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笔记(哲学研究生专用)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bf3aa2ca81c758f5f71f670a.png)
哲学导论一、什么是哲学?1、苏格拉底(469-399BC)之死:共同体主义: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她所在的共同体决定的,共同体(国家)优先于个人;契约论的观点:个人和国家之间有一个默许的契约。
苏格拉底的教益:反思我们的生活,澄清我们的观念。
简单说,哲学就是对诸如生命,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当相信什么、希望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探究。
对在大部分时间里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未有过疑问或明确表达的想法根本质疑的过程。
比如,right/wrong, 杀人不对,为何?堕胎、安乐死。
自杀?知识(黑客帝国)。
钵中之脑。
2、“对智慧的爱“(philosophia):对真理的探究,一种批判的和系统的思考态度,而不是一个特殊的主题。
诸科学之王。
【ph.d】3、一种生活方式;二、如何做哲学:一种概念澄清和论证建构的活动(对概念、观点作出合理辩护,试图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结构关系,证明你所持的信念是恰当的,你需要发现与其他哲学家的观点的联系,区别,与不同意见者的争论)反思的、批判的、对话的活动。
不能只是一些想法-愿意为之而活的信念-融贯的-可辩护的。
:1)反思:我们未经思考就接受了很多东西,哲学首先要后退一步,尽可能明确清楚地说出自己观点。
通常,我们会认为我们相信某种东西,然而一旦小结石或试图写下来,就模糊不清了。
2)明确表达2)论证你的观点:明确表达并不能证明它就是值得相信的或有说服力的。
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并且能够经受住来自反对者的各种批评。
使大哲学家的观点成为你自己的。
二、哲学的领域形而上学:关于实在以及万物最终本性的理论。
有时被称为本体论。
伦理学:对善恶对错的研究,以及对道德原理和准则的辩护,有时被称为道德哲学。
认识论:对知识的研究,诸如“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是怎样知道某物的?”、“什么是真理?”这样的问题。
逻辑学:对合理思维和论证形式结构的研究。
宗教哲学:对宗教、宗教的本质以及相信或不相信上帝存在的各种理由的探究。
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c28f1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1.png)
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哲学导论是哲学的入门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哲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本文将对哲学导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哲学的定义、历史、主要问题、流派及代表人物等内容。
一、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关于普遍性问题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宇宙的本原、存在的意义、人类的自由与目的以及价值等问题。
哲学的核心在于对于“为什么”、“怎样”等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二、哲学的历史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哲学的起源,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柏拉图重视理念的研究,提出了“理念哲学”的理论,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逻辑学的体系。
2.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阿奎那等。
奥古斯丁强调信仰的重要性,阿奎那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3. 文艺复兴哲学文艺复兴哲学是人文主义的哲学,代表人物有培根、伽利略等。
培根提出了“知识即力量”的理论,伽利略提出了“相对论”的思想。
4. 近代哲学近代哲学包括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洛克等。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洛克则提出了“资讯论”的观点。
5.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一种批判与超越,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康德提出了“先验知识”的理论,黑格尔建立了“辩证法”的哲学体系。
6. 当代哲学当代哲学包括了现象学、存在论、分析哲学等,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胡塞尔提出了“现象学”的理论,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与时间”的理论。
三、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宇宙的本原、存在的意义、人类的自由与目的、价值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命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四、哲学的流派及代表人物哲学有多种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等。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观点,代表了哲学的多元性与发展。
五、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包括理性分析、逻辑推理、经验观察等,这些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哲学知识的获取途径。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a9d5e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f.png)
哲学导论第一章•何谓哲学:对哲学的理解应该从哲学一词的起源说起。
哲学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滥觞。
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一词被定义为“爱智慧气其实东方古代思想从东西方哲学所囊括的含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
中国的大禹就曾说过:“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后人对此解释道:“哲,智也。
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
爱则民归之。
”可见,东方的先人也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的表现,哲学在先人眼里是一门使人聪敏的学问。
现在的哲学已经具有明确的定义了,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亦或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但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未免有些枯燥,哲学的思想在我看来是充满无穷的奥义的,但并不意味着哲学就是远离世人、深不可测的。
不同的人看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可见爱因斯坦从科学的角度看哲学认为哲学和科学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文学家说起哲学则认为哲学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栖息地。
其实,哲学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就是一种寻觅精神家园的活动。
