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需求分析的条法则

合集下载

软件需求分析与规范

软件需求分析与规范

软件需求分析与规范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与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需求分析可以确保软件开发的目标明确、需求明确,并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本文将讨论软件需求分析与规范的概念、方法和流程,以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二、软件需求分析的概念软件需求分析是指对待开发软件的需求进行详尽的分析、定义和规范的过程。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保软件开发团队和客户对软件的功能、性能以及其他所需属性具有清晰的共识。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基础,是后续工作的依据。

三、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1. 需求获取:通过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交流,收集和记录软件需求的信息。

可以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文档分析等方法进行需求获取。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需求的功能性、非功能性要求等。

可以采用用例分析、数据流图等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3. 需求规范:将需求以清晰、准确且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规范和文档化。

可以采用需求规范文档、用例图等方式进行需求规范。

四、软件需求规范的重要性软件需求规范是对需求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的文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软件需求规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明确:需求规范为开发团队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开发工作。

2. 沟通与共识:需求规范以统一的语言和形式描述了软件的需求,有助于开发团队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共识形成。

3. 可追溯性:需求规范可以作为验证软件开发过程中阶段性完成情况的依据,以及后续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的基准。

4. 保证质量:通过需求规范,可以减少需求的不明确性和冲突性,从而提高软件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软件需求规范的内容软件需求规范的内容应该根据实际项目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但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概述:对软件系统的整体描述,包括系统的功能、目标用户、使用环境等。

2. 功能需求:对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每个功能的输入、输出、处理步骤等。

软件项目 设计原则

软件项目 设计原则

软件项目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每个模块或类应该只有一个主要的职责,并且应该专注于完成这个职责。

这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2.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OCP):软件实体(模块、类、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即当需要添加新功能时,应该通过扩展现有代码来实现,而不是修改现有的代码。

3.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父类型。

这意味着在继承关系中,子类可以在不修改父类代码的情况下替代父类。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不应该强迫客户端依赖它们不需要的接口。

即通过将接口拆分为更小、更具体的接口,可以减少客户端与不必要的功能的耦合。

5.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DIP):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而是应该依赖于抽象。

底层模块应该依赖于高层模块定义的抽象。

6.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LoD):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即一个对象应该只与它直接相关的对象进行交互,而不应该了解其他不相关的对象。

7. 组合/聚合复用原则(Composite/Aggregate Reuse Principle,CARP):尽量使用组合和聚合来实现复用,而不是使用继承。

这有助于保持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遵循这些设计原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构建高质量、易于维护和扩展的软件系统。

然而,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折衷,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洛必达法则0∞型转化

洛必达法则0∞型转化

洛必达法则0∞型转化洛必达法则(0∞型)是一种软件开发中常用的转化法则,其核心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无限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洛必达法则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和实际案例。

一、洛必达法则的基本概念洛必达法则(0∞型)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洛必达(Lobida)提出的。

该法则认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任何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无限的可能性,即0∞。

这种转化的思想源于洛必达对软件开发过程中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

二、洛必达法则的应用场景洛必达法则适用于各类软件开发项目,尤其是在需求分析和问题解决的阶段。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无限的可能性,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各种情况和需求,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三、洛必达法则的实际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洛必达法则的应用,下面将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

假设某公司要开发一个在线购物平台,需求分析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用户无法根据地理位置筛选商品、支付功能不够灵活、商品推荐算法不准确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按照洛必达法则的思路进行转化。

1. 地理位置筛选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用户如何根据地理位置筛选商品的无限可能性”。

可以考虑通过GPS定位、地图接口等方式实现精确的地理位置筛选功能,同时兼顾用户的隐私保护。

2. 支付功能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用户如何选择支付方式的无限可能性”。

可以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行卡支付等,并根据用户的偏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推荐。

3. 商品推荐算法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如何提高商品推荐算法的准确性的无限可能性”。

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用户行为分析等方式,不断优化和改进商品推荐算法,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洛必达法则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考虑问题,还能够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洛必达法则(0∞型)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软件开发转化法则,通过将问题转化为无限的可能性,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洛必达法则,将问题转化为无限的可能性,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v字形法则的主要内容

v字形法则的主要内容

v字形法则的主要内容V字形法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软件开发流程模型,涉及到软件开发的方方面面,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等等。

下面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V字形法则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与客户一起确定软件项目的功能、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根据这些需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详细的规格说明书,以确保软件开发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设计在V字形法则的第二步骤中,我们将根据前一步骤的规格说明书来制定软件的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和模块之间的接口,确保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这一阶段还包括确定测试策略和验证策略等方面。

3. 编码和单元测试在这一步骤中,软件开发人员将按照设计方案开始编写代码。

这些代码将经过单元测试,以确保其功能的正确性和质量。

此外,单元测试可以检测到由于编程错误引起的缺陷。

4. 集成测试在集成测试阶段,我们将对软件进行整体测试,以确保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规范互相协作,并能够实现一组预期的功能。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需要进行黑盒测试,以检验软件是否符合规格说明书。

