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之《诗经》导读——读书报告

******

学号:2 0 1 0 6 5 7 8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 0 1 0 级0 3 班

指导老师:**

中国•重庆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简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按音乐之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曲,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包括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三百零五首诗歌产生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波及长江、汉水、汝水一带。其作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从诗篇自身或者先秦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说明。其实三百零五篇以外还有六篇,只有题目而没有正文。这就是《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通常称之为“笙诗”。有的学者认为,笙诗的正文是由于战国、秦世的混乱而亡佚的;也有的学者认为它们本来就没有正文。

从孔子开始,《诗经》被一代代学者张扬为儒家

经典,汉初它更被朝廷立为官学。作为一部经学典

籍,它对古代中国发挥了巨大、持久的影响作用。

而从文学发展方面看,它的成就和意义也是极为卓

著的:

(一)《诗经》中的诗歌表现了多姿多彩的爱情生活,以及对爱情美好的追求,也表现出色彩浓丽的婚姻生活(幸福抑或不幸)。如《周南•关雎》这首诗中,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

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周南•关雎》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然而在《国风•卫风•氓》这首诗中,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诗经》不仅表现战争、徭役给广大人民造成的巨大影响,而且还表现劳动生产以及劳动者的生活,更加歌咏了中华民族古老的

历史及其历史中的重

要人物,这些内容基本

上都是“极质正的现实

文学”。在《邶风·击鼓》

这首诗中,十分完整详实地描写了一位出征士兵思乡思亲的心情,这是“战争与爱情”题材古老精炼的版本。尤其是诗中第四节的一段回忆往事的诗句,“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坚贞的

爱情绝句。无论何时读到这十六个字,都会使人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让人忘却世事的功利纷争,去挽思这执着永恒的感情,说明了常年征战对当时百姓生活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家庭时刻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更加导致社会整体秩序的恶性循环。因此,《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品格,《诗经》开创了言志抒情的传统。古人强调“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序》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高度概括了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特征,“言志”与“抒情”不能截然分开,“言志”的实质就是“抒情”,

古代采诗就是借以察志观情。

文以叙事说理,诗以言志抒情,

这种大体分工是合理的。从现

在的眼光来看《诗经》总体属

于一类抒情诗。无论抒情诗或

叙事诗,都强调内在的韵律,情感的消涨。汉乐府诗以叙事见长,建安诗、南北朝乐府诗、唐代杜甫、白居易都有叙事诗,同样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这说明诗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中国诗歌以抒情诗居多,估计大部分是受诗经的影响吧。

(四)《诗经》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方法,即赋、比、兴。南宋诗人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

比、兴的表现手法,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提出来的,也是《诗经》艺术上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所谓“赋”,指的时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在《豳风•七月》这首诗中,诗人按季节和物候变化,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陈其事,体现了铺陈直叙的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

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

真实感人。《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

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在《王

风·采葛》中有这样一句“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正是用了明喻的手法;有暗喻,《邶风·柏舟》中“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有借喻,《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有博喻,《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如蛾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的手法多在一首诗的开头。《诗经》中用兴的手法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秦风·黄鸟》开头的“交交黄鸟,止于棘”;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三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在《周南·桃夭》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艳美。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诗经》中,这三种手法常常结合运用,相辅相成,构成了这部伟大的结晶。

(四)《诗经》擅长写人状物、刻画场面,把人物事件描写地栩栩

如生。在《卫风·硕人》中“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清代著名学者姚际恒评价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五)《诗经》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题,举例来说,《豳风·七月》开创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四时田园诗;《王风·君子于役》云:“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写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盼望外出从役的丈夫早点儿回家,展示着中国古代诗歌中日暮思归这一重要母题。此外,《魏风·硕鼠》开创了中国文人对桃花源般“乐土”的憧憬和追寻。这些都足以说明《诗三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成就。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诗经》作者所表现出关注现实、面向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后代文人

倡导的“风雅”“比兴”精神实质也就是《诗

经》的面向现实的精神。屈原《离骚》、《九章》

中忧愤深广的感情,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特点,

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唐代陈子昂提倡“兴寄”

标举“汉魏风骨”,杜甫的“别裁伪体亲风雅”

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诗经》精神的

继承。《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