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 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前沿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演变

国际贸易理论演变
他假设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偏好、技术和经济规模。可以对两种情形进行比较:(1)自给自足,由于高昂的运输成本等使得贸易无法进行。(2)自由贸易且无交易成本。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将经济规模视为两个国家的加总,且全世界生产量和消费量的确定等同于世界上只有一个
(二)理论的内容
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出发,以专业化与分工为基础,引进外生交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市场组织与层系等参数,可以使得贸易在经济中的产生内生化,并由此形式化贸易的发展历程,为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基础,以解释在当外生比较优势没有变化时,一个原先未介入国际贸易的经济如何参与国际贸易,使得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具有统一的基础。
国家(大国),因此,商品种类更多。由于国家相同,商品种类应该是自给自足情形下的两倍。每个国家专门生产某些商品,因而采用规模经济固有的固定成本生产函数,但哪些商品在哪里生产无法确定。贸易会占到每个国家GDP的一半,与自给自足情形相比,消费者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商品。尽管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技术和要素比例,贸易仍然会增进福利,因为生产多样化增加了。在克鲁格曼效用函数的假设下,贸易还降低了单位成本,但该模型没有考虑商品在国家间的分配。他还讨论了在劳动力可以流动时两国间的贸易障碍所产生的影响,这是他后来从事“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先导。运用上述简单模型,他认为在没有贸易时,该地区的消费者福利在劳动力最多时达到最大,因此劳动力倾向于向初始时劳动力最多因而产品种类也最多的地区迁移。这种机制产生了一种集聚过程,导致了集中和城市化。
2.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统一的模型
新兴古
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贸易的原因和基础的创造在国内和国际都以相同的方式起作用,理论能够对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给出统一的解释并能解释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的演变。因此,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是国内国际统一的“贸易理论”而不只是“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综合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学综合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学综合知识点总结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合知识点的总结。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 国际贸易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利益,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和交易进行的经济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够促进各国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的互补,从而实现国际间资源和利益的互助和合作,进而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2. 国际贸易主体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出口商,进口商,中间商,国际贸易公司等。

其中,出口商是指向外国销售产品的商人或生产商,进口商则是指从外国购买产品的商人或企业。

3. 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主要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形式。

货物贸易是指各国之间出口和进口货物的交换,而服务贸易则是指各种服务的国际交易,包括旅游、金融、教育、咨询等。

4. 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包括跨国性,竞争性,互补性,依存性,非对称性等。

跨国性是指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的经济活动,其交易活动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竞争性则是指各国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竞争;互补性是指不同国家因资源禀赋、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不同,能够相互依存、互补合作;依存性是指各国之间在国际贸易领域互相依赖,而非对称性则是指各国之间在购买力、经济实力、贸易条件等方面的不平衡状态。

二、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各国应该依照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实现贸易的互利互惠。

通过国际分工,每个国家都能通过其相对擅长的领域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其理论观点是认为生产者在某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前提。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资源优势,就应该专门从事该产品的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产品的交换和增益。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

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虽然Helpman-Krugman差别产品模型对企业的规模做出了限定,但为简化起见,选用的是典型企业,也不考虑企业间差异。

近期的实证研究表明,考虑企业间的差异对于理解国际贸易至关重要,同一产业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而且现实中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从事出口,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企业的生产率方面,企业都是异质的。

新新贸易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异质企业上,考虑企业层面异质性来解释更多新的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和投资现象。

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区别在于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industry)作为研究单位,而“新新贸易理论”,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层面变量(firm-level variations),从而开拓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

新新贸易理论更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出口和FDI决策的关系,关注企业在国际生产中对每种组织形式的选择。

新新贸易理论有两个分支,一是Melitz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另一个是Antras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要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市场交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

二者同时都研究了什么决定了企业会选择以出口方式还是FDI方式进入到海外市场。

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领域

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领域

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领域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不仅成为了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也成为了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演化和拓展,如何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领域成为了贸易从业人员必须要谙熟的领域。

