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碱法工艺说明

合集下载

锅炉烟气脱硫 钠碱法

锅炉烟气脱硫 钠碱法

锅炉烟气脱硫钠碱法一、钠碱法原理钠碱法是一种有效的烟气脱硫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钠碱(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等物质,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二、钠碱法工艺流程钠碱法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吸收剂制备:将所需钠碱制成溶液或浆液。

.吸收剂供应:将吸收剂送入吸收塔。

.烟气洗涤:在吸收塔内,烟气与吸收剂进行充分接触,使二氧化硫被吸收剂吸收。

.脱硫产物分离:从吸收剂中分离出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等脱硫产物。

.吸收剂循环使用:将分离出的脱硫产物处理后,再循环使用。

三、钠碱法设备组成钠碱法设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吸收塔:用于烟气洗涤和脱硫反应的主要设备。

.供料系统:包括吸收剂制备、供应和循环系统。

.分离系统:用于从吸收剂中分离出脱硫产物。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工艺流程的运行。

四、钠碱法操作要点钠碱法操作要点包括以下几点:.合理控制吸收剂的浓度和流量,确保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充分反应。

.保持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等,以确保最佳的脱硫效果。

.及时处理脱硫产物,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五、钠碱法优缺点钠碱法的优点包括:.脱硫效率高,可达到90%以上的脱硫效率。

.吸收剂循环使用,降低了运行成本。

.设备组成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的烟气条件。

钠碱法的缺点包括:.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增加了运行成本。

.脱硫产物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要妥善处理,否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钠碱法需要使用大量的钠碱,因此原料成本较高。

.在高浓度二氧化硫的烟气中,钠碱法的脱硫效率较低。

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

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

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钠碱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脱硫工艺,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钠碱法脱硫的工艺流程。

钠碱法脱硫的工艺流程如下: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和脱硫剂钠碱。

烟气可以来自燃煤锅炉、发电厂等,钠碱可以是纯碱或氢氧化钠溶液。

2. 吸收塔:将烟气引入脱硫吸收塔中,烟气在吸收塔中与脱硫剂钠碱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 2NaOH →Na2SO3 + H2O。

在吸收塔中,通过喷淋的方式将钠碱溶液喷洒在烟气中,使其与烟气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3. 搅拌槽:脱硫吸收塔中的反应物会形成一定的固体颗粒,这些固体颗粒需要被定期清除。

因此,在吸收塔下方设置了一个搅拌槽,通过搅拌装置将反应物搅拌均匀,以防止固体颗粒的沉淀。

4. 氧化槽:在搅拌槽中形成的亚硫酸钠溶液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氧化反应,使其转化为硫酸钠。

为了实现这一过程,在搅拌槽下方设置了一个氧化槽,将搅拌槽中的亚硫酸钠溶液引入氧化槽中,并通过加气等方式进行氧化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O3 + O2 → 2Na2SO4。

5. 沉淀槽:在氧化槽中形成的硫酸钠溶液需要进一步被沉淀。

因此,在氧化槽下方设置了一个沉淀槽,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使溶液中的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

6. 浓缩槽:沉淀槽中的固体颗粒含有一定的水分,需要进行浓缩处理。

在沉淀槽下方设置了一个浓缩槽,通过加热的方式将水分蒸发,使固体颗粒得到浓缩。

7. 干燥塔:浓缩槽中的固体颗粒需要被进一步干燥。

因此,在浓缩槽下方设置了一个干燥塔,在其中通过加热的方式,将固体颗粒中的余留水分蒸发,使其更加干燥。

8. 成品收集:经过干燥塔处理后的硫酸钠固体颗粒可以视为脱硫的成品,通过一定的装置将其收集,并进行包装或者运输。

以上就是钠碱法脱硫的工艺流程。

通过这一流程,可以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钠,达到脱硫的目的。

钠碱法脱硫工艺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简便、脱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钠碱法脱硫方案(内容清晰)

钠碱法脱硫方案(内容清晰)

