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终身学习”的区别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的解读与辨析

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将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出现,更好 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成人教育和 继续教育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人受益。
总之,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发展需要我们持续和研究。只有通 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 步。
二、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不断接 受各种形式的教育,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社区教育通过开展 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活动等,满足了不 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的学习需求,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区教育与 终身教育在教育理念和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继续教育可以帮助 成年人适应职场变革,提高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其次,继续教育有助于推动社会 进步和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最后,继续教育也是个人实现自我 价值和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方面。终身教育的概念强调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即人 们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都能够接受到合适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竞 争加剧,成年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 发展的变化。成人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成年人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可以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
二、继续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继续教育是指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针对职场人士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 高职场人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职场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继续教育 包括职业培训、学历提升、技能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让职场人士能够不断更新 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关于邹议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

关于邹议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背景概述近年来,“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这两个概念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邹议成为了这个领域里的一位优秀的学者。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邹议深耕教育领域,成果斐然。
在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邹议的学术贡献也不容小觑。
什么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一种长期、系统、全面地为人们提供教育服务的教育体系。
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教育理念。
在终身教育体系下,个人从婴儿期起就可以开始接受教育,一直到晚年时期都可以不断深化自己的学习。
终身教育注重个性化教育和针对需求教育,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力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有哪些重要特点?终身教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长期性:终身教育的教育时间不限,它覆盖了人类的一生。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时间。
2.全面性:终身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旨在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3.个性化:终身教育注重个性化教育和针对需求教育,帮助每个人发掘自己的潜能,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4.弹性:终身教育强调灵活性,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形式。
什么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指成年人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
成人教育旨在实现成人的再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兴趣教育等各种目的,让成年人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下,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成人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成人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职业需求,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成人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力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此外,成人教育可以激发个人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邹议的观点与贡献作为一位重要的教育学者之一,邹议对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而富有远见的教育理念,它不仅能增加民众的教育机会,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一、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二、终身学习的意义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
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
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
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
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关系。
最后,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三、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1、按照教育阶段分为:婴儿、幼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五大阶段。
2、按照教育方式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三种教育方式在个体终身学习实践中的体现。
教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的几点思考

教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的几点思考: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本文主要论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新时代教师的现实意义,旨在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提高学历、提高思想、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教育才能获得。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中国人很崇尚“终身学习”,很多人都希望“活到老,学到老”。
新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全球性的教育问题,世界各国对此都非常重视。
1965年法国着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迎合了当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化社会”的观点。
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的“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信息化、科技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标志现代社会已进入“学习型”社会。
在我国,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
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
” 未来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更加迅猛,人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教育会越来越受人类重视。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2019年中共“十六大”对发展教育的提出的要求。
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新时代的需要,教师永远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终身教育的含义各国教育专家关于终身教育的论着浩瀚,观点各异。
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作过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
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夫在《终身教育与学校课程》中指出:终身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包括学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通过终身教育可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终身学习:21世纪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终身教育理念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为一种教育发展和改革思潮。
终身教育的创导者法国的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的一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
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被称为“可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比,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
当今世界是社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时代,正在迈向知识社会。
人的素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终身教育是导引人们应对世界快速发展及各种挑战的需要。
因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强调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终身学习概念首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报告》中,与终身教育并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反映了在教育领域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认识转换,也标志着教育观念在民主化的进程中迈进了一大步。
终身教育是一种战略思想,而终身学习则是实现这种战略思想的一种行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马叔平研究员指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交互作用,各有侧重。
终身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发展事业,强调的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方面的领导角色,以及学校及各类正规、非正规教育机构,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多种功能的施教角色,提供给公民个人终身参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习活动的机会,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终身学习则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倡公民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六)如何学
1. 留心收集一切与本专业有关的最新信息 2. 经常浏览本专业顶级网站(国外、外语) 3. 专博结合 4. 要注重调查研究(浮躁、急功近利、抄)真知灼见
靠实践 5. 认真研读本专业基础理论代表作 6. 拜师学艺 7. 向领导、同事、朋友、同行学 8. 善于总结、勤于笔耕 9.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一)概念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
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技术人员是知识工作者,在知识经济 时代,更要不断学习,继续教育为我们的能力 开发和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
整理课件
学历贬值
五年变基层 十年变白痴
靠一纸大学文凭就 高枕无忧的日子已 经一去不复返!
