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种现状叫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名词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齐威王欲将孙膑。
《孙子吴起列传》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形容词意动用法: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
《桃花源记》名词意动用法: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封建论》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用了动词的性质。
名词+代词:公子怒,欲鞭之,《左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名词+名词: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衣素衣而出。
《列御寇》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喜雨亭记》副词 +名词:晋灵公不君。
文言文 词类活用 知识讲解
高考解决方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
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例: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_登__记_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匣子装__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名:命__名__④范增数目项王。
_目:使眼色__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__驻_军_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__说_出_③副词+名词,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常用否定副词:弗、否、不、非、毋、莫、罔、勿、未等)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满分必备攻略今年高考考什么不.蔓不.枝④能愿动词+名词例: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__下_雨_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方位名词做谓语)。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进军⑥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
例:是以,令吏人完(修缮)客所馆。
古文词类活用
古文词类活用一、古文词类简介古文是指古代汉语文言的表达形式之一,通常用于古代文献、经典和古代文学作品中。
在古文中,词类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语法单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和代词等。
古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不同词类在不同的句子结构和语境中的用法和变化。
熟练掌握古文词类活用,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古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文词类活用示例1. 名词活用古文中的名词除了作为主语和宾语的常见用法外,还可以用于构成定语、状语、补语等。
例如:- 定语用法:月明如昼、山高水长。
月明如昼、山高水长。
- 状语用法:手持剑起、泪流满面。
剑起、泪流满面。
- 补语用法:心如磐石、处天下之大势。
磐石、处天下之大势。
2. 动词活用古文中的动词除了表示动作或状态外,还可以用于构成谓语、状语、宾语等。
例如:- 谓语用法:行云流水、立于不败之地。
行云流水、立于不败之地。
- 状语用法:步履维艰、心乱如麻。
履维艰、心乱如麻。
- 宾语用法:遗憾已去、忘记前事。
遗憾已去、忘记前事。
3. 形容词活用古文中的形容词除了修饰名词外,还可以用于构成状语、补语等。
例如:- 修饰名词:美人如玉、儒雅文明。
美人如玉、儒雅文明。
- 状语用法:色掩骨、声动天地。
掩骨、声动天地。
- 补语用法:欢乐入眼、心如明镜。
入眼、心如明镜。
4. 副词、连词、介词和代词活用副词、连词、介词和代词在古文中也有相应的活用方式和用法。
例如:- 副词活用:已往不咎、时时刻刻。
已往不咎、时时刻刻。
- 连词活用:天色寒冷,故而室温下降。
故而室温下降。
- 介词活用:在贫困中成长、经历风雨。
在贫困中成长、经历风雨。
- 代词活用:吾等同学、尔何人也。
等同学、尔何人也。
三、古文词类活用的意义掌握古文词类活用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准确地翻译古文内容。
只有熟悉了古文中不同词类的用法,才能够真正欣赏和领会古文的魅力。
同时,古文词类活用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汉语语法水平,增加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这七个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古文中词类活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例2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
(二)规律总结:
1、标志: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2、语法分析: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四、名词作状语
(一)判断方法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即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1、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净;美,使………美)(《勾践灭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分析:
例1中的“洁、美”,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洁净;美,使………美”;例2中的“绿”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变绿”的意思。
2、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过秦论》)
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鸿门宴》)
分析:
使动用法的翻译方法有二:
一是使令式。格式为:
“主语+使(宾语)+谓语”。二是动补式。格式为:
文言文词类活用解析
文言文词类活用解析(一)词类活用常识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例: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2、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之词类活用
【导语】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其固定的语法功能,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环境下,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具有新的语法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
⽤成语来归类学习词类活⽤,是很好的⽅法。
详细的内容就让⽆忧考来告诉⼤家,欢迎阅读! ⼀、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很少见。
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这样就使⽂字变得⾮常简洁。
主要有以下⼏种类型: 1.表⽰处所或⽅位 这样的活⽤词语,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
例如: 草⾏露宿:在草中穿⾏,注意“草”作“⾏”的状语,不作主语,不能翻译成“草在⾏⾛”哦。
当然,草不能⾏⾛,⼀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如果说成“蛇⾏”,那就有可能发⽣混淆,是“蛇在⾏⾛”作主语,还是“像蛇那样⾏⾛”作状语?这就要根据上下⽂判断了,这种情形请参见下⾯的第3种类型。
模仿上⾯的分析,说说下⾯的加粗字的⽤法。
风餐露宿⽳居野处 旭⽇东升管窥蠡测 2.表⽰⼯具或依据 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或“按”。
例如: 管窥蠡测:“管”作“窥”的状语,翻译成“⽤⼀根细管”来窥视天空,不是“细管窥视天空”哦,没有拟⼈⼿法的。
模仿上⾯的分析,说说下⾯的加粗字的⽤法。
⼝诛笔伐不可⾔宣 颐指⽓使车载⽃量 3.表⽰状态或⽅式 可译为“像……⼀样”。
这是最容易发⽣混淆的⼀种,因为前⾯的名词常常是动物类的,既可以作动词的主语,⼜可以作动词的状语,需要借助具体语境做判断。
例如: 蚕⾷鲸吞:“蚕⾷”,不是“蚕在吃桑叶”,⽽是“像蚕那样⼀点点吃掉桑叶”,“蚕”作状语⽽不作主语。
主语是谁?主语是被省略掉了的,爱谁谁! 呵呵,请找出下⾯成语中⽤作状语的字吧: 蝇营狗苟狼吞虎咽 虎踞龙盘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龙争虎⽃ 兔起鹘落⿏窃狗盗 抱头⿏窜不⽢雌伏 ⿁哭狼嚎风流云散 风驰电掣雷厉风⾏ 波诡云谲⼟崩⽡解 鳞次栉⽐声誉鹊起 川流不息烟消云散 星罗棋布冰清⽟洁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年、岁”⽤作状语,表⽰动作⾏为的频繁,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这种⽤法现代汉语中依旧存在。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6.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古代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