5.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软件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针对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等方面进行测试,并评估其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验证系统是否与其它软件、硬件设备和网络协议等类似外部组件的交互兼容性。

总之,V字形法则是软件开发的一种完整的流程模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高效的管理、优化各个环节,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个流程进行修改和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特定的项目需求和约束条件。

软件项目管理规范

软件项目管理规范

软件项目管理规范引言概述:软件项目管理规范是指在软件项目开辟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高效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规范。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软件项目管理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设计开辟、测试部署和项目收尾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软件项目管理规范。

一、项目计划1.1 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等关键要素,确保项目目标清晰可达。

1.2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细化项目任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1.3 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识别和评估项目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项目风险可控。

二、需求分析2.1 确定需求:与项目干系人充分沟通,明确项目需求,编写清晰的需求文档。

2.2 分析需求: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评审,确保需求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行性。

2.3 确认需求:与项目干系人确认需求,达成共识,避免需求变更对项目造成影响。

三、设计开辟3.1 确定设计方案:根据需求文档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模块设计等。

3.2 开辟编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编码开辟,确保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3.3 代码审查:进行代码审查,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代码质量和稳定性。

四、测试部署4.1 制定测试计划:根据需求文档和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方法和环境。

4.2 进行测试: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4.3 部署上线:经过测试确认无误后,进行系统部署上线,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五、项目收尾5.1 项目验收:与项目干系人进行项目验收,确认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5.2 项目总结: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项目提供借鉴。

5.3 项目交接:将项目相关文档和代码交接给项目维护人员,确保项目后续维护顺利进行。

结语:软件项目管理规范是确保软件项目顺利进行、高效完成的关键。

遵循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标准,能够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

软件需求分析的原则

软件需求分析的原则

(2)分析员与用户的通信问题。分析员对问题的理解
必须从信息处理要求出发,而用户更多的考虑是本身的 业务领域。与用户建立相互信任、有效的沟通是分析员 的首要任务。
软件工程
(3)用户需求的可变性。用户需求通常是不断变化的, 而软件开发人员则希望将需求冻结在某一时刻。影响用 户需求变化的因素可以是用户领域的业务扩充或者转移, 市场竞争的要求,用户主管人员的变更等。现实情况是 分析员只能接受需求不断变化的事实,应该千方百计地 使其工作适应需求的变化。
(3)系统功能。系统应该完成的功能以及何时完成,对于 系统运行速度、响应时间或者数据吞吐量的要求,系统 运行的权限规定,系统可靠性要求,是否要求可移植, 未来扩充或者升级的要求。
(4)数据要求。输入偷出数据的种类与格式,计算必须达 到的精度,数据接收与发送的频率,数据存储的容量和 可靠性,数据或者文件访问的控制权限,数据备份的要 求。
软件工程
需求分析的原则
需求分析的前提是准确、完整地获取用户需求。向问题 领域的专家学习,进行用户需求查是需求分析的第一步。 用户需求通常可以分为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两类。功能 需求定义了系统应该做什么,系统要求输入什么信息, 输出什么信息,以及如何将输入变换为输出。性能需求 则定义了软件运行的状态特征,如系统运行效率,可靠 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等。
(5)系统文档规格。系统要求交付什么文档,各类文档的 编制规范和预期使用对象。
软件工程
(6)系统维护要求。系统出错后可以允许的最大恢复时间, 对错误修改的回归测试要求,系统运行日志规格,是否 允许对系统修改,系统变化如何反映到设计中。

在获取需求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
(1)如何理解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软件开发人员不是问 题领域的行家。但是要准确、完整的获取需求必须对问 题具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许多问题即使是用户业务人 员也可能没有自觉的认识。

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为整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软件项目需求分析和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1.需求收集需求收集是需求分析的第一步,目的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需求分析和规划提供基础。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需求收集:-与项目相关方进行沟通和访谈,了解他们对软件的期望和需求。

-分析现有系统和流程,找出问题和改进点。

-通过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用户意见和建议。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通过需求分析技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任务列表,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分析现有系统和流程,找出问题和改进点,并与用户确认其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根据需求的优先级和实现难度,确定一个合理的软件开发计划。

3.需求规划需求规划是制定软件开发计划的过程,目的是实现需求的满足和项目的成功。

需要进行以下规划工作:-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开发时间表、人力资源分配、质量控制、变更管理等方面。

-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和实现阶段,按照时间、资源和成本的限制进行合理的规划。

-制定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分析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4.需求确认和验证需求确认是与用户进行沟通和确认的过程,目的是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在需求确认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与用户进行多次的沟通和确认,明确需求的细节和变更。

-制定需求文档,将需求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供用户审核和确认。

-进行原型开发和用户界面设计,以便用户更直观地理解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5.需求控制和变更管理需求控制和变更管理是对需求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目的是确保软件项目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需要进行以下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变更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核和审批需求变更请求。

