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原理前三章课本整理

合集下载

艺术学基础知识各节重点

艺术学基础知识各节重点

音乐篇第一章涉及到音乐的基本概念。

先要了解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性,同时弄清楚音乐的几种功能。

第二章涉及音乐构成的原理和要素,应该重点掌握其中的第一、二、四节。

第三章叙述音乐发展的历史,第一节要了解中国音乐发展五个历史阶段中产生的主要音乐形式和代表性人物及作品。

第二节则应该掌握五个时期的重要音乐流派和风格。

第四章的第一节重点讲述中国传统音乐的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其中又以民间音乐为主,应该掌握民歌主要歌种,如号子、山歌、小调等;民间歌舞的舞种,如秧歌、花灯、采茶灯以及彝族的阿细跳月等;说唱音乐的主要曲种,如大鼓和弹词以及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

第二节讲述欧洲音乐的主要体裁,应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体裁,如交响曲、奏鸣曲、歌剧、音乐剧、艺术歌曲、协奏曲、室内乐等。

第五章的第一节以介绍作品为重点,应该掌握作品体裁、内容及姓名。

第二节需要掌握西方的主要作曲家及书中所重点介绍的代表作。

戏剧篇第一章的第一、二节应重点阅读。

什么是戏剧?戏剧的定义是什么?中国话剧的由来如何?戏剧有什么功能?这是应入门必知的。

第二章重点阅读第一节"戏剧的特性"、第二节"戏剧冲突,和第三节"戏剧情境"。

这三节分别从戏剧动作、戏剧冲突、戏剧情境三个方面介绍了戏剧的特性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重要的理论概念,也对戏剧史上各时期的重要戏剧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章第一节"剧场性"、第二节"假定性"、第三节"戏剧性"、第四节"综合性"应重点阅读。

它们是戏剧审美把握现实的重要原则,是戏剧得以区别于其它艺术而不可代替的审美基础。

第四章第二节"悲剧"、第三节"喜剧"和第四节"正剧”应重点阅读。

因为现代戏剧在风格类型方面的变化,无不以这三种戏剧体裁为根基。

第五章所有分节都应重点阅读。

艺术学原理课程笔记

艺术学原理课程笔记

艺术学原理课程笔记一.艺术学概念学习的两极:超脱门类艺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门类艺术具体问题的进一步深化论之写作:尽管选取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课题,但是却对门类艺术的本质甚至艺术的本质的理解渗透其中,贯穿其中.艺术学:(1)门类艺术的总和,一级学科.(2)艺术理论,艺术史研究.二级学科.艺术史研究:艺术与当时社会的关系.涉及具体事件但不停留在具体事件而反应社会跟艺术的关系.贡布里希艺术理论:理性的研究分析二.艺术学的产生和发展艺术学是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产生之后产生的,于十九世纪后半叶.艺术学,美学,哲学,文化史的异同和视角差异.《美术源流考》,陈院长艺术学的研究一定要依托具体门类艺术的研究和学习三.艺术学的研究内容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艺术学原理著作的差异(1)研究它们之间的发展线索(2)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对观点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3)研究内容的比较:共同包含的内容是基础差异的内容的产生的原因艺术学研究内容:1、整体的艺术学研究与门类艺术研究的关系2、艺术的起源、形成3、艺术与现实的关系4、艺术反映现实的独特性问题5、艺术形态学,艺术门类6、艺术价值7、艺术批评、艺术评论,艺术社会学8、艺术审美贯穿可程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追问如何以及为什么这样更深层次的问题)1、艺术与哲学的关系2、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题目:对1900-2000年间的艺术史学史的研究《百年美术史的叙事模式研究》博士生论文题目选取一个时间段,收集资料之后如何分类、如何寻找切入点。

课程作业:收集已经出版的艺术原理及艺术概论的书籍,对其进行分类比较1、作为艺术学综合学科2、艺术独特的本质特点。

如与哲学、美学层面对艺术本质的研究。

3、研究各艺术门类的艺术的个性特征。

4、艺术作品。

创作理论等论文写作:(1)对建筑的观念的发展(2)建筑评论的标准的变迁课程研究专题:一、艺术的起源1、艺术如何起源,各种学说,比较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自己支持的观点。

《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

《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

《艺术学概论》课程要点重点部分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章的重点难点: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第二节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艺术学原理

艺术学原理

《艺术学原理》总结——王一川序本人是16级的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学生,想要借着刚考完试的余热,给下一届想要报考川师大的师弟师妹们传递一些经验和资料。

考研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在我看来,每次开始一件重要的事之前,我会告诉自己:没有什么人是不可取代,没有什么位置是不能放弃,没有什么东西是非拥有不行。