XXX热电厂锅炉烟气钠碱法脱硫工程技术方案XXX公司XXX公司2016 年3月目录第一章总述 (2)1.1烟气脱硫技术简介 (2)1.2 技术选择依据 (2)1.3 工艺特点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2.1 自然条件及气象资料 (4)2.2 机组、系统概况 (5)2.3 燃料 (6)2.4 其他 (7)第三章设计依据 (9)3.1 基本依据 (9)3.2 基本原则 (9)3.3 设计标准 (9)第四章设计描述 (11)4.1工作范围 (11)4.2设计思路 (11)4.3工艺方案 (12)4.4工艺描述 (12)4.5 装置组成 (17)4.6保温、油漆材料设计 (18)4.7伴热措施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配置、材料及自动化程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 公用物料消耗 (20)第五章节能与环保 (24)5.1 节能 (24)5.2 环保 (24)第六章项目实施规划 (25)6.1项目实施 (25)6.2实施进度规划 (26)第七章投资预算与经济分析 (27)7.1投资预算 (27)7.2 经济性分析 (28)第八章总结 (30)第一章总述1.1烟气脱硫技术简介为了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早在19世纪人类就开始进行有关的研究,但大规模开展脱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的。

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已开发出的200余种SO2控制技术。

这些技术按脱硫工艺与燃烧的结合点可分为:①燃烧前脱硫(如洗煤,微生物脱硫);②燃烧中脱硫(工业型煤固硫、炉内喷钙);③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简称FGD)。

FGD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是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最主要技术手段。

钠碱双碱法与氨碱双碱法的介绍和对比

钠碱双碱法与氨碱双碱法的介绍和对比

钠碱双碱法与氨碱双碱法的介绍和对比1 钠碱法的介绍1.1 概念采用可溶性的钠化合物(NaOH、Na2CO3、Na2SO3等)碱性溶液吸收SO 2,生成钠盐。

其溶液再与石灰石(CaCO3)或石灰(Ca(OH)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或硫酸钙沉淀。

置换再生后的钠化合物返回洗涤设备调整PH值后重新循环使用。

由于吸收和吸收液处理中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碱,故称为双碱法。

因用氢氧化钠进行吸收反应时,称为钠碱法。

1.2 优点由于采用液相吸收,从而不存在结垢和浆料堵塞等问题。

另外副产品石膏纯度也较高,可以广泛应用。

1.3 方法原理1.3.1 吸收反应2NaOH + SO2= Na2SO3 + H2O Na2SO3 + SO2 + H2O = 2NaHSO3其副反应为氧化反应:2Na2SO3 + O2= 2Na2SO41.3.2 再生反应CaO + H2O = Ca(OH)2Ca(OH)2 +2NaHSO3= Na2SO3 + CaSO3·1/2 H2O ↓+3/2 H2ONa2SO3 + Ca(OH)2 + 1/2H2O = 2NaOH + CaSO3·1/2 H2O ↓1.4 工艺流程烟气在洗涤塔内经循环洗涤液洗涤后排空。

吸收剂的NaOH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Na2SO3,Na2SO3再吸收SO2后生成NaHSO3,部分Na2SO3和NaHSO3在混合槽内与Ca(OH)2反应,置换出NaOH并生成Na2SO3和不溶性半水亚硫酸钙。

