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临终关怀筹资和服务模式的启示
英国临终关怀筹资和服务模式的启示作者:钟捷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10期摘要以英国小型独立临终关怀院—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为例,介绍英国临终关怀院的工作理念、筹资模式和服务模式。
英国临终关怀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为多元化筹资和多学科合作服务。
关键词临终关怀筹资模式服务模式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0-0018-02Enlightment of the financing and service mode of hospice care in BritainZHONG Jie(Wait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1,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k concept, the financing mode and service mode of hosp ice care in Britain by taking Saint Michael’s Hospice, a small and independent local charity,as an example. The enlightment of British hospice care mode to China is to get the service mode of diversified financ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KEY WORDS hospice care; financing mode; service mode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丽·桑德斯创办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是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兴起的标志[1-2]。
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起来。
英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英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1)二十世界六十年代中期,出现临终关怀医学和临终关怀医院,为临终老人提供特殊护理,满足其安全需求
临终关怀医学和临终关怀医院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诞生在英国,随后它作为向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照顾的社会保健服务方式,在全球迅速发展。
(2)二十世纪末,制定一项支持“社区料理”十年政策,为老人提供咨询和帮助,解决老人生理、安全层次的需求
二十世纪末英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支持社区料理的10年政策已经帮助许多老年人免于被送进收容院。
“为社区服务”已成为英国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计划中的组成部分。
地方当局提倡“好邻居计划”,社区工作者已经把领取退休金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进行互助。
“关心老人”的社区志愿服务人员定时探望老人。
并为他们担任顾问,提供咨询和其它服务。
(3)2006年英当局明令,倡导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为老人提供归属感
英国有关条令明确指出,要在社区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供养,内容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持、整体关怀。
社区养老服务收费低,覆盖面广,收益大,适合于普通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社区老年人都可以得到服务的机会。
其中,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
物质支援是政府对65岁以上的纳税人给予适当补贴,住房税也相应减少,对66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国内旅游车船票减免的权利,电灯、电视、电话费和冬季取暖费也有优惠。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传授养生之道、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另外,政府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整体关怀是由英国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
《2024年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范文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临终关怀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服务,旨在为那些疾病无法治愈或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
中英两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医疗体制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两国在临终关怀领域的差异,以便借鉴先进经验,更好地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二、中英临终关怀的概述(一)中国临终关怀在中国,临终关怀主要在医院的姑息治疗病房、养老院以及社区医疗机构中进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广,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入到这一领域中来。
中国传统的生死观认为,生死有命、顺其自然,但同时注重亲情的抚慰和沟通。
因此,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更加注重亲情支持、文化尊重以及生命质量的提高。
(二)英国临终关怀英国是现代临终关怀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发展模式。
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主要形式包括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和家庭护理等。
英国的临终关怀注重病人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三、中英临终关怀的比较分析(一)政策支持与投入中国和英国在政策上均给予临终关怀高度支持,但英国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更加倾斜于发展临终关怀事业。
这为英国提供了完善的医疗设备、人力资源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支持。
(二)服务形式与特点中国主要注重在医疗机构中的专业姑息治疗,家庭和社会力量也在积极参与;英国除了医疗机构服务外,更加重视家庭式照护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两国的临终关怀均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特点,关注病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三)文化背景影响中国和英国的临终关怀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较大。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亲情和传统习俗的尊重,而英国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尊严的保障。
这导致了两国在临终关怀服务理念和方式上的差异。
四、中英临终关怀的借鉴与启示(一)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中国应借鉴英国的经验,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临终关怀内容
《临终关怀:生命最后的温暖守护》在生命的旅程即将走向终点之际,临终关怀犹如一盏明灯,为那些即将离开尘世的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最温暖、最贴心的关怀与呵护。
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运用,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极致体现,它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爱以及对逝去的敬畏。
