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分析

统计学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分析
•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 •产品消耗结构 •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分类 •所选用的实物计量单位。
18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11 a12

A

a
21

a 21



an1 an1
– 全国实物表第一部分反映的主要是列名产品之间、列名 产品与未列名产品、个别行业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13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 实物表的结构—第二部分
– 第二部分是最终产品部分。它是由第一部分的产品分配 流向表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 因而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的 主栏相同, 宾栏是最终产品 。
– 从第二部分行的方向看, 是最终产品分配使用表。它不 仅反映了各种列名产品年总产品中可供社会最终消费、 积累和出口等的分配与使用, 而且可具体反映各列名产 品用于消费、积累、出口的比例关系。从列的方向看, 是最终产品构成表。它反映了各项最终需求都是由哪些 列名产品构成的, 体现了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
• 全国实物表中的平衡j yij i Qi
k 1
jn
j 1
n
qij qi yi i Qi
j 1
16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直接消耗系数
– 定义第 j 种产品对第 i 种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aij为:
aij

qij Qj
– 第二部分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联系。
14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 实物表的结构
– 从全国实物表水平方向看, 第一、二两部分构成一张矩 形表, 反映了各列名产品按其使用价值(经济用途)的分 配使用去向(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及数量, 即;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一进口 = 总产品

投 入 产 出 分 析 法

投 入 产 出 分 析 法

6/12/2014
故预计下一年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总产出分别为:
x1 212.1, x2 25178 .0, x3 1496 .4
从而,可得下一年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部门间的 流量,以及下一年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部门的新创造 价值。
根据上述得到的数据,编制下一年的投入产出表如下 :
6/12/2014
于是
1.1643 0.0038 0.0024 1 ( E A) 0.6635 1.7962 0.2591 0.1640 0.0234 1.1243

135 212.1 1 Y 13820 .0 , X ( E A) Y 25178 1023 1496.4
6/12/2014
1、简化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6/12/2014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6/12/20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aij
xij xj
, i, j 1,2,, n
• aij表示生产单位产品j所需直接消耗产品i 的数量.
a11 a 21 •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a n1
a12 a 22 an2
a1n a2n a nn
6/12/2014
例:计划下一年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最终需求分别为 135,13820,1023,试对该地区下一年的经济发展作出预 测和分析。 解:易求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0.1399 0.0018 0.0014 A 0.3005 0.4410 0.1282 0.1192 0.0114 0.1077

经济统计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经济统计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经济统计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科学,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经济统计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经济系统中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早由俄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完善。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一个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矩阵,来描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

投入产出关系矩阵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工具,它将经济系统中的各个产业按照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列。

矩阵的每一行表示一个产业的产出情况,每一列表示一个产业的投入情况。

通过矩阵的乘法运算,可以计算出每个产业的总产出和总投入,从而揭示出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计算产业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

直接经济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而间接经济效应是指其他产业对一个产业的增长的影响。

通过计算这些经济效应,可以评估一个产业的重要性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除了计算经济效应,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估算产业的就业效应和环境效应。

就业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就业人数的影响,而环境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影响。

通过计算这些效应,可以评估一个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的影响。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决策。

政府可以通过分析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然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基于静态的假设,没有考虑到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

其次,它只能提供总量的信息,无法提供详细的细节和个别的数据。

最后,它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计算资源。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行、列各部门的关系如下:①总供给=总产出+进口=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总需求②总产出=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中间投入合计+增加值合计=总投入③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④增加值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①和②成立的条件是每行或每列;③和④成立的条件是全部产业部门的合计或者说是总量平衡关系。