-TCL李东升
整理课件
学习的必然!
未来最大的竞 争优势就是比你的 竞争对手学得更多 学得更快!
-杰克·韦尔奇
整理课件
(二)政策法规
❖ 2007年6月,原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 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 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能力建 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 才为重点,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 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对我国继续 教育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确保 了继续教育发展的重心和方向。
改变心智、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
(三)四化学习
碎片化、移动化、游戏化、社区化
(四)E-Learning
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 学
什么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特点

什么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终身教育的意思,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终身教育的介绍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
”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终身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揭示,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
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按照教育阶段分为:婴儿、幼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五大阶段。
按照教育方式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三种教育方式在个体终身学习实践中的体现。
按照教育体制又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中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五个教育阶段;其中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初级中学、高级中学;高等教育有三种教育方式分别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
出于本能,个体在其一生中参加各种使之生存发展的教育、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
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终结。
在五大阶段中每个阶段接受教育、参加学习的情况都各有差异。
教育学专业的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

教育学专业的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教育学专业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对于教育学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定义、重要性、实施方式和挑战等方面探讨教育学专业的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
一、定义终身教育是指从婴儿期到老年期,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地学习和发展。
它超越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强调个体在不同社会阶段都应该接受教育和学习。
而继续教育是指在个人初次教育结束后,通过各种形式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
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机会来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能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重要性教育学专业的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具有多重重要性。
首先,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学专业人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通过持续学习和发展,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
其次,终身教育为教育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与同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行业的进步和创新。
此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也有助于提高教育学专业的整体水平,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三、实施方式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
首先,传统的学术培训课程仍然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教育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等形式的培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育学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资源网站和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学习和交流。
此外,教育机构和行业组织也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和培训项目等方式来推动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实施。
四、挑战尽管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对于教育学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实施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时间和经济压力是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的主要障碍。
教育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兼顾工作和个人生活,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学习。
此外,培训和学习成本也是一大负担。
其次,缺乏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也是制约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因素。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终身学习:21世纪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终身教育理念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为一种教育发展和改革思潮。
终身教育的创导者法国的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的一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
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被称为“可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比,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
当今世界是社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时代,正在迈向知识社会。
人的素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终身教育是导引人们应对世界快速发展及各种挑战的需要。
因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强调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终身学习概念首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报告》中,与终身教育并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反映了在教育领域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认识转换,也标志着教育观念在民主化的进程中迈进了一大步。
终身教育是一种战略思想,而终身学习则是实现这种战略思想的一种行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马叔平研究员指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交互作用,各有侧重。
