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通病及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钻进中坍塌现象在钻孔过程中,如果钻孔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就显示坍孔。

此时,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钻头进尺。

图1 护筒埋设太浅图2 护壁效果差主要原因1、泥浆比重不够或其他泥浆性能指标如粘度、胶体率等不符合要求。

2、在松散砂土或流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3、护筒埋置太浅,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变软,孔口坍塌造成护筒漏水形成坍孔。

4、由于掏渣或清孔而未及时补充泥浆或水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低于孔外时,压向孔壁的水压力减小,造成坍孔。

防治措施1、在粉砂土或流沙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粘度的泥浆,并放慢进尺速度。

也可投入黏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将黏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稳定孔壁。

2、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负责补水,图3 钻机成孔工艺原理图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根据地质选择护筒制作长度。

3、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

坍孔部位不深时,可用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夯填密实,重新钻孔。

图4 配置优质泥浆图片对照图1 通病图图2 样板图2 钻孔偏斜现象现场钻成的的桩孔,垂直桩不竖直,斜桩斜度不符要求的标准或桩位偏离设计桩等。

主要原因1、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或探头石。

2、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3、扩孔较大出,钻头摆动偏向一方。

4、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5、存在技术性失误,钻孔机械定位不准确或施工人员放样有偏差防治措施1、开钻之前复测桩位,待调整好位置以后,桩机四周用垫石等固定住,防止机器在钻进过程中跑偏,并经常检查校正。

2、施工场地平整,钻机安装平稳,机架垂直。

3、入岩之前必须重新校验桩头,调整好钻头位置。

4、吊住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

5、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正直。

6、冲击钻进时,应回填砂砾石和黄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进。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一、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引起的问题。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有较高的要求,必须使用优质水泥和适当的配合比,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缺乏质量把关,加上施工进度急促,导致混凝土配合比失衡,以致混凝土强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或者混凝土容易受温度和湿度变化而膨胀裂缝,影响整体质量。

2.灌注桩外壁均匀性的问题。

水下灌注桩施工中,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施工机械技术不精确,灌注桩外壁不能做到均匀,桩体空气孔渗流会把混凝土排出,影响桩体整体质量。

3.灌注技术的问题。

水下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技术不够精确,操作者技术不足,灌注量和灌注压力等严重失控,使得桩体内部混凝土不均匀,出现偏重,从而影响灌注桩的整体质量。

4.水泥抗压强度的问题。

由于水下灌注桩的实际抗压强度大于设计抗压强度,施工中使用的水泥质量较低,出现抗压强度不足,实际抗压强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影响桩体质量。

5.施工环境的问题。

水下灌注桩施工环境复杂,现场温度、湿度、风力等条件多变,如果施工者没有正确把控施工环境,混凝土容易受温度和湿度变化而膨胀裂缝,影响桩体质量。

二、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对策1.严格把控混凝土配合比。

在水下灌注桩施工前,要细心勘察,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泥类比例,使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把关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强度。

2.提高灌注桩外壁均匀性。

施工时,要求施工机械技术精确,严格执行护壁措施,桩体外壁均匀,并经常检查桩体外壁是否有裂缝或空气孔,以免混凝土排出。

3.加强灌注技术的把控。

施工时,要求操作者技术规范,严格控制灌注量和灌注压力,使混凝土充分灌注,灌注均匀,保证桩体质量。

4.提高水泥抗压强度。

在施工前,应使用优质水泥,满足设计要求,并将水泥抗压强度提高到实际施工要求,以确保桩体质量。

5.正确处理施工环境。

施工时,要随时监测施工环境,如果现场温度、湿度、风力等条件发生变化,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避免影响桩体质量。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一、堵管的处理措施1、堵管的产生原因导管堵塞多数发生在开灌碎时,少数发生在浇灌碎中途,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导管变形或壁内有硬水泥块,影响隔水塞通过;(2)隔水塞上部没有灌水泥砂浆层:碎的流动性不太好,碎在储料斗与吊斗里停留时,碎发生离析,粗骨料卡入隔水塞或在隔水塞上架桥。