一般来说,分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包括基本流量表,同时也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①基本流量表基本流量表是以价值的形态记录各部门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易的情况 .②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矩阵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都是由基本流量表派生出来的,也是重要的经济参数,在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A部门 B 部门中间投入A部门B部门30 15060 250120190300500增加值 210 100总投入 300 500A部门 B部门A部门B部门0.1〔= 30/300〕0.2〔= 0/300 〕0.3〔=150/500〕0.5 〔=250/500〕增加值0.7(=210/300〕0.2〔=100/500〕总投入 1.0 〔=300/300〕 1.0 〔=500/500〕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经济含义增加某一部门单位最终需求时,需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的生产额是多少?反映的是对各部门直接和间接的诱发效果.之所以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他是投入产出法的创始人.列和反映对整个国民经济生产诱发额的合计.A部门 B 部门A部门B部门 1.282 0.769 0.513 2.308合计 1.795 3.077假设对A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为了满足这一最终需求,A部门必须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进行这一个单位的生产活动,就需要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原材料的投入(这就是第一次的生产波及效果),之后,为了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的生产,又引起对投入原材料的需求(第二次波及),这样的波及效果会不断地继续下去,直至第N次的波及效果为零。

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分析

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分析
二、上市公司投入产出表的研究现状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学者们开始研究上市公司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为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带动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研究初期大多是简单的 数据对比分析和定性的文字分析,如崔岁显对青海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作用分析和芳草 对新疆上市公司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2001 年,国家统计局核算课题组研究了 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定义了证券业增加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把证券业增加值 与 GDP 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003 年胡关金引 申出了上市公司增加值的概念,分析上市公司及其募集资金对 GDP 的贡献。
在现有的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编制上市公司投入产出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保证统计口
径一致、避免重复调查。
2、产品部门分类
投入产出部门包括的内容较多,不能简单地将上市公司的各行业加总得到上市公司投入
产出表;上市公司大多是多种经营的实体单位,也不能简单地将上市公司整体归入某个行业
或部门。因此,产品部门分类的思路为:按照投入产出“纯部门”的假定,根据上市公司的
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分析
秦瑶 薛健
内容提要:上市公司是经过市场比较筛选出的企业,通常拥有比较优质的资产、技术以 及比较现代的经营理念,代表着主流产业和优势资源。承载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亦成为经济 的“晴雨表”。 本文对上市公司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全国 2007 年投入 产出调查资料编制了我国首张上市公司投入产出表——《重庆市上市公司投入产出表》,并 就上市公司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根据上市公司投入产出表的资料分析,2007 年,全市上市公司共创造增加值 142.26 亿 元,直辖十年年均增速达到 19.2%①,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 7.5 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增加 值占GDP比重达到 3.5%,比 1997 年提高了 1.4 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 4.3%,年均拉动经济增长 0.5 个百分点。

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知识

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知识

存在这类交互作用,否则整个国民经济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就会变得不确
定了。
以上三个假定都是静态投入产出系统的假定,目的是保证各部门的产出 量与其投入量成线性函数关系,便于建立用线性方程组表示的投入产出 模型。
9、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21.8.2321.8.23Monday, August 23, 2021
1.现行统计中的部门分类 现行统计中的部门分类主要有两种:管理部门和企业部门。 (1).管理部门,这是按管理系统来划分的,其原则是不论企业生产何
种产品和提供何种服务,均以企业为单位,并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确定 企业所应归属的部门。显然,管理部门是产品的混合部门。例如,某化工 厂行政隶属于电子工业总公司,尽管此工厂不生产电子产品而生产化工产 品,但按照管理部门划分,此工厂应划归到电子工业,而不能划归到化学 工业。管理部门的划分,虽然有利于各业各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但却不 能准确地反映本部门生产的属于本部门管理的各种纯产品情况,更无法反 映各产品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
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使部门间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得到简化,可用线 性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和计划 计算。
第一节 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知识
三、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及三次产业划分 (一)、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与现行统计的部门分类不同。现行统计工作是基于 当前的社会经济实际,从管理系统和对企业实际归口核算角度考虑的部门 划分;投入产出表则是从产品单一性或产品属性相同性角度考虑的部门划 分。
分析、预测整个国民经济或各部门经济的资源需求和供给。在我国,投 入产出方法的普及应归功于改革开放初期由关肇直先生等许多著名学者 向国家提出的建议。

