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关节活动范围

合集下载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

0
前臂旋后:0-90
体位:坐位,上臂置 0 于体侧,肘屈90 前臂 中立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腕关节掌面
0
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
- 屈曲:0-90
- 伸展:0-70 - 尺偏:0-55 - 桡偏:0-25
0
0
0
0
腕关节屈曲:0-90
体位:坐位,前臂完 全旋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与前臂纵轴 平行 移动臂:第二掌骨纵 轴平行
分类:主动运动、被动运动
因关节活动有主动被动之分,ROM分 为主动ROM和被动ROM。 主动ROM: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 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被动ROM: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 所通过的运动弧。
ROM测定的目的
ROM测定是评定肌肉、骨骼、神经病损病人的基 本步骤,是评定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与程度 的指标之一。 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发现影 响关节活动的原因;确定关节受限的程度;确定 合适的治疗目标,判定可能康复的程度;为选择 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客观测量 关节活动范围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训 练的效果;为病人及治疗师提供动力,为科研提 供客观资料等。
通用量角器
通用量角器
通用量角器使用方法
电子量角器
固定臂与移动臂为2个电子压力传感器,刻度盘 为液晶显示器 重复性好,使用方便,精确度高 将固定臂与移动臂的电子压力传感器与肢体的长 轴重叠,用固定胶带 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数字即为所测关节的活动范 围
指关节测量器
小型半圆形量角器
0
0
胸腰部左/右旋各0-40
体位:坐位,臀部固 定 轴心:两肩胛部连线 与正坐位后背平面的 交点。 固定臂:活动前的后 背平面。 移动臂:两肩胛骨的 切线。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

O5'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及测量方法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及测量方法、肩关节1 •屈曲、伸展(附图1 —1) 体位:坐位、立位、侧卧位、仰卧位 (屈曲)、俯卧位(伸展)。

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 (坐位、立位)移动臂:与肱骨纵轴一致。

轴心:肩峰。

运动:屈曲是在矢状面上向前上方运动,也称前屈伸展是在矢状面上向后上方运动,也称后伸正常值:屈曲0°〜180°,伸展 0°〜50°2•外展、内收(附图1 — 2)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

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坐位、立位)附图1 一1肩关节的屈曲、伸展附图1-2肩关节的外展、内收移动臂:肱骨纵轴。

轴心:肩峰。

运动:外展是在冠状面上向外上方运动。

内收是在冠状面上由外展位向内返回的运动。

检查时注意身体不得向侧方倾斜;外展90。

以上时上臂出现旋外,前臂出现旋后,因此,移动臂要以内上髁为45。

正常值:外展0°〜180°,内收180°〜0°体位:坐位、立位或仰卧位。

肩关节90°外展,肘关节90°屈曲,前臂中立位,掌心向内。

固定臂:通过尺骨鹰嘴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与尺骨纵轴一致。

轴心:肩峰鹰嘴。

运动:外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上方的运动。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外旋0°〜90°,内旋0°〜90°o4.水平屈曲、水平伸展(附图1-4 )体位:坐们,肩关节90°外展,肘伸展,掌心向下。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移动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FllSjI-4用叢IL的水平題曲和水平伸黒轴心:肩峰。

运动:水平屈曲是在水平面向前方运动。

水平伸展是在水平面向后方运动。

正常值:水平屈曲0°〜135,水平伸展0°〜30° 、肘关节屈曲、伸展(附图1-5)体位:坐位或立位,上肢置于体侧,掌心向前。

关节活动度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

人体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下肢:髋关节——屈曲 伸展 外展 内收 内旋、外旋
膝关节——屈曲、伸展 踝关节——背屈、跖屈
髋关节
屈曲
• 体位:仰卧位,骨盆紧贴床面。
• 中心:股骨大转子。
• 固定臂:与躯干腋中线平行。
• 移动臂:股骨纵轴。
• 运动:下肢在矢状面上,做向靠近头部 的方向的运动。
注意固定骨盆,防止躯干的代偿运动。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 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 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腕关节掌屈、背屈
前臂旋前、旋后
肘关节的屈伸
肩关节外展
髋、膝关节屈伸
髋关节内收外展
踝关节背屈、跖屈
• 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 • 一手踝,一手脚掌
•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 移动臂: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 的连线。
• 运动:旋前,拇指向内侧,手 掌向下转动。旋后,拇指向外 侧,手掌向上转动。防止肩关 节的代偿运动,将上肢固定在 体侧。防止腕关节的代偿,可 以手握铅笔。
• 正常值:旋前0-80°,旋后080°。
腕关节
掌屈、背伸
• 体位:坐位,肩关节适度外展, 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PPT放映设 置
PPT放映场合不同,放映的要求也不同,下面将例举几种常用的放映设置方式。 让PPT停止自动播放 1. 单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去除“使用计时”选项即可。

人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人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人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一、肩关节上臂下垂为中立位。