-确定一个合理的变更管理流程,包括需求变更的申请、评估、实施和验证。

需求管理方法与原则

需求管理方法与原则

需求管理方法与原则需求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需求进行收集、分析、优先级排序和跟踪的过程。

有效的需求管理能够帮助项目团队明确客户需求,确保开发的产品符合客户的期望,并且能够及时识别和解决需求变更带来的风险。

以下是需求管理的方法与原则。

一、需求收集方法:1.访谈法:项目团队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利益相关者发送问卷,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观察法:直接观察用户使用类似产品的过程,借此了解他们的需求。

4.原型法:通过制作原型来展示产品的功能和界面,以便用户提供反馈。

5.头脑风暴法:项目团队组织利益相关者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收集创新的需求和想法。

二、需求分析方法:1.需求分解:将整体需求分解为更小、更具体的子需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需求。

2.需求建模:使用UML等工具对需求进行建模,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需求,识别潜在的冲突和风险。

3.场景分析:通过分析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需求的关联性和优先级。

4.原因和影响分析:分析需求变更的原因和影响,帮助团队评估和优化需求变更的风险。

5.需求优先级排序:将需求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排序,以便团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分配优先级高的需求。

三、需求跟踪方法:1.需求追踪矩阵:建立需求与项目工作的对应关系矩阵,帮助团队跟踪需求的实现情况和进度。

2.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建立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机制,确保对需求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并及时适应变化。

3.持续沟通与反馈:与利益相关者保持持续沟通,及时反馈需求的变更和进展,确保需求的正确理解和响应。

4.软件工具辅助:使用专业的需求管理软件和工具,提高需求跟踪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需求管理的原则:1.明确需求:确保需求表述清晰、具体和可验证,避免模糊和不明确的需求带来的风险。

2.优先级管理:制定合理的需求优先级排序规则,确保重要需求的优先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期望。

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好的需求分析和规划能够确保软件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地完成。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首先,我们要明确软件项目需求分析的目标。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确定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软件需求。

需求分析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研究用户需求: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用户想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

2.分析现有系统:如果现有系统存在问题或瓶颈,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确定新系统的需求。

3.定义功能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和现有系统的分析,明确确定新系统的功能需求。

这些功能需求应该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符合现有系统的要求。

4.制定非功能性需求:对于一些非功能性需求,如性能、安全性等,也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规划。

5.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将所有的需求整理和归纳,编写成一份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供开发人员使用。

接下来是软件项目的规划。

软件项目的规划目的是确定项目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软件项目的规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项目目标:明确软件项目的目标和目标,例如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

2.划定项目范围:确定软件项目的边界,明确需要实现哪些功能,哪些功能不需要实现。

3.制定项目计划:确定软件项目的时间表和里程碑,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工期。

可以使用甘特图等工具来帮助项目计划。

4.分配资源:确定软件项目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并合理分配这些资源,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5.风险评估和管理:对软件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

需求分析和规划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

一个好的需求分析和规划可以确保软件项目按时、按质地完成。

通过明确用户需求和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项目计划,以及风险评估和管理,可以为软件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需求分析之六大原则

需求分析之六大原则

需求分析之六大原则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一)永远不要显得比客户更聪明1、需求分析第一个原则:永远不要显得比客户更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产品经理都是有智慧的人,而不是耍小聪明的人。

2、原则第一点:了解需求,而不是去批评客户。

产品经理不是批评家,心理上要重视客户,行动上要尊重客户,平等对待每一个客户。

3、原则第二点:客户比你更熟悉业务的环境。

产品经理熟悉的仅仅是产品本身,但是,产品经理要做的却不仅仅是产品本身。

4、原则第三点:真正的问题只有客户知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客户愿意说出来。

客户会给你反馈,但是这些反馈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敷衍的,你希望真实还是敷衍,请参考原则第一点。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二)尊重用户的现实选择1、需求分析第二个原则:尊重用户的现实选择。

产品是客观的,用户是客观的,使用是客观的,需求也是客观的,一切都是现实的。

2、原则第一点:客户永远是对的。

客户不是我们的敌人,客户不会害我们,客户提出的需求看似在为难我们,但本质上是为了让客户自己更好的使用产品,因此,客户不会为难自己。

3、原则第二点: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而非最好或最贵的方案。

我们能够做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不想做的有时候往往是客户最需要的,找到最合适客户的,而不是最合适我们的。

4、原则第三点:不要把客户当傻瓜。

这个世界上没有傻瓜,自以为对方是傻瓜的人才真的是傻瓜,不要忽悠客户,不要欺骗客户,如果非要在这个前面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永远”。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三)转述需求的人也是客户1、需求分析第三个原则:第三方也是我们的客户。

只要是对我们的产品和业务提出需求,就是我们的客户,应该一视同仁。

2、原则第一点:第三方一般会把自己想象成设计者。

他们对产品或许很熟悉,但是对整个业务可能不熟悉,因此,他们成不了设计者。

3、原则第二点:第三方可能会遗漏或补充一些额外的需求。

3、原则第二点:第三方可能会遗漏或补充一些额外的需求。

软件产品需求规范详解

软件产品需求规范详解

软件产品需求规范详解1. 引言软件产品需求规范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明确规范软件产品需求,可以确保开发团队和客户在需求理解和预期功能方面达成一致,减少沟通误差,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产品需求规范的要素和编写流程。