人生很奇怪,能这样说服自己的事,多半是会成功的事。

这样想,人变轻了,心态变简单了,目标也显得明确而清晰,那时,再深呼吸一口气,开始全力冲刺!所以,美丽的川师大,期待你的到来。

在正式开始写资料之前,我还想简单的分享下我的专业课的复习方法,希望这种方法能够对你有借鉴作用,毕竟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初试分专业一和专业二,各占150分。

专业一只有一本书—也就是我要介绍的《艺术学原理》,它的分值比重和专业二的3本专业书合起来相当,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是四月份,我建议在五月份可以开始准备专业课的学习。

太早会疲倦,太晚时间太紧。

因此我个人认为从五月份开始每天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我当时是英语,政治,专业课各占半天,等到十月份的时候英语和政治时间比重大大降低,全力巩固专业课。

川师的专业课考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知识点固定。

所以得高分的几率很高,希望师弟师妹能够在看了我的资料后,能够在17年的考试中金榜题名!研究生在这里等待着你的到来!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1.章节梗概:简单介绍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通过艺术学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艺术学的含义。

以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为基点,介绍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属性和方法。

2.重要程度:三颗星(每年出题在5分~10分之间)3.出题方式:名词解释。

4.重要知识点(必背)①什么是艺术?(教材13页)答:是指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

②什么是艺术学?(教材13页)答:是指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也就是对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的理性研究。

艺术概论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艺术的本质: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政治、经济、道德、哲学、宗教的内部联系。

换句话说,就是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一种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规定着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事物。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和经济基础的关系: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艺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既承认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关系,同是又承认艺术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他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他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许多艺术现象都同宗教联系在一起。

艺术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1)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它们是相互影响的(2)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1)艺术是一种思想关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关系是反映物质关系的,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的。

(2)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不同于作为“中间环节”的其他意识形态。

(3)艺术与宗教、哲学等其他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共性,但它们究竟是不同的社会事物,在上层建筑里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彼此不能混为一谈,不能相互替代。

艺术学原理 艺术概论

艺术学原理 艺术概论

2 继承与创新——艺术自身沿革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关键,继承是为了更 好的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质的飞跃,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艺术,他们要用自己 的声音发言,用自己的姿态走路。对于 他们来说,复制就是取消自己 艺术创新既是一代人在艺术史上寻找坐 标的艺术实践,有事艺术发展本体规律 的内在驱动。
内涵:在艺术史上,我们可以发现,每 一代艺术家都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于前代艺术传统,它既是继承,更是 超越。一个时代的艺术总是以叛逆者的 身份,在对前代艺术的反抗中完成自己 的创造——新的传统里又蕴含传统
2 继承与创新——艺术自身沿革
继承是艺术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本体规律。 无论个体艺术家还是一个时代的艺术, 都不可能凭空诞生,都是在前代艺术传 统之上生成的。
3 游戏说
艺术与游戏有根本共同点,即不追求实际 功利,是一种自由创造活动,认为艺术起源 于人类游戏和活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席勒 斯宾塞
3 游戏说
艺术与游戏有根本共同点,即不追求实际 功利,是一种自由创造活动,认为艺术起源 于人类游戏和活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游戏说主要价值在于它侧重从艺术的本性 去研究艺术的起源,发现了艺术的重要特性, 即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不以直接的现实 目的为旨归,而以人类的精神满足为目标, 为人类创造一个灵魂家园。 艺术需要在人的基本生活满足之后进行
5 劳动实践说
源于恩格斯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 揭示了艺术与人类劳动实践的关系,从人类 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来寻找艺术起源,这无疑 发现了艺术起源的重要支点。艺术产生于人 类的劳动实践,以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作为 艺术的重要表达内容,又随着劳动实践发展 而变迁,但其审美性认识不够。
1 平衡与不平衡——艺术与社会发展关系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总结——王一川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1.章节梗概:简单介绍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通过艺术学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艺术学的含义。

以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为基点,介绍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属性和方法。

2.重要程度:三颗星(每年出题在5分~10分之间)3.出题方式:名词解释。

4.重要知识点(必背)①什么是艺术?(P13)答:是指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

②什么是艺术学?(P13)答:是指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也就是对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的理性研究。