古代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一、名词作动词(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例如: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一只狼在那里打洞。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代)例如: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脚踢(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它。
)(3)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例如:寻向所志。
志:做标记(寻找以前做的标记。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例如:遂王天下。
王:称王(于是称王于天下。
)(5)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例如:寡人欲相甘茂,可乎?相:做丞相(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注意:名词后没有其它动词(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例如:秦伐韩,军于阏与。
军:驻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yān)与。
](7)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名+连词+动词)例如: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墓:修建坟墓(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能愿动词后的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名词后的名词副词后的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
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本文是关于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感谢您的阅读!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今王鼓乐于此无所事事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俯身散马蹄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足以荣汝身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由宾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具有发生这种动作的行为,也就是把“谓语+宾语”的格式变成“使宾为谓”的格式。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郑国灭亡)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我使他活)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尉忿恚(发怒)④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诸侯斗)⑤秦军解去,遂救邯郸而存赵。
(使赵国存)[简析] “亡”“活”“忿恚”“斗”“存”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诸侯”“赵”,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斗诸侯”即“使诸侯斗”;“存赵”即“使赵国存”。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④臣请完璧归赵。
(使璧完好无损归还赵国。
)⑤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保全国家为上策。
灭掉国家为下策。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④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孙膑做将军)⑤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而复生,使骨头长肉。
)2.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速解文言文3种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闻:使动用法,使……听到(上报)。 【译文】(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 怜悯的人,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4.(2021·新高考I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 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词类活用】贵:使动用法,使……显贵。 【译文】(单于)平素听闻李陵家族的名声,等看到李陵作战时又发现他很勇敢, (单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
10.(2023·银川一中、昆明一中5月联合考试)楚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 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 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资治通鉴》
【词类活用】馆:名词用作动词,安置在馆舍。 【译文】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 卿安置在馆舍,以礼待之。
.(2023·广东湛江5月模拟)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 为急。礼者,本也。又加以和之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如此而不治,则又从 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则因而急之。甚矣,人之惑也!
小൝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①中的“小”是“使之小”,使它变小; ②中的“小”是“以之为小”, 认为天下小了。
通过此例不难看出,使动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动用法侧重主观感受, 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 受,天下并未变小。
②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时间动作的经常性,含有“每”的意思,可译为 “每天、每月、每年”等;如表示时间、动作的持续性、逐渐性,可译为 “一天天地、一年年地”等。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为 “每天”之意。
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是指将某些词用作动词来充当谓语,表示的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意动用法也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什么”。
通常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把……当作……”等。
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由名词或形容词来形成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名词用作谓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例: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解析:名词“师”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吾”在主观上把“之”(他)作为老师来看待。
所以“师”应理解为“以……(之)为老师”或“把……(之)当作老师”。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解析:名词“宾客”作谓语,“其父”作宾语,主语“邑人”在主观上把“其父”作为宾客来看待。
所以“宾客”应理解为“以……(其父)为宾客”或“把……(其父)当作宾客”,翻译时可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解析:名词“侣”和“友”作谓语,“鱼虾”和“麋鹿”作宾语,主语在主观上把“鱼虾”作为同伴来看待,把“麋鹿”作为朋友来看待。
所以“侣”应理解为“以……(鱼虾)为侣”或“把……(鱼虾)当作侣”,“友”应理解为“以……(麋鹿)为友”或“把……(麋鹿)当作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解析:名词“亲”和“子”作谓语,“其亲”和“其子”作宾语,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中学古诗文之词类活用总结(形容词、数词作动词)
中学古诗文之词类活用总结(形容词、数词作动词)一、形容词作动词1、近.塞上之人(出自《塞翁失马》)形容词“近”带宾语“塞上”,用作动词:靠近,接近。
2、家富.良马(出自《塞翁失马》)形容词“富”带宾语“良马”,用作动词:富有,有很多。
3、有善.术者(出自《塞翁失马》)形容词“善”带宾语“术”,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4、稍出近.之(出自《黔之驴》)形容词“近”用在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接近,靠近。
