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货币银行学——金融监管
货币银行学金融监管
我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制沿革从1948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行使着国家银行职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调节,以保持货币稳定作为基本职责。
当时没有监管当局,没有监管对象,也没有监管法律法规,因此,这期间我国基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从国家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过渡。
1984年1月1日,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中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开始确立并不断发展。
大致来说,我国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4年开始,中国形成中央银行、专业银行的二元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履行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综合监管。
中央银行以金融调控为主要目标,围绕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展工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成为最主要工具,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从1992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证券市场的发育、信托机构等的存在,银行和保险业的竞争,尤其是宏观金融失控和金融秩序混乱的状况,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对金融监管是否一定要隶属于中央银行开始产生争议。
1992年8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将证券业的部分监管职能从人行分离出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首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明确其基本职责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并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阶段:从1998年开始,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局势和中国经济金融实际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我国金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其标志性的改革是建立跨省区的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保监会的分业监管。
1998年,在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与所办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经济实体彻底脱钩,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实现分业经营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又做了进一步调整。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率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信用制度及其运作2.3 利率及其决定因素2.4 利率的作用与影响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1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3.2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3.3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3.4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第四章: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4.1 商业银行的业务4.2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4.3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4.4 我国的银行体系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5.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调整第六章: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6.1 存款创造原理6.2 存款创造过程6.3 货币供应及其调控6.4 货币供应量的测量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7.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7.3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8.1 利率政策的作用与影响8.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条件8.3 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实践8.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与挑战第九章:汇率与外汇管制9.1 汇率概述9.2 汇率决定理论9.3 外汇管制的内容与方式9.4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与政策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0.2 金融创新的影响10.3 金融发展理论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1.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11.2 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11.3 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控11.4 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十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12.1 金融监管的原则与目标12.2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手段12.3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2.4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挑战第十三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13.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3.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13.3 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13.4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管理第十四章: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14.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14.2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影响14.3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14.4 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与策略第十五章: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15.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2 金融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15.3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影响15.4 我国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主要分为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与外汇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与管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等十五个章节。
第14章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货币银行学》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三、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三)金融体系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 首先是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其次是过度竞争。 最后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三、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四)金融体系风险的外部因素 首先是宏观经济因素。 其次是非经济因素,包括政局的变化、战争、自然灾
