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是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土壤作为植物的生长基质,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和水分等必要的生长条件。

在小学科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介绍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土壤的组成与特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等内容。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物理破碎、化学变质以及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形成的。

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质,还承担着水分储存和供应、养分提供、氧气传递等多种功能。

因此,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至关重要。

首先,土壤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气体组成。

固体颗粒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组成。

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的分解。

有机物质则是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分解形成的,它们为土壤提供了养分和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其次,土壤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质地、颜色、湿度和肥力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质地指的是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它会影响土壤中的水分滞留和通气的能力。

一般来说,细颗粒的土壤更容易保水,而粗颗粒的土壤则容易排水。

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中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状态,暗色的土壤一般富含有机质而且比较肥沃。

土壤的湿度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的肥力则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关,养分丰富的土壤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供养分和水分上,还体现在提供机械支撑和调节温度等方面。

土壤中的养分对植物来说至关重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养分通过水分的吸收和根系的吸收来提供给植物,从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土壤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也非常重要,它通过根系的吸水和蒸腾作用来供应植物所需的水分。

而土壤的机械支撑性和温度调节能力则可以为植物的根系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保护土壤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壤与植物教案及反思

土壤与植物教案及反思

土壤与植物教案及反思第一章:土壤的组成和特性1.1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成分,如岩石、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理解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质地、酸碱度、肥力等。

1.2 教学内容:介绍土壤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探讨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配合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土壤的特性。

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评估,以了解学生对土壤组成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系发展和植物开花结果。

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系发展和植物开花结果。

探讨植物的营养需求,如水分、养分和光照,并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实物展示,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营养需求。

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环境。

2.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观察报告的评估,以了解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土壤与植物的关系3.1 教学目标:理解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植物对土壤的依赖和土壤对植物的支持。

探讨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包括植物对土壤的吸收和利用,以及土壤对植物的养分供应和支撑作用。

分析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问题。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实物展示,讲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观察报告的评估,以了解学生对土壤与植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土壤保护与植物多样性4.1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保护和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学习土壤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以及植物多样性对土壤保护的作用。

《第二节 土壤》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土壤》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土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土壤的构成与类型;2.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学会识别土壤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土壤特征进行分类。

二、作业内容1. 书面作业:(1)选择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如黑土、黄土、沙土等,阅读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该土壤的构成、特点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根据所学的土壤知识,完成一份关于本地土壤类型的调查报告,包括土壤类型、分布情况、特点以及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 实践作业:(1)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观察、触摸、闻气味等感官体验,记录下自己对土壤的初步感受;(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种植建议,如适合种植的作物、种植方法等,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3)根据所学的土壤知识,尝试对收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分类,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的分类依据。

三、作业要求1. 书面作业需独立完成,字迹工整,逻辑清晰;2. 实践作业需与同学共同完成,实地考察要确保安全,并做好记录;3. 作业完成后,需提交书面作业和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报告中要注明所使用的土壤样品名称、来源、采集时间等信息。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土壤构成、类型及特征的掌握情况;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学生提交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并给出相应的成绩和反馈意见;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业;2. 教师反馈:教师将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土壤分类的基础知识;3.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壤,并能应用其特征进行分类;4.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第二节《植物的生长》。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成长、开花结果;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温度;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关注和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植物,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挂图、实物展示(种子、植株、花朵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实物展示等多媒体手段,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有哪些?b. 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有哪些?c. 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4. 学生展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教师进行点评。

5.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基本过程:种子发芽→植株成长→开花结果所需条件:阳光、水分、土壤、温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分析所需条件。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上册教案含板书作业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上册教案含板书作业

1.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地观察。

2.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教学探究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细致观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1.下面哪些动植物是生活在土壤里的?请打√。

(√)(√)()
(√)(√)()
2.小明想到公园中访问公园土壤中的“居民”,他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①把小花,小草拔下来拿在手上观察。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效能作业(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效能作业(含答案)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课前一、填空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课中二、判断1、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2、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3、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4、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三、问答你认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一定需要的?(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课后拓展活动:制作种子标本盒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制作种子标本盒,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课前一、填空1、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2、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二、判断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课中三、问答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课后四、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合生长哪种粮食作物、蔬菜及花卉。

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课前一、填空1、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2、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附解析答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附解析答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一、填空题1.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和植物。

2.一片土地生活着植物。

(填“一种”或“多种”)3.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都离不开、土壤、空气。

4.地球的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孕育了生机勃勃的,植物又供养了种类繁多的。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

5.动物与植物都不是的,是彼此的。

二、判断题6.土壤中是没有微生物的。

7.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生长。

8.蒲公英生长在土壤里。

()9.草根会在土壤中被发现。

()10.土壤里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11.我会寻找图中哪些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在“”里画“√”把它们找出来。