2. 需求规范概述2.1 需求定义在需求规范中,需要明确软件产品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限制条件等信息。

其中,功能需求指产品应具备的各项功能,非功能需求则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限制条件则定义了开发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如预算、技术要求等。

2.2 需求编写原则在编写需求规范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明确性:需求应该清晰、具体、无歧义,并且能够被准确理解。

- 可衡量性:需求应该可以被测量和验证,以确保其实现的可行性。

- 可追踪性:需求应该能够与软件开发的其他阶段建立有效的关联,使得需求的演化和变更能够被追踪和管理。

- 可测试性:需求应该能够进行有效的测试,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3. 需求规范编写流程3.1 需求收集在需求收集阶段,需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了解其需求、期望和约束条件。

这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以确保对需求的全面理解。

3.2 需求分析与整理在需求分析与整理阶段,需要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梳理和整理,识别其中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限制条件,并进行分类和归纳。

3.3 需求规范编写在需求规范编写阶段,可以采用自由文本、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呈现需求规范。

需要明确规范的内容包括:- 产品概述:对软件产品的背景和目标进行描述。

- 功能需求:对软件产品应具备的各项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 非功能需求:对软件产品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描述。

- 使用案例:通过详细的使用案例来描述软件产品的交互过程。

- 界面设计:对软件产品的界面布局和交互设计进行描述。

- 限制条件:定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如预算、技术要求等。

3.4 需求验证与确认在需求规范编写完成后,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以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需求分析10条法则

需求分析10条法则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签署合同,IT供应商拿到了用户提供的几页“需求书”;然后就凭借自己的理解立即投入开发,等生米熬成粥才发现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接下来就是艰难、反复地修改,最后开发人员厌倦了,用户也厌倦了,当然项目款也遥遥无期。

这样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比起不成功的项目,一个成功的项目在开发者和客户之间往往采取了更多交流方式;IT 供应商不仅与终端用户或潜在用户群交流,而且对用户感性、朴素的认识进行抽象,提取出潜在逻辑关系,准确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然后才进行软件开发。

作为项目开发者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桥梁”,CIO如何推进开发人员和终端用户的“对接”?如何从用户笼统、感性的描述中抽象出潜在逻辑关系?拨开需求“迷雾”业务部门的主管甚至CIO经常试图代替终端用户说话,但通常又无法准确说明“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来自产品的真正使用者,必须让实际用户参与到收集需求的过程中;否则,产品很可能会因缺乏足够的信息而遗留不少隐患。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基础,但业务部门经常三言五语就把开发人员“打发”了,业务人员笼统、感性的描述对开发人员来说就像“雾里看花”,一些开发人员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CODE。

要拨开需求分析的“迷雾”,就要先了解需求分析的“程序”。

需求分析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需求分析报告等。

业务需求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在项目定义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应在使用实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用户利用系统能够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业务需求;非功能性的需求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约束,操作界面的具体细节和构造上的限制等;需求分析报告所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IT工程师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IT工程师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IT工程师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在软件开发项目中,需求分析和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合理有效的需求分析和规划可以确保软件项目的顺利进行,减少后期的修改和调整,提高开发效率和项目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IT工程师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一、需求分析1. 理解业务需求:在开始需求分析之前,IT工程师应该与业务方进行充分沟通,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和目标。

通过与业务方的交流,IT工程师可以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同时也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2. 收集需求:IT工程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收集需求,例如:面谈,问卷调查,客户反馈等等。

收集到的需求应该具备明确的描述,避免模糊和冲突的要求。

3. 分析需求:收集到需求后,IT工程师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对需求的合理性、可实现性和可测量性进行评估。

分析需求可以帮助IT工程师深入了解项目的范围和目标,为后续的规划提供基础。

4. 制定需求文档:根据分析结果,IT工程师需要编写需求文档,其中包括项目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以及使用案例等。

需求文档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和详细的描述,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实现。

二、规划软件项目1. 确定项目目标:在规划软件项目时,IT工程师需要与业务方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和时间表。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业务需求相匹配,同时考虑到项目的实际可行性。

2. 制定项目计划:IT工程师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任务分解、工期安排、人力资源配置等。

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度、风险和资源限制,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3. 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根据项目目标和时间表,IT工程师需要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将需求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划分,以便在开发过程中优先处理关键需求。

通过合理的需求排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开发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4. 制定变更管理计划:在软件项目中,需求的变更是正常的现象。

IT工程师需要制定变更管理计划,明确变更的流程和责任人,以确保变更能够被及时识别、评估和实施。

软件项目主要原则

软件项目主要原则

软件项目主要原则
1. 客户需求至上:软件项目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项目团队应该与客户密切合作,确保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准确明确。

