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润湿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问题详解
简要说明为什么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宽?答:过渡带的高度取决于最细的毛细管中的油(或水)柱的上升高度。
由于油藏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受温度、压力和油中溶解气的影响,油气界面张力很 小,故毛管力很小,油气过渡带高度就很小。
因为油水界面张力大于油气界 面张力,故油水过渡带的毛管力比油气过渡带的大,而且水油的密度差小于 油的密度,所以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且油越稠,水油密度差越小, 油水过渡带越宽 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
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
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在P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
油越稠,油水密度 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地层温度为50C O 。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1)视相对分子质量836.16)(==∑i i g M y M(2)相对密度58055202983616..M M ag g ===γ (3)压缩因子244.3624.415===c r p p p 648.102.19627350=+==c r T T T3.2441.6480.84(4)地下密度)(=)(3/95.11127350008314.084.0836.1615m kg ZRT pM V m g g +⨯⨯⨯===ρ (5)体积系数)/(10255.6202735027315101325.084.0333m m T T p p Z p nRT pZnRTV V B sc sc scsc gscgf g 标-⨯=++⨯⨯=⋅⋅===(6)等温压缩系数3.2441.6480.52[])(==1068.0648.1624.452.0-⨯⋅⋅=MPa T P T C C rc rgrg(7)粘度16.836500.01171.41.6483.244[])(01638.00117.04.1/11s mPa g g g g ⋅=⨯=⨯=μμμμ(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矿物润湿性对储层烃类包裹体形成制约的实验研究
体形成 的关 系涉及 不 多 。为 了合理 解 释分 析测 试 结
果 , 有 必 要 对 储 层 流体 包 裹 体 形 成 的 微 观 过 程 进 行 就
体实 验 的实现 , 主要选 取两 种典 型 的储 层矿 物 ( 石英
5 1
4 4
地 质 学 报 AT OOI N A V. 2. CA EIG A IC Ai 4 G C SI o N1 p 0 I O r 8 1 l 5
矿 物 润 湿 性 对 储 层 烃 类 包 裹 形 成 制 约 的 实 验 研 究 体
陈 , 锦 周 柱¨, u 勇 葛云 ¨, 振 毛毳
体 包 裹 体 形 成 的微 观 过 程 了 解 还 不 是 很 多 。储 层 岩
析 了矿物 润湿性对 储 层流 体包 裹体 形 成过程 的制约 作用 以及 油气 充注对储层成 岩作用 的影 响。
1 储 层 矿物 润湿 性 特 征
润湿是 由于液体 固体表 面排 挤在 固体表 面所产
生 的一 种 界 面 作 用 。 易 被 润 湿 的 表 面 称 为 亲 液 ( ) 水 表 面 , 矿 物称为 亲液 ( ) 物 ; 之称 为疏 液 ( ) 其 水 矿 反 水 表 面 和 疏 液 ( ) 物 。 润 湿 性 是 表 征 矿 物 表 面 重 要 水 矿 的 物 理 化 学 特 征 之 一 , 决 于 矿 物 表 面 不 饱 和 键 力 取 与 偶 极 水 分 子 相 互 作 用 的 强 弱 , 用 接 触 角 表 示 润 常
包裹 体的形 成机制 ( 张志坚 等 ,9 4 潘 长春 等 ,9 6 19 ; 19 ; Z a ge a ,9 6 进行过深入探讨 , h n t 1 19 ) . 但关 于储层 流体
油层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复习资料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1、掌握油藏流体的特点,烃类主要组成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地层水矿化度高。
石油、天然气是由分子结构相似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和少量非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统称为储层烃类。
储层烃类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非烃类物质(指烃类的氧、硫、氮化合物)在储层烃类中所占份额较少。
2、掌握临界点、泡点、露点(压力)的定义临界点是指体系中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点。
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3、掌握画出多组分体系的相图,指出其特征线、点、区,并分析不同类型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相态变化;三线:泡点线--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露点线--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等液量线--虚线,线上的液相含量相等四区:液相区(AC线以上-油藏)气相区(BC线右下方-气藏)气液两相区(ACB线包围的区域-油气藏)反常凝析区(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凝析气藏)J点:未饱和油藏I点:饱和油藏,可能有气顶;F点:气藏;A点: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Condensate gas ):温度位于临界温度和最大临界凝析温度之间,阴影区的上方。
1)循环注气2)注相邻气藏的干气。
4、掌握接触分离、多级分离、微分分离的定义;接触分离:指使油气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平衡的过程。
特点:分出气较多,得到的油偏少,系统的组成不变。
多级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
多级分离的系统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微分分离: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特点: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5、典型油气藏的相图特征,判别油气藏类型;6、掌握油田常用的分离方式及原因多级分离分出的气少,获得的地面油多,而且其中轻质油含量高,测得的气油比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期末题库
判断题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中所蕴藏的弹性躯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的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液气共存的最高压力。