③“艺术学鼻祖”是指谁,为什么称其为“艺术学鼻祖?”(P14)答:是指德国19世纪美术史家康拉德·费德勒。

因为他虽未曾使用过艺术学这一学科名称,但率先明确区分了艺术与美以及艺术的学问与美的学问。

④中国现代艺术批评的创始人是谁?(P15)答:王国维。

他较早的使用艺术或美术概念。

⑤艺术学的对象有哪些?(P17/18)答:⑴艺术学对象是具有显著的艺术特征的艺术。

⑵艺术学的对象还应包括艺术学理论自身。

⑥艺术学的属性包括了哪些?(P18/19/20)答:⑴理论性。

也可作抽象性或反思性。

是指艺术学具有对艺术现象加以理解和论述从而形成关于艺术的系统知识的特性。

⑵客观性。

这也可称为学理性。

是指艺术学具有贴近对象和符合理性的特性。

⑶评价性。

这里是指艺术学具有依据价值尺度去评判对象的特性。

⑷个性。

也就是艺术学的学术个性,是指艺术学理论总是要体现艺术学者的独特的个体学术立场、观点和气质。

5.备注:第一章的考试出现频率并不高,因为只是作为该书的开篇简介的出现,故知识点并不多。

因此需要做到的就是将精力放在后面章节。

希望你能复习愉快~第二章艺术观念1.章节梗概:在了解艺术究竟是什么的基础上,进入艺术观念层面去探究艺术的现代争论。

根据艺术的特征去反映艺术观念的核心层面。

这章就是对艺术观念、含义、特征的概述。

2.重要程度:四颗星(每年出题在10分~40分之间)3.出题方式: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4.重要知识点(必背)①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有哪些?定义是什么?(P25/27/31/32/34)答:⑴模仿论。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鉴赏本身即是一种审美再创造)一.艺术鉴赏的意义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出现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和伊赛尔主张:研究读者接受作家—作品—读者全过程的研究)观点:①确立读者的中心地位作品的意义=作品本身+读者赋予艺术作品属性:是审美客体,鉴赏对象。

作品中艺术形象是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客观依据。

审美再创造:鉴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主动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创造活动凭借②的重要内容:姚斯的“期待视野”和伊赛尔的“空白”概念期待视野:读者潜在的审美期待空白:空白的东西导致本文的向读者暗示或者提示的东西)接受美学的传播:德国苏联:梅拉赫:首次提出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美国:费希形成“读者反应批评学派”总结:接受美学的提出代表文艺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艺术作品转移到上。

加强对审美主体的研究。

艺术鉴赏主要体现:①艺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才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②鉴赏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审美再创造。

(伊赛尔的“空白理论”)③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

,艺术鉴赏二.提高与培养1.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4.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5.美育与艺术教育第十二章典型(再现,写实,人物形象)与意境(表现,抒情,内心世界)再现的艺术: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侧重塑造典型抒情诗,山水画,音乐,建筑,书法,侧重创造意境成功的人物形象别林斯基: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典型性(典型人物应当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②安格尔《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米勒齐白石《虾》徐悲鸿《马》2.典型的特征:①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阿Q 精神胜利法)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个性中体现共性)艺术典型的个性:作品中人物形象非常独特,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性格,感情,内心世界。

(如奥勃洛摩夫)现象中体现本质,偶然中体现必然(个人行为经历命运性格等的偶然性(不可重复性),同时体现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如祥林嫂和老葛朗台)③性格单一化人物:扁形人物复杂性格人物:圆形人物典型人物应当是圆形人物。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名校笔记和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艺术体制)【圣才出品】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名校笔记和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艺术体制)【圣才出品】

第3章艺术体制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述】本章主要论述了艺术体制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艺术存在于一个结构性的体制之内,正是某一时期的特定艺术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何为艺术和艺术如何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同时还提到了丹托、迪基、布迪厄、比格尔等理论家对艺术体制的问题做出的研究,分析了理解当代中国的艺术状况的方法,即必须考察由国家艺术组织、艺术市场机制、艺术批评体系、艺术教育与艺术学科体系等几方面构成的整体的艺术体制,才能对其有恰当的把握。

本章考点以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为主,学习时,要整体把握艺术体制这个具有很强解释力的范畴,理解艺术内在的兴辞特质,分析兴辞与体制之间的一种相互认可与支持的协商关系。

一、从艺术品到艺术体制1.艺术体制艺术体制是指一定时期存在的有关艺术的各种观念与知识系统,以及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生产、传播、消费、评价的完整的社会机制。

“艺术体制”是当代艺术社会学的核心范畴。

2.作为观念与制度的艺术界(1)艺术实例1917年杜尚的《泉》和1983年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与《你见过大海》两例都向人们提出“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应当将问题转向“什么使某物被看做是艺术”,即从艺术的本质转向艺术品的资格或身份、艺术体制。

(2)丹托①丹托于1964年出版著作《艺术界》,指出新的艺术实践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艺术品在什么情况下区别于日常物品。

②丹托阐释表明某物的艺术品身份是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实现的,这种历史情境就是包括“艺术理论环境”和“对艺术史的认识”在内的“艺术界”,即包括他的物理属性以及外在于它的一种普遍的艺术观念使其被接受为艺术。

③丹托主张“阐释构成艺术品”,他将一件艺术品分为两层意义,即作品的外观表层形象和所涉及的种种深层观念。

第二层的意义决定艺术品资格的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观念和思潮,常常由“艺术界”直接阐发出来,与艺术家和批评家的作品同时呈现给观者。