5、又近.出前后(出自《黔之驴》)形容词“近”与动词“出”一起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前后”,用作动词:接近,靠近。
6、稍近.(出自《黔之驴》)形容词“近”受副词“稍”修饰,用作动词:接近,靠近。
7、尽.其肉(出自《黔之驴》)形容词“尽”带宾语“其肉”,用作动词:吃尽。
8、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出自《卖油翁》)形容词“善”与动词“射”一起充当“尧咨”的谓语:擅长,善于。
9、尔安敢轻.吾射(出自《卖油翁》)形容词“轻”受助动词“敢”修饰,用作动词:轻视。
10、吾射不亦精.乎(出自《卖油翁》)形容词“精”充当句子的谓语,用作动词:精通。
11、月出惊.山鸟(出自《鸟鸣涧》)形容词“惊”带宾语“山鸟”,用作动词:惊动。
12、归来泪满.巾(出自《蚕妇》)形容词“满”带宾语“巾”,用作动词:洒满。
13、黄四娘家黄满.蹊(出自《江畔独步寻花》)形容词“满”带宾语“蹊”,用作动词:开满。
14、古人贵.朝闻夕死(出自《周处》)形容词“贵”带宾语“朝闻夕死”,用作动词:珍视。
15、京中有善.口技者(出自《口技》)形容词“善”带宾语“口技”,用作动词:擅长。
16、或黔.其庐,或赭.其垣(出自《观巴黎油画记》)形容词“黔”、“赭”分别带宾语“其庐”、“其垣”,用作动词。
黔:熏黑,烧焦;赭:烧红,烧成褐色。
17、血流殷.地(出自《观巴黎油画记》)形容词“殷”带宾语“地”,用作动词:染红。
18、所以昭.炯戒(出自《观巴黎油画记》)形容词“昭”带宾语“戒”,用作动词:昭示;公开明显地表示。
中学古诗文之词类活用总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中学古诗文之词类活用总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一)名词的使动用法1、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出自《观巴黎油画记》)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极点。
2、汗.牛塞屋(出自《黄生借书说》)汗,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汗。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出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定居。
4、以膏泽..斯民(出自《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5、人各自利.也(出自《原君》)不敢自利.(出自《原君》)人各得自利.(出自《原君》)利:使……得到利益。
名词的使动用法。
6、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出自《病梅馆记》)病,名词使动用法:使……生病。
7、陡者级.之(出自《游黄山记》)级,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级。
8、举疾.首蹙頞(出自《庄暴见孟子》)疾,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疾,使……痛。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出自《乐羊子妻》)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污,玷污。
2、复还终.业(出自《乐羊子妻》)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修完。
3、郎诚见完.与恩.(出自《童区寄传》)形容词“完”与名词“恩”一起带前置的宾语“见”,用作动词。
完,使动用法:使……完好;保全。
恩,施与恩德;待……好。
4、则不快.吾意(出自《大铁椎传》)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出自《陋室铭》)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乱,扰乱;使……劳累。
6、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出自《核舟记》)“竖”是形容词,其性质是主语使宾语具有的,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7、凄.神寒.骨(出自《小石潭记》)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8、食之不能尽.其材(出自《马说》)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9、而独不足.子所乎(出自《卖柑者言》)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足,使……满足。
10、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出自《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文言文词类活用—动作名及数词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动作名及数词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这一期重点来讲一讲词类活用中的——动词作名词和数词活用。
一、动词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作名词是一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这种用法使得动词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在句子中充当名词的角色。
举例: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分析:奔的意思是“奔跑”,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奔驰的骏马”。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分析:奔的意思是“奔跑”,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奔跑的马”。
翻译:汹涌的浪潮就像奔跑的骏马。
3.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分析:驾的意思是“乘坐,驾驶”,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车、马”。
“枉驾”整个意思是屈尊前往。
翻译:应该屈尊前去拜访他。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分析:骑的意思是骑马,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战马”。
翻译: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5.传不习乎?《〈论语〉十则》分析:传的意思是传授,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传授的知识是否得到实践了呢?6.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分析:能的意思是善于做某事,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有才能的人”。
翻译:选拔任用贤能的人7.照无眠。
分析:无眠的意思是睡不着觉,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无眠的人”。
二、数词活用1.数词用作基数词:文言文中,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等,绝大部分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一致,用于表示数目多少。
举例:“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的“三”即表示数量为三。
2.数词用作序数词:文言文中表示序数时常用“次、其次、次之、次者……”“伯(孟)、仲、叔、季、长、末……”等来表示。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超好)
【语法知识】(名词)(副词)(动词) ( 形容词 ) ( 名词 )(定语)主语[ 状语 ] 谓语< 补语 > (定语)宾语词类活用的现象包括哪些?名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四、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一、作名词二、使动用法三、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一、作名词二、作动词三、意动用法四、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一、作动词二、作名词三、作形容词【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规律: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词/数(能愿动词如能、可、足、欲、会、当、该、须、愿、要、肯、敢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种植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踢规律: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吾师道也《师说》学习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驻军规律: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动宾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名/代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使眼色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
1、名词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1)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3)一狼洞其中。
(《狼》)洞:原为名词,现做动词,可译为“打洞”。