(×)4.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同温同压等量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与理想气体的体积之比。
(√)5.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6.地层的单相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的。
(×)7.海水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水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大多数都是亲水油藏。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剖面。
(×)1、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尖峰愈高,则粒度组成愈均匀。
(y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 y )3、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 y )4、地层油粘度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 y )5、对于同种原油,甲烷的溶解度大于丙烷的溶解度。
(f )6、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y )7、平行于层理面的渗透率小于垂直于层理面的渗透率。
(f )8、润湿现象的实质是表面张力的下降。
( y)9、储层埋藏愈深,则孔隙度愈大。
( f)10、亲油油藏的水驱油效率高于亲水油藏。
( f )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和油藏流体中所蕴藏的总的弹性驱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气液共存的最高压力。
(√)4、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5、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地下天然气体积与标况天然气体积之比。
(×)6、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总大于1。
(×)7、海水的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的润湿性大多数是亲水的。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细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底层剖面。
润湿性评价方法
②由 Amoot 法、USBM 法刻度后,可参照其标准评判润湿性。 测试特点:①过程复杂,周期短,需要强水湿、油湿做参考样品,受表面处理效果影响 较大,应慎重使用; ②过程简单,周期短, T1 、 T2 、 RT1 、 RT2 与润湿指数线性关系好, 考虑到核磁测井的特点,应重视 T2 的测量,推荐使用。 测试方法: 依据润湿和非润湿表面分子间引力对分子运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通过观测表面上流体分子的 动态行为来测定液/ 固体系的润湿性[13]。 测试的适用条件: NMR 法简单、快速,克服了传统的 Amott 和 USBM 法费时和难度大的缺点,还可以非常 灵敏地从油湿表面区分出水湿表面,可用于分润湿性的测定。
推荐在缺乏润湿性专项测量时使用,以弥补资料缺陷。 测试方法: (1)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油气相对渗透率联合鉴定法。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油气相 对渗透率曲线的两条油相曲线画在同一张图上,如果两条油相线重合(或非常接近重合)则 岩样亲油。如果两条油相线不重合,则岩样亲水。 (2)相对渗透率曲线回线鉴定法,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与流体的微观分布状态有很 大关系, 而流体饱和次序的改变所形成的润湿滞后会影响流体的微观分布, 使驱替相对渗透 率曲线和吸入相对渗透率曲线在形态上产生很大差异。 如果油相回线分开, 而水相回线重合, 岩样是亲水的,反之如果油相回线重合,而水相回线分开,则岩样是亲油的。 测试的适用条件: 仅适用于区分强水湿和强油湿岩心,润湿性的小变化用这些方法难以检测出来。 2.2 Cryo-SEM 法 通过观察油藏岩石在不同孔隙和不同矿物上的油和水微观分布情况, 进而判断其润湿性 的一种方法。 Sutanto[20]等最早应用 Cryo-SEM 法研究孔隙内油和水的分布,后来也应用该方法结合 孔壁的几何形态和矿物形态,在孔隙尺度下表征矿物的润湿性,并推断中性润湿性的成因
润湿性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润湿性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润湿性是指液体在与固体接触表面上的吸附现象,即液体在接触角范
围内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润湿性是表征液体与固体接触的性质,直接
影响液体在固体表面的传输、扩散和吸附等过程。
润湿性的好坏取决于液
体与固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主要包括附着力和内聚力。
润湿性的测定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1.静态接触角法:
静态接触角法是通过测量液滴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角来评估润湿性。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个接触角,接触角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液体与固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接触角的大小与液滴在表面上的扩散能力呈负相关,
即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静态接触角法、动态接触
角法和测量接触角动力学方法。
2.液滴扩展性法:
液滴扩展性法是通过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扩展的面积来评估润湿性。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展开时,其半径会逐渐增大,液滴面积也会随之增大。
液滴表面积的增长速率越快,润湿性越好。
可通过光学方法或图像处理技
术来测量液滴的扩展面积。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润湿性测定方法,
如悬滴法、旋转浆粒法、薄膜侵润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总结起来,润湿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静态接触角法和液滴扩展性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接触角的大小或液滴在固体表面扩展的面积来评估
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判断润湿性的好坏。
这些方法在各种领域中广泛应用,如材料科学、化工、医学等领域,对于改善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传输和吸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4 分)1.地层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压力的减减小;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随压力降低而增大。