关节活动度a前屈:70°-90°b后伸:40°-45°c前屈上举:150°-170°d上举:160°-180°e外展:80°-90°f内收:20°-40°g内旋:70°-90°h外旋:40°-50°二、肘关节与尺桡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中立位为前臂伸直。

a屈曲:135°-150°b过度伸直:10°c旋前:80°-90°d旋后:80°-90°尺桡关节拇指在上为中立位。

a旋前(手掌向下):80°-90°b旋后(手掌向上):80°-90°三、腕关节及手部各关节范围腕关节中立位为手与前臂成直线,手掌向下。

关节活动度:a背伸:30°-60°b掌屈:50°-60°c桡侧倾斜:25°-30°d尺侧倾斜:30°-40°拇指:中立位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

a外展:40°b屈曲:掌拇关节20°-50°。

指间关节可达90°c对掌:不易量出度数,注意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d内收:伸直位可与食指桡侧并贴手指关节中立位为手指伸直a掌指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b近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90°c远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四、颈椎活动范围中立位为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a前屈:35°-45°b后伸:35°-45°c左右侧屈:45°d左右旋转:各60°-80°五、腰椎活动范围腰部中立位不易确定a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呈弧形。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测量方法 (2)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测量方法 (2)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测量方法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指的是关节在各个方向上能够自由移动
的范围。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观察法:由医生或训练师直接观察患者的肢体关节
活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和明显的关节活动范
围测量,比如关节屈曲和伸展。

2. 重点关节测量法:用特殊仪器或工具测量关节活动范围。

常见的工具包括关节测量器和胸尺。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
特定的关节,比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3. 肌力测试法:通过检测关节活动时患者所用的肌力来判
断关节活动范围。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
或物理治疗师来进行。

4. 影像检查法:通过X光、CT扫描、磁共振等影像检查来了解关节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判断关节活动范围。

测量肢体关节活动范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技术标准化:要使用统一的测量方法和标准,以便比较和评估结果。

2. 进行适当的准备:患者应放松肌肉,避免精力过度或疼痛。

3. 谨慎处理:在测量时要轻柔地进行,不要强行抵抗或使患者感到不适。

4. 多角度测量:应该在不同角度和方向上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以全面了解关节功能。

身体关节活动范围和神经支配

身体关节活动范围和神经支配

身体关节活动范围和神经支配
身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神经支配是理解人体运动和感觉的重要知识。

本文旨在介绍关节活动范围和神经支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是由骨头和韧带连接的结构,它允许骨骼在身体内移动。

每个关节都有其特定的活动范围,称为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范围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骨头结构、韧带和肌肉的紧张程度、神经控制和个体的生理特征。

关节活动范围可分为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

主动活动范围是指个体通过自身肌肉力量主动做出的关节运动范围。

被动活动范围是指在外部施加力量或通过其他手段使关节超出主动活动范围的运动范围。

神经支配
神经支配是指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向身体不同部位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

神经支配与关节活动范围密切相关。

每个关节都有特定的神经支配网络,控制着该关节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神经支配可以分为感觉神经支配和运动神经支配。

感觉神经支配传递来自关节和周围组织的感觉信号,使我们能够感知关节的位置、运动和力度。

运动神经支配通过神经纤维控制肌肉收缩,使关节能够做出运动。

结论
身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神经支配是互相关联的。

了解关节活动范围和神经支配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人体运动和感觉至关重要。

这些知识可以应用于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和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

以上是关于身体关节活动范围和神经支配的简要介绍。

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如有进一步的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咨询。

关节活动范围名词解释

关节活动范围名词解释

关节活动范围名词解释
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在运动时能够完成的最大运动幅度,也称为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范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肌肉、关节结构、韧带、神经和肌肉的协调等。

正常情况下,关节活动范围应该保持一定的范围,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动和功能。

如果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会导致肌肉僵硬、关节疼痛、运动能力下降等问题。

常见的关节活动范围问题包括关节强直、关节脱位、肌肉萎缩等。

这些问题通常需要通过物理治疗、手术等方法来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伸展来维持良好的关节活动范围。