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领域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贸易和环境理论。

对于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成为贸易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

环境要素作为一种非市场化因素,已经呈现出许多问题,例如环境贸易纷争、制造业转移等问题。

其实,环境标准和贸易方式之间,由于社会利益的竞争和互动,普遍存在矛盾。

规范化的环境标准化需要领导者的引领,以创造必然条件才能获得应有的机会。

第二,贸易和知识产权理论。

知识产权一方面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技术水平,而另一方面,也会阻碍贸易和经济发展。

改变传统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仅是对原有的知识产权常理进行改变。

如果一个国家仅仅是擅长制造,而不去注重知识产权的维护和发展,最终将无法跟上前沿的贸易法规和经济发展的潮流,从而导致经济的衰退。

第三,贸易和全球经济治理理论。

全球经济治理是保障跨国企业有序发展和促进全球经济24小时无休得稳定运行等的关键要素。

而且,通过国际贸易规则的设定可以防止出现不平等贸易障碍的做法,以保证各国间的同等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的历史传承和海外市场的主导地位注定要使全球经济治理难以被所有国家接受,又因此常常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反弹和困难。

第四,贸易和数字经济理论。

数字经济是未来国际贸易的重点,可与非数字经济相比,它具有隐私性、自由流动、高效度等显著珍贵重要特性;而且,数字经济具有短途经济的特征,可让产品生产地和消费地越来越近。

数字经济如此快速发展,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在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要引起各国关注的是,对之进行规模化,对各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比如它对网络安全的问题、对全球化的扰乱和对主流政治中系统应对机制的挑战等。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作者:陈嘉威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5年第20期陈嘉威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摘要:在两百多年以前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经历了旧古典、新古典、现代贸易理论的三个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背景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在变换中逐步完善,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发展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129-01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要与时代相适应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文就对不同时代贸易理论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结合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背景,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及挑战,进行分析找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及新趋向。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思路( 一) 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有两种理论思路。

一种是绝对性优势理论,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指两个国家生产的产品都具有绝对性优势。

在产品交易时,两个国家都可以将这种优势作为依托,从中获取绝对优势与利益。

另一种被称作比较优势论,它是对绝对优势论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主要观点就是两个国家在进行产品生产与进出口贸易时。

对产品进行绝对劣势较强与较弱的区分,在进行出口时选择绝对劣势较弱的产品以换取绝对劣势较强的进口产品。

主要目的是通过产品的相对优势进行产品交换,可以从中获取利益最大化。

这种古典贸易理论揭示了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无法与新时代经济相适应。

( 二) 新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经济学家俄林与赫克歇尔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

主要是对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的不同优势进行分析,对国际贸易进行解释。

大意是在国家进行产品交换时要用本国比较充裕的廉价产品交换他国比较充裕而本国稀缺的珍贵产品,以达到相互之间的互补共赢。

这种理论相较于古典贸易理论有其进步性。

他不仅考虑到了劳动成本要素,还从产品要素的禀赋上形成的成本差异入手,使国际贸易理论得以发展。

新一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新一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市场 ? 它们如 何服 务 国际 市场( 通过 出 口的 方式还 是对 外直 接投 资 的方 式) 是 ?什 么情
况下企业会选择外包 而不是 一体化?什 么情况下企业会 选择 国际外包 ( fhr O t O so u e -
suc ) ore 而不是 国内外包 ?什 么情 况下 企 业会 在 国 内一体 化 而 不是 国际 一体 化 ( eta V rcl i




