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韩非的“法治”思想

合集下载

总结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总结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总结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法治思想的贡献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法律的重视、法制建设的主张以及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等方面。

首先,韩非子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

他认为,法律是一种约束力强大的社会规范,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

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认为法律制定的过程应当公正透明,法律的实施和执行要严格公正,不能为权贵所操纵。

他还提出了“刑不上大夫”的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高低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惩罚。

其次,韩非子主张建立科学的法制体系。

他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观点,并强调了法律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他主张制定全面的法典,通过法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还提出应当设立合适的法庭和相关机构,负责审判和执行法律,保障司法公正和权威。

他主张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此外,韩非子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他认为法律应当具有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分贵贱、强弱。

他反对以德治国,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不是凭借个人的善恶价值来决定。

他主张依法治国,遵守法律、遵守契约是一种道德义务,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最后,韩非子还对法律实施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他主张通过重罚来惩罚罪犯,强调了法律的威慑作用。

他认为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并对法律违反者进行严肃的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还提出了“reward and punishment”(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通过奖励行为良好的人来激励其他人遵守法律,通过惩罚犯罪行为来警示他人。

总之,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主张建立科学的法制体系,推行法治国家,并注重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基于《韩非子》的分析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治国要崇尚法治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鲜明提出治国要崇尚“法治”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鲜明地提出治国要崇尚法律,以法治国。

他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最高明的治国原则在于依靠法术而不依靠个人:“治法之至明者,任数不任人”。

(《制分》P763)[1]可见,韩非子强调治国要崇尚“法治”而反对“人治”;(2)治国要崇尚法度而不依靠贤人:“上法而不上贤”(《忠孝》P741)[2];(3)要把法治作为统治民众的根本:“治民无常,以法为本”(P759《心度》)[3];(4)君主就应该依靠严守法治原则来建立功业:“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P516外储说右下)[4];(5)要以法律作为处理政事的唯一准则:“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言无二贵,法无二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P612问辩)[5];(6)按法令办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原则:“据法直言,循绳墨,诛杀奸人,所以为上治也”(P649诡使)[6]2.详细分析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还详细分析了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对于治国而言,法治对多数人有效,而德治只对少数人有效:“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显学》P735)(2)法律是统治天下百姓的根本:“法者,王之本也”(P758)(3)依法办事能使国家强大,反之会使它衰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P41《有度》)“治强生于法,若孪生于阿”(P504外储说右下)(4)实行“法治”能有效地管理大臣:“彼明法,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P175《饰邪》)(二)、“法治”之立法1.原则:(1)遵循自然顺天道韩非子提出,立法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不逆天道”、“因自然”(P313《大体》)这就是说,立法要顺应天道,遵循自然的法则。

简评韩非的法治思想

简评韩非的法治思想

Legal Syst emA nd So c i et y垡垒I』圭垒垒竺!!型!!::■墨匮麴圈筒评韩非的“法治”思想徐春龙摘要韩非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之集大成者,提出了“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i f-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在秦王朝的实践对秦统一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韩非的思想进行简要评述,以此找寻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韩非法治思想法治理念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00102一、韩非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一)法治的形式特征最基本的以法为本,强调法、术、势结合并用。

1.在立法上,强调要制定颁布和公开成文法,做到有法可依。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布之于百姓”、“境内卑贱莫不闻知”。

2.在执法上,要做到有法必依。

“明主不游意于法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信赏必罚”。

3.在司法上,要做到“严刑重罚”、“重刑止奸”、“重刑爱民”。

4.法治的功能和目的上,“禁奸”、“正行”,强调用法律劝科农桑,奖励耕战,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用法律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整合人们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二)法治的实质作为君主专制的狂热鼓吹者,韩非的法治理念中,君主是第一位,是权力的核心,也是权力的当然享有者和享受者;作为臣民只能以义务为本位,时时处处尊崇以君主意志制定的各项法规法条。

所谓“法治”只不过君主专制政体下实行“人治”的工具,是“术”而不是“本”。

二、韩非法治与古代西方法治由于古希腊和古雅典商品经济的发达,思想控制相对于古代中国的极权主义要宽松得多,言论自由氛围较好。

从而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一大批哲学家和思想家。

而亚里士多德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在《政治学》一文中已率先提出法治的理念。

他在i殳问:“由最好的一人或最好的法律统治哪一方面较为有利?”,结论是“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名韩起,字非,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韩非被誉为“法家之祖”,他在政治理论和思想上的成就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非丰富的政治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甚至成为了现代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那么,本文将对韩非法家政治思想进行探析,了解其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法治思想韩非法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法治思想。