行业分析方法与案例投入产出

行业分析方法与案例投入产出
第3页/共39页
行业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法
总产出的计算方法
农农林牧渔业:以农产品为单位,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各种农 林牧渔产品的价值,然后加总。(产品法)
工业:总产值+应交增值税(工厂法) 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服务业等:主营业务收入 批发零售、房地产开发:主营业务收支差 金融业:利息收支差 行政事业单位:经常性支出+折旧+经营性结余
0.046 0.08 (5) 0.10 (4) 0.40(1) 0.25 (2) 0.025 0.057 0.012 0.066 0.068 0.013 0.14 (3)
i1
n
n
X j Xi
j1
i1
Ci Ni W i Yi
n
n
C j Wi
j1
i1
n
n
N j Yi
j1
i1
行业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法
按横行建立数学模型,反映了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 描述了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
x11 x12 x1n y1 x1 x21 x22 x2n y2 x2 xn1 xn2 xnn yn xn

W1
Y1
X1
W2
Y2
X2

Ⅱ…

Wn
Yn
Xn
W
Y
X
固定资产折旧
增 劳动者报酬

加 生产税净额
值 营业盈余
合计
N1 N2 … Nn
N
总投入(总产值)
X1 X2 … Xn
X
资料来源:Leontief, W.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American Economy[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投入产出系数作用新探及其实证分析

投入产出系数作用新探及其实证分析

0 0 0 0 0 0 6 4 0. 4 39 0. 4 4 0. 3 7 0. 00 1 .5 6 . 7 4 09 134 09 4 1 9
Hale Waihona Puke 可 以看 出 , 二行 的元 素 大 于 其 他 各 行 , 明 第 说
比较多 , 工业 是 国民经 济的支 柱 。 中最 大 的 3个直 其
20 0 8年将 编制 2 0 0 7年 中 国投 入产 出表 。一 张
耗 的 i 品量 , 等 于 部 门生产 中消耗 的第 i 门 产 它 部 产 品数 量 与 部 门的总产 出之 比。
投入产 出 表 是 表 现 各 种 经 济 变 量及 其 相 互 联 系 的 “ 数据 库” 。把投 入产 出表 中有 关 的经 济变量联 系起
来 , 以直 接确定 表 现 经 济 现 象联 系程 度 的基 本 投 可
入产 出系数 , 直 接 消耗 系数 、 接 分 配 系 数 等等 , 如 直 从而建 立投 入 产 出模 型 , 行 经 济 分 析 和 预测 。笔 进 者认 为在 各种投 入产 出著 作 和教材 中对 这些 系数 的 作用 阐述得 还不 够 充 分 , 文探 讨 一 些 可 以直 接 从 本

维普资讯
统计 与信 息论 坛
0 5 17 , 2 . 1 5 a 3= 0 5 23 , 2 . 0 0 a 4= 0 2 68 , .5 2 分别 表
直接消耗系数 a 打的值越大 , 表明 i 部门与 部 门之 间的经 济技术 联 系越密 切 。 i 门( 行 )角 从 部 横 度看 ,部门产品是否能够销售给 i 部门, 关系到 i 产
品 的出路 和 i 门的生存 , 以 a 部 所 打可 以表示 直接 的 销 售依 赖程 度 ; 从 部 门( 列 ) 纵 角度看 , 门能否 部 得 到足 够 的 i 品 , 系到 部 门生 产 的正常进 行 , 产 关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2.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这里所谓编制方法,是指收集数据的方法。

根据§2.1介绍,通常是按列收集收据,第一列的数据只需向一个“部门”作调查,调查该“部门”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劳务、和活劳动的数量。

例如,编制纯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产品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括的产品的生产者作调查,编制产业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工业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含的企业作调查。

按列收集数据显然具有工作量小、数据准确、方法灵活(可以作普查,也可以作重点调查)等优点,它是世界各国编制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表和实物型表)时普遍采用的途径。

按列收集收据,仍然存在许多具体问题,引发了关于收集收据方法的研究。

目前应用中的方法主要有产品法、企业分解法和推导法。

一、产品法产品法是日本和其它西方国家编制纯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按列收集数据的传统方法,也是所有国家编制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获取列数据的一般方法。

