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课件【32页】

合集下载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古诗三首
《题 西 林 壁》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主 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 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归纳总结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 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多个角度,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也就是俗语说 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
题 写景 侧看——成峰
变幻 莫测
西
远近高低——不同

壁 明理 不识——真面目 寄意深远
只缘——此山中
蕴赞 藏美 深庐 刻山 哲奇 理景
主旨概括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 岭,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 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 各种不同的面貌。
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写了什么内容?
实写,移步换景。 写游山所见,从不同角度看庐山会呈现不 同的景象。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看 庐山会呈现不同的景象呢?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 想,全诗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 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真正了解事 物,就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随堂练
填空
题西林壁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 ( 远近高低 )各不同。 不识( 庐山 )真面目, 只缘( 身在此山 )中。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 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 相同。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题西林壁》 课件(共25张PPT)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题西林壁》   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秋季 统编教材 语文课件
2
0
2
3


四 年
西 林 壁





9 古诗三首
2
0
2
3


四 年
庐山
西 林 壁





2 0 2
题西林壁
3


四 年
shì
西 林 壁
级 语
[宋] 苏 轼



学习古诗的步
2骤
0
2
3
年 四
解诗题,知作者

题 西 林 壁

语 文
抓字眼,明诗意


西 林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
2
0
2
3 年 四





缘题 西 林 壁



上 册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2 0
题西林壁
2
2
0
2 3
下课!


年 级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1日
➢ 最新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课件
题 西 林 壁
此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更换使用(原创) 下载后不需要可以删除掉

《题西林壁》免费ppt

《题西林壁》免费ppt

《题西林壁》免费ppt《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整理了《题西林壁》ppt,一起来看看吧!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题西林壁》鉴赏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所以……
想一想: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 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写作背景:
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 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积极 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战败后,遭到朝廷中 投降派的排挤打击,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 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 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生活 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 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市)所作。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 1.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 2.足鸡豚(tú 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 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 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 叠叠。 •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你从中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诗情
• 当我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 懊恼的时候,爸爸轻轻的一句提示,真是
• 当我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正打 算放弃的时候,突然我想到了一步好棋, 这真是

古诗题西林壁PPT课件

古诗题西林壁PPT课件

17
题:书、写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身:自己 此: 这
2021/3/7
CHENLI
18
不识庐山真面目,
看不清楚庐山的本来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自己就身在庐山中。
2021/3/7
CHENLI
19
问题探讨
1、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 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 面目?
壁缘
2021/3/7
CHENLI
25
背诗比赛
加油 !
2021/3/7
CHENLI
26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
CHENLI
8
横 看
山峦起伏,连绵不断
2021/3/7
CHENLI
9
侧看
奇峰陡峭
2021/3/7
CHENLI
10
远看 隐天蔽日
2021/3/7
CHENLI
11
近看 危崖险岩
2021/3/7
CHENLI
12
从高处看 深沟幽壑
2021/3/7
CHENLI
20
小结:
❖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 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 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 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 山的全貌了。
2021/3/7
CHENLI
21
诗中蕴含的道理:要想对某 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 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正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2021/3/7
CHENLI
22
❖填空: ❖不识大象真面目,—————— ❖不识大海真面目,—————— ❖不识———真面目,————❖要识——————,——————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 ; ; ; ; ……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01
因为
02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主要内容和人生哲理:
当堂小测
比一比,再 组词。
缘(

绿(

隐(

稳(

侧(

测(

峰(

锋(

• 一、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 、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 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书写
01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
壁上的一首诗
西林寺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 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地阐
述观点。
墙壁
解诗题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 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地阐
述观点。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宋字代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世称“ 苏东”坡。汉族, 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 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 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 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 等。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课件【32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ppt课件【32页】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 同。不管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 地了解,不仅看侧面,也要看整体, 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 说一说。
思考:要想看
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 怎么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题西林壁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 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鉴赏: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 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 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 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 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 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句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过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 怀疑无路可走,忽见柳色浓 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 现在眼前。
开于花正 朗花明在 。 木柳迷 空暗茫 疏,之 之几际 间家突 ,农然 顿舍看 觉,见 豁隐前 然现面
颔联 村庄景色诱人

的穿的在 山行山青 径,泉翠 也草在的 愈木曲山 渐愈折峦 依渐的见 稀浓溪漫 难茂流步 认,中, 。蜿淙清 蜒淙碧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 面目呢?因为置身在此山之 中。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以后,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诗人认为要认识庐山真实的山景,必须要正面、侧面、远 望、近看、高俯、低仰等全方位视角的观察才行。如果你 只看了庐山的一角、一面、一个方向,那你就不能认识庐 山的整体形象。认识庐山是这样,那么认识一个事物、一 个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 ︳ ︳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 ︳ ︳各不同。
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 穷。雾浓时,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 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 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 上, 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 一层飘逸的外衣。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职,与其父苏洵,其弟 苏辙并称为“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 ︳ ︳各不同 不识︳ ︳庐山︳ ︳真面目 只缘︳ ︳身在︱此山中。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 学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更多全套免费课件下载地址: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点军小学 王 蓉
题西林壁
苏轼: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被合称为 “三苏”。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 岭
山 峰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Fra bibliotek题西林壁
苏轼(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要想看
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 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