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6.1 可行性研究概述

6.1.1 可行性研究的含义与作用

1.可行性研究的含义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一种包括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的系统投资决策分析研究方法,其目的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所有方面(包括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生产、销售、环境、法律等)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调查研究,对备选方案从技术的先进性、生产的可行性、建设的可能性、经济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从市场需求预测开始,通过拟订多个方案进行比较论证,研究项目的建设规模、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及动力供应、设备选型、厂址选择、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偿还、生产成本等,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规划,最后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出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从而回答项目是否要投资建设和如何投资建设的问题,为投资者的最终决策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一个建设项目要经历建设前期、建设期及生产经营期三个时期,其寿命周期如图6.1所示。

图6.1 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全过程示意图

建设前期是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关键时期,是研究和控制的重点。如果在项目实施中才发现工程费用过高,投资不足,或原材料不能保证等问题,将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可行性研究视为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投资者为了排除盲目性,减少风险,在竞争中取得最大利润,宁肯在投资前花费一定的代价,也要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提高投资获利的可靠程度。

2.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科学地进行工程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1)减少决策的盲目性。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如市场问题突出,建设新项目的条件苛刻,技术因素复杂,资金筹措困难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如果投资主体不能就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深入调研、预测和定量估算而盲目投资,就有可能使项目出现一些遗留问题,造成新项目的畸形发展,甚至会出现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

(2)提高项目建设的速度和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可行性研究工作虽然要占用项目建设前期的时间,而且还要支付研究费用,但由于它所研究的工作内容是项目设计、施工时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因而可以相应减少后期的工作,即缩短建设期的周期。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前期所必需的阶段,是投资决策的依据。可行性研究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是行之有效、合乎建设规律的一种科学分析论证方法,也是提高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首要环节。我国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凡是未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的项目,设计任务书将不予批准,不得列入基建计划。

3.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一方面充分研究建设条件,提出建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进行经济分析评估,提出建设的合理性。它既是项目工作的起点,也是以后一系列工作的基础,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作为投资项目决策的依据。投资主体是否决定兴建该项目,主要依据可行性研

究提出的研究结论;

(2)作为投资项目设计的依据。项目设计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进行,不得任意修改;

(3)作为向银行贷款的依据。银行通过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判断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决定是否贷款;

(4)作为向当地土地、环保、消防等主管部门申请开工建设手续的依据;

(5)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项目被列入年度投资计划之后,项目实施计划、施工材料及设备采购计划都要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方案进行;

(6)作为项目评估的依据;

(7)作为科学实验和设备制造的依据;

(8)作为项目建成后,企业组织管理、机构设置、职工培训等工作的依据。

6.1.2 可行性研究的发展过程

可行性研究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开发田纳西河流域,在新建工程项目投资前景分析时,第一次使用了“可行性研究”一词,并推行这一方法,结果在投资项目决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当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时,企业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技术的采用,但新技术能否成为工业生产现实可用的生产手段,则待要作出分析。因此,当时的可行性研究集中于收集基础数据,同时平行地进行理论探索。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可行性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可行性研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可行性研究发展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同时,可行性研究的作用范围也逐渐得到了扩展,渗透到了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不仅被用于研究工程项目建设问题,而且在自然、社会、城市规划、公共设施、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以及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的论证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经济发达国家将可行性研究作为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手段,而且中东地区、亚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开展。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则把可行性研究作为申请贷款的依据。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为指导发展中国家有效开展可行性研究活动,自1978年以来先后出版了《工业可行性研究手册》、《工业项目评价手册》、《项目评价准则》和《项目估价实用指南》等指导性文献。世界银行为有效管理建设项目贷款,也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出版了《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美国牛律大学Little.I和Mirrllcs两位教授合编,1968年)、修订本《发展中国家项目评价和规划》(1974年)、《项目经济分析》(世界银行工作人员Lyn Squire和Herman G.Vander Tak合编,1975年)、《项目估价实用指南》(世界银行工作人员John R.Hansen根据联合国《项目评价准则》一书改编,1978年)、《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世界银行工作人员Colin Bruce编写,1976年)等关于评估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性文献。此外,经互会在1964年制定了《经互会成员国投资经济效果比较和计算暂行办法》,1972年颁布了《国际投资银行贷款经济效果计算分析方法指导》等指导可行性研究实践的文献。这些文献,对指导各国这几十年来的可行性研究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主要沿用苏联的技术经济论证方法,对“一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建设采用了较为简单的静态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用以选择项目和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这对当时的项目投资决策和前期工作管理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获得了良好的投资效果。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了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的评价方法,加强了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项目评价与投资决策工作。

1980年我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后,开始向世界银行借贷资金,1981年我国设立了中国投资银行,作为专门办理世界银行中小型项目借贷的中间金融机构。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中国投资银行于1982年制定了《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作为评估贷款项目的依据,这在我国是首次将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较系统地应用于项目评估工作中,该《手册》又于1985年和1989年进行了两次全面修订,通过近十年的项目评估实践证明,这套项目评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适用于我国金融机构对贷款项目的评估。

为了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统一的项目评价方法体系,1981年国家科委下达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