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I上机实验指导书-学生.pdf解析
VPI上机实验指导书-学生.pdf
VPI 光纤通信仿真实验指导书2014‐ 4‐ 20目录实验一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2)实验二LD的光谱与噪声特性 (10)实验三LD调制特性 (12)实验四MZM工作原理 (14)实验五ASK信号调制 (16)实验六PSK信号 (18)实验七光纤的损耗与色散 (20)实验八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23)实验九光纤中的受激散射 (25)实验十光接收机 (28)实验十一误码率与接收机灵敏度 (31)实验十二相干光接收机 (33)实验十三信号的损伤与补偿算法 (38)实验十四无源光网络的组成 (41)实验十五掺铒光纤放大器 (43)实验十六前向纠错码 (45)1实验一光传输系统的组成1.实验目的●熟悉VPI TransmissionMaker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基本特性。
2.仿真模块与系统仿真模块包括Tx_OOK(内部包含LaserCW、ModulatorDiffMz_DSM、PRBS、CoderDriver_OOK)、Signal Analyzer、FiberNLS和Rx_OOK等模块,仿真系统如图所示:图一、光发射机的组成(包含光信号分析仪)图二、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包含了信号分析仪)3. 实验内容与步骤3.1 搭建上述系统搭建光发射机的具体步骤如下:● 从 Resources 资源列表库中选择 TC Modules >Optical2Source>LaserCW.vtms,将 LaserCW.vtms 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选择TC Modules >Optical Modulators >ModulatorDiffMz_DSM.vtms,将ModulatorDiffMz_DSM.vtms拖到工作区主界面下。
注意:一般情况下,VPI 软件默认设置下,器件的端口之间的连接不会自动连接,需要手动对应的连接起来。
当然可以设置为自动连接:选择工具栏中的Macros下拉列表下的Link Components。
VPI大作业讲解
VPI大作业讲解《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密集波分复用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VPI软件仿真分析报告个人信息已经删除了,拿出来给学弟学妹参考,觉得好的话,麻烦给学长一个好评!谢谢啦~华科光纤通信的大作业,选的是DWDM系统的仿真。
光纤通信系统仿真软件VPI,学弟学妹们可以参考,但是不要完全抄袭,VPI的联系还是很重要的!一、背景知识1、NRZ—OOKNRZ—OOK指的是载波非归零码,调制类型是二进制开关键控。
在VPI仿真中有专门的产生NRZ—OOK这种码型的光发射机,所以实际情况下,我们用的该模块产生的就是NRZ—OOK的码型2、ITU标准ITU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标准。
这是关于电信领域一系列的标准。
其中有关WDM和DWDM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如下:a.ITU-T 已建议以193 .1 THz(即1552 .52 nm)值作为WDM参考频率,在此频率两侧安排复用信道.(仿真实验中,我们采取的就是以193.1THz为中心频率来安排信道)b.ITU-TG.692对DWDM系统中每通道的波长的选取及波长最大偏移都初步进行了规定,即各通道间隔为100GHZ(0.8nm/1550nm波段)的整数倍,并且每个通道的工作波长与ITU--T规定的波长的偏移量小于1/5通道间隔。
(结合题目要求,最终我们选定的信道间隔为100GHz,偏移量的变化范围为0-20GHz)3、2R再生装置2R再生装置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一个常见的概念。
是在“3R再生系统”上的一个简化。
3R指的是“Reamplifing”、“Reshaping”、“Retiming”。
对应在2R再生系统中的就是“再放大”、“再整形”。
根据题目要求,“再放大”由EDFA实现,EDFA要补偿传输过程中DCF和SMF带来的损失。
“再整形”由色散补偿光纤实现。
二、仿真系统设计1、整体框图图1.系统一(观察光谱用系统30*40Gbit/s)图2.系统二(主要仿真用系统4*40Gbit/s)2、各组成部分简介(以系统二为主)1.光发射机图3.光发射机我们一共用了四个NRZ—OOK的发射机,产生四路信号2.复用器图4.复用器选用的理想的MUX_4_1。
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上机实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打开计算机,按下电源按钮,等待计算机启动完成。
2. 登录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计算机系统桌面。
3. 打开文档编辑软件,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Word”图标,打开文档编辑软件。
4. 编写实验报告,在文档编辑软件中,按照实验要求,编写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5. 保存文档,在编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及时保存文档,防止数据丢失。