(3)碎质量差:碎中混有大石块或杂物,造成堵塞,碎离析,在导管内下落过程中造成浆体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而堵塞导管;坍落度小造成堵塞导管,或者碎坍落度损失大,停顿时间过长而堵塞导管;(4)导管漏水,碎受水冲洗后,粗骨料聚集堵塞导管。

二、堵管的处理方法1、如果刚开灌,孔内碎较少,可提出导管,疏通以后,将孔底抓干净或洗干净后再重新浇灌;2、如在碎灌注中途发生堵塞,本公司配备震动头,及时震动处理,如仍然无效需提出导管才能处理,否则会形成断桩;3、防止导管堵塞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防止堵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组装导管时要仔细认真检查,导管丝扣是否良好,有无局部凹凸,导管底口是否有向内卷;(2)下导管时要检查密封橡胶圈是否合适,导管一定要上紧无晃动现象,指定有经验的工人专门制作合适的隔水塞,并向下放在导管中的合适位置;(3)严格控制骨料规格,水泥质量,坍落度;(4)尽量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缩短开灌时间和浇筑时间;(5)勤测碎面,导管埋入碎中不宜过多,勤拆、少拆导管。

三、钻孔缩径、坍孔事故的防治措施钻孔缩径、坍孔事故的发生通常均由泥浆使用不当引起,常发生在淤泥层、砂层中,因此强调以下措施:1、使用优质泥浆:在砂层中成孔泥浆比重宜控制在L2-1.45间,保持泥浆的稠度;2、成孔结束后应及时清孔,防止砂层失水形成厚泥皮;3、成孔班每隔8小时测定一次泥浆性能,及时调制,确保泥浆指标稳定。

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混凝⼟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2019-05-29摘要:混凝⼟灌注桩是近年来应⽤较为⼴泛的⼀种新型桩基类型,但在应⽤过程中存在⼀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建筑⼯程的施⼯。

为此,本⽂通过阐述混凝⼟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探讨了灌注桩施⼯质量控制措施,并提出⼀些合理有效的防治⽅法,旨在提⾼混凝⼟灌注桩施⼯质量,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问题;控制措施;处理⽅法中图分类号:F253.3 ⽂献标识码:A ⽂章编号: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型的施⼯⼯艺技术逐渐应⽤于城市建筑⼯程当中,对促进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

混凝⼟灌注桩是⼀种新型的桩基形式,具有施⼯⽅便、⼯艺技术简单、单桩承载⼒⾼和适应性⼴等优点,⽬前⼴泛应⽤于城市密集区域的建筑⼯程建设中。

但是,混凝⼟灌注桩施⼯是⼀项较为隐蔽的⼯程,在施⼯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钢筋笼上浮、桩⾝缩颈和断桩等质量事故,影响到建筑⼯程的施⼯周期及投资成本,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因此,施⼯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好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制定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最⼤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

1 混凝⼟灌注桩常见质量缺陷及形成原因1.1 缩颈缩颈是在钻孔施⼯过程中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不及时,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粘⼟泥岩等,产⽣缩孔现象,致使钢筋笼下不去。

1.2 桩底沉渣量过⼤桩底沉渣量过⼤⼀般是因为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净,或没有进⾏⼆次清孔。

1.3 桩⾝混凝⼟强度不⾜混凝⼟遭受孔内⽔的危害,会引起砂浆变稀、砂⽯下沉,严重破坏桩⾝混凝⼟强度。

1.4 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上浮的原因有两个。

若在混凝⼟灌注⾄钢筋笼下时提升导管,当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1m左右时,由于灌注的混凝⼟⾃导管流出后冲击⼒较⼤,会推动钢筋笼上浮。

混凝⼟灌注导管埋深较⼤时,其上层混凝⼟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形成硬壳,混凝⼟与钢筋笼有⼀定的握裹⼒,若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则混凝⼟在导管流出后将以⼀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会带动钢筋笼上移。