3.作为网络机构的艺术体制(1)迪基:艺术体制理论①类别意义上的艺术品是一种人工制品,代表某种社会制度(即艺术界)的一个人或一些人授予它具有欣赏对象资格的地位。

(NEW)李胜利《艺术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李胜利《艺术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艺术的本质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艺术的功能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艺术的构成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艺术的创作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艺术的消费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艺术的源流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艺术的诸种含义“艺术”一词有多种不同的用法:有时指艺术活动本身;有时指艺术活动的结果,即艺术作品。

在指艺术作品的时候,有时指狭义的审美艺术作品(不包括文学);有时指广义的审美艺术作品(包括文学);有时指泛化的实用艺术作品(包括园林等实用艺术)。

(一)艺术(作品)1.艺术的当代含义:从狭义到广义(1)狭义①在西方,艺术的狭义含义有时仅指视觉艺术,相当于汉语中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四大门类。

其中,绘画、雕塑、建筑又被总称为“大艺术”(Major arts),而工艺美术则被称为“小艺术”(Minor arts)。

②在中国,艺术的狭义含义是对除文学之外的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曲艺、杂技、戏剧等艺术形式的一种总称。

在这种用法中,文学与艺术两个词是并列关系。

(2)广义艺术的广义用法,是包括所有的实用艺术(如建筑、园林、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和非实用艺术(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等狭义艺术及以及文学艺术在内)。

①被贡布里奇称为“艺术史之父”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美学》的第三卷《各门艺术的体系》中,先后论及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包括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

②当代美国的《艺术和人文:艺术导论》把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摄影等九类艺术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

③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涉及五大艺术类别: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

511-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

511-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

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第一章艺术总论一.艺术起源的六种学说(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

艺术学原理的课后习题参考资料

艺术学原理的课后习题参考资料

说明:这份资料是考研的时候自己整理的,王一川先生的《艺术学原理》一书涉及一些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对于初学者难免生涩,分享出来这个资料也仅供参考,并非标准答案。

前三章的答案都能在书上直接找到,就不单独列出了。

在此之前,曾分享与“爱问”共享,但是后来资料因故不能查阅,今再次上传,有用就好。

——金正门艺术学原理第四章艺术品2、如何理解艺术兴媒的作用?P95-97A:艺术兴媒,是指可以承载艺术家感兴并能触发公众感兴的艺术媒介。

艺术媒介在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的整体过程中构成了最基础的第一环节。

可以说:艺术媒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艺术兴辞的调整,艺术兴象的生成和艺术兴格的彰显,起作用具体表现为:(1)媒辞调整。

艺术媒介影响着艺术兴辞的调整和适应。

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曾经探讨过“诗与画的界限”,即区分两种艺术媒介——文字(声音)与图像——的不同修辞功效。

关于古希腊神话拉奥孔的故事,许多艺术作品都曾有展现,最为著名的当属古罗马的拉奥孔群雕和诗人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

莱辛通过比较二者对拉奥孔被毒蛇咬死这一情节的展现,提出了造型艺术和叙事艺术,用以规定绘画与诗歌之间的差别。

不同媒介会影响不同的符号编码规则,作为空间艺术的符号,比如绘画、雕塑易于呈现发生在空间中的静态事件,而作为时间艺术的承续符号,如诗歌等则易于表现发生在时间中的动态事件。

(2)媒象生成。

艺术媒介影响着艺术兴象的生成和型构。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曾谈及:“艺术确实是表现的,但是如果没有型构他就不可能表现。

而这种型构过程是在某种感性媒介物中进行的。

”这说明,艺术兴象的表现离不开艺术修辞(构型),而艺术修辞又受到艺术媒介(感性媒介物)的直接影响。

因此,艺术媒介关乎艺术兴象的生成与型构。

(3)媒格展现。

艺术媒介影响着艺术兴格的展现和区别。

一般来说,艺术兴格受制于作者兴性与作品风格,但艺术品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必然又受到艺术媒介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艺术媒介无不影响着艺术性格的呈现。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总结——王一川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1.章节梗概:简单介绍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通过艺术学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艺术学的含义。

以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为基点,介绍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属性和方法。

2.重要程度:三颗星(每年出题在5分~10分之间)3.出题方式:名词解释。

4.重要知识点(必背)①什么是艺术(P13)答:是指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

②什么是艺术学(P13)答:是指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也就是对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的理性研究。