国际 贸易理论 是 随着贸 易实 践 的发 展 而 不 断演 进 的 , 解释 国际 贸 易 的模 式和 趋 是 势 以及 分析 贸易 的经济 效应 的理 论 。 国 际贸 易在 最 初 的 阶段 表 现 为产 业 间的分 工 , 比 较优势 和 要素 禀赋 能够很 好地 解析 该 种贸 易 ; 而随着 国际分工 和 贸易 的深入 , 业 内分 产
国际贸易的现状是 , 大多数企业只供应 国内市场, 在服务国际市场的企业 中, 一部分采 用 出 口贸 易的形 式 , 一部分 采用 对 外 直接 投 资 的 方 式 ; 生产 组 织上 , 另 在 一方 面众 多 的 企业采取 内部 化和 一体 化的 生产 结构 , 产 品生 产 的各 环 节 和 上下 游 产 品都 纳 入企 业 把 内部 以节 约交易成 本 , 另一 方面 企 业又 把 部分 生产 环 节 外包 出去 。为什 么会 出现这 些
情况 , 以及 这 些情况 对 于企业 的成 长有 什 么作用 , 同特 征 的企业 会选择 何 种 贸易和投 不 资模 式等 等 问题 , 以前 的理论 都 不 能够 解释 , 时就 出现 了以企 业 异质 性 、 这 不完 全 竞 争 和规模 经 济为特征 的新一 新 贸易理 论 ( e -e rd hoy 。 N wN wTaeT er)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贸易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作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和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人员的必备教材和参考书。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出发,介绍《国际贸易学》第四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理论部分理论部分是《国际贸易学》第四版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原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特别是相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机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同时,该部分还介绍了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影响因素、实施和评估等内容,以及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等国际贸易框架和规则。

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对全球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贸易学》第四版也对该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制约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入分析。

二、应用部分除了理论部分之外,应用部分也是《国际贸易学》第四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的运作流程和案例分析,并且包含了最新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和实践案例,可帮助学生和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实践操作。

同时,该部分还涵盖了海关技术、贸易融资、价值链、数字贸易等前沿话题,使读者能够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政策和热点问题。

三、案例部分《国际贸易学》第四版还设置了案例部分,这是一种实际操作和理论结合的案例分析,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国际贸易案例,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难点和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学》第四版是一本系统全面、权威详实的国际贸易教材,其理论、应用和案例相结合的写作风格和清晰明了的排版风格,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学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

不仅是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学生、学者的必备教材和参考书籍,同时也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人员的必读之作,对于提高国际贸易水平和推动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新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与外贸产业发展

“新—新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与外贸产业发展

经济研究“新—新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与外贸产业发展*马颖李酣提要|“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起点是企业在生产率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异质性,其研究重心放在对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参与经济全球化运行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的模式进行分析。

这一理论从微观层次上对外贸产业发展路径及其政府相应的配套政策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借鉴意义。

本文从企业异质性与产业平均生产率形成之间的关系、异质性企业的内生产品选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企业组织形式差异与产业动态的关系以及差异化企业对产业集聚的效应等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总结,并且对“新—新贸易理论”的学术价值与政策含义作一评价。

关键词|微观企业异质性产业贸易发展政策中图分类号|F710作者信息|马颖,男,1954年生,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430072。

李酣,男,1979年生,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430072。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的结题成果,项目批准号:05JJD790079。

一、引言无论是基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李嘉图模型,还是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赫克歇尔-俄林(Hecksher-Olin)模型,还是以规模收益递增作为理论分析起点的“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作为研究对象,却忽略了处于微观层次上的企业在生产率和规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一系列基于企业层次的实证研究发现,上述几种理论模型与实际经济环境相去甚远,对不同国家出口企业的经验研究至少揭示了上述模型未作考察的两种现象:第一,在一个产业中通常只有小部分企业从事出口生产,而且这些出口企业的分布并不服从该产业中企业总体的随机抽样结果;第二,该产业中从事出口的企业通常规模更大,生产率也更高。

这两类现象显然在原有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无法得到解释,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与当今世界贸易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催生了对新型贸易理论的需求。

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国际贸易前沿读后感一: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的政策原因分析1. 汇率政策对减小对华逆差作用不大。