临终关怀的理念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并试图以各种方式给予临终者慰藉和关怀。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治疗疾病成为了主要关注点,临终关怀这一重要领域一度被忽视。
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临终关怀运动在英国兴起,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生命末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向关注患者的整体需求和尊严。
临终关怀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
这不仅仅包括身体上的舒适,还涵盖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关怀。
身体上,医护人员会尽力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供恰当的医疗护理,确保患者能够在安详的状态下度过最后的时光。
心理方面,临终患者往往面临着恐惧、焦虑、孤独等情绪困扰,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会与患者进行交流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平静地面对逝去。
精神上,尊重患者的信仰和价值观,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在信仰中找到慰藉和力量。
社会方面,关注患者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连接,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与陪伴。
临终关怀的实施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协作。
这个团队通常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心理交流师等专业人员组成。
医生负责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方案;护士提供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包括伤口护理、输液、给药等;社会工作者协助患者解决家庭、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社会支持;志愿者则用他们的爱心和陪伴为患者带来温暖和欢乐;心理交流师则专注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
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服务。
《2024年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范文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临终关怀,作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旨在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与支持。
在全球范围内,中英两国的临终关怀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通过对中英两国临终关怀的背景、现状及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中英临终关怀的背景与现状(一)中国临终关怀的背景与现状在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临终关怀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中国的临终关怀主要由医院、养老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等提供。
然而,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导致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仍需提高。
(二)英国临终关怀的背景与现状英国的临终关怀历史悠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制度。
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由专业的临终关怀机构、医院和社区组织等提供。
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
三、中英临终关怀的实施方式比较(一)服务模式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以医院和社区为主,注重医疗护理和疼痛控制。
而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包括家庭护理、专业机构护理等,注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二)专业人员中国的临终关怀专业人员相对匮乏,需要加强培训和引进。
而英国拥有专业的临终关怀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和心理师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政策支持中国政府近年来逐渐加大对临终关怀的投入和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
而英国政府在临终关怀方面的政策支持更为完善,包括为患者提供免费的临终关怀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培训等。
四、中英临终关怀的优劣分析(一)中国临终关怀的优点1. 政府重视:中国政府逐渐加大对临终关怀的投入和支持。
2. 医疗资源丰富:中国拥有庞大的医疗资源,为临终关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临终关怀的不足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患者无法获得优质的临终关怀服务。
2. 专业人员匮乏:需要加强培训和引进专业的临终关怀人员。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护理体系及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
· 临床护理·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护理体系及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
徐 芬 严洁萍 庄晓珊
英国作为护理事业的发源地,护理技术和理念处于 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享有较高的声誉。本文作者分别 于2017年和2018年的9—12月公派出国,前往英国皇家自 由医院进修,期间在多个科室跟随专科护理团队进行观 摩学习,并与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20多人做深入交 流,较完整了解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以 及该体系下护理人员的工作现状,以期给国内医院和护 理提供借鉴和启示。现将此行所学所悟汇报如下: 1 NHS 的特点
2 0 21 年 5 月第 28 卷第 9 期
N1、N2、N3共4个级别,但实际临床工作上并未分工明确, 很多高级别护理人员仍在做基础的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护 理管理者在对护士进行岗位培训时,根据护士的不同等级 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考核,进行分层管理。实施 分层管理可更好地实现护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满足患者的 不同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也促进了护理专业的发展[2]。 同时,分层管理还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优点和目标有的 放矢,满足不同护理人员的职业需求。护理管理者应根据 护理人员自身不同优势给其创造学习的平台,对技术性人 才、专家型人才进行精准培养、精准定位、精准评价。 3.4 加强专科队伍建设和多学科合作 全国护理事业发 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 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要 求、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等,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 科护理水平。因此,专科护理培训基地的建立、培训体系 的完善、专科护理专业种类的增加、国家对专科护士的大 力投入和培养等,对我国护理质量的提高均至关重要。目 前全程多学科合作统、规范、
世界上第一所现代临终关怀医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世界上第⼀所现代临终关怀医院——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世界上第⼀所现代临终关怀医院——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曾经健壮鲜活、美丽年轻的⽣命。