当然哲学还有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那就是自我批判。
综上所述,哲学可以被定义为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是自己更具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哲学的特点(品质)1.哲学是非功利的。
就像西方谚语所说的:“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面包的滋味更香甜。
”的确,哲学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活动,他不能带给你诸多的实际利益,但他能教会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理解生活的真谛,从而生活的更好。
2.哲学具有反思、批评的高贵品质。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读书笔记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1209f095ef7ba0d4b733b9c.png)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读书笔记近期读了《中国管理哲学导论》这本书,第一次领悟到哲学方面的管理知识,深有感触。
该书宜常读,仔细领悟。
我的读后感是:管理就是管人理事,做好组织协调,共同完成事情。
一个会管理的组织是单位最大的财富,能使单位永立不败之地。
以下内容为读书笔记。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是一种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精神。
虽主观上不索取,但在客观上却能从万物那里获取更为丰厚的利益回报。
利他即是利已,奉献即是索取,施舍即是获得。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埋头做事,低调做人。
知雄守雌,知荣守辱。
知道别人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已知彼,百战不怠。
对自己了解,对别人对社会各个方面均尽量去了解,才能扬长避短。
和光同尘,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人在社会上,不能锋芒太露,言语过苛,过于突出自己,就会败亡。
“四不”之德,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人一旦功成名就,就会以功臣自居,争名誉、争私利、争地位。
实践证明,自是者必败,自矜者必亡。
“我有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和社会民众要有慈爱之心,关怀之情。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应当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传统美德,建设现代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企业。
不敢为天下先,以退为进。
从本质上讲,“退”是为了“进”,“退”是“进”的一种手段。
“不言之教”,少说话多做事。
一是在教育方法上,“贵行而不贵言”,“身教重于言教”。
二是在“言教”上,强调“希言”重于“多言”。
在现实生活中,讲话要注意特定的对象、场合和背景,该说的一定要说,不该说的就一定不能说,说了反而不如不说的好,这叫“知者不言”;如果不看对象,不看场合,有啥说啥,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一生后悔,这叫“言者不知”。
物质快乐是一种“减法哲学”。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儒商面对着沉重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和多选择的机会,只有通过“减担”的简易功夫,减去疲惫,减轻烦恼,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担子才会减轻。
王德峰 哲学导论 05语音 笔记
![王德峰 哲学导论 05语音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9e860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d.png)
王德峰哲学导论 05语音笔记一、语音的定义和作用1. 语音是一种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的符号系统。
它是人类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语音的作用包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交流、传承文化等。
二、语音的基本要素和特点1. 语音的基本要素包括声音的基本单位、音调、语速、语音的韵律等。
2. 语音的特点包括地域性、时代性、社会性、个体性等。
三、语音与语言的关系1.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组成部分,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
2. 语音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语言的重要表征和载体。
四、语音的心理和生理基础1. 语音在人类认知和感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2. 语音的产生和表达涉及到声带、喉咙、口腔、舌头等生理器官的活动。
五、语音的社会文化意义1. 语音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社会群体的特点和文化传统。
2. 语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反映着语言的特点,还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内涵。
六、语音与现代科技的发展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语音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语言交流、信息传递,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七、结语语音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语音的定义、基本要素和特点、与语言的关系、心理和生理基础、社会文化意义以及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语音,更好地利用和发展语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语音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基本工具。
语音作为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语音的定义、基本要素和特点、与语言的关系、心理和生理基础、社会文化意义以及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语音,更好地利用和发展语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语音是一种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的符号系统。
《哲学导论》复习(完全版)
![《哲学导论》复习(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79ce1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b.png)
《哲学导论》复习1、迄今为止人类精神在其中达到自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哲学是关于精神自身、关于文明之根基、关于人的文化创造之原动力的“知识”。
我们称这种知识为“智慧”。
智慧就是精神之达到自觉。
在某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或在某些伟大的宗教观念中,精神也曾达到了自觉,就是说,在伟大的艺术和深邃的宗教思想中也包含智慧。
所以在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看来,艺术和宗教皆以真理(“绝对精神”)为内容,故可与哲学并置。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艺术、宗教、哲学三者共同构成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