此外,坚持正确的姿势和避免过度使用关节也可以减少关节问题的发生。

人体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位标准

人体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位标准

人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范围I.肩关节1.肩关节中立位为: 上臂自然下垂紧靠胸壁屈肘90o且前臂指向前;2.肩关节功能位为: 上臂外展60o-90o而前屈30o-45o且外旋15o-20o;3.正常活动范围:前屈 70o-90o前屈上举 150o-170o后伸 40o外展 80o-90o外展上举 180o内收 20o-40o内旋 45o-70o外旋 45o-60o水平位内旋 70o水平位外旋 70o水平位前屈 135o水平位后伸 40o-50o上举 160o-180o研究生教材170o-180o实用骨科学II.肘关节1.肘关节中立位为: 伸直 0o2.肘关节功能位为: 肘关节屈曲80o-90o而前臂在旋前与旋后的中立位<左侧略旋后而右侧略旋前;如两侧同时强直则应使一侧半屈曲约50o>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135o-150o伸直 0o后伸或过伸 5o-10oIII.尺桡关节尺桡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旋前、旋后皆 80o-90oIV.腕关节1.腕关节中立位为: 通常以第三掌骨与前臂纵轴成一直线伸直0o2.腕关节功能位为: 腕关节背屈约30o而尺偏5o-10o <示指与前臂纵轴呈一直线>如执笔状3.正常活动范围:背屈 35o-60o掌屈 50o-60o强力背屈90o强力掌屈90o尺偏 30o-40o桡偏 25o-30oV.手1.手中立位为: 手指各节完全伸直0o2.手功能位为: 拇指的功能位就是它的对掌位<拇指指腹与余指指腹对合>而余指的功能位即与拇指成对掌位的位置;手的休息位:即休息时所处的自然静止的姿势<腕背屈10o-15o,示指至小指呈半握拳状,拇指部分外展且拇指尖接近示指远节指间关节>手的功能位:该体位使手能根据不同需要迅速作出不同的动作并发挥其功能<腕背屈20o-35o,拇指外展并对掌,余指微分开,掌指关节及近节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节指间关节微屈曲—相当于握小球的体位>3.正常活动范围:1>掌指关节<除拇指外>掌屈 60o-90o研究生教材90o实用骨科学伸直 0o过伸或背屈 20o研究生教材30o实用骨科学2>近节指间关节掌屈 90o伸直 0o3>远节指间关节掌屈 60o-90o研究生教材60o实用骨科学伸直 0o4>拇指掌指关节外展 40o内收 45o下肢关节活动范围I.髋关节1.髋关节中立位为: 髋膝伸直0o<髌骨向上>2.髋关节功能位为: 外展 10o-15o前屈 15o-20o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130o-140o伸直 0o后伸或过伸 10o-15o内收 20o-30o外展 30o-45o伸髋位内旋 40o-50o外旋 30o-40o屈髋位内旋 40o-45o研究生教材30o-40o实用骨科学外旋 30o-40o研究生教材40o-50o实用骨科学II.膝关节1.膝关节中立位为: 伸直 0o2.膝关节功能位为: 屈曲 5o-20o<儿童即不满14岁者膝关节应伸直位>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120o-150o研究生教材130o-140o实用骨科学伸直 0o过伸 5o-10oIII.踝关节1.踝关节中立位为: 小腿与足外缘垂直90o<即不伸屈,不内外翻,足底平面不向任何方向偏斜>2.踝关节功能位即:中立位3.正常活动范围:背屈 20o-30o跖屈 40o-50oIV.足1.足内、外翻活动只要在胫距关节: 内翻 30o外翻 30o-35o2.足内收、外展活动在跖跗和跖趾关节: 皆25o3.跖趾关节中立位为足与地面平行:背屈 30o-40o研究生教材45o实用骨科学跖屈 30o-40o骨折要固定在关节功能位功能位固定是指肢体关节固定在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的位置<即使关节在这种位置强直>此位置称为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常包括上下临近关节,固定范围广泛,愈合时间长,当拆除固定时常会出现关节僵硬;因此,在骨折的固定中,应考虑固定在功能位,这样日后即使关节功能受损或关节僵硬,关节仍能具有一定的活动功能;关节的功能位也是相对的;在选择时,医生会考虑年龄、性别、职业、该关节的主要功能,以及其他关节活动情况等因素加以确定;脊柱关节活动范围脊柱中立位是身体直立且目视前方;I.颈段或颈椎正常活动范围:前屈后伸 45o研究生教材35o-45o实用骨科学左右侧屈 45o左右旋转 60o研究生教材60o-80o实用骨科学II.腰段或胸腰椎正常活动范围:前屈 45o研究生教材90o实用骨科学后伸 20o研究生教材30o实用骨科学左右侧屈 30o左右旋转 30o。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测量方法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测量方法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测量方法1. 简介肢体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人体各个关节在正常运动过程中能够达到的极限范围。

准确测量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对于评估人体运动功能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测量方法。

2.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重要性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正常运动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和运动功能的基础。

如果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会导致肌肉的紧张或萎缩,影响到日常活动和运动的能力。

因此,了解和测量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对于评估人体功能和制定适当的康复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3.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方法3.1 量角器法量角器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关节活动的最大运动角度来评估肢体关节的活动范围。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让被测者放松并保持自然姿势。

2.将量角器的零点置于被测关节的中立位置。

3.引导被测者进行最大范围的关节活动。

4.通过读取量角器上的角度,记录下被测关节的活动范围。

3.2 测量仪器法测量仪器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量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来记录和评估肢体关节的活动范围。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关节测量仪:该仪器使用角度传感器来测量关节活动的角度,并以数字形式显示结果。

•身体测量仪:该仪器使用传感器测量身体各部位的角度,并以数字形式显示结果。

可以精确测量肢体关节的活动范围。

使用测量仪器法测量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步骤如下:1.预先设置测量仪器,确保其精度和灵敏度。