半水亚硫酸钙在稠化器内沉淀,上清水返回吸收系统。

沉淀的半水亚硫酸钙送真空过滤分离出滤饼,过滤液也返回吸收系统。

返回的上清液和过滤液在进入洗涤塔前补充NaOH。

1.5 存在的问题1.5.1 结垢一是硫酸根离子与溶解的钙离子产生石膏而引起结垢,二是吸收了烟气中的二样化碳生成碳酸盐后结垢。

前种结垢必须使石膏浓度保持在其临界饱和度值1.3以下才能避免;后一种要控制洗涤液PH 值在9以下才不会发生。

烧碱生产工艺及流程

烧碱生产工艺及流程

学习资料注意保存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可溶性的强碱。

纯碱(学名碳酸钠)实际上是个盐,由于它在水中发生水解作用而使溶液呈碱性,再由于它和烧碱有某些相似的性质,所以它与烧碱并列,在工业上叫做“两碱”。

烧碱和纯碱都易溶于水,呈强碱性,都能提供Na+离子。

这些性质使它们被广泛地用于制肥皂、纺织、印染、漂白、造纸、精制石油、冶金及其他化学工业等各部门中。

普通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一般是用油脂在略为过量的烧碱作用下进行皂化而制得的。

如果直接用脂肪酸作原料,也可以用纯碱来代替烧碱制肥皂。

印染、纺织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碱液去除棉纱、羊毛等上面的油脂。

生产人造纤维也需要烧碱或纯碱。

例如,制粘胶纤维首先要用18~20%烧碱溶液(或纯碱溶液)去浸渍纤维素,使它成为碱纤维素,然后将碱纤维素干燥、粉碎,再加最后用稀碱液把磺酸盐溶解,便得到粘胶液。

再经过滤、抽真空(去气泡),就可用以抽丝了。

精制石油也要用烧碱。

为了除去石油馏分中的胶质,一般在石油馏分中加浓硫酸以使胶质成为酸渣而析出。

经过酸洗后,石油里还含有酚、环烷酸等酸性杂质以及多余的硫酸,必须用烧碱溶液洗涤,再经水洗,才能得到精制的石油产品。

在造纸工业中,首先要用化学方法处理,将含有纤维素的原料(如木材)与化学药剂蒸煮制成纸浆。

所谓碱法制浆就是用烧碱或纯碱溶液作为蒸煮液来除去原料中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和树脂等,并中和其中的有机酸,这样就把纤维素分离出来。

在冶金工业中,往往要把矿石中的有效成分转变成可溶性的钠盐,以便除去其中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需要加入纯碱(它又是助熔剂),有时也用烧碱。

例如,在铝的冶炼过程中,所用的冰晶石的制备和铝土矿的处理,都要用到纯碱和烧碱。

又如冶炼钨时,也是首先将精矿和纯碱焙烧成可溶的钨酸钠后,再经酸析、脱水、还原等过程而制得粉末状钨的。

在化学工业中,制金属钠、电解水都要用烧碱。

许多无机盐的生产,特别是制备一些钠盐(如硼砂、硅酸钠、磷酸钠、重铬酸钠、亚硫酸钠等等)都要用到烧碱或纯碱。

纯碱的生产工艺(侯氏制碱法)

纯碱的生产工艺(侯氏制碱法)

纯碱的生产工艺(侯氏制碱法)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洗涤碱,化学式:Na2CO3,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为强电解质。

密度为2.532g/cm3,熔点为851°C,易溶于水,具有盐的通性。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制医药品,绝大部分用于工业,一小部分为民用。

在工业用纯碱中,主要是轻工、建材、化学工业,约占2/3;其次是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及其它工业。

玻璃工业是纯碱的最大消费部门,每吨玻璃消耗纯碱0.2吨。

化学工业用于制水玻璃、重铬酸钠、硝酸钠、氟化钠、小苏打、硼砂、磷酸三钠等。

冶金工业用作冶炼助熔剂、选矿用浮选剂,炼钢和炼锑用作脱硫剂。

印染工业用作软水剂。

制革工业用于原料皮的脱脂、中和铬鞣革和提高铬鞣液碱度。

还用于生产合成洗涤剂添加剂三聚磷酸钠和其他磷酸钠盐等。

食用级纯碱用于生产味精、面食等。

一、实验目的1.掌握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应用于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也就是很多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

