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培训课程PPT(51张)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教学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教学课件

特点。中国建筑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
面则只是朴质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其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
层的内蕴之中。“中庸”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
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知识归纳
三 章

知 识 卡
科学小论文 定义: 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
文 章 梳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 理 “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
地位的原因。
①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作者认为建筑有如语 言文字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因此,将它称为建筑的“文法”。所 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 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 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 独特的个性。② 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 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独 特的建筑式样。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梁架结构法; 其“词汇”也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木框架而非砖石结构,而此结构方法的运用 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欧洲希腊、罗马等建筑体系。中国建筑的词汇,如 “梁”“柱”“枋”等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 出留传千年的中国建筑体系。

总结归纳
四 章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中国建筑
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精选全文
自己的父母想保护的是北京城,而不是他自己的房子。 ——梁再冰
谢 谢
辩:
你认为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应不应该被拆除?
正方:不应该
反方:应该
反方:
总 结:5.综上所述,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保存的价值不大,应该被拆除。
表明观点:1.我认为故居应该被拆除。
原 因一:2.城市要发展,就会有拆迁和建设,不可能将所有的老房子都原样保存。
主要对象
特 点
关键字
写:
再读文章,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例:(一)个别建筑物由三部分构成: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
构成
平面布置
斗拱
举架
立柱
橫梁
梁架
斗拱
举架
屋顶
朱红
木结构
有色琉璃
思:
全文除九大特征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建筑学家
1933年9月,在山西大同考察华严寺,大雄宝殿是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古代木建筑中体型最大的木殿,并且殿内还有优美的辽代塑像。
梁思成手绘图稿《北京城墙和城门楼改造建筑图》
梁启超之子
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由著名建筑学家李诫通过实践,花约30年完成的一本著作。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对于家乡这些熟悉的建筑,大家说说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导: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能运用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相关知识;拓展性目标:能理解文章严密的结构,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重点)挑战性目标:能激发我们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难点)
解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精品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精品课件

④斗拱: 在柱梁交接处, 层层挑出,斗 是方形,拱是 弓形,减少剪 力,有装饰性。
⑤举折、举架
举折,举架的 作用,即为了 形成屋顶的斜 坡或曲面。
⑥屋顶
“中国建筑中最主要 的特征之一”,并在 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 较中,“翘起如翼” 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 化的骄傲。
⑦颜色
中国建筑最大胆 的,不但在大建 筑物中使用朱红 色,而且还大量 用彩绘来装饰木 架部件。
整体 主 局部 次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 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语言和文学
词汇

文法
比 方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建筑学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建筑或建筑群 宫殿、庙宇等宏大壮观的建筑 山亭、水榭等小巧别致的建筑
语言形象生动,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 小的不同,化抽象为具体,从熟悉的事物角度去增进对不熟悉内容的理解。
⑧部件装饰
对构建交接的 外露部分经行 加工,使之成 为装饰部分。
⑨材料装饰
大量使用有色 琉璃砖瓦,各 色油漆;木上、 石上以及的砖 墙上也加雕刻。
九大特征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结构方法 斗拱
举折、举架 屋顶
颜色——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总体特征 结构特征 装饰特征
• 1928年回国。 •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与其妻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主要设计者。 主要著作《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手稿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 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 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 族之性情”,“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 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 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 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 失的现象”。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 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观点二:本文题目过大。“中国建筑的特征”一题,没有时间的限制,就应纵贯古今,而文 章内容明显不包括现代建筑的特征。因此,在“建筑”前加“古代”一词更合理。
观点三:有文不对题之嫌。文中所谈的建筑特征并非所有建筑的特征,比如桥梁、道路、城 防也属建筑领域,而文中并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建筑特点,因此应在“建筑”一词前加适当的 定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才能更切合文章的内容。
屋 顶
房屋 台基
二、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
三、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
木材结构:立柱和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
五、举折、举架构成斜面屋顶
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 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其作用是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
斗、拱
减少剪力,装饰
摹状貌 \下定义\举例子
征 (五) 举折、举 梁木

创造屋脊弯曲面
摹状貌\下定义
(六) 屋顶
装 饰
(七) 着色
特 (八) 构件
征 (九) 用材
瓦 朱红、彩绘 脊吻、门窗 有色琉璃、油漆、 木雕、石雕、砖雕
装饰 用色大胆 高度装饰 装饰
作比较 引用 举例子 作比较 举例子
作诠释
一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
梳理思路,理清文脉
(1—2)
结构特征
(3—13)
继承创新
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14—17) (18—20)
文章结构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1-2)中国建筑的影响 二、(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14-17)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四、 (18-20)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识记】(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2)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运用】(1)亲子类节目扎堆现象引热议,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 )(2)“蚁族”“胶囊公寓”“群居”这些看似“变态”的居住方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变得喜闻乐见。( × )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中国建筑的特征培训课程(ppt 51张)

