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与青蒿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3 作者简介
屠呦呦(1930.12—):药学家,中国中医 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 开发中心主任。
成就: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 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 华人科学家。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 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2019
2018
获得荣誉
2016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 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充满对中医药领域的热爱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
谦虚且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
① 敬畏好奇、热忱医学的浓厚兴趣。屠呦呦有着 对医学研究的热忱,并将好奇转化为热衷,积极投 身于医学工作中。
任务三:在文中,屠呦呦有时用的是第一人称“我”,有时用的是 “我们”。在课本上圈画出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符号来标识 文中的“我”和“我们”,通过观察这两个人称代词在文中的分布情 况,思考:作者什么时候用“我”,什么时候用“我们”?为什么?
我 我们
内容梳理:
①前半部分多用“我”: 就是写自己的童年、求学和开始研究, 用“我” ;全文向团队、向社会表达感谢的时候,用“我”。 ②后半部分多用“我们”: 写到青蒿素的研发阶段,就出现了很 多“我们”。 ③在青蒿素的研发阶段也不是都用“我们”。在发现青蒿素具有 抗疟疗效的这个阶段,“我”字出现得多,而在将青蒿素制成药 物这个阶段,在说成果、贡献的时候,作者用的是“我们”。
做事要脚踏实地,要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要有坚定的人生理想, 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不能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 那么就把自己做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一生挚爱,饱含激情地投入其中。

《屠呦呦》幻灯片PPT

《屠呦呦》幻灯片PPT
精品文档
疟疾感染每年接近2 亿人。青蒿素被用于 所有疟疾肆虐的地区。 当青蒿素与其他药物 联合使用治疗时,可 以减少超过20%因为 疟疾而引起的死亡。 仅在非洲,这就意味 着每年有10万人被救。
阿维菌素和青蒿 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 寄生虫病治疗的现状, 三人的研究成果将给 人类带来巨大的奉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谢谢欣赏!
精品文档
青蒿素研究历史
呦呦发现青蒿素并不是运气使然, 很符合爱迪生那句“天才是99%的 汗水加上1%的灵感〞。 屠呦呦用几十年的辛勤科研工作换 来的这个成果,是科研人员的模范。
精品文档
1971年10月4日, 一双双眼睛紧张 地盯着191号青 蒿提取物样品抗 疟实验的最后成 果。随着检测结 果的揭晓,整个 实验室都沸腾了: 该样品对疟原虫 的抑制率到达了 100%!
精品文档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 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 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 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 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 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 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 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 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精品文档
生 平 简 介
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 的中国外乡科学家、第一位获得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 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 最高奖项。
素,这种药品可 以有效降低疟疾 患者的死亡率。 坎贝尔和大村智 发现了阿维菌素, 这种药品从根本 上降低了河盲症 和淋巴丝虫病的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
6
人物评价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 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主席评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 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
衷心 zhōng 奎宁 kuí
精髓 suǐ
秘鲁 bì
茎叶 jīng 呼吁 yù
秘密 mì 相悖 bèi
手肘 zhǒu 浸渍 zì
症候 zhèng 熔点 róng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初读课文
思考:本文应该分为几个部分,全文的写作结构又是怎样的?
文本研读
阅读第一部分,作者认为青蒿素研究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介绍
人物荣誉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6年2月14日,获“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3月,屠呦呦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
就奖。 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 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三 单 元
2
学习目标
1、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以及相关的科学知 识, 2、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选材、结构以及 语言上的特点。 3、学习屠呦呦可贵的精神品质,树立创新意识。
3
作者简介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
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药学家,浙江宁 波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 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 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屠呦呦课件PPT