2、为什么可以在一种比喻的说法上说:“大自然把人只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与动物相比,人的器官未曾达到高度的专门化,人在本能装备方面也相当缺乏。
例如,人的牙齿既不是专吃植物的,也不是专吃肉类的,因此,自然没有规定人是食草动物或肉食动物;再如,人的生育并无季节上的限定,人的性活动也无特定的时期。
凡此都表明,就大自然自身的尺度而言,人的本能装备上是不完善的。
作为一个物种,人具有未完成性。
大自然似乎把人只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让人自己去完成那另一半。
人要么作为一个怪种而灭绝,要么去保持和发展幼年类人猿所具有的尝试和学习的能力,并且把尝试和学习看作是自己永远的任务。
3、柏拉图“理念论”的真理性因素是什么?(柏拉图“理念论”包含哪些真理)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观念世界比他同样生活于其中的外部感觉世界更真实。
(真理比实践更真实)这一点立即使我们看到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包含的真理性因素。
按照柏拉图的看法,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一个是感性事物的世界。
前一个世界是超感性的、非时间的,(因此是真实而不朽的)。
另一个世界由具体的感性事物所组成。
具体的感性事物都是理念的不完善的、易逝的显现。
这种学说表面看来是一种独断的唯心主义,但若认真去想一想,可以发现其中的真理因素。
柏拉图把这种观念(人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尽管可以有真实性,文明却并不以之为基础。
文明不是奠立在关于自身活动与外部自然的“关系”的自为意识上,这种自为意识就是观念。
哲学导论 笔记 pdf
![哲学导论 笔记 pdf](https://img.taocdn.com/s3/m/3763cc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0.png)
哲学导论课程笔记
一、哲学的定义与起源
1.哲学:爱智慧之学,探索人类存在、意义、价值及知识本性的学科。
2.起源: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对自然、人类社会进行深入思考。
二、哲学的主要分支
1.形而上学:研究宇宙的本质和结构。
2.知识论:探讨知识的起源、范围和确证。
3.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4.政治哲学:研究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理念与原则。
5.美学:研究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本质。
三、哲学方法
1.辩证法:通过对话和反驳来探求真理。
2.分析法:深入研究概念、语言,以求精确。
3.现象学:关注经验世界的现象,分析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4.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与责任。
5.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分析文化、社会和语言的深层结构。
四、哲学与生活
1.人生观:通过哲学思考,形成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2.价值观:明确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3.思维方式:哲学锻炼我们的思考方式,使其更加全面、深入和开放。
4.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五、如何学习哲学
1.阅读经典:阅读古往今来的哲学著作,尤其是原典。
2.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观点。
3.讨论与交流:参与哲学讨论,与他人分享观点。
4.实践与应用:将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检验其有效性。
5.持续学习: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哲学导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哲学导论背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a01b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9.png)
哲学导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概念1.哲学哲学是一门探求宇宙万物及其规律、人生和社会的本质、价值、思维和行为的学科。
哲学主要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等学科。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研究实在性的学科,探讨宇宙的本原、存在的形式、实体和过程等问题。
形而上学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灵论、神学等学科,是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3.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认识的本质、来源、形式、规律等问题的学科,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条件和限度,真理、错误、知识、信仰等概念。
4.价值论价值论是研究价值的本质、形式、基础、标准、判断等问题的学科,包括价值的类型、价值的来源、价值的决定等问题。
5.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论证规律、推理规律等问题的学科,包括概念、判断、推论、证明等论证形式和规则。
6.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准则、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问题的学科,包括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来源、道德的价值、道德的行为规范等问题。
7.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标准、审美情感、审美活动等问题的学科,包括美的观念、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评价标准等问题。
8.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政治的目的、政治的形式、政治的权力、政治的制度等问题的学科,包括国家、政府、公民、法律、权利、义务等概念。
二、哲学基本问题1.宇宙的本原宇宙的本原是宇宙的根源、起源和本质,是一切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是一切变化和运动的动因和规律。
2.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意义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和目的性,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和价值,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由和意图。
3.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世界的实在性、稳定性和统一性,是世界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是世界的精神和意志。
4.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人生的价值、目的和责任,是人生的目标和意愿,是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5.思维的本质思维的本质是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方式、规律和目的、价值和意义,是思维的功能和成果,是思维的原则和标准。
人生哲学导论重点归纳
![人生哲学导论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dc79b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0.png)
