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与原理
蛋白质纯化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纯化方法及原理蛋白质纯化是蛋白质分子的细胞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生物学性质的必要手段。
这项技术可以从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活性蛋白质。
蛋白质纯化实质上是一种分离技术,其目的是从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蛋白质,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蛋白质纯化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之间存在的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利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达到纯化的目的。
一般是利用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分子筛法、膜分离法、凝胶分离法、组合分离法等等。
沉淀法是蛋白质纯化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不同物理性质,采取适当的条件,使某种蛋白质在液体中沉淀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常用的沉淀试剂有硝酸盐、硫酸盐、醋酸盐、铵盐等,它们的作用是改变溶液的 pH 值,从而达到沉淀的目的。
离子交换法是指利用蛋白质分子的电荷差异,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它是利用某种离子交换材料的交换性,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达到纯化的目的。
常用的离子交换材料有硅胶、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凝胶、羟基磷灰石等。
分子筛法就是利用不同大小的分子穿过分子筛的不同粒径孔道的能力不同,将不同大小的分子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膜分离法就是利用膜的通透性,将不同类型的分子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凝胶分离法则是利用凝胶的特性,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组合分离法是将上述几种分离方法结合在一起,综合利用它们的优势,以达到纯化蛋白质的目的。
蛋白质纯化是指利用不同的分离技术手段,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达到纯化的目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纯度,而且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活性,为蛋白质分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蛋白质分离原理及方法
蛋白质分离原理及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如酶催化、传递信号、结构支持等。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而要研究蛋白质,首先要进行蛋白质的分离。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一、蛋白质分离的原理蛋白质分离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离。
蛋白质的性质差异主要包括大小、电荷和亲疏水性等方面。
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利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1. 凝胶电泳法凝胶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
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差异和大小差异,将蛋白质分离在凝胶上。
常用的凝胶电泳方法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
其中,SDS-PAGE可以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大小分离出来,而PAGE可以将蛋白质按照电荷差异分离出来。
2.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根据蛋白质的亲疏水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柱层析方法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剂的电荷与蛋白质的电荷相互作用,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凝胶过滤层析则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差异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3. 离心法离心法是一种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调整离心速度和时间,可以将不同大小的蛋白质沉淀在不同位置,从而进行分离。
常用的离心方法有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等。
4. 薄层析法薄层析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蛋白质分离方法。
将待分离的蛋白质样品涂在薄层析板上,然后将薄层析板浸入移液池中,利用毛细作用将样品分离出来。
常用的薄层析方法有等电聚焦薄层析和亲和薄层析等。
5.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进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通过将待分离的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利用抗体对蛋白质的识别,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免疫沉淀和免疫层析等。
蛋白质分离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凝胶电泳法、柱层析法、离心法、薄层析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构建细胞结构、调节生理功能等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生物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一、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某些特定试剂形成显色物,根据显色物的光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1. 低里氏法低里氏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试剂双硫苏三唑酮(DTNB)与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反应产生黄色的二硫苏三唑,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412nm处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伯杰法伯杰法是一种基于酪蛋白与浊度试剂金霉素的显色反应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酪蛋白与金霉素结合形成沉淀,通过比色法测定沉淀的光吸收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3. 