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唐诗五首》
八上语文12课唐诗五首赏析
八上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一、《野望》(一)内容感情:这首诗写田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二)赏析名句: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表现了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写静态远景,表现了诗人忧郁、孤独、清冷的心绪。
3、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写动态近景,表现了诗人忧郁、孤独、清冷的心绪。
4、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岗。
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了诗人因仕途不得意而感到彷徨、孤独和苦闷。
二、《黄鹤楼》(一)内容感情: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二)赏析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尾联以“愁”字作结,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点出全篇主旨—乡愁。
三、《使至塞上》(一)内容感情:记叙了出使塞上途中所见的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二)赏析名句:1、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地的天空。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2、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
形象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寓慷慨悲壮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富有画面感。
四、《渡荆门送别》(一)内容感情: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赏析名句:1、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下注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下注释12.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2、《唐诗五首》①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王绩(约589一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②【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
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地。
③【薄暮】傍晚。
薄,接近。
④【徙倚】徘徊。
⑤【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⑥【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⑦【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脸隐居不仕。
①选自《全唐诗》卷一三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②【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③【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⑤【历历】分明的样子。
⑥【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⑦【萋萋】木茂盛的样子。
⑧【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⑨【乡关】故乡。
⑩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⑪【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⑫【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⑬【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⑭【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⑮【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⑯【孤烟】指烽烟。
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⑰【长河】指黄河。
⑱【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⑲【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 唐诗五首 (共37张PPT)
(3)《使至塞上》中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__征__蓬__出__汉__塞__,__归__雁__入__胡__天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 诗句是:___仍__怜__故__乡__水__,__万__里__送__行__舟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__乱__花__渐__欲__迷__人__眼__,__浅__草__才__能__没__马__蹄___。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 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 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 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 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 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 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点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 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三)阅读《钱塘湖春行》,然后答题。 13.(襄阳中考)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 (对西湖美景的喜爱)的感情。尤其是“__行__不__足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 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接近 )
(2)徙.倚.欲何依( 徘徊 )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唐诗五首》 课件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 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 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 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 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王 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 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 职,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 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 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 ,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 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 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诗歌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 的金黄的秋色,起伏 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 晖。描写了一派秋意 颇浓的山野景色。
诗歌赏析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 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 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跃了起来。与“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一起构成 一幅山间晚秋图, 光与色, 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 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 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 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 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 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 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鹦鹉洲绿油油的 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 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 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2课《唐诗五首》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ì Yān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诗人是怎样描绘山野秋天的景象的? 诗人在下面的颔联和颈联用四句写薄暮 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 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 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 恰到好处。
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 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 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 的色调。
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 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 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 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汉阳与 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 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 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 乡之情作铺垫。
1.如何理解诗歌首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 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 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意思。诗歌首联的意思是:秋天傍晚时 分,遥望山野,一片秋意颇浓的景象,表现 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第12课《唐诗五首》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王 绩
野
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相顾无相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徙倚(xǐyǐ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整体阅读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阅读学习《唐诗五首》,在唐诗学习中升华自己。
二、诵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一)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东皋(ɡāo)徙(xǐ)倚驱犊(dú)萋萋(qī)燕(yān)然候骑(jì)仍怜(lián)没(mò)马蹄(二)读准节奏。
律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把声律节奏和意义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课件65张)
感悟品析
3、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 推移,逼真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 感。
感悟品析
4、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 联诗所描画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本在天上,倒映在流 速缓慢的长 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 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 、江岸广阔、两岸平旷的风景,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 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感悟品析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孤寂无依的彷徨 心情。
首联“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表现了人物孤 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奇妙的铺垫。
感悟品析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动静、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 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这 是远景、静景;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氛围,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 画面活了起来,这是近景、动景。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画出一幅萧瑟静谧、安逸闲适的 山林秋晚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苦闷。
作者简介:
王绩
(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唐代诗人。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 病还乡,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浑厚 自然功集》五卷。
跟我读
野望
王绩
gāo
xǐ yǐ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感悟品析
2、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 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 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 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 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惊喜(喜 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黄鹤楼/崔颢
走近作者
作者
崔颢 朝代
唐
籍贯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 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 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 及对归宿的向往。
使至塞上/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 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 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 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 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
黄滕岳鹤王阳楼阁楼
细读感悟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 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 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 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 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 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细节探究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
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 意的山水画。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 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 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 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课件 (共43张PPT)
细节探究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
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
山水画。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 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 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 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 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 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 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 何而愁?愁什么呢?