如今⾝处死亡的边缘,谁来倾听他们最后的绝唱?1967年7⽉,英国⼥医⽣西塞莉·桑德斯博⼠在伦敦创建了世界上第⼀所现代临终关怀医院——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桑德斯博⼠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建的世界第⼀家现代临终关怀院 —— 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向晚期病⼈及其家属实施全⾯照护的模式,因⽽被国际临终关怀学术界誉为现代临终关怀机构的典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来⾃世界各地的医⽣、护⼠及各界⼈⼠到该院参观、学习和进⾏学术交流。
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在普及临终关怀知识,促进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因此了解临终关怀学,就不能不了解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经验与情况。
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是依靠社会捐赠慈善性的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它本⾝⼜是⼀个基⾦会和⼀个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作为⼀体的国际临终关怀专业⼈员培训基地和国际临终关怀学术交流中⼼。
每年该院都为世界各地培训临终关怀专业⼈员近千⼈。
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晚期癌症晚期病⼈、运动神经系统疾病晚期病⼈和⽼年病晚期病⼈。
该院的服务宗旨明确指出:任何⼀个⼈,不论其种族、信仰、社会阶层和经济⽀付能⼒如何,凡是需要该院帮助的,都会受到热情欢迎,并能得到该院所能提供的最充分的关怀和帮助。
接受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服务的晚期病⼈完全是免费的。
晚期病⼈全部费⽤的三分之⼀由国家卫⽣保健服务经费补贴,三分之⼆由社会捐赠、遗赠和其他收⼊⽀付。
桑德斯博⼠说:“⾦钱从来都不能给我们带来晚期病⼈,⾦钱也不能使晚期病⼈离开我们。
”圣克⾥斯多弗临终关怀院共设住院床位78张,设有门诊部、⽇间照护部、家庭临终关怀部(⽬前设有两个家庭病床服务团队)、医疗部、护理部、理疗部、社⼯部、培训部、资⾦募集部和临终关怀信息服务中⼼,院内设有⼩型教堂,并开展宗教服务项⽬,以满⾜晚期病⼈和家属在精神⽅⾯的特殊需求。
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临终关怀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终关怀旨在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身心痛苦,并为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本文将对英国临终关怀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的启示。
英国作为世界上临终关怀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在理念、政策、实践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将通过梳理英国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政策环境、服务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揭示其临终关怀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探讨如何借鉴英国经验,推动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医疗体系的人性化、关怀化改革。
二、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英国在临终关怀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
其临终关怀服务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提供全面、人性化的照护,致力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服务模式的完善: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通常采用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模式,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照顾。
这种多学科的协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也增强了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英国临终关怀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提供心理咨询和精神支持,帮助患者面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同时,也尊重患者的信仰和价值观,为其提供精神慰藉和宗教仪式。
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英国临终关怀服务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鼓励家属陪伴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
同时,也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如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等,为患者提供实际帮助和关怀。
持续的质量改进:英国临终关怀服务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通过定期评估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
多层次服务
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包括医院、 社区和家庭等多种服务场所,能够满 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专业培训
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人员需要接受专 业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提供高质 量的服务。
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体系
发展迅速
多元服务
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 持。
尊重生命
英国临终关怀强调尊重患者的生命,认 为临终是生命的一个重要过程,应该给
予患者尊严和权利。
减轻痛苦
英国临终关怀强调减轻患者的痛苦,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包括心理
和精神上的痛苦。
关注患者需求
英国临终关怀注重满足患者的需求, 不仅仅是医疗需求,还包括心理、社 会和宗教等方面的需求。
维护家庭和朋友关系
中国将临终关怀纳入了医疗保险范围,减轻了患者的 经济负担。
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
中国开展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 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英临终关怀法规和政策的异同点
服务理念
中英临终关怀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但中国的 临终关怀还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强调全面照顾患者的 身心需求。
服务模式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中英临终关怀概述 • 中英临终关怀的服务体系比较 • 中英临终关怀的法规和政策比较 • 中英临终关怀的伦理和价值观比较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临终关怀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日益增长 ,对于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和探索具有 重要意义。
英国临终关怀注重维护患者与家庭和 朋友的关系,认为家庭和朋友在临终 关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临终关怀历史
临终关怀历史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丽·桑德斯创办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兴起,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及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起来。