汇率政策是调节一国贸易收支的最常用工具,逆差国政府往往通过本币贬值(或促使它国货币对本国货币升值)来改变其进出口产品相对价格,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从而达到减小进口增加出口的目的。

美国在历史上曾多次利用汇率工具来减小其贸易逆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80年代日美签署的“广场协议”,当时美国通过要求最大逆差国日本大幅提高日元兑美元汇率来减小美日贸易逆差,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为了解决至2008年将近7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尤其是减小对中国将近3000亿美元的逆差,也积极通过美元贬值,并通过政治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来减小对华贸易逆差。

2. 财政货币政策无法针对对华贸易逆差。

除了汇率政策以外,财政货币政策也能起到减小一国贸易逆差的作用。

其机制是逆差国通过紧缩财政货币,降低国内总需求,从而抑制进口,达到减小贸易逆差的目的。

这也是各国所普遍使用的调节贸易收支的政策,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对许多处于严重贸易逆差和通货膨胀的拉美国家进行援助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它们紧缩财政和货币,以减少贸易逆差及其带来的货币对内对外贬值。

然而可惜的是,在当前美国饱受次贷危机影响,3. 就业政策要求限制中国进口。

近期加速对华贸易保护是奥巴马政府对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政治回应之一。

美国近期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率出现上升趋势。

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展望》的数据,美国失业率由2006年的4.6%上升到2008年的5.7%,奥巴马政府为了维护执政地位、获得民意支持,自然必须选择加强对华贸易保护。

二、近期美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措施探讨针对以上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的政策原因,我国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第一,由于美国近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加速一方面源于其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调节贸易逆差的效果受制,含有被动和无奈的因素,因此我国政府可以采取配合性宏观经济政策,帮助美国恢复经济、主动减小对美贸易顺差从而抑制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理论前沿

国际贸易理论前沿

企业战略
新兴贸易理论为企业制 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和 跨国经营策略提供了指 导,帮助企业更好地适 应全球市场竞争。
学术研究
新兴贸易理论为学术界 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 方向,促进了国际贸易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 善。
THANKS
感谢观看
• 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的发展:未来国际贸易可能呈现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并存 的趋势。多边主义努力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而区域主义则通过区域经济一体 化来促进贸易自由化。
• 技术变革与数字经济的影响:技术变革和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提出 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 增长点,同时也需要面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新问题。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01
电子商务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使得中小企业和 个人都能参与国际贸易。
02
电子商务提高了贸易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和时间, 使得贸易更加便捷和快速。
03
电子商务促进了全球供应链的整合,使得企业能够 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数字贸易与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
未来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将继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环境与国际贸易理论
03
探讨环境保护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如何实现贸易与环
境的协调发展。
02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
全球价值链的概述
全球价值链定义
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生产和交易活 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者
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物流服务商、销售商以及最终消费 者等。
03
数字贸易与电子商务
数字贸易的概述

新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

新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
的1 。S ec 20 ) / p ne(0 5以中国制造业为例 ,说明中 3 国出口到美 国的制造业产品总额从 18 年的3 0 98 9亿 美元增加到20 年的38 亿美元 中,加工贸易的出 03 90 口比重从 18 年的3%增长 ̄20 年的5 %,其中 98 5 10 3 ] 7
型 ,围绕这一分支 目前 的主要文献有 M l ( 0 , e t2 3 i 0 z
(0 3 20 ) Lvhno (20 20 , 0 5; ecek 04); Gos a , rsm n H lma ( 0 ,2 0 un (0 6)和 H lm n ep n2 4 0 5;N n 20 0 e a, p
至少有2 %的比重是股权式企业内贸易 ,其余2% 5 2
的出口贸易是属于企业间外包贸易。对于企业间外
向日本出口汽车。这是由于2 世纪6 年代 以来 ,大 0 O 概有三分之二的国际贸易是发生在资源禀赋、技术 水平和偏好都比较相似或相近的国家之间,产业间 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不足三分之一 ,传统的国际
贸易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而新新贸易理论研究
易理论认为这显然与经验现象柑障,现实中并不是 所有企业都能出口到国外市场 ,例如 ,在2 0年美 00 国从事经营活动的50 5万家企业中 ,出口企业仅 占
传统 贸易理论 以及以K g a为代表的新 贸易理论的比较研 究几乎 没有 ,文章从 贸易现 象、理 论假 设、理论 m mn
核心、 贸易利益的来源和贸易政 策倾 向五 个方面来对新新 贸易理论与传统 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做一 比较。
【 键 词】 关 新新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 ; 新贸易理论 【 作者简介 】吕连菊,南昌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区域发展;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讲