白蛋白-酷伊斯基(BCA)法BCA法是一种常用的高灵敏度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BCA试剂中的铜离子络合生成紫色的离子螯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在562nm处的光吸收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二、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1. 紫外吸收法紫外吸收法根据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紫外光区域(200-400nm)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近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无损、非破坏性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溶液在近红外光区域(700-2500nm)的吸收特性与其含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近红外光谱仪获取蛋白质溶液的光谱图像,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标准模型,通过光谱图像预测蛋白质的含量。
三、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生化技术和仪器设备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础结构和功能分子,其含量的测定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法、生物物理法和免疫学法等。
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 生物化学法:生物化学法通过酶促反应或化学反应,将蛋白质转化成可以测定的可溶物或在一定条件下呈现特定吸光度的产物,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生物化学法有Lowry法、Bradford法和BCA法。
(1) Lowry法:Lowry法是1969年由Lowry等人开发的一种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Folin-Ciocalteu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具有最大吸收峰的蓝色产物,通过测定产物的光密度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Bradford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与染料(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之间的特异结合,蛋白质和染料形成一个蛋白质-染料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吸光度变化与蛋白质的浓度呈正相关。
通过测定复合物的光密度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3) BCA法:BCA法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将蛋白质还原成具有强吸收的蓝色离子的方法。
BCA试剂(含有琥珀酸铜II配合物和增强剂)能与蛋白质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尤其是含有两个以上连续胺基的肽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强吸收的蓝色离子。
利用光密度测定产生的蓝色离子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 生物物理法:生物物理法是通过光学原理,利用蛋白质溶液对光的吸收、散射或旋光等性质进行测定,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生物物理法有紫外吸收光谱法、比色法和荧光法等。
(1) 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蛋白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鉴定实验原理
蛋白质鉴定实验原理
蛋白质鉴定实验通常分为两个主要步骤:蛋白质分离和蛋白质鉴定。
蛋白质分离通常使用凝胶电泳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在这个实验中,蛋白质样品首先
经过一个还原剂和一个阴离子洗涤剂(SDS)处理,使其带有
负电荷并且良好的线性结构。
接着,样品在一个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这个凝胶具有一系列的孔道。
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样品被施加电场而移动到凝胶中,移动速度取决于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
较小的蛋白质会移动得更远,而较大的蛋白质则移动得更慢。
最终,凝胶中的蛋白质分离成一条由不同大小的蛋白带组成的带状图案。
蛋白质鉴定通常通过染色或转移至另一片膜上进行。
最常见的染色方法是银染和共染色技术,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蛋白质带可见,并能够从带的位置和强度推断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相对丰度。
另一种蛋白质鉴定方法是使用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检测,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特定的蛋白质。
总的来说,蛋白质鉴定实验通过分离蛋白质样品,并使用染色或免疫检测方法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存在性。
这些信息对于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识别蛋白质变异或修饰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蛋白质提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并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样品。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样本特点而有所区别,下面我将从样品处理、细胞破碎、蛋白质分离、纯化等方面详细介绍蛋白质提取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一、样品处理样品的类型有很多,包括动物组织、细胞、血液等,每种样品的提取方法都有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细胞或组织样本在提取之前需要冷冻保存,并进行快速破碎以避免蛋白质降解。
对于血液样本,需要血样离心分离血浆或红细胞,再进行提取。
二、细胞破碎细胞破碎是蛋白质提取的关键步骤,目的是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并释放蛋白质。
常见的细胞破碎方法有机械破碎、超声波破碎和化学法。
1. 机械破碎机械破碎是最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碾磨、研磨、切割等方式破坏细胞。
例如,将样品置于液氮中冷冻后,使用研钵和研杵进行研磨,将细胞研磨成粉末状。
2. 超声波破碎超声波破碎是利用高频高能量的超声波震荡来破碎细胞,通常是在冷冻样品和显微量水中进行。
超声波的震荡可以高效破坏细胞和细胞器,并释放蛋白质。
3. 化学法化学法通常是通过加入化学试剂来破坏细胞。
例如,使用洗涤剂(如SDS、Triton X-100)可以溶解细胞膜,释放细胞内的蛋白质。
三、蛋白质分离蛋白质提取后,需要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去除杂质和其他成分。
1. 离心离心是最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之一,通过不同速度的离心来分离蛋白质。
