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1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1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1 .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X,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XX+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育与生产相联系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务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关键词: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优化
地方学院大多数是近几年由专科合并升格为本科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育人如同植树.树只有根深,才能杆粗叶茂,人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通识知识(如同树的根系),才能高素质,造其无限发展之势:树只有干粗,才能木秀,人只有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同粗壮的树干),才能强能力,撑起高耸凌X之志;树只有冠茂,才能荫多,人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像茂盛的树枝),才能有特长,适应社会逐渐发展的需要.为
1 / 7。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附件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略)
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上表15项二级指标中为黑体字的是重要指标,共8项。
1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2
3
4
5
6
7
8
9
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 A≥12,C≤2, 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的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准的。
4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4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24〕13号)是教育部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出的相关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围绕着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该指导意见首先强调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核心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
而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对培养高素质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该指导意见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求进行了明确,包括职业能力导向、目标适应性、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
指导意见同时明确了制订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在基本原则方面,指导意见突出了职业能力导向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程序方面,指导意见重点提到了需求分析、课程实践环节设置、评价与反馈等关键步骤,明确了制订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该指导意见还充分考虑了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于不同学科领域和专业特色的职业院校提供了特定的指导。
根据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特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其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指导意见还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和实训基地,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24〕13号)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这一指导意见的提出将有助于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
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2021年3月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Marrh.2021第 2 期 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 No.2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杨巧玉(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兰州730300)[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任务,科学制订与实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教”改革、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学院专业建设实际情况,通过全面制订和实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开展“三延伸两融合”教学模式设计促进“三教”改革,构建“六位一体”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三全育人”机制建设,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为重点在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进行了创新实践,旨在适应新时代要求,突出院校专业建设发展特色,促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一、制订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和意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构建了 新时代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体系建设思路,赋 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任务,绘制了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的全新蓝图。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 导意见》)提出:“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 机制,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等,特别强调职业院校 在本次全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时,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涵和特 征,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 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体系的落地实施为重点,科学规 范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于2024年6月20日,意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此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方案提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技之长、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
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强调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此外,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培养出既懂技能又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才。
其次,方案重点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方案强调职业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的职业人才。
此外,方案还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方案要求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供学生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条件。
最后,方案还提出了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方案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学科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总之,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强调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的要求。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 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
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提出的有关具体要求,研究确定并分条目列举。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条例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条例总则第一条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特色的重要文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它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模式,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资源分配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执行和管理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立法和执法活动之一,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一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第三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权限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调整权在学校。
因此学校有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及基本要求的权利。
2.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各教学单位有制(修)订所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权利。
3.教务处负责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稿、审核、印制工作。
4.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批权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教学校领导)。
第四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设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3.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5.从本校实际出发,突出各专业特色。
第五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专业要求等内容。
第六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1.教务处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提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并下达制订通知。
2.各教学单位组织各专业教研室,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关于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经教学单位负责人初审。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6.05•【文号】教职成〔2019〕13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
202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职业院校规范教学管理,深化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学院“立足开发区,服务烟台市”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科学构建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
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二)坚持标准引领,促进特色发展。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鼓励高于标准、体现特色。
(三)坚持多方参与,促进产教融合。
