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推广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课的设计与实施

合集下载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400字)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400字)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400字)《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反思:本节课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通过感悟,知道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2、认识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我设计了五个活动主题,按照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让学生从熟知的家乡文化入手,逐步感知中华文化的内容。

在教学中,学生兴趣很浓,对中华文化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活动2,学生在认知中,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正是要学生掌握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如数家珍,我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倍加珍视这些传统节日?从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

活动3,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在讲故事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还形成了许多传统美德。

最后,归纳学习收获,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00字《灿烂的古代文化》教学反思高庄则中心小学郝高灵第一,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问题,以学生活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情升华,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全面认识中华文化。

这样做符合学生知识生成的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拓展能力,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

第二,恰当的使用视频情景,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审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起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相关学科的渗透,历史知识的碰撞和比拼,使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教学效果。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活动方法】活动式、体验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

2.分组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3.分组收集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方面的资料)。

4.分组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诗歌等。

5.分组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活动过程】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课堂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视频《唱脸谱》渲染气氛,活动铺垫。

(播放视频:唱脸谱)第一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学生交流:说一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对自己有何影响。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找的资料引导学生作出评论,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品味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活动二:故土寻根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

教师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对学生收集的本地文化的补充)。

教师提问:作为当地人,你觉得当地在哪方面的文化让你觉得自豪?为什么?学生交流(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到:本地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以当地文化为荣,我们更要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第三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方面的资料)。

活动三: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第四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对自己成长影响较大的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等。

教师提问:这些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谚语等,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第五组学生代表展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董树贤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例举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板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2、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特点横向看:博大精深纵向看:源远流长4、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对世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1、代代传承的美德2、历久弥新的美德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真正的无与伦比”的赞誉,既是对精彩的开幕式,更是对灿烂的中华文化。

板书《灿烂的中华文化》)(二)学习新课活动一:比一比,谁知道得最多?(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布置的你们所收集的“中华之最”并归类1、第一小组——工程建筑方面2、第二小组——科学技术方面3、第三小组——文学艺术方面(生答后师总结)自古以来,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所了解的下列中华文化元素的来历1、第一小组——中国的方块字2、第二小组——中国的杜康酒3、第三小组——中国的端午节(生答后师总结)世界历史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明,但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3、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启发学生思考和开展主题探究相结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第三课第一课时曾学过中国哪些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哪些方面的的地位提高了?(政治经济文化)。

今天所讲的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请翻到课本p64页。

我们将漫步中华文化长廊,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无穷力量。

二、讲授新课——中华文化之旅(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导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

(大家知道哪几个?)这些古国的文明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它们怎样了呢?看课本相关链接:四大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最久,可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明极其辉煌,可是却非本土所创;古埃及文明渊源甚远,如今却已是面目全非,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学生: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5000年,历久弥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教学。

点评、表演)活动:中华文化是什么?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①学生分八小组,②每组有老师设定的一个观察中华文化的角度,每个小组你们共同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不要重复。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河北新河镇中学赵凤果教案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3、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案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案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教案方法:教师讲解启发学生思考和开展主题探究相结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第三课第一课时曾学过中国哪些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哪些方面的的地位提高了?(政治经济文化)。

今天所讲的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请翻到课本p64页。

我们将漫步中华文化长廊,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无穷力量。

二、讲授新课——中华文化之旅(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导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

(大家知道哪几个?)这些古国的文明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它们怎样了呢?看课本相关链接:四大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最久,可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明极其辉煌,可是却非本土所创;古埃及文明渊源甚远,如今却已是面目全非,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学生: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5000年,历久弥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教案。

点评、表演)活动:中华文化是什么?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①学生分八小组,②每组有老师设定的一个观察中华文化的角度,每个小组你们共同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不要重复。

③看哪一组最快④最快的那组先念出本组所写的内容。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主题,主要讲授中华文化的光彩及其灿烂的历史。

(二)教学要求:
1. 认识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
2. 掌握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文化遗产;
3.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传承,体味中华文化的优秀多元性,并能用所学知识来叙述有关中华文化的事实。