三、单选题12.野餐的时候,乐乐看到了许多小动物,其中不是依靠土壤生活的是().A.蚯蚓B.蚂蚁C.老鹰13.下列动物中,不是依靠土壤生活的是()。

A.老鼠B.蚂蚁C.小鸟14.大多数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在土壤的()中。

A.表层土B.下层土C.基岩15.下列动物中,不能生活在土壤中的是()。

A.B.C.16.下列动物生活在土壤中的是()。

A.B.C.四、连线题17.将生物和其在土壤环境中相应作用连起来。

细菌靠腐烂的生物为生蚯蚓在土壤中群居蚂蚁腐殖质的主要来源蜗牛和甲虫分解动植物的残留体植物的叶、根和茎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五、简答题18.在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有哪些?(写4种)六、解答题19.请你说一说土壤和生物的关系。

1.【答案】动物【解析】【分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生存环境。

同时土壤上也生活了很多动物和植物。

2.【答案】多种【解析】【分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生存环境。

每立方米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比地球上的人口总数还多;同时一片土地生活着多种植物和动物。

3.【答案】水4.【答案】土壤;植物;动物;家园【解析】【分析】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覆盖着土壤,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植物的世界》中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成长、开花结果等,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增强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PPT、实物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PPT,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种子发芽、幼苗成长等过程,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讲解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物的生长2. 板书内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植株成长→开花结果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分析影响其生长的因素。

2. 答案: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状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家庭植物养护活动,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

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种子发芽、幼苗成长等过程,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课后训练及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课后训练及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课后训练及答案第2课《土壤——动植物的乐园》1.判断题:9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土壤是地球家园中不或缺的资源。

()(2)所有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

()(3)土壤中没有空气,动物不能生活在土壤中。

()2.选择题:9分(1)能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有()。

A. B. C.(2)能在土壤中生活的动物有()A. B. C.(3)土壤能给大树的生长提供()A.阳光B.水分和养料C.食物3.连线题:8分依靠土壤生活不依靠土壤生活4.活动探究:(能力指数★★★)6分观察校园里的一块土壤中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1)()不能生活在土壤中。

A. B. C.(2)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身体都比较()。

A.小B.大C.适中5.综合应用:(能力指数★★★★)18分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

把四五条大蚯蚓放到土上,再铺上一层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的活动。

(1)蚯蚓主要以()为食。

A.土壤B.嫩草C.腐烂的草和树叶(2)将观察盒做得很扁,主要目的是观察蚯蚓在()的活动。

A.土壤上方B.土壤中C.嫩草上(3)通过观察你猜测蚯蚓对植物的作用是()。

A.疏松土壤B.增加土壤水分C.吃掉害虫参考答案1.(1)√解析:土壤是一些动物和大部分植物生活的“家”。

(2)×解析:一些水生植物的生长不需要土壤。

(3)×解析:蚂蚁和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1)A解析:B中的落叶是已经凋谢的树叶,没有生命;C中的浮萍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2)C解析:大象生活在陆地上,鱼生活在水中,蚯蚓生活在土壤中。

(3)B解析:植物的根深深扎在土壤中,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

3.解析:大树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蚂蚁需要在土壤中安家。

4.(1)B 解析:松鼠生活在树上。

(2)A 解析:蚂蚁、蚯蚓的身体都比较小,便于在土壤中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名称: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适用班级:中班学科内容:科学教案长度:1200字以上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2.认识土壤的成分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壤样本、水壶、小铲子、小盆栽、水杯、透明玻璃容器。

2.课前准备:确定好教具准备,准备多种不同的土壤样本。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湿润程度等特点,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兴趣。

2.探索(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花坛或小菜园,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的情况,并与课前准备的土壤样本进行对比。

(2)教师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特点,如:含有水分、空气、有机质、无机质等,以及不同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等。

(3)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透明玻璃容器,分别往容器中倒入不同的土壤样本,然后倒入一杯清水,学生用小铲子搅拌均匀,观察不同土壤样本在水中的情况。

(4)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土壤样本中的有机质、无机质、水分和空气比例不同,从而使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3.实践(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小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盆栽和一些土壤样本。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栽种植物种子,然后用不同的土壤样本进行浇灌,观察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2)学生将实地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4.归纳(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根据实践活动和观察结果,让学生了解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展示(15分钟):学生可以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在实践中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使学生通过展示增进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2课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2课
第四课根和茎 1、根据植物根的不同分类标准把根分为:(直根)(如:芹菜、白菜、油菜、芫荽)、(须根)(如:葱、 蒜、韭菜)、(贮藏根)(如: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等) 2、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3、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例如(土豆、 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是(茎);(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是(根)。(萝卜)、 (山药)是根。 4、研究根的实验滴层由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瓶中的水减少说明(根吸收了水。) 5、植物茂盛的地方,水土流失的现象少。 6、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7、大多数新鲜蔬菜水果中的含水量约是自身质量的 70%-90%。 8、萝卜、山药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实验过程: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 一条红线。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第五课 动物的食物 1、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同时,还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得(营 养)和(能量)。 2、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 动物);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 3、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 人类的(关爱)。 4.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狼等
实验材料:两株相同植物、盒子、剪刀、 实验过程: 1、选两株大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的两株植物幼苗。 2、将盒子一侧的上方剪 2 厘米见方的窗口。 3、将植物同时放在向阳处,其中一株扣上盒子遮光。 4、几天后,将盒子取走,观察两株小苗生长情况有何区别。 实验结论:植物有向光性。