2. 渐进式开发:软件项目应该采用渐进式的开发方法,逐步完善和改进。

项目团队应该将项目拆分成多个可执行的小阶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3. 透明与沟通:软件项目的成功依赖于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项目团队应该主动与利益相关者沟通项目进展、问题和风险,确保项目的透明度。

4. 围绕核心功能:软件项目应该聚焦于核心功能的开发和实施。

项目团队应该优先处理最重要的功能,确保能够提供最大的价值。

5. 迭代与反馈:软件项目应该采用迭代的开发方式,经常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反馈和评估。

项目团队应该及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6. 风险管理:软件项目的成功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

项目团队应该识别、评估和管理项目中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

7. 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的交付物应该具备高质量和稳定性。

项目团队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测试、代码审查等。

8. 时间和成本控制:软件项目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控制好成本。

项目团队应该建立有效的项目计划和预算,并进行实时跟踪和调整。

9. 团队合作:软件项目需要一个高效合作的团队。

团队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10. 持续改进:软件项目应该持续改进和学习。

项目团队应该总结项目经验教训,提炼最佳实践,并在以后的项目中应用。

简述v字形法则的实际应用

简述v字形法则的实际应用

简述v字形法则的实际应用V字形法则是一种在项目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它被用于描述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风险管理。

V字形法则的基本原理是,项目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测试和验证,从而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个方法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形状,即项目进展的形状像一个字母'V'。

V字形法则最初被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但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工程、建筑、制造业等。

在这些领域,V字形法则通常被用于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避免出现意外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V字形法则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前,需要对项目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这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预算等方面,以及必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2. 设计和规划:在需求分析之后,需要进行项目的设计和规划。

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结构、流程和执行计划等方面。

设计和规划的过程需要详细说明项目的各项要求,并确定测试和验证的方法。

3. 实施和测试: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

这些测试和验证的结果将决定项目的成功与否。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维护测试等。

4. 集成和验证:在实施和测试之后,需要进行集成和验证。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项目的完成度,确保项目满足所有的需求和规范要求。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如系统集成测试、用户验收测试等。

5. 部署和维护:在完成集成和验证之后,项目可以部署和交付。

但是,这并不是项目结束的地方,而是需要维护和管理。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各种维护和管理活动,包括系统更新、错误修复、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等。

总之,V字形法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风险管理。

通过V字形法则,可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同时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可靠性。

v字型法则的主要内容及使用条件

v字型法则的主要内容及使用条件

V字型法则的主要内容及使用条件概述V字型法则是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质量保障的方法论。

它强调测试与开发相互结合,通过前期测试和后期测试共同保障软件质量,提高项目交付的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V字型法则的主要内容及使用条件。

1.什么是V字型法则V字型法则是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质量保障的方法论,它的名称来源于字母V的形状。

在V字型法则中,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测试活动,这些活动从项目开始的需求分析阶段一直持续到软件交付的最终验收阶段。

2. V字型法则的主要内容V字型法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需求分析与系统测试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项目的起始阶段,测试活动主要包括需求验证、需求评审和系统测试策略的制定。

在需求验证中,测试人员通过验证需求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以及需求是否清晰、准确。

需求评审主要是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确保需求的完整性和可测性。

系统测试策略的制定则是为后续的系统测试提供指导。

2.2软件设计与集成测试软件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出的设计方案进行软件设计,测试活动主要包括设计验证和集成测试策略的制定。

设计验证主要是验证设计方案是否满足需求,是否符合软件规范和标准。

集成测试策略的制定则是为后续的集成测试提供指导。

2.3编码与单元测试编码阶段是将软件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测试活动主要包括编码规范验证和单元测试。

编码规范验证主要是验证编码是否符合编码规范和标准,以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单元测试则是针对单个代码模块进行的测试,以验证模块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4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系统测试阶段是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活动主要包括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系统测试是对整个系统进行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测试,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要求。

验收测试则是由用户或客户进行的测试,以验证软件是否符合其期望和要求。

3. V字型法则的使用条件V字型法则适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但在使用之前需要满足一些条件:3.1清晰的需求规格V字型法则依赖于需求分析阶段的需求规格。

一、需求分析的概念和原则

一、需求分析的概念和原则

⼀、需求分析的概念和原则3.1 需求分析的概念和原则需求分析是发现、求精、建模和规约的过程。

这⼀过程包括:详细精化最初由系统分析员建⽴并在软件项⽬计划中确定的软件范围,创建所需数据流、控制流以及操作⾏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选择的解决⽅案。

在可⾏性研究之后,我们对值得开发的软件进⾏需求分析。

3.1.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种软件⼯程活动,使得系统分析员能够刻划出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并建⽴软件必须满⾜的约束。

需求分析是软件设计师进⾏软件分解的基础,需求分析建造了软件处理的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为模型。