在韩非看来,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制度的基石。

他主张依法治国,以法律约束人,实现统治者对人民的管理和统治。

韩非认为,法律应该制定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对违法者应当严惩不贷,以示威慑,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君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权力集中思想韩非主张集权制度,认为中央政府应当集中一切权力,实行专制统治。

他反对分权制度,主张取消封建豪强,加强国家的统一和集权,推崇君主专制。

韩非认为统一的国家权力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统治国家,确保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他所主张的权力集中思想,对于中国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重农抑商思想韩非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主张农业生产应当成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而商业则应当受到限制和打压。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可以生产出丰富的物质财富,而商业则容易使国家的经济产生动荡和不稳定。

韩非主张国家应当大力支持农业生产,鼓励人民从事农业劳动,而限制商业的发展,以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稳定。

这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成为中国封建时期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重军备思想韩非主张重视军事力量,他认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实力。

他主张国家应当大力发展军备,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装备水平,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

韩非法律思想

韩非法律思想

韩非法律思想。

一、韩非法治观的理论基础韩非是百家争鸣中最后涌现的思想大家,他背后有诸子百家的思想启迪,面前有方兴未艾的社会变革风暴的冲击,所以他一面对此前各家学说给予无情的批判,一面又于历史经验和社会现实中,清醒反思,冷峻估量,通过系统总结,终于构建了他庞大的法治理论。

这一理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用功利性,而这一理论的基础无疑使韩非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性的独特判断。

1、历史进化观韩非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拯救世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以德,不是无为,而是明法用法。

韩非认为,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最有效的治国手段只能是法治,只能实行法治,才能富国强兵,从而为君主统一天下作出充分准备。

可以说,韩非的法治思想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实用功利倾向。

2、人性好利论韩非的人性好利论,使韩非从内心对法治的实用功利性确信无疑。

韩非从历史与现实中人的实际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立论,主张不要用人们习惯的道德观念去衡量人,而应该用“利”去解释人们的行为,韩非认为利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他将荀子的人性恶的论点推向极致,把一切都进入冷冰冰的利害关系的计量之中,把社会的一切秩序、价值、关系,把人们的一切行为、思想、观念甚至情感本身,都归结为冷酷的个人利害,它成了衡量一切的尺度和标准。

人的这种趋利避害的本性是改造不了的,现实中应该尊重人的本性,把全部君法自觉地建立在利的基础上。

二、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1、韩非的法治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以君为主。

在韩非看来,圣君立法,立法为君,人主施法,施法为主。

这是韩非法治思想体系中最为实质的东西。

法为君操,势为君处,术为君执,这是韩非的法治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

2、从韩非子一书的篇目来看,其法治思想完全是为君权服务而展开的。

韩非的法治思想涉及君、法、术、势四个概念,其思想体系实际乃是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的完整系统。

3、韩非的法治思想体系是君权目的论和法治方法论的统一。

浅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浅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浅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整合、发展了法家前人的思想,还开创了自己思想的时代。

他提出的“法、术、势”的结合,为我国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独创性的法治思想,不单单为古代君王提供了治国之法,也成为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世治理提供了借鉴。

标签:韩非子;法治;当代价值一、产生背景首先韩非子的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处于相当不稳定的时候,但是这种情况下也会恰好的为各家思想提供产生的土壤。

正是因为社会动荡混乱,因此对于思想方面的管制无暇顾及,才会产生诸子百家。

而且社会环境比较差,就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救国热情,在这个礼崩乐坏,割据混乱的时期,各家纷纷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方法,因此就比较容易形成了一些大家学派,比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等。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说,也同样的,因为春秋戰国时期的生产力比较低下,社会又混沌,因此思想界比较活跃,从而就产生了各种思想学派,而法家的集大成者就是韩非子,他的法治思想为统治阶级提供了除“礼治”之外的其他方法,那就是“法治”。

二、内容我们都知道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吸收了法家其他学者的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方法,那就是“法、术、势”三者相结合。

1、法。

韩非子关于“法”的思想还是比较全面的。

首先是法的制定方面:韩非子曰:“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1也就是说,他认为应该把由官府制定的法律编成书,然后发给百姓,这样让百姓都能够知道。

其次,法的执行方面,韩非子认为:“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2也就是说赏罚要分明,有功劳的时候,如果确实是实情,那就应该给予奖赏,如果虚假上报功劳的话就应该惩罚他。