2.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条件是:岩石孔隙空间 100%被某一种流体所饱和体与岩石不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渗流为最稳定的层流。
3.孔隙度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流动孔隙度,通常测定的孔隙有效孔隙度。
4.根据苏林分析法,地层水主要分为硫酸钠(Na2SO4)水型,碳酸氢钠(NaHC水型,氯化镁(MgCl2)水型,氯化钙(CaCl2)水型。
5.在储层岩石中,不同胶结物具有不同的特性,泥质胶结物的特性是遇水膨灰质胶结物的特性是遇酸反应,硫酸盐胶结物的特性是高温脱水。
6.某油藏为封闭的未饱和油藏,随着油藏的开发,油藏压力降低,这会导致孔隙体积变小(变大,变小,不变),束缚水体积膨胀(膨胀,缩小,不变原油体积膨胀(膨胀,缩小,不变),从而使原油排出油藏,这是天然能量的弹性能。
而当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油藏中出现油,气两相,而且溶体积增加(增加,减小,不变),推动原油流动,这种驱动方式为溶解气7.颗粒平均直径小,则岩石比面大,则化学驱过程中吸附的化学剂多。
8.水驱油时的流度比越小,波及系数越大,采收率越大,在表面活性聚合物驱,碱驱中,用此机理的是聚合物驱1粒度曲线包括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2流体饱和度的主要测定方法有常压干馏法,蒸馏抽提法,色谱法3岩石比面越大,则平均粒径越小,对流体的吸附阻力越大4油藏原始地质储量是根据有效孔隙度来记称的,而油藏可采地质储量是根据流动孔隙度来记称的。
5已知空气分子量为29,若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6,则天然气的分子量为17.46在饱和压力下,地层油的单相体积系数最大,其粘度最小7地层水化学组成的两个显著特点是总矿化度高,它是与地表水的主要区别:溶解气量少,它是与地层油的主要区别8亲水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驱油过程的动力,亲油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驱油过程的阻力9在水油固体系中,若润湿接触角大于90°则润湿相是油相10在自吸吸入法测定岩样润湿性时,若被水驱出的油相体积大于被油驱出的水相体积,则该岩样的润湿相是水相11由于受毛管滞后现象的影响,必定使得自吸过程的湿相饱和度小于驱替过程的湿相饱和度。
油层物理-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4.10.10 成绩:班级:石工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
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2tan=2hD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图1 投影法测润湿角示意图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10-1~10-2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
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2=e gdHρσ∆ 12=ρρρ∆- S =snn ed d 式中 σ—界面张力,mN/m ;1ρ、2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 3;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 3;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10e nd 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n S —液滴10e nd 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b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三、实验流程图3 接触角测定仪四、实验操作步骤1.打开接线板的电源开关。
2.顺时针旋转仪器后面的光源旋钮,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3.打开接触角软件图标,开启视频。
4.调整滴液针头:先向下移动滴液针头,停在变倍显微镜水平线以上的位置,然后旋转固定在上下移动器上的水平移动旋钮,左右调整针头,当软件图像显示窗口出现针头虚影时停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实验-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渗流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同组者: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实验(GMY-Ⅱ型碳酸盐含量测定仪)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碳酸盐含量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测定碳酸盐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岩石中的碳酸岩主要是方解石(CaCO3)和白云岩(CaMg(CO3)2);反应容器体积一定,一定量的岩样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容器内压力增加。
岩样中的碳酸盐含量越多,容器中生成的CO2气体的压力就越大。
·CaCO3+2HCl=H2O+CaCl2+CO2CaMg(CO3)2+4HCl=2H2O+CaCl2+MgCO3+2CO2首先用一定质量的纯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记录反应后的压力(或绘制纯碳酸钙的质量与产生气体压力的关系曲线),然后取一定质量的岩样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记录产生的气体的压力。
由于气体的压力与纯碳酸盐的质量成正比,由此可计算岩样中折算含碳酸钙的量(岩样中的碳酸钙、碳酸镁和白云岩都与盐酸反应):m纯/ m岩样= p1/p2y=p2 m纯/ p1 m岩样m纯——纯碳酸钙的质量,g;m岩样——岩样的质量,g;y——岩样中碳酸盐的质量分数,%;p1,p2——分别为碳酸钙及岩样反应后的气体压力。
三.实验流程(a)流程图(b)控制面板图1 GMY-Ⅱ型碳酸盐含量测定仪四.实验步骤1、称取纯碳酸钙0.2g左右,放入样品伞中,量取20ml5%的稀盐酸,放入反应杯中。
2、打开放空阀,将投样开关旋至“ON”位置(插孔内具有磁性)上,将盛有纯碳酸钙的样品伞插入反应杯盖下方的小孔中,把盛有盐酸的反应杯旋入反应杯盖,使之密封,关闭放空阀,记录初始压力读数P0。
3、将投样控制开关旋至“OFF”位置,插孔失去磁性,样品伞掉入盐酸中,发生酸盐反应,调节磁力搅拌器的调速开关,调至合适的转速。
4、观察压力显示,当压力稳定不变时,记录压力值P1,得到气体压力P1=1'P -P0。
润湿性反转与润湿性反转剂
维普资讯
一
7 一 O
1一 i s 1 f O ) oO ’ s 0
—
-
西安石 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 、 j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3 润 湿 性反 转 的临界 条件 .