终身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发展事业,强调的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方面的领导角色,以及学校及各类正规、非正规教育机构,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多种功能的施教角色,提供给公民个人终身参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习活动的机会,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终身学习则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倡公民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学习型社会中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中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摘要: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思潮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传统观念。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有着相同的理念和目标,但在出发点和侧重点方面又有所不同。
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不竭的内在发展动力,终身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长效的外在支撑体系,二者有机统一在学习型社会之中。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迫切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它是由社会内部活力与社会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激发的社会改造运动。
学习型社会中存在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这一对基本关系,认清这一基本关系对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意义重大。
一、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推展委员会”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议案获得通过,“终身教育”一词被正式启用。
朗格让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是毫无根据的。
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
1970年朗格让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终身教育及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富尔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此书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它鲜明地提出“终身教育并不只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
终身教育百年: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百年: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何思颖何光全——————————————————————————————————————————摘要:“终身教育”百年历程经历了从古老观念的复兴到现代概念的厘定再到思想和理论体系化的过程。
20世纪20-40年代,英国“1919年报告”将终身教育植入现代教育体系。
20世纪50-70年代,成人教育不仅成为终身教育的“火车头”,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终身教育概念。
赫钦斯、朗格朗、戴维、克罗普利等人基于对现代教育弊端的激烈批判,复兴了“终身教育”这一古老观念。
20世纪80年代,吉尔皮、纳普尔、克罗普利、奥努什金等人试图构建一个从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20世纪90年代,“终身学习”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
从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习社会到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获得了新发展。
21世纪以来,终身学习不仅成为全球最广泛共享的教育政策目标之一,而且成为教育政策制定的一种规范。
伴随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变革,终身学习依然面临包括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老龄问题、性别不平等,以及社会资本、全球治理、数字化、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变革等诸多挑战。
但是,终身学习依然是个人生存与未来社会前行的“护照”。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思想;现代终身教育体系;1919-2018;发展史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95(2019)01-0066-13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9.01.00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4年度规划基金项目“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国农民市民化问题及有效解决路径研究”(14YJA880022)。
作者简介:何思颖,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何光全,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终身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8)。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终身学习:21世纪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终身教育理念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为一种教育发展和改革思潮。
终身教育的创导者法国的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的一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
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被称为“可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比,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
当今世界是社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时代,正在迈向知识社会。
人的素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终身教育是导引人们应对世界快速发展及各种挑战的需要。
因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强调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终身学习概念首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报告》中,与终身教育并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反映了在教育领域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认识转换,也标志着教育观念在民主化的进程中迈进了一大步。
终身教育是一种战略思想,而终身学习则是实现这种战略思想的一种行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马叔平研究员指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交互作用,各有侧重。
终身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发展事业,强调的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方面的领导角色,以及学校及各类正规、非正规教育机构,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多种功能的施教角色,提供给公民个人终身参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习活动的机会,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终身学习则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倡公民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概念的理解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概念的理解鹤林小学柯吟文1、如何理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答: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6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终身教育理论迅速发展。