这也就是赏罚比较分明,当赏则赏,当罚则罚,是非分明。

当然了他还认为“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

3也就是说他同时还认为还是刑罚比奖赏重要,多的刑罚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平静,但是如果奖赏太多的话就会生出很多奸佞之臣,会导致不好的现象出现。

先秦法家代表韩非的法治思想

先秦法家代表韩非的法治思想

先秦法家代表韩非的法治思想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法家思想的倡导者,韩非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而深邃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建设和治理理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韩非的法治思想,并分析其对中国古代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一、法治的基本原则韩非所倡导的法治思想,强调以法治国,倡导以法律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模式。

他认为权力应受到法律的制约,政治决策和社会行为都应该遵循明确的法律规定。

韩非的法治思想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法律至上:韩非认为法律应该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同遵守的准则,政治权力要受制于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意志。

他主张国家要制定严明的法律体系,使法律能够统治人民和管理社会。

2. 刑罚威慑:韩非认为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惩罚罪犯的重要手段,他主张实行严厉的刑罚制度以威慑罪犯。

同时,他提出刑罚要公平且必须公开执行,以增加刑罚的震慑力和公信力。

3. 论功行赏:韩非主张对于那些能够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嘉励。

他认为通过对功绩的正当奖励,可以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法治与国家统一韩非的法治思想与国家统一密切相关。

他认为国家的统一需要通过有序的法律体系来实现,否则就会导致混乱和矛盾。

他主张国家要确立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刑法和法律规范,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

三、法治与社会秩序韩非的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他主张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厘清权责关系,明确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社会的管理和调控,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秩序。

韩非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治理措施,比如设立掌握刑罚的绝对权力机构,如宫刑,司法监督等,以确保法律的执行与社会的秩序。

此外,他还强调民众的参与和监督,主张通过举报和奖励机制,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建设太平有序的社会。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韩非,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与李斯并称为“李韩之治”。

他的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以其强调法治、重视国家权力、注重社会秩序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韩非法家政治思想进行探析,探讨其主要思想内涵以及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韩非法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 法治思想韩非主张“法者,国之大纲也”,强调“礼义”不能代替法律,认为唯有制定明确的法律,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国家的秩序。

他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执行的公正,认为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

在他看来,权力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政权就难以维持。

他还提出了“赏善罚恶”的观点,主张对行为的善恶进行明确的区分,并据此施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这一基于法治的政策理念为后世的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统治理念韩非认为国家的权力应该高度集中,主张“君制”和“重农抑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他反对贵族的统治,主张设立专职的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认为只有专职官员才能保证政府的高效运转。

韩非还提出了“尽职尽责”的观点,主张官员应当尽心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否则应当受到惩罚。

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

3. 社会秩序观韩非主张“安民以利”,认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定,而不是追求道德的完美和高尚。

他提倡“以法助,则民助;以刑助,则民助”。

这表明他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不仅仅依靠法治力量,还需要运用刑罚等手段。

他还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采取严厉措施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二、韩非法家政治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韩非法家政治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和发展。

在与儒家的竞争中,法家思想提出了与儒家截然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后世政治学家和法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基于《韩非子》的分析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治国要崇尚法治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鲜明提出治国要崇尚“法治”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鲜明地提出治国要崇尚法律,以法治国。

他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最高明的治国原则在于依靠法术而不依靠个人:“治法之至明者,任数不任人”。

(《制分》P763)[1]可见,韩非子强调治国要崇尚“法治”而反对“人治”;(2)治国要崇尚法度而不依靠贤人:“上法而不上贤”(《忠孝》P741)[2];(3)要把法治作为统治民众的根本:“治民无常,以法为本”(P759《心度》)[3];(4)君主就应该依靠严守法治原则来建立功业:“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P516外储说右下)[4];(5)要以法律作为处理政事的唯一准则:“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言无二贵,法无二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P612问辩)[5];(6)按法令办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原则:“据法直言,循绳墨,诛杀奸人,所以为上治也”(P649诡使)[6]2.详细分析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还详细分析了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对于治国而言,法治对多数人有效,而德治只对少数人有效:“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显学》P735)(2)法律是统治天下百姓的根本:“法者,王之本也”(P758)(3)依法办事能使国家强大,反之会使它衰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P41《有度》)“治强生于法,若孪生于阿”(P504外储说右下)(4)实行“法治”能有效地管理大臣:“彼明法,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P175《饰邪》)(二)、“法治”之立法1.原则:(1)遵循自然顺天道韩非子提出,立法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不逆天道”、“因自然”(P313《大体》)这就是说,立法要顺应天道,遵循自然的法则。