3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3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3.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及时记录。 校园观察活动指导提示: (1)携带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人手一份,放大镜、橡胶棒和小铲小组一 份,观察时小组同学有机合作使用。
(2)活动场地:教师提前踩点安排,选择有多种植物和小动物的土壤, 并事先对该场地的植物进行识别,以便学生提问时可以答复。 (3)分组要求:以组长为首,小组成员集中在某个点进行观察,禁止单 独行动和胡乱奔跑。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感、成功 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课堂上我也产生了一些疑 惑:如何收、放,如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关注接受能力较 弱或是操作稍慢的学生?过多关注,影响课程进程,过少关注造成 差距拉大。这是我们值得去研讨的。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教学重点
通过细致、全面、有序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动植物和土 壤具有紧密的联系,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 动植物的发现。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 1.教师给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用透明的盆子装着的土培植物(最好 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植物或以往课堂上观察过的植物)。 提问:土壤里有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土壤的成分和居住在土壤里的生物两个方面回答 。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题-第一单元第2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冀人版(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题-第一单元第2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冀人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第2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精彩补白。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都有一定的(渗水能力)。

4.根据不同土壤含沙和黏土的比例差异,我们组认为:(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

5.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士)(黏质土)。

6.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7.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點质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8.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9.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块根、块茎作物。

10.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植玉米、高粱等作物。

11.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二、择优录取,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1.海滩上主要是( A ),菜地里主要是( C ),烧制砖瓦主要是( B )。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2.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需要从( B )中吸收营养。

A.水B.土壤C.空气3.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 C )里。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4.水和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能较好地同时满足植物所需水和空气的土壤是(C )。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5.图( B )的植物适合生长在沙质土里,图( C )的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图(A )的植物适合生长在黏质土里。

6.在月球上没有生物,是因为缺少( A )。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7.冬天运用温室种植蔬菜,主要是提供适宜的( D )。

A.水B.土壤C.阳光D.温度三、判断正误,提高对课本内容的掌握。

五年级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三篇】

五年级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三篇】

【导语】不同的⼟壤对植物⽣长有什么影响?整理了五年级科学⼟壤与植物的⽣长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壤与植物的⽣长教案⼀ 教学⽬标: 1.能应⽤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壤对植物⽣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探究活动的⼤致思路。

并作书⾯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激发学⽣的探究欲望,培养学⽣进⾏实验预测并能设计实验⽅案进⾏验证,引导学⽣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

3.能设计研究不同⼟壤对植物⽣长影响的实验。

教习重点: 认识⼟壤对植物⽣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对⼟壤对植物⽣长的影响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形成⾃⼰的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1.植物与⼟壤的图⽚和资料。

2.三株⽣长情况⼤致相同的同⼀中植物,三种不同类型的⼟壤。

教学过程: ⼀、复习导⼊: 师:通过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壤⾥有什么? ⽣:⼟壤⾥有空⽓、⽔、盐类、腐殖质、砂和粘⼟。

(师相机板书) 师:通过研究⼟壤的不同特点,我们根据含沙量的多少,把⼟壤分为⼏类,分别是什么? ⽣:⼈们根据⼟壤含沙量的多少,把⼟壤分为三类:黏质⼟、砂质⼟和壤⼟。

(师相机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壤与植物的关系(板书课题:⼟壤与植物) ⼆、提出问题 活动⼀:⼟壤对植物的⽣长有什么作⽤? 师:同学们,⼟壤对植物的⽣长起了哪些作⽤呢?⼩组交流你们课前查找的资料,并总结发⾔。

学⽣⼩组⾃由交流⾃⼰所查阅的资料和⾃⼰在⽣活中的有关⽣活经验,并整理资料信息。

师:⼟壤对植物的⽣长有这么多的作⽤啊。

⼤家知道吗?现在⼈们研究出了⼀种⽆⼟载培的新技术呢。

教师出⽰资料卡,提供给学⽣最前沿的科技⽅⾯的信息即⽆⼟栽培。

师:看了这些资料,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学⽣发⾔。

三、猜想假设并制订⽅案 活动⼆:不同的⼟壤对植物⽣长有什么影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壤对植物⽣长的作⽤,我们怎样研究不同的⼟壤对植物⽣长的影响?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壤对植物⽣长的影响的资料。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背诵资料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背诵资料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人类的生活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等。

