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原理前三章课本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艺术对人生的价值及其深层奥秘→艺术学

艺术学的作用:让人在严肃的人生行动和明朗的是艺术体验基础上,获得一种理性反思的愉快

当代立场;

新传统畴(感兴和兴辞:来自于传统作用于现代);

体制化思路(将艺术视为现代型社会和文化制度建设的容;我国艺术学界长期受康德式审美与艺术的无功利性立场的影响,相信艺术是纯粹的个性创造和自由表达(青年鲁迅);揭示了艺术与特定的现代性制度的依存关系);

中西交融视点。

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

一、从艺术到艺术学

1、彝的中国之眼

《德温特湖畔之牛》《哑行者湖区画记》

彝:英国和中国的山水形貌不同却给我留下了相似的印象;艺术家描绘的是自己从自然中领悟到的一面,本质上还是一种模拟,是对大自然的印象

→同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描绘,不一样的审美鉴赏

英国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不同民族对自然与人之间永恒的关系的共通性以及再现这种共通性的差异→同一种艺术也可以诠释不同的风景

贡布里希:“中国之眼”,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长期熏染出来的差异;中国人独特的“心理定势”:画家看其所画

→艺术与艺术学互相依存,从创作、鉴赏到解释本身就包含了一整套的艺术学知识体系,并由特定艺术学知识体系乃至更加深广的文化传统构成

2、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

艺术是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饱含想想、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

艺术学是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

不一定要有后者才能喜欢前者,但喜欢前者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产生好奇,在疑问中诞生了后者

前者感兴后者理性;两者相互依存彼此相通:前者要借助后者同时是后者的基础,前者也只有借助后者才能清晰地关照自身

3、艺术学的发生与发展

康拉德·费德勒:艺术学之祖,

玛克斯·德索、爱弥儿·乌提兹:一般艺术学(与美学不同,美学在围上超越艺术但没有艺术广泛丰富的社会功能)

中国:王国维、滕固、宗白华;20C70Y末之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2011年从一级学科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艺术学有广义(包含五个一级学科)和狭义(广义艺术门类下

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之分

4、艺术学的含义

在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意义上的狭义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的简称,以广义艺术学的学科容为研究对象

二、艺术学的对象属性和方法

1、艺术学的对象

以具有显著艺术特征的艺术及艺术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

·具有显著艺术特征

不包括广义流行文化、青年亚文化生活方式和时装、体育、大众媒介中的纪实和新闻部分;包括艺术品及相关部分

·包含艺术学理论自身

2、艺术学的属性

人文学科:

·理论性(抽象性、反思性):

如观念艺术、元艺术等都以抽象观念去传达新的生活体验,体现出某种理论性或抽象性,使艺术品与艺术学之间在理论性上显得无限接近;

一种展示人在本质力量的高级精神活动;

艺术品的理论(面向艺术家共同体)和艺术学的理论性(艺术学者共同体)区别,在各自诶不获得一种承认,但都应该依托于艺术实践;

·客观性(学理性):

依赖于个人精神劳动的同时要求贴近对象的理性化

·评价性:依据价值尺度评判对象的属性

不同的价值尺度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评价:不存在“价值中立”

与道德政治立场不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衡量

·个性:艺术学的学术个性

3、艺术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具体:艺术美学、艺术语言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传播学、艺术教育学等第二章艺术观念

一、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

艺术观念即艺术是什么。西方: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艺术本质论传统;:把艺术创作和鉴赏都归结为人对物的感性的观念

1、模仿论

艺术来自人对现实的模仿。

·最早:赫拉克利特:艺术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

·德谟克利特:人对动物行为的模仿

·模仿否定论:柏拉图,艺术仅仅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和作为世界的本质的“理念”隔了三层,是虚假的,存在不合理

·模仿肯定论: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不是理念的虚假影像,同样可以到达真理的境界→模仿出自人的天性,给人带来快感,能帮助求知(不同在于媒介、对象和方式)

·中国:艺术模仿动物

→西方:艺术来自对社会现实的模仿,能再现社会现实的本质并产生冶作用;模仿论发展为西方艺术观念的主流理论,直到18C末19C初欧洲出现浪漫主义艺术思潮

2、理念论

艺术来自客观精神的呈现。

·柏拉图:否定意义上运用客观精神论:客观的理念才是世界的最终本质,是第一性的;由理念产生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是第三性的→艺术和真理隔了三层是虚假的

·黑格尔:肯定,改造为辩证运动和变化的历史过程:“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在与客观精神即理念的辩证显现

→象征型艺术:理念发展的初级阶段,只能用现成的客观事物形象去暗示自身,理念常超出外在形式,不能完全和形式融为一体(古埃及、波斯、印度,技巧上存在时代的局限)古典型艺术:理念与形象的完全统一,形成自由的整体(古希腊雕塑)

浪漫型艺术:具有独立自由精神而向往无限运动的理念,无法圆满地实现于外在世界时寻求返回自身,绝对理念只能在它本身上存在→浪漫型艺术产生“抒情”是基本特征,理念挣脱形式束缚回归自身

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

3、表现论(主观精神论)

·康德:艺术是艺术家们的天才、想象的创造物,“自由的艺术”

·克罗齐:“美就是直觉、直觉就是表现、表现就是艺术”,表现主义的支撑

·中国:古代起就一直很重视艺术家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诗言志,诗缘情”

西方直到1819C浪漫主义思潮中,艺术作为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观念才开始兴盛(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人柯勒律治)

→西方强调艺术家的决定作用,中国坚持人与自然的同一关系

表现论在支撑其艺术观的思维模式上和模仿论没有根本差异;强调艺术表现自我情感;认为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想象力占决定性地位;鉴赏过程应理解艺术家愿意;艺术家主体能力成为焦点

轻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

4、形式论

艺术品是一种纯形式构造

·康德:审美判断关乎艺术形式、艺术美在形式

·汉斯力克:音乐的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形式就是一切

·雅各布逊:形式因素是文学作品根本所在

·中国:注重在意义与表现形式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中国古代对艺术形式的关注侧重与直觉体验而不是西方那样抽象或思辨的探讨

5、感兴论

中国:艺术是个人感兴的产物;是符号形式中创生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直觉

二、关于艺术定义的现代争论

1、艺术的定义

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通过特有的形式组合唤起个人的审美感情,排除信息和知识,排除思想和理性,反对理性的介入和外部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极端的艺术美在于形式美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说:把艺术视为人的情感表现的美学学说,“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的科学”,为现代主义艺术的直觉主义和无意识等潮流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