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 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 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 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
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
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 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 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 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 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 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 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 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 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 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2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 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 领悟其意境。
3
课件PPT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
作者档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 遍野, 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9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 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 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 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指大雁北飞。
25
生难字词
课件PPT
【胡天】指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
【长河】 即黄河。 【萧关】 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 唐代边陲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 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 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 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 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 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 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 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 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 子集》 (一名《王无功集》)。
39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12.《唐诗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
唐诗五首野望【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字音】东皋(gāo)徙倚(xǐyǐ)犊(dú)【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暮色里,我在东皋放眼眺望,徘徊不定,思索着何处是我的依归。
只见每棵树都呈现出秋意颇浓的黄色,座座山峦都洒满了落日的余晖。
放牧的人们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马带着打来的飞禽而归。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人相识,于是我高歌一曲,怀念采薇而食的隐士。
【作家、作品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山(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的时候。
【主要内容】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下面四句,并为中间四句写景做铺垫。
颔联互文见义,写秋野静景,流露出彷徨无依之情。
颈联写秋野动景。
以“驱”“返”“带”“归”等动词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内心的苦闷惆怅。
此诗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对仗工整,格律和谐,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
八上十二课唐诗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唐诗五首》包括王绩的《野望》、杜甫的《望岳》、曹操的《龟虽寿》、刘禹锡的《秋词》和王维的《使至塞上》。
以下是对这五首诗的原文及赏析:一、《野望》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色,诗人独自站在东皋,望着远处的山林和落日余晖,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孤寂。
诗人看到牧人和猎马归来的场景,心中不禁感到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和壮观。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豪情壮志。
三、《龟虽寿》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诗人认为虽然神龟和腾蛇都有寿命的限制,但老骥仍然有志在千里之外的壮志。
曹操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有着强烈的壮志和追求。
诗歌最后表达了曹操对养生之道的理解,认为除了天命之外,还需要注重保养身体和精神。
四、《秋词》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更加美好,因为秋天有着更加明朗的天空和更加清澈的空气。
诗歌最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五、《使至塞上》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出使塞上的经历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文本解读
《唐诗五首》文本解读1.《野望》(1)时代背景王绩由隋朝进入唐代后,在以秘书省正字的身份,在门下省等待诏令,不久辞官还乡(山西河津县)。
贞观,担任太乐丞,不久又回到家乡。
唐太宗贞观初年,王绩称病辞官,回到家乡,躬耕东皋即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2)问题诠释“野”即东皋,交代自己眺望的地方,“望”,眺望,交代自己在东皋干什么。
“野望”意思是在野外东皋眺望。
(3)主旨(4)内容解读白话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首联:写傍晚时自己伫立东皋纵目远眺及惆怅徘徊的心情。
颔联:写眺望所见景色,满山秋色,落日萧瑟。
颈联:写眺望所见山村生活景象,牧人赶着牛群、猎人带着猎物下山回家。
尾联:写自己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
全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家乡,暮色苍茫中,眺望所见山村秋色及农家生活景象,描写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他惆怅、孤寂的情怀(思考与探究一)。
(5)结构分析(6)写作特色①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一洗初唐诗的轻靡华艳。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直接交代薄暮野望的地点,描写自己野望的动作和无所依傍的心理活动,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秋树秋山的景象,秋色浓郁,落日满山,一派安详宁静。
②以动衬静,描写精彩准确。
颈联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朝廷动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牧人驱赶牛群而归、猎人满带获物而回山村农家生活景象,热烈活泼,欢快幸福,与上联满山秋色的静景形成鲜明对比。
③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写自己现实无同道,追怀先贤隐士的理想旨趣。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共63张PPT)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
刺史的时候。诗人到西湖游玩,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西 湖特别的气质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初春的美好。他 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 自己对春天里的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 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隋代 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它是唐诗中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称香山居士, 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在文学上,倡导
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其诗语言明白晓畅、妇孺能诵。其代表作 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野望》王绩入唐之后,仕途失意,渡河还家,游于北 山东皋。这首诗可能是他唐初弃官隐居故乡之时所作。
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
句叫尾联。其特点有二:一是修辞上讲求对仗,二是声 调上讲究平仄。
生难字 东皋(gāo) 徙倚(xǐ) 萋萋(qī) 征蓬(pé ng) 候骑(jì )
薄暮(mù )
犊(dú ) 鹦鹉(yīng wǔ) 汉塞(sà i) 燕然(Yān)
莺(yīng) 白沙堤(dī) 词类活用 ①萧关逢候骑(名词作状语,在萧关)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乱)
《黄鹤楼》崔颢,唐开元年间进士。《黄鹤楼》这首流
传千古的名作,是诗人在外漂泊,登临黄鹤楼时写的一首吊 古怀乡的诗。诗从楼的命名之由着笔,发思古之幽情。 《使至塞上》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 “属国”小勃律。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
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佳句:“诗中有画” 大 漠 孤 烟 直
长河 落 日 圆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品读 析 赏