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综述一、概述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专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对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为该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研究领域1. 贸易政策和贸易协定近年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调整和签署的贸易协定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们关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变化对全球贸易格局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以及贸易协定的影响和效果。

拥有一定实证分析能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2. 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国际贸易与环境、劳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国际贸易与环境、劳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探讨贸易政策对环境和劳工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4. 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新兴研究领域。

学者们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政策环境等,以及对传统贸易模式的影响和挑战。

5. 跨国公司与跨国贸易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涉及到跨国公司的战略决策、国际贸易模式、国际分工与产业链布局等方面。

6. 贸易与金融的关系贸易与金融之间的通联是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学者们研究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关系,以及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问题。

三、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国际贸易专业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4)需求偏好相似论
A:国内需求是产品出口的重要条件 B:需求结构是影响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因素,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 量越大。而决定需求结构的是收入水平。 需 d 求 结 c 构 b


a

1000
2000
3000
4000
Y(收入)
结论:

首先产品异质性提供了同一产业内产品的 多样化,各国根据规模经济理论选取规模经济 产品专业化生产,然后根据需求偏好相似论, 再将这些产品出口将到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 这就发生了产业内贸易。
3、主要观点
1) H—O理论: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的 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 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推导:
K要素丰裕 P要素低 生产商品成本低 出口
L要素稀缺
P要素高
生产商品成本高
进口
日本的纺织品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劳动, 而美国的机器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资本
日本的纺 织品具有 比较优势 ,美国的 机器具有 比较优势
提出——H-O 模型验证却出反论
解释:劳动熟练说 人力资本说 技术差距说
熟练劳动 人力资本 技术 资本
资本密集型商品
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生产要素导向 投资导向 创新导向 财富导向
3、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产品异质性——物质基础 Trade mark, brand, pattern, package, specification 2)规模经济理论——重要原因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规模经济收益递增阶段,单位产品成本递 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3)经济发展水平是重要因素 经济 分工越细,异质产品规模越大,异质产品供给市场形成 发展 水平 购买力越强,需求强烈,异质产品的需求市场形成 越高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劳务交换的经济规律,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操作的理论和应用为一体的经济学科,其内容包括原理、政策和实务三大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叙述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演进进程及其规律,介绍、评论传统国际贸易理国际贸易新理论,并依据当代贸易实践对国际贸易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探讨。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进而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这一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进而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

接下来,我们就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进行探讨。

我们认为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三个基本的发展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典贸易理论。

这一理论包括重商、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以及机会成本论。

下面我着重介绍比较利益论,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论以一系列假定为前提。

比较利益论认为,1、各国不一定要生产出绝对成本地的产品,而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的产品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虽然这些产品的绝对成本高于其他国家,但是用它可以换回更多的商品。

2、只要存在比较差异就可以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分工。

比较利益论所依赖的的前提条件过于严格;把多数的经济形态抽象成静态的状态,忽视动态分析;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包括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