中英临终关怀对比分析
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国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英国临终关怀的基本特点是服务机构数量多、覆盖广、专业水平较高、普通民众参与程度高
3.英国等国家的临终关怀已形成产业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临终关怀面临两难的选择。
1.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临终"和“死亡”都是禁忌话题,“临终关怀"难以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
2.绝大多数患者临终之际仍旧在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和治疗,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3.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度发展以及城乡“空巢”老人比例的快速上升。
英国临终关怀对中国的启示
一、监管监督制度化
二、筹集资金多元化
三、民众参与社会
四、专业培训常规化。
临终关怀国内外状
临终关怀国内外状况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和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不仅希望优生,期望健康,长寿,也开始关注死亡问题,重视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如何护理处于临终阶段的病人,让他们活得舒适、安详、尊严和无憾,在充满人间温情,生命价值的温馨气氛中,回归大自然。
这就是临终关怀——一门充分展示人类真诚情感,显示生命之意义,死亡之价值的新兴学科。
一、临终关怀溯源临终关怀源自英文“Hospice”一词,始于中世纪。
原意指旅行者中途休息的地方;现代医学上引申为对临终患者关怀照护的场所;具体指制定一套有组织的医护方案,以帮助那些暂停于人生旅途最后一站的人,陪伴他们渡过这段珍贵而又有限的时光。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解释Hospice 为“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
二、现代临终关怀的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建立于1967年7月,为英国伦敦东南方希登汉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创始人是西希里·桑德斯博士,她被誉为临终关怀运动的奠基人。
1.国外临终关怀状况在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影响下,临终关怀在英国首先得到发展。
由于其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在世界引起较大反响,随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和研究。
主要杂志有:美国的“死亡教育杂志”;日本的“临终与临床杂志”;加拿大的“安息护理杂志”等。
较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有: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1967年);美国新港临终关怀院(1974年);加拿大皇家维多利亚安息护理病区(1975年);日本淀川基督教医院附设临终关怀机构(1984年)等。
2.国内临终关怀状况1988年7月,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支持和天津医学院崔以泰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天津医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并于1990年建立了临终关怀病房。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导言:临终关怀是重要的医疗服务领域之一,它旨在提供终末期病患者所需的全面照顾和支持。
中英两国在临终关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不同的实践方法。
本文将对中英两国在临终关怀方面的比较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全球临终关怀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概述:临终关怀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它关注终末期病患者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中英两国在临终关怀领域都有着较为成熟的体制,并在理念与实践上有所不同。
二、中英临终关怀理念的比较:1.中国:中国的临终关怀体系受到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在中国,强调尊重老龄文化、家庭责任和传统观念。
终末期病患者更倾向于家庭照料,并通过家人提供的护理来获得快乐和安慰。
2.英国:英国的临终关怀体系强调尊重个体权利和自主选择。
通过依法实施的文化改革,英国逐渐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赋予患者自主决策权,并鼓励患者就医状况、疼痛管理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参与决策。
三、中英临终关怀实践的比较:1.中国:中国的临终关怀实践主要依赖家人和社区的支持。
大部分终末期病患者选择在家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家人通过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等方式关怀患者。
此外,有些地区建立了临终关怀病房,为需要医疗护理的终末期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2.英国:英国的临终关怀实践则较为专业化。
英国成立了临终关怀团队,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组成。
临终关怀团队提供终末期病患者的医疗、护理、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
此外,英国还提供了临终关怀病房和临终关怀中心,为终末期病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环境和心理支持。
四、中英临终关怀面临的挑战:1.中国:中国的临终关怀面临着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文化转变的挑战。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照料的压力也在增加。
此外,传统观念的改变也对家庭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战。
2.英国:英国的临终关怀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资金压力等挑战。
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索
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索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终关怀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临终关怀,旨在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料,帮助他们安宁、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发展模式。
文章将首先概述临终关怀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中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包括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文章将探讨当前中国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如社会认知不足、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更多的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
二、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终关怀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服务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专门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相对较少。
大部分医疗机构尚未设立专门的临终关怀病房或科室,导致许多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无法得到及时、专业的服务。