1. 产品法的要点以纯部门价值型表的某一列为例,用产品法获取该列数据的要点是:将该纯部门所包含的各种产品的总产量与其价格相乘后求和,即得到该部门的总产出量(也是总投入量);将各种产品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物质产品和老的务的价值量按纯部门归类,填入相应的中间投入行中;将与各种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过程相联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利税等填入第三象限相应的行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总产量”是全社会总产量,包括企业自产自耗而没有出厂的部分;这里的“中间投入”中也包括企业自产自耗部分。

这正是产品法与下面要介绍的企业分解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 调查方法视具体需要与可能,可以采取普查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也可以对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进行重点调查,许多产品的主要产量集中于少数生产者中,对这些为数不多的大户进行重点调查,然后按构成外推,数据也是比较准确的;还可以将产品的生产者按生产规模或技术水平或生产工艺分类,在每类中选取若干个典型生产者进行典型调查。

投入产出核算相关问题与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解读

投入产出核算相关问题与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解读

投入产出核算相关问题与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解读
一、投入产出核算的相关问题
1、投入产出表的产生背景、概念、结构和内容、发展历程(刘妍)
2、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张绮丽)
3、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杨明珠)
(1)调查方法
(2)非调查方法
4、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经济分析思路(孙萍)
(1)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基本应用
(2)投入产出建模
(3)影响分析—经典应用
(4)关键部门分析
二、解读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
1、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的编制(石磊)
2、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的应用(焦春明)
三、本专题的总结和小组思考(胡根)
备注:这是初步设计的讲课内容,你们有好的想法请及时补充出来,下周六晚上把各自负责的部分整理成WORD文件发给我。

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其应用分析

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其应用分析

China's Non-competition Input-output Table and
its Application
作者: 齐舒畅[1];王飞[2];张亚雄[3]
作者机构: [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3]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助理兼政策仿真实验室
出版物刊名: 统计研究
页码: 79-83页
主题词: 投入产出表;非竞争型;编制方法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加强,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问题研究逐步深入。

本文作者以投入产出专项调查资料和其他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供了最终使用和各生产部门中间使用的进口数据。

文章介绍了依据非竞争投入产出表进行基本结构分析的方法,并根据所计算的中国2002年非竞争表的基本结构系数,对中国经济结构以及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投入产出核算价值表分析

投入产出核算价值表分析

投入产出核算价值表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投入产出核算进行了基本的介绍,简述投入产出核算产生的历史以及发展,还介绍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还简要分析了投入产出核算表的应用和相关系数的计算。

最后,对其应用和分析以及未来具体发展提出本文建议。

【关键词】投入产出;对称表;直接消耗系数投入产出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上,利用统计资料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模型,综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

一、投入产出核算历史投入产出法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由美籍俄国经济学家Wassily Leontief于1936年在《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中发表的文章《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中提出,该文中的系统研究也被认为是投入产出法产生的标志。

二、投入产出核算的发展与重要性迄今为止,共有100多个国家编制过相关的投入产出表。

联合国在1968年正式将投入产出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

中国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是在1973年编制的,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在国民经济中,社会化大生产中不同的生产部门通过不同的产品在生活中会产生直接和间接地联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消耗与被消耗上面,而这种联系也是无穷尽的。

如何对这种关系进行数量上的分析,却不为大家熟知。

投入产出核算就是对这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很有效的办法。

三、核算对象的划分国民经济统计中,统计对象的划分对于统计的有效进行和统计结果的分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在SNA中,国民经济主体主要分为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所以,在SNA中,投入产出核算所采用的统计单位是基层单位,并不是机构单位。

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定量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所以要求投入、产出两个方面都具有同质性。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印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四、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方法1(一)投入产出表的特点和分析框架投入产出表是一张全面反映一个经济体中各生产部门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

下面以最常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例,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特点。

投入产出表由三个象限构成。

第I 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II 象限,又称最终使用象限,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使用去向;第III 象限,又称增加值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的构成情况。

若把上述三个象限综合起来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投入产出表事实上是由两张大表构成,即把第I 、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横表,反映各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把第I 、I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纵表,反映各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的重要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

从横向看:X Y AX =+ Y A I X 1)(--=其中,X 为产出列向量,Y 为最终使用列向量,I 为单位矩阵,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上述公式说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和等于总产出。

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也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