终身教育主张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终身教育具有人文功能,它对提高社会成员内在素质、精神面貌和充实其精神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终身教育具有两个本质性特征:一是从终身教育的外延角度讲,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生始终的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二是从内涵角度看,终身教育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它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
时间上的延展和空间上的包容共同构成了终身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奠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础,成为终身教育理论体系赖以形成的两大支柱。
终身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断培养人才,优化人才,助长人才,转变理念,更新知识,免于人才知识老化、退化,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需求,改变国民的基本生存方式。
终身学习,包含3个方面内涵与外延:第一,终身学习必须具有学习化社会的前提,也就是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条件和机会;第二,这种学习不能是终极性的学习方式;第三,终身学习还必须打破某一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必须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景。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区别在于:其一,彼此实施的主体不同。
终身教育实施的主体是社会、是政府,要求社会努力创造条件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持续不断的学习机会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
终身学习的实施主体是个人,要求个体在态度上要自觉主动坚持终生不断地学习。
终身学习体现的社会和个人的双重意志,是社会意志和个人意志的统一。
其二,促进的形式不同。
终身教育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对教育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吸收,实现最佳效益。
其三,彼此内涵不同。
终身学习一般指个体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和自身生存发展而进行的贯穿生命始终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学习活动。
终身教育的内涵

应当说,终身教育的实践并非始自现代,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就 具有终身教育的某些特点。瑞士教育家 查尔斯·赫梅尔 说:“自 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终身教育就存在了。人类成长、思索、饱 经沧桑而发展起来,他们获得了知识、经验和实践技能。”
与此同时,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已 出现过。但是,应当承认,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化的体系并且 引起全球性的热烈反应的教育思想和运动,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 次。
6.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终身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
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类型可以采取研讨型、进修型、 座谈型与专题型等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有面授、函授、远 程教育等。(怎样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什么和学得怎么样, 即强调学习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四)终身教育的目的
1.终身教育的个体目的
2.关涉教育的各种层次和各个环节
终身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育的各种层次和各 个环节。终身教育并不局限于教育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和层次, 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的原则或指导思想。教育的目的、内容、 方法、手段、时间、空间、制度等等,都要贯穿终身教育的精神、 都要接受终身教育原则的指导。以往的不少教育流派,往往只是 侧重于关注教育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而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 的关注和指导是全方位的。
同时,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学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机构,而是更多地向社会开放,为成人提供各 种受教育的机会。此外,一些新型的学校机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 展,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等等。
(3)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区别于
他人的独特的个性。但是,传统教育很难顾及人的个性发展。而 终身教育则不同,它将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从而为每个人 提供更宽广的发展范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还由于它的内容 和形式的多种多样,因而能适合人们更多的不同的需要。
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贾凡摘要:作为当今时代全新的三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首先,从内涵角度来看,作为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保罗·郎格朗、埃德加·富尔、罗伯特·赫钦斯结合自身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分别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做出精辟解读。
其次,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形成于20 世纪60、70 年代的三大理念既有其共同的诞生背景,又表现出其各自独特的成长命运。
最后,就三者关系而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别,但只有在学习化社会的理想社会形态下,它们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与共存。
在当今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已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乃至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全新教育思潮,并被冠以一个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简称———“三大理念”。
然而,在新事物面前,我们仍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沉思的态度,对三大理念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探究: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对三大理念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避免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曲解与误用。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代表人物、基本内涵、产生背景、发展脉络,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维度出发,对三大理念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代表人物及内涵简述(一)保罗·郎格朗与终身教育保罗·郎格朗(Paul Lengrand,1910 -2003年),终身教育的著名理论家、实践家。
郎格朗于1910 年12 月出生于法国。
