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五年级音乐下册《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人音版
![彼得与狼(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54e6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6.png)
4.发展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创意表演,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音乐基础知识:音色、节奏、旋律的辨识与运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彼得与狼》组曲的基本概念、音乐主题和它在叙事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运用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彼得与狼(教案)-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具体章节为《彼得与狼》。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认识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及其音乐特点;
2.欣赏《彼得与狼》组曲,学会辨识组曲中的各个角色主题,如:彼得、狼、小鸟、鸭子等;
3.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如音色、节奏、旋律等,并能运用到对《彼得与狼》的欣赏中;
-音色辨识:《彼得与狼》中不同乐器的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如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学生需要学会辨识这些音色。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4ca7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b.png)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彼得与狼》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名曲《彼得与狼》,了解乐曲的故事背景及其各主题音乐的代表角色。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感受音乐中的人物形象及情感抒发,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背景及各主题音乐的代表角色。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感受音乐中的人物形象及情感抒发。
三、教学准备1.录制或收集《彼得与狼》的音乐,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2.制作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准备乐器,如小提琴、长笛等,供学生体验乐曲中的不同乐器及其音色。
4.准备相应的教学素材,如故事书、乐谱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期常听的音乐,了解音乐对人们情感的表达作用。
2.向学生介绍《彼得与狼》这部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作品的故事背景及其中的人物。
3.播放《彼得与狼》的主题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不同情感表达。
二、学习与体验(30分钟)1.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故事的发展。
2.播放乐曲中的不同主题音乐,指导学生分辨出不同主题对应的人物形象,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3.引导学生观察乐谱,了解乐曲中的不同乐器及其音色。
4.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乐曲中各个主题的情感表达。
三、创作与表达(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主题,并设计自己的音乐和表演。
2.学生可以利用乐器和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所选择的场景或主题。
3.每个小组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反馈。
四、总结与分享(15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表演中的感受和体会,从音乐作品中提取出对人物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作品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ac6de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9.png)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和音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内容。
2. 教学难点:分辨不同乐器所代表的角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响童话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彼得与狼》的故事背景和音乐元素。
2. 欣赏法: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内容。
4. 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氛围。
提问学生: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引出课题:《彼得与狼》。
2. 讲授新课介绍交响童话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彼得与狼》的故事背景和音乐元素。
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欣赏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内容。
提问学生: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乐器?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角色?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表演。
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然后进行评价和总结。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再次欣赏《彼得与狼》的音乐录音或视频,感受音乐的魅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彼得与狼》的音乐评论。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主题1》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主题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3213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5.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主题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主题1》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的主题旋律,感受交响乐与童话故事的完美结合,体会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较弱,对乐器的作用和表现力还需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彼得与狼主题1》的旋律,能够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交响乐与童话故事的结合,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彼得与狼主题1》的旋律。
2.理解交响乐与童话故事的关系,感受不同乐器所表现的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音乐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分析、评价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彼得与狼主题1》的音乐作品,以及相关的交响乐知识资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3.准备歌词和相关图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彼得与狼主题1》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感受歌曲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以及主题1的特点。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完整作品,让学生对歌曲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彼得与狼主题1》,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b39e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和音乐特点。
- 学生能够听辨出交响童话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并能说出它们所代表的角色。
- 学生能够哼唱交响童话中的主题旋律,并能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交响童话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 通过模仿、演奏、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和音乐特点。
