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案
初三专题复习: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溶解度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
【复习过程】:一、知识再现考点①溶解度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20℃时,20g某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20g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 .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D.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20g某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总结】固体溶解度四要素:①②③④思考: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1)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怎样计算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3、物质溶解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考点②溶解度曲线观察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二、典例精析【例】t 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 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
(2)M点的含义。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b.两溶液质量甲<乙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三、当堂检测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15℃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 15℃时,甲物质饱和溶液和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C. 3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时均是饱和溶液D. 3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属于可溶性物质B. 9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溶液含溶质最多。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工具,它们在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行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作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曲线,又称溶解度特性曲线,是一种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曲线。
它反映了物质在固态与液态之间平衡关系的变化,是研究溶解度规律的重要工具。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绘制溶解度曲线时,通常将温度作为横坐标,溶解度作为纵坐标。
在曲线中,每个数据点表示在特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通过这些数据点,可以观察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溶解度曲线在化学中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在化学实验设计、生产工艺优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规律,为实验和生产提供依据。
四、溶解度表的编制与作用溶解度表是一种列举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表格。
它可以为实验者提供有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数据,以便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
溶解度表在化学、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五、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关联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都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溶解度变化的重要工具。
溶解度曲线以图形方式直观地展示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而溶解度表则以数据形式提供了这些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往往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果。
六、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合适的实验温度,以实现目标物质的溶解或结晶。
2.根据溶解度表,确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实验操作提供数据支持。
3.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条件是否合理,优化实验方案。
4.在环保、化工等领域,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进行工艺优化和废水处理。
总之,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人教版2023中考化学备考精讲题型: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图1
图2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考查点3 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大小比较(省卷5年3考,兰州5年2考) (4)5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8_5_._5_g_;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 NaCl的质量为_3_6__g。 (5)温度小于t ℃时,NaCl的溶解度_>__(填“>”或“<”)KNO3。
考查点5 溶液相关量的计算与比较(省卷5年2考,兰
州5年3考)
(13)20 ℃时,将35 g KNO3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1_3_1_.6_g,溶质质量分 数约为_2_4_._0_%__(结果保留至0.1%),溶质和溶剂的 质量比为_7_9_∶__2_5_0_(填最简整数比);50 ℃时,137g 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3_7_g。 (14)10 ℃时,图示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为_N_a_C__l>__K__N_O__3_>__C_a_(_O_H__)2_。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 典例串讲 2 跟踪训练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典例串讲
考向1 溶解度曲线(省卷仅2022年未考查,兰州近5年连续考查)
例1
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考查点1 交含义(省卷、兰州均5年3考)
(1)图1中P点表示_t_℃__时__,__硝__酸__钾__和__氯__化__钠__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3.
(2021省卷)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
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a 30g 100g ×14 130g ×14
的饱和溶液中,
b 40g 100g ×13 140g ×13 C 30g 100g ×14 130g ×14
谁的溶解度大 所含水就少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b
..................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 40 50 60 70 80 90 100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 溶解度曲线
()
溶 解 度
200 190 180 170
D 50oC时,10gKNO3中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
再降温到30oC,有KNO3固体析出
B、列表法中,判定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方法:看
低温时低的溶解度与相邻该物质高温的溶解度之间是否包含
另一物质高温是的溶解度,若包含则符合题意。
40oC时 KCL的溶解度为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5)稀释问题套入稀释公式:m浓液×P%浓= m稀液 ×P%稀
100g
20g 20g+100g
(100+50)g
X
X=11.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 ..........
1.将t1oC a、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oC
三种溶液溶解度曲线
三种溶液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
一般来说,溶解度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常溶解度曲线、异常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解度曲线。
1. 正常溶解度曲线:
正常溶解度曲线是指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曲线。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2. 异常溶解度曲线:
异常溶解度曲线是指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曲线。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些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然后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种情况通常涉及到一些非常规的化学现象,例如溶解热或者晶体结构的变化。
3. 饱和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在一定压力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典型的例子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会减小。
总的来说,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包括正常溶解度曲线、异常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解度曲线。
这些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控制溶解度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ppt课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 物质如:KNO3
)80
2、蒸发溶剂法
60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如:NaCl
0
70 90 100
小知识 青海湖地区“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的原因是什么?
