。。吗? 。。。不是。。。吗?
23
Peterson研究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对证 人证言的影响。Peterson随机挑选了多名一星期 前身体曾经受到伤害的病人,就他们的伤害经历 进行询问。结果发现,当用开放式问题询问时, 比如:“你是在哪里受伤的?”病人的回答较为 准确。但用封闭式问题询问时,病人的回答往往 有错误。因此,他们建议,在询问证人时,询问 人员应该选择开放式问题进行提问。
19
★ 决策时间
决策时间:决策时间是指目击证人从列队中辨认出他认为是 罪犯的时间。
有研究发现,作出正确辨认的目击证人比作出错误辨认的目 击证人的决策时间短。Dunning & Perretta(2002)发现,目 击证人决策时间少于10~12秒的,正确率高于决策时间高于 10~12秒的目击证人, 其正确率能达到90%。
28
3. 队列呈现方式 罪犯在列与罪犯不在列(或靶出现列队与靶空缺列队); 列队辨认与顺序列队辨认
29
★罪犯在列与罪犯不在列:罪犯在列是指犯罪人 在列队中。罪犯不在列是指犯罪人不在列队中。
Wells(1993)的研究发现,54%的目击者能 够在6个人组成的队列中辨认出罪犯,而只有32% 的人能够在嫌疑人不在列情况下正确指出队列中 不包含罪犯。
18
研究证实自信心与准确性的关系确实很低; 自信心与准确性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调节变量 :
当提高目击证人的自信心水平时,确实能提高证人的 辨认的准确性。Busey将被试分为2组,第一组被试在光线 较暗的房间看录像,第二组在光线要好的多的房间观看同 一段录像,看完录像后,被试要从一组照片中辨认录像出 现的人物。第一组的辨认错误率显著高于第二组。由于所 处的环境的光线不同,被试辨认的自信心有了影响,处于 光线好的环境下总是能够让被试更加确信自己对人物相貌 的记忆;而处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即使能够看清人物的 脸部,也会由于不自信而发生错误。
17
3. 证言特征 对目击证人辨认语言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辨 认自信心与辨认准确性的关系上。此外, 证言特 征还包括辨认时间等因素。 ★ 自信心:大量的研究都致力于评估目击证人 自信心与目击证人辨认准确性(CA)的关系。
研究:Penrod等检查了16个关于目击证人辨认后 和辨认准确性之间的相关研究, 发现两者之间仅 有平均为r=0.23相关
规则1:双盲规则 规则2:应当明确告知证人,犯罪人有可能不在列队里或者照片 组中。 规则3:在列队中或者照片中不应该突出犯罪嫌疑人 规则4:在辨认的时候,在对证人辨认出的人是不是真正的犯罪 人做出反应之前,应该让证人做一个明确的陈述。
13
★ 种族
● 亲种族偏差(own-race bias, ORB), 即当目击者与罪犯为 相同种族时, 辨认表现好; 当目击者与罪犯为不同种族时, 辨 认表现差。 ● 种族偏见与刻板印象都会影响目击证人的证词。
哈佛大学一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学生们 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白人正拿着一把剃刀威胁一个黑人。 而学生在事后回忆的却是黑人拿着一把剃刀。
20
系统变量
目击证人辨认研究中的大多来自百度文库系统变量归为3类: 辨认主持者的行为、队列内容及队列呈现方式 1. 辨认主持者的行为 辨认主持者的指导语、提问方式、反馈等都会影响 目击证人的辨认表现,都属于队列主持者的行为。
26
◆ 苏彦捷和孙金鑫的研究发现,告诉证人辨认 正确后,证人的辨认信心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 度不大;告诉证人辨认错误后,证人的信心降低, 且显著降低。
此外,询问人员的有意无意的点头、摇头、 摆手等非言语的反馈,也会影响到证人辨认的信 心。
27
2. 队列内容 当警察抓到犯罪嫌疑人时,必然要选择陪衬者来组成
虽然开放式问题有利于证人回忆案件,保证 证言的准确性,但不利于对事件细节的回忆
24
★反馈 反馈对证人的辨认的信心有重要的影响:
◆Wells和Bradfield向大学生播放了一段录像,录 像显示一个人进入了商店。大学生被告知要注意这 个人,因为随后会提问有关这个人的问题。看完录 像后,告知大学生这样一条信息:这个人从事过抢 劫,在一个商店的保安被杀害。然后向大学生显示 一组5张的照片,其实这组照片里没有录像里看到 了那个人。但是,每个大学生都从照片里选择了一 个认为是录像里的人。
2006年,Pickel等人的实验再次证实武器聚焦效应的存在,但 武器聚焦效应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强烈,武器并不是自动的或无 意识地吸引证人的注意,通过训练,证人可以很好的避免武器 聚焦效应的影响,对其他细节的记忆也很清晰。
16
★ 区别性和吸引力:Light 等(1979)的研究发现, 有区别 性的面孔比没有区别性的面孔更容易被准确地识别出来。 Fleishman等(1976)的研究发现高度有吸引力的面孔和高 度令人厌恶的面孔比一般的面孔更易被识别。
7
3. 证言主要研究方法 实验法 个案法 档案分析法 元分析法 问卷法
8
影响证言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因素类型划分:
Wells(1978)将影响目击证人辨认/证言准确 性的因素划分为: - 估计者变量(estimator variables) - 系统变量 (system variables)
9
有学者用信号检测论(SDT)来解释,认为在 罪犯不在列时,目击者的判断标准比较宽松。
30
★同时列队辨认和顺序列队辨认:
同时列队辨认是指将所有的列队成员一次呈现给目击证人。 Wells研究发现,即使是对证人提出犯罪人可能不在列队中或 者照片中的警告后,大约1/3或者更多的目击证人在无嫌疑犯 的列队辨认或者照片识别中选择一个无辜者,因为呈现同时 列队时,目击者采用相对判断的方式,而不是依赖于自己的 记忆,通过比较,选择最符合犯罪分子特征的人。
犯罪心理学
Criminal Psychology
1
证言可靠性
2
证言可靠性问题 影响证言可靠性的因素 提高证言可靠性的方法 研究不足与展望
3
问题提出 1.目击证人证言可信吗? 案例:
4
在沃里斯特实验中。一位回忆最好的学生在 重新回忆整个事件过程中有26%的重点细节发 生错误,其他学生在回忆他们看到的事件中发 生80%的错误。 眼见为实?
沃里斯特导演了人类作为心理学认识领域第 一个崭新的关于目击证人证词可靠性的科学 实验,揭开了对目击证人证词可靠性进行实证 研究的序幕。
5
2. 证言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Ratter(1998): 在对205起被告人被错判有罪的案件进行分析后发
现,其中的52%是因为目击证人的错误辨认造成的。
Wells(1998):
顺序列队辨认是实质一次呈现只呈现一个列队成员给目击证 人,并且要求目击证人在看到下一个列队成员前做出决定。 Steblay等人对24个比较同时列队辨认和顺序列队辨认的研究 进行元分析发现,总体来说,顺序列队条件下目击证人的选 择正确率显著高于同时列队条件下(56% VS 48%)。
31
Well 提出了四条目击辨认中很有价值的规则:
罪犯在列队的辨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 的正确的辨认率也在增长,13岁儿童辨认正确率为 75%左右,4岁儿童的辨认正确率为30%左右;在罪犯 不在列队的辨认中,13岁儿童正确(拒绝)率为90%左 右,4岁儿童的正确(拒绝)率为40%左右。
11
●希尔瑞(Thierry)等:学前儿童不能区分信息来源到 底是自己的真实经历还是其他媒介,容易受到成人的暗 示和诱导,他们对儿童进行监控信息来源的训练,经过 训练的儿童能区分信息来源是自己真实的经历还是其他 媒介,能有效地识别提问者的诱导性问题,提高证言的 准确性。
辨认队列。作为系统变量的陪衬者的选择一直都是目击辨 认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关于选择陪衬者的策略,一般有两 种:匹配嫌疑人策略,即选择的陪衬者与嫌疑人相符;匹 配目击者描述策略,即陪衬者与目击证人对罪犯的描述相 类似。
Lindsay & Wells研究发现当陪衬者与罪犯根本不相 像时,目击证人往往错误地辨认一个与罪犯相似的无罪嫌 疑人,可是,当嫌疑人就是罪犯时,对陪衬者的操纵对准 确辨认几乎没有影响。Luus & Wells的研究发现选择与嫌 疑人高度相似的陪衬者有助于保护无罪嫌疑人,但也可能 减少罪犯出现列队中的辨认准确性。