社会认知不足:由于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和临终的忌讳,很多家庭和患者对于临终关怀存在误解和偏见,往往选择避免谈论或接触相关话题,这使得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广和普及面临一定的难度。
服务模式单一: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缺乏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服务内容也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方面,而忽视了心理、精神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需求。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但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仍然有限。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终关怀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提升。
跨学科合作不足: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临终关怀发展史
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
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
1976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
*临终关怀含义(hospitalpice)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
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它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临终关怀内容(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实例)。
(二)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 三)道业关怀(或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
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和反应: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濒死期各器官功能均已衰竭。
1.循环衰竭表现为皮肤苍白或发绀、湿冷,大量出汗,脉搏快而弱、不规则,血压逐渐下降,少尿等。
护士的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
护理措施的实施
提供生活护理
关注患者的饮食、休息、清洁等 方面,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 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 惧情绪。
症状控制
针对患者的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药物治 疗、呼吸支持等,减轻患者的痛苦 。
04
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的伦 理和法律问题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临终关怀与安宁疗 护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成为医疗护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
理论基础
01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该模式认为患
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都会影响其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过程。
02 03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需要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 以及为未来做出安排。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这 些需求。
诊断患者的生命阶段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判断患者所处的生命阶段,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 依据。
护理计划的制定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与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 人员分工等。
确定优先级和时间表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确定护理计划的优先级和时间表,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 实施。
目标
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的目标是确保患 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得到尊重和 舒适,同时帮助他们和家人面对死亡 的过程。
历史与发展
起源
现状
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的理念起源于20 世纪60年代的英国,最初是为了满足 癌症患者的特殊需求。
目前,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许多国家和地 区都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团队来提供 这种护理服务。
国内外临终护理发展现状的比较与展望
2. 2 临终 护理 的性质
2. 2. 1我 国临 终 护 理 的 性 质
国外 , 临终 关怀是以慈 善为主[ 3 1 。 如 美 国的临终病人 一经接受 临终关怀 , 其 临 终
想的 束 缚 ; 加 快 培 养专 业 的 临终 医 护 人 员 ,
提供全面 、 专 业 的 照护 , 健全 I 临终 护 理 的 模
1 国内外临终护理 的起 源与发展
1. 1 国外 临终 护理 的发 展
临终 护 理 起 源 于 中世 纪 的 西 欧 修 道 院 和济贫院 , 那 里 为 垂 危 濒 死 者 提 供 精 心 的 照料 。 现 代 较 健 全 的 临 终 关 怀 院 是 由西 希
临 终 护 理 服 务 中心 , 有 专 门 的 医生 和 护 士 。
命 最后的时 间 , 使 其 家 属 的 身 心 健 康 得 到 维 护和提高 。 临 终 病 人 的 护 理 不 仅 需 要 医
社 区 医 院 的 发 展而 开 展 起 来 的 , 这 种 模 式 在 5 0 4 " 州 正在 运 行 和 计 划 之 中的 临终 关怀
可 以 使 病 人 不 用远 离 家 庭 , 能 让 其 心 理 上 计 划 超 过 3 6 5 0 个, 在美国有5 4 万病 人 及 家 属接 受 了这 种 服 务 。 临 终 护 理 得 到 了 比较
展, 他 们 的 家 庭 临 终 护 理 更 为普 遍 , 并能 充 分 体 现 人 道 主 义精神 , 也 是 物 质 与 精 神 文 明 发 展 到 一 定 阶段 的社 会 必然 需 要 【 6 ] 。 针 对 我 国临 终 护 理
存在的不足 , 希 望 在 以 下 几 方 面 能 加 快 变 化, 促进发展 : 更新 思想观念 , 改 变 传 统 思
临终关怀在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2018.9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临终关怀是一种现代人文背景下的新型关怀理念,在这种理念中,一个完整的生命必须以高质量生活为前提,如果在死亡之前承受了过多的痛苦,就违背了临终关怀的思想。
西方国家在很早就已经提出临终关怀的理念,并在各大医院实施。
通过临终关怀的开展,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死亡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突出以及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临终关怀在我国也得到了重视。
早在12世纪初期,欧洲的部分国家的基督教医院就已经着手建立临终关怀组织,通过医疗手段帮助临终者。
到了20世纪40年代,英国致力于发展现代临终关怀理念,而后对全世界的临终关怀领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活动,而后全世界60多个国家纷纷参与其中,通过创建临终关怀组织,或与医院、社区等联合的方式起到临终关怀的作用。
目前,仅美国就有超过2000个临终关怀机构,因此,国外关于临终关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1临终关怀概述1.1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服务等。
其目的不在于治愈疾病,延长生命。