他刚刚大学毕业,便开始积极投身于法国成人教育领域,从此与成人教育、民众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8 年,郎格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工作,着手从事关于终身教育的组织与实践工作。
1965 年,他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科科长,并于同年底在“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做了以《何谓终身教育》(当时的英文为permanent education,后改为lifelong education)为题的学术报告,这次报告成为在国际范围内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而郎格朗也就此成为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代表人物。
是“终身教育”还是“终生教育”

是“终身教育”还是“终生教育”早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
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终身教育”作为一项治国纲领被正式写入xx大政治报告,使“终身教育”成为我国当前人人耳熟能详的一个热门词汇。
但在不久前,有人特地提出“终身教育”用词不够准确,应该采用“终生教育”才更贴切。
那么,“终身教育”与“终生教育”相比较,究竟哪一个词汇更加准确精到呢?这首先要分析“终身”与“终生”在概念上的异同,以及各自适用的范围。
“身”与“生”在概念上的相同之处,就是二者都具有“生命”这一含义,在一些场合两者是能够通用的,比如在进行宣誓的时候,既可以说:“为事业奋斗终身,终身效忠于组织”,也可以说:“为事业奋斗终身,终生效忠于组织”。
在这里,“终身”和“终生”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指“生命从开始到结束”。
不过,“身”与“生”虽然都可以作为“生命”的代称,但两者之间有各自的侧重范围。
“生”往往指代的是生命本身,如生存、生平、出生、生辰……等;而“身”更多地是种种人格的表述,这些人格与生命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基本上是依附于生命的,但其本身又与生命(尤其是自然生命)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可以说“身”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人格生命”,如身世(个人的出身和经历)、身价(人的社会价值)、身心(人的生理和心理综合状态)……等。
由此可见,“终生”指的是自然生命的过程,而“终身”则偏重于人格生命的延续,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后天经历与社会属性。
当一个人自然生命结束的时候,他的“终生”可以说到此为止了,但其附属于自然生命的一些人格生命却没有结束,还能够延续一定的时间,比如财产权、名誉权、版权等。
所以,在法律和契约中,凡是涉及到人格生命延续的部分,都是以“终身”来表述的,如“终身疾病保险”、“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私订终身”等用语,这些词汇都是“人格生命延续”的具体体现。
由于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行为,并且涉及到人的权利(学习权和受教育权等)与社会性,与自然生命相比,更多地体现出人格生命的特征,所以更适合用“终身教育”这一词汇进行表述,其含义要比“终生学习”更加精确和广泛。
终身学习的定义及其特点

终身学习的定义及其特点
1.定义: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2.特点:
终身性。
这是终身学习最大的特征。
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
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
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全民性。
终身学习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
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广泛性。
终身学习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
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
终身学习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学习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
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一、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二、终身学习的意义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
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
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
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
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关系。
最后,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三、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1、按照教育阶段分为:婴儿、幼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五大阶段。
2、按照教育方式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三种教育方式在个体终身学习实践中的体现。
终身学习的主要特点

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 不断的学习过程,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 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 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 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 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 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 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 平等获得教育机会。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 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 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 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 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 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 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 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身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终身学
习”的区别
我今天在这里主要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国际经合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些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
在我所接触的各种文献里面,这两个组织所做的研究和所从事的实践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的。
在了解终身教育的理论的时候,我觉得首先要了解三个不同的重要概念:“终身教育”“经常性教育”“终身学习”。
从终身学习的理论开始来说,应该说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提出一系列终身教育的理论,也就叫Lifelong Education (终身教育),但是在1976年的时候,戴维先生(R.H.DAVE)从一个非常广义的角度规定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终身教育是一个在个体的一生中,完成个人、社会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从而提升个人和他们所在集体的生活质量。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和基础性的观念,包括正规、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进而获得和提升心智,以便实现人生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中完全可能的发展。
”所以最早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概念叫Lifelong Education。
在我们现在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人提这样的问题:“那么终身教育,我们到底是应该提Lifelong Education 还是
