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二战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二战优质课教案课程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二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等基础知识,了解二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图片、史料等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树立反战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 二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 二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二战过程中各战场的特点及战况。
2. 二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课件、地图、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二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二战的了解和疑问。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二战的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结合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二战的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二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树立反战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二战的知识点,强调重点。
2.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所学。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二战主要战役的地图。
2. 撰写一篇关于二战影响的历史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二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和平观。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历史试卷的讲评,使学生掌握试卷中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对试卷整体进行分析,了解试卷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布等。
2. 针对试卷中的每个题目,讲解答案及解题思路,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学生的错误原因。
3. 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试卷的整体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评试卷:按照题号顺序,对试卷中的每个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3.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困惑。
4. 总结讲解: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讲评结合的方式,既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试卷中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2. 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历史试卷: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用于讲评和分析。
2. 历史教材:辅助讲解试卷中的知识点,提供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试卷、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练习题库:用于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环境2. 座位排列:采用秧田式排列,便于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师生互动。
3. 教学设备:确保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常运行,满足教学需求。
八、教学方法1. 讲评法:教师对试卷中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初中历史优秀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历史优秀的教案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一个优秀的历史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初中历史优秀的教案,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教案1:《秦朝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秦朝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掌握秦朝的建立过程,了解秦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 教学内容:1)秦朝的建立过程: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事迹。
2)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讲述秦朝对中国政治制度、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分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文字等引导学生回忆秦朝的重要事迹。
2)核心教学:讲解秦朝的建立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拓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总结。
4)巩固与评价: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撰写小论文。
5.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三、教案2:《唐朝的开放与繁荣》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唐朝的开放与繁荣》,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能力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1)唐朝政治的开放:介绍唐朝政治体制、科举制度等。
2)唐朝经济的繁荣:讲述唐朝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3)唐朝文化的繁荣:探讨唐朝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展示、讨论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学实录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学实录
前言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历史知识,我在授课中采用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文主要介绍一下我的授课过程和一些经验总结。
教学设计
课堂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结构,领会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社会的发展变迁。
教学内容
1. 社会结构
2. 封建制度的产生与演变
3. 封建制度的弊端
4. 封建社会的衰落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或文章,激发学生们研究历史
的兴趣。
2. 讲授:主讲老师依次介绍上述内容。
3. 分组合作:学生们分组完成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任务,比如查
阅相关历史资料并报告。
4. 整合:每组汇报所做任务的结果,老师进行归纳整理,向学
生们介绍相关历史事件。
5.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研究收获和体会。
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执行,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研究历史知识,加深对封建社会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和
研究能力。
总结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策略,充分发挥我们的教学优势,从而更好
地帮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
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的文明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1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
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歌曲《国民革命歌》设计意图:慷慨激昂的旋律,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国共合作,齐心协力建军校模块二:工农配合,万众一心共北伐模块三:兄弟反目,辉煌大业空遗恨模块一:国共合作,齐心协力建军校(一)视频资料:百年民生。
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国共合作的共同目标(二)材料分析:锻炼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三)自主学习:通过表格自主学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主要知识点。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知识迁移与漫画分析:旧三民主义的含义和局限性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思考能力;通过漫画分析新颖的组织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提问的深度思考题,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继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微课学习:黄埔军校的建立。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黄埔军校的主要知识点。
过渡:孙中山先生的去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过渡到第二模块模块二:工农配合,万众一心共北伐教师讲述:蒋介石誓师大会影像资料:北伐战争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
教师讲述:爱国将领冯玉祥加入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配合北伐战争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节节取胜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北伐精神模块三:兄弟反目,辉煌大业空遗恨学生思考回答: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原因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师讲述: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五三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等等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为什么还说国民革命失败了?除了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课堂小结总结北伐战争:基础:国共合作,黄埔军校高潮:北伐战争,节节取胜结局:蒋汪叛变,革命失败随堂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联系刚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初中校本课《中国古代历史名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校本课《中国古代历史名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分期与分类2. 名人生平、事迹及贡献的介绍3. 名人形象与思想精髓的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分期与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不同时期和历史事件- 研究如何把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按不同时期和分类进行归纳和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播放介绍一个著名的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的不同时期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自主提出相关的名人。
3. 名人分期分类: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总结归纳相应时期的名人,并进行分类。
4.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总结的名人分期分类结果,并解释他们的分类标准。
5. 教师点评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并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名人生平、事迹及贡献的介绍教学目标:- 研究如何查找和整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整合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一个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简要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使用多种信息源: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图书、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源,查找和整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3. 名人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进行名人生平、事迹及贡献的介绍,可以使用图片、图表等辅助展示。
4. 学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名人介绍,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5. 教师点评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名人介绍进行点评,并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第三课时:名人形象与思想精髓的分析教学目标:- 探索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形象特点和思想精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像或名言语录,引出一个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形象和思想精髓,让学生展开思考。
初中历史优质课微型课教案
初中历史优质课微型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 掌握唐代的开放政策对于文化交流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2. 唐代对外开放政策。
教学难点:
1. 了解唐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唐代繁荣时期的社会现象和文化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唐代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繁荣和开放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核心内容讲解(15分钟)
1.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概况。
2. 唐代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三、教学活动(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唐代开放政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交流。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唐代繁荣的原因和其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五、小结(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一篇关于唐代繁荣与开放的小论文,以加深对该时期历史的了解。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唐代的繁荣与开放政策,明白了开放对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难点突破: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解决了难点问题。
思考: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繁荣和开放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1 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对医学上有哪些贡献?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史记》叙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部编版初中历史优秀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埃及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埃及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埃及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入埃及古代文明,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有哪些?