人生哲学导论重点归纳一、导论人生哲学是研究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学科,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人的目标和愿望、人的归宿和责任、人与世界的关系等等。
本文将就人生哲学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二、人生意义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古老而且深奥的问题,各个文化和哲学流派都对此进行过思考。
人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如宗教、伦理、个体价值等。
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为了服务他人、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人生的意义是通过追求高尚的目标和价值来实现。
无论如何,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2.如何找到人生的意义?寻找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追求知识和智慧来探索人生的意义。
此外,参与各种活动、与他人交流、阅读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也有助于揭示人生的意义。
三、人生价值1.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指个体的人格和行为所体现的品质和意义。
人生的价值涉及到个人的道德、智慧、行动和成就等方面。
2.如何创造人生的价值?要创造人生的价值,个人需要积极地思考和行动。
个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可以体现出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爱、责任和公正。
此外,通过追求知识和智慧、发展个人技能和才能、尽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也可以创造出人生的价值。
四、人与世界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和人生哲学的重要问题。
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尊重自然和环境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类还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哲学中一个关键的概念。
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影响着个人的幸福和满意度。
人们应该尊重和关心他人的需求,同时也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态度。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个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与其他人一起建立和谐的社会。
五、人的目标和愿望1.人的目标和愿望是什么?人的目标和愿望是个体为了实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追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原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原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2b2763e31126edb6f1a10c3.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庄国雄作为公共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政治理论课来上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们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所面临的问题当中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它和其他的哲学一样,都是从不同方面来回答我们当代的各个问题。
当政治要来关注哲学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了政治——甚至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
这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是被异化的。
当政治不再关注哲学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被边缘化,被认为是已经过时了的,已经和意识形态化、异化的东西一起被历史抛弃了。
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用的一种体系,并不是马克思自己制定的体系,而是我们对它所揭示的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并没有想到要创立自己的哲学的体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细心的读者将发现,在我所有的观点中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1936年前苏联在联共(布)党史中,斯大林曾经写过对他当时所处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整理和框架。
前苏联围绕这个框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体系。
中国:建国后,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材。
八十年代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有了很多的讨论和争辩。
我们学习哲学,与其说是接受一种现成的知识,不如说是我们来学习以往的哲学家怎么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性,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菁华1.什么是哲学?所有的哲学理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什么是哲学。
庄主: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人和外部世界和总体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哲学考察两者之间的总体关系,它关注的不仅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人怎么样去应对这个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采取怎么样的态度,用怎么样的观点去处理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涉及到的自然界是一个属人的自然界,而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前的和人无关的自然界。
北大《哲学导论》笔记(考研)
![北大《哲学导论》笔记(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44a7773ec5da50e2534d7f14.png)
《哲学导论》笔记西方哲学导论古希腊—中世纪第一讲 前言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
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 希腊哲学概论一、 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印度教经典为主。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有了比较明确地划分,以神为理性的化身,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自觉地与宗教划清界线,有明显的非宗教性。
中国哲学:介于印度与希腊之间,对宗教敬而远之。
②从表达方式上讲: 印度:以说教为主,但其中充满了思辩的论证思想,代表学说是因明学,以因明学认证教义。
古希腊:以说理为主,以论辩、讨论为主来说明哲学道路。
(理性精神) 中国哲学:在说教中说明道理,介乎二者中国,名家亦有论辩成就。