③“艺术学鼻祖”是指谁,为什么称其为“艺术学鼻祖”(P14)答:是指德国19世纪美术史家康拉德·费德勒。

因为他虽未曾使用过艺术学这一学科名称,但率先明确区分了艺术与美以及艺术的学问与美的学问。

④中国现代艺术批评的创始人是谁(P15)答:王国维。

他较早的使用艺术或美术概念。

⑤艺术学的对象有哪些(P17/18)答:⑴艺术学对象是具有显着的艺术特征的艺术。

⑵艺术学的对象还应包括艺术学理论自身。

⑥艺术学的属性包括了哪些(P18/19/20)答:⑴理论性。

也可作抽象性或反思性。

是指艺术学具有对艺术现象加以理解和论述从而形成关于艺术的系统知识的特性。

⑵客观性。

这也可称为学理性。

是指艺术学具有贴近对象和符合理性的特性。

⑶评价性。

这里是指艺术学具有依据价值尺度去评判对象的特性。

⑷个性。

也就是艺术学的学术个性,是指艺术学理论总是要体现艺术学者的独特的个体学术立场、观点和气质。

5.备注:第一章的考试出现频率并不高,因为只是作为该书的开篇简介的出现,故知识点并不多。

因此需要做到的就是将精力放在后面章节。

希望你能复习愉快~第二章艺术观念1.章节梗概:在了解艺术究竟是什么的基础上,进入艺术观念层面去探究艺术的现代争论。

根据艺术的特征去反映艺术观念的核心层面。

这章就是对艺术观念、含义、特征的概述。

2.重要程度:四颗星(每年出题在10分~40分之间)3.出题方式: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4.重要知识点(必背)①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有哪些定义是什么(P25/27/31/32/34)答:⑴模仿论。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文章是为了阐明道理,弘扬精神。

直观地理解即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和手段。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艺术基础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艺术基础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艺术基础知识第一章:艺术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的定义、分类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造型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造型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形和色彩等基本要素。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视觉要素的认识,为后续绘画和设计奠定基础。

第三章:素描本章主要讲解素描的概念、特点、技法以及注意事项。

学生将通过上课练使自己掌握素描技法,并能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描绘任务。

第四章:色彩本章主要介绍了色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

学生通过研究本章内容,应该对色彩的构成和调配有所了解。

第五章:造型设计本章主要讲解一些简单的造型设计原理,包括平面造型、立体造型、构图和比例等基本原理。

学生通过研究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实现简单的造型设计。

第六章:版画本章介绍了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学生通过上机练,可以体验到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七章:雕塑本章主要讲解雕塑的概念,种类,制作材料,以及雕塑艺术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地位。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塑艺术的发展变化。

第八章:建筑本章主要讲解建筑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建筑美学等内容。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建筑艺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艺术基础知识是以学生视角为出发点的课本。

适当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艺术概述、造型基础、素描、色彩、造型设计、版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基本造型能力,让学生在知识和实践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艺术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艺术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艺术原理及方法论总结1. 艺术原理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主题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原理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原则。

1.1 比例与构图艺术作品的比例和构图是艺术家表达意图和创造美感的重要手段。

比例指的是物体在作品中的大小关系,而构图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摆放位置和关系。

合理的比例和构图可以帮助艺术作品更好地传达主题和情感。

1.2 色彩运用色彩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色彩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艺术家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饱和度和明暗等变化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1.3 线条与形状线条和形状是艺术作品中的基本构成元素。

线条可以帮助描绘物体的轮廓和纹理,形状则是物体在平面上的表现。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和形状的运用来创造出独特的表现效果。

1.4 质感与光影质感和光影是艺术作品中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通过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艺术家可以表现出不同材质的质感和光影变化,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 艺术方法论艺术方法论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所采用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体系。

2.1 观察与感知观察是艺术家获取灵感和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艺术家通过准确观察周围的事物和情感体验,从中获取灵感和创作主题。

2.2 创意与表达创意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核心能力。

通过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艺术家可以呈现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并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3 实践与反思实践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艺术家通过不断实践和尝试,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同时,艺术家要经常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在创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巧和风格。

以上是对艺术原理及方法论的总结。

艺术创作是一门充满灵感和创意的艺术,通过遵循艺术原理和运用艺术方法论,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富有个性和表达力的作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艺术对人生的价值及其深层奥秘→艺术学艺术学的作用:让人在严肃的人生行动和明朗的是艺术体验基础上,获得一种理性反思的愉快当代立场;新传统畴(感兴和兴辞:来自于传统作用于现代);体制化思路(将艺术视为现代型社会和文化制度建设的容;我国艺术学界长期受康德式审美与艺术的无功利性立场的影响,相信艺术是纯粹的个性创造和自由表达(青年鲁迅);揭示了艺术与特定的现代性制度的依存关系);中西交融视点。

第一章艺术与艺术学一、从艺术到艺术学1、彝的中国之眼《德温特湖畔之牛》《哑行者湖区画记》彝:英国和中国的山水形貌不同却给我留下了相似的印象;艺术家描绘的是自己从自然中领悟到的一面,本质上还是一种模拟,是对大自然的印象→同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描绘,不一样的审美鉴赏英国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不同民族对自然与人之间永恒的关系的共通性以及再现这种共通性的差异→同一种艺术也可以诠释不同的风景贡布里希:“中国之眼”,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长期熏染出来的差异;中国人独特的“心理定势”:画家看其所画→艺术与艺术学互相依存,从创作、鉴赏到解释本身就包含了一整套的艺术学知识体系,并由特定艺术学知识体系乃至更加深广的文化传统构成2、艺术与艺术学的关系艺术是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饱含想想、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艺术学是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