2.引导被测者放松并保持自然姿势。

3.将测量仪器固定在相应的身体部位或关节上。

4.要求被测者进行各个关节的最大范围运动。

5.测量仪器记录关节的活动范围,并以数字形式显示结果。

3.3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简便的测量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被测者关节活动的范围和能力来评估肢体关节的活动范围。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引导被测者放松并保持自然姿势。

2.要求被测者进行各个关节的最大范围运动。

人体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最新知识点)

人体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最新知识点)

人体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肩关节活动范围:A 前屈:70°—90°,后伸:40°,前屈上举150°—170°B 外展:80°—90°,内收:20°—40°,外展上举:180°C外旋:45°-60°内旋45°-70°,D上举180°E水平外或者内旋转70°F水平前屈135°水平后伸45-50°肘,尺桡,腕关节活动范围:A:肘关节屈曲:135—150°肘关节后伸:10°B:尺桡关节旋前或旋后:80-90°C:腕关节桡偏:25°—30°腕关节尺偏:30°-40°D:腕关节掌屈:50°-60°腕关节背伸:35°—60°E:腕关节强力掌屈:90°F:背伸:90°手指关节活动范围:A:掌指关节屈曲:90°B:近节指间关节屈曲:90°C:远指关节屈曲:60°D:掌指关节背伸:30°E:拇指掌关节内收:45°F:拇指掌关节外展:40°髋关节活动范围:A:屈曲130°-140°B:后伸0°—10°C:伸髋位、内旋40°-50 °外旋30°-40°D:屈髋位、内旋 30°—40 °外旋40°-45°E:外展30°—45°内收20°—30°膝踝关节活动范围:A:膝关节屈曲130°-140 °伸展5°—10°B:踝关节背屈 20°-30°跖屈40°-50°ﻩ足和足趾活动范围:A:外翻30°—35°内翻0°—30°B:外展0°-25°内收0°-25°C:趾跖关节屈曲30°-40°伸展40°-50°颈椎活动范围:A:前屈35°-45°后伸35°-45°B:左/右侧屈曲45°C:左/右侧旋转60°—80°胸腰椎活动范围:A:前屈和活动范围90°B:左右侧屈0°—30°C:左右旋转0°—30°...谢阅...。

人体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

人体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

WORD格式肩关节活动范围:A前屈:70°—90°,后伸:40°,前屈上举150°—170°B外展:80°—90°,内收:20°—40°,外展上举:180°C外旋:45°-60°内旋45°-70°,D上举180°E水平外或者内旋转70°F水平前屈135°水平后伸45-50°肘,尺桡,腕关节活动范围:A:肘关节屈曲:135-150°肘关节后伸:10°B:尺桡关节旋前或旋后:80-90°C:腕关节桡偏:25°-30°腕关节尺偏:30°-40°D:腕关节掌屈:50°-60°腕关节背伸:35°-60°E:腕关节强力掌屈:90°F:背伸:90°手指关节活动范围:A:掌指关节屈曲:90°B:近节指间关节屈曲:90°C:远指关节屈曲:60°D:掌指关节背伸:30°E:拇指掌关节内收:45°F:拇指掌关节外展:40°髋关节活动范围:A:屈曲130°-140°B:后伸0°-10°C:伸髋位、内旋40°-50°外旋30°-40°D:屈髋位、内旋30°-40°外旋40°-45°E:外展30°-45°内收20°-30°膝踝关节活动范围:A:膝关节屈曲130°-140°伸展5°-10°B:踝关节背屈20°-30°跖屈40°-50°足和足趾活动范围:A:外翻30°-35°内翻0°-30°B:外展0°-25°内收0°-25°C:趾跖关节屈曲30°-40°伸展40°-50°颈椎活动范围:A:前屈35°-45°后伸35°-45°B:左/右侧屈曲45°C:左/右侧旋转60°-80°胸腰椎活动范围:A:前屈和活动范围90°B:左右侧屈0°-30°C:左右旋转0°-30°专业资料整理。

人体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位标准

人体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位标准
人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
I.
1•肩关节中立位为:上臂自然下垂紧靠胸壁屈肘90°且前臂指向前。
2•肩关节功能位为:上臂外展60°-90°而前屈30°-45°且外旋15°-20°。3.正常活动范围:前屈
前屈上举 后伸 外展
外展上举
内收
内旋 外旋
°°
70°-90°
150°-170°
40°
80°-90°
3.正常活动范围:背屈35°-60°
掌屈50°-60°
强力背屈90°
强力掌屈90°
如两侧同时强直则应使一侧半屈曲约50°>
<左侧略旋后而右侧略旋前。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135°-150°
伸直0
后伸或过伸5°-10°
III.尺桡关节尺桡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旋前、旋后皆80 -90
IV.
1.腕关节中立位为:通常以第三掌骨与前臂纵轴成一直线伸直0°
2.腕关节 功能位 为:腕关节背屈约30°而尺偏5°-10°<示指与前臂纵轴呈一-70°
45°-60°
水平位内旋
水平位外旋 水平位前屈
水平位后伸
上举160°-180
70°
70°
135°
40°-50°
°《研究生教材》170°-180°《实用骨科学》
II.
1.肘关节中立位为:伸直0
2.肘关节 功能位 为:肘关节屈曲80°-90°而前臂在旋前与旋后的中立位