中国建筑的特征培训课程(ppt 51张)

(2)装饰· 妆饰 两者都是增加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之意。装 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 使美观。妆饰:指打扮或打扮出来的样子。 例:①11月26日~28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召 开本年度最后一场家装建材展览会,是业主趁 机购买实惠建材的最佳时机。此次展会上, 装饰 公司将大推“跨年单”。 ______ ②她面带微笑,衣着简单,没有刻意_______ 妆饰 。 章子怡的奔驰吉普车驶到录影棚门口,司机先 下车打开车门,身穿一件露肩连衣裙的章子怡 目不旁视地下了车。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 会人,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 宗师,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 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 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 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 学风著称。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 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 献突出。
额枋 (fānɡ ) . 戗 (qià nɡ )兽 .
蚂蚱 (mà zhɑ ) 水榭 (xiè ) .. . 房檩 (lǐn) 穹 (qió nɡ )宇 . . 框 (kuà nɡ )架 切削 (xiāo) . .
(2)多音字 空 间kōnɡ 空 . 白kò nɡ 空 .
对称chè n . 称 道chēnɡ 称 . 处 理chǔ 处 . 所chù 处 .
在繁忙的工作中,梁思成始终没有忘掉为新中国 创造新建筑的理想,始终没有停止对建筑创作理 论的探索。他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 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新中国文化的论述,令他 受到很大的教益,他认为新中国建筑也和新中国 的文化一样,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他写文章,作报告,连续发表了《中国建 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热情地介绍中国 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主张。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主要要构结架构,方法——采用木结构,用柱、梁、
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枋、檩之类木结构互相牵搭起来,形成“间” 的主要构架。
作用: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
(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
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
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
(以2“)帷两幕柱之”间比也喻常墙用壁墙,壁,形但象墙生壁动并地不说负重明,了只中是国像建“筑帷幕中”墙一壁样的,作用用以:隔断“内隔外,
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明确3):建以筑“的文“章文”章比”喻也建可筑因,不用同“的大命文题章,”有,“比大喻文宏章大”壮或观“的小建品筑”,。用大“文小章品如”宫比喻 殿小巧、别庙致宇的等建等筑;,“让小读品者”利如用山对亭文、章水大榭小、的一感轩觉、经一验楼,。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
(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 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屋顶是四面坡 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
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 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
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 穹隆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 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
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屋顶特点:四角翘起。 作用:具有装饰性。
目 录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
干旱地区
建筑需注重集水和节水,采用 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窖等集水 措施,以及滴灌、渗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符号如斗拱、檐口、雕花等 被巧妙地融入,使现代建筑既具有时代感,又散发出浓郁 的文化气息。
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西方建筑风格的同 时,也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 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0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强调功能主义、理性
主义和机器美学。
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
02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当代建筑师积极挖掘和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通过 学术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建筑 的精髓和特点。
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将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 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具有 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创新传统建筑技艺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不断进行 技艺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为现代建 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窗花艺术
窗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窗花多采用纸、布等材料制作,通过剪、刻、贴等 工艺手法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样。窗花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06
CATALOGUE
中国建筑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 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提高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实用)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实用)ppt课件
彩绘艺术
彩绘是中国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法之一。通过在建筑梁枋、 斗拱等部位绘制彩画,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色彩效果,还表 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6
06
中国建筑的现代发展
2024/1/24
27
现代建筑技术的运用
2024/1/24
钢结构与混凝土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技术,提高了建筑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实用)ppt课 件
2024/1/24
1

CONTENCT

2024/1/24
• 引言 •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 • 中国建筑的基本构成 • 中国建筑的实用功能 • 中国建筑的艺术表现 • 中国建筑的现代发展
2
01
引言
2024/1/24
3
课件目的和背景
02
01
03
2024/1/24
巧妙的遮阳和隔热措施,适应 炎热气候。
9
中国建筑的特征概述
独特的防水和排水系统,应对多雨气候。
2024/1/24
以上内容仅为中国建筑特征(实用)ppt课件的部分内容,完整课件应包含更详细的 信息、图片和案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实用元素。
10
02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
2024/1/24
11
绿色低碳发展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 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技术。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未来中国建筑将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 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2024/1/24
30
T4/1/24
31
岭南园林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纽约联合国大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题目释义