不一定要有后者才能喜欢前者,但喜欢前者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产生好奇,在疑问中诞生了后者前者感兴后者理性;两者相互依存彼此相通:前者要借助后者同时是后者的基础,前者也只有借助后者才能清晰地关照自身3、艺术学的发生与发展康拉德·费德勒:艺术学之祖,玛克斯·德索、爱弥儿·乌提兹:一般艺术学(与美学不同,美学在围上超越艺术但没有艺术广泛丰富的社会功能)中国:王国维、滕固、宗白华;20C70Y末之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2011年从一级学科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艺术学有广义(包含五个一级学科)和狭义(广义艺术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之分4、艺术学的含义在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意义上的狭义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的简称,以广义艺术学的学科容为研究对象二、艺术学的对象属性和方法1、艺术学的对象以具有显著艺术特征的艺术及艺术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显著艺术特征不包括广义流行文化、青年亚文化生活方式和时装、体育、大众媒介中的纪实和新闻部分;包括艺术品及相关部分·包含艺术学理论自身2、艺术学的属性人文学科:·理论性(抽象性、反思性):如观念艺术、元艺术等都以抽象观念去传达新的生活体验,体现出某种理论性或抽象性,使艺术品与艺术学之间在理论性上显得无限接近;一种展示人在本质力量的高级精神活动;艺术品的理论(面向艺术家共同体)和艺术学的理论性(艺术学者共同体)区别,在各自诶不获得一种承认,但都应该依托于艺术实践;·客观性(学理性):依赖于个人精神劳动的同时要求贴近对象的理性化·评价性:依据价值尺度评判对象的属性不同的价值尺度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评价:不存在“价值中立”与道德政治立场不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衡量·个性:艺术学的学术个性3、艺术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具体:艺术美学、艺术语言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传播学、艺术教育学等第二章艺术观念一、历史上主要艺术观念艺术观念即艺术是什么。

西方: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艺术本质论传统;:把艺术创作和鉴赏都归结为人对物的感性的观念1、模仿论艺术来自人对现实的模仿。

·最早:赫拉克利特:艺术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德谟克利特:人对动物行为的模仿·模仿否定论:柏拉图,艺术仅仅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和作为世界的本质的“理念”隔了三层,是虚假的,存在不合理·模仿肯定论: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不是理念的虚假影像,同样可以到达真理的境界→模仿出自人的天性,给人带来快感,能帮助求知(不同在于媒介、对象和方式)·中国:艺术模仿动物→西方:艺术来自对社会现实的模仿,能再现社会现实的本质并产生冶作用;模仿论发展为西方艺术观念的主流理论,直到18C末19C初欧洲出现浪漫主义艺术思潮2、理念论艺术来自客观精神的呈现。

·柏拉图:否定意义上运用客观精神论:客观的理念才是世界的最终本质,是第一性的;由理念产生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是第三性的→艺术和真理隔了三层是虚假的·黑格尔:肯定,改造为辩证运动和变化的历史过程:“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在与客观精神即理念的辩证显现→象征型艺术:理念发展的初级阶段,只能用现成的客观事物形象去暗示自身,理念常超出外在形式,不能完全和形式融为一体(古埃及、波斯、印度,技巧上存在时代的局限)古典型艺术:理念与形象的完全统一,形成自由的整体(古希腊雕塑)浪漫型艺术:具有独立自由精神而向往无限运动的理念,无法圆满地实现于外在世界时寻求返回自身,绝对理念只能在它本身上存在→浪漫型艺术产生“抒情”是基本特征,理念挣脱形式束缚回归自身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3、表现论(主观精神论)·康德:艺术是艺术家们的天才、想象的创造物,“自由的艺术”·克罗齐:“美就是直觉、直觉就是表现、表现就是艺术”,表现主义的支撑·中国:古代起就一直很重视艺术家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诗言志,诗缘情”西方直到1819C浪漫主义思潮中,艺术作为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观念才开始兴盛(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人柯勒律治)→西方强调艺术家的决定作用,中国坚持人与自然的同一关系表现论在支撑其艺术观的思维模式上和模仿论没有根本差异;强调艺术表现自我情感;认为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想象力占决定性地位;鉴赏过程应理解艺术家愿意;艺术家主体能力成为焦点轻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4、形式论艺术品是一种纯形式构造·康德:审美判断关乎艺术形式、艺术美在形式·汉斯力克:音乐的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形式就是一切·雅各布逊:形式因素是文学作品根本所在·中国:注重在意义与表现形式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中国古代对艺术形式的关注侧重与直觉体验而不是西方那样抽象或思辨的探讨5、感兴论中国:艺术是个人感兴的产物;是符号形式中创生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直觉二、关于艺术定义的现代争论1、艺术的定义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通过特有的形式组合唤起个人的审美感情,排除信息和知识,排除思想和理性,反对理性的介入和外部世界的模仿或再现汉斯立克的音乐美:极端的艺术美在于形式美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说:把艺术视为人的情感表现的美学学说,“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的科学”,为现代主义艺术的直觉主义和无意识等潮流提供了理论支撑2、艺术无法定义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莫里斯·韦茨:艺术无法定义:艺术很难发现共性威廉·肯尼克:艺术的意义在于我们对它的使用,因此无法精确定义;艺术理论或美学的任务在于寻找艺术品之间的相似点而不是界定3、艺术可定义·美国艺术理论家阿瑟·丹托:艺术的存在及界定都至少依赖一个必要的社会条件——被社会的艺术理论环境或艺术体制富裕某种资格;并未给出具体定义·乔治·迪基:意见人工制品;代表某一社会体制而行动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授予其被欣赏的侯选品资格前者强调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对辨别艺术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社会语境的重要性→都离开了对艺术的显性且去语境化的属性的强调,转向了对非显性的、依赖于语境特征的重要性的强调4、艺术定义的新近尝试贝伊斯·高特《作为簇概念的“艺术”》:决定概念的适用性有多重标准但没有一个标准是必要条件→十点拥有正面的审美属性;具有情感表现力;在智力上有挑战性;在形式上既复杂又统一;能够表达错综复杂的含义;展现某种个人观点;是创造性想象力的一种发挥;是运用高潮技艺完成的工艺品或演出;某种属于已有的艺术形式;产生于某个创作艺术品的动机。