要制得纯碱(Na2CO3),就要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

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最终析出大量的晶体。

化学方程式为:(1)NH3+H2O+CO2=NH4HCO3(2)NH4HCO3+NaCl=NH4Cl+NaHCO3↓(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即: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三、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试剂:二氧化碳、浓氨水、粉状氯化钠、95%乙醇;仪器设备:启普发生器、电子天平、抽滤装置、100 mL锥形的1个、50 mL量筒1个、陶瓷坩埚1个、100mL烧杯5个。

钠碱法脱硫工艺原理

钠碱法脱硫工艺原理

钠碱法脱硫工艺原理
钠碱法脱硫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工业脱硫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等碱性物质与烟气中的SO2反应,将其转化为Na2SO3或Na2SO4等可溶性无害物质,从而实现对烟气中的SO2进行脱除的作用。

具体来说,钠碱法脱硫工艺的主要作用是在烟气和氧化钠或碳酸钠等碱性物质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硫酸钠,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碱性物质,从而实现脱硫的作用。

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1. 烟气预处理。

在钠碱法脱硫工艺中,首先需要对烟气进行预处理,即将其中的灰尘和其他颗粒物去除,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反应。

2. 烟气和碱性物质反应。

将预处理后的烟气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等碱性物质通过喷吹、雾化等方式混合后,进行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钠。

3. 硫酸钠转化。

通过加热或蒸汽注入等方式,将硫酸钠转化为硫化钠,然后再通过加入空气进行氧化反应,最终转化为硫酸钾或硫酸钠等产品。

4. 活性炭吸附。

为了避免烟气中一些有害物质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还需在
处理后的烟气中加入一些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将有害物质吸附下来,从而保障环境的安全。

钠碱法脱硫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工业脱硫技术,不仅能够脱除烟气中的SO2,还能够同时脱除氧化亚氮等有害物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影响。

此外,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成本较低、脱硫效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化工等各个行业。

10t脱硫技术方案(钠碱法脱硫)

10t脱硫技术方案(钠碱法脱硫)

――有限公司10t/h锅炉烟气脱硫工程技术方案――有限公司2015年03月10t/h锅炉烟气脱硫工程技术方案目录1. 工程概况 (2)2. 主要设计原则 (2)3. 设计依据 (2)3.2 设计基础资料 (3)4. 工作界限 (3)5. 技术要求 (3)5.1 脱硫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3)5.2 工艺选择 (3)5.3 工艺流程 (5)5.4工艺组成 (6)5.5 电气控制部分 (10)6. 脱硫系统供货设备清单 (10)7.系统运行经济分析 (11)7.1运行经济分析表 (11)7.2效益评估分析 (12)8. 设计参数及性能指标 (13)8.1 系统设计基础数据 (13)8.2 统性能指标 (13)9. 工程投资概算 (14)10、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 (14)10.1 安全生产 (14)10.2 环境保护 (15)10.3 消防 (16)10.4 节能 (16)11、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17)12、质量保证 (22)附件:烟气脱硫系统工艺流程图烟气脱硫系统主体立面图1. 工程概况贵公司现新建1台10t/h燃煤锅炉,为确保烟气SO2排放浓度≤200mg/N m3,需安装脱硫设备,以确保烟气达标排放。

2. 主要设计原则2.1采用合理的脱硫工艺,确保烟气SO2排放浓度≤200mg/Nm3。

2.2本着降低投资及运行成本的原则,本方案采用钠碱法脱硫工艺,脱硫系统主要由烟气系统、脱硫剂系统、SO2吸收系统组成。

2.3采用脱硫塔顶直排烟囱,烟囱采用304不锈钢制做。

2.4 根据现场条件,力求脱硫系统流程简单、布局合理。

3. 设计依据在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过程中,遵循以下(但不限于)技术标准和规范:《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GB 1921-2004《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JB/T 1609-9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工业锅炉水质》(GB1576-200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3-1998《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工业蒸汽锅炉用离心引风机》JB-T 4357-19993.2 设计基础资料(1)锅炉出力10t/h(2)单台锅炉烟气量~30000m3/h(3)燃煤含硫量≤1%4. 工作界限4.1烟道接口:脱硫塔进口烟道至烟囱出口;4.2电气接口:由用户负责将配电系统引至现场所需地点;4.3 工艺用水接口:由用户负责将工艺用水引至现场所需地点。