韩非子的法家治国思想

韩非子的法家治国思想

韩非子的法家治国思想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法家思想家,他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治国思想。

他的法家思想主要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可以成为治国的根本依据,通过严明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治理方式,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就韩非子的法家治国思想进行探讨。

一、法治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核心。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欲望的驱使而变得混乱无序,唯有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

他主张采取严厉的法律手段来制止那些违法乱纪的人,以恢复秩序和稳定。

二、法律的权威性韩非子认为,法律应具备绝对的权威性,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包括国家元首在内。

他主张法律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平等面对法律的制约。

这样的主张有力地约束了国家元首的权力,使其不能滥用职权。

三、严格的刑罚体系韩非子强调刑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对违法行为实施严厉的刑罚,才能让人民敬畏法律、遵守法律。

他提倡“重罚则治”、“重赏则亡”的原则,通过悬崖勒马的手段来震慑犯罪者,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四、重视法律教育韩非子主张加强法律教育,使人们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他们守法的意识和法治观念。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合理的赏罚制度韩非子强调合理的赏罚制度对于治国十分重要。

他认为只有在公正、明确的赏罚制度下,社会秩序才能得以维护。

他主张根据行为的正义与否给予适当的赏罚,使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获得应有的回报。

六、重视官员的选拔与考核韩非子认为官员的选拔与考核非常重要,他主张通过严格的选拔制度选派有才干、有德行的人担任重要职位。

他主张通过明察秋毫、锻炼无遗的考核制度来确保官员能够恪尽职守、勤政为民。

总结起来,韩非子的法家治国思想以法治为基础,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刑罚的严厉性,注重法律教育和赏罚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官员的选拔与考核。

他的思想为后世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资料

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资料

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资料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中国战国时期重要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一些资料:
1. 法治的根本思想:韩非子认为,国家的统治应该依法行政,而不是个人恣意妄为。

他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并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 法律的目的:韩非子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利益。

他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制约,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 法治的原则:韩非子提出了一些法治的基本原则,如“法者民之所以生存也”,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应该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又如“法之所以为法也者,民之所共欲也”,他强调法律应该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同。

4. 刑罚的目的和原则: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也涉及刑罚问题。

他认为,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犯罪行为,更重要的是起到威慑作用,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宁。

他主张刑罚应该公正、严明,并且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进行适当的惩罚。

5. 法治与君权: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传统的君权思想提出了挑战。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凭借个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

他主张否定人治,推崇依法治国,使法律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6. 法制建设:韩非子提倡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强调法律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他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国家和个人的行为,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程序的改革建议。

以上是关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一些资料,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的法律思想和制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及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非子主张通过法治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他的思想与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本文将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一、法家思想的基本观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 法治至上:韩非子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以法律为准绳,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

他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以严明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社会行为。

2. 重视威严与惩罚:韩非子认为,为了维护法律的威严,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对违法犯罪行为给予严肃打击,并通过公开示众等方式来起到警示作用。

3. 强调统一权力:韩非子主张集权式的统治,认为权力应该集中在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手中,以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效能。

4. 重视法制建设:韩非子提出了“三德并行”和“三才”理论,强调政府官员应同时具备品德高尚、才智出众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政府的公正性和效能。

5. 推崇实用主义:韩非子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他主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法律,以适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

二、法家思想的理论支撑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得到了一定理论支撑,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性本恶论: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法律来制约人的邪恶行为,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2. 刑不上大夫论:韩非子认为任何人犯罪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是国君或贵族也不能置身于法律之外。

3. 政治利益原则:韩非子主张政治行为应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政策和法律。

4. 功利主义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强调功利主义,即追求行为的效果和结果,而不是纠结于行为本身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5. 技术统治观念:韩非子主张政府应充分运用科技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治理效能,强调技术在治理中的重要性。

三、法家思想的现实应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及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中国古代政权的建立和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后世的社会政治理论产生了积极作用。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韩非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在政治方面主要提出了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明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法律制度。

韩非的法家思想首先强调了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他认为法律应该适用于所有人,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或财富。

这与当时其他思想家的观点不同,其他思想家多认为统治者应该享有特权,法律只适用于平民百姓。

韩非认为,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韩非的法家思想强调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该依据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程序。

他反对凭借个人喜好或权力的滥用来制定法律,主张以经验和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制定科学的法律。

