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2004.10)
•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北魏在州之上设置
了具有中央派出机构性质的(
)
• A.行省
• B.道
• C.路
• D.行台
单选题(2005.1)
•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统治的最突出特点是
• 诒书侍御史 :主管监察司法 • 殿中侍御史 :主管监督朝仪 • 侍御史 :主管纠劾官员的失职犯法
九品中正制
• 九品中正制是从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其具体方 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 中正,负责考察本州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 才定出品和状。
• 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上上至下下九 品,状时根据士人德才行为下的一个简短评语, 品、状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
• 十六国末,北方各政权将军事要冲驻军及 其家属和所管人口与一般平民分开,称为 “镇民”,其辖区称“军镇”。
• 北魏时期,其南北边界均设置军镇。军镇 形同一级行政区,大约与州的行政级别相 当。
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
• 王国 • 乔州郡县 • 左郡县
Biblioteka Baidu
三长制
• 孝文帝改革后,以三长制为地方基础行政 组织,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 五里立一党长,三长负责核查户口,征收 赋役,并办理一般民事诉讼。对鲜卑贵族 来说,三长制是一项促进其进一步汉化的 新制度。
补充:南朝的宋齐梁陈
•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除东晋皇帝,自立 宋。
• 刘宋末年,掌握军权的萧道成夺权帝位, 建立齐。
• 二十多年后,大将萧衍夺取帝位,建立梁。 • 梁朝末年,大权落到大将陈霸先手里,陈
霸先夺取帝位,建立陈。
补充:东晋的门阀政治
• 所谓门阀政治,是一种讲究门第的贵族 政治。在门阀政治中,政权被望族所垄 断,在一定程度上,这体现了封建制传 统的再生。
• 门阀中的“门”就是门第、门户,“阀” 就是等级。
• 门阀政治的实质就是士族与皇族的共治, 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 变态。
补充:东晋的门阀政治
• 东晋是门阀政治兴盛期,君主的地位是 通过士族与皇权共治才得以维持的。
• 东晋初年,元帝引王导登龙床,共商国 事,远远超出君臣间礼仪。晋成帝给王 导手诏,竟用“顿首”、“惶恐言”之 词,说明皇室一天无士族支持,就难以 为继。
• 王导之所以不取代司马氏而宁愿与晋君 “共理朝政”,分享决策权,是为了取
魏晋南北朝时期 行政决策的程序及其趋势
• 二是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决策方式。
• 首先,对于重大的事务,依据秦汉以来的 传统决策形式采用集议的方式,由皇帝召 集群臣集议,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
• 其次,对于一般性政务,则多通过日益成 熟的三省制度来加以解决。皇帝通过三省 之间的层层控制,达到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的目的,将日常行政决策权集中于自己手 中。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三公列卿体制的逐步解体
• 列卿职权的萎缩 • 列卿地位的下降
三省决策地位的游移
• 尚书台独立 • 中书省的成立 • 门下机构的定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 行政决策的程序及其趋势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体制既从总的趋势 上呈现出加强中央集权的集中倾向,又不 时伴随出现背离中央集权的分散倾向。这 种体制上的两重性也反映到行政决策上, 使这一时期的行政决策也呈现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程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 行政决策的程序及其趋势
• 一是权臣擅政、皇帝被置于傀儡或半傀儡地位 的偏离中央集权原则的决策方式,通常表现为:
•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地方行政管理层次调整的必然性
• 首先是州的数量大量增加。 • 其次是郡的滥设。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
• 在州上设官。 • 强化县级行政管理。
军镇
• 军镇是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 管理方式。
尚书省在行政 执行过程中拥有较大的权力
• 首先是尚书省享有对诏敕的解释权,以便 更好地实施决策。
• 其次是尚书省在行政执行中的组织指挥权, 凡事涉若干机构的行政决策,由尚书省会 同有关机构共同解决。
地方政府在执行 政务过程中的自主权较大
• 原因:
• 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乱状态,地方 行政长官职兼军、政,中央政府的权威因 此下降。
•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 时期,权臣迭出。这些权臣的目的在于夺位改 统,因此,他们逐步剥夺皇帝的行政决策权, 使皇帝完全成为他们的傀儡。
•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时期,门 阀士族势力膨胀,成为行政决策上对皇权的一 种制约。这一时期的行政据侧多出现皇帝和士 族共同决策的局面。
• 在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状还受到一定重视,后 来状变成具文,品成为选拔官员的惟一标准,九 品中正制因而成为巩固门阀政治、阻塞寒素人才 入仕的工具。
补充:九品中正制
• 所谓九品,即把士人评品为三等九级:上 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 上、下中、下下。
• 由于大小中正都是世家大族成员,与本乡 闾的其他大族有着宗族、姻亲、师生、世 交等种种关系。因而他们论人才优劣,就 常常以这种关系为标准,为自己的亲朋入 仕提供方便。政府对品评人物的干预,无 形中被消解。
补充:九品中正制
• 中正在评定品状时,常根据个人的主观意 愿,任意决定品第高低,“今之中正,定 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 夺灭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己。”
• 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正是利用九品中正制 加强和巩固了门阀统治,维护了等级特权。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 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选举之弊,至此而极。”
• 中央政府考虑到战争的特殊环境,也主动 给地方以较大的自主权,以利于地方对突 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
地方政府在执行 政务过程中的自主权较大
• 利弊:
• 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地方政府在行政 执行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毕竟背离 了中央集权的要求,也使地方官的贪残难 以受到有效的遏制。
御史台三类官吏及其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