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合集下载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5篇岳阳楼记作业(含答案)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5篇岳阳楼记作业(含答案)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5篇岳阳楼记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②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此诗为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遇赦回舟江陵途中,南游岳阳时所作。

②岳阳:天岳山的南部。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予观夫巴陵胜.状胜:(2)薄.暮冥冥薄:(3)而或长烟一.空一:(4)雁引愁心去.去: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岳阳楼记》(节选)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都描写了岳阳楼的月夜美景。

《岳阳楼记》(节选)中,范仲淹用的手法描绘了美妙的湖光月色,这个句子是“”;《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一个“”字极富动态,将月之景表现得情趣盎然。

(3分)4.登临岳阳楼时,《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李白和《岳阳楼记》(节选)中的迁客骚人在行为和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4分)二、[2021合肥蜀山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富贵不能淫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富贵不能淫

八、富贵不能淫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3)父命.之命:教导、训诲(4)戒.之曰戒:告诫(5)往之女.家女:同“汝”,你(6)与民由.之由:遵从(7)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8)贫贱不能移.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9)威武不能屈.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2)必敬.必戒敬:恭敬(3)无违.夫子违:违背,违反(4)以顺.为正者顺:顺从(5)此之谓.大丈夫谓:称得上,称作3.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教材·积累拓展]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课下注释](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1.文中孟子连用两个问句质问景春的用意是什么?对景春观点进行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子未学礼乎”点明景春的错误在于考虑问题不合乎礼义之道。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教材·思考探究]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3.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教参·教学设计]不能。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醉翁亭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醉翁亭记

十六醉翁亭记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临下(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6)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2010]暝:昏暗[2010](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2010](8)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9)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10)泉香而酒洌.洌:清[2016](11)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2016](12)树林阴翳.翳:遮盖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名.之者谁名:取名,命名(2)饮少辄.醉辄:就(3)临.溪而渔临:到(4)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3.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判断句]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判断句/2022海南]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课下注释/2022湖南怀化]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说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教材·思考探究]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2.第3段描绘了哪四幅图画?核心是哪一幅?为什么?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太守醉。

原因:其余三幅都是陪衬,是为了突出“太守醉”,即突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3.作者写山间朝暮、四季的景物变化,有什么用意?作者通过对山间朝暮、四季景色变化的描写,突出了山间美景的变化多姿、引人入胜,从而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观点,为太守与滁州人一同游山做铺垫。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限时练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限时练
十五、岳阳楼记
十五、岳阳楼记
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越.明年
越: 到
(3)百废具.兴 (4)增.其旧制.
具: 同“俱”,全、皆 增: 扩大 制: 规模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2-
十五、岳阳楼记
(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同“嘱”,嘱托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10-
十五、岳阳楼记
2.文中“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 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以天下百姓的 “乐”为乐,是具有“古仁人”情怀的表现。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11-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5-
十五、岳阳楼记
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横.无际涯 (3)多会.于此 (4)薄.暮冥冥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记: 记述 横: 宽阔 会: 聚集,会合 薄: 迫近 尝: 曾经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6-
十五、岳阳楼记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14-
十五、岳阳楼记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 妙处? 【示例】“衔”“吞”二字使洞庭湖充满生命力,生动地描绘出 洞庭湖的广阔浩渺。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15-
十五、岳阳楼记
7.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举出一例,结合文章内 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悲与喜两种不同 心境形成对比,突出“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 【示例二】“古仁人”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突出了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 起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 );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上 ( 向上 )食埃土,下( 往下 )饮黄泉,用心一( 专一 )也。蟹六 跪而( 表并列,可不译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它心思浮躁的缘故 )。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 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 子”一词有了德性。 B.古代以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唐代改“里长”为“里正”,杜甫 有“去时里正与裹头”的诗句。 C.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两次为“跬”,举足一次为“步”,故半步称 “跬步”。 D.刺史原为巡察官名,“刺”,检核问事之意。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 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5.《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 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 锲而不舍 ”。
6.《劝学》中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进行说理的句子 是“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7.《劝学》中劝导我们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 月累,才能取得成功的句子是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中考专题复习——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醉翁亭记