第三节 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理论 (三)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
◦ 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 (1)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羊群”效应。 ◦ (2)警示效应。 ◦ (3)流动性危机导致清偿危机。
第三节 金融危机
(四)美国次贷危机与新一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发展
◦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 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 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 流动性不足危机。
第十四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第一节 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 金融风险一般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在金融活动中所面
临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1)金融风险具有客观性。 (2)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3)金融风险具有可控性。 (4)金融风险具有扩散性。 (5)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 (6)金融风险具有加速性。 (7)金融风险具有周期性。 (8)金融风险具有双重性。
第二节 金融不稳定的理论
二、明斯基的信贷体系不稳定假说 明斯基主要从企业角度分析信贷体系的脆弱性。明斯
基认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人 的内在特性将使得它们经历周期性的危机和破产浪潮, 金融中介的困境被传递到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 经济动荡和危机。
金融监管学 教案概要
金融监管学教案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概念,同时学习一些金融的基本内容,掌握商业银行监管的基本内容,了解合作金融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监管的内容,掌握政策性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同时了解保险,证券机构以及金融衍生品的监管,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其他金融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堂做笔记与课后复习的结合•培养每天关注国内国际以及日常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现象的好习惯•积累足够多的信息量•运用基本知识,不断分析理解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以加强实用性和运用能力•培养自己对金融、经济的兴趣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四、参考教材书目•卫新江.金融监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1版•《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编写组.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1版•尹洪霞,刘振海.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1版•郭田勇主编.金融监管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1版五、课程基本内容导论一、授课重点:鉴于学时较少,该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入门,内容注重和现实经济的联系性,注重金融监管及相关金融知识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
二、学时分配:约2课时三、作业:预习教材第1章,看相关书籍。
上课提问进行检查。
四、教学内容:导论一、金融与金融监管:(一)金融:1、金融的概念:•泛指货币资金的融通。
一般来说,凡是与货币流通和信用相关的一切活动都属于金融范畴。
2、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围绕着货币资金的融通融通的对象:货币资金融通的形式:信用形式融通的机构:金融机构融通的手段:信用工具(金融工具)融通的市场:金融市场国际的融通:国际金融(二)金融监管:1、金融监管的概念:•泛指对金融领域(或范畴)的监督管理关于概念:各学者的定义及各派学说2、金融监管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需要金融监管?•监管的主体是什么?谁来监管•监管的客体是什么?监管的对象•监管的内容?监管什么•监管的手段(三)金融监管的具体内容(按照监管对象的不同):•商业银行的机构及业务的监管•合作金融与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合作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机构、邮政储蓄机构、典当行、博彩业等)的监管•证券机构与业务的监管•保险的监管•期货市场的监管•信托、基金的监管•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国际投融资的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管第一部分金融机构概述一、金融机构的分类:(一)银行:(二)非银行金融机构:二、银行的演进:(一)银行的前身:货币经营业•没有涉及信用业务(二)早期银行:•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三)近代银行:•资本主义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1、改组高利贷银行2、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四)现代银行:三、现代银行的发展:(一)组织集团化:(二)业务多样化:综合化、混业经营(三)银行资本国际化:跨国银行(四)融资方式证券化: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以金融市场为中心(五)经营方式电子化:网络银行第二部分西方国家金融体系一、中央银行:(核心、领导的地位)•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二、商业银行:(主干的地位)•目标:利润最大化•主要业务:存贷款;业务综合化、服务多样化•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银行三、专业银行:办理某些特定范围的、专门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金融监管学》教学大纲(本科)
《金融监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金融监管学是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探讨经济与金融稳健发展的一门学科。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金融业务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和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区别日益模糊,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不断扩张,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风险也在急剧增大。
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和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的显著增强,通过监管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
近二、三十年,金融监管在政府行为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我国已经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
金融监管的内容日益系统化, 方法日益科学化,以金融监管为研究对象的金融监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体系上、内容上、方法上、均日益成熟。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金融监管对现代金融业的特殊重要性,在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特别是金融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目标1、让学习者掌握有关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增强对金融监管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2、熟悉金融监管的各项业务运作,掌握监督管理金融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提高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辅以课外作业的形式。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第一章金融监管导论主要内容:金融监管的要素;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
