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1935年,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共
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政策。同时,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2)中国国民党:一方面,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对日妥协,对内积极“围剿”红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
也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东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 一·二八事变。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 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 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 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 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场,配合盟军作战。 抗战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始终居于主要地
位,所以国共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抗战胜 利。但由于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 以两党在合作抗日的同时,斗争也始终没 有停止过,国民党始终坚持一党专制。
3.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
减租减息这一政策虽具有改良性和不彻 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解决了农 民的生活问题,是抗战时期最符合实际 的进步性土地政策,对争取抗战胜利和 民主革命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史料探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壮大的原因 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 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 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①……(今天)我们从亡国 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②。” 史料二 1937年8月,(洛川会议)会议决定:要坚持抗日战争中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 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游击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③;在国统 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 利④;确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 本政策⑤。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 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它全面反映了日 本侵华的罪行,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 变后独立领导的抗日战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以及其他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
“解放区”指人民解放战争时 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 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
(2)过程
阶段
时间
概况及意义
战略 1946年6月~ 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防御 1947年6月 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利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⑤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战争中,人民选择了中国
共产党为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空前
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人民解放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①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 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②时间:1945年8月~10月。 ③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 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 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 (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
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
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
民族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启示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 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形 成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局面。
(2)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①唤醒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 :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
民族焕发出的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②促进了内地工业化的发展:内迁的工业虽然远没有战前发展
迅速,但改变了原来各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形成重
庆、昆明等11个工业区。 ③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使中国出现了政治力量大
一统的形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家统一的
基础。
一、“十四年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 年) 1.背景
(1)日本方面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
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
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中国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 难 点一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读图明史——中国抗战的国际共识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解读]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日本深陷中国战 场,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抗战。
战略 反攻
①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人民解放战 1947年6月~ 争的战略转折点 1948年9月 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 和生产的积极性
战略 决战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 1948年9月~ 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
1949年1月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阶段 时间
概况及意义
①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毛泽
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②国共北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
最后 1949 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胜利 年4月 ③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
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④随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
5.向西南的大转移 (1)国民政府首都的转移:南京沦陷以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往
武汉,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又将首都迁往重庆。 (2)民族工业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将民族
工业大量迁往西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3)文化教育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北平、天津、上
海、南京等地的高校纷纷迁往西南地区,促进了西南尤其 是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主力放在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
加上国民政府的封锁和孤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 (2)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难的反扫荡
斗争;在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 政策;在
思想上,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4.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 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 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 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
(二)卢沟桥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9Biblioteka Baidu7~1941年)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
命取得基本胜利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 政府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 围内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完全结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 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3)意义 ①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 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 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 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 的士气。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 了决定性作用,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关键因素。抗战的胜利使中国赢得 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使中国彻底摆脱了半 殖民地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获得了应有 的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④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 :1943年初,中国先 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抗战胜
敌 后 战 场
线 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史 实
1937年八路军配合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 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发动百 团大战
影 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在相持阶段成为抗战的中流
响 砥柱
(1)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 (2)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主张依靠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抗战。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打一场国家和民族的战争,还是打一场政府和军队 的战争。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中国的抗战(1942~1945年)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在华盛顿成立,中国的抗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2.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国民政府一
方面开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另一方面,开辟缅甸战
(2)政治协商会议 ①时间、地点:1946年初,重庆。 ②成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③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 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 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是相对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 争的第一战线而言的,故称第二条战线。
正面战场掩护敌后战场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
4.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面战场作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抗日。
正 史 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面 实 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战 结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台儿庄
场 果 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路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进
抗日战争胜利 。
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5.抗日战争的影响 (1)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
①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东南沿海省份的工业 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城市被摧毁,经济损失难以计算。 ②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 中国的事实,才强化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地位,增加了中 国推行民主的困难。
。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 矛盾不断上升。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蒋
介石并非无所作为,他着手加强国防战
备,如在长城布防、将部分涉及国防的企
业迁往西南地区、加强抗日宣传等。
(3)中国人民 ①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官兵开始自发地组织抗日斗争,张 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并对抗日活动捐款 捐物。 ③爱国学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要求抗日,反对内战。
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
步建立。 (2)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标
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党外合作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 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 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1)中国共产党:1935年,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共