6. 打印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报告编写后,使用打印机将实验报告打印出来。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成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打开计算机、登录系统、打开软件、编写文档、保存文档和打印文档等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登录密码错误、文档保存路径选择不当等,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最终顺利完成了实验任务。
在实验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文档编辑软件进行排版、插入图片、设置标题和页眉等操作,使得实验报告更加规范和美观。
通过打印实验报告的过程,我也掌握了打印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选择打印机、设置打印参数、预览打印效果等。
三、实验心得体会。
本次上机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操作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次上机实验的实验报告,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
2007plc实验指导书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7、10、25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PLC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目前PLC的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单位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很多专业都开出了PLC的课程,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
希望通过本指导书开出的实验,使同学们能够进一步了解PLC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其器件的应用要点与开发技巧,同时熟悉FPWIN-GR 应用软件的操作环境、熟练掌握PLC的编程与应用。
PLC的型号不尽相同,指令系统亦有区别,本实验指导书是针对松下电器公司生产的FP1系列及FP-X系列产品而编写的。
FPWIN-GR软件的操作方法简介功能概述本软件是运行在Windows(R)环境下的PLC编程工具软件。
因为沿用了Windows(R)的基本操作,所以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
同时,迄今为止用NPST创建的文件也仍然可以使用。
因此,有效地利用过去的软件资产。
除创建、编写程序以外,本软件也全部支持当前状态监控等的现场调试功能。
本软件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具备3种程序编辑模式。
·符号梯形图编辑模式通过直接输入梯形图符号创建程序。
对于尚未具有很多编程经验的用户,这种模式比较容易使用。
·布尔梯形图模式通过输入布尔形式助记符创建程序。
根据所输入的布尔形式助记符,显示出相应的梯形图。
同时可以对梯形图的状态进行确认。
·布尔非梯形图模式通过输入布尔形式助记符创建程序。
编辑过程中不显示梯形图。
对于习惯于使用形式助记符的用户,使用这种模式编程较为方便。
注)·文本指令输入模式优先在上述的3中编辑模式中,可以根据从键盘输入的布尔助记符的文字代码、表示出梯形图。
注释功能可以为各个继电器及输出指令添加注释文字。
便于对程序进行修改查找功能可以查找程序中所使用的继电器或寄存器,也可以对注释及指令进行查找。
调试功能可以在在线模式下对程序的语法错误进行检查,以及进行在线测试(TEST)运行。
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网络教研室2012年9月实验项目、设备及软件配置一、主要设备及软件配置1、PC机24台;路由器、交换机(三层、二层)各4台。
2、RJ-45头若干、信息模块若干、双绞线若干、RJ-45压线钳若干把、打线钳若干把、测试仪若干套。
3、windows 2000 server、Red Hat Linux9.0等软件;测线仪实验教案实验二划分VLAN1、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VLAN的概念、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划分VLAN的方法;掌握划分VLAN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
2、实验内容了解可网管交换机的结构;掌握VLAN的划分方法;掌握划分VLAN常用的命令。
3、实验环境(单组要求)PC机4-6台(预装Windows操作系统)、可网管交换机2台、双绞线若干根、控制线2根。
4、实验拓扑561.按图17连接工作站和交换机,并查看交换上的VLAN信息。
Switch#show vlan2.在交换机上创建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
Switch#conf tSwitch(config)#vlan 2Switch(config)#vlan 33.将交换机上的端口1~8 分配成VLAN 2的成员,将交换机上的端口9~16分配成VLAN 3的成员。