人体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人体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人体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器,由不同的器官和组织组成。

其中,关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连接着我们的骨骼系统,让我们能够保持姿势和进行各种运动。

但是,每个关节的活动范围不同,需要我们在运动时注意。

本文将讨论人体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并提供一些有关如何保持健康的建议。

肩关节肩关节是人体中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它允许我们进行各种运动,如举手、转动和挥舞。

正常的肩关节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移动160度,在侧向上移动90度,同时可旋转约180度。

不过,肩关节也是身体受到伤害的最常见部位之一,所以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应格外小心。

肘关节肘关节允许我们弯曲和伸直手臂,同时可以让我们进行旋转运动,例如扭转手腕。

正常的肘关节可以弯曲至少145度,伸直至少180度。

在进行力量训练或其他剧烈运动时,要确保肘关节的稳定性,以减少摔倒或受伤的风险。

腕关节腕关节连接着手掌和前臂,允许我们进行各种手部动作,如旋转和弯曲。

正常的腕关节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60度,左右方向上移动90度。

如果你从事日常工作需要长时间用手,如打字或写作,建议采取适当的姿势和休息时间,以避免腕部受伤。

髋关节髋关节连接着骨盆和大腿骨,允许我们进行行走、奔跑、跳跃等活动。

正常的髋关节可以进行前屈约90度,后伸约30度,外展约45度,内展约30度。

对于那些经常从事跑步、踢球等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说,髋关节的柔韧性非常重要。

同时,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拉伸。

膝盖关节膝盖关节连接着大腿骨和小腿骨,允许我们进行行走、奔跑、跳跃等活动。

正常的膝盖关节可以弯曲约140度,伸直约0度。

如果你经常从事慢跑、足球、篮球等运动,可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选择正确的鞋子和合适的运动方式,以避免膝盖受伤。

踝关节踝关节连接着小腿骨和足部,允许我们进行行走、跳跃、跳跃等活动。

正常的踝关节可以弯曲40度,伸直0度。

经常从事跑步、篮球、排球等高强度运动的人需要特别注意踝部的保护,可以选择适当的鞋子,同时注意均衡和正确的训练方法。

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颈椎活动范围:前屈35°——45°后伸:35°——45°左侧屈45°右侧屈45°左旋60——80°右旋60°——80°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90°——70°后伸40°——45°前屈上举150°——170°上举160°——180°外展80°——90°内收20°——40°内旋70°——90°外旋40°——50°肘关节活动范围:屈曲135°——150°过度伸直10°旋前80°——90°旋后80°——90°尺桡关节活动范围:旋前80°——90°旋后80°——90°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30°——60°掌屈50°——60°桡侧倾斜25°——30°尺侧倾斜30°——40°腰关节活动范围:前屈90°后伸30°侧屈:左右各30°外旋约为30°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120°——150°过伸5°——10°旋转:屈膝时内旋约为10°外旋约为20°髋关节活动范围:屈曲130°——140°后伸(俯卧位)10°——15°外展30°——45°内收20°——30°伸位旋转:俯卧位,将关节屈曲90°正常外旋30°——40°内旋40°——50°屈曲旋转:仰卧髋关节均屈曲90°做髋关节旋转运动正常时,外旋30°——40°内旋40°——50°踝关节活动范围:背屈20°---30°跖屈40°——50°距下关节之内翻30°外翻30—35°跗骨间关节活动度约35°跖趾关节活动:背屈约45°跖屈约30°——40°。

人体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位标准

人体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位标准

人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范围I.肩关节1.肩关节中立位为: 上臂自然下垂紧靠胸壁屈肘90o且前臂指向前。

2.肩关节功能位为: 上臂外展60o-90o而前屈30o-45o且外旋15o-20o。

3.正常活动范围:前屈 70o-90o前屈上举 150o-170o后伸 40o外展 80o-90o外展上举 180o内收 20o-40o内旋 45o-70o外旋 45o-60o水平位内旋 70o水平位外旋 70o水平位前屈 135o水平位后伸 40o-50o上举 160o-180o《研究生教材》170o-180o《实用骨科学》II.肘关节1.肘关节中立位为: 伸直 0o2.肘关节功能位为: 肘关节屈曲80o-90o而前臂在旋前与旋后的中立位<左侧略旋后而右侧略旋前。

如两侧同时强直则应使一侧半屈曲约50o>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135o-150o伸直 0o后伸或过伸 5o-10oIII.尺桡关节尺桡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旋前、旋后皆 80o-90oIV.腕关节1.腕关节中立位为: 通常以第三掌骨与前臂纵轴成一直线伸直0o2.腕关节功能位为: 腕关节背屈约30o而尺偏5o-10o <示指与前臂纵轴呈一直线>如执笔状3.正常活动范围:背屈 35o-60o掌屈 50o-60o强力背屈90o强力掌屈90o尺偏 30o-40o桡偏 25o-30oV.手1.手中立位为: 手指各节完全伸直0o2.手功能位为: 拇指的功能位就是它的对掌位<拇指指腹与余指指腹对合>而余指的功能位即与拇指成对掌位的位置。