一
E口
— 1
c
般来 说 , 化学 剂处 理 以后 , 岩样 的润湿 性都 可
变 , 于润 湿性 ( 触角 ) 至 接 改变 多少 才 能称 之 为“ 湿 润
1 润 湿 性 反 转 理 论 研 究
1 1 润湿 性 因 子 E . 0的定 义
从热 力学 的观点 看 , 体润 湿 固体 的能 力 就是 液 恒 温恒压 条件 下 体系 表 面 自由焓 的 降低 . 自由焓 的
7 .5~13 1 。李 春霞 等 J 究 的润 湿 性 反 转 剂 35 。 2 .0; 研
是 阳离 子表 面活 性 剂 X NWE 可使 重 晶石 表 面 由 T,
式中 , w 为 水 一 油 一 岩 石体 系 中油在 岩石 表 面 的 黏 附功 ; 为 油水界 面 张力 ; 为水 一 油 一 岩石 体 0
J 12 0 u. 0 7 VO . 2 No 4 12 .
文章 编 号 :6 30 4 2 0 ) 40 6 —3 1 7 —6 X(0 7 0 —0 90
润湿 性 反 转 与 润 湿 性 反 转 剂
W et bly atr t n a dwetbit l r t n a e t t i t l ai n ta ly at ai g ns a i e o i e o
维普资讯
20 0 7年 7月
第2 2卷第 4 期
润湿性对模拟原油微尺度流动和渗流的影响
5 .安 东 石 油 技 术 有 限公 司 北 京 1 00 ) 0 12
摘 要 : 察 了流 体 在 不 同润 湿 性 条 件 下 在 低 渗 透 多孔 介 质微 米 量 级 孔 喉 中流 动 的 渗 流 特 性 , 验 研 究 了模 拟 原 油 ( 空煤 油 与 胜 考 实 航
利 油 田原 油 以 5 1 : 的体 积 比配 制 ) 内径 为 1 . t 5 0 t 2 0 z 的 亲 水 和 憎 水 微 圆管 中 的 流 动 特 性 。结 果 表 明 , 拟 原 油 在 4 9k m、 . 3 b m、 . 5/ m 模
原 油 在 亲 水 模 型 中的 视 渗 透 率 大 于 其在 憎水 模 型 中 的值 。
关键词 : 拟原油 ; 湿性; 线性渗流; 管束模型 ; 尺度效应 ; 模 润 非 毛 微 流体 流 动 ; 流 特 性 渗
中 图分 类 号 :T 3 8 E 4 文献标识码 : A
I l e e o ta iiy o i r - c l l w nd s e g nfu nc f we t b lt n m c o s a e fo a e pa e c a a t r s i s0 i u a e r de o l h r c e itc f sm l t d c u i
3 .Drli ga d Prdu to e h oo y Ree rh I siue iln n o cin T c n lg sa c n t t ,PerChn i o g Oifil mp n t to iaJ d n l ed Co a y,T n h n0 3 0 a gsa 6 0 4,Chn ia; 4 Fil De eo . ed v lpme tDe rme t n pa t n ,Ch n q n a g igOif ed C mpa y Li td,Xia 1 0 8, ia; l il o n mie ’ n7 0 1 Ch n 5 .An o l ed S r ie ( o p tn0i l ev cs Gr u )Lt , iig 1 0 0 fi d.Bej n 0 1 2,Ch n ) ia
润湿性改变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
润湿性改变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润湿性改变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随着石油储备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制定能够高效开采油气资源的技术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压裂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油气开采的方法,它通过在岩心中注入压裂液,使岩石破裂并形成通道,从而促进油气的采集。
然而,随着对采油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压裂液的润湿性对于压裂过程的成功实施以及后续返排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润湿性指的是压裂液与岩石表面之间的接触角度,在压裂液与岩石表面之间存在微小间隙的情况下,润湿性越好,液体就越容易渗透到岩石孔隙中,从而提高压裂液的渗透性和收集效率。
但是,当润湿性不足时,液体会被排斥,难以有效地渗透到岩石孔隙中,从而导致压裂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导致压裂液返排问题。
压裂液返排是指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无法被有效地收集回收,进而造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润湿性不足则是压裂液返排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会导致液体在返排过程中难以顺畅地流动,从而形成压裂液残留,降低有效的收集率。
此外,压裂液返排问题还可能导致钻井液压力升高,增加钻机工作强度和安全隐患,因此解决压裂液返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润湿性的改变可以通过添加界面活性剂、调整水质等方式实现。
一方面,添加一些具有润湿性的化学物质如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可以增强液体在岩石表面的粘附力,从而增加润湿性。
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水质可以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实现润湿性的变化。