究 中国建筑
对 象
探究重点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的 特征
研 究 方 向
内容分析
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大基本特 征,并说说这九大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角度?它 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的?
拓展延伸
面对今天城市化的进程,高楼林立,现代建筑焕发出无与伦无 的美,中国建筑的这些特征还能保留下去吗?我们还能不能找到中国 建筑的印迹?
结语
当我们走入一个陌生的城市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 建筑。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生活 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保护这份 记忆,就是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更绵长的传承,让我们的子 孙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找寻到父辈留下的气息,以及一个民 族的记忆。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大文章 小品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热河普陀拉和文艺复兴建筑
天坛皇穹宇和布拉曼特的设计
罗马凯旋门和北京琉璃牌楼
巴黎纪念柱和北京华表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一种比喻,用“语言和文学”的比喻。 中国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建筑
特征,而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 的建筑风格,风格虽然不同,但解决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作 者把它称作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我们了解中国建筑的 特征,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体现出的中中国建筑的美。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优秀课件【推荐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优秀课件【推荐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
-1-
1.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2.领会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加以借鉴和运用。 3.用心探究和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热爱家 乡、热爱祖国的热情。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 教授。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 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等职。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课内篇一起思考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一】 筛选概括要点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如 此安排体现了怎样的匠心?其中着重说明了哪几项特征?
提示: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
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展开的。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自然科学小论文 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选题 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自然科学小论文 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 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地猜测 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 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 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好坏的重要标准。要在自然科学小论文里 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 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 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_统编版51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_统编版51

三、文体:自然科学小论文
特点: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 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自然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 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 是任意地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 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好坏的重 要标准。要在自然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 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得到的新成果,在 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三单元
8、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 提纲,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 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 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 授。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1946 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72年。历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 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著 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大B. 事有件利过发于生服打前务的困比紧难方张群气众把氛,,帮事是助物千其古履说传行咏公得的民生名义句务动。 形象呢?
巴课山时楚 安水排凄:1凉两.打地课,时比二。方十第三一要年课弃时新置只鲜身是。单、怀纯旧地贴空解切吟读闻文,不笛本赋,落,解到决俗乡文套翻中似生,烂字要柯生有人词。,助重点于字说词的明意义事及物用法的,语特法征现象。;第二课时,研读课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 国
总体 主 特征
结构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整 体

举折和举架
逻 辑 顺
基 本 特 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装饰
装饰 颜色选择—朱红 特征 部件的装饰作用
局 部