- 听辨出交响童话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并能说出它们所代表的角色。
- 哼唱交响童话中的主题旋律,并能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
2. 教学难点 - 理解交响童话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和音乐特点。
- 讲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和特点,以及它们在交响童话中所代表的角色。
- 讲解主题旋律的哼唱方法和表演技巧。
2. 欣赏法 - 播放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音乐和故事。
- 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细节和变化,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3. 分析法 - 分析交响童话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和特点,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 分析主题旋律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它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
4.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和音乐特点。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模仿法 - 让学生模仿交响童话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
-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a90e7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9.png)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
理解音乐故事《彼得与狼》的基本情节和角色。
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
音乐故事《彼得与狼》的录音或演示视频。
乐器(如小提琴、长笛、大提琴等)。
绘本或图片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
2. 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内的音乐播放设备。
展示区域用于展示绘本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展示绘本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播放音乐故事《彼得与狼》,让学生跟随音乐欣赏故事。
2. 音乐欣赏:
逐段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引导学生描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表达效果。
3. 角色表演:
分配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和动作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音乐故事《彼得与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音乐欣赏,感受到了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角色表演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69b17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0.png)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章节为《彼得与狼》。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音乐主题及音乐形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交响童话的概念,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主题。
2. 能够分析音乐中的不同乐器代表的角色,理解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音乐主题及音乐形象。
难点:分析音乐中的不同乐器代表的角色,理解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幻灯片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彼得与狼》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 讲解:介绍《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音乐主题及音乐形象,分析不同乐器代表的角色。
3. 欣赏:让学生完整欣赏《彼得与狼》,边听边思考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让学生根据音乐故事,尝试创作类似的短篇音乐故事。
六、板书设计1.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2. 创作背景、音乐主题及音乐形象3. 乐器与角色对应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你最喜欢的交响乐作品,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我喜欢这首曲子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和高尚的情操。
2. 请根据《彼得与狼》的音乐故事,创作一个类似的短篇音乐故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能够分析音乐中的不同乐器代表的角色,理解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但在创作类似的音乐故事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交响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比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小学音乐《彼得与狼》教案
![小学音乐《彼得与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17d8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a.png)
(2)分别播放各个角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说出演奏乐器。
探三:
第三关:你能唱唱彼得的主题音乐吗?
教师弹奏,学生跟唱彼得的主题音乐旋律。
展与用:
三、 拓展体验,丰富想象
师:我们班有那么多的优秀演员,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给你们变个小法术——
谢谢同学们!
我的研课记录
板书
设计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
前苏联普罗科菲耶夫
测:
四、视听结合、检测评价
1.完整欣赏音乐动画《彼得与狼》,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
2.学生分组完成角色、乐器的连线题。
五、评:
a.组内成员互评。
b.小组互评。
c.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了精彩有趣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致能打败一切!我们共同在音乐中认识了故事的角色、还了解了演奏这些角色的各种交响乐器。
(3)彼得的爷爷是个老猎手,他有点唠唠叨叨(播放爷爷的主题音乐)
(4)彼得和爷爷住的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灰狼!(播放狼的主题音乐)
(5)森林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原来猎人来了。(播放猎人的枪声,猎人行进音乐)
(6)看看谁最快记住了这些角色的主题音乐?(教师播放某主题,请学生说出角色)
探二:
第二关:聆听主题音乐,记住演奏乐器
1.师:《彼得与狼》是一个交响童话,它是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童话。老师今天要在我们1403班招聘优秀的演员,一起参加交响童话的音乐活动。
2.幻灯片:招聘启示(明确招聘演员的要求)
3.招聘大闯关
探一:
第一关:听音乐记住童话故事的角色
《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f88a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d.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彼得与狼》教案学科领域:语文、音乐、美术年级:五年级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彼得与狼》,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4. 通过对故事的改编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阅读理解1. 导入:简要介绍《彼得与狼》的故事背景。
2. 阅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故事中彼得和狼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
第二课时:文学鉴赏1. 复习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象征手法。
2. 分析: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狼和彼得的象征意义。
3.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故事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创意改编1. 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改编。