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理解金融监管职能的重要性及其与货币政策操作的关系;掌握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与基本原则,熟悉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体制。
第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主要内容: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特征和种类、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基本要求:本章要求理解金融风险的含义;了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的关系;熟悉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了解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体系。
中央银行学课件: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
有关金融脆弱性的主要理论
明斯基(Minsky)的金融脆弱性理论;费雪(Fisher)的“债务——通
缩”理论;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强调了市场的集体非理性和过
度投机所引起的资产价格波动和金融危机;斯蒂格利茨(Stiglitz)认为
金融业经营的特殊性使得其内在蕴含的危机因素远远高于一般的工商
谋求对特定内容的管制;反之,利益受损的集团也将采取类
似的行动寻求放松管制。上述两种行为都伴随着大量的成本,
却无助于增进社会福利
14
金融监管的利益分配理论
➢
•
金融监管的寻租理论
以利率管制为例说明关于监管导致的租以及租的分配,利率管制将
利率锁定在r1水平
由于利率控制造成的产权稀释使
得部分潜在的收益落入“公共领
如果通过一定的移动(如流动性保险),
能使预算线L和无差异曲线在B点相切,
就能有效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11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理论
➢
流动性保险与金融监管
•
D-D模型政策启示
由于集体恐慌和风险传染所导致的银行挤兑是缺乏效率的,因而非常
有必要通过纳入外部监管来避免无效(低效)均衡
•
防范无效率挤兑的方法
(1)暂停货币兑换,即银行应该在出现恐慌性挤兑时立即宣布停业整
域”( r2CAr1)。为了摄取落入
“公共领域”的潜在收入,供需
双方将花费资源以寻租的方式实
现新的均衡
只要借款人花费的资源成本小于
期望收益,并且贷款人能够获得
相应回报,那么这部分落入“公
共领域”的收入就会被借贷双方
分享
15
第十四章金融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
三、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研究
➢1.国际收支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货币制度 ➢3.货币政策 ➢4.内外金融机构 ➢5.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组织
第二节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
我国金融业开放进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评价
第三节 金融风险概述
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金融风险的种类 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 金融风险的主要危害 金融风险的评价
风险评价的原则 风险评价的方法
1、风险评价的原则
风险损失的相对性 风险损失的综合性 风险损失的时间性
2、风险评价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风险效益分析法 权衡风险方法 综合分析法 统计型评价方法
第四节金融风险控制与金融安全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 金融企业的行业自律 社会监督
一、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一、金融对外开放的构成及其内容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国际投资
1、国际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有关金融方面的规则。 国际贸易频繁。 经济金融化。
2、国际金融 多边汇率协调。
为进行金融对外开放开展磋商与对话的国
际金融组织。
利用外资及短期信贷进行干预。
重新安排国际债务。
பைடு நூலகம்
3、国际投资 政府投资和经济援助的对外开放。 投资管理的对外开放。 外资政策的对外开放。 国家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国际化。 国际债务调整。
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 商业银行的内部业务控制 人事管理 内部稽核
二、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的国际比较
三、金融企业的行业自律
金融企业的行业自律是指金融企业设 立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制定同业公约提供 行业服务,加强相互监督等方式,实现银 行业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规范、同 业经营行为,保护行业的共同利益,促进 各家会员机构按照国家金融、经济政策的 要求,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业务品种, 完善金融服务。
货币银行学——信用创造与收缩的单一逻辑第十四章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开 放 经 济
• 一、开放经济的基本含义
• 本书第一章曾指出,现代经济体大多是开放的,把进出口贸易视同国 外部门,加入三部 门经济,则现代经济为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国外部门(进出口部门),即
• GDP=[C+I+G]+[X-M]
•
=C+I+G+NX
(14-2)
• 式中,X、M 与 NX 分别代表出口、进口与净出口(NX=X-M)。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IS-LM 模型的调整机制
•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得不离开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的思维方式, 而依靠古典经济理 论。该理论预测,从长期来看,经济将保持自然 产出水平 Yn。自然产出水平 Yn 被定义为价格 没有调整趋势的产出 水平,反映的是经济供给方的潜力。在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禀 赋 条件,与总需求的状况无关,价格机制要发挥对经济的自然调节 作用。这意味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自然产出水平之间的任何差异将 由价格变化来匹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IS-LM 模型的调整机制
• (四)扩张性政策的局限 • 1.财政政策的局限 • 考虑货币需求极为不具利率弹性的情形(即人们对利率的变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货币
需求的影响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LM 曲线几乎是垂直的,这是因 为随着 Y 增加,货币需求增加,所以需要大 幅提高利率使货币需求 回到起始水平(见图 14-9)。 • 2.货币政策的局限 • 在投资缺乏利率弹性的情况下,IS 曲线几乎是垂直的,这是因为随 着 r 的降低,投资将 增加量很小。换言之,产出的少量增加需要利 率大幅下降(见图 14-10)。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1.金融监管: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2.简述金融监管的方法。
金融监管一般可以分为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两类(1)直接监管:即监管当局的稽核、检查。
其形式主要有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两种。
非现场检查主要是通过对商业银行提交的各种报告和统计的分析完成。
现场检查是由监管当局派出检查小组,到各商业银行进行实地检查。
(2)间接监管:间接监管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内部自律系统和行业组织进行。
此外,还可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3.金融监管的原则:(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依法监管原则(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4)、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4.简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金融风险种类很多,风险极易发生。
(2)但金融机构又是高度负债经营的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
因此,金融风险往往会引起个别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情况严重的话就会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3)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
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对实物经济产生严重的打击,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并且还可能给他国造成不利影响。