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优化方案探讨

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优化方案探讨

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优化方案探讨青岛某炼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钠碱法进行烟气脱硫,需要提高脱硫效率来满足新的排放标准。

经过工艺、设备的运行效果分析,采取提高浆液pH值,增加一层喷淋层和更换pH计等优化方案,即可实现烟气的达标排放。

标签:烟气脱硫;钠碱法;液气比0 引言钠碱法是烟气脱硫技术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其流程简洁,占地小,运行稳定,设备故障率低,维护方便,广泛用于中小型脱硫装置,如循环流化床锅炉,余热锅炉,以及催化裂化的烟气治理项目。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许多钠碱法装置的SO2排放浓度渐渐不能满足新的标准。

在挖掘和利用装置潜能时,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改善运行条件,可以提高现有系统的脱硫效率。

以青岛某炼厂动力中心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装置为例,该系统原采用钠碱法进行烟气脱硫,SO2出口浓度为150mg/Nm3。

现根据相关要求,“十二五”末重点区域锅炉烟气排放达到《山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中的特别限制要求,须低于50 mg/Nm3。

由于受到场地的局限,需要对现有装置进行优化,尽量利用已有系统,使排烟满足新的标准1 工艺简介钠碱法工艺采用NaOH或Na2CO3等碱性物质作为吸收剂,去除烟气中的SO2。

NaOH或Na2CO3作为起始吸收剂,在吸收开始时,碱性吸收剂过量,生成正盐Na2SO3。

生成的Na2SO3可以继续吸收SO2生成酸式盐。

酸式盐不能再吸收SO2,当吸收液中NaHSO3达到一定比例时,需要补充钠碱并排出废液。

青岛某炼厂动力中心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装置采用的是喷淋空塔,吸收剂使用30%NaOH溶液,现有三层喷淋层。

脱硫系统运行主要参数如下:2 运行参数优化(1)适当提高pH。

吸收液pH是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

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可知,在pH为6~8时,随着pH的升高,吸收剂中有效成分[SO32-]显著提高,最终体现为脱硫效率的升高,且增幅较大。

在pH>8以后,脱硫效率升高的增幅趋缓。

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

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

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
《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
钠碱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适用于烟气硫化物浓度较高的场合。

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溶液制备、搅拌反应、沉淀分离和废液处理等步骤。

首先,溶液制备是钠碱法脱硫的第一步。

在该步骤中,需要将碳酸钠(Na2CO3)和氢氧化钠(NaOH)溶解在水中,制备
成含有足够浓度的钠碱溶液。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量的碱性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进行脱硫反应。

接着,搅拌反应是钠碱法脱硫的核心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将准备好的钠碱溶液与含有SO2的烟气充分接触,使其发生化
学反应。

SO2将被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进而形成沉淀,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随后,沉淀分离是为了将脱除硫化物的沉淀物与烟气分离开来。

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沉淀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并将溶液再次循环使用,以提高脱硫效率和节约成本。

最后,废液处理是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

根据当地环保法规的要求,对废液进行合理的处理,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钠碱法脱硫工艺流程通过溶液制备、搅拌反应、沉
淀分离和废液处理等步骤,实现了对烟气中SO2的高效脱除,为环保和节能做出了贡献。

碱加水后浓度计算公式

碱加水后浓度计算公式

碱加水后浓度计算公式
一、钠碱法脱硫工艺:
采用氢氧化钠(NaOH,又名烧碱,片碱)或碳酸钠(Na2CO3又名纯碱,块碱)。

1、NaOH反应方程式:
2NaOH+SO2=Na2SO3(亚硫酸钠)+H2O(PH值大于9)
Na2SO3+H20+SO2=2NaHSO3(亚硫酸氢钠)(5当PH值在5-9时,亚硫酸钠和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