→围绕艺术定义出现不同观点的争论,本身就表明艺术定义问题已逐渐从形而上本质的领域解放出来20C50Y开始的关于艺术定义发生的持续的争论体现了时代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艺术研究从形而上思辨方法到社会体制研究方法的转变趋势,表明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体制化程度已经越来越深入三、从艺术特性去定义艺术维多利亚·亚历山大:·认为可大致描述艺术的大致特征或特性;艺术的定义应当符合艺术在艺术界群体中实际被赋予的地位和作用,左右这一切的是特定的社会艺术体制或艺术制度·艺术的特征:存在艺术产品;公开传播;是一种为享受而进行的体验;艺术由其物理的和社会语境界定·主排除隐形文化,只考察作为显性文化的艺术隐形文化:广义的流行文化;体育;大众媒介中的纪实和新闻部分;私人表现形式显性文化:美的艺术或高雅艺术;流行艺术;民间艺术;亚文化艺术;网络艺术产品→显隐性文化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四、艺术的定义:以兴辞为中心1、艺术定义的原则以特性代替本质立足于现当代艺术及艺术体制中国艺术与美学传统视角2、艺术定义艺术是一种在(特定的)社会语境过(主要任务)传播兴辞而(目的)唤起公众兴会的(特定的)媒介形式3、当前艺术概念的指称围显性文化的艺术五、艺术的特征1、艺术特征的多重性簇概念;艺术特征具有多重性2、艺术的主要特征·传媒性:艺术的而真正本性是实现人际传播;加拿大传播学家伊尼斯:传播媒介的不同会使被植入其中的文化产生偏斜麦克卢汉:媒介即使人的延伸,传媒的发达使全球变成了地球村;新媒介的产生是社会的一种新尺度的创造,并且这种新尺度势必意味新的社会容或称为新容的一部分跨媒介性(《山楂树之恋》)·兴辞性:(有一定符号修辞形式)艺术部各要素有自己的感兴修辞方式及其外部表现形态,由中国艺术理论传统产生;兴辞是由特定的传媒形式传达的能唤起公众兴会的符号修辞形式艺术美终究是以兴辞表达出来→容(柏拉图、黑格尔)?形式(康德、汉斯立克;中国吴冠中主形式美)?真正成功的兴辞总是那种能够创造性地传达艺术家感兴的修辞组合形式→艺术容和形式必然地统一在兴辞里·兴象形:艺术形象具有感性灌注的特性(创造出形象以感染观众)艺术兴象可以分类为:象征(暗示)、典型(现实主义的基本特色)、意境(情景交融,中国古典抒情艺术的特色)、仿像(大量复制、真实没有任何深层本源及任何所以的空洞的符号形态,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紧密相连)·语境性:艺术兴辞在期中产生或施加影响的特定社会生活状况→阿尔君·阿帕杜莱:新时代下,全球化带来文化同质化和文化异质化之间力的问题:群景观、媒体景观、科技景观、金融景观、意识形态景观·兴蕴性:艺术对观众具有兴味蕴藉效果,中国艺术理论和美学传统赋予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使观众有回味第三章艺术体制一、从艺术品到艺术体制1、作为观念与制度的艺术界1917杜尚《泉》、1983东《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什么是艺术”到“什么使某物被看做是艺术”;从艺术的本质到艺术品的资格或身份→艺术体制·丹托:1864《艺术界》:某物的艺术品身份是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实现,包括艺术理论环境和对艺术史的认识在的艺术界,即包括他的物理属性以及外在于它的一种普遍的艺术观念阐释构成艺术品:两重意义:外观表层和外观涉及的深层观念(常由艺术家和批评家组成的艺术家阐发)(《蒙娜丽莎》和杜尚)→阐释的功能是文化区分,现代艺术作品脱离了古典视觉美后艺术之名的获得就时刻依赖于一种来自艺术史或艺术批评家的观念的语境2、作为网络机构的艺术体制迪基:“艺术体制理论”·强调社会体制在艺术品获得其资格时的作用,理论带有更鲜明社会学色彩,“制度”指广泛而相互连接的社会关系网络·达达主义暴露了“人类活动——授予艺术地位的活动”问题;它们挑战规从而使人们的目光从表面特征转移到社会环境上,暴露