中考专题复习——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醉翁亭记
也。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一、统编教材思考题
1.(思考探究)说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 描写的效果。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答案】 第1段,第一以“环滁皆山也”总起,好像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 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 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 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 一新的感觉。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默写与阅读
第2篇 醉翁亭记
细梳理·教材全解 作家作品
第2篇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以后写的一篇游记。文章不唯写景优美,更主 要的是它体现了一个古代被贬官员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 ,以及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4.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 作者通过描画琅琊山的秀丽风光及太守带领滁人同游的画面,表现了自己随遇 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5.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答案】 以树木之静衬托鸟儿之动,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为了显现“禽鸟之乐”, 更是为了着力表现滁人游之乐及太守与民同乐之乐。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2.(思考探究)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 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答案】 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 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 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 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 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伯牙鼓琴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伯牙鼓琴

二十三、伯牙鼓琴1.重点字词解释。

(1)伯牙鼓.琴鼓:弹(2)志.在太山志:心志,情志(3)巍巍..乎若太山巍巍:高大的样子(4)汤汤..乎若流水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1.钟子期听琴后表达感受的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话不仅展示出钟子期对伯牙的知音之谊,也表现出伯牙琴技之高超。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道理。

3.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语言描写。

通过对话,直观表现“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直接说明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

通过简洁的对话,更能突出文章中心。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示例】真正的知音是指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无论何事都能彼此理解,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人。

(2018·福建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6分)【甲】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方:刚刚(2)汤汤乎若.流水若:像(3)皆宜.远观宜:适宜(4)悉.是晚景悉:全,都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三峡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三峡

五、三峡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013](2)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3)至于夏水襄.陵襄:冲上、漫上(4)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2013](5)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6)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7)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8)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9)良.多趣味良:甚,很(10)属引..凄异属:连接[2013]引:延长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或.王命急宣或:有时(2)哀转久绝.绝:消失(3)故.渔者歌曰故:所以[2013]3.句子翻译。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22海南]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013安徽]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天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的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材·思考探究变式]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

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2.文中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不矛盾。

前句概述了夏季江水的凶险,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水流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会“暮到江陵”。

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情况的对比,表现了夏季江水水势大、流速快的特点。

3.本文在写作时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一】“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⑥律知武终不可胁( 威逼而致屈服 ),白( 告诉 )单于。单于愈益欲 降之。乃幽( 囚禁 )武置大窖中,绝( 断绝 )不饮食。天雨 ( 动词,下 )雪,武卧啮( 咬,嚼 )雪,与旃( 同“毡”,毛织的毡毯 )毛并 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 以之为,把他当作 )神。乃徙武北海上无 人处,使牧羝,羝乳( 动词,生子 )乃得归。别( 分开、离析 )其官属常 惠等各置他所( 别的处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 ( 同“弆”,收藏 )草实而食之。杖( 名作动,执、拄 )汉节牧羊,卧起 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 ( 名作动,结网 )纺缴,檠( 名作动,用檠矫正 )弓弩,於靬王爱之,给 ( 供给 )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 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顿 )。
⑦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 访求 ) 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 备办 )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 一向 )厚( 深厚,这里指关系好 ),故使陵来 说足下( 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 ( 白白地 )自苦亡( 同“无” )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 (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 )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 扶辇下除( 是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 ),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 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 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答案:您(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让我死在您面 前!
( 逮捕监禁 )张胜。
⑤武益愈( 渐渐痊愈 ),单于使使晓( 通知 )武,会( 会同 )论 ( 判罪 )虞常,欲因( 趁 )此时降( 使动,使……投降 )武。剑斩虞常 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判处 )死。单于募降者 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 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 说什么 )相坐?”复举剑拟( 比画 ) 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 幸好 )蒙大恩, 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 满 )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

古诗文阅读专题1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古诗文阅读专题1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例如:“今有一人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 ,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 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暗 衬。
•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 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 [解析] A.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 此处是偏义复词,偏指“作”。B.希望可以救助 的应是“急”,此处“缓”为暗衬。C.“得”指“成功” ,“失”指“失败”,此处是单音词连用,无偏指 。D.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偏指“入”,此处是 偏义复词。
• 文章助读
• 批注:①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 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 、性情有关。如本层中:姓名,马文升;字 ,负图;品行,刚正不阿。
• 批注②:主要事迹一。在阅读时要理清时间 、地点、人物、官职、事物等。时间:成化 年间。事件1,初年,召为南京大理卿。事件 2,满四之乱,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灾民, 并分别于黑水口、汤羊岭败贼。事件3,晋升 右都御史,调粮、盐价银救百姓。事件4,孝
• 批注⑤:主要事迹四。事件,正德年间告老 还乡,正德五年去世。
• 批注⑥:整体概括。1.文武全才、随机应变。
• [审明题意] 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
• [解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 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 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A.“登”,在 此处应为“考中”之意。“进士”不是官职,只相 当于当代的“学历”,所以此处不能译为“升职” 。据下文“授御史”,可知应是先考中进士,后 授御史一职。B.“录”,记载。可见熟语“备忘 录”。C.“振”通“赈”,救济。D.“勒”,铭刻,可 见于范仲淹《渔家傲》有“燕然未勒归无计”就