2、Na2CO3反应方程式:
Na2CO3+SO2=Na2SO3(亚硫酸钠)+CO2(PH值大于9)
Na2SO3+H20+SO2=2NaHSO3(亚硫酸氢钠)(5当PH值在5-9时,亚硫酸钠和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

二、双碱法脱硫工艺:
1、脱硫过程:
Na2CO3+SO2=Na2SO3+CO22NaOH+SO2=Na2SO3+H2O用碳酸钠启动
用氢氧化钠启动
种碱和SO2反应都生成亚硫酸钠Na2SO3+S02+H20=2NaHSO3(5当PH值在5-9时,亚硫酸钠和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

2、再生过程:Ca0(生石灰)+H20=Ca(OH)2(氢氧化钙)Ca(OH)2+2NaHSO3(亚硫酸氢钠)=Na2SO3 CaSO3(亚硫酸钙)+2H2O Ca(OH)2+Na2SO3=2NaOH+CaSO3氢氧化钙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

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
a l k al i l i quo r s a abs or be nt .The i nf lue nce of a fe c t i ng f ac t or s i nc l udi ng i nl e t g as t e m pe r at ur e)o xyg e n c ont e nt i n
Ab s t r a c t :E x p e r i me n t s o f s i mu l a t e d l f u e g a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F GD) w 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b y u s i n g e t h y l e n e wa s t e
l f u e g s, a r a t i o o f l i q u i d t o g s a v o l u me , S O2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t t h e i nl e t o f l f u e g a s , a nd v e l o c i t y o f lu f e g a s o n t h e e ic f i e n c y o f l f u e g s a d e s u l f ur i z a t i o n Wa s s t u d i e d.Th e e c o n o mi c b e n e i f t o f t h i s pr o c e s s t e c h n o l o g y u s e d i n a p l a n t
i s a n a l y z e d. E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l t s s h o w t h a t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e ic f i e n c y r e a c h e d mo r e t h a n 9 5 %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纯碱的生产工艺

纯碱的生产工艺

纯碱的生产工艺纯碱(Na2CO3),也称为重晶石、苏打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肥料、制浆造纸、洗涤剂等行业。

下面将介绍纯碱的生产工艺。

纯碱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污泥法”和“天然碱法”。

“污泥法”是指通过提取和煮沸大型盐湖氢氧化钠污泥制取纯碱。

该工艺流程如下:1. 提取盐湖氢氧化钠污泥:将含有氢氧化钠盐湖污泥与水混合搅拌,使钠离子溶解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钠溶液。

然后用离心机将溶液与污泥分离。

2. 污泥煮沸:将分离出的污泥与蒸汽加热器相接,温度达到100℃以上。

同时在煮沸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并且继续搅拌。

3. 煮沸回收纯碱溶液:通过蒸汽加热,使溶液中的水蒸发,纯碱浓缩。

同时加入新的碳酸氢钠与溶液反应。

4. 纯碱的析出和过滤: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湖湖水,通过结晶析出纯碱。

然后用过滤机过滤纯碱固体,分离出纯碱和余液。

“天然碱法”是指通过矿石中的天然纯碱矿进行提纯。

其流程如下:1. 矿石破碎:将天然纯碱矿块经过破碎机破碎成小块。

2. 矿石浸泡:将破碎后的矿石放入水中浸泡,使其中的碱金属离子溶解在水中。

3. 溶液过滤:通过过滤机将溶液中的矿渣和杂质分离,得到纯碱溶液。

4. 碱液浓缩:将纯碱溶液加热,蒸发其中的水分,使纯碱浓度提高。

5. 纯碱析出: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盐湖湖水等助结晶剂,使溶液中的纯碱结晶析出。

经过离心机将析出的纯碱分离,并用水洗涤净。

6. 纯碱干燥:将洗涤干净的纯碱在干燥器中进行烘干,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最终的纯碱产品。

无论是“污泥法”还是“天然碱法”,纯碱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弃物水,需要进行处理。

