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榫卯联接结构的力学合理性分析与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学报(副刊)》[ISSN:1001-0505/CN:32-1178/N], 期数:2013年第4期页码: 849-855 栏目: 土木工程
古建筑榫卯联接结构的力学合理性分析与优化及相应推广设计
王云飞於恒花逸扬林雨豪孙延超
摘要
简要分析了抬梁式建筑的等应力设计原理,分析了部分重要构件及重要节点,并对相应节点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古建筑榫卯力学分析
榫卯结构的受力特性
榫卯结构,是通过卯口与榫头的结合,以达到一种横向或纵向传力的结构,节点处往往比较薄弱,榫卯结合处一般不能承受较大的弯矩。
榫卯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节点,在榫头拔出的过程,结构构件会产生很大的变形和相对位移,可以使结构的内力进行重新分配。
由于制作误差及木材本身特有的弹性,榫卯难以完成严格意义上紧密结合,在结构的初始受力阶段,连接节点更近似于铰接。随着节点变形增加,节点刚度亦随之增加。
由于卯口对榫头有一定握裹力,在地震作用下,榫头与卯口会形成摩擦滑移,从而消耗一部分能量,可以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减震效果明显。
单位换算
宋尺一尺约为现在国际单位制的32cm,宋斤一斤接近于0.625kg,为方便研究,本文将长度、质量单位统一换算为现行单位。
本文的几点假定
(1)裂缝、木节等缺陷严重影响节点与构件受力性能,较小的荷载便会导致裂缝扩展与加深,在裂缝或木节处突然断裂,发生脆性破坏,非常危险。
由于本文主要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故对此不予讨论,计算时,假定所有构件使用之木材纹理皆为顺丝且无任何瑕疵。
(2)古建筑为了抗震需要,常常会使木柱上端向内收敛,谓之侧脚。实验证明,地震作用时,侧脚作用明显。以殿堂为例,一般殿堂外围木柱,面阔方向侧脚1%,进深方向侧脚0.8%,因倾斜角极小,对本文演算之影响可忽略不计,故假定建筑柱身皆为竖直。
(3)因为柱脚以管脚榫与石础相连,柱脚之间连以地栿,且榫卯联接不能提供过大的弯矩,故假定柱脚与基础铰接。由于柱端受相连的斗栱、木枋等约束,故假定柱端受侧向支撑,但竖直方向自由。
(4)因为榫卯联接近似于铰接,结构之间允许较大的相对转角,因此结构体系对地基沉降并不敏感,是以假定微量的基础沉降不会使结构产生相应的附加应力。
(5)考虑到木材瞬时持荷的能力高于长久持荷的能力,计算时不考虑木材的塑性开展,即
自中和轴到构件边缘,应力成线性分布,且构件边缘应力不高于构件相应的抗拉、抗压强度为安全。
古建筑的两种典型结构形式
(1)抬梁式
一般斗栱密布,又称大式建筑。
柱身不直接承受檩端荷载,屋面荷载经由脊柱传到小跨度的两椽栿,再由短柱传到大跨度的四椽,六椽,乃至于八椽栿,层层传递,最后以柱首上承梁端。
优点是,采光好,柱网稀疏,内部宽敞,大气恢弘。
缺点是,梁柱用料粗,造价高,山向抗侧刚度不如穿斗式。
属于官式建筑,一般多见于江北。
(2)穿斗式
无斗栱,又称小氏建筑。
柱身细长,柱端直接上承檩条,柱间联系梁上不承重,只起联系作用。
优点是,梁柱用料细,造价低,山向抗侧刚度大。
缺点是,柱网密,采光差。
因为柱间空间狭小,影响使用,一般鲜有严格意义上的穿斗式建筑,多使用小跨度的承重梁,形成一种混合结构,以满足使用需求。
本文将讨论的几种古代建筑形式
(1)殿。