2.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故事改编。
3. 展示:各组学生向全班展示改编后的故事。
4. 评价:教师对各组的故事改编进行评价,鼓励创意和团队合作。
第四课时:美术创作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2.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故事场景或人物形象的绘画创作。
3.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4.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意和表现力。
第五课时:音乐欣赏与表演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 欣赏:播放故事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3. 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故事表演,体会音乐在表演中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创意改编、美术创作和音乐表演,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各个领域的表现。
对于学生的讨论、展示和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b4b2b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d.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
这首作品以交响乐的形式,描绘了彼得与狼之间的故事,富有戏剧性和生动性。
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欣赏古典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交响乐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彼得与狼》这首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欣赏古典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
2.引导学生感受《彼得与狼》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介绍《彼得与狼》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示范法: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分析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教材内容、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视频:准备《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视频,以便学生欣赏和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等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简短的语言,介绍《彼得与狼》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欣赏和感受。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首交响乐作品,尝试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力。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550d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6.png)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彼得与狼》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
理解音乐故事的表达方式
学习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技巧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彼得与狼》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彼得与狼》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乐器的演奏示范和指导材料
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学步骤
步骤一:音乐故事介绍
教师向学生介绍《彼得与狼》的音乐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不同角色的音乐表达方式。
步骤二:乐器演奏
教师示范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技巧,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奏乐器,如小提琴、长笛、法国号等。
步骤三:音乐欣赏
教师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美妙和表达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不同角色的音乐主题。
步骤四:音乐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彼得与狼》的音乐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对音乐故事的理解情况
学生在乐器演奏中展现的技巧和表现能力
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演中的表达和合作情况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
组织学生参与其他音乐剧或音乐会的观看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和乐器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和创造力。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6dd2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e.png)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彼得与狼》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故事《彼得与狼》的中文名。
这个故事是他创作的一个音乐剧,通过音乐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彼得和一只狼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具有音乐性和戏剧性,非常适合用于儿童音乐教学。
一、教学目标:1.了解《彼得与狼》故事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2.感受音乐与故事情节的紧密联系,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3.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2.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彼得与狼》的视频或听录音让学生了解音乐故事的基本情节和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启发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表达不同角色和情节,让学生试着用语言形容不同角色的音乐特征,如狼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彼得的音乐又是什么样的?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音乐鉴赏:让学生仔细聆听《彼得与狼》的音乐部分,领听不同角色的音乐特征,如狼的音乐特点是快速、紧张和低沉等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用乐器模仿狼的声音,或者用身体表现狼的形象和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和故事的紧密联系。
4.表演实践:让学生按照角色分组进行表演,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用音乐和动作展示角色的特征和情节的发展。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舞台道具,如头饰、面具等,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5.总结反思: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提供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狼的音乐是快速和低沉的?为什么彼得的音乐是明亮和欢快的?通过总结和反思,加深学生对音乐和故事的理解和领悟。
四、教学资源:1.《彼得与狼》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乐器、道具和音乐器材。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音乐故事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可以采用以表演、创作和口头回答为主要评价方式。
最新音乐五年级下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最新音乐五年级下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a9b8dcaeaad1f346933fa8.png)
最新音乐五年级下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听辩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2.情感目标:能说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听后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3.技能目标: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边听音乐边尽情的表演。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效地听赏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三、教学难点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展现的不同角色形象和故事情景。