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施工中的难题应对策略

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施工中的难题应对策略

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施工中的难题应对策略灌注桩施工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施工方法,它通过将混凝土灌注到钻孔中形成桩体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然而,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难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

一、孔洞塌方在进行灌注桩施工时,有时会遇到孔洞塌方的情况。

这不仅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还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方案:1.选用合适的钻孔工具和施工材料。

使用合适的钢管、钻头等工具,同时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可有效减少孔洞塌方的发生。

2.加强孔壁支护。

在钻孔过程中,及时采取支护措施,如注入水泥浆等,以增加孔壁的稳定性,防止塌方。

3.增强钻孔机械操作技术。

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掌握良好的钻孔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孔洞塌方。

二、浆液外渗在灌注桩施工中,浆液外渗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不仅会浪费材料,还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方案:1.控制浆液配比。

合理控制水灰比,选择适当的掺和料,确保浆液的黏度和流动性,从而减少浆液的外渗。

2.选用合适的灌注桩管。

灌注桩管的材质和尺寸要符合工程要求,确保浆液不易从管道中外渗。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监测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及时调整浆液配比,避免外渗问题的发生。

三、钢筋浮浆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钢筋浮浆的情况,这会导致钢筋无法正确地嵌入桩体内,影响桩体的承载能力。

解决方案:1.选用合适的钢筋。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选择适当的钢筋材料和规格,确保钢筋能够与浆液充分结合。

2.提高钢筋的密实度。

在布置钢筋前,应先清洁钢筋表面,确保钢筋上无松动的浆液,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将钢筋压入桩体内。

3.加强现场监督。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督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不当操作,避免钢筋浮浆问题的发生。

四、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有时候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桩身的质量可能不符合设计要求,这会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水下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水下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水下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摘要: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是保证成桩质量的关键技术。

因此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问题,亟待探讨、研究和解决。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下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原因,然后详细阐述了水下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灌注桩;水下;导管;混凝土;断桩一、水下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

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二)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从而使导管发生堵管。

(三)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1、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

2、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

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

(四)断桩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

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五)桩顶空心产生桩顶空心的因素有: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小,桩顶空心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出时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

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充填,造成泥浆填入。

(六)桩身有夹渣、夹泥、蜂窝泥浆过稠,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摘要:钻孔灌注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安全与质量事故,本文从实践方面总结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中常遇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地基基础工程处理方法近年来,钻孔灌注桩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港口航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作为承受较大的集中应力构造,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基础工程中。

其中水下混凝土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控制中的关键工序,若施工措施不当就会造成桩缺陷,甚至产生报废桩,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在水下混凝土灌注中运用合理的施工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曾多次参与钻孔灌注桩施工,现结合具体施工工艺及实际施工经验,对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遇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浅析并给出相应处理方法。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该施工方法工艺如下: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选择钻机、钻具、场地布置等。

钻机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设备,可根据地质条件和各种钻孔机的应用条件来选择。

2、钻孔机的安装与到位安装钻孔机的基础如果不稳定,施工过程中易产生钻孔机倾斜、桩倾斜和桩偏心等不良影响,因此要求安装地基稳固。

对地层较软或有坡度的地基,可用推土机推平,再垫上钢板或枕木加固。

为防止桩位不准,施工中很重要的是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确的安装钻孔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再用千斤顶将机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垂线上,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

3、埋设护筒钻孔成败的关键是防止塌孔。

当钻孔较深时,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土在静水压力下会向孔内坍塌、甚至发生流砂现象。

钻孔内若能保持壁地下水位高的水头,增加孔内静水压力,能为孔壁防止塌孔。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摘要: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工程加固过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施工条件和工艺不同,在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各有差异。

本文介绍了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几种事故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问题与解决方法前言:水下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流态性的特殊混凝土,它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填充密实,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灌注桩等地下工程的填充材料。