5、种子在发芽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芽)。

6、用(瓦)盆生豆芽更好一些。

7、自制的种子标本盒应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保存。

8、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答:种子的萌发除了本身具有活力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外界条件。

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9、种子萌发是不是水越多越好呢?种子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答:不是水越多越好,水过多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6、豆苗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7、小明要做泥人用(黏质土)较好。

8、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9、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植物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答:砂质土大颗粒较多,土壤透气性较好,透水性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土壤养分释放容易而保持能力差,土壤的保水和供水能力也较差,土壤容易发生干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地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种。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

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地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分别据说2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地土壤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教学难点是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和拓展
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翻开书第5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最上面的一段。

学生朗读。

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中?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

(花生是根部有根瘤菌共生的一年生豆科植物,由于其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分,营养丰富,因此被广泛种植。

我们看到的花生都种在沙地里,因为花生属于豆科植物。

豆科植物是一个相当大的、相当特殊的家族。

它的成员众多,绝大多数都会结出可爱的荚果,其中大部分在根部都会长出一个个小瘤,我们称之为“根瘤”。

根瘤内有所谓的“根瘤菌”和根部共生。

因为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就特别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大量的氮气,使花生获得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另外一个原因是花生的特殊习性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下的,课时花生的话还是和其他植物一样开在地面上。

当花儿凋谢之后,子房的胚珠已经受了精,子房下部就会迅速生长伸长,并接触地面,钻进沙土中,好让果实在地下发育完成。

如果花生不种在沙地里,不但根瘤菌不活跃,子房也不易钻入土壤中,花生的果实就结得不好了。


教师:看来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1)观察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张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三堆土。

教师:为了大家观察的更清楚些,老师按照这三幅图片准备了土壤,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取土,然后仔细观察。

学生上讲台前取土。

教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和粘性等方面来认识。

教师:看来大家的观察方法还真多,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师提示的方法开始观察土壤,记着要做好记录呦。

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

(2)交流汇报
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教师适当点评。

(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

①沙质土:大颗粒较多,土壤通气性较好,透水性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土壤养分容易释放二保持能力差,土壤的保水和供水能力较差,土壤容易发生干旱。

②黏质土:性能与沙质土相反,细粒物质较多,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供水性好,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强而释放缓慢。

③壤土:颗粒粗细适中,孔隙比例协调,土壤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适宜作物生长,肥力较高。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1)提问设疑
教师:下雨天,刚开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

那么它们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2)讨论
教师:你认为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会一样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4)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计划。

活动2:渗水比赛
1、实验
教师: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上节课设计了实验方案,首先看老师来做个实验。

演示实验:取3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向3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对3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教师:大家看清楚老师怎么做的了吗?请大家按照实验方案亲自体验土壤的渗水性,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第6页表中。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看哪种土渗水快?
学生观察。

教师:3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学生回答。

教师: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
学生回答。

2、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
3、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
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

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颗粒小的,相反。

教师:请大家把结果填到第6页的横线上。

实验结论: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三)板书设计: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①沙质土:大颗粒较多,土壤通气性较好,透水性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土壤养分容易释放二保持能力差,土壤的保水和供水能力较差,土壤容易发生干旱。

②黏质土:性能与沙质土相反,细粒物质较多,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供水性好,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强而释放缓慢。

③壤土:颗粒粗细适中,孔隙比例协调,土壤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适宜作物生长,肥力较高。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实验方案:
①实验方法
②实验步骤
③现象与结论
活动2:渗水比赛
实验结果
(四)作业:查阅资料,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回忆上节课内容
提问: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
2、让同学们拿出第一课培养的豆苗。

(二)新课教学
活动3: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确定方案
教师: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呢?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那究竟豆苗在哪种土壤里长得更好呢,
还要通过亲自种植并观察来验证。

教师明确任务:观察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更好?
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

教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

(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评点。

注意:
①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

②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③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学生活动,取土种豆苗。

教师:大家种好豆苗后,请商讨后期的护理及观察记录等工作,将观察记录记在第7页表格中。

2、分析数据,解释豆苗适合生长的土壤
2星期后,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
①结合土壤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

②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3、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确定调查途径
写出调查方案
独立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三)板书设计: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活动3: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确定方案: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2、注意:
①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

②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③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3、结果:
(四)作业: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合生长哪种粮食作物、蔬菜及花卉。

五、教学反思:
学生可以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出一种土壤特征后,自己总结出另外两种土壤特征,但是因为没有实物供学生参考,无法做后续的渗水试验,看视频后都能理解实验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