Switch(config)#int range f0/1 –8Switch(config)#switchport access vlan 2Switch(config)#int range f0/9 –16Switch(config)#switchport access vlan 34.将工作站HostA、HostB 接入交换机上的端口1~8 中的某两个端口,将工作站HostC接入交换机上的端口9~16 中的某个端口。
5.检查交换机上的VLAN 相关信息,看其是否与设想的一致。
Switch#show vlan6.按图所示配置各工作站IP 地址、子网掩码信息。
厌氧细菌丁酸梭菌的培养实验指导书
厌氧细菌丁酸梭菌的培养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氧对厌氧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原理;2.学习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使学生对工业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基本原理分子氧对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都有毒害作用,因为在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会在微生物胞内生成超氧阴离子,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对于好氧微生物,由于能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剧毒的超氧阴离子先被超氧化物歧化酶转化成毒性较低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被过氧化氢酶迅速分解,从而消除其对微生物细胞的毒害作用。
而厌氧微生物不能合成这些酶,不能将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迅速转化掉,细胞易被杀伤,故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时不能生长。
因此,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消除环境中的氧气并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势。
消除氧气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或它们的综合使用。
简单地介绍如下:(1).通无氧气体。
向厌氧微生物培养的小环境和培养基中通入无氧气体,如高纯氮气和二氧化碳,即可基本驱除其中的氧气。
(2).添加还原剂。
向培养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基中添加还原剂,如半胱氨酸和硫化钠,可消除其中的氧,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势。
(3).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法。
焦性没食子酸与碱溶液作用后形成易被氧化的碱性没食子盐,能通过氧化作用而形成黑、褐色的焦性没食子橙,从而除掉密封容器中的氧。
该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和昂贵的设备,但其除氧速度较慢。
对于一些厌氧要求较高的微生物,如产甲烷菌,单一的除氧方法无法达到其生长所需的厌氧程度,常需结合两种除氧方法。
如对培养基进行除氧,制作预还原培养基时,常先向培养基中通高纯氮气,先去除培养基中的绝大部分的氧后,再往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还原剂,即可制成高度无氧的预还原培养基。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在培养过程中避免使菌与氧气接触,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深层穿刺培养法。
在试管中倒入适当高度的预还原固体培养基,凝固后穿刺接菌种,用胶塞封口。
THPFPS-1型实训指导书(含使用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实训项目 (9)PLC基本技能实操 (9)实训一 PLC认知实训 (9)实训二数码显示控制 (13)实训三抢答器控制 (15)实训四音乐喷泉控制 (18)实训五装配流水线控制 (20)实训六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 (23)实训七水塔水位控制 (26)实训八天塔之光控制 (29)实训九多种液体混合装置控制 (32)实训十加工中心控制 (35)实训十一变频器功能参数设置与操作 (39)实训十二外部开关控制变频调速正反转 (46)实训十三外部模拟量(电压/电流)方式的变频调速控制 (48)实训十四基于PLC控制变频器的多段速运行 (49)附录使用说明书 (52)第一章概述一、PLC的分类及特点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 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一) PLC的分类按产地分,可分为日系、欧美、韩台、大陆等。
其中日系具有代表性的为松下、三菱、欧姆龙、光洋等;欧美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为西门子、A-B、通用电气、德州仪表等;韩台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为LG、台达等;大陆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为合利时、浙江中控等;按点数分,可分为大型机、中型机及小型机等。