学生还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使其变得多元化并不断发展壮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特点、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的优秀多元性。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传承,体味中华文化的优秀多
元性。

(五)教学方法:
1. 以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主题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中华文化的
发展及优秀多元性,使学生主动调查、思考、发现其中的精神内涵及
学习内容;
2.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学习内容的反思,使他们得以深刻理
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3. 结合实际,通过实地考察、实地采访等有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充实、丰富。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影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

2、能力目标:把握中华文化特点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中国话》,边欣赏边思考:在歌曲中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板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师:通过听歌曲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话一话”中华文化。

(活动一)【话文化】1、你还了解哪些中华文化?2、你喜欢哪种形式的中华文化?(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

)师:通过学生列举中华文化的实例,我们发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具体来说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请同学生阅读教材65页末段。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请同学们根据基本内容概括一下中华文化的特点、特点的标志语是什么?(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教师提示总结。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方面特点,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4页上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活动二)【比一比】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分别回答探究上的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好,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概括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篇一: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阙木生一、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实验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题。

本课在九年级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第一目内容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材首先引导同学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接着引导同学们感悟中华文化的情趣、特点和影响,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二目内容是“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在引导同学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了解、学习、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二、学生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这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和独特魅力。

三、设计思想(一)设计理念1、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典型材料, 创设模拟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体验、争论、质疑、总结、反思、求证,最终生成知识、增强情感、培养态度、形成能力,获得人格品质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预设的各种活动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师生互动、心理体验与道德建构的场景,把心理教育、思维方法教育、审美教育有机统一,使心理教育与道德素质养成相得益彰,实现教育的“人文化” ;3、通过听歌曲、演小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切实成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点燃学生创新与智慧之火,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设计3: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3:灿烂的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三、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中华文化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灿烂的中华文化出示四大文明古国的代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知识。

师:蓦然回首,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古老的埃及文明也烟消云散;神秘的玛雅文明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唯有华夏文明,经久不衰,坚定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任凭岁月悠悠而过,让世人不断地追本溯源。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一下其中的缘由。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第一步:出示目标明确新课内容目标导航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3、中华文化包括的内容是什么?4、中华文化的影响是什么?5、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第二步:通读教材初步感知-----细说中华文化提到中华文化,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武术茶叶旗袍京剧……第三步:欣赏图片理解知识——欣赏中华文化幻灯片出示中华文化的各种代表图片欣赏完后,教师提问:1、你觉得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2、灿烂的文化是谁创造的?3、中华文化包含哪些内容?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幻灯片展示以上问题的答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的深刻的道德伦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

本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通过前面学习已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爱我中华,从何唤起学生这种爱国之情?从了解到爱是升华。

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仅靠教师的讲解,远远不够,效果也不好。

所以,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标。

基于此点,设计本课时,从导入到展开再到升华,各个环节都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知识上,使同学们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力量。

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影响。

学法和教法分析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教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归纳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提问法、讲授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中华文化、传统美德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又可以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资料之中。

学情分析:通过初二的学习,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中华文化的特点缺乏了解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教学设计2: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2:灿烂的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 2.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3.从历史、军事、文学、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刻。

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欣赏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实况。

提出问题:咱们一起来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盛况,试着找一找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生回答。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

的确,此次开幕式上“滑过“鸟巢”中9万多名观众眼帘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画卷”,其中每一个构成要素,都承载着深厚凝重的中华文化传统。

她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次视觉的盛宴,也是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今天我们就对中华文化做一次理性的巡视。

二、开展活动,学习新知。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师:如此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生共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归纳)我国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板书)师: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如同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3.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书画、戏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和重要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灿烂的中华文化》2. 课件: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道具:如儒家、道家、佛教文化相关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题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中华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诗词比赛、书画展览、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2.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地,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3. 邀请文化专家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分享中华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1. 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文化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2.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表现形式等;•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的中华文化元素;•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内容3.1 传统节日——春节•分享春节的历史由来和各种庆祝活动;•学习制作春联和窗花;•观看关于春节的纪录片,了解各地的独特庆祝方式。