屠呦呦课件PPT
加强国际合作
屠呦呦的获奖也得益于国际合作,中国科学界应积极开展 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
培养创新人才
屠呦呦的成功离不开其创新精神和毅力,中国科学界应注 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科学研究提供 人才保障。
05
青蒿素研究的未来展望
青蒿素抗疟机制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青蒿素的作用机制
促进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
屠呦呦获奖激发了更多中国科学家投身于科学研 究,尤其是原始创新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中国科 学研究的发展。
提高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关注度
屠呦呦获奖引起广泛关注,提高了公众对科学研 究的关注度和兴趣,有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 学素养的提升。
屠呦呦获奖对于中国科学界的启示
重视基础研究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表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中国科学界应 更加重视基础研究,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屠呦呦的主要成就
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创制新型抗疟药双氢青蒿素
02
01
阐明青蒿素的抗疟作用机理
04
05
提出青蒿素类抗疟药的“青 蒿素结构-活性关系”和“双
氢青蒿素构效关系”
屠呦呦的科学精神
勇于探索
团队协作
屠呦呦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不畏艰难 ,最终发现了青蒿素,为抗疟治疗做出了 巨大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青蒿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机制和靶点,进一步揭示其抗 疟作用的奥秘。
探索青蒿素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
研究青蒿素与其他抗疟药物的相互作用,寻找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 抗疟效果。
青蒿素抗疟药物的开发与优化
改进青蒿素的提取和纯化工艺
通过改进提取和纯化技术,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为抗疟药 物的研发提供更多资源。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①中医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医学的经验总结,正如屠呦呦 的观点,中医药不仅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做出了很大 的贡献。 ②鲁迅因为父亲被故弄玄虚的庸中医耽搁病情,开始对中 医有偏见是正常的,晚年的鲁迅认识到中医经验和实践的 重要性,逐渐扭转了自己偏激的观念。通过不断整理收集 中国古代的医药典籍,鲁迅记录了自己利用中医中药治疗 疾病的经历。 ③中医药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中医药我们应当汲取其 精华,抛弃其糟粕。
主攻药学,现代医药学的学科背景,系统学 习中国传统医学
扎实的专业功底
漫长的攻关研究岁月,经历多次失败, 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的攻坚精神
遭遇研究瓶颈时,阅读大量文献,从历 代中医药典籍中取经。
继承与创新精神
为了尽快试验青蒿提取物效果,勇做志 愿者,以身试药。
勇于奉献,敢为人先
在发现青蒿提取物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发展 新的青蒿素衍生物。
三、读准字音
①青蒿(hāo ) ②精髓( suǐ) ③奎宁(kuí )
④赠予(zèng ) ⑤瑰宝(guī) ⑥肆虐(nüè ) ⑦相悖(bèi ) ⑧羟基(qiǎng) ⑨衍生(yǎn ) ⑩拯救(zhěng) ⑪芍药(sháo) ⑫福祉(zhǐ ) ⑬杜撰(zhuàn) ⑭怪诞(dàn )⑮畏葸(xǐ )
畏葸:畏怯。 葸(xǐ):胆怯。如:畏葸不前。
四、概括文本各层内容
第一部分(1-4): 就获奖表达感谢以及追溯提取青蒿素的医学初衷。 第二部分(5-15): 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关键过程:发现→提取 第三部分(16-20): 青蒿素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传播→超越 第四部分(21-25):
讲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
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 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 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引言)总


文章主题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及 其团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的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表 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 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药精华在现代技 术条件下,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的现状及前景。
【二、深入理解,提升能力】
1.作者在第一部分说:“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中医药学的贡献”
明确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 映传统医书的价值,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明确 :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实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 了众多疾病之一;“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这表现了作者的谦 逊胸怀。
拯救 zhěng 福祉 zhǐ
【一、理清思路】
根据你的理解与记忆把下列五个小标题进行排序并填入下表: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影响世界、从分子到药物、中医药学的贡献 、发展与超越
小标题
主要内容





根据你的理解与记忆把下列五个小标题进行排序并填入下表:
小标题
主要内容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叙述屠呦呦 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
明确 :“很难”“似乎”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说话留有分 寸,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4)“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 一份珍贵礼物。”
明确 :这两处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 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 (5)“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 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绞取汁,尽服 之” ,如何理解这句话?

一材多用屠呦呦 ppt课件

一材多用屠呦呦 ppt课件
2004年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据此世卫组织当年就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购和分发100万剂青蒿素复方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药成就和荣誉?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生平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药 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 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 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问题出在哪里呢?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 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到 了。 这就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 “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乙醇来 提取青蒿素。温度正是青蒿素(青蒿素到了1972年才获 得命名,此时研究组尚不知其化学结构)提取的关键, 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
中外科学家
11个中国科学家,其中钱学森9人,袁隆平13人,华罗庚 6人,只有一人提到屠呦呦。另有杜诗,陈建功,李四光, 竺可桢,詹天佑,李时珍。
14个外国科学家,其中爱迪生7人,爱因斯坦7人,牛顿
8人。另有霍金,富兰克林,维纳,哥白尼,波义耳,焦
耳,孟德尔。
305班
19个中国科学家,其中屠呦呦7人,邓稼先8人,钱学森 4人。另有沈括,周培源,李政道,钱三强,吴文俊,王 淦昌,张衡,竺可桢,李四光,汪家鼎,华罗庚,童第 周,祖冲之,袁隆平,孙思邈,李渤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中的名 句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1948年,宁波效 实中学;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55年,大学 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 作。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也称黄花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以青 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近年 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青蒿素其它作用也被发现,如抗肿瘤、治疗肺 动脉高压、抗糖尿病、胚胎毒性、抗真菌、免疫调节、抗病毒 、抗炎、抗 肺纤维化、抗菌、心血管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
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
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王大
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