大型机一般I/O点数>2048点,具有多CPU,16位/32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8~16K;中型机一般I/O点数为256~2048点,单/双CPU,用户存储器容量2~8K;小型机一般I/O点数<256点,单CPU,8位或16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4K字以下。
维克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维克上机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目的:1. 熟悉维克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2. 学习使用维克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内容:1. 维克软件的安装与启动。
2. 数据的导入与编辑。
3. 数据的筛选与排序。
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5. 数据的图表展示。
6.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步骤:一、维克软件的安装与启动1. 将维克软件安装包放入计算机中,双击安装包进行安装。
2. 安装完成后,双击维克软件图标启动程序。
二、数据的导入与编辑1. 打开维克软件,点击“文件”菜单,选择“导入数据”。
2. 选择需要导入的数据文件,点击“打开”。
3. 在数据编辑界面,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编辑,如删除、修改等。
三、数据的筛选与排序1. 在数据编辑界面,点击“数据”菜单,选择“筛选”。
2. 根据需要设置筛选条件,点击“确定”。
3. 在数据编辑界面,点击“数据”菜单,选择“排序”。
4. 根据需要设置排序条件,点击“确定”。
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1. 在数据编辑界面,点击“数据”菜单,选择“统计”。
2. 根据需要选择统计方法,如求和、平均值、方差等。
3. 点击“确定”查看统计结果。
五、数据的图表展示1. 在数据编辑界面,点击“图表”菜单,选择“创建图表”。
2. 根据需要选择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3. 设置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等信息。
4. 点击“确定”查看图表。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讨论实验结果对实际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3. 提出改进实验方法或软件功能的建议。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维克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导入、编辑、筛选、排序、统计和分析等。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1. 数据导入:维克软件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如CSV、Excel等。
双馈电机转子VPI生产作业指导书
外形尺寸:1.2×1.5×0.8M
1套
11
\
旋转干燥炉
型号:RHXZ-3编号:2006-13
容积:3.2×2×1.8M
额定功率:100kw
额定温度:300℃
额定电压:380v
额定电流:140A
1套
序
代号
名称
照片
规格
数量(/台电机)
12
\
旋转粘度计
NDJ-79型
1套
13
\
循环水加热器
10
转总装
总装取走转子
(1)旋转烘焙速:8~12r/min(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不滴漆为准);
(2)旋转烘焙转为静止固化过程必须连续进行,旋烘过程不得打开炉盖。
8
转子烘干后处理
清理
(1)绝缘漆固化后停炉,吊出工件在空地上,拆除旋转烘焙工装,检查漆膜及转子表面状况并记录
(2)对配合面、加工面等处如有漆膜需用铲刀、铜丝刷和砂纸进行清理。原则上不得对铁心外表面漆膜进行清理;
(3)回漆结束后浸漆缸内至常压,进行滴漆,滴漆时间5min左右,滴漆期间不许打开罐盖。
6
转子浸漆后处理
工件清理及旋转工装安装
(1)使用工业用擦拭纸擦拭除绕组绝缘以外转轴、引出线及铁芯表面上的所有漆液(包括螺孔),并用风枪将螺孔、转子铁心通风孔等处进行吹扫,然后翻身呈卧式状态后继续清理擦拭,以减小漆膜厚度
型号:CH1006
编号:60831
1套
14
\
铲刀
\
1把
15
\
铜丝刷
\
1把
6.工艺过程表
序
工序名称
照片
作业要求
MPLS VPN的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实验报告题目: MPLS VPN的实现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指导单位:日期:2018 年 5 月 7 日至 2018 年 5 月 7 日实验名称: MPLS VPN的实现一、实验目的该实验通过MPLS VPN的数据配置,使学生掌握路由器相关接口的IP地址设置、路由协议的配置以及MPLS VPN的完整的创建过程, 从而加深对IP网络的IP编址、路由协议以及MPLS的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利用网络模拟器GNS3模拟Cisco的实验环境,搭建IP网络,完成CE、PE和P路由器上的数据配置, 使属于同一VPN的两个路由器能够互通。