例如,通过增加水中盐类的浓度可以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进而实现润湿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润湿性是影响压裂效果以及压裂液返排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地调整压裂液的润湿性,以便实现最佳的采油效果以及最大程度地避免压裂液返排问题。
除了添加化学物质和调整水质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压裂液的成分和性质来实现润湿性的调整。
例如,使用改性聚合物作为流体增稠剂,可以增加液体的黏度,改善液体的润湿性,提高其在岩石表面的附着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地层油的特点是处于地层、下,并溶有大量的。
2、在高压下,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分子量的增加而。
3、岩石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和。
4、与接触脱气相比,多级分离的特点是分离出的气量,轻质油组分,得到的地面油量。
5、当岩石表面亲水时,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反之,是水驱油的。
6、根据苏林分类法,地层水主要分为型、型、型和型。
7、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主要受、、等的影响。
8、砂岩的胶结类型主要有、和三种,其中的胶结强度最大。
9、火烧油层的方式主要有、和。
10、单组分烃的相图实际是该烃的线,该曲线的端点称为。
11、流度比的值越,越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12、对应状态定律指出:在相同的和下,所有的纯烃气体都具有相同的。
13、油藏的驱动方式以命名。
14、一般而言,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其依据的公式是。
15、储层岩石的“孔渗饱”参数是指岩石的、和。
16、单组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服从定律。
二、名词解释1、砂岩的粒度组成2、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3、润湿4、平衡常数5、贾敏效应6、两相体积系数7、压缩因子 8、溶解气油比9、相对渗透率 10、波及系数11、润湿反转 1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13、驱替过程 14、吸附15、相渗透率 16、洗油效率17、毛管力18、流度比19、岩石的比面 20、界面张力三、做图题1、画出双组分烃的相图,标出临界点、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的位置,并简要说明其相态特征。
2、画出典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标出三个区,并简单描述其分区特征。
3、画出单组分烃的相图,并标出临界点、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的位置。
4、画出典型的毛管力曲线,并标出阈压、饱和度中值压力、最小湿相饱和度。
5、岩石(a)、(b)分别放入水中,岩石下部有一油滴,形状如下图所示,试画出润湿角?并说明两岩石的润湿性?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2、简要说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并结合现场实际,给出现场应用的两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
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22h tgDθ=式中θ—润湿角,︒;h —液滴高度,mm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图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10-1~10-2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
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2e gd Hρσ∆=12ρρρ=-Δ snn ed S d =式中,σ—界面张力,mN/m ;21ρ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 3;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 3;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e d n 10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n S —液滴e d n 10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三、实验流程1-针管左右移动滑轮,2-左右移动锁紧滑轮,3-光源,4-光源亮度调节旋钮,5-工作台前后调节手轮,6-工作台左右调节手轮,7-工作台上下位置锁紧手轮,8-工作台升降手轮,9-工作台伸缩杆,10-测微头,11-测微头锁紧钮,12-进样器,13-进样器锁紧钮,14-进样针头,15-高清连续变倍显微镜,16-数码CMOS摄像头,17-调焦手钮,18-地脚螺栓图3 HARKE-SPCA接触角测试仪流程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将直流电源的插头一端插入接线板内另一端插入仪器后面的电源插座内。
油层物理(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层物理(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孔隙控制着岩石渗流能力,喉道控制着储油能力()答案:错2.地层水的硬度是指地层水中钙、镁等二价溶解盐离子的含量,单位为mg/L。