他还主张对法律有严格的监督和执行,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防止以权谋私的行为。

韩非的法家思想也强调了政府的强大和集中权力。

他认为,在一个国家里,政府应该具有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和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以确保法律的实施。

他主张集中权力于君主或统治者手中,认为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与其他思想家主张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不同,韩非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应该服从国家或社会的需要。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思想有助于促进法治观念的传播和根深蒂固,为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的思想也为中国后来的统一国家建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非的法家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他的思想过于强调集中权力和强有力的政府,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专制政府的出现。

他的思想可能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对于一些人权问题可能不够重视。

这些问题也是韩非法家思想受到争议和批评的原因。

韩非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权衡和改进。

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韩非子,生活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韩非子》被誉为法家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为主线,探讨其核心理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法治为国家根本在韩非子的思想中,法治被视为国家治理的根本之道。

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当依靠法律来行使,而非个人意志的随意决定。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该完全公正,不能受到个人的私利和偏见的干扰。

只有以法律为准绳,才能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韩非子主张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密的刑法制度,以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执行的公正性。

他强调法律的刚性和权威性,对违法者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起到威慑的作用。

同时,他还提出了以奖励鼓励善行,激励人们向善向上的措施。

在韩非子看来,只有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和有力执行,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重视统一的权力机构韩非子认为,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需要建立统一而高效的权力机构。

他主张建立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由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统一决策并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

韩非子坚信,只有通过君主权力的集中,才能确保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统一。

在权力机构的管理上,韩非子提出了严格的职守和责任制度。

他主张官员应当按照法律和规定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滥用权力和任性妄为。

同时,他还强调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官员的廉洁和政绩。

三、侧重实用主义法家学派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实用主义思想,韩非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尤为突出。

他认为,国家的一切政策和措施都应该以实际效果为准绳,而不是根据某种理论或者道德原则来决策。

韩非子主张,国家应该依据形势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来灵活调整政策,以达到对国家和人民最有利的效果。

他反对墨守成规和抱残守缺的思维方式,主张在面对问题时要有创新思维,勇于改革和适应新的情况。

四、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方面,法治的理念仍然是保障社会公正和稳定的基石。

韩非子法家思想解读

韩非子法家思想解读

韩非子法家思想解读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观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一、法家思想的概述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的严谨性。

他认为社会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之上,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长治久安。

他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1. 法律至上韩非子认为法律应该是社会的基石,是一切行为的准则。

他主张法律的权威性应该高于君主和社会个体,法律应该公平、公正地适用于每个人。

只有通过法律的严格执行,社会秩序才能得以维护,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2. 重视刑罚韩非子主张以严厉的刑罚来惩治犯罪行为,他认为刑罚的威慑力可以有效地阻止人们犯罪。

他主张对犯罪分子实行快速而公正的审判,并且对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提倡采取严酷的刑罚,以警示他人。

3. 重视国家统一韩非子强调国家的统一和统治者的权威。

他认为国家的统一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只有统一的国家才能避免内乱和战争的发生。

他主张国家应该集中权力,以便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三、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完善。

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使得各国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对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使得古代统治者更加重视社会秩序的维护,加大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统治者的权威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加强了古代国家的统一和统治者的权威。

他的思想强调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使得古代统治者更加注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权的权威地位。

韩非的法治理念

韩非的法治理念

韩非的法治理念
1.韩非认为君权是至高无上的,“君”就是“道”,君主是
最为高贵的,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至尊,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君臣之道各不相同。

在“尊君”的法治理论中最高目标的前提下,法律才是治国根本,是维护社会秩序,防止人民作恶的工具。

2.韩非认为,君主要想树立自己的独尊地位,要用法治的手
段制服民众,要赏罚分明,把刑的威慑力和利的诱惑力结合起来驾驭臣民。

圣君立法、立法为君,法为君操,术为君执,法作为整合社会秩序的手段而已。

韩非子对申不害的术治、商鞅的法治、慎到的势治三者进行互补互用,从三者不足之处着手,构筑法、术、势互补互用理论体系。

他主张的“术”是集权君主的“权术”,是在法治实施的基础上,驾驭臣下的一种方法。

3.“君无术则弊于上”,君主如果不能控制臣下,就会被臣
下蒙蔽,所以君主在臣子面前要深藏自己的好恶,掩盖自己的主张、思想、行动,让臣下感到君主神秘莫测无法捉摸。

韩非子主张“法”、“术”兼并,法是基础,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术是君主驾驭臣子的手段。