手的休息位:即休息时所处的自然静止的姿势<腕背屈10o-15o,示指至小指呈半握拳状,拇指部分外展且拇指尖接近示指远节指间关节>手的功能位:该体位使手能根据不同需要迅速作出不同的动作并发挥其功能<腕背屈20o-35o,拇指外展并对掌,余指微分开,掌指关节及近节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节指间关节微屈曲—相当于握小球的体位>3.正常活动范围:1>掌指关节<除拇指外>掌屈 60o-90o《研究生教材》90o《实用骨科学》伸直 0o过伸或背屈 20o《研究生教材》30o《实用骨科学》2>近节指间关节掌屈 90o伸直 0o3>远节指间关节掌屈 60o-90o《研究生教材》60o《实用骨科学》伸直 0o4>拇指掌指关节外展 40o内收 45o下肢关节活动范围I.髋关节1.髋关节中立位为: 髋膝伸直0o<髌骨向上>2.髋关节功能位为: 外展 10o-15o前屈 15o-20o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130o-140o伸直 0o后伸或过伸 10o-15o内收 20o-30o外展 30o-45o伸髋位内旋 40o-50o外旋 30o-40o屈髋位内旋 40o-45o《研究生教材》30o-40o《实用骨科学》外旋 30o-40o《研究生教材》40o-50o《实用骨科学》II.膝关节1.膝关节中立位为: 伸直 0o2.膝关节功能位为: 屈曲 5o-20o<儿童即不满14岁者膝关节应伸直位>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120o-150o《研究生教材》130o-140o《实用骨科学》伸直 0o过伸 5o-10oIII.踝关节1.踝关节中立位为: 小腿与足外缘垂直90o<即不伸屈,不内外翻,足底平面不向任何方向偏斜>2.踝关节功能位即:中立位3.正常活动范围:背屈 20o-30o跖屈 40o-50oIV.足1.足内、外翻活动只要在胫距关节: 内翻 30o外翻 30o-35o2.足内收、外展活动在跖跗和跖趾关节: 皆25o3.跖趾关节中立位为足与地面平行:背屈 30o-40o《研究生教材》45o《实用骨科学》跖屈 30o-40o骨折要固定在关节功能位功能位固定是指肢体关节固定在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的位置<即使关节在这种位置强直>此位置称为关节功能位。

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范围

肩关节:①肱骨头与肱骨干之间的内倾角:130°~135°
后倾角:约15°
肱骨干与肩胛冈之间的肱冈角:70°~80°
肘关节:②肱骨下端与肱骨干的前倾角:30°~50°
③上肢携带角:10°~15°
前臂:④桡骨颈干角:约165°
桡骨干的弧度约:9.3°(突向桡侧)
桡、尺骨均有弧度约:6.4°(突向背侧)
腕关节:⑤桡骨下端掌倾角:10°~15°
⑥尺倾角:20°~25°
髋关节:髋臼角:正常新生儿平均:27.5°,2岁下降为20°CE角约:30°(20°~46°)
⑦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内倾角(颈干角):110°~140°
(儿童:160°成人:125°)
⑧前倾角:10°~15°(新生儿约:20°~40°)
跟部:⑨跟骨结节关节角(贝累氏角):30°~40°
跟骨轴位,沿跟骨内、外侧切线交角(Peries角):15°~17°膝部:胫骨平台外角85°~95°
胫骨平台后角85°~90°
⑩股外角80°(股骨弧度5°~10°)
说明:1、①——⑩为教科书常见角度
2、⑪骨科基本功/张铁良、吕厚山等,—天津科学出版社,2001
3、⑫骨科解剖学/郭世绂。

人体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位标准

人体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位标准

人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范围I.肩关节1。

肩关节中立位为: 上臂自然下垂紧靠胸壁屈肘90o且前臂指向前.2。

肩关节功能位为:上臂外展60o—90o而前屈30o—45o且外旋15o-20o. 3。

正常活动范围:前屈70o—90o前屈上举150o-170o后伸40o外展80o—90o外展上举180o内收20o-40o内旋45o-70o外旋45o—60o水平位内旋70o水平位外旋70o水平位前屈135o水平位后伸40o—50o上举160o—180o《研究生教材》170o—180o《实用骨科学》II。

肘关节1.肘关节中立位为: 伸直0o2。

肘关节功能位为: 肘关节屈曲80o-90o而前臂在旋前与旋后的中立位〈左侧略旋后而右侧略旋前。

如两侧同时强直则应使一侧半屈曲约50o>3。

正常活动范围:屈曲135o—150o伸直0o后伸或过伸5o-10oIII.尺桡关节尺桡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旋前、旋后皆80o-90oIV.腕关节1.腕关节中立位为: 通常以第三掌骨与前臂纵轴成一直线伸直0o2。

