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 (2)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唐代文学家张继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枫桥下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来描绘夜晚的氛围。
这一景象让人感觉到夜幕的降临,周围的环境变得寂静起来。
接着,诗人写道“江枫渔火对愁眠”,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夜晚枫桥下的景象。
江岸的枫叶随风摇曳,倒映在江水中,与渔夫点着的火光交相辉映,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绪。
接下来,诗人改变了描写的角度,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
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出他离家在外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楓葉落時枫桥孤”反映了一个人夜晚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以其细腻婉转的词藻和深情款款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感慨故乡之情的真挚之情。
别董大“别董大”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首抒怀之作,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离去的无尽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词人直接将寻常的情境转化为诗的对象,用“明月别枝惊鹊”来描绘出离别的气氛。
明月高悬于枝头,惊起的鹊鸟在夜空中惊扰的场景生动形象。
接着,杜牧写道“清风半夜鸣蝉”,这里他将清风与夜晚的鸣蝉联系在一起,表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尽的思绪。
诗的第三句“稻花香里说丰年”,以写景的方式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场景,同时也表示了词人祝福朋友未来生活顺利的美好期望。
最后两句“听取蛩声知夜半,萤火虫辞晓飞”反映词人夜晚的寂寞和世事的无常。
整首诗以简洁的句式和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杜牧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暮江吟《暮江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长江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喜爱。
诗的开头,刘禹锡用“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将长江染上一层金黄色的美丽景象。
接下来,他写道“半江瑟瑟半江红”,描述了江风吹拂下江水的波澜之势,以及江面上红艳的景色。
再之后,诗人用“瑟瑟”悦耳的杂音来表示波浪的声音,展示了刘禹锡对长江江风特有的美景的独特感受。
别董大二首注音版
别董大二首注音版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别董大二首》的背景和作者
2.内容概述:概括《别董大二首》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注音版解析:介绍《别董大二首》的注音版及其对诗歌鉴赏的帮助
4.结论:总结《别董大二首》注音版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组离别诗。
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不舍的心情。
这两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第一首诗中,王之涣写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人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
了离别时的苍凉氛围。
同时,通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名句,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鼓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第二首诗中,王之涣继续描绘离别情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
雪中思妇遥相忆,灯下裁缝夜寄梦。
”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
勾勒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雪上空留马行处”和“灯下裁缝夜寄梦”的描绘,诗人将离别时的思念和牵挂表达得淋漓尽致。
《别董大二首》的注音版对于诗歌鉴赏具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注音,读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更好地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注音版还可以帮助读者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解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别董大二首》注音版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一
个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两首优美诗歌的工具。
四年级下册古诗20首必背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常见的20 首必背古诗:1.《独坐敬亭山》2671.作者:唐・李白2.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望洞庭》671.作者:唐・刘禹锡2.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译文:洞庭湖水光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3.《忆江南・江南好》671.作者:唐・白居易2.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3.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4.《乡村四月》61.作者:宋・翁卷2.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乡村里没有闲着的人,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1.作者:宋・范成大2.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6.《塞下曲》21.作者:唐・卢纶2.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7.《墨梅》21.作者:元・王冕2.原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别董大等2首古诗教案汇编
《别董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说明】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
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
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
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
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教学准备】以卡书写辅助教学的其余几首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照例进行班级的课前热身操——古诗词推介会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一句话小结诗词推介会,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
