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统编)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
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进行仿写展开。
3、学写寻物启事,掌握寻人启事的要素,注意内容和格式。
4、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
5、背诵并运用八字成语,拓展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提高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提高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七。
二、交流平台1、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多积累好词好句。
2、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出示句子: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4、出示句子:草丛中的虫子,像在窃窃私语,用的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5、出示句子: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这是我仿写的句子: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遥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2)根据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6、出示句子:清晨,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梳理自己美丽的羽毛,迎接新的一天。
(1)你能仿写吗?(2)生练习仿写句子。
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小结: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
三、词句段运用(一)仿写1、出示要求:“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
请你也用这样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你是否听说过……2、出示第一句: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1)点拨:第一句首先需要明确描写的对象是“石头”,其次需要明确需要体现出的石头的特征是“奇妙”,可以从石头的形状来写,也可以从石头的分布来写。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最新10篇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最新10篇《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1这是我第二次以“学习园地“为对象进行精品课程的开发。
第一次是在上学期,学校研发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精品课程。
说实话,那次并不满意,课堂上表现得较为粗糙,教学设计上也缺乏一定的新意。
这次又加入了三年级的语文精品课的研发团队,在教学设计上让我思索了很久,也上了几次试教课,较有信心。
《学习园地》应该说是一个语文综合知识课。
它包括“我的发现、读读认认、读读背背、趣味语文”四部分内容,看似毫无关联,但总的来讲,就是对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并使学生学会迁移。
三次试教,因为内容较散,我一直在寻找一条线索使之相联系,也在寻找其趣味性。
第一次试教这课,我看到“我的发现”中AABC类词语的节奏音韵美,于是在教学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此内容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小组读,拍手读等等。
还地此类知识的运用迁移上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如选词填空,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至二个说话。
由于在此部分的内容停留的时间过长,其他内容只能草草收场,特别是读背与趣味语文根本无法展开,就热热闹闹地过了一节课,一节课下来,内容少,相信学生收效甚微。
老师们评课时,也对我时间的分配上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内容也较乏味,用拍手读虽然能体现汉语的节奏与音韵美,但不应盘桓于此,浪费时间。
第二次试教,由于在内容的趣味性上没有新的突破,所以一节课下来,虽然时间紧凑感增强了,但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还是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在评课时,老师们提出几条建议,课堂上能否把几内容划分一下时间,有主次之分,不要平均用力。
这次把重点放在读读背背部分,因为是古诗,有诗境,有诗意,还能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讲,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等形式。
于是,我再次修改教案,重头再来。
也许应了那句话:“灵感只是光顾那些不停思考的人。
”由于几日来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在对读读背背中五句古诗的'反复吟诵中,我突然发现了其中之一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句诗包含着一个� 喜出望外之下,赶紧上网查找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一)语文园地的内容比较丰富,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特点: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大扫除,同学们都不陌生。
我就从这方面进行导入,让同学们想一想在大扫除的时候用到了什么工具,这个问题一出来,大家纷纷发言,课堂气氛很热烈。
我抓住时机,把相关的生字呈现给大家,结果,大家认识生字的兴趣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重读和交流。
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还有句子,我都让同学们用各种方式读,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词语以及句子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词语、句子的理解。
汇报是交流的一种方式。
重点词语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用汇报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让孩子们既能理解词语,又能增加孩子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有愉悦1的感受。
三、重视对写话的引导。
写话对同学们来说是难点,不好把握。
这次写话是针对小动物的,因此,我就引导大家要想写小动物,就得首先抓住动物的特点,然后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同时也要求学生们描写的时候语言一定要生动,要善于运用修辞方法,要让自己的文章吸引人。
这样指导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写得很好。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日积月累的讲解过于死板,我讲得过多,大多数同学没有兴趣,效果不是太好。
今后,我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改变自己的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完成,我想效果会好一些。
(二)本次“语文园地”主要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识字加油站”让学生积累与家务有关的一些词语。
2“字词句运用”能根据语境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并练习查字典,读句子,感悟比喻句的作用。
“写话”要求学生能写出自己想养什么小动物,并能说出为什么养。
“书写提示”练习写好生字。
“日积月累”学习《二十四节气歌》,熟读成诵。
“我爱阅读”读美丽的童话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感悟月亮有圆有缺的自然变化过程。