三、实验设备1.硬件:PC机。
2.软件:①网络模拟器 GNS3-2.0.3-all-in-one②终端仿真程序 SecureCRT③ Cisco IOS文件 C3640-JK9O3S-M-12.4(7a).BIN④抓包软件Wireshark四、安装软件1. 安装SecureCRT软件2. 安装Wireshark软件3. 安装GNS3软件,完成配置(此部分可贴图说明安装过程)五、实验步骤1. 按图5.1创建网络拓扑结构。
图5.1 网络拓扑结构2.配置各个路由器相关接口的IP地址。
f0/0接口f1/0接口Lookback R1 1.10.12.1/24 1.1.1.1/32 R2 1.10.12.2/24 1.10.23.2/24 2.2.2.2/32 R3 1.10.23.3/24 1.10.34.3/24 3.3.3.3/32 R4 1.10.34.4/24 1.10.45.4/24 4.4.4.4/32 R5 1.10.45.5/24 1.10.56.5/24 5.5.5.5/32 R6 1.10.56.6/24 6.6.6.6/32R1(CE1) R2(PE1) R3(P1)int f0/0ip address 1.10.12.1 255.255.255.0 no shutdownint lo0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int f0/0ip address 1.10.12.2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 f1/0ip address 1.10.23.2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 lo0ip address 2.2.2.2 255.255.255.255int f0/0ip address 1.10.23.3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 f1/0ip address 1.10.34.3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 lo0ip address 3.3.3.3 255.255.255.255R4(P2) R5(PE2) R6(CE2)int f0/0ip address 1.10.34.4 255.255.255.0 no shutdownint f1/0ip address 1.10.45.4 255.255.255.0 no shutdownint lo0ip address 4.4.4.4 255.255.255.255int f0/0ip address 1.10.45.5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 f1/0ip address 1.10.56.5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 lo0ip address 5.5.5.5 255.255.255.255int f0/0ip address 1.10.56.6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 lo0ip address 6.6.6.6 255.255.255.255点击图标启动各路由器,在R2和R3之间的链路上启动Wireshark软件抓包。
VLSI实验报告1
班级:电信08-3班姓名:李洋学号:0806110312 指导教师:张沛泓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实验目的在实验二,己经了解到使用S-Edit绘制电路图的方法,但是,要分析所绘制的电路图的功能是否达到原来预计的效果,则需要进一步使用电路分析软件来验证其功能,而在Tanner中,这种电路分析软件即为T-Spice。
所以,在本章中将以实验二的反相器电路为例,经适当修改并输出成SPICE文件后,利用T-Spice来进行反相器瞬时分析,并以详细的步骤来引导学生学习T-Spice的基本功能。
实验原理近些年来,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发展迅速,促使半导体技术不断地发展,半导体技术在进入将整个系统整合在单一晶片上的时代,许多设计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各种IP或更先进的soc产品。
而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于学校,现在各大专院校、研究所都已设置VLSI相关课程,培训流程及设计方面的人才。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并遵循各项流程规则及参数规定。
大部分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是在工作站上执行的,虽然功能强大,但是价格昂贵,不利于初学者学习使用。
日前,在PC机上开发了Tanner Tools Pro工具,它可以提供完整的电路设计环境,帮助初学者进入VLSI设计领域。
Tanner Tools Pro工具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它从电路图设计、电路分析仿真到电路布局环境一应俱全。
本试验教程针对VLSI设计实习课程设计了多个实验。
反相器是一种最基本的逻辑电路,根据其所使用的逻辑电路类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实验步骤操作流程:以S-Edit编辑反相器模块---输出成SPICE文件---进入T-Spice ---加载包含文件---电源设定---输入设定---分析设定---输出设定---执行仿真---显示结果。