对于“污泥法”产生的废水可以进行污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和碱性物质,再进行回用或者环保处理。

对于“天然碱法”产生的废水可以进行浓缩和结晶处理,将其中的纯碱进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负荷。

总体来说,纯碱的生产工艺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也需要高温、高压等条件,而且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要求。

钠碱法脱硫工艺简介

钠碱法脱硫工艺简介

钠碱法脱硫工艺简介钠碱法脱硫工艺简介钠-钙双碱法【Na2CO3--Ca(OH)2】采用纯碱吸收SO2,石灰还原再生,再生后吸收剂循环使用,无废水排放。

在工艺先进、运行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一次性投资、节能降耗和系统维护方便,设计了如附图一的工艺流程。

烟气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再进入脱硫塔。

烟气在导向板作用向上螺旋,并与脱硫液接触,将脱硫液雾化成直径0.1-1.0mm的液滴,形成良好的雾化吸收区。

烟气与脱硫液中的碱性脱硫剂在雾化区内充分接触反应,完成烟气的脱硫吸收和进一步除尘。

经脱硫后的烟气向上通过塔侧的出风口直接进入风机并由烟囱排放。

脱硫液采用外循环吸收方式。

吸收了SO2的脱硫液流入再生池,与新来的石灰水进行再生反应,反应后的浆液流入沉淀再生池沉淀,当一个沉淀再生池沉淀物集满时,浆液切换流入到另一个沉淀再生池,然后由人工清理这个再生池沉淀的沉渣,废渣晾干后外运处理。

循环池内经再生和沉淀后的上液体由循环泵打入脱硫塔循环使用。

另外,由于渣带水会使脱硫液损失一部分钠离子,故需在循环池内补充少量纯碱或废碱液。

2.1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化学原理可分为脱硫过程和再生过程两部分。

在塔内吸收SO2 Na2CO3+SO2=Na2SO3+CO2 (1)2NaOH+SO2=Na2SO3+H2O(2)Na2SO3+SO2+H2O=2NaHSO3(3)以上三式视吸收液酸碱度不同而异,碱性较高时(PH>9)以(2)式为主要反应;碱性稍为降低时以(1)式为主要反应;碱性到中性甚至酸性时(5<PH<9),则按(3)式反应。

用消石灰再生Ca(OH)2+Na2SO3=2NaOH+CaSO3 Ca(OH)2+2NaHSO3=Na2SO3+CaSO3• H2O+1 H2O 在石灰浆液(石灰达到达饱和状况)中,NaHSO3很快与Ca(OH)2反应从而释放出[Na+],[SO32-]与[Ca2+]反应,反应生成的CaSO3以半水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从而使[Na+]得到再生。

钠碱法脱硫方案 (1)

钠碱法脱硫方案 (1)

XXX热电厂锅炉烟气钠碱法脱硫工程技术方案XXX公司XXX公司2016 年3月目录第一章总述11。

1烟气脱硫技术简介21.2 技术选择依据21.3 工艺特点2第二章工程概况32。

1 自然条件及气象资料32.2 机组、系统概况52。

3 燃料52。

4 其他7第三章设计依据83.1 基本依据83.2 基本原则83。

3 设计标准8第四章设计描述104。

1工作范围104。

2设计思路104。

3工艺方案114.4工艺描述114。

5 装置组成164.6保温、油漆材料设计174。

7伴热措施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配置、材料及自动化程度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

9 公用物料消耗19第五章节能与环保225.1 节能225。

2 环保22第六章项目实施规划236.1项目实施236.2实施进度规划24第七章投资预算与经济分析247.1投资预算247.2 经济性分析26第八章总结27第一章总述1。

1烟气脱硫技术简介为了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早在19世纪人类就开始进行有关的研究,但大规模开展脱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的。

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已开发出的200余种SO2控制技术。

这些技术按脱硫工艺与燃烧的结合点可分为:①燃烧前脱硫(如洗煤,微生物脱硫);②燃烧中脱硫(工业型煤固硫、炉内喷钙);③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简称FGD)。