下面我着重介绍要素禀赋理论,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是相对于产 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而言的。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日本
中国香港 加拿大 英国 共30个国家/地区
国家/地区
英国 日本 加拿大 韩国 中国香港 共83个国家/地区
2005年美国高尔夫球棒的进口情况
进口额 (万美元)
高尔夫球棒数量 (万根)
27820
1552
1100
10
530
25.8
100
2.8
30 30580
0.7 1668.3
2005年美国高尔夫球棒的出口情况
出口额 (万美元)
高尔夫球棒数量 (万根)
8390 4710
126.6 48.2
4420
59.8
4180
47.7
690
8.3
31870
404.6
平均价格 (美元/根)
18 109 21 37 36 18
实践证明,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许多垄断行为。这显然也 是传统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上述四个方面的背景介绍表明,传统贸易理论在 解释国际贸易实践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此情形 下,很多经济学家开始尝试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国 际贸易实践,由此便诞生了新贸易理论。
平均价格 (美元/根)
66 98 74 88 82 79
上表中,为什么美国在向某些国家和地区出口高尔夫球棒 的同时,又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呢?
对于这个问题,传统贸易理论不能做出回答,因为他们并 没有解释一种产品的同时进口和出口,而只是解释了产业 间贸易。
但国际贸易的发展表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那么,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传统贸易理论 不能解释的新的贸易现象,有没有新的理论可以对其进行 解释呢?

研究生前沿理论专题课程的教学提升对策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前沿为例

研究生前沿理论专题课程的教学提升对策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前沿为例

研究生前沿理论专题课程的教学提升对策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前沿为例摘要:全球经济新发展格局促使学术界涌现出大量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理论,这些理论不仅能对当前国际贸易新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还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政策操作的前因后果做出详细分析。

但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国贸专业研究生未能将这些理论与现实进行有效融合,鉴于此,本文从教学方法上提出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理论课程教学的对策,强调应更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和研究生科研教学法。

关键词:课程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理论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国际贸易呈现出“微观化”的新趋势,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多样,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各国贸易政策执行动机和手段亦日益多元,全球经济的这些新发展给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科研和教学均带来了重大挑战。

尽管科研领域已出现用以分析当前全球经济与国际贸易形式发展的前沿理论,且部分理论也已应用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但依旧存在:面对新国际贸易形势时,研究生找不到用以解释新现象的理论依据,又或是,难以理论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及相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政策操作等问题。

这些显示了当前研究生未能将国贸前沿理论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效融合,由此说明,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理论专题课程教学中,需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更高要求。

鉴于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理论教学,进而有助于高校研究生更好地应用理论理解现实经济现象。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理论当今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促使学术界涌现出大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对国际贸易新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政策操作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分析。

具体地,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术前沿的理论进步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在贸易模式方面,前沿理论从企业组织形式入手分析了产品内垂直分工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强调跨国公司内部组织形式选择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式的影响,从微观企业层面开辟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新的研究范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前沿
1、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需要解决的问题2、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模型
3、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
4、企业异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
4.1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4.1.1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1)含义: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

(2)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度
可以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产业内贸易程度的高低,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IT表示产业内贸易指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分子部分表示“贸易余额”的绝对值。

IIT等于0,说明不存在产业内贸易;IIT的值越大,表示产业内贸易越发达。

如果某一行业的出口与进口相等,则IIT等于1。

由此可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值介于0 到1之间。

4.1.2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
当今的国际贸易更多地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北北贸易”。

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贸易现象,显然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

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比例是相似的,都属于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同类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型。

那么,为什么国际贸易更多地发生在要素密集型相似的产品,和要素丰裕度相似的国家之间呢?
4.1.3 产业领先地位的转移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但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显然,传统贸易理论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4.1.4 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
·传统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完全竞争,但现实的国际贸易却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

·实践证明,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许多垄断行为。

这显然也是传统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上述四个方面的背景介绍表明,传统贸易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实践时遇到了许多困难。

在此情形下,很多经济学家开始尝试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实践,由此便诞生了新贸易理论。

4.2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上)
简单而言,新贸易理论主要是指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释新的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