研究在美国发生的40起案件,这些案件的被告人最 初被认定有罪而送进了监狱,有5人被关在死囚区,但 是后来却根据DNA检验消除了犯罪嫌疑。Wells等人发现, 这些案件中有36件(90%)与一个或更多的目击证人错 误地辨认了无辜者有关。
6
Wells等人(2003) 一项研究发现,他们所研究的在司法DNA检验 出现之前被判有罪而后来通过DNA检验被证明 无罪的100多名被告人中,75%以上的人是因为 目击证人错误辨认证词而遭受冤屈。
14
2. 事件特征 光线、罪犯面孔的呈现持续时间、武器的出现、区别性 和吸引力、伪装等。
★ 武器聚焦效应 (weapon focus effect)武器聚焦效应 是指当罪犯持有武器时, 目击证人的注意焦点往往是武 器而非罪犯。
◆Loftus等(1987)通过监测目击证人的眼动, 发现武器 把目击证人的视觉注意从其他事物如罪犯的面孔上转移 过来。
★辨认的指导语: Malpass&Devine 提出,在辨认之前,目击者是否
接受过关于罪犯在列也可能不在列的指导(警告)严 重影响着目击证言的准确性。
21
Steblay有关指导语变量的元分析结果表明,呈现 “可能在也列可能不在列”的指导语(与没有指导 语相比,使罪犯空缺列队的错误辨认率减少了 41.6%,而罪犯出现列队中的准确率只减少了 1.9%)。此外,在目击心理学中大量关于指导语变 量的研究,都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基于此,美 国司法部采纳该建议作为其对收集目击证据的司法 执行指南,要求主持者在进行辨认之前告知目击证 人罪犯可能在也可能不在队列之中。
25
1/3的大学生告知“很好,你辨认了真正的犯罪嫌疑 人”(肯定反馈);1/3的大学生告知“实事上,犯 罪嫌疑人是第几号”(否定反馈);1/3的大学生没 有给予反馈。 然后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 得到肯定反馈的大学生比得到否定反馈的和没有得到 任何反馈的大学生自信得多,否定反馈对大学生的自 信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组的自信心平均为:受到肯定反馈的自信心是5.4, 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的自信心是4.0,受到否定反馈的 自信力是3.5。
估计者变量
1、证人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视觉能力、智力、种族、
人格等.
★ 年龄:一般认为, 非常年幼的儿童与年长的 老人的辨认成绩不如年轻人。儿童极易受到诱 导和暗示, 从而降低辨认的准确性。
10
● Freire等人研究发现,
儿童很容易受到列队辨认人员衣着和随身物品 如帽子、眼镜的影响,从而影响辨认的准确性。
15
Steblay(1992)通过元分析得出武器的出现减少了目击证人辨 认出武器持有者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由于武器的出现引起了唤 醒、恐惧和情绪压力。
◆Pickle 他认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比如超市、书店)不 会出现武器(枪、刀),武器这个不寻常东西的出现引起个体 的注意,个体把注意放在武器上,而忽视其他与犯罪有关的细 节。
●彼得森(Peterson)等:强迫性提问方式对儿童证言的 准确性有影响。学前儿童对“是否”强迫性提问方式有 回答“是”的偏好, 而回答多项选择提问时, 儿童就没 有出现类似的选择性偏好, 因此, 在向儿童提取证言时 尽量避免使用强迫性提问, 多使用开放性提问。
12
●辛迪(Cindy)等的实验研究也证实儿童证人 证言的可信性与询问者所提出问题的理解程度 紧密相关。如果问题中出现过于复杂的语法结 构或者儿童无法理解的抽象概念、名词、情景 等等,其证言的准确性将大受影响。但是,即 使面对无法理解的问题时,儿童依然会积极地 做出回答, 很少表示自己并不明白或者不清楚, 因此,更加影响其证言的可信性。
22
★提问方式
1 疑问词问
2不完全选言问
3 完全选言问 4 是否问 5 肯定问 6 否定问
。。。是什么? 是。。。还是。。。?
