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共同进化的概念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背景分析:学生在高一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这节课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板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9:7.2.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设计9:7.2.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生物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难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五、教学反思本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行动上。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潜移默化地形成关爱生命、自觉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第2课时一、教学过程[情境创设](1)引言:我们居住的星球美丽多彩,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你们知道这些“最美丽的、最奇异的、无限多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显示课题)(2)播放几段动物捕食的录像片。

[师生互动]1.播放几段录像和一个“两种生物共同进化动画”来吸引学生,接着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1)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来?为什么?(2)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为什么?(3)两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以上三个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三位同学分别回答三个问题。

高一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高一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高一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次备课难点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阅读课本123-124页第1、2 ---共同进化1.勾画:共同进化的概念2.由课本实例理解: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含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二、学生阅读课本124-125页----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多样性1.知道:生物多样化的内容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仔细看图7-11---生物进化历程示意图,完成124页思考与讨论题三、学生阅读课本126页---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小组讨论后明确: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生成问题:1. 生物进化(1)关键点: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登陆改变着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2)进化顺序简单复杂, 水生陆生 , 低等高等异样自养厌氧需氧无性有性单细胞多细胞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多样性、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___________。

高中生物_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案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着重讲述了“共同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内容。

教材首先以达尔文发现的一种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和为它传粉的昆虫为例引出任何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接着进一步阐述共同进化,提出了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并且以生物的进化历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生物共同进化中提出了多个实例来进行分析讨论,生物的多样性又介绍了生物从无到有,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生物到人类的整个进化历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充分把握这一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鲜明的事例引发学生讨论,用丰富的图片提高学生认知,用动态的视频感受生命的奇特。

在这节课堂中,学生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问题,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讨论激烈,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具1、多媒体课件2、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一]教学程序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十人,课前每小组的组长分发学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学习讨论,推选发言人。

教师采取小组评价方案,根据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评,形成评价表格。

导课: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和内涵。

(2)阐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3)说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逻辑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提高知识整合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共同进化的概念和实例。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教学难点(1)共同进化的机制和影响。

(2)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中生物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视频,如蜂鸟与花朵、猎豹与羚羊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出问题:“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仅仅是捕食与被捕食吗?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共同进化的概念(10 分钟)(1)讲解共同进化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举例说明:比如,昆虫为植物传粉,植物为昆虫提供花蜜,两者在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进化;又如,猎豹追逐羚羊,跑得慢的羚羊被淘汰,跑得快的猎豹得以生存繁衍,它们的奔跑速度在相互选择中不断提高。

3、共同进化的实例分析(15 分钟)(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展示寄生关系(如蛔虫与人)、互利共生关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竞争关系(如草原上的牛和羊)等实例,让学生分析在这些关系中生物是如何共同进化的。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以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为例,讲解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后来由于藻类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改变了大气环境,从而影响了生物的进化。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目标:(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3)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与要点讲解:)1.共同进化1.1阅读-思考1、某地有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矩,花矩的顶端贮存着花蜜,可以为传粉的昆虫提供食物。

达尔文认为,肯定存在着某种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矩中吸到花蜜。

你认为达尔文依据是什么?2、电视上猎豹追捕斑马的镜头。

选择有利于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同有也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

3、捕食者的捕食行为,客观上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4、捕食者一般不能捕光猎物,捕食者客观上遵循着“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5、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6、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进化的。

7、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共同进化。

()8、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9、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共同进化。

()1.2共同进化1、概念: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之间在___________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而且形成了。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1①层次:_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

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

2.2思考与讨论(P124)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氧的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物,否则登陆后就会饿死。

4.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中。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西 藏县级优课)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西 藏县级优课)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以及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4)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5)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抽样调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难点1.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具准备大量的电子图片和动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1)收集几种动物捕食的录像片段。

(2)制作课本P123图7-9两种植物共同进化动画。

(3)制作生物进化历程动画。

2.学生课前预习提纲(1)阅读课文。

(2)思考“本节聚焦”中的3个问题。

(3)思考“思考与讨论”中的5个问题。

(4)收集各个地质年代的主要进化事件。

(以班上的自然组为单位,每个组主要负责一个年代的资料收集)[情境创设](1)引言: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美丽的、丰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你可知道这些“最美丽的、最奇异的、无限多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显示课题)(2)播放几段动物捕食的录像片。

[师生互动]1.通过一段引言的“煽动”把学生带入本课,通过播放几段录像和一个“图7-9两种植物共同进化动画”来吸引学生,接着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问:(1)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来?为什么?(2)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为什么?(3)图7-9中两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以上三个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三位同学分别回答三个问题。

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生物是进化来,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具1、多媒体课件2、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板书设计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一、共同进化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本节聚焦:什么是共同进化?包括哪些方面?你是怎样理解的,并举例说明?2、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思考: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实际上,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联系实际谈谈“精明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何启示?分析事例二结合课本图7-9分析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何意义?评价学生的发言,小结:兰花和兰花蛾互相影响,当兰花的花矩变得细长时,只有吸管式的口器长的蛾能吸到花蜜,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兰花和兰花蛾。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七章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瞭解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

二、預習內容:知識點歸納與結論共同進化1、共同進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麼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原因1、生物圈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產物。

2、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___________。

3、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是___________。

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___________。

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1、有些學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變對生物適應性的影響並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這些突變不起作用,這些基因經過長期的積累,會導致種群間遺傳物質出現較大差別。

因此有人主張,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自然選擇。

2、更多的學者則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否認____________的作用。

3、還有人提出物種形成並不都是___________的過程,而是種群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交替出現的過程。

總之進化理論不會停滯不前,而是在不斷發展。

《第7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

《第7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共同进化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例理解共同进化的过程,以及如何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用于解释共同进化的概念和过程。

2. 准备讨论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准备实验或模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4.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和课堂小结。

1. 课前预习: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和预习问题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首先,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共同进化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3. 知识讲解:(1)共同进化的概念和过程:通过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解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2)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和特点: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特点,如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通过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如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4. 课堂小结:在课程结束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完整版)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完整版)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临泽一中柳咏霞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 2 第 7 章第 2 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 探究讨论 -- 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板书设计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导引言: 入新课学生根据生活经从学生已有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美丽的、丰富验进行猜想的生活经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出发,创设 200万种,你知道这些美丽的,丰富情境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一、共同进化分析事例一 (1)生物之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间的共同进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化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西 藏市级优课)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西 藏市级优课)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教学难点: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引导、分析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结合课本图7-9分析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何意义?评价学生的发言,小结:兰花和兰花蛾互相影响,当兰花的花矩变得细长时,只有吸管式的口器长的蛾能吸到花蜜,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兰花和兰花蛾。

2、教学内容(一)共同进化分析事例: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思考:1、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2、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实际上,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联系实际谈谈“精明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何启示?过渡:不同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那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也有关系呢?(二)生物多样性形成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逐步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思考,讨论: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7、有性生殖方式出现以后,为什么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了?五、【课堂检测】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六、【板书设计】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王丽芳20101925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学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2.概述生物进化历程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1.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2.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1.生物进化的历程;2.对共同进化含义的理解;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人教版(2003)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其中本节内容与第二节中其他知识点相联系,共同构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体系,在本章中起到总结与升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
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尝试案例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小组汇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汇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现化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后,对于生物进化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结合生物多样性的学习,通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物种多样性,利用丰富的生物进化素材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锻炼信息提取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教学过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