3.1反相器的瞬态分析(1)打开S-Edit程序:依照实验二的方式打开S-Edit程序,S-Edit会自动将工作文件命名为“File0.sdb”并显示在窗口的标题栏上,(2)环境设定:S-Edit默认的工作环境是黑底白线,但可按照实验二的步骤依自己的喜好来定义颜色。
[VIP专享]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机电工程系2010年2月目录1 概述 (3)1.1 机械原理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3)1.2 对学生实验的要求 (3)2 实验 (3)2.1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3)2.2 带传动实验 (7)2.3齿轮齿形范成实验 (10)1概述1.1 机械原理实验的目的和任务机械原理是高等学校工程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机械原理实验是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学习本课程中,使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的实验原理、技能和方法,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1.2 对学生实验的要求1、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本指导书,并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为实验课做好充分准备,2、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记下实验数据,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交教师批阅。
2 实验2.1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1. 实验目的(1)掌握按实际机械的结构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2)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判别方法。
2. 设备和用具(1)牛头刨床机构;(2)正弦机构;(3)棘轮间歇机构;(4)可调整行程曲柄滑块机构;(5)导槽机构;(6)十字沟槽联轴器。
此处自备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
3. 测绘方法和步骤测绘指定的几个机构的运动简图或机构示意图(至少应有一幅机构简图),测绘方法和步骤如下:(1)确定各机构的构件数用手驱动被测绘的机构,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确定各运动副的种类及代表符号,熟悉常用运动副的符号表示方法,根据两联接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种类。
(3)绘制机构的运动简图1)画出机构的运动简图草图选择好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循着运动传递的路线即构件联接的顺序,按GB1 3 8-74所规定的机构示意图的代表符号,在草稿纸上标出各运动副的位置与运动有关的尺a) b)图1 实物——简图示例寸,转动副之间用直线连接即代表该构件,一般不考虑构件本身的形状和大小。
VPI上机实验指导书-学生.pdf解析
VPI 光纤通信仿真实验指导书2014‐ 4‐ 20目录实验一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2)实验二LD的光谱与噪声特性 (10)实验三LD调制特性 (12)实验四MZM工作原理 (14)实验五ASK信号调制 (16)实验六PSK信号 (18)实验七光纤的损耗与色散 (20)实验八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23)实验九光纤中的受激散射 (25)实验十光接收机 (28)实验十一误码率与接收机灵敏度 (31)实验十二相干光接收机 (33)实验十三信号的损伤与补偿算法 (38)实验十四无源光网络的组成 (41)实验十五掺铒光纤放大器 (43)实验十六前向纠错码 (45)1实验一光传输系统的组成1.实验目的●熟悉VPI TransmissionMaker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基本特性。
2.仿真模块与系统仿真模块包括Tx_OOK(内部包含LaserCW、ModulatorDiffMz_DSM、PRBS、CoderDriver_OOK)、Signal Analyzer、FiberNLS和Rx_OOK等模块,仿真系统如图所示:图一、光发射机的组成(包含光信号分析仪)图二、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包含了信号分析仪)3. 实验内容与步骤3.1 搭建上述系统搭建光发射机的具体步骤如下:● 从 Resources 资源列表库中选择 TC Modules >Optical2Source>LaserCW.vtms,将 LaserCW.vtms 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选择TC Modules >Optical Modulators >ModulatorDiffMz_DSM.vtms,将ModulatorDiffMz_DSM.vtms拖到工作区主界面下。
注意:一般情况下,VPI 软件默认设置下,器件的端口之间的连接不会自动连接,需要手动对应的连接起来。