提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呢?”实际上最早提出来的是Lifelong Education ,在这个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些专家,对这样一个终身教育的概念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讨论,而且达到了一些共识,这些共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只是简单地说。
第一,它包括了三个很基本的概念,“生活”“终身”“教育”;第二,它强调终身教育并不是结束于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一个正规的过程;第三,终身教育并不限制在成人教育,而是包含了教育的所有阶段,并且将它们统一起来,所以它是强调从整体去看教育;第四,它包括了正规、不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寻求教育过程中纵向的联系和连接以及生活中各个阶段的横向的整合。
更重要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组的专家们认为终身教育与精英教育不同,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反映了教育的民主化。
我们知道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教育的民主化。
另外,终身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技术以及学习时间上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这些专家们还指出终身教育具有一种矫正的功能,能够完善现存教育系统的不足。
我们知道,由于教育的发展,它总是不可能满足在所有特定时间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后或者高中教育后阶段的学习,正规教育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
终身教育具有
矫正的功能,而且它的最终目的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还认为终身教育有三个前提:机会、动机和可教育性。
而且把它看成是所有教育的组织原则,反映了教育的总体系统。
但是我在这里应该说,最早在戴维先生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时候,它更多地是作为教育组织的一个哲学原则提出来的。
那么后期,许多专家也对正规、不正规和非正规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说明,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那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同时,OECD组织提出了一个称为Recurrent Education(循环教育)的模式和概念。
这个模式和概念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策略,主要强调的是在义务教育以后成人的教育,其特点是教育在个体的一生中以一种循环的经常性的方式来进行分配,进行实施。
与终身教育不同的是它更强调成人教育。
同时它同终身教育相比较,范围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有很强的功利性。
但是它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初期形式,把它看作是一个选择的形态,那么到了后期就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就是Lifelong Learning 这个概念,这些概念作为后期的发展,延续了或者说包含了过去终身教育的概念和经常性教育这样一些内容和特点。
但是它把重点放在,或者说它更加强调学习的地位。
随着这样一个概念的推广,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得到世界和各个国家的认同。
所以我想讲的,就是这三个概念
的发展,从Lifelong Education,到Recurrent Education,再到Lifelong Learning这个变化,实际上这种变化应该说也反映了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程。
下面我简要地根据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研究的意见和国际上通行的一些观点,对终身学习的含义和特征作下面几个方向的概述。
关于终身学习的概念的含义,从它的起源上看,应该是全民教育概念的拓展和更新,但是它身上又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从时间逻辑上的变化,像刚才欧盟教育文化总司司长提到的从摇篮到坟墓;第二,从内涵方面的变化的含义,它包括知识、素质、技能和能力以及所有的学习活动;第三,在形式方面的含义包括正规、非正规和不正规。
后期OECD在总结终身教育学习特征的时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提出的概念,概括了几个特征。
第一,它系统地看待学习。
终身学习的体系将学习机会的需求和提供看成是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这个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教育的需求和供给,考虑终身教育。
那么,这一系统覆盖人的一生,考虑到个体生活的整体性。
第二,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及满足学习者多样的初衷,这是形成终身教育的一个核心,所以标志着以正规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关注点从学习和供给向需求转变,这个特点在很多国家终身学习的政策中
已经非常充分地反映出对教育需求的一种调查和一种预测、甚至一种估算。
包括对教育资源的一种配置,也更多是从教育需求这样一个角度来考虑,而不是简单地从资源的供给的角度来考虑。
第三,它强调学习者的动机,关注自定的速度(就是自己确定自己学习的速度),直指为指导性的学习,同时以学会学习作为终身学习必要的基础。
第四,它承认学习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中进行,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各种不同的教育形式。
第五,它权衡考虑教育政策的多种目标,这些目标与经济、社会、文化结果有关,与个人发展相联系,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挂钩。
我刚才讲的是关于OECD在研究终身教育的时候对终身学习的五个特点的归纳。
在研究过程中关于终身教育的各种模式,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大致有这么几种主要的模式。
第一种是叫做补偿教育的模式,也就是说在早期的众多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各种原因他不可能得到他所需要的正规学校的学习,因此他在后期需要随着工作的发展和职业的挑战以及生涯的变化继续学习,需要得到以前没有得到的这样一种补偿。
这个在OECD的文件里头有两个非常通行的提法,一种叫Second Chance (第二次机会)。
第二种呢,就是这种补偿还有新的含义,就是过去他所受到的教育和他所面临的新的职业挑战之间的差异,它需要进行一种职业的转换,或者说适应新的职业生涯的挑战,所以他需要补充和更新知识。
这种提法在
他们的文件中叫做Second Bet (第二次挑战)。
这是第一种模式,就是补偿教育的模式。
第二种,是继续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也就是在学校后、正规教育后,包括在高中后和大学后的各种继续的职业教育的模式。
第三种是适应一个社会转型和民主化要求的终身学习的模式。
第四种是以休闲取向为主的终身学习的模式。
在这四种模式中,带有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过去的那种在正规教育中所经常出现的一种“Full Time(全日制)”,就是全日制的这样一种学习形式,更多地被一些“Part Time(非全日制)”,就是半工作、半学习的或者说边工作边学习的这样一种模式所替代,而且以学历为目标的学习将更多地被以项目为取向的学习所取代。
我刚才讲的这两点,一个是从“Full Time”到“Part Time”,一个是从学历到项目的目标取向的变化,也是在各种模式中带有共性的特点。
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价值分析,就是说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到底对我们社会、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在哪一方面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提出了一种三重维度的终身学习的价值概念。
第一,是与经济活动和发展的关系,就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经济活动和发展的关系。
这种发展关系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发展方面。
第二种,是终身教育,或者说终身学习与个人发展、个人实现的关系。
这里面就包括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双重发展的价值
取向,也就是说对整个社会资本的扩展,以及人力资本的扩展都是有好处的。
第三个是与整个社会整体以及与民主化建设中的相互理解和民主化的活动所具有的联系和关系。
这种取向的终身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种社会资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