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部门结构变化等。

从纵向看:X M T V D FX =++++其中,F 为A 矩阵的列和作成的对角矩阵,D 为固定资产折旧列向量,V 为劳动者报酬列向量,T 为生产税净额列向量,M 为营业盈余列向量。

上述公式的实质是中间投入与最初投入之和等于总投入。

若定义N=D+V+T+M ,则上式可变为N F I X 1)(--=1 引自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第II 象限的总量=第III 象限的总量,这是投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

但应指出的是,每个部门的最初投入不一定等于该部门的最终产品合计。

4 投入产出分析法

4 投入产出分析法

产品Ⅰ对产品Ⅲ的完全消耗系数为:
b31=a31+b31a11+b32a21+b33a31
4.2.3 完全消耗系数
b12=a12+b11a12+b12a22+b13a32 b13=a13+b11a13+b12a23+b13a33 b22=a22+b21a12+b22a22+b23a32 b23=a23+b21a13+b22a23+b23a33 b32=a32+b31a12+b32a22+b33a32 b33=a33+b31a13+b32a23+b33a33
0.250 0.079 0.005 A 0 . 125 0 . 371 0 . 216 0.125 0.154 0.200
0.750 0.500 0.270 D 0 . 500 0 . 417 0 . 108
4.2.3 完全消耗系数
由(aij) (bij) 已知 [ 完全消耗 ]=[ 直接消耗 ]+[ 各次间接消耗 ] 这是完全消耗的定义式,用其计算完全消耗系数是不可能的。 因为范围太大。
b11a11
通过产品Ⅰ对 产品Ⅰ的各次 间接消耗
+
b12a21
通过产品Ⅱ对 产品Ⅰ的各次 间接消耗
+
b13a31
通过产品Ⅲ对 产品Ⅰ的各次 间接消耗
产品Ⅰ对产品Ⅰ的完全消耗系数为: b11=a11+b11a11+b12a21+b13a31
同理得,产品Ⅰ对产品Ⅱ的完全消耗系数为:
b21=a21+b21a11+b22a21+b23a31

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

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



消耗部门
出 量
1
2
3
最终产品 总产出


生1
产 部
2
门3
60 190 30 90 1520 180 30 95 60
新创造价值 420 1995 330
总产值
600 3800 600
320 2010 415
求该经济系统的直接消耗和完全a消耗系数矩阵。
600 3800 600
8
解:求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v要j(劳j 动1所,2,创 造n的) 价___值第,j即个劳部动门报劳酬动;者在生产周期内必
m 余j(劳j动1 所,2创, 造n 的)价___值第,j即个社部会门纯劳收动入者(在包生括产利周润期和内税剩 金);
z创j(造j的1 价,2值, ; n)___第j个部门劳动者在生产周期内新
a
3
二、投入产出平衡方程组
n
xj xijzjj1,2, n i1
a
4
3、其它平衡方程组
(1)国民经济第K部门的总产品从价值上看,应与其总产值相等, 即
n
n
xkjyk xikzkk1,2, n
j1
i1
(2)整个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看,应与社会总产值相等。
in1jn1xijyijn1in1xijzj
于是有 n
n
yi z j
一之、后在,确预定测了为国达民此经目济标各,各部部门门计所划应期安内排的的最产终出需计求划量xiyi
例2:下表是一个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该表假设
国民经济由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及第三产业四个 部门构成。若表中各部门的消耗系数在计划年度内 依然适用,而计划年度各部门的最终需求量分别达到: 农亿目业元标y,,第计1=三 划40产 年00业 度亿y应元4=安,4轻5排0工0各业亿部y元2门=,试5的0预0总0测亿产为元出达,为重此多工最少业终亿y3需=元5求5?00