2、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
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词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词,但不是省略句。
(1)表示比喻、比拟,可用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翻译成“像……一样”。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狗一样”。
例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斗、蛇:原为名词,在这里做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2)表示方位、处所,可译成“到……”“在……”。
例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两小儿辩日》)东: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到东方”。
例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山:原为名词,在这里做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在山上”。
(3)表示工具、方法、依据,可译为“用……”。
例1:乃丹书帛曰“陈涉王”。
(《陈涉世家》丹:原为名词,朱砂。
在这里用作状语,可译为“用朱砂”。
例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用箕畚”。
(4)表方向,可译为“向……”,多为方位名词左状语。
例1: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前: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向前”。
例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北、南: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向北”“向南”。
(5)表时间,多为时间名词。
例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日:原为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每天”。
例2:与亮情好日密。
(《隆中对》)日:原为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一天天地”。
3、形容词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
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
(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
(2)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
(3)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穷:原为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走完”。
(4)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
(2)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
(3)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4、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
例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例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的金玉珍珠
例4:屠惧,投以骨。
(《狼》)屠:原为动词,现作名词,可译为“屠户”。
形容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
例1:“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例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例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
例4: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险:原为形容词,现作名词,可译为“险阻”。
5、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⑴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望岳》)荡:原为动词,激荡。
这里用作使动动词,可译为“使……激荡”。
例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原为动词,这里活用为使动动词,可译为“使……饮”。
⑵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⑶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
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
6、意动用法。
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
可译为“以……为……”“认为……是……”(1)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1: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原为名词,客人。
现作意动动词,可译为“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例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2)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1:“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例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十则》)耻:原为形容词,现作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下问是耻辱”。
7、为动用法:
所谓为动,是指有的动词带宾语时,含有“为宾而动”的意思。
但要注意,这“为宾而动”并不是动词本身“为宾而动”,而是说它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为其宾语而产生的,如上面提到的“君子死知己”中的“死”,就是主语“君子”为其宾语“知己”而产生的,“君子死知己”,即“君子为知己而死”。
为动有三种,即名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1)名词的为动用法是指有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时,含有“为宾而动”的意思,如:
例①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离骚》)
例②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简析:例①中的“名”“字”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带有宾语“余”,“名余”就是“为我命名”,“字余”就是“为我取字”。
例②中的两个“履”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带上宾语“我”和“之”,都表示“为……穿履”之意,“履我”即“为我穿上鞋”,“履之”即“为他穿上鞋”之意。
(2)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活用的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是主语为了宾语而产生的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其宾语不是动词的支配对象,而是主语产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原因或替代对象。
如:
例①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
例②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韩非子?五蠹》)
例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左传?隐公元年》)例④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尚书?泰誓》)简析:以上四例中带点的动词都是为动用法。
例①的“死”表示主语为宾语“节”而死,说明死的目的,即为节操而死;例②中的“怒”是“为……而怒”,“之”是宾语,它表示怒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不成才才发怒的。
例③中的“启”表示“为……而启”,“之”是它的宾语,“启之”即“为他开门”,它表示主语的替代对象。
例④中的两个“作”在句中表示“为……而作”,“作之君”“作之师”即“为之作君”“为之作师”,也就是给他们树立君王,给他们树立师表的意思。
(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就是用如动词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是主语为宾语
而产生的。
如:
例①天下苦秦久矣。
(《史记?陈涉世家》)例②稷勤百谷而山死。
(《国语?鲁语》)
简析:例①“苦”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有“为……而苦”之意,“苦秦”即“为秦而苦”,“秦”是宾语,是主语产生“苦“的原因。
例②中的“勤”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百谷”是其宾语,是“勤”的目的,“勤百谷”是“为百谷而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