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政策。同时,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2)中国国民党:一方面,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对日妥协,对内积极“围剿”红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
也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东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 一·二八事变。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 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 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 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 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场,配合盟军作战。 抗战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始终居于主要地
位,所以国共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抗战胜 利。但由于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 以两党在合作抗日的同时,斗争也始终没 有停止过,国民党始终坚持一党专制。
3.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
减租减息这一政策虽具有改良性和不彻 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解决了农 民的生活问题,是抗战时期最符合实际 的进步性土地政策,对争取抗战胜利和 民主革命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史料探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壮大的原因 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 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 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①……(今天)我们从亡国 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②。” 史料二 1937年8月,(洛川会议)会议决定:要坚持抗日战争中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 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游击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③;在国统 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 利④;确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 本政策⑤。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 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它全面反映了日 本侵华的罪行,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 变后独立领导的抗日战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以及其他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
“解放区”指人民解放战争时 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 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
(2)过程
阶段
时间
概况及意义
战略 1946年6月~ 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防御 1947年6月 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利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⑤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战争中,人民选择了中国
共产党为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空前
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人民解放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①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 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②时间:1945年8月~10月。 ③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 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 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 (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
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
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
民族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启示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 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形 成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局面。
(2)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①唤醒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 :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
民族焕发出的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②促进了内地工业化的发展:内迁的工业虽然远没有战前发展
迅速,但改变了原来各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形成重
庆、昆明等11个工业区。 ③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使中国出现了政治力量大
一统的形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家统一的
基础。
一、“十四年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 年) 1.背景
(1)日本方面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
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
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中国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 难 点一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读图明史——中国抗战的国际共识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解读]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日本深陷中国战 场,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抗战。
战略 反攻
①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人民解放战 1947年6月~ 争的战略转折点 1948年9月 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 和生产的积极性
战略 决战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 1948年9月~ 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
1949年1月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阶段 时间
概况及意义
①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毛泽
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②国共北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
最后 1949 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胜利 年4月 ③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
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④随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
5.向西南的大转移 (1)国民政府首都的转移:南京沦陷以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往
武汉,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又将首都迁往重庆。 (2)民族工业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将民族
工业大量迁往西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3)文化教育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北平、天津、上
海、南京等地的高校纷纷迁往西南地区,促进了西南尤其 是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主力放在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
加上国民政府的封锁和孤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 (2)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难的反扫荡
斗争;在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 政策;在
思想上,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4.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 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 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 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
(二)卢沟桥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9Biblioteka Baidu7~1941年)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
命取得基本胜利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 政府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 围内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完全结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 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3)意义 ①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 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 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 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 的士气。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 了决定性作用,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关键因素。抗战的胜利使中国赢得 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使中国彻底摆脱了半 殖民地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获得了应有 的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④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 :1943年初,中国先 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抗战胜
敌 后 战 场
线 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史 实
1937年八路军配合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 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发动百 团大战
影 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在相持阶段成为抗战的中流
响 砥柱
(1)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 (2)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主张依靠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抗战。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打一场国家和民族的战争,还是打一场政府和军队 的战争。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中国的抗战(1942~1945年)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在华盛顿成立,中国的抗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2.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国民政府一
方面开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另一方面,开辟缅甸战
(2)政治协商会议 ①时间、地点:1946年初,重庆。 ②成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③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 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 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是相对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 争的第一战线而言的,故称第二条战线。
正面战场掩护敌后战场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
4.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面战场作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抗日。
正 史 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面 实 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战 结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台儿庄
场 果 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路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进
抗日战争胜利 。
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5.抗日战争的影响 (1)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
①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东南沿海省份的工业 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城市被摧毁,经济损失难以计算。 ②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 中国的事实,才强化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地位,增加了中 国推行民主的困难。
。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 矛盾不断上升。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蒋
介石并非无所作为,他着手加强国防战
备,如在长城布防、将部分涉及国防的企
业迁往西南地区、加强抗日宣传等。
(3)中国人民 ①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官兵开始自发地组织抗日斗争,张 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并对抗日活动捐款 捐物。 ③爱国学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要求抗日,反对内战。
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
步建立。 (2)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标
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党外合作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 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 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