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更好地造福人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乃至 当然 潜伏 衰弱B.乃至 固然 潜在 衰竭C.甚至 固然 潜伏 衰弱D.甚至 当然 潜在 衰竭
①政府的主导作用 ②科研团队强烈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奉献精神 ③能够立足传统(医药文化),并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并与之相结合 ④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敢于探索、不断创新 ⑤注重团队合作
深入探究
研读“引言(获奖感言)”部分, 思考1.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明确: 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第三单元
7 青蒿素:人类征 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目标:1.了解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知识性读物阅读方法。2.学习 科学家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感受屠呦呦的科学家形象。3.体会科学研究 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激发学生为了人类幸福探索的热情。
4.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体会实用类文本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 找出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及内容。 2.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体会实用类文本的写作方法。

青蒿素 PPT课件

青蒿素 PPT课件
恶性疟的常见分型:脑型疟(最凶险)、过高热型、厥冷型、肺型、急 性肾功能不全型、胃肠型
2 青蒿素的发现
氯喹类药物
出现耐药
德、日、美等国家研究
中国“523任务” 整理查阅中医古籍、走访名医 锁定青蒿 《抗疟单验证方集》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确立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屠呦呦(1930.12.30)
—— 中国药学家 ——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疟疾与青蒿素
演讲者: 韩 月 (字依宸)
1 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公元前2700年,《黄帝内经》就 描述了疟疾的相关症状。
概述: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 起的寄生原虫传染病。 危害: 据2010年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 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10 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以下儿 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 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我国最高发的省份:云南
刘加军,黄仁魏,林东军等. 青蒿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 2005,06
/yaopin/xyyf/20150527/90619.html
2019/11/17
黎润红. “523任务”与青蒿抗疟作用的在发现[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4:488-500
韩利平,黄强,曾丽艳等.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疟机制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进展,2009,29(1)
杜智敏,刘影.青蒿素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5(5):372
徐丽敏,陈学荣,屠呦呦.双氢青蒿素对狼疮性BXSB小鼠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杂志 ,2002,1(1):19
1 疟疾
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血液中含有成熟配子 体)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PPT课件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PPT课件

青蒿素
– 1.自由基的抗疟作用; – 2.对红内期疟原虫的直接杀灭作用; – 3.抑制 PfATP6 酶的抗疟作用
故事
经过
•屠呦呦加入的是 中医药协作组 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 人员一同 查阅历代医药 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 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其他贡献
• 机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
捷报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 于 10月5日 在首都 斯德哥尔摩 宣布
2015 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 颁发给
屠呦呦(中国)、
shatoshi omura(日本) 、 William C Campbell(美国)
The Nob献在研究 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
提示青蒿素类药物不能用于疟疾预防
• 研制“复方双氢青蒿素”:
解决多重抗药性恶性疟
• 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
红斑狼疮和光敏性疾病
意义
•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 • 目前使用青蒿素的国家超过 30 个。
故事背后的:
感谢聆听
疟疾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 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 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
疟疾
作用机制
• 公元前 2700 年,中国 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 》描述了疟疾的相关症 状:发热、寒颤、出汗 退热等。
青蒿素
• 目前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 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
青蒿素
• 化学式C15H22O5,分子量282.33,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青蒿素 PPT课件