一般来说,较重的细胞碎片、细胞器和沉淀物会沉积在离心管的底部,而较轻的蛋白质上清液则在上方。
2. 电泳电泳是利用电场将带电蛋白质分离的技术。
常见的电泳方法有SDS-PAGE和凝胶过滤层析等。
SDS-PAGE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来分离,凝胶过滤层析则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渗透性进行分离。
四、蛋白质纯化蛋白质分离后,还需要进行纯化以获得较高纯度的蛋白样品。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蛋白质的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纯化蛋白质可以用于结构解析、功能研究、动态过程研究等各种生物学实验。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有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逆渗透法和层析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1. 盐析法盐析法是根据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随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蛋白质的纯化。
该方法是利用蛋白质在高盐浓度下与水结合能力降低,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应用盐析法时,需要先调节溶液的盐浓度使蛋白质溶解,然后逐渐加入盐使其过饱和,蛋白质便会析出。
最后通过离心将蛋白质的沉淀物分离,得到纯化的蛋白质。
2.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凝胶的pores 来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凝胶通常是聚丙烯酰胺(也称作Polyacrylamide)或琼脂糖。
研究者将蛋白质样品加入到过滤膜上,较小的蛋白质能够通过pores,较大的分子则被排出。
通过选择不同大小的凝胶孔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来选择合适数目的过滤膜。
凝胶过滤法需要进行缓冲液体积的连续换流,将蛋白质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3.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基质之间静电吸引力的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基质通常是富含正离子或负离子的高分子材料。
在离子交换色谱法中,样品溶液在特定的pH 下流经离子交换基质,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能够与基质发生反应,吸附在基质上。
为了获得纯化蛋白质,需要通过梯度洗脱,逐渐改变缓冲液pH 或离子浓度,使吸附在离子交换基质上的蛋白质逐渐释放出来。
4.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的配体相互作用特异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天然物质,如金属离子、辅酶或抗体,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结构。
在亲和色谱法中,样品溶液经过含有配体的固定相,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蛋白质与其它组分分离。
然后可以通过改变某些条件(如pH、温度或离子浓度)来洗脱纯化的蛋白质。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蛋白质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一直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热点之一。
蛋白质提取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前提,因此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也受到广泛关注。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
常见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包括机械法、化学法、生物学方法等。
其中,机械法是利用机械力将细胞破碎,释放出蛋白质。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试剂破坏细胞膜结构,使蛋白质释放出来。
生物学方法是利用生物学体系将蛋白质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如利用菌株表达外源蛋白等。
蛋白质提取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物化性质进行提取。
蛋白质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提取缓冲液和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蛋白质提取的效率和纯度。
常见的提取缓冲液包括生理盐水、Tris-HCl缓冲液、SDS缓冲液等。
同时,蛋白质提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蛋白质的降解和氧化。
综上所述,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是蛋白质研究中重要的环节。
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缓冲液,以及控制好提取条件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纯度和产量,为后续蛋白质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
- 1 -。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
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 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
6
另外,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 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
1. 机械破碎法:
利用机械力的搅切作用,使细胞研碎
高速搅切器、玻璃匀浆器、家用搅肉器、研钵、 玻璃珠高速匀浆器以及静压器(高压破碎)。
亲和层析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C)
1.原理: 填料上的配基与生物大分子特异结合,用特殊的 洗脱条件把被吸附的生物分子洗脱下来。一种亲和 色谱填料只能用于一种或有限的一类生物分子。
40
流动相:
洗脱剂--柠檬酸盐
作用:柠檬酸离子因与Ca2+有更强的相互作用, 它能大大降低蛋白质和凝胶的吸附能力。 NaCl,KCI甚至浓度高达3M时,也不影响Pr负电荷
的吸附,相反这些盐可以大大降低Pr正电荷的吸附。因 可以专门吸附酸性蛋白质及中性蛋白质而排除碱性蛋白
质。
41
此在高浓度的这些盐溶液中应用羟基磷灰石进行层析时,
21
2、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剂有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纤维
素;CM-纤维素)和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纤
维素;DEAE?FONT FACE="宋体" LANG="ZH-CN">纤维
素),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
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 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H或离子强度办法将吸