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首先对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改造,加入 新的项目内容,即资源项目。改造以后的投入 产出表如表7.3.1所示 。 如果用矩阵形式表示,则表7.3.1的上半部分 可写成
AX Y X
( I A) X Y
(7.3.1)
(7.3.2)
表7.3.1
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表
最终产品 (值 )
n
资源利用部门(生产 部门)
二、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则是联系经济活动与环 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 方法。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列昂捷夫曾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环境污染与治理问 题作了研究。 列昂捷夫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投入产出 模型的基本结构如表 7.3.3 所示。在表 7.3.3 中,除了通常的 n个生产部门外,还增加了 m个污染部门(污染物质的种类)。
第九章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简介
•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法,或称“产 业联系”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在20世
纪30 年代最早提出来的。它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 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间)的关 系
• 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 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
q
j 1
0j
• 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 aij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类产品的 数量
aij
qij qj
, (i, j 1,2,, n)
– 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
a0 j
q0 j qj
, ( j 1,2,, n)
a q
j 1 n ij
n
j
yi qi , (i 1,2,, n)

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案例计算并给出分析评价

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案例计算并给出分析评价

利⽤投⼊产出表和相关数据进⾏实际的案例计算并给出分析评价利⽤投⼊产出表和相关数据进⾏实际的案例计算并给出分析评价⼀、投⼊产出的产业分析模型1. 投⼊产出法的应⽤的应⽤领域(1)通过建⽴投⼊产出表进⾏经济分析由于投⼊产出分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投⼊产出分析,编制和应⽤投⼊产出表,⽬前,世界上绝⼤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产出表,并且开展相应的研究,许多国家的学者发展了⾥昂惕夫的成果,使投⼊产出分析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

中国也是国际上投⼊产出研究和应⽤⽐较发达的国家之⼀。

我国每五年编制依次全国性的投⼊产出表,最近的两次分别为2002和2007年。

(2)利⽤投⼊产出分析⽅法进⾏经济预测经济预测是投⼊产出分析应⽤最为⼴泛的⼀个⽅⾯。

当编制了若⼲年份的投⼊产出表以后,就可以对它们进⾏动态分析,掌握各种经济数据的变化规律,从⽽对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以此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美国曾经利⽤投⼊产出分析研究过⼯资提⾼10%后,⽣活费⽤将上升3.9%,⼯⼈所得到的真正益处为6%左右。

南斯拉夫曾经利⽤投⼊产出分析来处理外汇分配问题。

(3)利⽤投⼊产出分析研究⼀些专门的社会问题利⽤投⼊产出分析可以研究污染、能耗平衡等多种社会问题。

这些都是投⼊产出分析的⼀些新的应⽤领域。

如利⽤投⼊产出分析可以确定在⽣产增长的同时,各部门所产⽣的污染物的数量,需要处理的各种污染物的数量,以及由于从事消除污染的活动,社会需要付出的代价。

(4)在国际经济中的应⽤为了研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把研究背景扩⼤到全球范围。

创建国际联系的投⼊产出表就是⼀种研究⽅向,另外,分析环境影响对世界各国相互间的联系问题也很有意义。

经济活动过程中, 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这种技术经济联系称为产业关联。

利⽤投⼊产出表,可以分析产业关联有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 直接关联通过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系数(赫希曼系数) 进⾏考察, 间接关联主要通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系数(即拉斯姆森系数) 进⾏考察。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情况简介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情况简介

齐舒畅: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情况简介中国统计信息网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投入产出技术的不断发展,投入产出表作为一种工具已经具备了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和投入产出分析两大功能。

正是由于投入产出表具有这种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编制了本国或本地区的投入产出表,同时结合数量经济方法进行的分析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一、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状况我国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引进投入产出技术的,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研究的重点是投入产出技术的分析应用。

1982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组织有关部委编制了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被称为MPS式投入产出表,即物质产品投入产出表,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和MPS统计体系的产物,符合计划经济体制宏观管理的需要。

顾名思义物质产品投入产出表的核算对象是物质生产活动,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将物质生产活动划分为26个产品部门,表的规模较小。

1981年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包括146种实物产品,是我国编制的第二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编制过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国家和地区还比较少。

我国第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1973年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该表包括61种实物产品。

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的。

1984年,国家统计局在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统计、财务和业务等资料编制了1983年价值型投入产出延长表,该表包括22个物质产品部门,除农业部门外,其他部门与1981年完全一致,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农业活动被分为五个农业部门,而在1983年投入产出延长表中未对农业活动进行细划。