()答案:对3.综合弹性压缩系数是单位体积油藏岩石,当(油藏)压力降低一个1MPa时,由于岩石孔隙体积的缩小、其中流体的膨胀,总共排出的油量。
()答案:错4.迂曲度通常小于1。
()答案:错5.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是指单位体积油藏岩石,当流体压力降低1MPa时,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答案:错6.润湿是指三相体系,只要三相体系相同,在不同的情况下润湿角保持不变。
()答案:错7.极性吸附剂容易吸附非极性物质。
()答案:错8.高矿化度和高硬度的地层水会影响入井流体的性质。
()答案:对9.毛管力曲线位置越低,一般渗透性越好。
()答案:对10.地层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和天然气。
()答案:错11.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随压力的降低而减小。
()答案:错12.苏林分类法是依据地层水中某种化合物的多少而命名地层水类型的。
()答案:错13.岩石压缩系数是指单位体积油藏岩石,当流体压力降低1MPa时,岩石体积的缩小值。
()答案:错14.湿相驱替非湿相的过程称为“吸吮过程”。
()答案:对15.一般情况,强亲水岩石等渗点的饱和度小于50%。
()答案:错16.相渗曲线的测定方法有()。
答案:根据矿场资料计算###按毛管力曲线计算###经验公式法###稳定法###非稳定法17.有效渗透率的影响因素有()。
答案:润湿性###岩石自身的属性###流体饱和度18.粒度组成的分析结果有()等多种表示方法。
答案:列表法###图形法19.进汞毛管力曲线相当于强亲水油藏的()过程。
答案:驱替###束缚水形成###油藏形成20.提高凝析气藏产量的方法是()。
答案:注水使气藏压力高于第二露点压力###循环注气使气藏压力高于第二露点压力21.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正确的定义为()。
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偏亲水 ; 润湿性可 以通过吸附化学剂而改变; 学剂 的结构不 同, 化 润湿性反转 的特 点不 同。润湿 性反转在 油田开发
中具有不可忽略 的地位 , 深入 了解提 高采收率机理 , 对 指导油 田开发具有 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油田开发 ; 润湿性反转 ; 点; 特 分类 ; 响因素 影
姚凤英 , 姚同玉 , 李继山
(. 1 中国石化 股份胜利 油田分公 司 地质科学研究 院, 山东 东 营 2 7 1 ; 5 0 5 2 中国石油大学 ( . 华东 )石油工程学 院, 山东 东 营 2 7 6 ) 5 0 1 摘要 : 了深入 了解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并更好 地应用到油 田开发 中, 查阅大量文 献的基础上 , 为 在 系统地介 绍 了 中外最新 的研 究成果。在油 田注水开发过程 中, 随着注水开 发 时间的延长 , 油层的 润湿性 一般 由偏 亲油逐渐 转 向
中间润 湿偏 亲油一 中间润 湿偏亲 水一 弱亲 水一 亲水 的方 向变 化 。
性 改变 的方 向和程 度 主要取 决 于所使 用处理 剂 的类 型和浓 度 , 与 岩 石 类 型 、 机 盐 离 子 与 强 度 、H 并 无 p 值、 温度 和压 力等 因素 有关 。在查 阅大 量 文 献 的
原因, 也有 外来 处 理 剂 对 润 湿 性 的 影 响 。 。润 湿
水饱 和度 为 3 % ~ 0 0 4 %时 , 油层 岩样 的润湿 性 为 偏
亲油 和偏 亲水 2种类 型 的混合 润湿 。
油 田投 人 注水 开 发 之后 , 随着 注 水量 的不 断增
加及 水驱 效率 的提 高 , 油层 含 水 饱 和度 也 在 不 断 的 增 加 。 因为 注人 水 对 含 油孔 道 岩 石 表 面 不 断地 冲 刷 , 粘 土矿物膨 胀 ( 使 蒙脱 石 或 者伊 蒙 混 层 ) 迁移 和 ( 高岭 石 ) 造 成 含 油 孔 道 岩 石 表 面 的油 膜 变 薄 , , 甚 至 被逐 渐破 坏 , 而使 油层 岩样 的润 湿性 发生变 化 , 从 由偏亲 油逐 渐转 为 亲 水 。对 胜坨 油 田二 区 、 城 濮 油 田 及 双河 油 田¨ 。 同 开 发 时期 油层 润湿 性 分 。不 析认 为 , 长期 水 洗 使 储层 润 湿 性 沿 亲 油一 弱 亲 油一
润湿性的名词解释
润湿性的名词解释润湿性是一个常用于描述物质与液体接触时的特性的名词。
它通常指液体在接触物体表面时展现出的渗透和覆盖的能力。
在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日常生活中,润湿性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分子角度、实践意义和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润湿性进行解释和阐述。
一、润湿性的分子机制润湿性是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液体分子和固体表面接触时,它们之间的吸引力决定了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展开程度。
这种吸引力来源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电荷间作用以及化学键等因素。
润湿性的强度取决于液体分子和固体表面之间能够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时,液体能够均匀地覆盖其表面。
这种均匀性可以通过接触角的大小来判断。
接触角是形成于液体和固体交界处的角度,润湿性较好的物体所形成的接触角较小。
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形成小接触角时,说明液体分子能够充分和固体表面接触,进而浸润及覆盖其表面。
二、润湿性的实践意义1. 工程材料:润湿性是评估各种工程材料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在建筑材料中,水泥的润湿性直接影响了其与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水泥的可塑性和硬度。