15
2. 有机溶剂法
分辨力比盐析方法高,提纯效果好
1.基本原理
(1)在PI附近,Pr主要以中性离子形式存在。此时若添加 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可使溶液电离常数减小,增强了 中性离子间静电引力,从而使分集合而沉淀出来。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与原理
蛋白质的免疫检测
总结词
免疫检测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蛋白质的技术。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 异性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详细描述
免疫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检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来判断蛋白质的存在。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 迹等。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出低浓度的蛋白质,并且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04
蛋白质的表达与调控
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蛋白质
基因工程技术是研究蛋白质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基 因工程技术可以高效地在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
细胞等宿主细胞中表达蛋白质。
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蛋白质的原理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
质。
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蛋白质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 量生产蛋白质,并且可以方便地改变蛋白质的序列和
05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 究
X-射线晶体学研究蛋白质结构
总结词
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通过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结构 的研究。
详细描述
X-射线晶体学通过分析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可以确定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 构。研究人员将蛋白质结晶后,利用X-射线照射晶体,衍射的X-射线通过分析 波长和强度,可以推断出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排列和构象。
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个体 蛋白质表达谱的分析,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实现 精准医疗。
蛋白质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生物制药
酶工程
蛋白质是生物药物的主要成分,通过 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可 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酶是蛋白质的一种,通过酶工程技术 和蛋白质工程手段对酶进行改造和优 化,可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与原理
硫酸铵(常用盐析剂)
优点:盐析能力较强 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较低的溶解度温度系数 价格低廉 不产生副作用。
缺点:缓冲能力较差 PH难控制
(2)PH和温度 S。代表蛋白质在无机盐溶液中的溶解度
除取决于Pr的种类,还受PH及温度影响:
• PH=PI时,S。的数值极小 • S。随温度增加而减低。
盐析过程中,若增高温度,有助于Pr的析出。
离子交换层析法
*原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作为固定相)
填充在层析柱内,由于阴(阳)离子交换树 脂颗粒上带正(负)电荷,能吸引溶液中的 阴(阳)离子。然后再用含阴(阳)离子的 溶液洗柱。含负电量小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 下来,增加阴离子浓度,含负电量多的蛋白 质也被洗脱下来,于是两种蛋白质被分开。
(3)蛋白质浓度
[Pr]较高,在较低无机盐浓度时,蛋白质便开 始析出,盐析界限比较宽。
[Pr]较低,需要无机盐的浓度也高,即盐析 界限变窄。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
分辨力比盐析方法高,提纯效果好
1.基本原理
(1)在PI附近,Pr主要以中性离子形式存在。此时若添加 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可使溶液电离常数减小,增强了 中性离子间静电引力,从而使分集合而沉淀出来。
对易变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缺点:分辨能力差,纯化倍数低
(1)盐的种类
对同一种Pr而言,价数愈高的盐离子,盐析能力 也愈强:
PO3-4>SO42->C2O42->(CHOHCOO-)2> AC->CL->NO3->Br ->I->CNS-
K+>Rb+>Na+>Cs+>Li+>NH4+ 常用的中性盐有如硫酸盐、磷酸盐等。
蛋白质检测原理
蛋白质检测原理
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细胞分裂、代谢调节、免疫防
御等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蛋白质的检测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检测的原理主要包括蛋白质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和应用领域。
首先,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对其检测起着决定性作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
键连接而成的长链状分子,其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蛋白质的检测需要根据其特定的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方法、质谱分析、蛋白质纯化技术等。
免疫学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蛋白质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进行检测。
质谱分析则是通过对蛋白质的质量和结构进行分析来实现检测。
蛋白质纯化技术则是通过分离和纯化蛋白质来进行检测,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特性进行选择性的分离和纯化。
最后,蛋白质检测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蛋白质检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细胞活动和生物学功能。