材料的装饰作用
四、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1、依据课文第14、15段,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④列数字 作用: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准确更有说服力。
武 汉 归 元 寺
斗拱
4、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 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 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斗拱
①下定义
“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 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 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 作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 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
左右对称 坐北朝南 有主有从 户外起居
北京四合院住宅
举例子
“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 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3、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 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②举例子
“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 的‘平坐’(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 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 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 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语言和文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 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 形式来表达。
一、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 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 授。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 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 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 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 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 筑史》。其他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等。
习题练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印痕 耳濡目染 而今 洗礼 B.烙印 耳濡目染 如今 冲洗 C.印痕 潜移默化 如今 冲洗 D.烙印 潜移默化 而今 洗礼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对立与接触,也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 B.它们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也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接触与对立 C.它们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也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对立与接触 D.它们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接触与对立,也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特征小结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批判。
小结
通过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不仅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 科学知识,而且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学习到科学的说明顺序和合 理的说明方法对文章的重要性,更能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强烈 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中国的建筑都有而且都应有自 己的特征。建筑如此,所有的文化 形式也是如此。我们是文化的创造 者,更是传承者。只有继承了优良 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才有自己的特 点,我们的民族才有灵魂。
影响:从利的方面讲可以促进本民族建筑风 格、建筑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建筑风格和文化的 交流,让本民族建筑特色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从弊的方面分析,这也可能导致本民族的建筑风 格和文化被其他民族建筑的风格和文化替换而至 于消失。
为何梁思成要谈及“可译性”话题?有何写作目的?
把中国建筑体系融入到世界建 筑体系之中
(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梁思成
01 知人论世
梁思成,广东省新会县人,我
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 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 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 筑系,后主持创建中国营造学社。主 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 筑史》。
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
一贯风格,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
例:乔家大院和北京四
也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出“千变万化” 合院的不同风格,说明其
的一面。
“灵活性”与“千变万化”。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以四合院为例,帮助理解。“正房、 厢房、游廊、垂花门”等是构成四合院 的“词汇”。词汇和词汇的组合构成四 合院这篇“文章”。而词汇之间的组合 不是随意地、随机的,是有规则的,这 种规则就是“文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传统建筑技艺的创新与发展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 合,推动传统建筑技艺的现代化发展。
传统建筑材料的改良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建筑材料得到了改良和优化,如新型仿古砖瓦、环保涂料等。这些新 型材料不仅保留了传统材料的质感和视觉效果,还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环保性。
证建筑的干燥和安全。
防水材料
采用琉璃瓦、青瓦等防水材料, 既保证了屋顶的防水性能,又增
加了建筑的美观性。
05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
彩绘与雕刻艺术
彩绘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彩绘主要体现在梁枋、斗拱、天花等部位,采用矿物颜料绘 制各种图案和纹样,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雕刻
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石雕、木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工艺精湛,形象生动。
近现代建筑时期
近代建筑
受西方建筑影响,出现中西合璧的 建筑风格。代表建筑有广州骑楼、 上海外滩建筑群等。
现代建筑
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主,注重功 能性和简洁性。代表建筑有北京国 家大剧院、广州歌剧院等。
当代建筑时期
当代中国建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筑呈现出多 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代表建筑有上 海中心大厦、广州塔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建筑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国之间的文化 交流活动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园林与景观建筑
江南园林
如苏州拙政园、留园等,以山水意境 为灵魂,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和 建筑营造等手段,创造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儒家政治伦理观
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 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建筑就是真正的生活。
----- 贝聿铭
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意大利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
如何理解各民族建筑的“可译性”?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 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 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 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屋脊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中国建 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评价)
朱红 梁头、昂、斗拱、门窗、门环 、角叶、屋脊、脊吻、瓦当 琉璃砖瓦、油漆、雕刻
顺序
理思路 明逻辑 引论 内涵 理论 主旨 结论
学习任务二 品语言、明文体
阅读P58-59页 理解“文法”和“词汇”的含义
关键词“风格手法”“惯例法式”“构件因素”“规则和惯例”
顺序
二、平面布局
轴对称 朝南
三、木材结构、框架结构 结构方法
立柱和横梁——“间”字构 架,是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 具备了的优点。
减少剪力,有装饰性。 中国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四、斗拱
“翘起如翼”屋顶——“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如鸟斯革 如翚斯飞”
装饰作用
构件 霸王拳
“文法”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 法,是中国建筑几千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有“一定拘束性”, 但也有它的灵活性。
“词汇”也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不 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结构方法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 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 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 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 的斜坡或曲面。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 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 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戗兽 qiàng
水榭 xiè
额枋 fāng
接榫 sŭn 坨墩 tuó
檩条 lĭn
穹窿 qióng lóng
如翚斯飞 huī
切削(xiāo)
削减(xuē )
门槛(kăn ) 栏槛(jiàn )
朗读全文 整体感知
问题探讨:1.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 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
些特征的?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 的重要标准。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 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 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一定的启发。
写作背景
《中国建筑的特征》发表于1954年第一期的《建筑学 报》。建国以后,梁思成满怀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 中,以一个技术专家的极大责任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 在繁忙的工作中,梁思成始终没有忘掉为新中国树立新的 建筑思想,始终没有停止对建筑创作理论的探索。
影响 (1-2段)
中 国
地域分布(广)
历史跨度(大)
总体特征((一二))立平体面构布成局
(三)结构方法

分 建
结构特征(四)斗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繁忙的工作中,梁思成始终没有忘掉为新中国 创造新建筑的理想,始终没有停止对建筑创作理 论的探索。他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 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新中国文化的论述,令他 受到很大的教益,他认为新中国建筑也和新中国 的文化一样,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他写文章,作报告,连续发表了《中国建 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热情地介绍中国 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主张。
七、八两句又是另一幅画面。小舟不断前行,溪 谷之中夜霭漫漫,飘浮不定。诗人用一“飞”字, 不仅生动地写出了雾霭浮动之状,而且也体现了 小舟穿雾而行中诗人的感受。往后看,一轮明月 已从林后渐渐西沉,越来越向后推移,用一“低” 字,情景也很逼真。面对这样清幽宁静的胜境, 诗人愿远离世俗,垂钓终老。全诗以抒情起,以 抒情结,幽兴幽景,二者融合无迹。
【思考】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以 诗歌的开头与结尾为主加以简要分析。