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代诗歌鉴赏

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代诗歌鉴赏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古代诗歌鉴赏1.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考查形式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主要考查人物形象、意象意境、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炼字赏句等。

一、(2023·武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友人归闽王 毂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

猿啼梨岭路,月白建溪船。

莫恋家乡住,酬身在少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归思切”“且留连”写出友人的归乡情切和朋友间的依依不舍。

B.颔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C.颈联展开想象,以“猿啼”“月白”来描绘归途情境,流露出诗人的关切之情。

D.尾联中诗人在离别之际劝勉友人不要依恋故土,要趁着青春年少实现人生价值。

[考查重点]本题考查对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

[解析]颔联“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的意思是:再次相见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我们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据此可知,其描绘的是分别时的画面,而不是“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

[答案]B[参考译文]你回到东南家乡的心情非常迫切,我们手执酒杯,一同饮酒,依依不舍。

再次相会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我们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前往梨岭的路上,猿声阵阵;于皎洁的月色中,在建溪上行船。

不要贪恋在家乡居住的时光,少年时期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年华。

[题材拓展]从内容上看,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从结构写法上看,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叙事写景,然后抒情表意。

[方法小结]解答客观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

其次,要从整体上进行观察,锁定某些可能有错误的选项。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湖心亭看雪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湖心亭看雪

十七、湖心亭看雪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全,都(2)上下一.白一:全,都(3)及.下船及:等到3.句子翻译。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什么角度写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其中“绝”字妙在何处?从听觉角度写出大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环境特点。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意境。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铺垫。

3.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教参·问题探究]“痴”的含义:①痴行,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其特立独行、率性的一面;②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③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和“拉余同饮”中的“拉”二字分别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感情?“强”表现作者的豪爽和遇到知音的愉悦之情。

“拉”表现客人的欣喜、热情。

5.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教材·思考探究]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你、你们,代词 )
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 (2)言 ①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说、谈,动词 ) ②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话,名词 ) (3)如 ①如或知尔( 假如 )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 ③如其礼乐( 至于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个小相, 参与“ 宗庙之事,如会同 ”之事。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 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 “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 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春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句子是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⑥对曰:“方( 纵横,方圆 )六七十,如( 或者 )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人民富足 )。如( 至于 )其礼乐,以俟( 等待 )君
子。”
⑦“赤!尔何如?”
⑧对曰:“非曰能( 胜任,能做到 )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
(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 .
(4)以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因为,介词 ) ②毋吾以也( 同“已”,止;一说是“用”的意思 ) ③则何以哉( 用、做,动词 ) (5)而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连词,表修饰 ) ②舍瑟而作( 连词,表承接 ) ③非诸侯而何( 连词,表并列 )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传统经典之一,是孔子对自己与弟子言行的记录。 B.《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C.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洗头;浴,指洗身体。 D.“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千乘之国”在春秋后 期是中等国家。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出师表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出师表

二十二、出师表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指帝王之死(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候(3)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4)此皆良实..良实:忠良诚实的人(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6)悉以咨.之咨:询问(7)性行淑均..淑:善均:公正、公平(8)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有名望,显贵(9)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10)猥.自枉屈..猥:辱。