在这些新的贸易理论中,最主要的就是克鲁格曼和他的规模经济理论。

4.2.1 新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
(1)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转变为更加符合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由规模报酬不变转变为规模报酬递增
4.2.2 什么是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表现,即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的增长比例,这样一种生产状况。

4.2.3 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的原因
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必须集中生产有限种类的产品,只要每个国家都只生产某几种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都会比各自都生产时要大,世界也会因此而生产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

4.2.4 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模型
要理解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模型,需要从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在《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一文说起,在该文中,他们充分阐述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和企业规模经济的两难冲突问题:
·对生产者而言,由于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厂商会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而减少产品品种;
·对消费者来说,由于消费的多样性偏好,产品的品种就应该是越多越好。

不过,规模经济的存在能够使两难冲突得到解决。

即每个生产者都去生产一种差异性产品,这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又能使生产者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利益,从而形成某种垄断竞争的局面。

克鲁格曼首先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建立了一个由规模经济引致贸易的模型。

该模型假定,经济中存在许多生产差异产品的垄断竞争厂商,并且每个厂商都存在规模经济。

通过分析后认为: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每个厂商的市场规模相对固定,因此规模经济无法实现。

··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每个厂商的潜在市场规模都扩大了,于是,每个厂商都有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动机,再加上这些厂商生产的是具有差异化的相同产品,相互的进出口就必然形成产业内贸易。

因此,根据垄断竞争模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就成了引起专业化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即使各国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样,也会产生差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间的差异越小,产业内贸易就会越大。

4.3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下)
4.3.1 国际贸易模式决定: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的相互作用
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决定国际贸易模式的?可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世界市场由本国和外国组成
两国都有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
再假设本国的资本-劳动比更低,即本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还假设有两个行业:毛衣和汽车,其中,毛衣是相对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4.3.2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在1966年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此做出了解释。

·该理论认为,凡是制成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新产品阶段,二是成熟阶段,三是标准化阶段。

·核心观点是:工业创新国在开始时出口新产品,但随着产品技术的成熟与标准化,最后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由于这个理论考虑了要素密集度的动态变化,所以对落后国家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可以借助以下图形,来理解不同阶段具有的主要特征,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

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上半部分表示净出口,下半部分表示净进口。

首先,在t0到t1这一段,即新产品阶段,技术还没有定型,大量的研发投入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都比较高,所以此时的产品是知识密集型的,工业创新国具有比较优势。

在该阶段,工业创新国是新产品的净出口国,而其他国家是净进口国。

其次,在t1到t3这一段,即产品成熟阶段,已经定型的生产技术扩散到国
外,模仿生产开始,价格逐步下降,该产品演变为资本密集型,其他发达工业国拥有比较优势。

在该阶段,其他发达工业国开始成为净出口国,而工业创新国则成为净进口国。

最后,在t3右边这一段,即产品标准化阶段,生产过程进入标准化大规模状态,低工资的非熟练劳动成为比较优势的来源,此时的产品演变为劳动密集型,有一定工业化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其他发达国家成为净进口国,而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

·由此可见,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造成了对生产要素的不同需求,即使各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储备比例保持不变,其生产和出口该商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产要素密集性的变动而转移,从而导致各国贸易地位的动态变化。

4.4 新新贸易理论及其与新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
4.4.1 新新贸易理论
(1)企业异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
·企业异质性就是企业之间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比较抽象的概念。

如果把它形象化,企业异质性就体现在企业规模、生产率、组织结构、工资水平、产品质量、企业历史、资本密集度、所有权,等多个方面。

·新新贸易理论就是打破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同质性的假设,采用更为符合现实的企业异质性假设,进而将贸易理论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深入到了微观企业层面。

(2)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企业异质性假设,新新贸易理论主要有两个大的研究分支
·以Melitz(2003)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以Antras(2003)为代表的企业内生边界理论,
4.4.2 新新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及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
作业: abadabo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