一、教学效果“识字加油站”在交流时,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家务劳动,引导学生识字。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教学内容回顾1.课文内容分析2.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方法反思1.课堂活动设计2.教学手段运用四、学生学习效果分析1.学生参与度2.学生掌握程度五、教学改进措施1.提高课堂互动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六、总结正文:作为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我深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在刚刚完成的“语文园地七”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对这次教学的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言“语文园地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口语交际和写作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回顾1.课文内容分析:本次教学的课文为一篇生动的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传递了勇敢、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感受故事所传达的美好价值观。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的品质。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故事中所传递的美好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反思1.课堂活动设计:在课堂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但这些活动的设计还有待改进,部分活动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2.教学手段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四、学生学习效果分析1.学生参与度:通过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但仍有少数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
2.学生掌握程度:从课后作业和学生反馈来看,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显吃力。
五、教学改进措施1.提高课堂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更加注重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走近经典,走进谚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了解谚语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一些常用的谚语,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谚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谚语的定义和特点2. 常用谚语的介绍和解析3. 谚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谚语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一些常用的谚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谚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谚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谚语卡片、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谚语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谚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谚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谚语解析:通过具体的谚语实例,讲解谚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谚语。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谚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谚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谚语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谚语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谚语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谚语的定义和特点2. 常用谚语的介绍和解析3. 谚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谚语卡片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谚语卡片,加深对谚语的理解和记忆。
2. 谚语练习册:完成相关的谚语练习题,巩固对谚语的掌握。
3. 谚语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谚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谚语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谚语,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谚语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谚语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教完语文园地七后,我可得好好唠唠啦!这次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在讲到“我的发现”这个部分时,我正说得眉飞色舞呢,突然看到角落里的小李同学有点走神。
嘿,这可不行呀!我就故意提高了音量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字像不像一个在跳舞的小人呀!”大家都被我吸引了,纷纷看向黑板,可小李还是没啥反应。
我就灵机一动,直接走到他旁边,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
他这才如梦初醒,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我笑着说:“小李呀,你是不是在想啥好吃的呢,都走神啦!”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小李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通过这件小事,我意识到在教学中真的得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状态呀。
不能只是自己在讲台上自说自话,得和孩子们互动起来,把他们的注意力都拉回来。
就像这次,一个小小的举动,既提醒了小李同学,又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困难。
比如说那些成语呀,他们可能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这就需要我更加耐心地去解释,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不能急于求成,得慢慢来。
还有呀,在让孩子们练习表达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比较害羞,不太敢开口。
这时候我就得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知道说错了也没关系。
就像我自己小时候学习一样,也是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呀。
总之,这次的语文园地七教学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学方法可以更灵活多样一些,对孩子们的关注可以更细致入微一些。
我会继续努力的,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动,让孩子们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下次再教语文园地的时候,我肯定会做得更好!哈哈!。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书写“劝、堆、转、特”四个字。
2、理解和熟练朗读“日积月累”。
教学重点:1 、学会书写4个字。
2、从“日积月累”中积累词句。
突破方法:1、学生结合图片的展示了解生字书写,然后教师示范书写,在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
2、学生通过朗读和老师的讲解理解词语意思,积累更多的词句。
教学难点:熟练朗读并理解《二十四节气歌》。
突破方法:教师借助图片,讲解《二十四节气歌》,并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