二、 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1, Physis = nature =自然 指的是运动变化的原因表达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辩性,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哲学起源于诧异。
希腊人由于航海原因,对天相变化十分敏感,由此引发了对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
这一派哲学爱就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一派进而引发了后世的物理学的诞生。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都是早期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等。
代表人物为泰勒斯(Thales)。
2, Arche =beginning =本原 指的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名称和代表古希腊人认为事物的本原决定了其发展与归宿,即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
这样就可以寻找到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本原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要。
这种对本原的探索又可分成两类:①对自然本原的探索:②对社会本原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神话,如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但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惊诧。
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一
![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一](https://img.taocdn.com/s3/m/1db226d603d8ce2f0166230a.png)
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一长时间以来看了不少哲学的入门读物,导论概说的好几种,却没有真正的触动,或者是没有足够的耐心读下去。
最近很偶然的看了几讲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哲学导论"的视频,透过模糊不清的影像却被深深地吸引,其人有一种思想者的态度,又颇具为人师者的激情,于是下载了音频装在mp3里来来回回地听,开启与共鸣随处可见,逼迫你要付诸于文字,妄想雕刻深度描摹线索。
很自然的就找到了他这本2000年出的教材,三百来页并不算厚重,却没有因其为导论而于精微处敷衍了事,也没有因其为教材而板起面孔一本正经,不仅拥有哲学的质地,更点明了教者的理路。
和丹皮尔的《科学史》同时阅读,很多遮蔽物渐渐去除了。
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之一一、哲学:人类文明精神的精华1.哲学的定义问题和许多的哲学导论、哲学史一样,王德峰教授也是一上来就不得不谈这个问题,可贵的是他充分地表明了定义本身的难度和可能性,一方面并不存在超越一切门派和时代的"一般哲学",另一方面哲学又确实存在独特的精神疆域。
哲学就是"爱智慧"似乎是这一难解问题的标准答案,但王教授并未止于此,而是很自然的探讨何为智慧,且从何处求的,这就引出了智慧和知识的分别;哲学和科学、艺术、宗教的分别,同时间接地划分了哲学的疆域。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哲学和科学同为理性的产物,只是运用的方式不同。
科学运用理性于具体的经验对象,而经验又来源于人性活动,哲学的区别在于直接将理性运用于人性活动或人类文明本身,也可称之为对认得文化创造力的反思。
文化创造力的理性与非理性成份概言之可称为"精神",哲学就是对这种精神的反思,同时也是精神。
哲学活动就是寻求精神之达到自觉。
相较于科学的"经验之思"(即人性质素),精神的自觉在于对人性质素的关照,并因其达成的途径和方式不同有三种基本形态:艺术--"感性直观的思";宗教--"超越表象的思";哲学--"纯粹的思"。
王德峰的哲学导论
![王德峰的哲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2b9c05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d.png)
王德峰的哲学导论
王德峰的《哲学导论》探讨了自由和决定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从直觉上来说,我们很容易相信自己是自由的,但科学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由因果关系决定的,这两个观念相互冲突。
万事万物的产生都有其原因,比如人推动杯子,杯子就会移动,人的推动是原因,杯子的运动是结果;人感冒了,医生会分析生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把病治好。
因此,因果律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们认为凡是都有原因,事出有因就是这个道理。
拉普拉斯是决定论的代表,他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不仅是决定了的,而且是由先前状况所决定的,如果先前状况可以决定当前的状况,那么我们根据当前的状况,理论上就可以预见未来的状况。
如果世界是被因果律决定了的,那么我们是否还拥有真正的自由呢?我们所看到的自由选择是否只是一种幻觉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读书笔记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830e1f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3.png)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读书笔记《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是一本有关哲学的启蒙书,作者是罗伯特·所罗门,他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教师。
在这本书开篇的第一章,作者就介绍了几个开篇的问题。
比如:在关于生命的讨论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有没有某种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如果你仅仅有几分钟时间可以活了,那么你将怎么利用这段时间?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以及生命的意义?在信仰方面,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信仰上帝吗?这个问题在中国或许,并不会有太多人感觉到困惑,但是在很多宗教文化盛行的国家,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下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是关于什么是真实?如果你坐在一张椅子上,那最真实的东西是你做的这张椅子构成的分子结构,还是你当时坐在上面的感觉?很多人可能认为是感觉。
那么下一个快乐箱的问题,就来了:我们发明了一台机器,他是一个有着若干电极和一个生命维持系统的箱子,名叫“快乐箱”。
只要你进入这个箱子,就会体验到一种特别快乐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将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它可以产生足够多的变化使你不会失去新鲜感。
现在我们想邀请你去试试。
只要你愿意这么做,你可以随时决定出不出来;但我们可能会对你说,人――旦进到箱中,还没有谁愿意出来过。
过了十个小时左右,我们接通了生命维持系统,人们就在那里耗完他们的一生。
当然,他们其他什么事都没做,所以过了若干年后,由于缺乏锻炼,他们的身体开始变得肥硕臃肿,摇摇晃晃,但他们似乎从未为此烦心过。
现在我到你做决定了:你愿意跨进快乐箱吗?为什么?坦白说,当我翻到这几个问题的时候,我内心是崩溃。
因为,其实我也没有标准答案。
于是我带着非常好奇的心情,阅读完了这本书,但是我发现其实作者也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在本书中,作者就给大家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比如说关于生命的意义,作者就介绍了很多人的选择。