需求分析为软件设计师提供了可被翻译成数据、体系结构、界⾯和过程设计的模型,最后,需求规约为软件设计师和客户提供了软件建造完后,进⾏质量评估的依据。

1.软件需求的概念和分类在我们分析需求之前,先要了解需求的类别,在获取需求时,按类别来处理就不容易遗漏。

对需求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法,其中的⼀种分类⽅法告诉我们需求应该包括:1. 第⼀是功能需求,这⽅⾯的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提供的服务,通过需求分析应该划分出系统必须完成的所有功能;2. 第⼆是性能需求,性能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满⾜的定时约束或容量约束,通常包括速度(响应时间)、信息量速率、主存容量、磁盘容量、安全性等⽅⾯的需求;3. 第三是可靠性和可⽤性需求,可靠性和可⽤性需求即需求定量地指定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性;4. 第四是出错处理需求,这类需求说明系统对环境错误应该怎样响应,例如,如果⼀个系统接收到从另⼀个系统发来的违反协议格式的消息,该系统应该做什么?5. 第五是接⼝需求,接⼝需求描述应⽤系统与其环境通信的格式,常见的接⼝需求有⽤户接⼝需求、硬件接⼝需求、软件接⼝需求和通信接⼝需求;6. 第六是约束,约束描述了应⽤系统应遵守的限制条件,在需求分析阶段提出这类需求,并不是要取代设计(或实现)过程,这只是反映了⽤户或环境强加给项⽬的限制条件,常见的约束有:精度约束、⼯具和语⾔约束、设计约束、应该使⽤的标准、应该使⽤的硬件平台等;7. 第七是逆向需求,逆向需求说明了软件系统不应该做什么。

软件工程_需求分析_

软件工程_需求分析_

状态图中使用的主要符号
课堂练习
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未接到复印命令 时处于闲置状态,一旦接到复印命令则进入复 印状态,完成一个复印命令规定的工作后又回 到闲置状态,等待下一个复印命令;如果执行 复印命令时发现没纸,则进入缺纸状态,发出 警告,等待装纸,装满纸后进入闲置状态,准 备接收复印命令;如果复印时发生卡纸故障, 则进入卡纸状态,发出警告等待维修人员来排 除故障,故障排除后回到闲置状态。
(3) 现实性指定的需求应该是用现有的硬件技术 和软件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的。对硬件技术的 进步可以做些预测,对软件技术的进步则很难 做出预测,只能从现有技术水平出发判断需求 的现实性。
(4) 有效性必须证明需求是正确有效的,确实能 解决用户面对的问题。
3.8.2 验证软件需求的方法
验证需求的一致性
3.3.1 分析建模
需求分析过程应该建立3种模型,它们分 别是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
实体-联系图:描绘数据对象及数据对象之 间的关系,是用于建立数据模型的图形。 数据流图:描绘当数据在软件系统中移动时 被变换的逻辑过程,指明系统具有的变换数 据的功能,是建立功能模型的基础。 状态转换图(简称为状态图),指明了作为外 部事件结果的系统行为,是行为建模的基础。
随着结构的精细化,层次方框图对数据结构也 描绘得越来越详细,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需求 分析阶段的需要。
层次方框图的一个例子
3.7.2 Warnier图
和层次方框图类似,Warnier图也用树形结构 描绘信息,但是这种图形工具比层次方框图提 供了更丰富的描绘手段。
用Warnier图可以表明信息的逻辑组织,也就 是说,它可以指出一类信息或一个信息元素是 重复出现的,也可以表示特定信息在某一类信 息中是有条件地出现的。很容易把Warnier图 转变成软件设计的工具。

fabe法则

fabe法则

FABE法则引言FABE法则是一种管理和组织项目的方法论,它是“功能、成本、时间和质量”的首字母缩写。

这个法则在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领域中非常常见,旨在帮助团队高效地完成项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FABE法则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项目管理实践中。

功能 (Functionality)功能是FABE法则中的第一个要素,它指的是项目或产品需要提供的主要功能。

在项目管理中,功能定义了最终交付的成果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和功能。

在软件开发中,功能包括应用程序的各种功能和模块。

在制定项目计划和需求规格时,功能应该是明确和具体的。

成本 (Affordability)成本是FABE法则的第二个要素,它指的是项目的预算和资源投入。

成本包括人力资源、设备、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开销。

在项目管理中,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项目经理需要确保项目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完成,并且能够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

时间 (Time)时间是FABE法则的第三个要素,它指的是项目完成的时间限制。

在项目管理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项目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

项目经理需要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并监督和管理项目进度,以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质量 (Quality)质量是FABE法则的第四个要素,它指的是项目或产品的质量水平。

在项目管理中,质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项目交付的成果必须是符合客户需求和要求的。

项目经理需要确保项目在质量方面达到高标准,并能够持续改进和满足客户的期望。

FABE法则的原则在项目管理实践中,FABE法则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管理和组织项目。

1.详细规划:在项目启动之前,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分析,明确项目的功能、成本、时间和质量目标。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需求规格,以确保整个团队对项目有清晰的了解。