它强调的是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生活在如家的环境中,舒适、有尊严地过完生命中的最后阶段。
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于1988年正式在临床中应用。
1.2.临终关怀的内容身关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进行照顾,通过医学治疗减轻患者的病痛,并利用合理的饮食搭配为患者的身体提供能量。
心关怀: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和指导降低患者对病痛和死亡的恐惧感,消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使其对未来(死后)充满希望与信心。
灵性关怀:引导患者回顾人生,探索人生意义,或利用宗教使患者得到更加圆满的临终关怀。
1.3临终关怀的意义第一,临终关怀符合人类对于高质量生命的追求。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不仅仅对生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死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人生走向最后的阶段时,为了让人的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就需要社会各界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在最后阶段能够更加平静,也能够在病人死后不给家属留下遗憾和阴影。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
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
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
此前,许多学者对Hospice和HospiceCare的翻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其内涵和外延。
Hospice曾被译为“济病院”或“死亡医院”。
Hospice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
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1988年7月15日,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与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教授以崔以泰副院长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黄博士先后资助人民币10万元,天津医学院也拿出相应的经费,天津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个人资助1000元,护理专家甘兰君任该机构的副主任(1991年5月改任顾问),共同开展临终关怀研究工作。
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
由于是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新闻媒介颇感兴趣,通过各报刊宣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上海、北京、安徽、西安、宁夏、成都、浙江、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或护理院。
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着手筹建临终关怀病房。
1990年10月,该病房开始收治病人。
各大报予以报道,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投资10多万元摄制题为《临终关怀》的科教影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2期山东社会科学No.2总第198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8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苏永刚马娉陈晓阳(山东大学医学院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2;新泰市中医院,山东新泰271200)[摘要]本文以临终关怀的起源、界定和发展等为主线,以英国和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英国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和纳入标准、机构设置及规模、服务内容、资金筹措、专业人员培训、设施建设及人文关怀等内容,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及临终关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临终关怀;模式;对比;启示[中图分类号]R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2-0048-07一、引言:临终关怀的起源和界定“临终关怀”(Hospice Care)中“Hospice”一词源自法语,起源于拉丁语的“Hospitium”,原意是“收容所”、“济贫院”、“招待所”①。
中世纪的欧洲使用此词,是指设立在修道院附近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中途休息和获得给养的场所。
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始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莉·桑德斯博士(Dr.Cicely Saunders)将护理学和医学、社会学等结合起来,用临终关怀的知识积极地为临终病人服务,并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即著名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
之后,美国、法国、加拿大及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临终关怀服务。
历经近半个世纪发展,临终关怀服务逐渐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临终关怀学,以晚期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实践。
目前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机构在晚期病人的照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维尼格(Beth A.Virnig)等人的研究,1996年美国因癌症而死亡的病人中,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43.4%②。
临终关怀旨在为病人提供积极的支持,通过减轻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因此,临终关怀的指导原则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将死亡看作一种正常的过程,既不促进也不推迟死亡,服务的目的不在于延长患者的生命,而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
同时,临终关怀将身心健康统一起来,把减轻身体病痛和心理、精神健康结合在一起。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对临终关怀(pallia-tive care)的定义更加宽泛:“临终关怀指的是一种照护方法,它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痛苦,并以此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③。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还专门从几个具体的方面对临终关怀进行界定,例如,其服务的宗旨就是:“缓解疼痛等引起痛苦的各种症状”。
同时在对待临终关怀服务对象时,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将死亡视为自然的过收稿日期:2011-11-28作者简介:苏永刚(1971—),男,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马娉(1972—)女,山东新泰市中医院主管护师。
陈晓阳(1955—),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生命伦理研究院院长。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医改方案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若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AGL012)以及山东大学自主创新课题项目“中英临终关怀模式比较研究”(项目编号:IFW09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文中的“临终关怀”使用“hospice”主要是为了与研究主体中的英国临终关怀事业相对应。