在涂料行业,润湿性决定了涂料覆盖的均匀性和附着性能,进而影响涂料的使用寿命和功能。
2. 表面处理:控制和改善物体表面的润湿性可以对许多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电子工业中,通过对半导体表面的氧化处理,可以增强其湿润性,从而改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此外,在纺织品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润湿性的调控可以增加材料与液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性能和功能。
3. 表面润滑:润滑剂常被用于减少物体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润湿性良好的润滑剂能够快速地在固体表面上形成薄膜,并阻止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
这不仅可以降低动力能耗,还可以延长物体的使用寿命。
润滑油、润滑脂和凡士林等都是具有良好润湿性的润滑材料。
三、影响润湿性的因素润湿性的好坏依赖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表面能量:物体表面的能量影响润湿性。
几种常见矿物的油-水-矿物接触角测量及其讨论
几种常见矿物的油-水-矿物接触角测量及其讨论吴春正;薛海涛;卢双舫;田善思【摘要】采用测量水中油滴在矿物表面接触角的方法,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不同矿化度水中,不同单组分油和混合组分油在不同矿物表面的接触角,提出了一套合理的测量方法,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经过测量润湿角的大小,对比发现水中矿物的亲油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云母>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矿物类型、油组分类型和水的矿化度都对接触角有较大影响:不同的矿物表面油水的润湿性不同;随着油滴中正十八烷含量的增多,油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变小,润湿性变好,在其它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略有不同;随着水矿化度的提高,油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呈现出明显变大的趋势,润湿性逐渐变差,在其它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略有不同.【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8(032)004【总页数】8页(P842-849)【关键词】油-水-矿物;油组分;接触角;润湿性【作者】吴春正;薛海涛;卢双舫;田善思【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10 引言润湿性是混相流体中的某相流体在固体表面扩展或黏附的趋势,它是固体材料表面特性中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润湿指液相与固相接触时液相沿着固相表面铺展的现象[1-2]。
润湿接触角可以作为表征矿物颗粒表面润湿程度和表面自由能的一个物理量[3]。
前人研究发现,在光滑、均质的矿物表面,可以用接触角作为油气储层中主要矿物成分润湿性的量度[4]。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油滴在光滑矿物表面接触角的方法,表征矿物的润湿性。
采用润湿接触角来表征润湿性,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具有清楚的物理意义,应用比较广泛[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7.9.12
成绩: 班级: 石工1504 学号: 1502010404 姓名: 张蕾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宋学玲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
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图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
10-1~10-2 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
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 21ρρρ-=Δ
, e
sn n d d S =
式中,σ—界面张力,mN/m ;
2
e
gd H
ρσ∆=
21ρ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3;
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3;
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e d n
10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
n S —液滴e d n
10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
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
b )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图3 HARKE-SPCA 接触角测定仪器
四.实验步骤
1.将直流电源的插头一端插入接线板内另一端插入仪器后面的电源插座内。