四、教学过程(一)听音色分角色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接到学校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表演一个交响童话剧《彼得与狼》。
这堂课由我担任总指挥,而参加策划、演出的小导演及演员均由招聘考试产生,希望同学们积极表现。
那么,到底要招聘哪些演员?1.招聘筹备(1)招聘人员——介绍角色同学们:要想当选可不容易,对导演和演员都分别有要求的,向同学出示招聘启示(二)(1)认识过程第一关猜——猜——猜A、听七段表现故事角色的音乐主题,猜一猜他们所表现的角色形象分别是谁,并按播放的顺序将角色名称写在答题卡上。
B、仔细看书上的乐器图片及听乐器的音响,并在书上用线将它与相应的角色连起来。
(公布答案后,做对了的同学,电脑里掌声鼓励)(2)复习过程第二关辨——辨——辨听辨所播放的各角色主题音乐,迅速选择音乐故事中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狼、彼得、猎人分别是由哪种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小提琴)演奏的。
(选导演)(3)再熟悉过程第三关演——演——演根据播放的人物音乐主题及旋律的特点,通过动作(一个动作或多个动作)、表情等将人物性格、特征大胆地表现出来。
(选演员)(二)讲故事同学们:我们已对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狼、彼得、猎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作曲家又是怎样用丰富的音乐语言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a2a59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a.png)
《彼得与狼》教案教案名称:《彼得与狼》音乐教学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通过学习《彼得与狼》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在音乐表演中的自信心;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材准备:1.播放器;2.《彼得与狼》音乐的录音或视频;3.音乐评析资料;4.乐谱;5.纸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1.教师介绍《彼得与狼》的背景和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播放《彼得与狼》的开场音乐,引导学生倾听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乐曲(25分钟)1.分段播放《彼得与狼》的各个乐段,让学生仔细聆听;2.向学生介绍每个乐段的背景故事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3.请学生自由绘制对每个乐段的印象,分享绘画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学习乐谱(30分钟)1.向学生展示《彼得与狼》的乐谱,并解读乐谱的基本符号;2.请学生跟随乐谱演奏简单的乐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3.将学生分为小组,指派不同的乐器或声音,在乐谱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合奏。
第四步:评析与讨论(20分钟)1.分享音乐评析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彼得与狼》的艺术价值和音乐表现技巧;2.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音乐中的各种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3.请学生就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小结,或者进行音乐评论。
第五步:合作表演(25分钟)1.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段进行表演;2.组织学生排练和协作,演奏并演唱所选择的乐段;3.进行小组间的展示和互评,激励学生的表演热情。
第六步:总结活动(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表达对彼此表演的欣赏和肯定;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欣赏更多的音乐作品,并培养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1.听觉感受法:通过听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欲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合奏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3.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讨论音乐作品,提升他们的理解和创造力。
新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彼得与狼》
![新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彼得与狼》](https://img.taocdn.com/s3/m/27aa78c39b89680203d82552.png)
新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彼得与
狼》
《彼得与狼》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堂乐器音响PPT教学过程教学随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聆听《彼得与狼》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
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
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
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如:或(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
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了解
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d11c2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b.png)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教学难点:篇一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
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篇二1、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2、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3、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彼得与狼》教学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3、在音乐赏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童话的欣赏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1、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名称以及各个乐器音色所刻画出来的人物。
2、说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且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认识故事人物、演奏乐器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趣的音乐小故事,这是现代著名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
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师:故事中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彼得,还有一只狼,这个故事叫?对了,就是《彼得与狼》。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彼得和狼还有谁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主人公的图片)。
这几个主人公都有他们各自的音乐,你想完全明白这个故事,就一定要先知道这些音乐。
而且,在这个故事里有许多乐器参加,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小鸟、小鸭子、猫、狼。
在动物下方出现乐器图片: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三支圆号。
)--说说1 这些乐器的名称?二、欣赏音乐、探究新知1﹑师:作曲家为每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动物创作了不同的音乐,我一下子分不清,到底哪种乐器是演奏哪个主人公的呢?请大家听了整个音乐故事了,帮我选出来好吗?!(连一连)彼得小提琴(弦乐)小鸟长笛鸭子双簧管猫单簧管老爷爷大管狼圆号猎人木管组猎人的枪声定音鼓 2﹑请同学们说出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精选)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0310b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f.png)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精选)教案名称:《彼得与狼》音乐教案(精选)教案适用对象:小学音乐教师、幼儿园音乐教师教案目标:1. 听懂《彼得与狼》乐曲中各个乐器的声音和角色代表的故事人物。