当然可以设置为自动连接:选择工具栏中的Macros下拉列表下的Link Componen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PI 光纤通信仿真实验指导书2014‐ 4‐ 20目录实验一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2)实验二LD的光谱与噪声特性 (10)实验三LD调制特性 (12)实验四MZM工作原理 (14)实验五ASK信号调制 (16)实验六PSK信号 (18)实验七光纤的损耗与色散 (20)实验八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23)实验九光纤中的受激散射 (25)实验十光接收机 (28)实验十一误码率与接收机灵敏度 (31)实验十二相干光接收机 (33)实验十三信号的损伤与补偿算法 (38)实验十四无源光网络的组成 (41)实验十五掺铒光纤放大器 (43)实验十六前向纠错码 (45)1实验一光传输系统的组成1.实验目的●熟悉VPI TransmissionMaker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基本特性。
2.仿真模块与系统仿真模块包括Tx_OOK(内部包含LaserCW、ModulatorDiffMz_DSM、PRBS、CoderDriver_OOK)、Signal Analyzer、FiberNLS和Rx_OOK等模块,仿真系统如图所示:图一、光发射机的组成(包含光信号分析仪)图二、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包含了信号分析仪)3. 实验内容与步骤3.1 搭建上述系统搭建光发射机的具体步骤如下:● 从 Resources 资源列表库中选择 TC Modules >Optical2Source>LaserCW.vtms,将 LaserCW.vtms 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选择TC Modules >Optical Modulators >ModulatorDiffMz_DSM.vtms,将ModulatorDiffMz_DSM.vtms拖到工作区主界面下。
注意:一般情况下,VPI 软件默认设置下,器件的端口之间的连接不会自动连接,需要手动对应的连接起来。
当然可以设置为自动连接:选择工具栏中的Macros下拉列表下的Link Components。
●选择TC Modules >Information & Coding,将PRBS.vtms和CoderDriver_OOK.vtms 依次拖到工作区主界面下。
●连接各器件,并保存文件。
搭建光传输系统的具体步骤如下:●从Resources资源列表库中选择TC Modules >Transmitters>Tx_OOK.vtmg,将Tx_OOK.vtmg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点击右键菜单>look inside可以看到其内部组成与图1相同。
(注:有若干后缀名为vtms的元器件组成的子系 统可以保存为后缀名为vtmg的子系统模块,以供直接使用。
)●从Resources资源列表库中选择TC Modules >Fibers>FiberNLS.vtms,将FiberNLS.vtms 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从Resources资源列表库中选择TCModules >Receivers>Rx_OOK.vtmg,将Rx_OOK.vtmg 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连接各器件,并保存文件3.2 查看和编辑全局变量的参数全局变量的参数设置是对所有的VPI仿真都相同,当你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工程时,你必须定义全局仿真参数,这些全局参数对仿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不仅在仿真中对与之相关的每个器件都有影响,而且它们在系统的设计阶段就能决定系统的工作速率、精度、内存需要量。
双击工作区的空白区域,将出现全局参数设置对话框如下图所示:设置参数如下:1)比特率(BitRateDefault): 10G,即 10e9 2)时间窗口(TimeWindow): 1024/10e9,其中 BitRateDefault=10e9 3)采样速率(SampleRateDeafult):16*10e93注意:这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为:➢时间窗口=数据长度/比特速率➢采样速率=每比特的采样点数*比特速率➢采样速率=总采样数据点数/时间窗口➢总采样数据点数=数据长度*每比特的采样点数另外,VPI仿真软件中,所有的器件都共同享用时间窗口这一全局参数,也即是所有的器件都在同一时间窗口下工作,但是每个器件能工作在不同的采样速率下。
更多全局变量参数的设置请查阅:File>Help>Simulation Guide>Chapter 4 Setting Simulation Parameters图三、全局变量设置窗口3.3 查看和调整模块和信号分析仪参数在工作区界面下,双击器件和模块的图标,将弹出连续其的属性对话框。
属性对话框中参数一般是按类组织放在一起的。
如双击Tx_OOK模块,弹出的属4性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分别可以设置系统参数、laser、PRBS、coder和MZM器件的参数。
图四、光发射机参数设置窗口点击左侧三角符号可以展开所有具体参数,如下图所示。
图五、光发射机参数设置窗口在工作区界面下,双击SignalAnalyzer_vtms1的图标也弹出属性编辑对话框此对话框。
如下图所示,在InitialAnalysisType中选择观察仪的功能如频谱仪、示波器、眼图等。
5图六、信号分析仪设置窗口3.4 运行系统开始运行仿真最简单的方法是点击工具栏上的Run按钮,这将会按照当前的设置或默认的设置来运行仿真,包括运行次数、运行脚本等。