在临床诊断中,蛋白质检测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食品安全领域,蛋白质检测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蛋白质检测的原理包括蛋白质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蛋白质的结构特点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可以更好地发挥蛋白质检测的作用,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人类健康。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命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对于人体健康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是很多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室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Lowry法。
Lowry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离子和碱性液体中的酚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蓝色产物的光密度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试剂的浓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Bradford法。
Bradford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结合后,会导致染料的吸收峰发生位移,从而使得溶液的吸光度发生变化。
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蛋白质对染料的结合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在测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蛋白质来建立标准曲线,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BCA法。
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与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酚和醛基与铜离子和BCA试剂中的蛋白质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紫色产物的光密度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于一些干扰物质的耐受性较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测定条件的严格控制对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总结。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实验条件来进行选择,并严格控制测定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希望研究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工作。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原理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对于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精确地测定蛋白质含量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其原理。
一、低里德伯法(Lowry法)低里德伯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原理基于酚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在存在重铬酸钾的条件下生成一种带有吸收峰的蓝色化合物。
这种蓝色化合物在750 nm波长处有最大的吸光度,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
二、比色法比色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比色剂有布拉德福法和加伦氏法。
布拉德福法主要原理是根据蛋白质中含有的酪氨酸、酪氨酸衍生物等组分在碱性条件下与染料结合,形成有色产物,利用比色计测定产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三、BCA法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蛋白质-联没有的二瓣基色团(BCA)与四氢呋喃(THF)结合,生成紫色的螯合物。
这种紫色螯合物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可以通过比色计测定吸光度值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四、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荧光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荧光染料有吖啶橙、铜铁磺胺二异硫氰酸盐(Ferrozine)等。
这些荧光染料在特定的pH值和溶液中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荧光信号。
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得出蛋白质的含量。
五、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利用生物传感器对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和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或发生反应,产生信号。
利用信号的强度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六、尿素与氨基酸分析法尿素与氨基酸分析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尿素和游离氨基酸来推测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降解后,其氨基酸经氧化反应生成尿素,通过检测尿素或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原理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原理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因为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着许多生物学功能,如信号转导、代谢调控和基因表达等。
在研究这些生物学过程时,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和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1.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纯化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目标蛋白质与其相互作用的配体(亲和剂)固定在填充层析柱中的树脂上,将混合物加入层析柱中,通过蛋白质与配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使目标蛋白质与填充层析柱中的树脂结合,从而将其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等相互作用。
2. 免疫沉淀法免疫沉淀法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目标蛋白质的方法。
该方法将抗体固定在磁珠或凝胶颗粒上,将混合物加入其中,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特异结合,将其从混合物中沉淀出来,从而实现目标蛋白质的纯化。
免疫沉淀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等相互作用。