2.强调沟通:项目团队内外的沟通非常重要。

项目经理需要确保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流通畅,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误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项目需求分析的20条法则以上我们看到的是某客户项目经理与系统开发小组的分析人员讨论业务需求。

在项目开发中,所有的项目风险承担者都对需求分析阶段备感兴趣。

这里所指的风险承担者包括客户方面的项目负责人和用户,开发方面的需求分析人员和项目管理者。

这部分工作做得到位,能开发出很优秀的软件产品,同时也会令客户满意。

若处理不好,则会导致误解、挫折、障碍以及潜在的质量和业务价值上的威胁。

因此可见——需求分析奠定了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的基础。

拨开需求分析的迷雾像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客户项目经理的需求对分析人员来讲,像“雾里看花”般模糊并令开发者感到困惑。

那幺,我们就拨开雾影,分析一下需求的具体内容:·业务需求——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在项目定义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

·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

·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用户利用系统能够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

·非功能性的需求——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约束,操作界面的具体细节和构造上的限制。

·需求分析报告——报告所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

“需求分析报告”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前面提到的客户项目经理通常阐明产品的高层次概念和主要业务内容,为后继工作建立了一个指导性的框架。

其它任何说明都应遵循“业务需求”的规定,然而“业务需求”并不能为开发人员提供开发所需的许多细节说明。

下一层次需求——用户需求,必须从使用产品的用户处收集。

因此,这些用户构成了另一种软件客户,他们清楚要使用该产品完成什幺任务和一些非功能性的特性需求。

例如:程序的易用性、健壮性和可靠性,而这些特性将会使用户很好地接受具有该特点的软件产品。

经理层有时试图代替实际用户说话,但通常他们无法准确说明“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来自产品的真正使用者,必须让实际用户参与到收集需求的过程中。

如果不这样做,产品很可能会因缺乏足够的信息而遗留不少隐患。

在实际需求分析过程中,以上两种客户可能都觉得没有时间与需求分析人员讨论,有时客户还希望分析人员无须讨论和编写需求说明就能说出用户的需求。

除非遇到的需求极为简单;否则不能这样做。

如果您的组织希望软件成功,那幺必须要花上数天时间来消除需求中模糊不清的地方和一些使开发者感到困惑的方面。

优秀的软件产品建立在优秀的需求基础之上,而优秀的需求源于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只有双方参与者都明白自己需要什幺、成功的合作需要什幺时,才能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由于项目的压力与日俱增,所有项目风险承担者有着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大家都想开发出一个既能实现商业价值又能满足用户要求,还能使开发者感到满足的优秀软件产品。

客户的需求观客户与开发人员交流需要好的方法。

下面建议20条法则,客户和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评审以下内容并达成共识。

如果遇到分歧,将通过协商达成对各自义务的相互理解,以便减少以后的磨擦(如一方要求而另一方不愿意或不能够满足要求)。

1、分析人员要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需求讨论集中于业务需求和任务,因此要使用术语。

客户应将有关术语(例如:采价、印花商品等采购术语)教给分析人员,而客户不一定要懂得计算机行业的术语。

2、分析人员要了解客户的业务及目标只有分析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的业务,才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需要。

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设计出真正满足客户需要并达到期望的优秀软件。

为帮助开发和分析人员,客户可以考虑邀请他们观察自己的工作流程。

如果是切换新系统,那幺开发和分析人员应使用一下目前的旧系统,有利于他们明白目前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其流程情况以及可供改进之处。

s3、分析人员必须编写软件需求报告分析人员应将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以区分业务需求及规范、功能需求、质量目标、解决方法和其它信息。

通过这些分析,客户就能得到一份“需求分析报告”,此份报告使开发人员和客户之间针对要开发的产品内容达成协议。

报告应以一种客户认为易于翻阅和理解的方式组织编写。

客户要评审此报告,以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其需求。

一份高质量的“需求分析报告”有助于开发人员开发出真正需要的产品。

4、要求得到需求工作结果的解释说明分析人员可能采用了多种图表作为文字性“需求分析报告”的补充说明,因为工作图表能很清晰地描述出系统行为的某些方面,所以报告中各种图表有着极高的价值;虽然它们不太难于理解,但是客户可能对此并不熟悉,因此客户可以要求分析人员解释说明每个图表的作用、符号的意义和需求开发工作的结果,以及怎样检查图表有无错误及不一致等。

5、开发人员要尊重客户的意见如果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那关于需求的讨论将会有障碍。

共同合作能使大家“兼听则明”。

参与需求开发过程的客户有权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他们并珍惜他们为项目成功所付出的时间,同样,客户也应对开发人员为项目成功这一共同目标所做出的努力表示尊重。

6、开发人员要对需求及产品实施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通常客户所说的“需求”已经是一种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分析人员应尽力从这些解决方法中了解真正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应找出已有系统与当前业务不符之处,以确保产品不会无效或低效;在彻底弄清业务领域内的事情后,分析人员就能提出相当好的改进方法,有经验且有创造力的分析人员还能提出增加一些用户没有发现的很有价值的系统特性。