二、埃及古代文明的起源
1. 讲解埃及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纳尔科泰文化的特点;
2. 利用地图展示埃及古代文明的分布范围,帮助学生理解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三、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1. 分组讨论埃及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总结其特点;
2. 展示埃及古代文明的艺术和工艺品,探讨其成就和影响。
四、小结与评价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埃及古代文明对后世影响;
2. 让学生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评价埃及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
1. 布置作业:了解其他古代文明,比较其差异和联系;
2.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等,深入了解埃及文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最新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状况;
2. 理解海洋贸易对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影响;
3. 分析海洋贸易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1.明清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
2.海洋贸易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分析海洋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掌握明清时期海洋贸易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明清时期的海洋贸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展开(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明清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状况;
2. 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贸易对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3. 学生展示分组讨论结果,进行讨论和补充。
三、拓展(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贸易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海洋贸易的特点;
3. 学生小组展示自主阅读成果。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海洋贸易对明清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明清时期中国海洋贸易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状况,理解海洋贸易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并能够分析海洋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全套教案主题: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展示和研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夏商周时期的古代中国1. 夏朝的建立和发展2. 商朝的兴起和灭亡3.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国家建设第二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1.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思想大变2. 战国七雄的崛起与争夺3.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影响第三课: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疆界拓展1. 秦始皇统一六国2. 汉朝的文化繁盛与疆域拓展3.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文化交流第四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1. 三国鼎立与统一2. 北魏的政治改革和南北朝的对抗3. 隋唐的统一与国家繁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来传授知识。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4. 观摩学习法: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和影视资料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知。
四、课堂实施:1. 介绍古代中国的历史演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分组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让学生亲自感受历史的风采。
3.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展开历史研究,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4. 结合考试、作业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历史资料,总结所学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完成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表,加深对历史发展的把握。
3. 创作历史小故事或演讲稿,展示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
2. 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3. 学生表现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1(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历史 获奖教案
初中历史获奖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秦朝的统一、唐朝的建立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重大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它们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意义?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出示案例,如秦朝的统一、唐朝的建立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了解重大事件的过程及意义。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六、课后作业1. 学生编写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手抄报。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初中历史二战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二战优质课教案教材:《初中历史》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二战的起因和经过。
2. 了解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3. 掌握二战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1. 二战的起因和经过。
2. 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复杂的战争起因和经过理解。
2. 大规模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分析。
教学准备:1. 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二战相关的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二战的视频或听一段二战相关的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二战对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欲望。
二、讲授(30分钟)1. 讲解二战的起因:纳粹德国的崛起、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行为、英法等国的对抗等。
2. 讲解二战的经过:波兰战役、法国战役、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等。
3. 讲解二战的影响: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联合国的建立、冷战的开始等。
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二战的起因和经过,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加深对二战的认识。
四、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二战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2. 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有关二战的知识。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做一份关于二战的简单调查报告,包括二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等。
2. 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更多与二战相关的资料,加深对二战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二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二战的了解仍有限,需要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次历史考试的总体情况,包括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和错误原因。