3. 双杂交技术双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贝尔-拉布实验,将目标蛋白质的DNA序列与另外一种被称为“活化因子”的蛋白质DNA序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双杂交体。
当该双杂交体与另一种包含另一个蛋白质DNA序列的双杂交体结合时,它们可以通过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来检测相互作用。
双杂交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4.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是一种实时监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将一个蛋白质固定在芯片上,然后通过流动另一个蛋白质溶液,可以精确地测量这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测定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等参数,可以定量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强度和亲和力。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等相互作用。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原理,在生命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在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提取是研究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一、理论基础蛋白质提取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细胞破碎、蛋白质溶解和蛋白质分离这三个方面。
1. 细胞破碎:为了使蛋白质从细胞内释放出来,首先需要破碎细胞壁或细胞膜。
细胞破碎的方法包括机械破碎、化学破碎和生物破碎等。
其中,机械破碎是最常用的方法,常见的机械破碎设备有高压均质器和超声波破碎器。
2. 蛋白质溶解:破碎后的细胞主要是细胞器和蛋白质,需要选用合适的缓冲液或溶液将蛋白质从细胞组织中溶解出来。
常用的溶解液包括生理盐水、甘氨酸缓冲液等。
3. 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分离是将混合的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包括沉淀法、离心法、柱层析法和电泳法等。
二、常用方法1. 高压均质法高压均质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
它通过将细胞悬浮液经过高压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实现细胞破碎和蛋白质释放。
高压均质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力将细胞组织迫使通过狭窄的通道,使细胞破碎,并将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量的样品和需快速处理的情况。
2. 超声波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是利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机械效应,使细胞破碎和蛋白质释放。
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可以导致细胞膜的振荡和破裂,从而使细胞内的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少量样品和对细胞膜结构破坏要求较高的情况。
3. 酶解法酶解法是利用特定的酶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使其发生裂解和蛋白质释放。
酶解法适用于含有高纤维素或硬脂质的细胞组织,常见的酶包括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
4. 离心法离心法是通过离心将细胞破碎后的混合溶液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物。
分离出的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柱层析或电泳等方法实现蛋白质的纯化。
5.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利用柱状吸附材料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分离纯化蛋白质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蛋白质样本。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及其原理。
1.存活细胞提取法:这种方法是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
先将细胞破碎,然后通过离心等手段去除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留下蛋白质溶液。
使用该方法分离的蛋白质包括细胞质蛋白、细胞膜蛋白等。
2.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
它主要依据蛋白质的性质(如分子质量、电荷、亲水性等)在各种填料(如离子交换、凝胶透析、亲和层析等)上的差异进行选择性分离。
原理是根据蛋白质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溶液通过填料层析柱时,不同蛋白质以不同速率在填料间扩散,并在填料内发生各种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该方法可同时分离多个蛋白质,并制备高纯度的蛋白质。
3.电泳法:电泳法是根据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电荷性质和分子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方法包括SDS-、等电聚焦电泳、二维电泳等。
其中,SDS-是最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之一,它通过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使蛋白质变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物,继而在电场作用下,按照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
4.超滤法:超滤法是根据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超滤膜上的渗透性差异进行分离。
超滤分离可以根据孔隙的大小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阻滞,有效地去除较小分子量的杂质,得到目标蛋白质的高纯度。
5.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通过目标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特定的抗体、金属离子、凝胶颗粒等。
原理是通过将配体共价结合到固定相上,然后将蛋白质样品溶液通过,使目标蛋白质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被洗脱,最后目标蛋白质被洗出。
6.上下层析法:上下层析法是一种根据沉降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利用离心过程中不同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的不同沉降速度将蛋白质分离。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
一、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其作用和功能十分广泛。
