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数学好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比赛场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赛场次》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比赛场次问题,进一步理解排列组合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篮球比赛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比赛场次,使比赛更加公平合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排列组合知识,对于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思路,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数学问题,进而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比赛场次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排列组合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比赛场次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比赛场次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排列组合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篮球比赛的视频或图片,用于导入新课。
2.教师准备比赛场次的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
3.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篮球比赛的视频或展示篮球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比赛场次安排。
提问:“你们知道篮球比赛是如何安排场次的吗?为什么这样安排?”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比赛场次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比赛场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好玩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好玩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2. 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等。
3.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4. 图形的认识: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
5. 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变换。
2.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图形的变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数的认识、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变换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4. 练习巩固: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好玩2. 目录: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变换3. 正文:根据教学内容,分模块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与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数的认识、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变换等知识点,设计基础题。
2. 提高题: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提高题。
3. 拓展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晰,学生是否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
4.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数学好玩比赛场次|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数学好玩比赛场次|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数学好玩》这一章节。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简单的概率知识,通过抛硬币、抽签等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概率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知道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概率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硬币、卡片、箱子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游戏,观察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定义。
2.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抽签游戏,计算每组抽到特定签的概率,并记录结果。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讨论概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概率的规律。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抛硬币游戏中,计算连续抛三次出现三个正面的概率。
六、板书设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率 = 所求情况数 / 总情况数七、作业设计1. 题目:抛硬币游戏中,计算连续抛三次出现三个正面的概率。
答案:1/82. 题目:抽签游戏中,计算抽到特定签的概率。
答案:具体概率根据实际抽签情况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抛硬币和抽签等实际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概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概率计算方法,例如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等。
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概率的应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数学好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数学好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反弹高度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试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4.在回顾、反思、交流中;进一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篮球和兵乓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玩过什么球?喜欢玩什么球?今天老师也带了两个球;你会玩吗?抽三名学生分别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1.请大家先猜一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各自反弹的高度是多少呢?师:同学们的意见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一点我们需要怎么办?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先做哪些准备呢?引导学生思考:先确定实验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启发学生从实验步骤、数据收集及小组合作分工等方面制定实验方案.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如:先确定下落的高度;将篮球和乒乓球自然落下;然后;观察它们落地后的反弹高度;做记号;最后量一量.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交流后明确收集两种球下落前的高度和反弹后的高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收集这些数据;需要注意什么.4.小组内如何分工?如:将小组成员分为:落球员、测量员、观察员、和记录员.5.全班交流设计方案;相互借鉴、提醒;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例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点:(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或下沿)与高度标记平齐;(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做多次.4. 出示教材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一说有什么要进行补充的;为什么要添加这一项?三、动手实践;探究新知1.结合报告单项目;分组活动;记录数据.2.填写报告单;交流发现了什么.3.小组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说一说还想进一步研究什么问题.四、交流反思. 引导学生从不四个方面交流反思:一是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二是试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三是试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四是引发的思考.五、自我评价. 先请学生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间互评;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向他人学习.六、实践作业:根据今天的活动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体会.板书设计:反弹高度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看图找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经历分析汽车速度变化、足球场内声音变化的过程.2.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图表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介、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从中获得相关信息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感受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或行为的简洁性.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直接揭示课题:看图找关系二、交流.(一)汽车的行驶速度. 出示行驶速度变化图.学生提问并交流:1.