纯碱:主要成分碳酸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 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 减小,水中溶解不了,所 以结晶析出。 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不大,所以,夏天 温度高水份蒸发,氯化钠 析出。
2019/5/6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从点、 线、交点三个角度来分析
自学指导一、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说出图中A、B、 C三点的含义:
(1)A点位于曲线的 上方 ,表示此时溶液是 饱和 溶液, 且在溶液中有 剩余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
(2)B点位于 曲线上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
的 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 饱和
练一练
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度曲线示意图, t1℃时,A、B、C三种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在温度 ﹥t2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
解度。
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看点(或线)的位置 高低 注意:只有在一定温 度下才能比较!!!
2、线 自学指导二、观察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趋势,思考:
(1)在50℃时,向100g水里放入 60 gA物质,可
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
(2)在40℃时,向100g水里
放入50gB物质,得到的溶液
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
量之比是 2:5 。
(3)要使A从它的溶液中结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个方面 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 ,可以 看出物 质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 Η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
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烫
3.面 :
对于曲线 下部面 积上的 任何点 ,依 其数据 配制的溶液为 赉
(B)t1℃时,用 l00 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
赀
退
分数的 X、y、Z 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 Sy
(c)当 X 中含有少量 y 时,可用结晶法提纯 X 嘤
(D)t2℃ 时,三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X>y >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 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 笠
出有关物质的 溶解度;(2) 根据物质的溶解 度查出对应 的温 度;(3) 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 溶解度的 大小或者饱 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争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或溶解
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 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 抑
影响越大; 反之,说 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 俺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
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 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 的点有三 个方面的作 用:(1) 根据已知温度查
两条溶 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
踣
的溶解度 相同,此时 两种物 质饱和 溶液的 溶质 质量分数也相 她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
图像法: 横坐标表示:温度(℃)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g)
表述: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80 70
.
60 50
. 40 . 30 . .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曲线应用——1.根据温度查出某物质的溶解度
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1_.6_g____ 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____1_1_0_g____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6_g_____ 氯化钠在6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7_.3_g____ 氢氧化钙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0_.1_8_g____ 氢氧化钙在_6_0_℃__ 时的溶解度是0.12g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知识回顾:
水
1.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 里到达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
的 质量 。
固体溶解度四要素:
a.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b.溶剂的量:100g水 c.溶液的状态:饱和状态
d.单位: g
提笔小练:
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有固体剩余
温度/℃
C点
溶液不饱和
溶解度曲线应用——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及转化
溶解度/g
线下方的点转化为线上方或线上的点: 溶液状态变化: 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 方法:①向左平移:降低温度
②向上平移: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
温度/℃
不饱和 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饱和 溶液
溶解度曲线应用——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及转化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它是描述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
溶解度曲线则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的特点以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压力和溶质浓度。
首先,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溶质分子的动能增大,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促进溶质分子进入溶剂中。
但是,对于某些溶质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反而会减小,这是由于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会使溶解过程的熵变增大,从而导致溶解度的减小。
其次,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只有在气体溶解度较高的情况下,压力的变化才会对溶解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气体溶解度较高时,增大压力会使溶质分子更容易进入溶剂中,从而增加溶解度。
最后,溶质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溶质浓度越高,溶解度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溶质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增加溶质分子进入溶剂中的倾向。
二、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溶解度曲线的斜率代表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速率。
斜率越大,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快,反之则越慢。
其次,溶解度曲线在某些温度点上可能会出现突变。
这是因为在某些特定的温度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导致溶解度发生突变。
最后,溶解度曲线在不同的溶剂中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这是由于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用于溶解度的预测和计算。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溶质的量。
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摩尔或质量浓度来表示,单位常用mol/L或g/L。
溶解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其中,温度是溶解度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部分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而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则会减小。
这是由于高温会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分子热运动,从而有利于克服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溶质更容易溶解。
相反,低温下,热运动减弱,溶剂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溶质溶解度减小。
除了温度,压力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对于气体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溶质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由于增加压力会使气体溶质分子更加密集,更容易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溶解度。