工作规划设计、方案研究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要注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要充分考虑学校师生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避免闭门造车、照搬照用;方案整体设计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四)坚持科学规范,促进开放共享。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一直关注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并且重视制订和实施相关方案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确保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确立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和目标1.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职业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所培养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就业前景,注重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强调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培养方案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与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相衔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制订培养方案的程序和要求1.组织编制专家组。
职业院校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包括学科专家、教育教学专家、企业专家等,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
职业院校要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需求分析,了解当前社会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的方案要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3.制定培养目标和要求。
职业院校要根据需求调研和分析的结果,明确所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及培养要求,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
4.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
制订方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及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分类设计,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内容与方法。
5.完善评估和改进机制。
制订方案后需要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方案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推动培养方案实施的措施和保障1.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以适应制订方案的需求。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指委(教指委),有关单位: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组织职业院校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地要及时开展宣讲解读,组织指导本地区职业院校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二、各行指委(教指委)要把宣传解读《指导意见》、开展有关研讨活动、交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经验做法纳入到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三、根据《指导意见》、专业教学标准和调研工作基础,我司组织研制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见附件)。
职业院校应参考有关内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本校办学实际,制订体现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各职业院校原则上应实施根据《指导意见》和本通知要求新制(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参考实施。
五、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9年8月底前将本地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有关政策举措和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情况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并建立抽查制度,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和实施情况定期检查评价,公布检查结果。
附件: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9年6月5日附件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一、专业名称及代码对照中、高职现行专业目录规范表述。
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中、高职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均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06.07•【文号】教师厅[2013]5号•【施行日期】2013.06.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师厅[2013]5号)各项目牵头单位:为进一步加强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建设,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
2012年10月,经严格遴选、评审,确定43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为项目牵头单位。
为加强项目管理和规范项目实施,经商财政部,特制定《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办公厅2013年6月7日附件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实施过程,提高项目开发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以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为目标,遵循职教师资培养的规律和特点,突出职业学校对专业师资的能力要求,开发覆盖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系列成果,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职教师资培养的整体水平。
第三条项目开发周期为3年(2013年-2015年)。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具备条件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具体包括:88个专业项目(项目编号为VTNE 001至VTNE 088)和12个公共项目(项目编号为VTNE 089至VTNE 100)的成果。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征求对《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教职成司函〔2017〕1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司组织研究起草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印发给你们征求意见。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邮编:100816。
附件: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7年12月7日附件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有关总体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通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
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指导职业院校制订教学计划,转变为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权限,国家层面负责制定发布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自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法依规行使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精选精选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精选精选一、背景与意义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于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二、主要内容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定位和特色,明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与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明确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习与实践教学的安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明确实习与实践教学的安排,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学校可以与行业企业作深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实践,增强专业素质。
4.评价与考核方式的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明确评价与考核方式,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
考核应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式,如考试成绩、实践成果等进行评价。
5.持续改进与迭代三、推进措施1.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大职教的力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3.深化产学研合作,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建立行业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4.鼓励学校开展“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5.加强对学校的督导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预期成效通过本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可以提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水平和培养质量,促进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了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部拟在今后几年内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全国所有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一次水平评估。
今年首先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今年将选择30所左右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开展评估试点工作,上半年评估4至5所,下半年评估25所左右。
二、参评的院校需举办高职高专教育满三年以上,并有一届毕业生。
三、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推荐二所参加今年评估试点的备选学校,我司将选择其中一所进行评估。
四、上半年的评估时间初定在5至6月份,下半年的评估时间初定在9至11月份。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于3月10日前将推荐评估的备选学校及拟评时间书面报我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
今年评估工作的具体安排我司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李津石、常建军联系电话:************E-mail:************************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〇〇三年二月十二日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1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旨在指导全国各职业院校实施教学工作,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
其中包含了招生、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实习、毕业论文、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管理和评估工作的规定。
一、招生1. 招生 target:高中毕业或相当学历2. 招生数量: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就业市场,适当调整3. 招生政策:均等原则4. 招生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生,通过考试选拔二、课程设置1. 课程设计侧重实践性,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2. 基础教育:包括通识教育、语言文化教育、数理科学教育等3. 行业技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职业市场需求,设置相关的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4. 专业方向:结合行业和政策要求,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5. 实践课程:必须结合实际经验,在开展实践课程时,要深入企业、工厂、农村等基层单位,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实训、实习、实践等环节,“培养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三、实践训练1. 行业实训室、模拟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等,要按照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完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熟习电器电子等方面专业技能。