FGD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是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最主要技术手段。

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利用各种碱性的吸收剂或吸附剂捕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将之转化为较为稳定且易机械分离的硫化合物或单质硫,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FGD的方法按脱硫剂和脱硫产物含水量的多少可分为两类:①湿法,即采用液体吸收剂如水或碱性溶液(或浆液)等洗涤以除去二氧化硫.②干法,用粉状或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以除去二氧化硫.按脱硫产物是否回用可分为回收法和抛弃法。

乙醇钠碱法工艺

乙醇钠碱法工艺

乙醇钠碱法工艺乙醇钠碱法工艺一、引言乙醇钠碱法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工艺方法,广泛应用于制备乙醇酸盐和其他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乙醇钠碱法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其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二、原理乙醇钠碱法工艺是利用乙醇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乙醇酸盐的化学反应过程。

具体而言,当乙醇和氢氧化钠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后,生成的产物为乙醇酸盐,同时生成水作为副产物。

这一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速度较快。

三、工艺流程乙醇钠碱法工艺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准备所需的乙醇和氢氧化钠溶液,确保其纯度和浓度符合要求。

2. 反应槽配置:将适量的乙醇和氢氧化钠溶液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放入反应槽中,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和压力的控制。

3. 反应过程: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乙醇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乙醇酸盐和水。

反应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需要加热和搅拌来加速反应。

4. 分离处理:在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和副产物分离开来。

可以采用过滤、蒸馏等方法进行分离。

5. 产品提取:将分离得到的乙醇酸盐进行精炼、干燥等处理,得到最终的产品。

四、应用领域乙醇钠碱法工艺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乙醇酸盐的生产:这是乙醇钠碱法工艺最常见的应用领域。

乙醇酸盐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用于制备洗涤剂、染料、溶剂等。

2. 催化剂的制备:乙醇钠碱法工艺可以制备用于催化反应的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对于一些有机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过程中。

3. 燃料添加剂的生产:乙醇酸盐可以作为燃料添加剂,改善燃烧性能,减少尾气排放。

这对于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环保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乙醇钠碱法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艺方法,可以应用于乙醇酸盐和其他化学品的制备过程中。

它的原理简单,工艺流程清晰,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乙醇钠碱法工艺将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碱法工艺说明
钠碱法采用烧碱或纯碱作为脱硫剂,其基本化学反应式如下:
主反应
O H SO Na 2NaOH SO 2322+→+
232322CO SO Na CO Na SO +→+
322322NaHSO O H SO SO Na →++
O H SO Na NaOH NaHSO 2323+→+
2232323CO O H SO 2Na CO Na 2NaHSO ++→+
副反应
42232SO Na O 21SO Na →+
O H O S Na SO 2Na CO 2Na 2NaHSO 232242323++→+
副反应产生的Na2SO4会影响吸收效率的提高,所以要求定期排放部分废水。

为了减少亚硫酸钠的氧化,也可以在操作中添加阻氧化剂(如对苯二胺类),添加量约为吸收液质量的0.03%-0.04%。

通常,小型炉窑、工业锅炉≦20T 、FGD 多采用湿式一体化装置,脱硫剂大多采用烧碱或废碱液。

钠碱法实用的NaOH 或22CO Na 对2SO 的亲和力很强,具有将所有化合物保持在溶液中的较高,避免结垢堵塞,并且能适应吸收-再生循环操作,这是它最显著的优势。

本工艺为推荐工艺,用户应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得选用,石灰法、双碱法、氧化镁法等比较成熟的脱硫工艺。

我单位可代为推荐,本产品为单独塔器类,地基、水槽需用户自理,循环水泵及烟道如需我单位制作可在合同中按价计算注明。

综上所述,脱硫液PH 值≧9,才起到脱硫效果,低于此值,将大大减弱,直至不合格。

所以,控制PH 值为关键工艺,由用户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