而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对压力影响较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溶剂选择也会对溶解度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能力,这主要与溶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性质和极性相关。
相似的化学性质或极性的溶质和溶剂更容易彼此相互作用,从而溶解度较高。
此外,溶剂的溶解度也会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可能与溶质的影响程度不完全相同。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得到溶解度曲线的形状。
溶解度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显热型和隐热型。
显热型溶解度曲线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加,形成一个正斜率的曲线。
这是由于溶解过程是放热的,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热运动,从而有利于溶质溶解。
隐热型溶解度曲线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减小,形成一个负斜率的曲线。
这是由于溶解过程是吸热的,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热运动,导致溶质分子逃逸出溶液,从而减小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我们可以推断溶解过程中是否有热效应。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斜率,我们还可以判断溶解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溶解度曲线在物质分离提纯中的应用
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蒸发、结晶 (4)硫酸铝和硫酸铵的混合液经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晶体时即停
止加热,然后冷却结晶,得到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溶液不能 蒸干的原因是___防__止___晶__体__失__去__结___晶__水__,__也___防__止__可__溶___物__杂__质__析__出______。
返回
微课集训
题目 1
2 34 5
(2)根据图2所示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实验室中提纯过硫酸钾粗产品
的实验具体操作依次为将过硫酸钾粗产品溶于适量水中: _在__不__超__过___8_0__℃__的__条___件__下__加__热___浓__缩__,__冷__却___结__晶__,__过___滤__,__用__冷___水__洗__涤__,干燥。
(3)根据图1中红矾钠(Na2Cr2O7·2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从 Na2Cr2O7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提取红矾钠的操作为先将混合溶液蒸发 浓缩,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___有__利__于___N_a__2S__O__4结___晶__析__出__,___又__能__防__止___N_a__2C__r_2_O_7_·_2_H__2_O__结__晶__析__出____;然后将 滤液_冷__却__结__晶_______,从而析出红矾钠。
微课集训
题目 1
2 34 5
1.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
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或线外的点):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Q(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若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一)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溶解度曲线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描述了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了解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推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
正文什么是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存在的溶质的物质量。
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研究溶液的饱和度,即在某一温度下是否能溶解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曲线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常用的方式: 1. 双坐标图: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为纵坐标。
通过连接各点,可以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 表格形式:将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整理成表格,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溶解度曲线的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 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 压力:对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小;对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有明显影响。
- 溶质、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形状。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 - 判断溶液的饱和度: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观察,可以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 预测溶解度: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预测在不同温度下某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为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 调控晶体生长: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等条件,可以调控晶体的生长速率和形态,溶解度曲线为实现晶体生长的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尾通过本文对溶解度曲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溶解度曲线不仅有助于理解溶解度的基本概念,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研中,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因此,熟悉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知识对于化学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
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若由高温下的饱和溶液降温则要析出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溶解度S (克)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图一) (图二)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
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
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
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
但是从图上很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者相等。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是描述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溶解能力的指标,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了解物质溶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溶解度曲线的定义、构成要素、图像特征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溶解度曲线的定义溶解度曲线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以溶质的质量浓度(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的溶质质量表示)为横坐标和溶质的相对溶解度(即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质与溶质在该温度下的实际溶解度之比)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构成要素1. 温度:溶解度曲线是在一定温度下绘制的,温度的变化会对溶质的溶解度产生明显影响。
2. 溶质:溶解度曲线的构建基于溶质的性质。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所不同,温度和溶剂也会对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产生不同影响。
3. 溶剂:溶质的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密切相关,不同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会有所差异。
三、溶解度曲线的图像特征1. 饱和区:溶质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直至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区的上方则为过饱和区,此区域内的溶质对应的实际溶解度小于其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所示的最大值。
2. 温度对曲线的影响:增大温度会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加,溶解度曲线整体向上移动。
3. 溶质浓度对曲线的影响:溶质浓度的增加会使溶解度曲线整体展宽,饱和区的范围增大。
四、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领域1. 化学生产与工艺控制:溶解度曲线的研究可指导化学生产过程中溶质溶解度的合理选择和调控,以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
2. 药物研发:药物的溶解度是其吸收和药效的重要因素,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可以为药物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导。