有人,把孩子视为生命的意义,有人把上帝作为生命的利益,有人认为生命毫无意义,而这也是一种答案。
哲学导论笔记
![哲学导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d7c3e4cde80d4d8d15a4f7f.png)
课堂笔记课程代码及名称:041H0120-《哲学导论》授课教师:黄爱华上课学期:Freshman-B/WinterIntro:教材/参考内容老师的《哲学导论》Robert Solomon,《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Robert Paul Wolf,哲学是什么邬昆如,《哲学概论》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庞学铨,《哲学导论》庞思奋,《哲学之树》哲学的相关课程:大陆的三史七论:马主义哲学史,中西哲学史,导论,马哲,伦理,美学,宗教,逻辑,科技台湾的三史六论:中西印哲学史,逻辑,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价值,概论哲学是一级学科:马哲,外哲,中哲,伦理,美学,宗教,逻辑,科技,休闲学/闲暇学哲学的品格特性和品性:建立在哲学的独特性基础上,表明哲学的行为方式和规范,人们的价值期望,评价因素1 论理性理性有多重含义:计算理性(数学);逻辑推理的理性;对规范的追求 i.e.理智;内省理性(自我意识);与合理性(合规律性(这么做合不合规矩|普遍规范)、合目的性(这么做有没有用))的重叠Max Weber:工具理性(如何科学地取得最大效益——与科学精神相契合,运用科学方法)和价值理性(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哲学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观察的视角,价值取向,也没有绝对真理理论的论证,前后一贯,逻辑通顺和自洽,没有自我矛盾(但是中途改变想法其实并不能算)2 抽象性触及根本理念和基本概念 i.e. 世界观抽象,难以简洁具象地表述,但是人又离不开这些概念——世界概念形成的基石(自我概念的定义和形成)(艺术的范围是什么?艺术和淫秽的边界?)追求普遍性、一贯性(“知识”的概念横贯整个科学)思辨:讲究理论思维的辨析力,概念的逻辑分析和推演(哲学的推演是脱离具象的)芝诺的“悖论”:飞矢不动(量变到质变,极限,何为无限,状态和过程)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同上)芝诺本质上否定了运动(运动本身是矛盾的: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
哲学导论主要内容要点
![哲学导论主要内容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6ac1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8.png)
哲学导论主要内容复习要点1.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什么是实在论关于共相的实在论:共相是实际存在的事物关于抽象实体的实在论:抽象实体是实际存在的事物两种共相实在论:柏拉图式实在论:共相独立于殊相而存在,共相不依赖于展现或例示它的事物存在亚里士多德式实在论:共相仅仅存在于展现或例示它的事物中,共相不能独立存在各种各样的实在论:物理世界的实在论科学实在论数学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心灵的实在论关于时间的实在论道德实在论实在论(realism),也译为唯实论,西方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观点。
实在论者,承继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看法,认为真实的存在,是独立于人类感官、信仰、概念与想法之外的。
他们相信,我们所相信为真实的一切都只是近似于真实的存在。
人类感官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真实的一种投射,并不是真实。
现今世界认为的实在论,与古希腊、或中古经院哲学所说的实在论,在内容上并不相同,有时甚至是相反的。
什么是共相、殊相,抽象事物、具体事物?举例说明。
殊相 particular:个别事物,个体对象共相 universal:某种或某类的所有个体的共同属性或关系抽象事物 abstract object:数、集合、性质、关系、命题等具体事物 concrete object:物理对象、个别事件、心理实体等如何解释心灵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物理主义(自然主义,唯物论)行为主义心脑同一论;功能主义消去唯物论二元论相互作用论;平行论与前定和谐副现象论与随附论笛卡尔式二元论中立一元论双重性质论什么是自我?如何确定人格同一性的标准?自我作为身体身体=躯干及四肢+大脑躯干标准,置换实验脑标准,大脑= 左半脑+右半脑大脑与脑内存储的信息身体特征的连续性与心理特征的连续性自我作为心灵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记忆标准=记忆连续性(记忆关联)困难失忆心理标准=心理连续性(心理关联)困难(脑裂实验)2.认识论和科学哲学怀疑论的形态和论证。
因果关系和休谟问题怀疑论则对人能否发现真理既不加以肯定,也不加以否定,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哲学导论--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与功用
![哲学导论--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与功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2adee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6.png)
哲学导论--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与功用哲学是人类思维探索的一种活动,它试图通过思考问题、探索真理、寻求智慧以及解答生命的意义等来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本质。
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以及功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哲学进行探讨。
首先,哲学的品格体现了其特有的理性性质和思辨性质。
哲学作为一种学科,并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更是思辨的活动。
在哲学中,人们通过辩证思考、逻辑推理等方法来探索和解答各种问题。
哲学的品格要求人们具备开放的思维、勇敢的追问和批判的精神。
哲学家们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跳出传统的框架,通过质疑和思辨来寻找真理。
正因为如此,哲学常常是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的。
哲学家们不仅需要有质疑和逻辑思考的敏锐,还要有超越常规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其次,哲学的本质精神是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哲学作为一种探索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学科,关注的是基本问题和终极真理。
哲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哲学家们通过思考和反思,试图从万象背后揭示出一种更本质的存在和真理。
他们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探讨善恶、美丑、正邪等伦理问题,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知等等。
哲学的本质精神要求人们超越重视感性经验和表象现象的层面,更深入地审视和思考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最后,哲学的功用在于拓展人类思维和增强人类智慧。
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理性思维,还包括了艺术、宗教、伦理和科学等多个方面。
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深化对世界和人类存在的认识,拓宽视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