3.2 文学作品——《红楼梦》•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书中的片段;•分享与《红楼梦》有关的名言警句,探讨其深层含义。

3.3 艺术表现形式——京剧•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唱、念、做、打;•观看京剧演出录像,欣赏经典片段;•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和表演自己的京剧片段。

4. 教学方法4.1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提问、情景演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并设立小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 教学评估5.1 平时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5.2 作业评估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口头报告等,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5.3 项目评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完成中华文化相关的项目,例如制作春节剧场、编写报告等,通过项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

本课的第一课时为《灿烂的中华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为下一步民族精神的教学做铺垫。

● 学情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融合、斗争、渗透、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年级学生。

面对这样的文化冲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要消除这些影响,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就有必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由于扬子一中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化工园区,学生在知识层次和见识上差别很大,所以需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中华文化的内容组成;知道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对比分析,理解、归纳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增强搜集整理、分工合作、归纳分析的能力;通过问题反思,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内容的博览,对中华文化历史的追根溯源,对中华文化地位和影响的分析,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美德之旅”、“传承之旅”的分析、感悟,反思,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课标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材分析1.基本内容分析: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

第一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声声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横纵向联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

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

3.教育价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和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华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如汉字、诗词、书画、传统节日等。

能够运用所学的中华文化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华文化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华文化概述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

第二课时:汉字与诗词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第三课时:书画艺术1. 书法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四课时:传统节日1. 春节的起源和习俗。

2.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第五课时:饮食文化1. 中餐的烹饪技巧和主要菜系。

2.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华文化的内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中华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 实物资源:书法作品、国画作品、传统节日物品等,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终期展示:评估学生在终期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理解、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传统戏剧与音乐1. 传统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如京剧、越剧等。

2. 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主要流派,如古琴、二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成果推广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的设计与实施
XXX
XXX市XXX学校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的设计与实施
姓名: XXX
单位:XXX市XXX学校
研究团队:XXX、XXX、XXX、XXX、XXX、XXX、XXX等
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农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XXX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
2.课题简介
这一课题是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的资源优势,改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研究农村学生问题意识差的原因、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大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突破农村教育瓶颈。

3. 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XXX 于2017年9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是本课题的实验教师。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及所采用的观察工具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了解我校学生问题意识现状,掌握其缺乏的原因。

2、结合各学科特点,探索提高农村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3、通过《农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与“四研互助”教学模式开展,提升我校的办学品质,从而减少当地学生的流失。

2、本节课的数据采集量表:
记录表: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情况
填表说明:本节课参与数据采集的教师共有 7人,其中3 名课题组成员根据
不同的观察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采集和记录,要求数据采集数据教师根据人数,计算最终百分比,填入表格。

同时,另外4名教师,留心观察课堂中的现象并加以描述,形成定性数据,作为数据分析整理过程中的佐证材料。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语文、历史课的学习,在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这一课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爱国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地位影响,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威力和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

据此,本课教学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2.学习内容分析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题,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

本节课包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两目内容,第一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等。

第二目主要是了解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品质。

四、教学实施过程:
附《导学案》
五、实验数据分析及反思
课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以中华的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准备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课前给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搜集材料、思考问题的任务,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在全班展示本组成果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现欲很强,课堂气氛热烈。

另外,我还非常注重教法和学法的多样性,讲授法、情景设置法、比较法、归纳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也有阅读,有思考、有讨论、有交流、有展示、有评价。

我觉得课堂上的“小组成果展示”和“听我讲故事”这两个环节实施效果非常好。

学生的准备非常充分,语言表达优美流畅,体态大方。

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XXX市XXX学校“四研”互助式高效课堂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班级:九年一班主备人:XXX 授课人:XXX 审核人:日期: 2017年 12月学习目标: 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了解中华文化的组成;理解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感受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5
附件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