了社会和历史的建构性·艺术体制的作用网络,包括物质方面的直接生产者以及一整套因素和制度·艺术的区别价值由权力空间赋予(6条标准)文学: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由文化裁决,认为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二、现代艺术自律体制的建构艺术自律体制:历史建构的产物,资产阶级艺术自我发展的结果1、布迪厄:艺术场的自律化结构·19C波德莱尔、福楼拜、马奈对传统秩序进行挑战,对社会权利和经济资本进行抗拒,使评价权威转移到同行部,艺术场逐渐走向自主化·康德美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席勒艺术与社会实践脱离的前提;19C浪漫主义和康德美学的天才观最直接促成了现代的强调个人创造性的艺术家形象的出现(尔伦、兰波)·纯文化生产成为最严格和限制最多的定义(排除了一切政治等因素)·艺术家通过艺术自律体制使作品更多地集中于形式、方式、风格,而非主题(包含对功能的屈从)·艺术家以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掩盖了经济追求,使文化等级柔和化隐身化(“各种趣味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教育与教养的产物”,艺术家的追求本身体现了文化等级和社会等级的不平等)2、比格尔:先锋派对艺术自律体制的挑战先锋派艺术直接挑战了现代“艺术”概念本身,只有先锋派运动后,对艺术体制的批判才成为可能·先锋派是对现代主义的彻底否定,它主艺术再次与实践相联系,不是指艺术作品的容而是艺术在社会中起的作用→艺术自律与否,观察其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方式都不是其容和形式,而是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艺术体制的自反性:体系批判(不同阶段)和自我批判(站在局外,体现了历史构建性)→这个自律体制变化的过程中:缘由艺术品加之和审美判断的神圣性与自足性小姐,体制网络关系取代审美本质属性,由此来把握艺术体制在艺术中的作用三、当代中国艺术体制分析1、国家艺术组织政府领导的文化事业机构:符合主流价值体系开始在价值取向和艺术形式创新之间寻求平衡2、艺术市场机制·艺术生产:依靠国家体制的艺术家和民间、独立、依靠市场的艺术家群体→艺术市场机制:通过非政府渠道·艺术制作资金投入渠道多样化:明见商业自主和国际艺术基金·艺术生产这依靠资助进行创作·艺术产品获得市场回报资本与艺术的紧密关系取代了国家艺术组织中主流价值体系与艺术的紧密关系:表明中国当代艺术体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问题:协调与国家主流文化的关系全球资本带来的压力(西方资本带来西方意识形态造成水土不服和媚俗)“资本与艺术在争夺意义”“艺术最终只能屈从于时尚”3、艺术产业与艺术传媒艺术产业:从经济角度看待艺术创作生产:宣传教育、公益性→商品属性、经济属性(艺谋“印象”;赖声川)→产业角度:传媒的重要性:广义和狭义→传媒角度:有利(更好解放艺术生产力)有弊(媚俗化)4、艺术批评体系对新艺术形式的兴起展开和接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朦胧诗”→当代艺术观念从纯艺术发展到泛艺术,什么是艺术,艺术可以有怎样的面貌和表述方式,理解已经变得相当宽容5、艺术学科体制现代学院教育:基本艺术技巧+历史、理论、古典传统→艺术被神圣化、艺术天才;学院本身是传统和现代争夺资源的空间四、艺术体制和兴辞1、两种相互交汇的视角对象本身的特点或其所处的语境使其被认为是艺术品→艺术自身的兴辞和外在体制之间达成协商关系2、艺术体制下的兴辞创造与接受“弱体制性”:艺术体制是一种动态网络关系结构,鼓励行动者发展变化;涵对自身的早饭与超越(商业片兴起→商业+主旋律)对鉴赏者:艺术体制和兴辞的双重视角下实现(接受语境和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