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增强人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哲学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综上所述,哲学作为一种思考和探索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学科,具有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和功用。
哲学的品格要求人们具备开放的思维和批判的精神;哲学的本质精神是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哲学的功用在于拓展人类思维和增强人类智慧。
哲学导论张世英笔记
![哲学导论张世英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59a38a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5.png)
哲学导论张世英笔记哲学,这玩意儿说起来有点“高大上”,但一旦真正了解了,它其实特别接地气。
你想啊,大家平时聊个天,总会涉及到一些“我是谁?”“我到底活着是干啥的?”这种事吧?哲学不就是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吗?它不是什么高冷的学问,而是帮你理清脑袋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让你看得更清楚,生活得更明白。
就像你家那个最爱唠叨的长辈,虽然话听得多了有点烦,但其实有时候挺有道理的。
哲学家们就像是这些长辈,虽然总喜欢提问,甚至有点“刁钻”,但他们问的问题都指向一个方向——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
咱们的哲学课上,张世英老师就给我们普及了很多道理,虽说这道理一开始听起来有点复杂,搞得人有点懵,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但是细细一琢磨,你会发现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哲理,只不过换了个更“学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就有个著名的观点:“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听上去像是在打马虎眼,实际上这句话背后有着深刻的智慧。
你想想,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过这种感觉?明明每天都在做事,但心里却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好像并不完全明白自己到底在干嘛。
苏格拉底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开始理解的第一步。
就像你找不到方向时,首先得承认自己迷路了,才能开始真正找回路。
你不觉得这就跟生活中很多情况挺像的吗?我们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实际上一旦面对一些深刻的问题,反倒是越想越乱。
真正的聪明人,并不是知道一切,而是知道自己应该去学、去问,去探索。
再说说存在主义,这个听起来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简单来说,存在主义强调一个观点——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最终的目标,而是要自己给自己找个意义。
怎么说呢?就像你突然买了个新手机,拿回来一看,发现说明书里根本没有教你怎么用。
你只能自己摸索,自己给这个手机赋予意义,学会了怎么玩,就当你找到自己的“用法”了。
人活着也是一样,你得给自己的人生找个“用途”,找个方向。
不然的话,你就是拿着一堆功能齐全的手机,却一直不知道怎么开机,最后只能看着它干巴巴地躺在抽屉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导论》读书笔记审美观第一篇:“美学”一词源于希腊语:aesthetic,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通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想录》一书中提出。
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第十一章: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按主客关系来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则无审美意识可言,审美意识不属于主客关系,属于人与世界的融合,即天人合一。
一、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1、审美意识在于“天人合一”与“情景合一”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叫人,人与世界万物交融不同于主客观的统一,它不是两个独立实体间的认识论上的关系,而是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是合而为一的关系。
审美意识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心境”、“情境”。
2、“无我”——“有我”——“忘我”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天人合一,西方传统哲学重视主客关系。
“无我之境”:无主客之分,没有自我意识,原始天人合一;“有我之境”:有主客之分,有自我意识;“忘我之境”:超越主客关系达到更高级的天人合一审美意识的核心在于“超越”二、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1、审美意识的直觉性:指审美主体面对客体的一种不假思索,无需推理就能立即把握与领悟的能力;2、审美意识的创造性:3、审美意识的愉悦性;4、审美意识的超功利性5、审美意识的诸种特性都在于超越主客关系和认识三、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自由本是超越的、彼岸性的、无法直观的,但在审美中自由却有了经验的,成为可以直观的。
审美是人之自由,人之为人的体现,是人存在的表征。
审美意识超越并高于道德意识,但它并不是不道德,更不是否定道德,只是它不用道德标准来衡量。
第二篇第十二章: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一、传统哲学与惊异的对立1、柏拉图:开哲学与惊异对立之先河惊异就是对无知的意识,或说是求知欲的兴起,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可理解的世界和可感觉的世界,哲学的展开和目的不是惊异于感性世界的感性表象,而是在于可理解的世界中关于对立面的梳理。
2、黑格尔:哲学超出惊异黑格尔把惊异理解为只是激起精神的东西的开端,而不是对人真正有价值的,值得追求的目的即精神的东西本身,惊异意味着刚刚从无自我意识中惊醒,至于真正清醒的状态,即“精神的东西”本身则不属于惊异。
哲学的目的不是惊异而是超出惊异。
二、惊异是哲学和审美意识的灵魂海德格尔说:“说哲学的开始于惊异,意思是:哲学本质上就是某种令人惊异的东西,而且哲学越成为它之所是,它就越令人惊异。
”海德格尔认为惊异就是惊异于“人与存在的契合”“哲学就是与存在者的存在相契合”第三篇美与真善一、古希腊时期美从属于真和善柏拉图:贬低艺术,因为它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而现实事物又是对理念——真理的模仿,艺术成了对模仿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应模仿事物的普遍性和理想性,而不是简单模仿现实事物的形象,但他仍认为真对美起主导作用。
苏格拉底:认为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把美放在从属于道德上的善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活动氛围:认识(真)、实践(善)、创造(美),三者中以认识为最高,真善主导美。
二、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普罗提诺:神是真善美的统一把艺术看得比现实事物更具有真理性,主张美的东西在于形式而不在于物质。
阿奎那:美属于“形式因”美在他看来是能领悟事物之秩序和结构整体的感官,即视觉和听觉的对象,而非涉及欲念的感官即味觉与嗅觉的对象,主张“美在善之外”。
三、近代康德以前:美从属于真善康德:力图凸显美的首要地位席勒:审美的人才是完全的人谢林:审美直观属于哲学的最高层次黑格尔:美高于善低于真近代美学主要趋势:审美兴趣高于实际兴趣,美高于善而仍受真制约。
四、现当代:美居于比真高的地位。
五、真善美统一于“万物一体”。
第四篇典型说与显隐说一、典型说及其哲学基础典型说以概念哲学为其理论基础,典型就是作为普遍性的本质概念,艺术品或诗就在于从特殊的感性事物中见出普遍性,见出本质概念。