是。。。还是别的什么? 。。。是不是。。。? 。。。是。。。吗? 。。。不是。。。吗?
23
Peterson研究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对证 人证言的影响。Peterson随机挑选了多名一星期 前身体曾经受到伤害的病人,就他们的伤害经历 进行询问。结果发现,当用开放式问题询问时, 比如:“你是在哪里受伤的?”病人的回答较为 准确。但用封闭式问题询问时,病人的回答往往 有错误。因此,他们建议,在询问证人时,询问 人员应该选择开放式问题进行提问。
19
★ 决策时间
决策时间:决策时间是指目击证人从列队中辨认出他认为是 罪犯的时间。
有研究发现,作出正确辨认的目击证人比作出错误辨认的目 击证人的决策时间短。Dunning & Perretta(2002)发现,目 击证人决策时间少于10~12秒的,正确率高于决策时间高于 10~12秒的目击证人, 其正确率能达到90%。
28
3. 队列呈现方式 罪犯在列与罪犯不在列(或靶出现列队与靶空缺列队); 列队辨认与顺序列队辨认
29
★罪犯在列与罪犯不在列:罪犯在列是指犯罪人 在列队中。罪犯不在列是指犯罪人不在列队中。
Wells(1993)的研究发现,54%的目击者能 够在6个人组成的队列中辨认出罪犯,而只有32% 的人能够在嫌疑人不在列情况下正确指出队列中 不包含罪犯。
18
研究证实自信心与准确性的关系确实很低; 自信心与准确性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调节变量 :
当提高目击证人的自信心水平时,确实能提高证人的 辨认的准确性。Busey将被试分为2组,第一组被试在光线 较暗的房间看录像,第二组在光线要好的多的房间观看同 一段录像,看完录像后,被试要从一组照片中辨认录像出 现的人物。第一组的辨认错误率显著高于第二组。由于所 处的环境的光线不同,被试辨认的自信心有了影响,处于 光线好的环境下总是能够让被试更加确信自己对人物相貌 的记忆;而处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即使能够看清人物的 脸部,也会由于不自信而发生错误。
17
3. 证言特征 对目击证人辨认语言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辨 认自信心与辨认准确性的关系上。此外, 证言特 征还包括辨认时间等因素。 ★ 自信心:大量的研究都致力于评估目击证人 自信心与目击证人辨认准确性(CA)的关系。
研究:Penrod等检查了16个关于目击证人辨认后 和辨认准确性之间的相关研究, 发现两者之间仅 有平均为r=0.23相关
规则1:双盲规则 规则2:应当明确告知证人,犯罪人有可能不在列队里或者照片 组中。 规则3:在列队中或者照片中不应该突出犯罪嫌疑人 规则4:在辨认的时候,在对证人辨认出的人是不是真正的犯罪 人做出反应之前,应该让证人做一个明确的陈述。
13
★ 种族
● 亲种族偏差(own-race bias, ORB), 即当目击者与罪犯为 相同种族时, 辨认表现好; 当目击者与罪犯为不同种族时, 辨 认表现差。 ● 种族偏见与刻板印象都会影响目击证人的证词。
哈佛大学一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学生们 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白人正拿着一把剃刀威胁一个黑人。 而学生在事后回忆的却是黑人拿着一把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