对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其原理,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二、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中所含的芳香族氨基酸(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在紫外光波长区域呈现吸收峰的特性。
通过测定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并且需要的试剂和设备较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三、比色法比色法是通过比较试剂与蛋白质形成的色素溶液与标准物质的吸收率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试剂有美罗芬试剂和布拉德福试剂等。
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测定低浓度的蛋白质样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蛋白质可能对试剂的反应性不同,因此在选择试剂和测定条件时需要谨慎。
四、BCA法BCA法是一种以铜离子为氧化剂,利用蛋白质中的还原型氨基酸和BCA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BCA法对于共轭蛋白质和含有还原剂的试样有较好的适用性,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的蛋白质样品,可能会出现干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验证和控制。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简述了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其原理,包括紫外吸收光谱法、比色法和BCA法。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测定方法,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蛋白质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六、个人观点蛋白质测定是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不同的测定方法能够提供不同的信息和结果。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认为对蛋白质测定方法的理解和熟练掌握,能够为蛋白质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出现,为蛋白质研究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测定蛋白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希望我们的文章写作能够给您的学术研究和科研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
2. 影响有机溶剂沉淀Pr的因素
(1) PH值 PH=PI时 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按PI来调节PH值, 有利于分离。
(2)蛋白质浓度 [Pr]越高,加入一定量有机溶剂后,Pr析出越多。 此时溶液的介电常数也相应提高,可以减少Pr的变性。 [Pr]越高,Pr分子间作用引起的共沉淀现象也显著 增强,这样分离效果差,不利于分级沉淀。
*分配系数:
当一种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时,它在
固定相和移动相两相内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称
为分配系数。
C1
K = C2
*质量分配系数: 若不用浓度而用物质的绝对量的比值来表示,则称为 质量分配系数即: Vs
D= K Vm
Vs : 固定相的体积 Vm : 流动相的体积 48
种类:
气相层析
当[去污剂]低于此值的时候,去污剂分子在水溶液中 将不形成微团,达到此值的时候,微团开始形成。
21
离子化去污剂(SDS):
其“疏水尾巴”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疏水性部分的 结构,其带电的“头部”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氢 键和离子键。
作用的结果是: 使任何蛋白(不管是膜蛋白还是水溶性蛋白)
都发生完全变性,并溶解在水溶液中,同时失去 生物活性。
4
选择研究蛋白的原则:
➢ 在组织中含量比较高
➢ 相对比较稳定的蛋白质(如血液中的Hb;肌肉中的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
从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结果来看,每一种生物有机体 内都还有大量的蛋白质(50%左右)从来没有被研究 过。
5
获取蛋白样品的方法: 直接从生物组织中提纯蛋白—为主 根据基因组测序获得的信息
16
膜蛋白的处理:复杂
细胞膜的结构
按其所在位置大体可分为:
蛋白质分子内部运动的原理与研究方法
蛋白质分子内部运动的原理与研究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关键的分子,它们扮演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角色,如催化生化反应、传递信息和支持细胞结构等。
在这些任务中,蛋白质的内部动态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分子内部运动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蛋白质内部动态行为的原理蛋白质的功能远不止于它们的静态结构。
实际上,蛋白质分子内部存在多种类型的动态行为,包括旋转、振动、摇晃和扭曲等。
这些行为重要到什么程度呢?考虑一个酶催化反应的情况。
在酶作用下,底物分子们在蛋白质分子内部需沿着特定通道传递,才能产生产物。
这是因为只有当底物分子靠近酶活性部位时,酶才能将它们加速。
而若没有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动态行为,即酶和底物之间的互动受到限制,这个过程就很难发生。
蛋白质内部动态行为的原理可以从分子的角度来理解。
在分子的级别上,蛋白质分子内的动态行为是由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驱动的。
这些振动和转动是分子本身的内部能量所驱动的,而这种能量则来源于溶剂环境、温度等外部因素。
这些动态行为促进了分子的相对运动和构象变换,有助于在生化响应和信号传递中实现复杂的调节过程。
研究蛋白质内部动态行为的方法确定蛋白质分子内部动态行为的正式表征是不容易的。
这是因为许多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不断地发生变化,且这些变化是由多种因素所驱动的。
因此,有必要使用一种或多种技术来探测这些变化,以便完整地描述蛋白质的内部运动。
核磁共振谱学(NMR)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技术,能够直接测量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动态行为。
在NMR中,蛋白质分子暴露在由磁场和高频电磁波组成的环境中。
这些波从蛋白质分子中反弹回来,并在接收器设备中被检测。
当NMR 这样的技术装置瑗用,便可获得有关蛋白质分子内部细节的信息,如旋转、振动和摆动等。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另一种有用的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动态行为。
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蛋白质分子,以模拟它实际的运动。
这种模拟可以根据各种数据来模拟,如NMR谱,高分辨率晶体学结构,甚至如DMSO这样的溶剂环境一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机溶剂沉淀法
基本原理