为了更灵活地控制仿真,可以利用提交仿真工作对话框来启动运行,如图9所示,弹出该对话框有两种方法:键盘上的快捷键F9或选择Run按钮下的三角形中的下拉菜单中的run。
本例中选择默认的运行次数 1 次,多次运行一般用于 sweep 模式中进行参数的优化。
注意:需要停止或中断本次运行时,请点击中的Stop按钮或用工作管理器来终止仿真的运行。
6图七、提交仿真工作对话框1)首先观察电信号的时域波形:点击激活SignalAnalyzer_vtms,使其成为当前窗口,选择菜单栏Analysis>Scope,或者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中时域波形的图标,得到电域波形结果如下:图八、电信号波形2)与 1 类似,设置Sign alAnalyzer_vtms,查看光信号的时域波形,如下图所示:7图九、光信号波形3)查看光信号的光谱:点击激活SignalAnalyzer_vtms,使其成为当前窗口,选择菜单栏Analysis>O SA,或者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中时域波形的图标,得到调制后的光信号光谱图如下:图十、光信号光谱注意:修改右边的属性参数,可以更改图形的显示字体,曲线颜色、显示区间等,如下图所示,类似的还可以调整光谱的显示分辨率。
8图十一、显示设置窗口3.5 实验要求分别在全局参量和模块参量修改信号速率,激光器输出功率(laserPower),光纤长度等参数(请在相应的模块进行设置),观察记录激光器输出信号,电信号,光发射机输出信号,光纤输出端信号,和光接收机输出信号波形。
4. 数据分析与讨论(说明:请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对所获得的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和讨论,本部分为评分关键因素,请结合实验目的详细阐述你对结果的分析和理解。
)5. 思考题1、谈谈你对 VPI 仿真系统的认识。
2、在全局变量中调节比特率(BitRateDefault),时间窗口(TimeWindow),采样速率(SampleRateDeafult)产生不同速率,不同时间长度和采样速率的光信号,通过信号分析仪SignalAnalyzer观察信号速率,波形,频谱(包括频谱宽带和频谱分辨率)的变化。
9实验二LD的光谱与噪声特性1.实验目的●观察LD的光谱特性●分析边摸抑制比,线宽和相对强度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2.仿真模块与系统仿真模块包括LaserCW_DSM、Photodiode、Signal a nalyzer、Power meter 和Nu mericalAnalyzer1D 等模块,仿真系统如图所示:图一、LD光谱特性仿真系统3.实验内容与步骤改变LaserCW_DSM模块中SidemodeSuppre ssionRatio,Linewidth和RIN 数值大小,观察信号输出光谱,波形和相位变化。
4.数据分析与讨论(说明:请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对所获得的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和讨论,本部分为评分关键因素,请结合实验目的详细阐述你对结果的分析和理解。
)5. 思考题如何测量激光器RIN噪声?提示:射频频谱测量分辨率为1GH z,噪声大小为-50dB m,信号功率大小为-40 dBW。
1011实验三LD调制特性1.实验目的●LD 的 P-I 特性曲线●LD 的直接调制特性2.仿真模块与系统观测LD的P-I特性曲线的仿真系统包括DC_Source、LaserAnalogDSM、Powermeter、SignalAnalyzer、Const 和 NumericalAnalyzer2D 等模块,仿真系统如图所示:图一、P-I特性曲线仿真系统观测LD直接调制特性的仿真系统包括PRBS,CoderNRZEl,LaserDriver,LaserSMRE,Photodiode 等模块,系统如下图所示:图二、LD直接调制特性的仿真系统3. 实验内容与步骤121、双击 LaserAnalogDSM,设置 ThresholdCurrent 为 0.01A,LaserBias 为 0;改变驱动电源DC_Source模块中电流幅度Amplitude数值大小(0~0.03A),观察信号输出光谱。
连续改变Amplitude的数值(可以使用sweep方式),记录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大小,绘制P-I特性曲线。
2、设置数字信号的速率分别为 1,4,8Gb/s 观察输入电信号和输出光信号波形的变化,分析光信号波形畸变的原因。
4. 数据分析与讨论(说明:请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对所获得的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和讨论,本部分为评分关键因素,请结合实验目的详细阐述你对结果的分析和理解。
)5. 思考题1、激光器在阈值电流以下是否发光,其机理是什么?2、高速直接调制下 LD 输出光信号波形为发生那些畸变?13实验四MZM工作原理1.实验目的●了解MZM器件的工作原理,Vpi电压,功率传输曲线,以及偏振点的选择方法。
2.仿真模块与系统仿真模块包括LaserCW、ModulatorDiffMZ_DSM、DC_Source、Fork_2、Power meter、Const 和 NumericalAnalyzer1D 等模块,仿真系统如图所示:图一、MZM工作仿真系统3. 实验内容与步骤1、设置偏置电压为 0,运行 driver_sweep.vsm 在 0~2Vpi 扫描 MZM 驱动电压大小,绘制MZM的功率传输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