谦辞枉屈:屈尊就卑(11)由是感激..感激:感奋激发(12)深入不毛..不毛:不生长草木。

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13)庶.竭驽钝庶:表示期望(14)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1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功效(16)以彰.其咎彰:公布,揭示(17)以咨诹.善道诹:询问(18)临表涕零..涕零:流泪,落泪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益州疲弊..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零(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懈:怠惰,松懈(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表明(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5)先帝称.之曰能称:称赞(6)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举:提拔,推举(7)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避(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拜访,探望3.翻译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省略句]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判断句/2022湖北十堰]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倒装句/2021山东德州]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论语十二章课件2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论语十二章课件2
20.曲肱而枕之 21.于我如浮云 22.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乐: 饭: 疏食: 水: 肱: 于: 焉: 善者: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饭疏食,饮水
20.曲肱而枕之 21.于我如浮云 22.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乐: 以……为快乐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讲述了孔子一生中知识不断增加,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高的 过程,强调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⑬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⑭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⑮惑:迷惑,疑惑。 ⑯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⑰耳顺: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⑱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⑲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23.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4.殆(dài):疑惑。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个人修养。孔子以颜回为例,阐述应如何修身做人,并高度赞 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洁品质。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25.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26.堪:能忍受。
47.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48.切:恳切。 49.仁:仁德。
细梳理·教材全解 结构导航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吾日三省吾身
5.为人谋而不忠乎
时: 说: 愠: 吾: 日: 三: 省: 忠: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交友的乐趣和个人修养。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鱼我所欲也

十八、鱼我所欲也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2009](2)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2009](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2009](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6)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7)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鱼,我所欲.也欲:喜爱(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所以3.句子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009安徽]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秉持“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

2.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教材·思考探究]①“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在本文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②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③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3.通读文章,举例说明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参·教学设计改编]①比喻论证。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②举例论证。

第2段列举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的反面事例,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③对比论证。

如将“乡为”与“今为”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人不可见利忘义、“失其本心”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 玉树夜深歌。
答案
‚故物‛二句:石马,指前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刻。 铜驼,晋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三枚,在宫西,四会道相对。俗语 云:‘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言人物之盛也。‛ 洛阳铜驼(街)是繁华的地方,故风流少年多会于此,后以之代指游冶之地或繁
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
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 ( 形象、氛围 ) ,
点)等。
内容索引
Ⅰ 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Ⅱ 题材入手,由类及篇,合理猜读 知识储备 读懂诗歌中需要注意的特殊词语
Ⅰ 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一、标题切入
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试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情感。梦江南
纳兰性德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也指坎坷不平,或者形容盛多
“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臵在一起, 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
“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
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另有一些典故语,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
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 (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 ) , 需要还原基本义。
们不是诗眼,但能 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 。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
②每一首诗都有关键句,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
二、细读正文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在方法上有以下两 点很关键: (一)懂得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 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 “ 情”“ 景 ”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 只要抓住了 “ 情”“景 ”,就等于抓住了 “ 牛鼻子” 。在正常情况下, 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
答案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词人通过 “ 钓船 ”“ 柴扉 ”“ 白鸥 ”“ 鳜鱼 ” 等意象的描
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词人自甘淡泊, 以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2)捕捉、咀嚼诗歌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句子。
①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 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 ”“怜” “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决定了
c.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古诗词‚合‛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
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
寄托诗歌的主旨。
边练边悟9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
答案
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 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
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这些“情语”有时藏在
“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
“独”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
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
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余味无穷。
3.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特点理解诗意,甚至艺术手法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
对仗,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 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
态度等(诗词的主旨)。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 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既揭露了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苦难的根源,概括了本诗的主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卒章显志,是古诗词常见的写法,古诗词常
悲、空、独等),弄清全诗的感情基调。
2.抓住重点
(1)抓住意象。 意象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 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
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 的一把金钥匙。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请结合词中意象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种思念、牵挂之情。
(3)《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2015· 浙江)
答案
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的感受。
(4)《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2015· 江苏)
①“秋日”点明了写作的季节。 ②“题„„新居”表明了写作缘起。 ③“新居”暗示诗的内容可能要写“新居”的内外环境。
答案
④“窦员外”这一称呼表明了作者与窦员外的朋友关系?????
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案
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
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4.下列句子中,情景关系不一致的一项是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边练边悟6
东坡①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
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结合全诗,简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 解析
(3)‚转‛ 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
指颈联,在词中多指过片。
‚转‛句十分关键,往往 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
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
意的跳宕转折。
边练边悟8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
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
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
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从标题切入,就是
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
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 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
律诗的三、四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
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 奈和牢骚。
2.章法结构(近体诗):起承转合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 起承转合。理解了这 一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 “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 “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 “合”是收束全诗。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 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 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边练边悟5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案 解析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起” 在古诗词中,“起” 句就是开头,或 写景,或叙事, 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 其作用主要有两种:
a.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2)“承” 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
抒情,或议论,与 “ 起 ” 句自然衔接,是 “起”的延伸、拓展。
“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 先抑、欲抑先扬等。
其主要作用有:a.承上启下,b.铺垫下文。
边练边悟7 (2011· 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