1988年3月,为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管理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切实做好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管理工作,奠定宏观决策和编制“八五”计划的科学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一次投入产出专项调查,编制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以后每五年进行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方法1(一)投入产出表的特点和分析框架投入产出表是一张全面反映一个经济体中各生产部门或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

下面以最常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例,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特点。

投入产出表由三个象限构成。

第I 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II 象限,又称最终使用象限,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使用去向;第III 象限,又称增加值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的构成情况。

若把上述三个象限综合起来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投入产出表事实上是由两张大表构成,即把第I 、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横表,反映各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把第I 、I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纵表,反映各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的重要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

从横向看:X Y AX =+ Y A I X 1)(--=其中,X 为产出列向量,Y 为最终使用列向量,I 为单位矩阵,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上述公式说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和等于总产出。

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也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

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部门结构变化等。

从纵向看:X M T V D FX =++++其中,F 为A 矩阵的列和作成的对角矩阵,D 为固定资产折旧列向量,V 为劳动者报酬列向量,T 为生产税净额列向量,M 为营业盈余列向量。

上述公式的实质是中间投入与最初投入之和等于总投入。

若定义N=D+V+T+M ,则上式可变为N F I X 1)(--=1 引自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第II 象限的总量=第III 象限的总量,这是投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

但应指出的是,每个部门的最初投入不一定等于该部门的最终产品合计。

由于投入产出表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于一身,充分描述了经济运行中的多种联系,特别是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因此,投入产出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二)经济结构分析1、生产结构分析由于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较细,既有各部门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即增加值)数据,又有各部门总投入(或总产出)数据,这就为动态分析总投入(或总产出)或增加值的产业构成、各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各部门中间投入/各部门总投入)和增加值率(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投入)的变化提供了基本素材。

在分析总投入的结构变化时,可根据部门结构变化均值来反映部门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变化的剧烈程度。

所谓部门结构变化均值是指报告期的产出构成百分比与基期的产出构成百分比之差的绝对值之和除以计算期长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产出的部门结构变化均值=∑=-ni i i x x T 1011 其中,i x 1和i x 0分别表示报告期和基期的产出构成百分比,T 为报告期与基期之间的长度,n 为投入产出表中部门的个数。

部门结构变化均值越大,表明在此时期内部门结构变化越剧烈,反之亦然。

另外,在分析增加值的结构变化时,运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计算出增加值的部门结构变化均值:增加值的部门结构变化均值=∑=-ni i i v v T 1011 其中,i v 1和i v 0分别表示报告期和基期的增加值构成百分比。

在分析生产结构变化时,还要特别关注中间投入与总投入比率(即中间投入率)的变化趋势。

引起中间投入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是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二是经济效益。

因此,当某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提高或降低时,不能简单归结为该部门的经济效益下降或上升,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变化究竟主要是由于该部门的经济效益变化引起的,还是由于该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引起的,或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引起的。

为了考察国民经济中的货物与服务的比例关系,还可以把中间投入划分为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两部分,前者包括对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投入,后者包括对批发零售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文教卫生业、科学研究业、居民服务业等的投入。

服务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称为服务投入率,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对服务的依赖程度。

产业结构分析的重点(从供给表出发),是从静态上评价现有生产结构的合理性,从动态上分析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以便能够对其进行宏观调控。

分析产业结构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二是社会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三是产业结构本身的均衡和协调性分析。

因此,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结构。

1、使用结构分析从投入产出表横向看,每个部门有以下关系式:中间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总产出+货物和服务进口通常称上式左边为总需求,右边为总供给。

根据公式中的指标,可以具体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和变化,例如货物和服务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货物和服务进口占总供给的比重。

对使用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静态分析,二是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分析中间使用、最终使用及其成分的部门结构;动态分析是分析中间使用、最终使用及其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三)部门关联分析1、向前和向后关联部门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

一般来说,部门间的关联有如下两种形式,即向后关联和向前关联。

某部门j 的中间投入占其总投入的比率K U X x X a B j j ij i j iji j ===∑∑//称为向后关联,这里ij x 表示生产商品j 需要消耗商品i 的数量, j U 表示中间投入,j X 表示j 部门的总产出,ij a 表示直接投入系数。