教法与学法:教法:联想法、点拨法。
学法:体验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回顾旧知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学生比赛记词语。
二、书写提示1、出示“劝、堆”。
2、观察一下生字的书写。
预设: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
劝:“又”捺改长点。
堆:“土”横改提。
3、出示“转、特”。
4、观察一下生字的书写。
预设: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
转:“车”横改提,先竖后提。
特:“牛”横改提,先竖后提。
5、讨论:书写时注意什么?三、日积月累1、出示《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这首儿歌是根据二十四节气编成的。
3、二十四节气分别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教师介绍二十四节气歌,提出问题让学生抢答。
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春节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的?(立春)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这是哪个节气?(白露)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哪个节气?(霜降)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大暑)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哪个?(大寒)5、教师指名朗读第一、二句,说一说第一、二句中包含了哪些节气。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我并未做过多的讲解,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研读、感悟、比较等学习方式,初步体会到了积累好词佳句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学会如何运用。
我在教学时,也时时刻刻将字、词、句做综合的练习,而不是割裂开来分别讲解。
在考查积累时,我尤其注意学生的理解运用,并在说、写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运用能力,带领学生真正经历认知自主建构的过程。
但是,在针对“日积月累”部分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够,理解感悟还比较模糊。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优点:
1. 教学理念新颖:本次教学采用的基于游戏的语文园地七教学理念,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新颖的出发点。
它主要强调学习者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整体的掌握文学知识,并用读本和游戏的形式在有趣的情境中营造寓教于乐的氛围。
2. 结合新技术:本次教学还结合了多媒体资源,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可以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互动,提高学习实践的意识以及形象的认知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教学案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内容。
学生在游戏中互动,激发出良好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而又有意义。
4.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本次教学采用小组探究式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有自主的扩充文学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
不足:
1. 没有充足的评价:本次课堂没有重视评价环节,未能采取恰当的评价措施,不能有效的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情况,从而影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
2. 未能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本次课堂虽然是采用小组探究式学习,但是教师未能及时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
很高。
3. 转化率不够高:本次教学采用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新技术,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陌生感,转化率不是很高,没有能够充分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综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具有新颖、结合新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没有充足评价的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引导学生,教学转化率较低等问题,下次教学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及反思
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个园地。
只要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本单元包括多个板块,如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识字加油站通过认识家人称谓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板块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写一写,区分形近字;学习词语接龙,拓展词汇量。
书写提示指导学生书写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的笔顺规则。
日积月累积累关于春节的古诗《元日》。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感受春节的欢乐氛围。
本园地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新字词,学习基本的句子结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录】:1.认识并掌握本单元的新字词,能够正确书写。
2.了解汉字“日”和“寸”做偏旁时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变化,能正确书写汉字。
【过程与方法】:1.学习词语接龙的游戏方法,积累词汇。
2.正确朗读《春节童谣》,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新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亲属称谓的词语,掌握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的笔顺规则。
3.朗读《春节童谣》,了解春节习俗。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意义,正确书写生字,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理解古诗《元日》的含义,感受春节的文化内涵。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和学习习惯。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游戏和互动的学习方式。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语文园地七:学写寻物启事》(统编本三下)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学写寻物启事》(统编本三下)教学设计作者:***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9年第04期教学目标:1.学会按格式正确书写寻物启事,能把丢失物品的相关信息写清楚。
2.学习个性化书写寻物启事,融入情感,特色表达。
3.联系生活了解、掌握寻物启事的多途径发布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寻物启事的格式,能抓住丢失物品的相关信息书写寻物启事,做到内容恰当、表达清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了解“启事”1.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小朋友,他是东小二(1)班的李晓宇,平时他记性很好,可是昨天却犯了迷糊。