(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
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
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
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
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诗人:高适2、作品名称:《别董大二首》3、诗歌体裁:七言绝句4、创作背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短暂相聚后又各奔他方时所作5、诗歌原文6、诗句翻译7、诗歌赏析要点11 诗人简介高适(约 704—约 765 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111 高适的诗歌风格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12 高适的文学成就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别董大二首》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失意之时,高适以诗相赠,予以慰藉和鼓励。
21 诗歌原文《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1 诗句翻译《别董大·其一》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别董大·其二》就像鸟儿四处飘飞、居无定所,自我怜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41 诗歌赏析411 意境营造第一首诗开篇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出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景象。
黄云蔽天,白日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给人以一种沉重压抑之感。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豪迈豁达的语调,鼓舞友人不要为离别而忧愁,因为他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到处都会有赏识他的人。
这种以悲景衬豪情的手法,更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坚定信心。
412 情感表达第二首诗中,“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通过对董大身世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漂泊不定的同情。
别董大等2首古诗教案
《别董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说明】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
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
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
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
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教学准备】以卡书写辅助教学的其余几首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照例进行班级的课前热身操——古诗词推介会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一句话小结诗词推介会,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
(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
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
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
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
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
别董大·其二原文及赏析
别董大·其二原文及赏析别董大二首·其二原文及赏析原文:[唐代]高适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项:1、诗人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5、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6、情感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诗人信息111 《别董大二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112 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12 诗歌原文121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2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13 翻译内容131 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132 其二: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14 诗歌背景141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142 当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15 艺术特色151 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黄云蔽天、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152 对比手法:在第一首诗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豪迈的语句,与前面的凄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
153 直抒胸臆:第二首诗中,“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贫贱之叹和对生活的无奈。
高适的送别诗通用六篇
高适的送别诗通用六篇高适的送别诗 11、《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高适的送别诗 21、《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5、《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高适的送别诗 31、《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词句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白话译文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二年级上册20首古诗
二年级上册20首古诗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别董大》(其一)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别董大》(其二)唐·高适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0、《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1、《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7、《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第8课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练习题
古诗二首A级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满分50分)一、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快速背一背,试着默写下来。