5. 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6. 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一是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二是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三是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1. 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监管: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是指银行监管当局依法对商业银行的设立、合并和增设分支机构的登记、审批等进行监管的一种行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十四章不出题)劣币驱逐良币:实际价值高而名义价值低的货币(良币)必然被溶化、输出,进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地名义价值高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后的利率。
两种形式:事后实际利率(减去实际通胀率)和事前实际利率(减去预期通胀率)。
基准利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直接融资:指货币资金需求者与货币资金供给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间接融资:指货币资金需求者与货币资金供给者之间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指销售保险合约、提供风险保障的公司。
投资银行:分为四层:一、所有的金融业务包括保险、不动产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二、第一层含义下去除房地产、保险;三、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四、证券承销、交易。
我们通常所用第二层含义。
商业银行:指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贷款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金融市场:广义得金融市场包括所有的融资活动;包括投资人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实现的投资;包括通过租赁信托、保险等种种途径所进行的资金的集中和分配等。
狭义的金融市场则是指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一级市场:是指介入资金的企业或政府向最初购买者出售新发行证券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
即发行市场。
二级市场:投资者相互之间交易已发行证券的金融市场。
即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债券工具的金融市场。
11货币银行学: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监管
是否引入存款保险制度
分业监管还是混业监管
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
=表外项目金额×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内相应科目风险权重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
核心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总资本充足率
=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巴塞尔协议II(2004)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信用风险资产+12.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12.5×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对银行组织的有效监管是稳健的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有效银行监管作为公共品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 它与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 稳定的关键因素。虽然有效的银行监管成本很高,但监管 不力的成本则更高。”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 • • •
维护银行业的稳定 维护存款人的利益 加强对货币政策的控制 加强政府对资金流向的引导 ……
表外项目按不同类别乘以相应的信用风险转换系 数转换成表内资产
资产 准备金 国债
票面价值(万元) 20000 60000
同业存款
住宅抵押贷款 商业贷款 表内加权风险资产
2000
20000 30000
=20000×0%+60000×0%+2000×20%+20000×50%+30000×100% =40200(万元)
目的:防范银行的信用风险过于集中
内容:
控制银行向单一借款人的风险暴露; 《商业银行法》第39条: “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超过10%” 控制银行向关联和相关团体的风险暴露; 要求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条件不得低于向同类其他借款人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8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
1. 美国的金融监管有多个部门承担,属于典型的 多头监管。而且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实行联邦和 州的双轨制。
4. 金融监管个范围涉及金融的各个领域。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6
第十四章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1. 依法管理原则; 2.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4. 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 等要适时调整。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监管过度会导致保护无效率金融机构的后果, 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3
第十四章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金融监管失灵问题
1. 政府监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市场缺陷,但 同样也会面临“失灵”问题。
2. 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从理论上讲,金融监管机关 作为一个整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但具体 到单个的监管人员来说,由于也是经济人,也具有 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很容易被某些特殊利 益集团俘获,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2.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不承担监管任务。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7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8
第十四章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是客观需要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国际化趋势,使得跨国 银行和国际资本的规模及活动日益扩大;随之而 来,金融风险的国际扩散威胁着各国的金融稳定。 对于这些方面,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大多有一 些监管措施。但是,单单依靠各国管理当局的分 别监管则难于对国际金融舞台加以规范。因而, 要求国际合作。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30
第十四章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巴塞尔协议》
1.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在于:⑴制定银行的资本与 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 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⑵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 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2. 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一,定义资本的组成:
2. 日本属集权多头式监管体制。大藏省和日本银 行共同承担着金融监管的职责。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9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
1. 现实生活中,大多的中央银行兼任实施货币政策 和金融监管两项职责。对于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
政策中的作用,很少有人提出疑问。但对于是否
由中央银行承担金融监管的职责,却存在不同的 声音。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5
第十四章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金融监管及其范围