②Virnig,Beth A.et al.Hospice Use before Death:Variability across Cancer Diagnoses.Medical Care.Vol.40,No.1,(Jan.,2002),pp.73-78.p75.③WHO Definition of Palliative Car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http://www.who.int/cancer/palliative/definition/en/,2009-12-09/ 2010-12.程”,“同时兼顾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以便让患者“尽量以积极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等等①。
“临终关怀”这个术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
英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end of life care”、“ter-minal care”、“hospice”或者“palliative care”,其中后者一般翻译成“姑息照护”。
从字面上看,这几个术语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前两个侧重于强调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人的“濒死”状态,而后一个强调服务的内容和宗旨,所指的范围更广。
英国的临终关怀机构虽然也有不同的称谓,但是相对比较普遍的用法是“hospice”,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该事业的传统,而大陆学界使用“临终关怀”较为普遍。
从世界卫生组织所使用的“pallia-tive”一词可以看出,提高对晚期病人的人性化关照、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和更加有尊严的生存方式应该是临终关怀事业的重要理念。
二、临终关怀在英国的发展及现状自1967年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院在伦敦建立以来,无论是制度上还是形式上,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日趋健全、规范和高效。
(一)服务对象及纳入标准规范一般说来,临终关怀基本服务对象是晚期病人,即不论患者的年龄如何,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少年,也不论病人患何种疾病,凡是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条件下所患疾病已经没有被治愈希望、且病情不断恶化,并被认定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者,即视为晚期病人。
晚期病人的诊断通常由全科/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或者医院医生(hospital doctor)根据规定做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议患者转诊去最近的临终关怀机构接受医疗服务。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儿童患者,相关机构具有更加细致的规章和诊断标准,并且大部分儿童临终关怀机构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针对儿童独特的身体和心理提供专业服务。
晚期病人的诊断有着严格的规程,同时也意味着临终关怀的整个服务过程是十分规范的。
一般说来,从晚期病人病情的诊断到居丧照护,整个过程一般分为6步:病情诊断,其中包括医生和病人公开坦诚的交流;病情评估、计划制定和讨论论证;具体服务项目之间的协调;高质量的服务,包括不同医疗机构的协调和共同参与;临终照护和临终安排,诸如选择死亡地点、死后器官捐献等;居丧照护,包括对病人家属以及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者的关照②。
整个过程都环环相扣,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衔接比较到位。
(二)服务内容全面临终关怀服务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心理学工作者和宗教人士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其主要任务是控制疼痛、缓解症状、舒适护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
除了一般的综合性临终服务机构之外,还有专门针对癌症或者肾病患者的专科临终关怀机构。
玛丽·居里癌症照护中心(Marie Curie Cancer Care)是英国最大的独立临终关怀院,主要服务对象是晚期癌症患者,在全英国共有10家,其中7家在英格兰,每年共接待大约4000位住院病人。
临终关怀不仅关照患者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考虑病人情感和精神需求,帮助他们应对病痛、在临终前积极地生活。
同时还兼顾社会的需要,重视晚期病人家属的情感和实际需求。
无论是患者在生病期间还是病逝之后,工作人员都能够为其家人进行心理抚慰,开展诸如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死亡教育、精神支持、社会支援以及丧亲抚慰等心理救助服务,帮助他们走出丧失亲人的哀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临终关怀院不仅仅是个医院,更重要的是一种照料病人的方式、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实践。
因此,临终关怀服务是医疗保健服务高度专业化和全科化的统一。
可以说,临终关怀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运动,它足以改变人们走完人生旅途的方式。
(三)临终关怀机构齐全、规模相对庞大英国的临终关怀机构主要是指那些为临终病人及其照护者提供关怀和支持的事业,具体的形式包括住院服务、日间护理(day care)、社区服务、门诊预约、医疗陪护、暂休看护(respite care)以及丧亲抚慰(bereave-ment counseling)等。
英国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独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隶属普通医院或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的临终关怀病房以及家庭临终关怀病床(home care),以住院服务的方式为主,其中包括日①②WHO Definition of Palliative Car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www.who.int/cancer/palliative/definition/en/,2009-12-09/2010-12.End of Life Care.National Audit Office,2008.http://www.nao.org.uk/publications/0708/end_of_life_care.aspx.p.13,2008-11/2010-12.间护理。
英国临终关怀机构已经能够提供比较广泛的服务,每年大约有25万病人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
相对于一个人口只有6220万的国家来说,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临终关怀在这个国家国民意识和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根据2008年英国国家审计署的统计,英格兰共有独立的成人临终关怀院(independent adult hospice)155家,国民医疗保险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所属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hospice u-nit)共有40家,从业的专业医护人员共计5500人①。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配备注册护士的兼具关怀功能的老年全托病房(care home)以及一些教会开办的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救助机构。
在运作方式方面,除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以外,老年全托病房和家庭病房是重要的方式,也是对中国大陆临终关怀事业特别有启发意义的临终关怀方式。
2007年3月,英格兰注册的老年全托病房数量为18500所,床位442000个②。
这些照护机构一般由私人机构、志愿者组织或者基层政府、社区开办,提供灵活多样的临终关怀服务。
(四)民众的参与程度高根据玛丽·居里中心的统计,英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方式接触过临终关怀事业。
而英国国家审计署、舍费尔德国民医疗保险系统和圣鲁克临终关怀院(St.Luke’s Hospice)等机构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2007年度英国支持临终关怀事业的志愿者总数超过10万人,志愿者的总工作时间大约为440万小时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