(1)有机溶剂可使溶液电离常数减小,增强了蛋白 质分子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导致溶解度下降 (2)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会破坏蛋白质表面的 水化膜,也促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聚集析出。 常用的有机溶剂:乙醇、丙酮、正丁醇
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容易引起蛋白质变 性,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HPLC分离能力强、测定灵敏度高,可在室温下进行,应用范围极 广,无论是极性还是非极性,小分子还是大分子,热稳定还是不 稳定的化合物均可用此法测定。对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生物 碱、类固醇和类脂等尤为有利。
(八)扩张柱床吸附层析
针对基因工程产品中包涵体复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节省时间和 成本
(1) 层析柱平衡 (2) 样品由下而 上注入 (3).细 胞碎片等不吸 附祖坟的从上 流出,红色的 可吸附蛋白与 填料结合到 (4) 重新压缩装柱, 由上而下,洗 脱蛋白。
常用来分离亚细胞结构、 粗提的核酸、蛋白质。
2
[ ] S未知
Mr未知 3
=
S已知
Mr已知
利用S粗估蛋白质分子量
三、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蛋白质
是利用不同物质的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 也称色谱技术。
最基本的特征: 固定相 流动相
分离基本原理:不同蛋白质在两相之间具有不同的分 配系数。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分子在两相间进行多次 的分配,使它们具有微小差异的分配系数逐级得到放 大,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一)凝胶过滤层析
凝胶过滤层 析因操作简 单、快速, 广泛应用于 蛋白质的脱 盐、分离提 纯。
(二)离子交换层析
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离子化合物,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 选择性好,分离速度快等优点,广发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 化。
(三)聚焦层析
在等电聚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离子交换柱层析。聚焦效应 是指蛋白质按其等电点在pH梯度环境中进行排列的过程。
不连续系统(梯度)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 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 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 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
(二)等电聚焦电泳 (IEF)
根据样品的等电点不 同而使它们在pH梯度 中相互分离的一种电 泳技术。用于分离、 鉴定蛋白质,测定蛋 白质的等电点。
第十章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 与原理
第一节 概 述
一、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①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如动物组织要去除结缔组织、 植物种子先行去壳和除脂、微生物需将菌体与发酵液 分开等);
②细胞的破碎(有时需分离细胞器); ③提取; ④纯化(包括盐析,有机溶剂沉淀,有机溶剂提取、吸附、
层析、超离心及结晶等); ⑤浓缩、干燥及保存。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
性质
方法
溶解度的差异 盐析、萃取、溶剂抽提、选择性沉淀、 结晶、分配层析、逆流分配等
分子的大小与形状 超滤、透析、差速离心、凝胶电泳、分
的差异
子筛层析等
电荷的差异
电泳、等电点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吸 附层吸、聚焦层析等
生物功能专一性的 亲和层析 差异
疏水性的差异 疏水作用层析、反相高效液相层析
lgMr = lgK-bm Mr为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K 为常数,b为斜率,m为相对迁 移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按照缓冲液的 pH值和凝胶孔径的差异及有无浓缩效应分为: 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
连续系统(均相)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 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 子筛效应。
(九)置换层析
置换剂对亲和性大于吸附蛋白,一点点把吸附能力弱的蛋白推出, 分辨率高
置换剂的推动下,形成一 系列已分离的置换序列
四、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
方向电极移动的现象。
(一)SDS-PAGE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当SDS总量为蛋白质 量的3~10倍,且SDS 浓度大于1.0mol/L时, SDS与蛋白质定量结 合,大约每克蛋白可 结合1.4克SDS。 SDS-蛋白质复合物
(四)蛋白质结晶
蛋白质结晶:是溶液中的蛋白质由随机状态转变
为有规则排列状态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常用于分析研究其结构。
二、离心技术分离蛋白质
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 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 某些颗粒达到浓缩或与其它颗粒分离的目的。
在单位离心场力作用下,溶质分子沉降的速率为:
(四)亲和层析
利用生物分子间存在着特异的相互作用,如抗原-抗体、 酶-底物、激素-受体等。
(五)疏水作用层析
属于吸附层析,用于离子交换层析很难或不能分离的物质
(六)反相层析
固定相的非极性强,而流动相的极性相对较高,样品中极性较高 的组分先被洗脱,极性较低的组分后被洗脱。
(七)高效液相层析(HPLC)
• 低温操作 • 边加有机溶剂边震荡混匀以免局部浓度过大 • 添加0.05mol/L左右的中性盐 • 操作后尽快除去有机溶剂
(三)选择沉淀法
选择一定的条件使其它蛋白质变性沉淀而不 影响目标蛋白质的分离方法。
例:
将提取液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使某些 不耐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等。 惰性液体(如氯仿)震荡和利用泡沫形成使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让目标蛋白或 杂质蛋白沉淀下来,实现分离
(一)盐析法
盐析法:将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破坏水化膜和 电荷而使蛋白质沉淀。 分段盐析法:各种蛋白质盐析所需的盐浓度及PH不 同,加入不同浓度的中性盐可使各种蛋白质依次分 别沉淀出来。 优点:操作简便
对易变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缺点:分辨率低,后续需要进一步除盐
dx/dt = ω2x•S
其中ω为离心角速度,t为离心时间,x为溶质离开中心轴的距离,S为沉降系 数(单位秒)。沉降系数的大小与蛋白质的密度与形状相关,一般蛋白质 的沉降系数为10-13~10-12秒。人们以Svedberg单位来表示沉降系数,1S = 1×10-13秒。
差速离心法
通过逐步增加相对离心 力,使一个非均相混合 液内形状不同的大小颗 粒分步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