青蒿素 PPT课件

3 参考文献
Meersch V. review of the use of artemisini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aria[J]. J Pharm Bleg, 2005,60(3):10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青蒿素抗疟作用以及机制
1. 自由基的抗疟作用
2. 对红内期疟原虫的直接杀灭作用
3.抑制 PfATP6 酶的抗疟作用 PfATP6酶是疟原虫基因组中唯一一类肌浆网/内质网钙 ATP酶。
2 青蒿素优缺点
Ø优点: 抗疟效果显著。 毒副作用小。 青蒿素口服吸收快,0.5-1h达血药峰浓度。 青蒿素为脂溶性,可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内维持较长时间。
Ø 恶性疟的常见分型:脑型疟(最凶险)、过高热型、厥冷型、肺型、急 性肾功能不全型、胃肠型
2 青蒿素的发现
氯喹类药物
出现耐药
德、日、美等国家研究
中国“523任务” 整理查阅中医古籍、走访名医
锁定青蒿
《抗疟单验证方集》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确立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Ø缺点: 存在复燃率。 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正在下降,产生耐药性不可避免。
1 青蒿素类药物后续发展
Ø青蒿素抗疟的作用机制
Ø有望成为抗癌良方
Ø增强免疫功能 ——治疗皮肤病
临床发现青蒿琥酯对湿疹异位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及植物 日光性皮炎均有治愈作用。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型青蒿素衍生物中发现“马来酸蒿乙醚胺”,获得CFDA 的I、II、III期临床研究批件,即将启动临床试验。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ppt课件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ppt课件
进一步改用低沸点溶剂处理青蒿,得到的提取物疗效更高更稳。 屠呦呦提取到191号(即191次实验)药物样品时,所做的动物实验,
惊人地显示出100%的抑制率。 青蒿药材含抗疟活性的部分是在新鲜的叶片里,而非根、茎部位;最
佳的采摘时节是青蒿即将开花的时刻。 屠呦呦又把青蒿提取物成功分离成中性和酸性两大部分。后者毒性大,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 以及最新进展
16中药302
佟浩楠 王梓昊 马千
1
青蒿素的研究过程
最初屠呦呦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 果并不理想。她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 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 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 “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 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 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 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 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 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 100%。
黄花篙草经粉碎筛后投入萃取罐,从钢瓶出来的 C02经过滤后由压缩机压缩至设定压力“温度由 经过萃取罐夹套的循环水控制并稳定”当萃取 罐达到所需压力温度后,开始循环萃取并计算萃 取时间,含有青篙素的C02降压后进入分离罐,青 篙素及杂质在分离罐分离析出,C02送入压缩机 循环使用,萃取物进行简单的分离精制既得到青 篙素纯品。
7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青蒿素具有水溶性差、热稳定性差的缺 点,制成片剂因其难溶性,生物利用度低, 且体内代谢快。而纳米青蒿素的水溶性好, 制成针剂后可进行静脉注射,将极大地提 高药效,减少用药量,扩大应用范围。
青蒿素由于存在近期复燃性高、在油中 和水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以期在保 持青蒿素优良药理作用基础上开发新药, 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药效。而合成青蒿素衍 生物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氧青 蒿素等克服了青蒿素复燃率高的弊病。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③、依托团队,分工合作。在开展科研工作的过 程中,既有“523”项目大团队的统筹、领导, 又有各种专业研究团队,还有高校院所的协作。
④、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
……
②省去引文,表面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显得干瘪、不生动, 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②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③分离提纯抗虐的有效成分。
五、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①双清青蒿素比青蒿素的疗效提高近十倍。
②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2、“毫无疑问”,说得斩钉截铁,强调只要对传统医 学继续探索,传统医学就会带给人们丰厚的回馈。
3、通过准确列举一连串数量庞大的数字,强调了科 学研究的工作量之大,科学研究的过程之艰辛,从侧 面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精神。
4、“很难”“似乎”这种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体 现了用语的准确性,说话留有分寸,符合客观实际情 况。
③在分子中引入羟基,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 机会。 ④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本 篇 课 文 语 言 深 入 浅 出,
请同学们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列句子在文