2.将通讯线连接主机与计算机COM2通讯口。
3.打开接线板的电源开关。
4.旋转仪器后面的光源旋钮,顺时针旋转,看到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5.打开接触角软件图标。
6.开启视频。
7.调整滴液针头。
初次使用接触角测定仪对焦比较繁琐,首先向下移动滴液针头,停在变倍显微镜水平线以上的位置,然后旋转固定在上下移动器上的水平移动旋钮,左右调整针头,当软件图像显示窗口出现针头虚影时停止。
8.调整调焦手轮,直到图像清晰。
9.将显微镜放大倍数调整到1.5倍。
10.将吸液管吸满液体安装在固定夹上。
旋转测微头,液体将缓缓流出,形成液滴。
11.用脱脂巾擦干针头上的液体,再在工作台上放置被测的固体试样。
最好是长条的20×60mm左右。
12.点击配置栏,在试验设置对话框,在相关栏添入相关数值。
13.上升移动工作台至界面上红色水平线的下方(1mm左右),见图4。
14.旋转测微头,当针头流出大约3-5ul左右的液体时停止。
15.旋转工作台升降手轮,使试样表面接触液滴,然后下降一点。
液滴显示在视窗内,见图5。
16.点击开始试验绿色三角形图标,试验将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自动拍摄图像,直至完毕。
17.关闭视频,点击软件界面下面的电影图片任意一张,图片将显示在大窗口中,见图6。
图4 图5 图6
五.结果分析方法
1.接触角分析方法
(1)切线法
将抓拍的图像在测量屏内进行测量。
选择切线法,在液滴的一端左键点击一下松开,拉向另一端点点击一下,沿液体外轮廓做液体的切线,数值自动显示在图像的左上角上。
点击右键将结果可以保存在图片上。
见图7、图8。
图7 图8
(2)高宽法
该法适应于小液滴,忽略重力影响,也叫小液滴法。
点击图标,在液体一端点击一下,然后拉向另一端点击,液滴地平线中点有一个小竖线,鼠标移动到地平线中点点击一下,竖向拉向液体的最高点,接触角值自动显示出来。
点击右键将结果保存在图片上。
见图9。
图9
(3)圆环法
圆环法,该方法较上述方法精度准确。
选取此方法图标,按提示在液滴一端点击一下,再在圆环上选择第二点,最后在液滴的另一端点点击一下。
拖动鼠标返回到第一端点点击鼠标,松开后拉向另一端点,接
触角自动显示。
点击右键将结果保存在图片上。
见图10。
图10
(4)基线圆环法测定接触角。
打开保存的接触角图像照片,点击方法图标,显示一条水平线,将其移动到液体的底面。
在液体轮廓上点击两点,包括液体外线,点击一下。
接触角值自动显示。
点击右键保存测量值即可。
见图11。
图11
2.表面张力分析方法
(1)自动悬滴法
将抓拍的液体悬滴显示在测量屏内。
选择横标定图标,在毛细管的一侧点击一下,不要松开,拉向另一侧点击,弹出下列对话框。
填入0.7,确定。
见图12
图12
点击处理栏中的计算显示一个下拉菜单。
见图13、图14。
图13 图14
填入外向密度和液体密度。
点击计算、退出。
结果将自动显示。
见图15。
图15
(2)手动悬滴法
点击图标,在图像的最宽点点击一下,拉向另一端点击,看到一条竖线,移动到图像的最低端,点击鼠标。
上边形成一条横线。
在横线与液体边缘相交点,点击一下鼠标拉向对面的相交点,点击鼠标。
点击处理栏中的计算显示悬滴法测试界面张力,填入相关项,点击计算、退出。
结果自动显示。
见图16。
图16
六、数据处理
表1 润湿角数据记录
表2 高宽法测量润湿角数据记录表
图1 切线法投影结果
图2 高宽法投影结果
图3 圆环法投影结果
图4 基线圆环法投影结果
七、思考与总结
1、光学法测定岩石润湿性的原理是什么?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
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2、至少写出另外两种确定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并说明原理。
(1)自吸驱替法
原理:岩心自吸水(或自吸油)后,用水(或油)驱至残余油饱和度(或束缚水饱和度),然后根据润湿指数半定量的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2)自吸吸入法
原理:将已饱和油的岩样放入吸水仪中,测出吸入水量;将已饱和水的岩样放入吸油仪中,测出吸入油量。
若吸入水量大于吸入油量,则岩石亲水。
若吸入水量小于吸入油量,则岩石亲油。
(3)自吸离心法 原理:与自吸驱替法相似。
(4)相对渗透率曲线法
当等渗点对应的湿相饱和度大于50%,岩石亲水;当等渗点对应的湿相饱和度小于50%,岩石亲油。
(5)毛管力曲线下包面积法
用A2、A1分别表示水驱油和二次油驱水毛管力曲线的下包面积,若A1>A2,岩石亲水;反之则亲油。
(6)吊板法
通过吊板法测得岩石的润湿角来判断。
(7)润湿指数和润湿角法
将岩心一分为二,一块饱和油后用气驱,另一块用水驱,测定各自的毛管力曲线,分别求出两条毛管力曲线的阈压,按指标判断岩石润湿性。
3、分析影响岩石润湿性的因素有哪些?
(1)矿物的组成
储层岩石主要是砂岩和碳酸盐岩,组成储层岩石的主要矿物的表面在洁净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亲水的,但亲水程度不同。
(2)流体组成的影响
不同储层的油水的组成有差异,油水之间及油水自身与固体分子间引力不同,界面张力不同,导致不同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不同。
(3)石油中的极性物质
石油中除含有非极性烃类外,还不同程度的含有极性物质。
石油的极性物质对各种矿物表面都有影响,但程度不同。
(4)矿物表面的粗糙程度
矿物表面的尖棱对三相周界的移动阻力很大,因此在接触角的测定过程中,若有矿物表面不平滑就不能反映岩石的真实润湿性。
(5)岩石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会产生混合润湿现象,大小不同的孔道的润湿性不同,小孔隙不含油保持水润湿,大孔隙由于长期和油接触而为油润湿的现象。
(6)活性物质的影响
活性物质可大大降低界面张力,可以改变润湿性,甚至发生润湿反转。
(7)温度的影响
吸附是吸热的,温度升高吸附量降低,对润湿性有影响。
附图: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记录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