基础自主学案
11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木榫.(sǔn) 斗拱.(ɡǒnɡ) 累.(lěi)计 椽.(chuán)子 墁.(màn)地 唱和.(hè)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诗海探珠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城弥漫, 愿为持竿叟。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幽意无限,景物 清新,极富画意,是綦毋潜山水诗的代表作。这 首诗在描述春夜泛舟若耶溪所领略的幽美景色中, 寄托了诗人闲适隐逸的情怀。诗以抒发隐逸之思, 随遇而安的情怀开始,统摄全篇。正由于诗人幽 意不断,所以才在春夜泛舟,游赏“水至清,照 众山倒影,窥之如画的若耶溪,着力描绘所见优 美景物,有着鲜明的动感。
应应 应. .该 用yyīìnnɡɡ 削削 削. .弱 皮xxuiāēo 累积劳累累..llěèii
槛槛门.阱槛.jkiǎànn
二、字形辨认 fánɡ妨碍
fánɡ防护 fǎnɡ纺织
屋yán檐
àn赡养 zhān瞻仰
殷殷 殷. .红 勤yyāīnn
点zhuì缀
chuò辍学 chuò啜泣 挖jué掘
三、四两句,就有引人入胜之妙。诗人在和煦的 春风中登舟,驶进了香花夹岸的若耶溪,这种风 送小舟,百花盛开,馥芳四溢的氛围,真使诗人 陶醉而流连忘返。随着小舟沿着溪曲折前行,明 月东升,碧波荡漾,诗人遥望天际,南斗灿然高 挂。这里既描写了船驶溪中,千回百转的动态, 也表现了诗人舟中眺望的情态,用笔简练,形象 鲜明。
喜闻乐见: _喜__欢__听__,__乐__意__看__,__指__很__受__欢__迎__。______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 会人,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 宗师,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
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 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 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 学风著称。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 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 献突出。
jué崛起 jué倔强
仓lǐn廪
lǐn凛冽 lǐn檩条
沉miǎn湎
miǎn缅想 miǎn腼腆
三、词语辨析 (1)布置·布局 两者都有“布开”之意。布置:在一个地方 安排和陈列各种事物,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 需要;对一些活动作出安排。布局:全面安 排;围棋、象棋竞赛中指一局棋的开始阶段。
例:①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将在上 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组织 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这是我国 __布__局___4G的关键性举措。 ②为做好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创先争优活动领 导点评工作,开发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室于12月27日召开会议,___布__置__开发区创先争优 活动领导点评工作。
(2)装饰·妆饰 两者都是增加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之意。装 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 使美观。妆饰:指打扮或打扮出来的样子。 例:①11月26日~28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召 开本年度最后一场家装建材展览会,是业主趁 机购买实惠建材的最佳时机。此次展会上, __装__饰__公司将大推“跨年单”。 ②她面带微笑,衣着简单,没有刻意__妆__饰___。 章子怡的奔驰吉普车驶到录影棚门口,司机先 下车打开车门,身穿一件露肩连衣裙的章子怡 目不旁视地下了车。
柁.(tuó)墩 屋脊.(jǐ) 蚂.蚱.(màzhɑ) 房檩.(lǐn) 框.(kuànɡ)架
额枋.(fānɡ) 戗.(qiànɡ)兽 水榭.(xiè) 穹.(qiónɡ)宇 切削.(xiāo)
(2)多音字 空空 空. .间 白kkōònnɡɡ
称对 称.称 道.cchhèēnnɡ
处处 处. .理 所cchhǔù
②在风和雪的作用力下,海滩上产生了各种 千奇百怪的画面,似_鬼__斧__神__工___。
四、词语释义
大同小异: _大__部__分__相__同__,__只__有__少__部__分__不__同__。______
千变万化: _有__千__万__种__变__化__,__形__容__变__化__非__常__多__。____
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主 要作品有《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营造 法式注释》等。 2.资料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向往已久的新建设 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了。人民政府给予梁思成以 极大的信任,委任他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 副主任,他开始为新中国首都的建设日夜操劳。
(3)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两者都有“精妙、奇特”之意,但使用对象 不同。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人工技艺十分巧妙。鬼斧神工:多用来 形容自然景物的精巧。
例:①作为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的中国传 统工艺美术,其_巧__夺__天__工__的技艺所呈现的艺 术人文,以及与创造力相关的所有知识和经 验,都是今天值得我们珍重和保护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