一起看,他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播放视频:操场上,李晓宇正在愁眉苦脸地找着什么。
小红上前询问,原来他昨天放学后在操场上踢足球,踢完球忘了拿蓝色外套。
今天来找外套,外套却不知去向了。
)2.李晓宇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如果你是李晓宇,准备怎么找回丢失的衣服?3.同学们想的办法很不错,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更好的办法,学会它就可能会比较顺利地帮你找到丢失的物品,这个办法就是学写“寻物启事”。
4.区别“启示”和“启事”,理解“启事”的意思。
(板书:寻物启事)(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书写寻物启事的兴趣。
通过区别“启示、启事”,使学生认识到“启事”是一种实用文体,它能化解生活难题,是很实用的生活帮手。
)二、比较格式,学习写法1.出示寻物启事范例,指名读一读。
寻物启事昨天放学后,我把一件蓝色外套落在了操场上。
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謝!二(1)班李晓宇5月20日2.比较寻物启事和通知。
(1)寻物启事和通知在格式上一样,也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
(2)标题要注意什么?(居中写)根据启事的内容来写启事的标题,如果是寻找衣服的可以写“寻衣启事”,寻找车的可以写“寻车启事”,也可以比较笼统地写“寻物启事”。
(3)正文写启事的具体内容,要写清哪些信息?(丢失物品的时间、地点,物品的名称、特点,等,总之,信息要具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到了自然、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语,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人文、历史等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语、句型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3.词语句型学习: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型,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课程背景语文教学是中国教育的核心,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小学生学习语文。
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材包括多篇经典课文和知识点,其中《语文园地七》是一篇关于拼音的课文。
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能辨认出带有拼音的单词•能在生活中运用好拼音知识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拼音概念,指出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说出每一个汉字。
2.让学生听读一段带有拼音的文章,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文章中加入拼音?3.让学生上黑板把老师写的汉字读一遍,在读过每一个汉字后,让学生把重读音拼音读出来。
第二部分:重点教学1.分别教授包含 a、o、e、i、u 的韵母。
2.教授包括 b、p、m、f、d、t、n、l 的声母和一些带有韵母的音节。
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声母和韵母组合出正确的读音。
3.多组拼音相近的字,如“王”、“亡”,“方”、“芳”进行对比,让学生领会不同声调带来的字义和语境的差异。
4.让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部首或者拼音,自主地在课本中找出相关单词,并进行认读。
第三部分:巩固1.分组进行猜同音异义词游戏,梳理孩子们的拼音知识点应用能力,鼓励运用拼音对照汉字来识别语义。
2.让学生看课文,并试着找出拼音,边看读边思索,既能加深对课文句式结构、语言渐进程度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教会学生拼音为主要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在第一部分引入环节设计了一篇带有拼音的文章,帮助学生加深对拼音概念的理解,并为理解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在授课的第二部分,老师通过在板书中强调、对读音进行反复示范,加深学生对汉语拼音的理解和音节的记忆。
同时结合固有的汉字学习特征,在第二部分课堂的内容设计上,强调语音与字的联系,教师将发音、写字和构词规律相结合,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拼音并能够运用于阅读书本。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试了不同的认读和理解方式,如通过正拼反拼、通过构词法认读生字等。
最新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一、教学对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不同学情的建议:在学习“习作”内容时,特别要注意几个问题:1、学生领悟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在指导写作的时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觉组成活动小组,在活动中,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收获,坚持鼓励为主。
2、学生表现能力较弱的班级,可重点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同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并教会学生参谋。
在检查学生活动笔记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抓重点,把事物联系起来,有条理地把话写完整。
三、教学中几个方面的处理:本次习作要注意几方面问题:(一)、在布置课前调查时,要激发学生活动的愿望及习作兴趣。
活动前,先定好组长,再要求学生自由选自己的小组长,然后围绕“环境保护”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做好每一次的调查记录。
在习作指导中,是否愿意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是否愿意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二)、在选择习作内容时。
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写作内容。
如,有一个同学在调查村边的小河时,抓住了“听爸爸说,二十年前的小河是怎样的……”与“现在的小河是怎样的……”作对比,用词准确,描写细腻,前后比较鲜明,让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顺势引导:只有通过认真观察,深入了解,才会有“料”可选,有“料”可写。
(三)、及时评价习作,是提高写作的有效途径。
在学生习作后,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交流习作,互相修改习作。
并把在巡查时发现的情况,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设备的运用:1、习作内容的选择,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作相机指导。
2、课件使用可在PPT的运行环境下进行。
3、本课在没有多媒体环境下,亦可进行活动展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
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2.了解用问句作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3.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4.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
5.熟读并记诵4个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1.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2.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
3.熟读并记诵4个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2.了解用问句作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新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口语交际”安排的是《劝说》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习作”是写《国宝大熊猫》,目的是让广大少年儿童了解国宝大熊猫,要珍惜爱护稀有动物。