2. 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3.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
2. 难点:学生对试卷中错误原因的分析和自我改进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次历史试卷的整体情况,包括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和错误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 试卷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history 素养。
3. 学生讲解(10分钟)邀请几位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试卷中的错误原因和心得体会,其他学生倾听、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4. 课堂小结(5分钟)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自主复习本次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试卷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和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试卷:本次考试的试卷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试卷讲解所需的课件。
3. 历史知识资料:与试卷相关的历史知识资料。
八、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学生之间分享错误原因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
九、教学环境1.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学设施: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初中历史优质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优质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山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要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言师: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影视资料(关于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制造的反革命政变),再看几幅图片和一组数字(看幻灯片),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生发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叛变了革命。
师总结:面对着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而是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板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讲授师:在这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的过程中,我军建立并壮大起来,那么大家想想我军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什么呢?生:八一建军节师:对。
这个节日是从何而来的呢?那就是来自一个重要的事件:(板书)南昌起义首先,我们来看一段电影《南昌起义》再看示意图,简介南昌起义,并告之损失惨重。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六、巩固(10 分钟左右)(PPT18、19)
知识记忆:
请同学们背记问题1—5,4 分钟后小组比赛互相抽查。
组与组之间两两挑战,先由挑战组挑选被挑战组的一名组员应战,然后被挑战组再选出挑战组的一名组员应战。
比一比看哪个组能打败对手哟!(不要忘记找对方最薄弱环节哟)
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以下问题,3 分钟后小组抢答,答对给小组加分,比一比看哪个组最优秀:
1、(2013·福安)仔细看图,你认为实现了这一效果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
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2.教材分析:距今约七千年,我国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典型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们都具备了原始农耕的特征: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和制造陶器。
3.学情分析七年级历史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史,第一单元是中华文明的起源,距今历史较为久远学生不易理解,运用通俗的方式讲解是教师主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第一节的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华早期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的学习做了一定积淀。
二、目标:1.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区域、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使用生产工具、手工业情况。
2.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所取得的进步。
3、知道原始农业的发展对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的作用三、评价任务:1.依据评价标准自主完成预习单,并根据预习单抽查学生完成情况,并做以评价2.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教师讲述解疑、检测单的完成等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3.按照评价标准说一说自己的学完本节课的收获四、教学过程:1、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提问:什么是新石器时代),那同学们能够想象出原始社会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吗?我们今天就一起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他们的农耕生活吧。
师:我们的地点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村一带和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我们分为两组,分头出发,一组穿越到半坡村,一组穿越到河姆渡。
同学们先结合满分卷预习课本5 分钟,然后由小组代表描述自己穿越后的日常生活,越详细越好,可以分类别讲述。
比如生活的时代,住房,生活工具,生产技术,家禽家畜,种植作物等等。
生:对照课本和满分卷预习基础知识。
2、半坡组师:我们先请半坡组的同学来描述他们的生活。
初中历史优质课逐字稿教案
初中历史优质课逐字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三皇五帝的起源和作用,掌握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中国的三皇五帝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难点:理解古代中国三皇五帝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请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中国的三皇五帝是谁吗?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何影响?”2.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古代中国的三皇五帝的背景和起源。
在课堂上呈现图片,让学生了解三皇五帝的形象和故事。
第二步:逐个介绍三皇五帝的背景和作用。
通过讲述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让学生了解每位帝王的重要性。
第三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三皇五帝的作用和影响,并总结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第四步:展示相关视频资料或图片,深化学生对古代中国三皇五帝的理解。
3.梳理归纳:让学生回答问题“古代中国的三皇五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四、课堂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2. 撰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三皇五帝的小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中国的三皇五帝,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讲解,提高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学科优质资源应用案例哈尔滨市第138中学校王海波
附:课本剧
情节一:
人物:袁绍谋士小兵许攸
(袁绍坐堂前,作画,谋士上场)
谋士:主公,大敌当前,您有何打算?
袁绍:小小曹操,算什么大敌,你多虑了。
谋士:主公,曹操势力大增,不可小看啊。
袁绍: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曹操不过三万余人,他要和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谋士:主公,大战将至,万万不可轻敌呀。
袁绍: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
小兵:报告!许攸求见。
袁绍:宣!
许攸:“拜见主公,曹操屯兵官渡,粮草告急,许昌必然空虚。
我们可分一支人马偷袭许昌,曹操可擒”。
袁绍:“你与曹操曾是幼时的好友,你当我不知这是曹操的诱兵之计吗?本该斩你,先留下你的头,滚!”
旁白:许攸见袁绍不信任自己,便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光着脚就出帐迎接。
情节二:人物:曹操许攸
曹操:“先生肯来,定有破袁良策。
”
许攸:“丞相军粮告急,此战不可拖呀。
袁绍粮草都堆积在乌巢,丞相可亲率5000骑兵,夜袭袁绍的军粮重地,烧毁全部粮草。
不出三天,袁军不战自乱。
曹操:“好计策,请先生受我一拜。
”
许攸:丞相万万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