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深基础工程,水下灌注,发生问题比地上处理更困难,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针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堵管堵管事故一般分为开浇堵管和浇筑过程中堵管两种情况。

开始浇筑时堵管的主要原因是隔离塞与导管之间间隙太小或导管接头处未打磨光滑产生毛刺,导致隔离塞与导管之间摩擦力增大从而造成堵塞。

另外,隔离塞与导管间间隙太大有时因小石子卡在隔离塞与导管之间也会造成堵塞。

浇筑过程中堵管的主要原是:因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拌和不均匀,粗骨料下沉快,使导管某一处粗骨料集聚相互挤压密实而堵塞,导致混凝土难以下落。

另外砼粗骨料粒径偏大(相对于设计配比粗骨料粒径)也会因石子相叠架而引起堵塞;因机械故障(如断电)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部分混凝土已经初凝使下落阻力增大也有可能造成堵管。

解决对策:①利用重力原理使混凝土下落(即把导管吊起一定的高度突然释放),这种方法要求操作技术娴熟,以保证导管上升时不提出砼面、导管下落时回落到正常埋管的位置。

②用一定长度(一般比漏斗长 2m 左右)直径为20mm~25mm 的钢筋对管内混凝土进行插捣,使混凝土下落。

③开浇前制定好处理事故预案,施工中如发生事故应迅速按预案处理;隔离塞笔者推荐使用充气橡皮球,充气不要太足;开始浇筑时浇筑速度要均匀。

④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拌和时间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对于粒径偏大的粗骨料应进行过筛处理。

⑤如果发生故障,首先应将导管提至埋深 1m 处,每隔15min 将导管上下活动一次,以扰动砼,防止堵管。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一、钻孔灌注桩1、由于停电或其他原因浇灌混凝土不连续,间断一段时间后,隔水层混凝土凝固形成硬壳,后续的混凝土下不去,只好拔出导管,一旦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泥浆就会进入管内形成断桩。

如果采用加大管内混凝土压力的方法冲破隔水层,形成新隔水层,老隔水层的低质量混凝土残留在桩身中,形成桩身局部低质混凝土;2、对于有泥浆护壁的钻(冲)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及孔壁泥皮过厚是导致承载力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3、水下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不当如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时,桩身会出现断桩的现象,而混凝土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大或导管漏水均会产生混凝土离析;4、当泥浆比重配置不当,地层松散或呈流塑状,导致孔壁不能直立而出现塌孔时,或承压水层对桩周混凝土有侵蚀时,桩身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扩径、缩径或断桩现象;5、桩径小于600mm的桩,由于导管和钢筋笼占据一定的空间,加上孔壁和钢筋的摩擦力作用,混凝土上升困难,容易堵管,形成断桩或钢筋笼上浮;6、对于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桩底虚土过多是导致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当地层稳定性差出现塌孔时,桩身也会出现夹泥或断桩现象;7、导管连接处漏水将形成断桩。

二、预防措施1、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孔,以便了解地质情况、检验所用设备的性能、施工工艺等。

如测得孔径易缩或塌孔,沉渣过厚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采用重新考虑成孔工艺,修改工艺操作方法;2、桩位复测防止桩位放错或漏桩现象的出现;3、钻杆的垂直度: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护筒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在开钻前必须满负荷调试运转,钻孔灌注桩应采用跳打方式,防止相邻桩穿孔;4、清孔质量控制:采用二次换浆清孔的方法、。

在一次清孔后,提出钻杆,测量孔深,抓紧时间安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通过混凝土导管压入清浆,进行二次清孔。

其目的是清除在安放钢筋笼及混凝土导管时产生的沉渣,清孔后的检查泥浆比重在1、15~1、25、清孔后,再检查沉渣厚度(摩擦桩沉渣厚度≤150㎜;端承桩沉渣厚≤50㎜);5、下钢筋笼:保持与孔垂直,不能与孔壁相碰,钢筋笼接长焊接保证钢筋搭接倍数,焊缝连续保满。

