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第三编第一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霍华德,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1
理论概述
2
最初的传播
3
5
第一节 理论概述
1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
理论特征和基本立场
3
发展轨迹及主要流派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一、理论基础
西方哲学(人本主义哲学和科学主义哲学)影响下的“人道主义”和“科学主义 ”
前言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那些以卡尔•马克思 的学说作为方法论和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
——阿德沃•格利恩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
本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是指广义的西方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即包括所有以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观点和研究 方法为依据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运行的经济思想。
扩展:长期资本积累问题
• 资料 1、《晚期资本主义》 2、 “Imperialism and Globalization” (S. Amin) 2001 3、“ Phases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R.Albritton et al.)2001
• 讨论(选其一) 1、资本积累与经济全球化 2、世界资本主义现阶段发展的特点
• 人道主义:卢卡奇(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强调人的能动性,把人的主 观意识视作历史发展的首要因素),被称为西马创始人; (其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与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奉 为西马圣经)
• 科学主义: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二、研究方法
• 综合演绎、本质论、辩证法、理性主义、历史方法 ——布劳格《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评价》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
1
发展概况
2
初次复兴(20世纪30年代)
3
暂时沉寂(20世纪40-50年代)
4
再度复兴(20世纪60年代)
5
最新发展
参考书目
• 1、张光照,张力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1;
• 2、顾海良,张雷声:《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基本立场
• 第一种:充分肯定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伟大成就。
1、只有马克思经济学能够综合人类科学的全部; 2、其科学成就是发现剩余价值的实质; 3、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从而奠定了微观和宏观的综合基础; 4、将微宏观结合起来,让人们在商品生产的秘密里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一切矛盾。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抽象演绎、历史性特征 ——斯威齐《资本主义发民展论》
• “传统”与“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
• 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个人主义、实证主义、工具主义和心理分 析、数理分析方法等)
百度文库
理论特征
• 总体而言,学术性较强,缺少阶级性和革命性。 •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总体性。
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 ►二是以“新工人阶级”为服务对象。
曼德尔
• 比利时经济学家欧内斯特•曼德尔(1923-1995年) • 曾长期担任世界托洛茨基主义运动(第四国际)的领导人 • 主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62年 《晚期资本主义》1972年(研究资本主义的“长波”) 《权力与金钱: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1992年(为什么有组织
的工人运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官僚化?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不等 于乌托邦?苏东巨变后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
发展轨迹
二、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
1.在西方复兴,但在美国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2.主要论题 一是由大萧条引发的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探讨。
(亨利克•格罗斯曼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积累和崩溃的规律》 1929年)
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 价值论的研究。(多布为代表)
学
理
论
(1903-1983)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新剑桥学派的代表。
的
提出过“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但也歪曲过马克思的思想。
克
主要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年
星
《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年
基本立场
• 第三种:马克思经济思想必须改写以适应现实社会情况。
“许多人只从产品生产的角度来论述马克思经济学,只用各部门利润 率平均化后产品的价格向量来表述它的公式。这种方法的不确切性, 在于没有考虑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行为。马克思经济理论必须去建立 一个新的基础,因为马克思只是提出了原则,而无精细的说明。”
二战后,工人阶级被同化和融合,进而产生包括受高度训练的工人、 工程师和研究单位的组织者等在内的新工人阶级。 ►三是肯定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成就,主张“发展和改造”马经思想。 ►四是以异化论为主轴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中心论题
►一、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本质上的矛盾,而非机制上的“不完善性”; ►二、资本主义制度结构的核心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一种剥削关系; ►三、资本积累不能只从量上分析,它可能促进阶级关系尖锐化; ►四、资本主义制度尽管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其根本逻辑不变。
——约翰•罗默《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
第四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方法。
发展轨迹
• 划分为五个时期—— 一、20世纪20年代
1.苏联的成就与西方的衰退——促进了在西方的研究 2.主要人物
老派(希法亭、考茨基、鲍威尔等) 新派(格罗斯曼、多布、莫斯科斯卡等) 3.主要内容 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清理,试图用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新考察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 展的新情况、新特征,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理论。
基本立场
• 第二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经济
异
学应该相互学习。
教
徒
马克思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一是对资本主义
、 所
制度的认识;二是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认识。马克
有
思经济学的观点值得现代经济学学习。
正
同时,现代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方法、有效需求和就业
统 经
理论等值得马克思经济学学习。
济
——琼•罗宾逊《论马克思经济学》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的争论。 (米塞斯、哈耶克与兰格、泰勒之间展开)
发展轨迹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学者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2.斯威齐的《资本主义发展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美国的传播。 3.两大显著变化: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1