“交流平台”是让学生在写作中积累平时的语言。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俗语。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结合推普,培养口语交际意识。
我校是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要求学生在校交流时得用普通话。
因此,教师可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
这就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培养说话的语调和语感,达到交谈自然大方,并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2.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说、爱说、乐说。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
”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如“实物演示”、“渲染音乐”、“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想说、爱说、乐说的兴趣,真正地做到“我口说我心”。
3.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
(1)生生互动。
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平时不善于交谈的学生,多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多些“夸张式”的表扬,多给他们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群体间的互动。
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4.激活思维,促进创新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教育的主题。
想象是创新之母,给学生提供空间大胆想象,然后进行口语交际,既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篇一: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接到备课组的一个任务,上一节关于“语文园地”教学的课。
星期二上午第三节,我在低年级语文备课组上了《语文园地七》的第一课时。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积累成语。
重点难点: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我感觉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一、营造了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开始,我出示哈里波特的魔法学校宣传画,然后对学生说:“哈里波特的魔法学校需要招收新学员了,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吗?”接着我说:“要成为魔法学校的一员,需要我们通过几道关卡,你们有信心闯关吗?”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准备。
语文园地的几个内容设成了不同的关卡,如“我的发现”为“我是小小观察员”;“读读认认”为“我是小小认字员”;“读读背背”成了“我是小小背书员”等。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语文园地七学生刚开始接触一字多义,这一内容到高年级学生都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利用字典和联系句子指导学生进行突破电脑屏幕出现一个“回”让学生读“回”字。
接着出示“我的发现”的三个句子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在辨析第三个句子的“回”字,教师启发学生把“回”字换成“次”。
这样学生对该句中“回”字的理解更深了。
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接着我又补充了两个练习:花①小红穿了一件花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劝说》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习作”是写《国宝大熊猫》,目的是让广大少年儿童了解国宝大熊猫,要珍惜爱护稀有动物。
“交流平台”是让学生在写作中积累平时的语言。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俗语。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结合推普,培养口语交际意识。
我校是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要求学生在校交流时得用普通话。
因此,教师可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
这就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培养说话的语调和语感,达到交谈自然大方,并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2.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说、爱说、乐说。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
”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如“实物演示”、“渲染音乐”、“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想说、爱说、乐说的兴趣,真正地做到“我口说我心”。
3.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
(1)生生互动。
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平时不善于交谈的学生,多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多些“夸张式”的表扬,多给他们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群体间的互动。
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4.激活思维,促进创新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教育的主题。
想象是创新之母,给学生提供空间大胆想象,然后进行口语交际,既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这次《劝说》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就故意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设置了关卡,提高了交际的难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劝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完书上的例子后,我又叫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事例,进行交际,让面更宽。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合作,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不足之处
1.我在调控课堂时,没有把控好时间,应该在劝说爷爷戒烟的环节,多展示一组同学。
2.从学生的语言表述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表达不能抓住要点,说话缺乏条理,随意性大,我应该及时加以引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可视条件播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片或展示大熊猫图片,让学生先描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并谈谈自己了解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2.学生阅读课文,探讨问题:学生找出文中关于大熊猫外形特征的描写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描写和《辞海》中的相关文字,以及学生自己的发言相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文中介绍了有关大熊猫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可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4.小组互动,探究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大熊猫的有关知识,文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5.拓展课题,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