水下灌注桩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档

水下灌注桩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档

一..水下灌注桩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摘要:桥梁桩基和高层建筑施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为桩基建设的进步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但由于桩基础是在水下、地面以下施工,受其影响在施工过程在红不为人预知的事故还是常有发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避免事故扩大或把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是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要进行的工作。

关键词:水下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0 引言钻孔灌注桩在各类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具有抗震性好、承载力大、施工噪音小、可以解决特殊地基沉载力等诸多优点。

目前在国内公路桥梁基础工程领域中钻孔灌注桩基础已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灌注桩地下施工不可预计因素多,工程质量较难控制,桩基施工既有机械操作,又有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和灌注等多种工作,工序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多,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孔底沉泥、缩颈、夹渣、断桩等,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因此,施工中必须严格监管质量。

1 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1.1 成孔偏斜原因:①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②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③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④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1.2 缩孔(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原因:①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和周边车辆振动。

②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③钻锤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

1.3 钢筋笼上浮原因:①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②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1.4 断桩原因:①砼塌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砼和易性差,致使导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浇筑砼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②计算导管埋深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离砼面,再浇筑砼时,中间出现夹泥层。

③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浆进入砼中。

④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预防措施及治理办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预防措施及治理办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预防措施及治理办法摘要:本文阐述了水下砼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发生的现象、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关键词:水下砼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理办法由于水下砼灌注桩具有承载能力大,抗震性能好,沉降量小等特点,采用灌注桩施工可省去大量土方、排水、支撑、降水设施,而且施工简便,可以节约大量劳动力和缩短工期,因此,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等结构物的基础工程中。

但往往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特殊地质情况的原因,坍孔、导管进水、堵管、埋管、断桩、少灌等常见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以上这些质量问题如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

下面就结合近年来的施工实践,在水下砼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

1坍孔坍孔是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为成孔坍孔和水下砼灌注中坍孔,主要现象为: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钢筋笼放不到底,桩底部有很厚的泥夹层,这为成孔坍孔。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拥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

如测深锤原系停挂在混凝土表面上未取出的现被埋不能上提,或测深仪探头测得的表面深度达不到原来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发生坍孔,这种现象为砼灌注中坍孔。

坍孔原因对于成孔坍孔可能是由于泥浆密度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坍塌,在松散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对于砼灌注中坍孔可以是由于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坍孔。

分析以上坍孔原因,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要采取好如下预防措施。

1)在松散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密度、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或投入粘土掺片、卵石,低锤冲击,使粘土膏、片、卵石挤入孔壁。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1.1、钻孔偏斜1主要表现: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下放钢筋笼时困难。

2造成原因:(1)钻机安装时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2)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3)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3防治措施:(1)因钻机倾斜造成的,应先将钻机移开,检查钻孔壁情况,如果钻孔壁比较稳定,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将轨道木均匀着地,加固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或加大钻机的支撑面积,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

重新开钻前,应将钻孔回填至原地面,夯实,待地层静置稳定后再重新开始钻孔,否则钻孔壁随时有坍塌的可能。

此外,在重新安装钻机时要注意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

钻机就位以后,应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桩垂直偏差不于1%。

钻孔开始时,稳住钻头阀门,使钻杆向下移动至钻头触及地面,开动钻机旋动钻头。

一般应先慢后快,这样可以减少钻杆摇晃,容易检查钻孔的偏差,以便及时校正(将钻杆提升至开始偏斜处慢速扫孔削正)。

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2)因地质构造不均匀引起的,应先分析清楚岩层的走向,然后采用适当的回填料(回填料一般为片石加黏土、纯碱、锯末等组成的混合物)将钻孔回填至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施工。

在这种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宜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复合式牙轮钻、冲击钻,以慢速钻孔。

1.2、护筒漏水1、主要表现:护筒外壁冒水,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严重时甚至无法施工。