品读赏 析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写近景:画面静谧、悠闲、恬淡,但 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 孤独、清冷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品读赏 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提示: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 用?
请用简洁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 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荒凉无边的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水, 烽火台一股白烟直上云霄。只有黄河边上是那一轮 圆圆的落日,好一副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从炼字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直字写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 (2)圆字却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3)不仅传神的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 的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 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实际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道诗所写的即为赴边途中的所见 所感。
品 读 赏析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品读赏析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图片欣赏
使至塞上
王维
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合 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 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 秘诀》。
写作背景
晴日里的原野。
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
碧绿长满了鹦鹉洲。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
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学 习任 务
研读诗文,深入理解
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 每联各写什么?(写景?写事?抒情?) 每联有哪些关键字、关键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展现怎样的诗人形象?抒发怎样的 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 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
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
大感慨,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 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学 习任 务
研读诗文,深入理解
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 每联各写什么?(写景?写事?抒情?) 每联有哪些关键字、关键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展现怎样的诗人形象?抒发怎样的 思想感情
品读赏 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提示:重点赏析“望”“徙倚” “望”在诗中的作用,首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 目标
了解诗歌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大意; 诵读诗歌,领略诗歌的韵律之美,并能背诵默写全诗; 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野过渡页望
王绩
诵读感 知
野望 王绩
gāo bó
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自学指导
*诗人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看到什么样的
景象? *晴川历历汉阳,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平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
密密稠稠。一片繁荣的景象。
自学指导 *七、八两句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字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烟波”,就把水波渺茫, 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 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 归航,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而自己官途失意,还面对烟波浩 渺的长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 景,更添异地飘泊之感。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 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 4乡关:(故乡)
• 5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 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7崔颢《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6、 .《野望》中与“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相近的一 句诗是?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黄鹤楼
崔颢
课文讲解 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
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黄鹤楼
崔颢
q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yīnɡ
w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漠浩瀚无边。“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 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
开阔的胸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
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品读赏 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运用典故
2、运用伯夷叔齐归隐采薇的典故,意在表明现实中 知音难觅,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各伯夷叔 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3再次表达了知音难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 隐的愿望、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不计半分。)
• 7、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 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 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 激愤抑郁的情感。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
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理解性默写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 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与首联呼应,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
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 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总结感情: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 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 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品读赏 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歌首联“望”字点题,总领全诗:颔联和颈联都
照应“望”字,描绘的全是诗人所见之景。薄暮时分,牛羊归
家,难免让人产生思归之情。可是该归去何方?
“徙倚”即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走走停停,不知止于 何处,一副若有所思,若有所待的画面。 呼应尾联,表现出诗
《 唐 诗 五 首 》
文学常识
古诗
基本形式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派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
文学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唐代以后,称为近 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和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 或排律。)。。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比喻、对偶
等修辞手法。 • 2、“征蓬”“归雁”两词用得很好,试作分析。
答: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 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 3、“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 愤和抑郁。
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品读赏 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提示: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写景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品读赏 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 静态的景色。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天遍野树叶枯 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条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 落寞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