(20分)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唐)高适(唐)王维二、对《别董大》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A.这是高适晚年作的一首送别诗,他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B.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严冬景象。
C.景色描写点出了送别时的氛围,也暗示出董大所处环境的恶劣。
D.本诗反映了诗人和董大的深厚情谊,也表现了诗人开朗、达观的情怀。
三、下面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A.这是一首送别名作,又称《渭城曲》、《阳关三叠》。
B.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C.第二句描写了送别地景色。
D.最后两句有力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感情昂扬乐观。
四、读一读,体会两首诗的异同点。
(14分)《别董大》:这首诗写得意境高远,真挚深沉,感人肺腑。
天空满布黄云,白日西沉。
北风劲吹,雁阵凌空,雪花纷纷飘落。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凄凉却又雄浑的景象,景中寓情。
后两句诗语气雄壮,声势宏阔,一扫前面荒凉萧瑟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令人想起王勃的名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
当时便被谱曲传唱,号为“阳关三叠”,后代更把“阳关三叠”作为送别的代用词。
诗的前两句写景,先从渭城的风物谈起,淡笔素描,点明送行的地点、季节,细雨似乎为友人拂尘,嫩绿的柳条正好在送别时折枝相赠,烘托出一种送行的气氛。
后两句直接描写送行的场面,兼及抒情,一个“更”字,把诗人频频举杯殷勤相让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再喝一杯吧,西出阳关以后再也没有什么老朋友了,言外之意,再也没有人陪你喝酒了,情感意味深长。
B级课外复习与拓展(时间30分,满分50分)一、联系上下文,在空白处补上一句话,使之符合语境,文意贯通。
(10分)一天,沙漠与海洋谈判。
“我干得连一条小溪也没有,而你却汪洋一片。
2别董大优秀教案
《别董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学习准备:课件;音乐。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沉浸送别的氛围。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题目叫——直接出示课题——别董大。
读。
2、要读好这个题目,关键在什么字?(别)别可以组哪些词?(分别、离别、送别、永别……)别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呢?谁送别谁?(高适送别董大)3、对于董大,你有哪些了解?(董大原名叫董庭兰。
在家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
)课前老师也对董大这个人进行了了解,读读看,你对他又有哪些全新的认识?(学生自由谈)(唐朝著名的七弦琴琴师。
曾得到宰相的赏识,受到奸人所害,被迫离开家乡。
)4、过渡引入:“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是歌、是画,是泪水。
在诗人高适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
(读通读顺)1、轻轻打开书,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诗歌四遍,一二遍读准字音,三四遍读出诗的内部节奏,做到字正腔圆。
开始吧!2、生读。
(相机评:刚才,我发现孩子们读诗读的非常投入,这是读诗的好习惯!)3、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1,相机正音“曛”。
(你第一个举手,勇敢的孩子请你读!你太了不起了,全读对了!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指名读2,相机处理标点停顿。
(声音真洪亮,如果注意标点之间的停顿,就更好了!)指名读3,相机处理节奏划分。
(把掌声送给她,读得太好了!)4、过渡: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再来学学高适,一展诗情?一大组读。
二大组读。
三四大组读。
5、男生读一三句,女生二四句,老师读诗题,我们来合作合作。
交换,再来一次。
6、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三、解意。
(读懂)过渡:诗读到这里,已经很熟了吧?不过,读顺可不意味着读懂哦。
2023年《别董大》教学设计_2
2023年《别董大》教学设计2023年《别董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
2、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送别诗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与感悟,能够体会故事的意境,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通过字词理解诗意,感悟诗句背后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诗,题目是——别董大(板书)。
t: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s:送别一个叫董大的人。
t:这里的别当——“送别”讲,董大是一个人名,我们一起来写一遍。
t:自己把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确读流利,后两遍试着读出节奏。
s:自读古诗。
导学提纲:1、自读古诗,借助解释理解古诗。
(第一步)2、将不明白的字、词勾画出来,同学间讨论。
并说说知道了什么?(第二步)别董大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曛:昏暗。
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这里指董大。
莫:不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识:认识,了解。
汇报预设:通过自学,你有知道了什么?s:我知道天气很冷,下着大雪。
s:我知道风很大,天昏暗了。
s:我知道了风很大,吹的大雁很冷。
t:有了刚才的理解,再来学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PPT: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品读第一句,体会环境恶劣。
t:谁先来读这两句诗?s:读t: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s:黄云、白日、北风、雁、雪t:将这些景物放回诗句中读一读。
s:读。
t:细细的品读这些景物能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PPT:千里黄云白日曛s:好多黄云,天都变暗了。
s:我看到了黄云把白日都遮盖住了,天就变暗了。
s:到处都是黄云。
s:天空中刮起了风,风中有许多沙子。
……t:就这么半句诗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将你想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s: 千里黄云白日曛t:在其他诗句中接触过“千里”这个词吗?PPT:“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读)s: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适的《别董大》
高适的《别董大》文章一:高适的《别董大》你们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介绍一首在唐代非常有名的诗歌——《别董大》。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所作,描写的是一位侠客的别离情景。
这首诗让我感触很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觉得这首诗的写作重点在于作者所塑造的侠客形象。
诗歌中的董大阳刚有力,武艺出众,是一个勇敢、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
同时,诗中也表现了董大对于离别的感伤,深刻地描绘了他心中的苦闷和孤独。