2、产生的原因:在埋置护筒时,周围没有压实,或者由于护筒水位差太大,或是钻头在起落时碰撞护筒造成的。

3、防治措施:(1)埋护筒时将四周用黏土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2)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2)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黏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水下灌注桩基常见问题及处理

水下灌注桩基常见问题及处理

关于水下灌注桩基常见问题及处理钻孔灌注桩在各类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具有抗震性好、承载力大、施工噪音小、可以解决特殊地基沉载力等诸多优点。

目前在国内公路桥梁基础工程领域中钻孔灌注桩基础已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灌注桩地下施工不可预计因素多,工程质量较难控制,桩基施工既有机械操作,又有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和灌注等多种工作,工序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多,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孔底沉泥、缩颈、夹渣、断桩等,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因此,施工中必须严格监管质量。

1 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1.1 成孔偏斜原因:①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②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③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④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1.2 缩孔(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原因:①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和周边车辆振动。

②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③钻锤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

1.3 钢筋笼上浮原因:①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②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1.4 断桩原因:①砼塌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砼和易性差,致使导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浇筑砼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②计算导管埋深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离砼面,再浇筑砼时,中间出现夹泥层。

③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浆进入砼中。

④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

⑤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管内,混入砼中。

⑥砼供应中断,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长,造成堵管事故。

2 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2.1 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灌注桩通病处理措施

灌注桩通病处理措施

灌注桩通病处理措施一、砼堵管处理用吊车将料斗连同导管一起吊起,在50cm范围内小幅度上下提升三次,应注意的是切不可把导管提出砼面以外。

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应严格要求做到:导管要牢固不漏水;砼和易性坍落度要好;砼浇注必须要在初凝前完成,导管埋深控制在2~6m。

二、钢筋笼上浮预防措施1、砼顶面接近钢筋骨架时,放慢砼浇注速度,浇筑速度控制在0.2m/min左右;2、砼底面接近钢筋骨架时,导管保持较大埋深,导管底口与钢筋骨架底端尽量保持较大距离;3、砼表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钢筋骨架底端一定距离。

4、在保证钢筋笼中心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四根定位钢筋将钢筋笼固定在钢护筒上。

三、卡钻处理措施事故发生后,应明确卡钻位置,查明该处的地质情况,再根据实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宜待钻头有松动后方可用力上提,不可盲动,以免造成越卡越紧。

通常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当为梅花孔卡钻时,若钻头向下有活动余地,可使钻头向下活动并转动至孔径较大方向提起钻头。

也可松一下钢丝绳,使钻锤转动一个角度,有可能将钻锤提出。

2、卡钻不宜强提以防止坍孔、埋钻。

宜用由下向上顶撞的办法,轻打卡点的石头,有时使钻头上下活动,也能脱离卡点或使掉入的石块落下。

3、用较粗的钢丝绳带打捞钩或打捞绳放进孔内,将冲锤勾住后,与大绳同时提动。

或交替提动,并多次上下、左右摆动试探,有时能将冲锤提出。

4、在打捞过程中,应继续搅拌泥浆,防止沉淀埋钻。

5、用其它工具,如小的冲锤、小掏渣筒等下到孔内冲击,将卡锤的石块挤进孔壁,或使冲锤活动并脱离卡点后,再将冲锤提出。

但要稳定大绳以免冲锤突然下落。

6、用压缩空气管或高压水管下入孔内,对准卡锤一侧或吸锤处适当冲射一段时间,使卡点松动后强行提出。

7、使用专门加工的工具将顶住孔壁的钻头拨正。

8、严重卡钻时,采取人工下孔清阻等特殊方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通病及处理方案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通病及处理方案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通病及处理方案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通病及处理方案1、断桩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

1.1造成原因(1)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泥浆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底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2)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泥浆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3)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

1.2防治措施(1)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清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

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

(2)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应满足灌注要求。

(3)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4)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