1.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
2.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 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管制, 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
3.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 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 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金融学
第五篇 金融监管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
第五篇 目录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
第五篇 金融监管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3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4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2
第十四章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金融监管成本
5. 金融监管的道德风险: ⑴由于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而忽视自己对金融
机构的监督、评价和选择; ⑵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得存款人通
过挤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 ⑶金融机构在受监管中承担一定的成本损失,
因而会通过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 损失。
⑵质疑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相关性:控制 通货膨胀和监管银行业无任何关系。存款虽然是 保存和转移财富的有效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方 式。因而试图通过金融监管来控制物价,作用相 当有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1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
3. 如果说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无关或者相关度低,就 无需讨论中央银行的监管地位问题。反之,是否就 能肯定中央银行必须实施金融监管职责?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9
第十四章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是客观需要
2. 在这方面,首先推动的是对跨国银行的国际监 管。1975年,由十国集团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 建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87年通 过“巴塞尔提议”。在“提议”基础上,于 1988年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 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有名的《巴塞尔协议》。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3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业自律
1. 自律是指同一行业的从业者组织,基于共同利益, 制定规则,自我约束,实现本行业内部的自我监管, 以保护自身利益并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2. 金融业自律的组织形式主要为金融行业公会。金融 行业公会作为金融业自律的组织形式,主要功能有: ⑴协调功能,⑵服务功能,⑶沟通功能,⑷监督功 能。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在整个监管体系的设计 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5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2. 在风险日益加大的背景之下,内控机制的作用显 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几个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 事件,更引起了整个金融业界对内控机制健全与 否的警觉。 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将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内 部控制;并且将审慎、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 设,与公司文化和组织体系等方面的建设紧密结 合。
1. 金融监管体制,指的是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 它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
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7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
2. 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单一监管体制 和多头监管体制。
⑴单一监管体制是由一家金融监管机关实施高 度集中监管的体制。监管机关通常是各国的中央银 行,也有另设独立监管机关的。
2.
讨论这一问题包含两个层次:金融监管和
货币政策是否相关;在认定这两者高度相关的情
况下,是否应将这两种职能统一于中央银行。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0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
2.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是否相关?
⑴货币政策和对银行业的监管高度相关:履 行支付结算和防止相关欺诈行为的特殊困难性, 使得货币政策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有对银行 业的监管相配合。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2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
⑵否定观点则认为,由中央银行负责金融监管 有害。首先,中央银行负责金融监管会导致金融机 构和社会公众的道德风险:在中央银行负责金融监 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都会产生中央银 行保护金融业的预期。金融机构可能会倾向于从事 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社会公众也会放松对 金融机构的监督。其次,中央银行可能出现的监管 失误会损害货币政策的声誉和严肃性。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0
第十四章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金融监管成本
1. 在金融监管中,与其他许多经济问题一样,存在 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2. 金融监管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主要表现为监管的直接成本,如金
融监管当局的行政预算支出; 隐性成本则主要表现为间接成本,如过度监
管导致的效率损失和道德风险等。一般来说,金 融监管越严格,其成本也就越高。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9
第十四章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⑷ 管制供求论:将金融监管本身看成是存在供 给和需求的特殊商品。是否提供管制以及管制的性 质、范围和程度最终取决于管制供求双方力量的对 比。
⑸ 公共选择论:强调“管制寻租”的思想,即 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寻求管制以谋取私利:监管者 将管制当作一种“租”,主动地向被监管者提供以 获益;被监管者则利用管制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3.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 视发挥金融业自律管理的作用。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4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1. 就整个金融监管体系来说,监管当局的监管是外 部的全方位监管;金融行业公会的职能在于实施 行业内部的监管。但不论是政府的监管目标还是 行业的监管目标,都必须通过金融业微观主体加 强内部控制,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实现审慎管 理和稳健经营,才能得以实现。
4. 作为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金融监管机关处 于独特的地位,它们几乎受不到来自于市场的竞 争和约束,从而也就没有改进监管效率的压力和 动机。这会导致监管的低效率。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5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6
第十四章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4
第十四章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