中圈画出来,并分析其表

达效果。

1、奎林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2、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 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
②、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研究工作经历了种 种困难:太多的中草药需要挑选,青蒿提取的 实验结果难以重复,青蒿素的提取方法难以解 决,青蒿素药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青蒿素的 普及和传播困难重重……面对种种困难,她迎 难跟上,永不退缩,反复试验,亲身试药,善 于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利用中医药的精髓解 决难题。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归纳: 学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 一小步》的必要性 1. 写作思路清晰严谨的表达 2.演讲稿的特殊魅力 3.科学家身上优秀品质的展示
讨论:本文作为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 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 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 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医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 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作出的新贡献。
●①用“一定”作定语,限制了“抗疟效果”的程度, ●②用“很难”“似乎”作状语,限制了实验结果的可能性,
使说明推理更准确,更严谨。
2.“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 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 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
学习任务一:发现文章之美首先要读懂它,读懂的方法是理清文章脉络
活动1:快速阅读文章,结合文章小标题,理清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引言,讲述获奖事由及自己团队的研究经历,呼吁国际 合作,推动中医及传统医学的研究。
第二部分包括“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 叙述 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 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6年,“感动中国”节目给 予了屠呦呦高度的评价:春草 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 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 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 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 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 —— 拉斯克奖
2015年 ——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THANKS 谢谢聆听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1
组分含量:C 63.81%,H 7.85%,O 28.33%。
青蒿素的药用价值
A:抗疟。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 鼠虐,猴虐,人虐均有显著抗 疟作用。
B:抗病原微生物:青蒿素对表 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 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 作用。
C:解热:注射液对实验性家兔 发热有退热作用。
青蒿素的直接提取法
1,传统溶剂提取法。 传统青蒿素提取法采用有机溶剂法,
并采用重结晶和柱层析进行分离。基 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 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 粗品——精制。 2,新型提取工艺。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技术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快速溶剂萃取技术
疟疾发病机理
1。子孢子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所寄生的肝实质细胞核引起人体一定的免 疫反应,如产生抗子孢子抗体等,并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疟疾的 病理变化主要由红细胞内气疟原虫无性增值所引起。
2,红细胞内期疟原虫裂殖子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 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其中相当一 部分可被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食,刺激这些细 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 节中枢引起发热。
人工合成一——化学合成
半合成路线
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六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为35-50%。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1
全合成路线——可由多种路线对青蒿素进行全合成
Schmil等1983年报道了一条应用关键 化合物稀醇醚在低温下的光氧化反应 引进过氧基团的全合成路线,反应一 (-)-2-异薄荷醇为原料,保留原料 中的六元环,环上三条侧链烷基化, 形成中间体,最后环合成含过氧桥的 倍半萜内酯。
D:抗白血病:青蒿酸衍生物对 白血病P388细胞活性有明显抑 制作用,青蒿β衍生物亦有此 作用。
E: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稳 定血压,控制心律失常有明显 作用。
青蒿素及其药用衍生物
疟原虫致病机理
疟疾,是一种由 疟原虫引起的, 通过疟蚊传播的 全球性寄生虫传 染病。疟原虫 (Plasmodium spp.)是一类单细 胞真核生物。
3,严重疟疾会引起贫血,脾脏,肾脏等脏器肿胀的症状。甚至导致宿性中间体
1,疟原虫转化出 的毒性血红素 (FPIX)亚铁离子 Fe(Ⅱ),Fe(Ⅲ), Fe(Ⅳ)催化青蒿素 生成活性中间体。
青蒿素抗疟机制二——活性中间体的抗疟机制
1,过氧化疟原虫细胞膜。 2,干扰线粒体功能。 3,烷基化作用(烷基化血红素,谷胱甘肽) 4,与疟原虫的蛋白质作用。
植物提取仍然是直接获取青蒿素的唯一来源。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与获奖历程
屠呦呦对抗疟新药青蒿素的七项贡献
1,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2,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 3,完成“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4,机理方便的进一步研究。 5,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 6,根据临床需要,研究多种剂型。 7,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
许杏翔等于1986年报道了青蒿素的化 学合成途径,其合成以R-(+)-2-香 茅醛为原料,经十四步合成青蒿素。
香茅醛
异薄荷醇
异柠檬烯
薄荷酮
青蒿素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由于酵母可以合成FPP,所 以青蒿酸只需要将:
焦磷酸法尼酯(FPP)到青 蒿酸前体
青蒿酸前体到青蒿酸 这两个过程克隆进入酵母
细胞内,并对细胞内的其 他与之相关的基因进行调 控,使之能够正常表达并 大量合成青蒿酸。
酵母细胞内青蒿酸前体代谢途径构建





甲羟戊酸合成途径

青蒿素生产国内外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研究小组将酵母工程菌中的青蒿酸转 变成青蒿素,其原因可能是酵母不具备青蒿素合成所需要的细胞环境。
化学性质:青蒿素是一种倍半萜内酯,含有过氧 基团和ᵟ-内酯环。它的分子中包括7个手性中心, 其结构如上图所示,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 为282.34。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 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丙二 塞平-10(3H)-酮。
屠呦呦与青蒿素
汇报人:张明俐 15-10-26
主要内容
《1》 《2》 《3》
青蒿素与疟疾 青蒿素的生产研究进展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与获奖历程
青蒿素与疟疾简介
青蒿素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 晶,熔点为156——157℃,易溶 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 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石油 醚,几乎不溶于水。
青蒿素的生产研究进展
青蒿素的生产方法
1,直接植物提取 2,化学合成 3,生物合成
青蒿素的植物细胞合成代谢
青蒿素等倍半萜类 的生物合成在细胞 质中进行,途径属 于植物类乙戊二烯 代谢途径,可分为 三大步:由乙酸形 成FPP,合成倍半萜, 再内酯化形成青蒿 素。
即:FPP→4,11-二烯倍半萜→青蒿酸→二氢青蒿酸→二氧青蒿酸过氧化物 →青蒿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