腕关节功能位为:腕关节背屈约30o而尺偏5o—10o〈示指与前臂纵轴呈一直线>如执笔状3.正常活动范围:背屈35o-60o掌屈50o-60o强力背屈90o强力掌屈90o尺偏30o-40o桡偏25o—30oV.手1。

手中立位为:手指各节完全伸直0o2.手功能位为: 拇指的功能位就是它的对掌位<拇指指腹与余指指腹对合>而余指的功能位即与拇指成对掌位的位置。

手的休息位:即休息时所处的自然静止的姿势<腕背屈10o-15o,示指至小指呈半握拳状,拇指部分外展且拇指尖接近示指远节指间关节>手的功能位:该体位使手能根据不同需要迅速作出不同的动作并发挥其功能<腕背屈20o-35o,拇指外展并对掌,余指微分开,掌指关节及近节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节指间关节微屈曲—相当于握小球的体位> 3。

正常活动范围:1〉掌指关节〈除拇指外〉掌屈60o-90o《研究生教材》90o《实用骨科学》伸直0o过伸或背屈20o《研究生教材》30o《实用骨科学》2〉近节指间关节掌屈90o伸直0o3〉远节指间关节掌屈60o—90o《研究生教材》60o《实用骨科学》伸直0o4>拇指掌指关节外展40o内收45o下肢关节活动范围I.髋关节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及测量方法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及测量方法一、肩关节1.屈曲、伸展(附图1—1)体位:坐位、立位、侧卧位、仰卧位(屈曲)、俯卧位(伸展)。

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坐位、立位)。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一致。

轴心:肩峰。

运动:屈曲是在矢状面上向前上方运动,也称前屈。

伸展是在矢状面上向后上方运动,也称后伸。

正常值:屈曲0°~180°,伸展0°~50°。

2.外展、内收(附图1—2)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

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坐位、立位)。

移动臂:肱骨纵轴。

轴心:肩峰。

运动:外展是在冠状面上向外上方运动。

内收是在冠状面上由外展位向内返回的运动。

检查时注意身体不得向侧方倾斜;外展90°以上时上臂出现旋外,前臂出现旋后,因此,移动臂要以内上髁为45°。

正常值:外展0°~180°,内收180°~0°。

3.外旋、内旋(附图1-3)体位:坐位、立位或仰卧位。

肩关节90°外展,肘关节90°屈曲,前臂中立位,掌心向内。

固定臂:通过尺骨鹰嘴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与尺骨纵轴一致。

轴心:肩峰鹰嘴。

运动:外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上方的运动。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外旋0°~90°,内旋0°~90°。

4.水平屈曲、水平伸展(附图1-4)体位:坐们,肩关节90°外展,肘伸展,掌心向下。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移动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轴心:肩峰。

运动:水平屈曲是在水平面向前方运动。

水平伸展是在水平面向后方运动。

正常值:水平屈曲0°~135°,水平伸展0°~30°二、肘关节屈曲、伸展(附图1-5)体位:坐位或立位,上肢置于体侧,掌心向前。

固定臂:肱骨纵轴。

移动臂:桡骨纵轴。

轴心:肱骨外上髁。

运动:屈曲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上运动。

伸展是从屈曲位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145°,伸展0°~145°。

三、前臂旋前、旋后(附图1-6)体位:坐位或立位。

上肢置于体侧,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掌心向内,手指伸展。

固定臂:通过桡骨茎突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包括伸展的拇指在内,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

轴心:第3手指末端。

运动:旋前是拇指向内侧,手掌向下转动。

旋后是拇指向外侧,手掌向上转动。

防止肩关节的代偿运动,将上肢固定在体侧。

防止腕关节的代偿运动,可以手握铅笔。

正常值:旋前0°~90°,旋后0°~90°。

四、腕关节1.掌屈、背屈(附图1-7)体位:坐位或立位,肘关节90°屈曲位,前臂中立位,腕关节伸直。

固定臂:桡骨纵轴。

移动臂:第2掌骨纵轴。

轴心:腕关节。

运动:掌屈是手掌向前臂屈侧的运动。

背屈是手掌向前臂背侧的运动。

检查时固定尺骨和桡骨,防止前臂的旋前,旋后。

正常值:掌屈0°~90°,背屈0°~70°。

2.桡屈、尺屈(附图1-8)体位:坐位或立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腕关节伸直。

固定臂:前臂轴线。

移动臂:第3掌骨。

轴心:腕关节。

运动:桡屈,手向靠近桡骨方向运动。

尺屈,手向靠近尺骨方向运动。

正常值:桡屈0°~25°,尺屈0°~55°。

五、手指关节1.拇指的外展、内收(附图1—9)体位:腕关节呈中立位,手指伸展,并拢。

固定臂:食指纵轴线(桡骨的延长线)。

移动臂:拇指纵轴线。

轴心:腕掌关节。

运动:外展,在手掌面上,拇指向离开食指的方向运动。

内收,与外展方向相反,拇指向食指方向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60°,内收60°~0°。