7、描述产品使用特性客户可以要求分析人员在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还注意软件的易用性,因为这些易用特性或质量属性能使客户更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

例如:客户有时要求产品要“界面友好”或“健壮”或“高效率”,但对于开发人员来讲,太主观了并无实用价值。

正确的做法是,分析人员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客户所要的“友好、健壮、高效所包含的具体特性,具体分析哪些特性对哪些特性有负面影响,在性能代价和所提出解决方案的预期利益之间做出权衡,以确保做出合理的取舍。

8、允许重用已有的软件组件需求通常有一定灵活性,分析人员可能发现已有的某个软件组件与客户描述的需求很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应提供一些修改需求的选择以便开发人员能够降低新系统的开发成本和节省时间,而不必严格按原有的需求说明开发。

所以说,如果想在产品中使用一些已有的商业常用组件,而它们并不完全适合您所需的特性,这时一定程度上的需求灵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9、要求对变更的代价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估有时,人们面临更好、也更昂贵的方案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而这时,对需求变更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对业务决策提供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客户有权利要求开发人员通过分析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评估,包括影响、成本和得失等。

开发人员不能由于不想实施变更而随意夸大评估成本。

10、获得满足客户功能和质量要求的系统每个人都希望项目成功,但这不仅要求客户要清晰地告知开发人员关于系统“做什幺”所需的所有信息,而且还要求开发人员能通过交流了解清楚取舍与限制,一定要明确说明您的假设和潜在的期望,否则,开发人员开发出的产品很可能无法让您满意。

11、给分析人员讲解您的业务分析人员要依靠客户讲解业务概念及术语,但客户不能指望分析人员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只能让他们明白您的问题和目标;不要期望分析人员能把握客户业务的细微潜在之处,他们可能不知道那些对于客户来说理所当然的“常识”。

12、抽出时间清楚地说明并完善需求客户很忙,但无论如何客户有必要抽出时间参与“头脑高峰会议”的讨论,接受采访或其它获取需求的活动。

有些分析人员可能先明白了您的观点,而过后发现还需要您的讲解,这时请耐心对待一些需求和需求的精化工作过程中的反复,因为它是人们交流中很自然的现象,何况这对软件产品的成功极为重要。

13、准确而详细地说明需求编写一份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是很困难的。

由于处理细节问题不但烦人而且耗时,因此很容易留下模糊不清的需求。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这种模糊性和不准确性,而客户恰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决定的最佳人选,否则,就只好靠开发人员去正确猜测了。

在需求分析中暂时加上“待定”标志是个方法。

用该标志可指明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讨论、分析或增加信息的地方,有时也可能因为某个特殊需求难以解决或没有人愿意处理它而标注上“待定”。

客户要尽量将每项需求的内容都阐述清楚,以便分析人员能准确地将它们写进“软件需求报告”中去。

如果客户一时不能准确表达,通常就要求用原型技术,通过原型开发,客户可以同开发人员一起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需求定义。

14、及时作出决定分析人员会要求客户作出一些选择和决定,这些决定包括来自多个用户提出的处理方法或在质量特性冲突和信息准确度中选择折衷方案等。

有权作出决定的客户必须积极地对待这一切,尽快做处理,做决定,因为开发人员通常只有等客户做出决定才能行动,而这种等待会延误项目的进展。

15、尊重开发人员的需求可行性及成本评估所有的软件功能都有其成本。

客户所希望的某些产品特性可能在技术上行不通,或者实现它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某些需求试图达到在操作环境中不可能达到的性能,或试图得到一些根本得不到的数据。

开发人员会对此作出负面的评价,客户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16、划分需求的优先级绝大多数项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源实现功能性的每个细节。

决定哪些特性是必要的,哪些是重要的,是需求开发的主要部分,这只能由客户负责设定需求优先级,因为开发者不可能按照客户的观点决定需求优先级;开发人员将为您确定优先级提供有关每个需求的花费和风险的信息。

在时间和资源限制下,关于所需特性能否完成或完成多少应尊重开发人员的意见。

尽管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所希望的需求在项目中未被实现,但毕竟是要面对现实,业务决策有时不得不依据优先级来缩小项目范围或延长工期,或增加资源,或在质量上寻找折衷。

17、评审需求文档和原型客户评审需求文档,是给分析人员带来反馈信息的一个机会。

如果客户认为编写的“需求分析报告”不够准确,就有必要尽早告知分析人员并为改进提供建议。

更好的办法是先为产品开发一个原型。

这样客户就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给开发人员,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您的需求;原型并非是一个实际应用产品,但开发人员能将其转化、扩充成功能齐全的系统。

18、需求变更要立即联系不断的需求变更,会给在预定计划内完成的质量产品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开发周期中,变更越在晚期出现,其影响越大;变更不仅会导致代价极高的返工,而且工期将被延误,特别是在大体结构已完成后又需要增加新特性时。

所以,一旦客户发现需要变更需求时,请立即通知分析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