3. 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溶解度曲线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环境中溶解物的分布规律,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地学研究: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对于研究地下水、岩石溶蚀和地质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溶解度曲线是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关键指标。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揭示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进而在化学生产、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溶解度曲线应用技巧
溶解度曲线应用技巧
溶解度曲线是用于描述溶质在特定温度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变化的曲线。
这些曲线对于化学、药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是一些应用技巧:
1.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中,了解药物在不同温度下
的溶解度曲线对于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和药物输送方
案至关重要。
这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
效。
2.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工程中,溶解度曲线可用于
优化反应条件,确保反应物质能够充分溶解,以提
高反应效率。
3.结晶工艺:在晶体工程中,了解溶解度曲线有助于
控制晶体的生长过程,以获得所需的晶体结构和纯
度。
4.化学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溶解度曲线可用于确定
溶液中某种化合物的浓度,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5.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了解不同溶剂中材料
的溶解度曲线对于选择合适的溶剂和优化材料的制
备过程至关重要。
6.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溶解度曲线可用于控制
食品中添加物的浓度,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7.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中,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溶解
度曲线有助于评估水质和环境污染程度。
8.质量控制:在制药和化工等行业中,监测溶解度曲
线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以确保产品符合
规格要求。
总之,溶解度曲线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用于优化化学和工程过程,改进产品质量,以及在多个领域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通过正确使用这些曲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行为,从而提高实验和生产的效率和效果。
微专题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微专题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_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m溶质m溶剂×100 g。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温度对NaCl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
如NH3、HCl、SO2、CO2等气体常温时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曲线法4.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选择不同的物质分离方法(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若NaCl溶液中含有KNO3,应采取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或带有结晶水)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若KNO3溶液中含有NaCl,应采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
专题训练题组一对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理解1.将80 ℃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10 ℃,有KNO3固体析出。
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KNO3的溶解度D.溶液中K+的数目答案 A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KNO3晶体不带结晶水,当降低温度晶体析出时,溶液只会减少溶质的质量而溶剂的质量不会改变。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g S2 S1 M
静态:定点M——t1℃时,固体物质A的 溶解度是S 克。 (实际意义:t℃时,100克水中最多溶 解A物质S克。)。
O
溶解度/g
t1
t2
温度/℃
动态:动点M→N——t1℃→t2℃时,固体物 S 2 质A的溶解度由S1克→S2克。 (实际意义:100克水中,当温度t1℃时,溶 解S1克A物质就达到饱和;当温度变到t2℃时, S1 还是100克水,需溶解S2克A物质才能饱和。)
溶 解 度 (g) 甲
乙
甲
冰水
乙
0
温度 ( C)
应用二 确定混合物的提纯、分离方法 例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 硝酸钾? 溶 解 度 /g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硝 酸钾
混合物
适量水 加热 KNO3 热 饱和溶液 降 温 结晶
过 滤
60 氯化钠 4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O
N
M
t1
t2
温度/℃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温度,实质上就是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溶 解度曲线直观地反映出“改变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是增大?减小? 还是基本不变”。它能指导我们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来改变溶液的 状态、配制合理浓度的溶液、结晶获取溶液中的溶质。
应用一 判断温度改变对“溶液状态及组成”的影响
/g
45 30 2010
小结:溶解度曲线类型为“ 态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不饱和溶液
升温
”的物质的溶液组成及其状
升温
①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溶液。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
2.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
(2)曲线法
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
3.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S)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 NaCl 溶液蒸干可得 NaCl 固体 B.将 MgCl2 溶液蒸干可得 MgCl2 固体 C.Mg(ClO3)2 中混有少量 NaCl 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D.可用 MgCl2 和 NaClO3 制备 Mg(ClO3)2 答案:B
微专题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核心要点归纳 1.溶解度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 g 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固体的溶 公式:S=mm溶 溶质 剂×100 g 解度 影响因素:①溶剂的影响:如 NaCl 易溶于水不溶于汽油。②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 Ca(OH)2; 温度对 NaCl 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
如何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
出晶体的方法呢?
1、如何从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
方法:蒸发结晶
蒸发掉一部分溶剂 — 蒸发结晶法
操作: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
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
观察下图,思考:
溶
解
度
/
NaCl
g
温度/℃
2、如何从硝酸钾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
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 K(2)N少O数3固体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不大。例如 NaCl
(3) 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例如 Ca(OH)2
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 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同一温度下,溶解度越小越容易析出。.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 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 析出晶体的方法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 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分析下图,讨论:青海湖地区“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的原因是什么?
“冬天捞碱”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结 晶析出。 “夏天晒盐”—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夏 天温度高水份蒸发,所以结晶析出。
.
5.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某 Cr2O3 样品中含有少量 Al2O3、MgO 等杂质。实验室以此样品为主要原料制取 K2Cr2O7,相关流程及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
.