2. 能够根据乐曲内容进行手势表演。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彼得与狼》CD音乐或播放设备2. 相应的乐器图片或实物(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等)3. 《彼得与狼》故事简介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介绍《彼得与狼》这部音乐作品,简要介绍故事的内容,然后播放一小段乐曲,让学生们先听一遍,了解其中的基本乐器声音。
步骤二:了解乐器角色(10分钟)教师出示乐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们根据声音进行匹配,了解每个乐器代表的故事人物。
例如,木管乐器代表鸟,铜管乐器代表猎人等。
步骤三:学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们一起齐声唱出主题曲的旋律,并教导学生们用手拍节奏,学习乐曲中的重点节奏部分。
步骤四:手势表演(1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们用手势表演乐曲中的故事情节。
例如,用手模拟鸟的飞翔、猎人的追击等。
步骤五:整体欣赏(10分钟)最后,教师再次播放整个乐曲,让学生们边听边欣赏,并回顾刚才学过的乐器角色和手势表演内容。
扩展活动:1. 学生们可以分组自行准备一段表演,根据乐曲和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2. 鼓励学生们自由创作自己的小故事,配以音乐,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们能够认识到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验到了故事的情节。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和表达,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技能。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54da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3.png)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一、引言《彼得与狼》是俄国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为管弦乐和讲述儿童故事的音乐大胆创作的作品,是一部具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的音乐作品。
本教案旨在帮助音乐教师更好地教授《彼得与狼》这部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学生将能够:1.理解音乐故事的表达方式;2.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3.学会欣赏音乐的美感;4.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1. 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和乐曲结构首先,向学生介绍《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和乐曲结构。
可以使用图示、视频或者口头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整个故事和乐曲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 聆听《彼得与狼》的乐曲播放《彼得与狼》的乐曲,让学生聆听,并配合故事情节进行欣赏。
在聆听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短笛等,以及它们在乐曲中的表达方式。
3. 学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教授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打拍子、唱歌、模仿乐器声音等方式进行。
让学生跟随乐曲的节奏拍打手掌,唱出乐曲的旋律,并帮助学生理解乐曲中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和呼应关系。
4. 探索乐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乐曲,分析乐曲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提出问题,如“这段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你觉得乐曲的情感变化体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等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5. 创作乐曲的续篇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乐曲的续篇,可以通过编写故事情节或者简单的旋律创作等方式进行。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他们自己的思考和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 听觉教学法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用耳朵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可以使用小组讨论、合作创作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提高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创作中,如模仿乐器声音、唱歌、编写故事情节等,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28f1a67cd184254b3535e2.png)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彼得与狼》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初步辨别出主人公彼得和动物朋友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游戏、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
以多种方式来辨别各种角色所用的不同音色。
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辨别管弦乐的不同音色教学过程一、唱游课导入: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进行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
1、好,让我们走进音乐《快乐击掌》,全体学生随音乐边跳边进场。
音乐中同伴间互相交流。
2、《镜子中的我》会让女孩子更加美丽、挺拔。
在音乐中来做芭蕾手位。
(主要是女孩子形体训练。
男孩子允许不跳)3、我们来乘上小火车。
(练声)5---6---7---1---。
呜-----美丽的牧场到了,你们听:好可爱的小动物。
(练声)小黄狗、小花鹿、小青蛙等的叫声。
1=D上升到1=F《小奶牛》要来表演节目了,我们可以为它(唱歌)(打节奏)小奶牛说:谢谢大家。
我们是好朋友。
二、欣赏:牧场好大啊。
牧场边的大森林里住着少先队员彼得和他的动物朋友,当然还有狼呐。
现在让我们去听一听、看一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
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来认识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以及观赏大自然的美景。
老师演示中音乐童话故事。
学生欣赏一遍。
2、好看吗?这个交响童话叫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彼得是怎样的形象?请小朋友表演主人公彼得的形象。
要表现出勇敢、机智的少先队员的形象。
3、在音乐里分别出示小动物的片段。
学生创编动作。
4、作曲家在交响童话中,将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人物、动物。
5、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彼得的`形象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6、老师出示音乐游戏。
介绍并讲解:上面有哪些乐器?下面是谁?谁能玩这个游戏。
请两个小朋友上台来做游戏“点击”乐器,然后说出小提琴代表少先队员彼得。
长笛代表小鸟。
从音色中辨别人物和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得与狼》
教学内容:
教学童话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2、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欣赏《彼得与狼》。
1、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完整听赏,并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3、听赏:(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故事要简洁)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5、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6、放音乐《彼得与狼》,学生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
)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
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想不如说,说不如做。
”通过画一画促使学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
当然这些画并不像美术课那样追求画面的高质量,而追求画面上所反映出的内容。
)
三、小结。
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