跨度大,柱层、铺作层分界明显,柱等长。
(2)堂。
跨度较殿小,用材较殿亦小,柱层、铺作层分界不明显,柱不等长。
面阔、进深、柱高的取值
(1)各椽平长。
在《营造法式》四、五两卷中,严格规定了大木作各个部分、各种构件的份数,但对于房屋的基本尺度如间广、椽架平长、柱高、出檐等却缺少明确的材份规定。
《营造法式》中写到,“凡用椽之制,每架平不过六尺,若殿阁或加五寸至一尺五寸。”
经考究,发现此处的六尺标准当是三等材的殿或六等材的堂标准。
用六等材之堂,高6寸,厚4寸,每份4分,六尺折合150份。
用三等材之殿,高7.5寸,厚5寸,每份5分,六尺加一尺五寸为七尺五寸,折合亦为150份。
调查发现,华严寺,奉国寺等古建,每椽平长皆在150份左右,是以本文取150份为椽平长。
殿,檐椽加飞子,五跳八铺作,外挑150份加90份加54份,共294份。
堂,檐椽加飞子,三跳六铺作,外挑90加75加45,共210份。
进深十椽,总计1500份。
本文殿用三等材,堂用六等材。
(2)间阔。
殿取十椽七间,堂亦取十椽七间。
单拱长76份,重拱长96份,殿堂一般都用重拱,即每拱宽96份。
《营造法式》记载,“补间铺作一朵间广一丈。补间铺作两朵间广一丈五尺。
其间广或不匀,每补间铺作一朵不得过一尺”
经考量,此处所谓一丈及一丈五尺,亦是以六等才论之。
六等才每份4分,一尺为25份,一丈为250份,一丈五尺为375份,加上两个柱头斗栱,则每个斗栱平均占据125份,且每个斗栱所占面阔,变化范围不得超过25份。
由此算得,单补间间阔为200~300份,双补间间阔300~450份。
参考《营造法式》诸多图纸,以为每个斗栱占宽125份较为合适,即单补间间阔取250份,双补间间阔取375份。因为双补间与单补间用材高厚相同,是以只需验算双补间殿堂或厅堂即可。
(3)柱高。
《营造法式》中有,柱高不过间广,故双补间取柱高375份。
荷载取值及木材强度取值
(1)风荷载。
建筑山墙虽非承重结构,但围挡密实,形成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较大,故本文不讨论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2)屋面永久荷载。
根据相关资料,殿堂取筒瓦最高标准,厅堂取瓪瓦最高标准,经单位换算,近似取屋面荷载c分别为4000kN/m2,2800kN/m2。
屋脊重量较大,分开考虑,调查表明,脊槫所负荷载约为上金槫的2.4倍。
(3)屋面总荷载。
因大式建筑多在江北地区,取北京基本雪压为0.4KN/m2,双坡屋面不利布置系数1.25,等于规范中所规定最小屋面活荷载0.5KN/m2。
虽然雪荷载应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而屋面荷载为斜平面荷载,但由于北京地区积雪时间较长,且未考虑风荷载及积灰荷载的影响,为计算简便,取殿堂屋面总荷载c=4500 kN/m2,厅堂c=3300 kN/m2。
(4)荷载强度取值。
古时栋梁,多用杉木,本文用以计算之木种亦用杉木。顺纹抗压强度取39Mpa,顺纹抗拉强度取78Mpa,横纹切断强度取18Mpa,弹性模量E约为10Gpa,密度约为400kg/m3,顺纹径面抗剪强度4.2~6Mpa,取5Mpa,弦面抗剪强度4.9~5.9Mpa,取5Mpa。
力学合理性分析
(1)用料合理性分析。
古建筑中,主要受弯构建为槫与梁,为了施工方便及美观,梁截面多取矩形。
直径为d的原木,截成矩形,已知矩形截面抵抗矩W=b h2/6,b2+h2=d2。
求导易得b=√3/3d时,W最大。
此时b/h=1/√2,W≈0.06415d3,S=0.4714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