某部门i的中间需求(或使用)占其总需求或总使用(中间使用加最终使用)的比率K W Z x Z h F i i ij j i ijj I ===∑∑//称为向前关联,这里i W 表示i 产业的中间需求,i Z 表示i 部门的总需求,i ij ij Z x h /=表示直接分配系数。

一般来说,当某产业部门的j B K 和j F K 都很高时,表示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相互关联的程度很高,只要保持该部门的较高增长率,则其对其他部门必然产生较大的关联带动。

反之,如果某部门的j B K 和j F K 都很低时,则表示它与其他部门没有多大的关联。

应当指出的是,当某部门的向后和向前关联度都比较低时,并不意味着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一定低。

向后关联和向前关联仍然只反映了部门间的相互联系的一部分,确切地说只反映了直接效应。

对向后关联而言,它表示由i 部门生产的中间投入对j 部门的总产出的贡献;对向前关联而言,它表示i 部门的产出对部门j 的产出的贡献。

但是还存在着间接效应,例如j 部门产出的增加不仅要求为j 部门提供中间投入的i 部门的产出的增加,而且还要求增加为i 部门提供中间投入的部门的产出。

我们定义总关联效应为最终需求增加引起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之和。

K b b B ij i jj '==∑K e e F ij j ii '==∑ 这里ij b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1)(--A I 的元素,j b 为其第j 列元素之和,ij e 为1)(--H I 的元素,这里n n ij h H ⨯=)(为直接分配系数矩阵,其中i ij ij Z x h /= ,i e 为其第i 行元素之和。

'j B K 表示后向总关联效应,'iF K 表示前向总关联效应。

2、 影响力和感应度在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基础上,Rasmussen 定义了一个称之为影响力的向后关联指数(*j B K ): 2*n b n b K j jj B j ∑=并且他还定义了一个称之为感应度的向前关联指数(*i F K ): 2*n b n b K i ii F i ∑=因为平均值n b j /表示j 部门的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需要的投入量,因此当1*>j B K 时,则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全社会的平均影响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当1*=j B K 时,则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全社会的平均影响水平;当1*<j B K 时, 则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全社会的平均影响水平。

显然,影响力系数越大,第j 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同理,当感应度系数1*>i F K 时,则表示第i 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即各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的平均值);当1*=i F K 时,则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等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当1*<i F K 时,则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

直接消耗系数表示各部门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它来反映向后关联是很合适的,而向前关联反映产品的使用和分配,用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就不妥,这是因为1)(--A I 矩阵的同行元素求和在经济意义上比较勉强。

众所周知,1)(--A I 的元素是按列向总投入为参照值计算出的,求和之后的总和作为各部门最终产品都增加一个单位对i 部门的产品需求量,而各部门的最终产品不可能按同样的数量增加,这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同行元素求和一样,是不尽合理的。

因此,建议采出用直接分配系数矩阵来计算向前关联(或感应度):2n e n e K i ii F i ∑=这里ij e 为1)(--H I 的元素,i e 为其第i 行元素之和,n n ij h H ⨯=)(为直接分配系数矩阵,其中i ij ij Z x h /= 。

以上是针对一个封闭经济体系的。

对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j部门的关联(直接和间接)指数可定义为:K B e ij i j j =∈=∈∑K F e ij j ii =∈=∈∑'这里∈ij 为[]1)(---ij ij m a I 的元素, ij ∈为[]1)(---ij ij m h I 的元素,其中ij m 为表示j 部门的单位总投入需要i 部门投入的进口量。

3、 部门间的总体关联从需求角度看,可以用总体关联度和国内关联度来反映产品部门之间的总体联系状况。

总体关联度与国内关联度是指在一定经济结构下,生产一单位最终需求所需要的中间产品数量,前者包括来自国内生产与进口的所有中间投入,而后者仅包括来自国内生产的中间投入。

若用公式表示,则有:1-=∑∑j i jij f b L 总体关联 1-=∑∑j i j d ij f b L 国内关联式中,ij b 为1)(--A I 中的元素,d ij b 为1)(--d A I 中的元素(d A 为未包括进口在内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j f 为最终需求结构向量中的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