已知:2CrO24-+2H+ Cr2O27-+H2O 操作 X 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干燥
仪器中的_______。
a.烧杯
b.容量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玻璃棒
d.滴定管
答案:ac
.
3.(2016·全国高考卷Ⅱ)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 27.5%(密度为 1.10 g·cm-3),其浓 度为________mol·L-1。 答案:8.9
.
4.(2017·江苏高考卷)碱式氯化铜有多种组成,可表示为 Cua(OH)bClc·xH2O。为测定 某碱式氯化铜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①称取样品 1.116 0 g,用少量稀 HNO3 溶解后 配成 100.00 mL 溶液 A;②取 25.00 mL 溶液 A,加入足量 AgNO3 溶液,得 AgCl 0.172 2 g;③另取 25.00 mL 溶液 A,调节 pH 4~5,用浓度为 0.080 00 mol·L-1 的 EDTA(Na2H2Y·2H2O)标准溶液滴定 Cu2+(离子方程式为 Cu2++H2Y2-===CuY2-+2H +),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30.00 mL。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 过程)。
a∶b∶c∶x=n(Cu2+)∶n(OH-)∶n(Cl-)∶n(H2O)=2∶3∶1∶1,
化学式为 Cu2(OH)3Cl·H2O。
.
程。 (1)提纯KNO3(含少量NaCl)。
步骤: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洗涤、干燥。
(2)提纯NaCl(含少量KNO3)。
将一定量KNO3样品溶于热水中,配制饱和溶 液,然后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步骤: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将一定量NaCl样品溶于水中,配制饱和 溶液,然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热 水洗涤、干燥。
.
答案:(1)蒸发结晶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在 HCl 气氛中加热,蒸发结晶
.
2.如图是 X、Y、Z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 X 溶液中混有少量 Y,怎样提纯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 Y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X,怎样提纯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
6.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实验室可由 NaClO3 等原料制取(部分物质溶解度如 图),其实验流程如下:
.
(已知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高氯酸钠和氯化钠) (1)将 80 ℃时的浸取液冷却至 0 ℃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 化学式)。 (2) 反 应 器 中 加 入 氯 化 铵 饱 和 溶 液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表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 g 水):
(假设: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分离晶体时,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10 ℃
NaNO3 KNO3 NaCl KCl
80.5
21.2
35.7 31.0
100 ℃
175
246
39.1 56.6
用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硝酸钾晶体,其流程如图所
.
[做真题·对接高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探明考向 提升考能
(1)(2018·全国高考卷Ⅱ)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评价
配制 0.400 0 mol·L-1 的 NaOH 溶液
称取 4.0 g 固体 NaOH 于烧杯中,加入 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 250 mL 容量 瓶中定容
.
.
概念: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 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 1 体积水里
气体的溶 解度
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 1∶x。如 NH3、HCl、SO2、CO2 等气体常温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1∶700、1∶500、1∶40、1∶1 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
.
解析:(1)80 ℃时浸取液主要含有 NaClO4 和 NaCl,NaClO4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而 NaCl 受温度影响很小,当冷却至 0 ℃时,NaClO4 会因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而析 出,所以滤渣中主要物质是 NaClO4。(2)反应器中含有 NaClO4,加入氯化铵饱和溶 液后,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关系,可知溶解度最小的 NH4ClO4 首先结晶 析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 +ClO-4 ===NH4ClO4↓。 答案:(1)NaClO4 (2)NH+ 4 +ClO- 4 ===NH4ClO4↓
1×12050..0000mmLL=9.600×10-3 mol,n(OH-)=2n(Cu2+)-n(Cl-)=2×9.600×10-3 mol -4.800×10-3 mol=1.440×10-2 mol。
.
m(Cl-)=4.800×10-3 mol×35.5 g·mol-1=0.170 4 g,
m(Cu2+)=9.600×10-3 mol×64 g·mol-1=0.614 4 g,
m(OH-)=1.440×10-2 mol×17 g·mol-1=0.244 8 g。
n(H2O)=
1.116 0 g-0.170 4 g-0.614 4 g 18 g·mol-1
-0.244 8 g=4.800×10-3 mol,
.
【小结】:解题方法、思路
1、若得到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方法:蒸发结晶 若是有杂质(如KNO3):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2、若得到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如KNO3 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 干燥。
.
专题突破训练 1.请填写下列物质的结晶方法 (1)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铜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 FeCl3 溶液中得到 FeCl3·6H2O 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