其次,作者的用词非常精彩。
整首诗用词干脆利落,情感深沉。
例如“义无返顾路已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表达了董大不畏艰险、毫不犹豫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他内心对于归家的渴望。
还有“遣将如流水,飘摇过南浦”,“离人心上看,明月照长门”这样的诗句,用词贴切,意境深远。
文章二:深入解析:高适的《别董大》大家好,我们今天要深入探究一下唐代诗人高适的这首名篇——《别董大》。
首先,这首诗的写作重点在于描绘侠客董大的性格特征。
大家可以看到,诗中的董大形象塑造得非常鲜明,他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同时也很善良,十分看重义气。
这些特点都体现了作者对于侠客英雄形象的理解和表现。
同时,作者的用词也非常精准,可以说是“文质彬彬、礼貌待人”的。
作者的词汇量丰富,能够构造出丰富多彩的场景,也能够富含深意地描述董大的感受。
例如“遣将如流水,飘摇过南浦”,用“流水”来比喻董大的将领身份和出生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的重要身份。
而“离人心上看,明月照长门”则是运用了抒情手法,又通过明月和长门的形象使得整首诗更加美妙动人。
综上所述,高适的《别董大》在表现侠客形象方面非常成功,在情感描绘和用词上也极具艺术性。
这首诗是唐代诗歌中的杰作,也是我们深入探究唐诗文化的一道重要的文化题材。
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年夜的诗意
《别董年夜》
唐·下适
千面黄云白天曛,
寒风吹雁雪纷繁。
莫忧前路蒙昧己,
全国那个没有识君。
正文:
一、董年夜:唐玄宗时驰名的琴客董庭兰。
正在兄弟外排止第一,故称“董年夜”。
二、曛:暗淡。
三、君:指的是董年夜。
赏析:
那是一尾送别,送另外对象是驰名的琴师董庭兰。
衰唐时流行胡乐,能观赏七弦琴那类今乐的人未几。
崔珏有诗叙:“七条弦上五音暑,此艺知音自今易。
唯有河北房次律(衰唐宰相房官),初末怜失董庭兰。
”那时下适也很没有失志,四处浪游,常处于穷贵的际遇之外(他正在《别董年夜》之两外写叙:“丈妇穷贵应已足,古日邂逅无酒人民币。
”)。
但正在那尾送别诗外,下适却以谢朗的胸襟,豪爽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失鼓动感动大方,泄舞民气。
前二句“千面黄云白天曛,寒风吹雁雪纷繁”,用皂描脚法写面前之景:寒风吼叫,黄沙千面,遮地蔽日,四处皆是灰受受的一片,以至云也彷佛酿成了黄色,原本灿烂耀眼的阴光如今也漠然得色,犹如夕阳的余晖正常。
年夜雪纷繁扬扬天飘落,群雁排着参差的队形背北飞来。
诗人正在那荒暑壮阔的环境外,送别那位身怀续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野。
后二句“莫忧前路蒙昧未,全国那个没有识君”,是对伴侣的劝解:此来您没有要担忧逢没有到知己,全国哪一个没有知叙您董庭兰啊!话说失如许洪亮,如许无力,于安慰外布满着自信心战力气,鼓励伴侣振作精力来斗争、来拼搏。
附件附件附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学习目标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
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
2.介绍高适和董大。
)2.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大家读过了,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5.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
“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指出温故知新。
“莫”的意思。
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
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
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其它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
(生朗读)10.给点评,再提名读,指挥节奏。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过渡: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
听老师读读。
(师配乐朗读全诗))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1.怎样才能读出感情?(生谈)。
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
同学们再来读题。
2.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板书:景)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赛读。
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3名学生)7.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
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8.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预设,作以下回应:)──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10.(板书:愁)。
“愁”。
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11.你怎样理解“前路”?(结合理解“知己”)12.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
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听。
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书:情)(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
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
(全班练读)2.指名个别读。
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
谁再来读?提名读。
(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
)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
(生齐读)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
(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
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
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
(莫愁今日分别离,他日相逢是知己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
“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心壮志,要有远大的理想。
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懒洋洋地说:“我在砌砖。
” 第二个工人缺乏热情地说:“我在砌一堵墙。
” 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高楼!”听完回答,心理学家判定:第一个人心中只有砖,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不错了;第二个人眼中只有墙,好好干或许能当一位技术员;而第三个人心中已经立起了一座殿堂,因为他心态乐观,胸怀远大的志向!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只能认为大象长得像柱子;登上五岳的人,才能感觉“一览众山小”;看到大海的人,就会顿感心胸开阔舒畅;心中没有希望的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心中没有梦想的人,是普天下最平庸的人;目光短浅的人,是最没有希望的人。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
”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