4.韩非的“势”是集权君主主宰天下的法宝,势,也就是权
势,在统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权力不是统治者能力高低,品德出众就可以获得的,君主之所以成为天下的君
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拥有权势;所以,君主要积极主动牢固地把握权势,也就是保住“势”,牢牢控制朝政大权,防止大权旁落。

5.总之,韩非子认为“法”、“术”、“势”都是帝王工具,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不可偏废,在实践上而言,韩非将法治、术治、势治相结合的理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试论韩非的法治思想

试论韩非的法治思想

试论韩非的法治思想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一、韩非对前期法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的治国思想中就孕育着法家思想的萌芽,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韩非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继承、扬弃、综合和创新。

1.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的尚法思想商鞅继承了管仲以法治国的观点,认为国君“秉权而立,垂法而治”,“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韩非也认为:“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商鞅认为一切法律和制度都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地变化“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韩非也指出治国的方法必须“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商鞅重视法令的统一性,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韩非进一步强调:“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商鞅主张重刑“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商鞅还主张轻罪重罚,明确提出“以刑去刑”的刑罚论。

韩非在商鞅的基础上继续论述重刑的理由:“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

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奸必止者也。

”商鞅非常重视法制教育,提出“为置法官,吏为之师,以道之知,”韩非也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对商鞅的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在德刑关系问题上商鞅主张“德生于刑”,认为“仁义不足,以治天下”,“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韩非则把刑德称为君王操纵国民、统治国家的“二柄”,“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不过他仍然鼓吹“不务德而务法”,信奉“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2.韩非继承和发展了慎到的重势思想慎到主张“势”的运用,认为势的重要在于把握治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总结韩非的法家思想

总结韩非的法家思想

总结韩非的法家思想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中国政治、法律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韩非的法家思想的总结。

首先,韩非强调了政治权力和法律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国家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而法律是政治权力的工具和保证。

在他看来,政治权力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和制约,以避免滥用和腐败。

他提出了“轻重签文,用事决断”的原则,即政治家应该注重制定明确的法律,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其次,韩非主张重视法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他认为法律应该是公正的,适用于所有人,无论贫富、高低。

他提出了“法不阿贵,以平士大夫”的观点,即法律不应该偏袒权贵,要对所有人平等适用。

他也主张惩罚应该与犯罪相符,对于犯罪分子要严惩不贷,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再次,韩非注重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执行的严肃性。

他认为法律要有威严,才能有效地保持社会秩序。

他提出了“上不以理取人,下不以关取主”的原则,即法律的裁决应该严格根据事实和证据,而不是靠权力或关系。

他还主张法律的执行要严肃,对于违法者要依法惩处,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威信。

最后,韩非强调了国家安全和战争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家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只有保障国家的安全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他提出了“内治外攘”的主张,即要加强国内的治理,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来对外抵御敌人的侵略。

他还主张侵略性战争和扩张主义,认为通过战争可以夺取他国的财富和资源,确保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总体而言,韩非的法家思想强调政治权力和法律的重要性,主张公正和公平的法律制度,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执行的严肃性,同时注重国家安全和战争的问题。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专注于政治学和法律思想的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主张以法制为核心推动社会进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法律思想。

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内涵韩非子是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前二世纪初的一位政治理论家和法律思想家,他的法治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韩非子认为,法治可以使社会稳定,保证各阶层的和平共处,有助于实现国家和人民的长治久安。

他认为,法律可以清晰明确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每个人都能遵守规则,自觉遵纪守法,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协作,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王法至上韩非子认为,王法是最高的法律,所有人都要遵循王法,否则就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必须受到惩罚。

他强调,国君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法律的最高代表和执行者,必须保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3、法律的严格执行是保障法治的重要手段韩非子认为,法律的实施必须是严格的,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规定,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

他主张从严惩治罪犯,以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从而防止罪行显著增加。

他认为,不严格执行法律很容易让一些人得寸进尺,挑战国家的法律制度,破坏社会秩序。

4、尊重法的平等和公正韩非子认为,法律的平等和公正是法治的必要条件。

在法律的面前,所有人都应是平等的,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所有的判决都应该是公正和合理的,不能偏袒一方,而损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意义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中国思想史和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法治思想的形成在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中,真正完整的法律体系首先得到了系统性的阐述。

韩非子提出了法治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形成了区别于古代其他学派法律思想的独立体系。