2.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应开设企业实习、实践教学、旅游实训等不同实践培训项目,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感知行业特点和体验专业技能。
四、实习1. 职业执照考试或实习前认证:学生在参加企业实习时,需要提供实习前的学习证明,以推动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开展.2. 合格率达标要求: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院校应该能够及时公布并鼓励学生提高实习表现,使实习成绩合格率能够达到规定标准,提高专业技能。
五、毕业论文1. 毕业论文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和熟练度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毕业生的选择性考试,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专业专项知识。
2. 毕业论文应与实际生产和服务相联系,特别是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发挥最大作用。
3. 在论文撰写前,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确定选题、阐述论文结构、撰写内容等。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部研究制订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2008年开始,各地原则上应依据本评估方案开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
本评估方案公布前已进行过评估的院校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可在2010年后安排评估。
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自本评估方案发布起,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本科院校中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可根据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参照此评估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准进行建设。
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与本文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文为准。
教育部二○○八年四月九日附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附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评估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
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务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关键词: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优化
地方学院大多数是近几年由专科合并升格为本科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育人如同植树。
树只有根深,才能杆粗叶茂,人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通识知识(如同树的根系),才能高素质,造其无限发展之势:树只有干粗,才能木秀,人只有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同粗壮的树干),才能强能力,撑起高耸凌云之志;树只有冠茂,才能荫多,人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像茂盛的树枝),才能有特长,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为此,仿照树型结构提出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培养具有广博通识知识、宽厚学科基础知识、精深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实质上就是综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本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个性健康发展的宗旨,按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又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优势,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
二是从整体优化的全局出发,从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入手,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结构的科学理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使德育与智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学习有机融合,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四是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设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因材施教,创造富有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1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
实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筑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国际交流知识、体育军事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优化通识课程平台。
改变以往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品德与法律、形
式与政策、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技术经济学、国际事务知识等。
旨在提供学生适应社会与今后发展需要的通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正确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道德,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较强的经济意识与国际意识:使学生掌握具有共同规律的知识和工具,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构建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
随着现代工程创造性、复杂性、综合性、社会性等特征的日益突出,未来工程师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非工程”方面的。
工科大学生应加强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与业务素质的融合,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的宽口径学科基础教育,即构建宽厚的涵盖固体、气体、液体知识、能量转换技术、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制造技术、检测控制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优化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能源与环境、微机接口与应用、机制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热工理论、液压与气动、通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控制工程基础、汽车学、产品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
旨在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学科基础,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与自我发展能力。
3设置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按需求分流,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基于精深的专业性与广阔的视野并重的原则,突出专业课程内容精、学时少、水平高、应用广、效果好的特点,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中:机电一体化、现代制造技术、模具设计制造、热能工程、制冷与空调、汽车与内燃机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确保每个专业方向设有科研基础好的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开有一定数量的选学课,以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
4整合课程减少学时
从社会、科技、行业发展需要和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壁垒,重新进行整合,实现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相互协调和整体优化。
如各种热工设备工作时,其工质的热力过程变化中均有流动与传热现象存在,而以往的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工质热力过程变化中的能量转换效率,流体力学只研究工质的流动,传热学又只研究热量的传递,学生学了这3门课程后,很难综合应用三者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这3门课程整合成热工理论课程,使那些被人为割裂的各部分内容之间形成有机的、符合知识本质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再现知识整体的本来面目。
不仅形成了科学、先进、实用的课程体系,而且增强了课程教学活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优化后的机械动力大类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时为2500小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2270小时,实验教学课时为230小时,集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42周。
5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
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的,是不能内化成素质的。
还要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把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加强工程训练和实践环节,使学生知识来源与能力培养多渠道、多元化。
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的做法是: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完善“多系列、多层次+模块”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实现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程化。
不断提升由动力机械产品结构分析、产品性能提高、先进制造技术、单项试验研究、测试控制技术和产品技术创新6个分室组成的动力机械工程模式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水平,突出试验研究能力培养,不仅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产品结构、性能研究、仪器标定、制造工艺、控制技术、单项研究实验和实验设计的全面实验技能训练,而且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创新课体系,深入生产实际和学科前缘找课题,使创新课程体系与课堂创新教学相结合,课堂创新教学与创新实验、创新设计相结合,创新实验、创新设计与生产实际和行业发展相结合。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实践效果
通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与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共同
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以往存在的专业教育过窄、课程负担偏重,学生人文社会知识贫乏、工程意识不强、经济观念淡薄、个性不明显、创新能力过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将机械工程系与热能动力工程系合并为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原有专业均按机械动力大类招生培养。
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后,初步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创新模式的新局面。
有利于集中师资设备力量,发展交叉学科,组建学术团队,构建优势专业群组,服务地方经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2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1项、省级与横向科研项目20项。
校企共建工程模式动力机械专业实验室,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对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有利于出人才、出产品、出成果,xx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xx年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实验室。
校企共建机械动力专业实践创新教学基地,xx年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实习基地。
动力机械工程学科xx 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如xx年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
计大赛获中南地区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xx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湖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
近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是100%,用人单位每年来学校要本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比实际毕业生人数多一倍左右。
责任编辑xx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