理论概述
2
最初的传播
3
5
第一节 理论概述
1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
理论特征和基本立场
3
发展轨迹及主要流派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一、理论基础
西方哲学(人本主义哲学和科学主义哲学)影响下的“人道主义”和“科学主义 ”
前言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那些以卡尔•马克思 的学说作为方法论和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
——阿德沃•格利恩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
本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是指广义的西方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即包括所有以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观点和研究 方法为依据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运行的经济思想。
扩展:长期资本积累问题
• 资料 1、《晚期资本主义》 2、 “Imperialism and Globalization” (S. Amin) 2001 3、“ Phases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R.Albritton et al.)2001
• 讨论(选其一) 1、资本积累与经济全球化 2、世界资本主义现阶段发展的特点
• 人道主义:卢卡奇(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强调人的能动性,把人的主 观意识视作历史发展的首要因素),被称为西马创始人; (其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与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奉 为西马圣经)
• 科学主义: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二、研究方法
• 综合演绎、本质论、辩证法、理性主义、历史方法 ——布劳格《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评价》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
1
发展概况
2
初次复兴(20世纪30年代)
3
暂时沉寂(20世纪40-50年代)
4
再度复兴(20世纪60年代)
5
最新发展
参考书目
• 1、张光照,张力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1;
• 2、顾海良,张雷声:《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基本立场
• 第一种:充分肯定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伟大成就。
1、只有马克思经济学能够综合人类科学的全部; 2、其科学成就是发现剩余价值的实质; 3、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从而奠定了微观和宏观的综合基础; 4、将微宏观结合起来,让人们在商品生产的秘密里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一切矛盾。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抽象演绎、历史性特征 ——斯威齐《资本主义发民展论》
• “传统”与“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
• 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个人主义、实证主义、工具主义和心理分 析、数理分析方法等)
百度文库
理论特征
• 总体而言,学术性较强,缺少阶级性和革命性。 •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总体性。
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 ►二是以“新工人阶级”为服务对象。
曼德尔
• 比利时经济学家欧内斯特•曼德尔(1923-1995年) • 曾长期担任世界托洛茨基主义运动(第四国际)的领导人 • 主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62年 《晚期资本主义》1972年(研究资本主义的“长波”) 《权力与金钱: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1992年(为什么有组织
的工人运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官僚化?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不等 于乌托邦?苏东巨变后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
发展轨迹
二、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
1.在西方复兴,但在美国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2.主要论题 一是由大萧条引发的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探讨。
(亨利克•格罗斯曼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积累和崩溃的规律》 1929年)
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 价值论的研究。(多布为代表)
学
理
论
(1903-1983)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新剑桥学派的代表。
的
提出过“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但也歪曲过马克思的思想。
克
主要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年
星
《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年
基本立场
• 第三种:马克思经济思想必须改写以适应现实社会情况。
“许多人只从产品生产的角度来论述马克思经济学,只用各部门利润 率平均化后产品的价格向量来表述它的公式。这种方法的不确切性, 在于没有考虑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行为。马克思经济理论必须去建立 一个新的基础,因为马克思只是提出了原则,而无精细的说明。”
二战后,工人阶级被同化和融合,进而产生包括受高度训练的工人、 工程师和研究单位的组织者等在内的新工人阶级。 ►三是肯定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成就,主张“发展和改造”马经思想。 ►四是以异化论为主轴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中心论题
►一、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本质上的矛盾,而非机制上的“不完善性”; ►二、资本主义制度结构的核心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一种剥削关系; ►三、资本积累不能只从量上分析,它可能促进阶级关系尖锐化; ►四、资本主义制度尽管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其根本逻辑不变。
——约翰•罗默《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
第四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方法。
发展轨迹
• 划分为五个时期—— 一、20世纪20年代
1.苏联的成就与西方的衰退——促进了在西方的研究 2.主要人物
老派(希法亭、考茨基、鲍威尔等) 新派(格罗斯曼、多布、莫斯科斯卡等) 3.主要内容 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清理,试图用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新考察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 展的新情况、新特征,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理论。
基本立场
• 第二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经济
异
学应该相互学习。
教
徒
马克思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一是对资本主义
、 所
制度的认识;二是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认识。马克
有
思经济学的观点值得现代经济学学习。
正
同时,现代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方法、有效需求和就业
统 经
理论等值得马克思经济学学习。
济
——琼•罗宾逊《论马克思经济学》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的争论。 (米塞斯、哈耶克与兰格、泰勒之间展开)
发展轨迹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学者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2.斯威齐的《资本主义发展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美国的传播。 3.两大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