近代艺术哲学的典型观把重点转到特殊性,重视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典型说认为只有能显现一件事物之本质或普遍性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典型说的缺陷在于把审美意识看成认识,把美学看作是主客关系的认识论。
二、显隐说及其哲学基础显示事物是怎样从隐蔽中构成显现于当前的这个样子的,是从哲学存在论的意义上显示出当前在场事物背后的各种关联。
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艺术哲学之弊在于割裂“显现”与“隐蔽”,美的定义于是由普通概念在感性事物中的显现转向为不出场的事物在出场的事物中的显现。
三、真理的场所——艺术品不在场的,隐蔽的东西是显现于在场的东西的本源。
西方传统的艺术观认为,艺术作为模仿是从属于自然的,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精神的感性表现,艺术之美产生于精神,高于自然。
真理,真实性在艺术品种才得以发生,是艺术品使事物显现其实面貌,显现其实真理,是艺术品提供了真理得以显现、照耀的场所。
四、“隐秀”说新的艺术哲学方向要求不仅从显现的东西中所想象到同类事物中其他的个别事物,而且冲破同类界限,以想象到根本不同类的事物。
新的艺术哲学放心所要求显示的在场者背后的不在场者,与在场者一样,仍然是现实的,具体的东西。
诗人之富于想象,让鉴赏者从显现的东西中想象到隐蔽的东西,还表现在诗人能超出实际存在过的存在,扩大可能性的范围,从而更深广的洞察到事物的真实性。
诗意的幻想不期待证实,不期待未出场的东西的回答,只是把出场者与未出场者综合为一个整体,从中显示出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五、超越在场的审美态度高于功利追求审美对象是不在场者的潜在的出现,是隐蔽着的敞亮是时间诸环节的自身越出,审美对象正是事物隐蔽处,即不可穷尽性中显示,敞亮其最真实的面貌。
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作品之美,不仅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在为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
第五篇哲学和科学一样思考的都是普遍性问题,最大最高最普遍性的问题。
哲学源于惊异,惊异是从无知到知的中间状态,完全无知不会引起惊异,完全知道也无惊异可言,只有在从无知到知的过渡状态中,才产生惊异。
一、哲学史上对哲学的界定1、哲学一词来源赫拉克利特:“爱智慧”,爱指事物间的和谐一致,相适应;智慧指所有存在的东西,都在存在中,都属于存在,集合于存在中。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天地万物之意。
2、哲学的传统界定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把抽象概念,当做一种独立于人以外的东西加以追求,即“概念哲学”。
3、后哲学马克思:在现实中实现,反对主客二分,强调人与世界合一,物我交融的生活世界。
西方哲学史上对哲学的三种界定(广义)早起古希腊哲学家4、哲学与宗教区别宗教:以感性表象的形势讲无限的,普遍性的整体,讲清外在权威和独断信念哲学:通过概念,推理说明无限性或整体。
二、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1、哲学是追求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之学张世英主张的是一种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态度之学。
2、哲学超越知识和科学哲学是以提高境界为目标的学问,讲人对世界的态度,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有什么样的哲学,人生态度或境界不是独立自在的,随意产生的,以科学依据,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等为由的、三、哲学分类1、西方主要哲学家分类法亚里士多德分三类:一类针对理论或认识活动的理论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二类是针对实践活动的实践学科,包括政治学、伦理学;三类是针对创造活动的创造性学科,包括诗学、修辞学。
斯多葛派:分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托马斯·阿奎那:分物理学、数学、神学;黑格尔:分为逻辑学、自然学、精神学;克罗齐:分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
2、一般分类:本体论、知识论、价值论3、本书分为:“本体论与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历史观”。
第六篇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崇敬感古希腊美学家朗基努斯是最早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而加以描述的人。
康德把崇高对象理解为超过感官或想象力所能把握的无限大的整体和一种威力,此威力不仅指自然所施于人的威力,海鸥人能胜过自然,不屈服于外来暴力的意识,即人的勇气和自我尊严感。
康德关于崇高具有道德意义等合理的思想。
康德说:“真正的崇高不能容纳在任何感性形式里,它所涉及的是无法找到恰合的形象来表现的那种理性概念,但正由这种不恰合,才能把心里的崇高激发起来,崇高意味着有限不足以表达无限之意。
”审美意识中“不在场者”在“在场者”中的显现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力把在场与不在场结合为一体。
人能在审美意识中悟到与万物一体,这就是一种崇高境界。
崇高不是高傲、自负。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痛苦的超越。
万物一体的崇高正是这样的境界,它是超越有限的意识所无穷追寻的目标。
世界上一切真正崇高的东西,都是为人们实践所掌握,所创造出来的。
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崇高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形式,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到形式。
第七篇:古今融合论历史研究的最高兴趣就是从古往今来的连续性和统一体中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就是人与世界融合的观点。
古与今,过去与现在的融合也可以算作是人与万物一体或在场与不在场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伽达默尔:“历史理解的真正对象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意义’”。
张世英:历史研究的最高兴趣在于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包括古代艺术品或文学作品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扬弃对历史事件的“单纯的表象关系”把它提升到一种“较高的方式”即思维,概念的方式,也就是提升到哲学。
伽达默尔:主张把现在与过去,古今融合,这种融合不像黑格尔那样在抽象的思维,概念中在作为绝对精神的最高形式——哲学中实现,而是在时间的,历史的具体现实中实现的。
伽达默尔学说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于他指出了,历史研究的主要兴趣不止于知道原作者本人的用意,而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伽达默尔还进一步指出,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的最根本条件,要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或要批评古人学说之是非得失,绝不能把过去的视域看成是与后世隔绝的一种封闭,异己的视域,应从整个古今连续,流变过程中看历史事件。
伽达默尔认为,孤立的现在视域和孤立的过去视域都只能是人为的抽象,从历史研究,需理解历史事件,而真正的理解总需要有一种历史视域,现实的,真实的历史视域只有一个,即融合古今,过去,现在为一体的,有连续性的统一整体,这是一个由现在视域过去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大视域”这样,现在中都沉积着过去,现在包含着过去的痕迹。
宇宙整体也好,人类历史整体也好,其每一瞬间都既隐藏着——负载着和沉积着过去,又隐藏着——孕育着和蕴涵着未来。
第八篇:审美价值区分黑格尔论艺术价值区分1、语言的艺术(诗)具有最高审美价值黑格尔的艺术分类以精神战胜物质的程度划分艺术门类高低的标准,一种艺术门类愈受物质的束缚,精神活动的自由愈少,则愈低级,反之则愈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