2、法制化现代化进程的启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为现代法制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韩非的“法治”思想皮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2)内容提要:韩非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他抨击儒家的道德教化思想,以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认为统治者只有制定严酷的律法,掌握好赏罚二柄,才能有效的对国家加以管理并最终达到富国强兵。

本文从“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和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方法两方面,对韩非的“法治”思想进行阐述。

关键词:韩非“法治”思想“法治”的提出,最早见于《管子》一书。

在《商君书》中又称“垂法而治”、“缘法而治”。

“法治”中的“法”,指的是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社会规范;“治”指的是以这种规范作为约束来治理国家、统一天下。

这种“法治”的理念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1] 韩非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也是“法治”思想。

但韩非的“法治”思想在吸收了前期法家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突破。

韩非的“法治”思想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另一部分是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方法。

一、“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韩非“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的形成,有两个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个是“法与时转则治”的历史观,一个是“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

韩非的历史观基本上继承了前期法家的衣钵,认为人类历史是进化发展的,不是今不如昔,而是今胜于昔。

因此,他反对复古和保守。

与此同时,他又认为根据时代的变化,国家的治国方法也应当相应变化,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他批评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认为如果在当今之世仍然“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那就是“守株待兔”的傻瓜。

因此他得出结论:“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韩非提出这种历史观的目的,显然是在为当时法家所推行的法治制造理论根据。

因为“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社会风俗变了,政治制度亦应当变化。

所谓“当今争于气力”就是用暴力解决春秋战国以来出现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古代的道德和儒家的仁义说教都已不合时宜,只能以严刑峻法来治理“急世之民”。

韩非的人性论继承了他的老师荀子“性恶论”的观点,并且将这种观点发挥到了极端的地步。

韩非认为“人皆挟自为心”,人的这种趋利避害、自私自利的本性根本不可能通过后天人为的教化而改变,即不可能“化性起伪”。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的一切活动的动机与目的都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害比较。

他以舆人和匠人为例:“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天死也。

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

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卖,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韩非子·备内》)不仅如此,韩非认为即使是亲子之间,也是“以计算之心相待”。

从以上的观点出发,韩非根本不承认有什么不计厉害关系的仁义道德,也不承认有什么道德特别高尚的“圣人”。

在他看来,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动物,这种本性无法改变,因此所有的道德教化对人来说都是软弱无力的。

对于统治者而言,为了达到维护统治和富国强兵的目的,应当且只能根据人趋利避害的本性,用严酷的刑法来制止民众做不利于国家的事情;用利益为诱饵,使民众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简言之,就是以赏罚的手段来维护统治。

韩非根据他进化的历史观和“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指出了道德教化的失败和实行“法治”的必要性,要求“不务德而务法”,从而比较系统的为“法治”思想提供了一套理论。

二、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方法法、术、势就是律法、权术、权力。

从思想来源上看,韩非的法、术、势思想一方面来自荀子,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前期法家商鞅、申不害、慎到。

韩非将荀子思想中的法治思想加以发展,并对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者的思想进行比较,认为商鞅的缺点是“徒法而无术”,申不害的缺点是“徒术而无法”,以为“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2]而推行“法”和“术”还需要有统治权力,也就是“势”。

所以,韩非又吸取了慎到的“势”,创造出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方法。

1、法”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像前期法家一样,韩非也认为首先必须有“法”,才可以谈“法治”。

统治者要维护其统治和富国强兵,首先要制订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自为心”,制止不利于国家的“自为心”。

这种行为规范就叫做“法”。

在韩非看来,“法”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必须要公开颁布,是百姓全体周知,即具有公开性。

他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至于百姓。

”(《韩非子·难三》)将律法成文的颁布公开,不但可以使百姓有所遵循,同时也可以防止官吏专横徇私,从而使“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

在怎样保障“法”的有效执行方面,韩非认为关键在于君主要掌握刑、赏二柄。

他说:“明主之所导致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这里的“德”不同于儒家德仁义道德,韩非所谓的“德”,是指以利为钓饵的“赏”。

赏罚之所以是唯一有效的办法,就在于其合乎人们好利恶害的本性。

因而韩非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认为,“法”应该是判断言行是非和进行赏罚的唯一标准,拥有绝对的权威,除它以外不能再有其他标准。

他坚决反对在法令以外讲什么仁义、恩爱,特别是儒家那套“仁政”、“德治”的主张,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儿戏,“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韩非的这种观点虽然完全否定了道德对于人的影响,有些极端,但却有着浓重的现实意味,因而更容易俘获统治者那颗渴望富强,成就霸业的心。

