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苏浙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证实了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是存在异质性的,并简要分析了导致苏浙货币异质性的原因。纵观全国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更加的巨大,诚然这样的异质性也更加明显。但是消除异质性并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再次基础上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才是我们的落脚点。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一、引言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熨平经济波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协调区域经济运行时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无论在量还是质的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突出的矛盾也相伴而生,比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而这些差异恰恰违背了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即要求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部经济结构是均质的。因此,中央银行“一刀切”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值得商榷。这也就为学者从理论和实证去验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区域差异提供契机,从而为宏观政策制定者献言建策。
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scott(1955)以纽约为中心往周围空间扩散时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是否存在时滞性。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越发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我国对货币政策效应区
域非对称探索始于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李虹檠(2010)指出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之间、不同产权结构的企业、正规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使得货币政策存在区域差异。从以往文献中可以看出统一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通过使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将江苏省和浙江省在统一货币政策下的效果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验证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以及深入探索产生异质性的原因。本文第二部分总结概括西方及我国关于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的理论和检验成果,第三部分介绍本文使用方法以及数据来源,第四部分实证研究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在苏浙两省的异质性效应,第五部分简要分析苏浙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的原因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已经有大量文献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做出了深入研究,可以为后进者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这些研究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其一就是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区域非对称效应;其二造成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原因。scott(1955)论证了公开市场操作会形成以纽约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空间的传递时滞效应。fielding和shields(2007)发现地区经济差异和人口差别是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些特征包括该地区中对利率敏感的产业的比重、企业规模、金融机构规模、房屋价格、人口数量及结构因素等;他们认为国家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充分考
虑地区之间的经济与金融结构的差异。torbenw.hendricks(2008)使用马可夫转换方法基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对欧洲中央银行
所采取得统一的货币政策作用于欧洲五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以及英国)产生的非对称效应进行研究。他指出法国、德国、意大利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在实施统一货币政策之前是同步的,而荷兰和英国的信贷传导渠道在实施这一政策前后存在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表明在欧元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存在异质性的。这就进一步促使欧央行、欧盟委员会和一系列的政府组织积极推进欧盟金融市场的自由化。
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作了大量
相关研究。常海滨(2007)在西方区域金融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以及西北地区共计十三个省份具有不同的传导特征,并阐述了是由于区域金融资源外流和金融结构失衡造成了货币传导机制失效的主要原因。胡振华(2007)和王书华(2010)都以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为基础定量分析了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胡振华认为不同省份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的差异是形成政策不对称的“罪魁祸首”,王书华更加详细的指出不同保费收入、股本融资等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存在应该为货币政策的异质性负主要责任。同样王铮(2010)、乔发栋(2011)通过将中国区划为不同的经济区域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对统一货币冲击对这些
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分析,最终得出货币冲击对这些不同地区无论是初始方向、滞后时间还有运动方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王铮认为应
该设立区域金融机构固化区域金融资源,同时货币当局应充分考虑地区间差异制定综合性货币政策,以避免单一货币政策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何丽娜(2012)在将我国区划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大区的基础之上,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基于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步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是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三、数据的选取及其检验
1.数据的选取
本文以央行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以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均gdp(通过人均gdp消除两个省因人口规模差异带来的影响)和cpi代表两省的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数据是从1991年到2011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两个省的统计年鉴。cpi是以1978年为基期的定基物价指数,产出是以1978年为基期的可比价格计算的人均gdp。所有数据均采取对数形式以消除异方差。本文数据分别来源于1992—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年鉴》。
2.数据的检验
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首先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序列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发现所有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对所有序列进行一阶差分继续通过adf进行检验发现除lnjdgdp外原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对lnjsgdp进行二阶差分在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结果显
示lnjdgdp是二阶单整序列。对lnjsgdp进行一阶差分进而对货币供应量和江苏省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物价(lnm2、dlnjsgdp、lnjscpi)进行jj(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其中lnm2、dlnjsgdp和lnjscpi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滞后期由aic准则确定,检验结果表明这三个变量在5%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同理对浙江省的序列进行相同的检验得出结果lnm2、lnzjgdp和lnzjcpi之间在5%的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
四、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无约束的var模型来分别评价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的影响,按照aic信息准则的要求选择建立滞后期为2的var模型是合理的,经检验两个模型的单位根都落于单位元内,表明设定的模型是稳定的。脉冲响应曲线中的横轴代表滞后阶数,纵轴代表产出或物价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响应程度,图中的实曲线代表响应函数的计算值,虚曲线是响应函数计算值加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
(1)江苏省、浙江省两省物价水平对货币政策的响应效应
我们对货币供应量m2施加一个单位正的cholesky标准差新息冲击,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物价水平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江苏省的响应峰值为10.58%,出现在第五年随后逐渐下降;浙江省同样是在第五年出现响应峰值,但其程度不同只有9.42%随后下降。江苏省的物价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超出了浙江省的物价的变化,两省的物价水平均在第十年前后逐渐进入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