(5)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1.3处理措施(1)浇注时间不长,混凝土数量不大时,将孔内混凝土及泥石全部清除,重新灌注;(2)在距离地面较浅时(小于15m),可以用完整钢(钢筋混凝土)护筒的办法,抽干泥浆,凿出新混凝土面,再按照无水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

对于钢护筒可以边浇边拔护筒;(3)在距离地面较深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计划要重做的桩,要立即拔出钢筋笼子,提出导管,重新钻孔,按新孔进行混凝土浇注;(4)于浇注完成后才发现的断桩,要采取补桩的方案。

方案要经过计算,并上报有关部门批准,一般采用扁担桩、压浆补强等办法来处理。

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

水下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水下混泥土灌注桩在城市建设及交通公路水运等设施构建结构中广泛使用,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特除地质情况等原因,极易出现灌注质量问题或事故。

本文简述水下灌注桩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由于水下混泥土灌注桩具有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沉降量小等特点,采用水下灌注桩可省去大量土方、排水、支撑、降水等设施,而且施工便捷,可省去大量的劳动力和缩短工期。

因此被广泛引用与承台下部结构中。

但往往施工工艺不当或特除地质情况的原因,塌孔、夹渣或断桩、堵管、埋管、钢筋笼上浮、少罐等常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这些质量问题若处理不当,势必会应向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一、塌孔;1.0塌孔是水下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为成孔塌孔和灌注中塌孔。

成孔塌孔是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塌落,孔底沉渣过厚。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护筒内泥浆水位突然上升溢出,随即剧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涌孔象征,可用探测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测得表面深度达不到原来的深度且相差很多,证明发生塌孔及混泥土灌注中塌孔。

1.1产生原因成孔塌孔可能是护壁泥浆性能差、密度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坍塌;在松散砂层中钻进时,钻进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过长,转速过快。

对于混泥土灌注中塌孔可能是护筒底口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

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可能引起塌孔。

1.2预防措施鉴于产生塌孔的各种原因,在水下混泥土灌注桩施工中要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2.1在松散沙土和流沙中钻进是,成孔速度应控制在2m/h以内,制备较大密度、黏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

也可适当加入粘土、烧碱、木质素等方法改善泥浆性能。

1.2.2 如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应采取提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链接等措施。

1.2.3 复杂地质应加密探孔,详细了解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以便预先制订技术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通病及处理方案
1、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

1.1造成原因
(1)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泥浆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底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
(2)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泥浆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
(3)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

1.2防治措施
(1)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清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

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

(2)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应满足灌注要求。

(3)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4)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

(5)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1.3处理措施
(1)浇注时间不长,混凝土数量不大时,将孔内混凝土及泥石全部清除,重新灌注;
(2)在距离地面较浅时(小于15m),可以用完整钢(钢筋混凝土)护筒的办法,抽干泥浆,凿出新混凝土面,再按照无水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

对于钢护筒可以边浇边拔护筒;
(3)在距离地面较深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计划要重做的桩,要立即拔出钢筋笼子,提出导管,重新钻孔,按新孔进行混凝土浇注;
(4)于浇注完成后才发现的断桩,要采取补桩的方案。

方案要经过计算,并上报有关部门批准,一般采用扁担桩、压浆补强等办法来处理。

2、缩径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2.1造成原因
塑性土膨胀。

2.2防治措施
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2.3处理措施
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3、短桩
灌注结束后,若桩头高程低于设计高程,则属于桩头灌短事故,即短桩。

3.1造成原因
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或混凝土表面浮砂、土太多,用测深锤难以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测深锤太轻,沉不到混凝土表面,发生误测,以致过早拔出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短桩头事故;还有些是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孔壁坍方未发觉,测深锤达不到混凝土表面,这种情况最危险,有时会缩短数米。

3.2预防与处理办法
(1)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注意是否有发生坍孔的征兆,若有,必须处理后再灌;
(2)测深锤的重量和形状要符合要求;
(3)灌注将近结束时,加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物。

用高压水将泥渣和松软层冲松,再用吸泥机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浆沉渣吸除干净,重新下导管灌注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