2、“术”是实现“法治”的手段何谓“术”?“术”指的就是君主怎样才能牢牢掌握政权,防止臣下阴谋篡权和阳奉阴违,从而实现“法治”的策略或者手段。

韩非从他“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出发,把人跟人的一切关系都归结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当然君臣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在韩非看来,君主和臣下之间存在着一种“上下一日百战”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使臣下奉公守法以实行“法治”,就必须有一套驾驭臣下的“术”。

前文说过,韩非本人的“术”的思想是对申不害“术”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任免和考核臣下的方法。

韩非因为认为人必自为而为私,故不可能有什么天生的“清洁之吏”,唯有在周密的知奸之术和严厉的刑罚下,官吏才能必然的不甘枉法为私。

[3]他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韩非子·定法》)所谓“因任而授官”指的就是根据才能来任命官员;“循名责实”指的就是官吏要按官职的规定履行职务。

这就是告诉统治者,在官吏的选拔任免上要唯才适用,然后用“循名责实”的方法来考察臣下是不是忠于职守和遵循法令。

符合官职规定的要赏,违背官职规定的就罚,生杀予夺之权在君主的手中。

这种任免和考核臣下的方法在《荀子》一书中就有提及,即由丞相负责考核群臣百官的功过,年终报告给君主,由君主核定后分别给予奖励或者惩罚。

从出土的云梦《秦简》上看,这种任免考核方法不但制度化了,而且法律化了。

第二方面是君主要以各种秘密的隐蔽方法对群臣进行考察,又以“无为”的面貌出现,众端莫测,暗中控制,使“群臣竦惧乎下”(《韩非子·主道》)用韩非自己的话说,就是“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他认为君主可以使出各种不可告人的阴谋权术,甚至可以使用暗杀等手段来达到所谓的“除阴奸”,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种偏激的思想过分夸大了君臣之间的矛盾和利害冲突,韩非不仅告诫君主不要相信群臣,而且更不要相信后妃、太子等君主的近亲属,他认为一切人都在危害君主的地位和生命。

基于这种观点,韩非主张君主要“独断”。

他说“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独断”就是君主不应与任何人共议和分享政权。

君主只能相信自己,并且怀疑一切。

他认为“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相信他人,就会受制于人。

所以韩非认为君主一定要自己独揽大权。

韩非的“术”的思想继承于申不害,同时又对申不害的“术”的思想大大发展了一步。

韩非指出申不害“徒术而无法”,这样会使统治者失去察奸的标准和给予赏罚的依据。

因此他认为“法”和“术”对于君主来说“不可一无之具”,必须结合起来。

他曾形象的把“法”和“术”比作人的衣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

相对于申不害的“徒术而无法”,韩非批评商鞅“徒法而无术”,指出商鞅的变法虽然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但由于“无术以知奸”,结果“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所以迟迟不能统一天下。

3、“势”是实现“法治”的保证韩非把“势”分为“自然之势”和“所得而设之势”即人为之势。

自然之势指在既得条件下掌权和运用权力;人为之势则指在可能条件下主动运用权力。

韩非认为,对于君主来说,主要的不是自然之势,因为它已经成为既成事实,重要的是人为之势。

他说:“势必于自然,则无为言于势矣······故曰:‘势治者不可乱,而势乱者不可治也。

’此自然之势也,非人之所得设也。

若吾所言,谓人之所得势也而已矣。

”(《韩非子·难势》)同“术”与“法”的结合思想一样,韩非认为“势”与“法”也应当结合起来,不可单方面孤立。

他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法”、“术”结合思想。

一方面他认为君主要想实行“法治”,就得以“势”为后盾;另一方面,他在强调“法“不能离开“势”的同时,也强调“势”不能离开“法”。

因为如果“有势无法”就成了“人治”而非“法治”了。

“人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君主是否贤良,然而贤主好几百年也不见得出一个,大多数君主都是“中人之资”,所以“人治”远不如“法治”有保证。

从韩非这种“抱法处势”的“法”、“术”结合思想看,他虽然维护绝对君权,但并不单纯的“重势”,坚持了法家的“法治”立场。

综上所述,韩非认为,道德不可能成为约束人民行为的规则,因此“德治”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梦想,君主若要建立霸王之业,必须在加强权力和善于驾驭群臣的条件下,实行“法治”,用严刑峻法驱使人民致力于耕战,达到富国强兵,以期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强敌。

参考文献[1] 武树臣、李力.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2] 丁原明. 简明中国政治思想史.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3] 张纯、王晓波. 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