2.拇指掌侧外展、掌侧内收(附图1—10)体位:腕关节呈中立位,手指伸展位。

固定臂:食指纵轴线(桡骨的延长线)。

移动臂:拇指纵轴线。

轴心:第1掌骨的腕掌关节。

运动:掌侧外展,拇指在与掌面成垂直面上做离开食指方向的运动。

掌侧内收,与外展相反,拇指做返回食指方向的运动。

正常值:掌侧外展0°~90°,掌侧内收90°~0°。

3.拇指的MP屈曲、伸展(附图1—11)体位:拇指伸展位(解剖位)。

固定臂:第1掌骨纵轴线。

移动臂:第1节指骨纵轴线。

轴心:掌指关节。

运动:屈曲,第1节指骨向靠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方向运动。

正常值:屈曲0°~60°,伸展0°~10°。

4.拇指的IP屈曲、伸展(附图1-12)体位:拇指的基本指位(指间关节中立位)。

固定臂:第1节指骨纵轴线。

移动臂:拇指末节纵轴线。

轴心:指间关节(IP关节)。

运动:屈曲,末节指骨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运动。

正常值:屈曲0°~80°,伸展0°~10°。

5.拇指的对掌(附图1—13)拇指的对掌运动是拇指从基本指位做外展、回旋、屈曲三种运动的复合运动,是拇指尖端靠近小指尖端的运动。

由于没有一个轴心测量的办法,因而用拇指尖端距离小指MP关节的距离表示。

6.手指的屈曲、伸展(附图1—14)手指的屈曲、伸展可以用测距法测定。

即测定手指的尖端和手掌之间的距离。

7.手指的外展、内收(附图1—15)体位:腕关节中立位,手指伸展位。

固定臂:第3指骨纵轴。

移动臂:第2、第4、第5指骨纵轴。

轴心:两轴的交点。

运动:外展,食指、环指、小指在掌面做向远离中指方向的运动。

内收,以上各指从外展返回中指方向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45°,内收45°~0°。

六、髋关节1.屈曲、伸展(附图1—16)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骨盆固定,方法有膝关节屈曲和伸展两种,测定伸展时呈俯卧位。

固定臂:通过大转子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股骨纵轴。

轴心:大转子。

运动:屈曲,下肢在矢状面做向前上方的运动。

伸展,下肢在矢状面上做向后方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膝伸展位),0°~90°;(膝屈曲位),0°~125°。

伸展,0°~15°。

2.外展、内收(附图1—17)体位:仰卧位(解剖位),骨盆固定。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连线。

移动臂:股骨纵轴(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

轴心:髂前上棘。

运动:外展,下肢在冠状面上做向外的运动。

内收,下肢在冠状面上做向内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45°,内收0°~20°。

3.外旋、内旋(附图1-18)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膝关节呈90°屈曲位。

仰卧位时,被测定下肢在床边自然下垂,另一侧下肢在床上呈膝立位。

固定臂: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胫骨纵轴。

轴心:髌骨中心。

运动:外旋,小腿向另一侧下肢的方向运动。

正常值:外旋0°~45°,内旋0°~45°。

七、膝关节屈曲、伸展(附图1-19)体位:俯卧位,下肢伸展。

固定臂:股骨纵轴。

移动臂: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轴心:股骨外侧髁。

运动:屈曲,小腿做向靠近臀部方向的运动。

伸展,从屈曲位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130°,伸展130°~0°。

八、踝关节背屈、跖屈(附图1-20)体位:坐位、俯卧位、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中立位(防止踝关节的内、外旋)。

固定臂:小腿纵轴(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

移动臂:第5跖骨纵轴。

轴心:第5跖骨与小腿纵轴延长线在足底的交点。

运动:背屈,足从中立位向上方运动。

跖屈,足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背屈0°~20°,跖屈0°~45°。

九、足1.外翻、内翻(附图1-21)体位:坐位,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中立位。

固定臂:与小腿纵轴成垂直的足底纵轴线。

移动臂:移动的足底面(足的横轴)。

轴心:两轴(固定臂与移动臂)的交点。

运动:外翻,足的外缘向上方的运动。

内翻,足的外缘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外翻0°~20°,内翻0°~30°。

2.外展、内收(附图1-22)体位:仰卧位或立位,膝关节伸展,踝关节中立位,小腿固定。

固定臂:第1和第2跖骨间的足长轴。

移动臂:移动的足长轴。

轴心:踝关节前侧,内、外踝连线中点。

运动:外展,足的外缘向外方的运动。

内收,足的内缘向内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10°,内收0°~20°。

3.拇趾的MP屈曲、伸展(附图1-23)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固定臂:第1跖骨纵轴。

移动臂:第1节趾骨纵轴。

轴心:跖趾关节。

运动:屈曲是足趾向下的运动。

伸展是足趾向上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35°,伸展0°~60°。

4.拇趾的IP屈曲、伸展(附图1-24)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固定臂:第1节趾骨纵轴。

移动臂:末节趾骨纵轴。

轴心:趾间关节。

运动:屈曲是远端足趾向下的运动。

伸展是远端足趾向上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60°,伸展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