观察上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交流;明确观察图的步骤:(1)观察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意义;从而了解图表示的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纵轴和横轴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3)图中点A表示什么意思.(时间为0.5 分时;汽车的速度是200 米/ 分. )2.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交流:行驶时间、速度及变化情况. 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出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图表.(1)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分.(2)在第1 分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 提高到()米/ 分.(3)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4)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米/ 分.(5)请找出汽车在下列时间的速度填在表中.3.说一说汽车从1分到3 分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 学生互相补充交流信息并提出问题.个别学生会认为:速度没有变化;路程也没有变化. 实际是:这段路的速度是400 米/ 分;所以路程在增加.(二)出示足球场内声音的起伏情况变化图. 先指导学生整体上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声音是如何变化的?(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学生交流怎样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观众从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从横轴(时间轴)上找到开始进场的时间是19:00 ;退场完毕时的时间是21:45;一共经过2时45分.即165分.(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从横轴(时间轴)和纵轴(音量轴)体会时间与音量之间的关系;用“安静” 与“比较安静”细致描述音量的变化情况.(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在?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提问:图中那些线段表示足球场内的声音非常大?上半场什么时间声音非常大?你是怎样找到这个时间的?这个时候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4)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如:下半场前半时比较安静;半时后突然声音变得非常大;一定是客队险些进了球;观众虚惊一场;最后15 分钟;双方拼抢积极;场内声音比较大.(5)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三、课堂总结.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板书设计: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比赛场次教学目标:1. 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比赛中搭配问题;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中的简洁性和有效性.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教学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3 人进行握手游戏到4 人握手游戏开始.二、走进生活;探究新知活动一:乒乓球比赛.1. 课件出示:六(1)班10 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 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师:这类问题我们以前就学习过;请你用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画图、列表.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2.自学活动.(1)学生独立自学第85 页上面的图表;指名讲解.(2)概括方法:直接画图或列表;数出结果.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太麻烦、容易数错;数漏. )3.自学活动. 既然用原来的方法麻烦;而且还容易数错;那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就让我们集中智慧;在组长的组织下;找到简单可行的办法. 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 学生结合书发现规律;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4.总结规律.如;(1)列表格:表格是如何建立的?表格中的“√”表示什么;为什么要把表格的一半去掉⋯⋯追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不仅要根据比赛场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还要通过每增加一名同学增加几场比赛来说明规律的合理性.(2)画图:两种方法都是用点来表示学生呢;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名学生之间的一场比赛;通过数连线条数的方法来寻找比赛场数的规律. 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呈现的方式略有不同.(3)算式:1 +2+3+4+5+6+7+8+9=45(场)师: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学时;引导发现:2 名学生时;只有1 条线;3 名学生时;增加了2 条线,1+2=3 (条);4 名学生时;增加了3 条线,1+2+3=6 (条);5 名学生时;增加了4 条线,1+2=3+4=10(条);从而发现规律;5 名学生时;比赛场次从1 加到4;6 名学生时;比赛场次从1加到5;以此类推;10名学生时;比赛场次从1 加到9;每增加一名队员;该队员都要分别跟之前的队员进行一场比赛;所以增加的场数应该是(人数-1)还要说明-1 是因为自己不和自己比.概括所有的情况;n 个人比赛;规律是:1+2+3+⋯⋯+(n-1)= 比赛场次还有的学生会这样计算:n×(n-1)÷2追问:为什么?(以5 人参加比赛为例:每人都进行4 场比赛;5 人进行的20 场比赛中每人都重复了一次)师:我们在列表中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那从画图中也能发现这个规律吗?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和这个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生:握手、拥抱、查线段⋯⋯生交流.师小结: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什么策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 )活动二:联络方式.1.出示情境.(1)“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以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人”什么意思?你能继续用图表示出来吗?通知到的同学书是怎样的?请学生继续填表.(2)借助4分;5 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结合4分、5 分的示意图写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结果:4分:2+4+8+16=305分:2+4+8+16+32=62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有126 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通知完?引导学生发现:每增加1 分;增加的人数是前一次通知人数的2 倍;5 分可以通知62 人;所以了;6 分时;可通知到的人数为:2+4+8+16+32+64=126(名)n分通知到的同学数比前(n-1 )分通知到的同学数的2 倍还多2 人;那么6 分通知到:62×2+2=126(名)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学到了些什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在有些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就采取“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策略. 四、实践作业为你们班设计一种联络方式;并用图表示出来.如果仍然是每通知2人需要1分;计算需要多长时间可以通知完.板书设计:比赛场次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1课时 反弹高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1课时——反弹高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反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 反弹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反弹高度的计算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小球、测量尺等)。
2. 学具:每组一张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反弹高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反弹高度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反弹高度,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
5. 应用:讲解反弹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篮球运动、跳水运动等。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2. 板书内容:- 反弹高度的概念-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反弹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物体的反弹高度。
2. 提高题:分析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如物体形状、质量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最新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共五篇)
最新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最新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数学好玩课题:反弹高度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积累猜想验、小组合作、比较分析、探究交流等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实验亚牛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玩过什么球?喜欢玩什么球?今天老师也带了两个球,你会玩吗?抽三名学生分别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1、请大家先猜一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2、同学们的意见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一点我们需要怎么办?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先做哪些准备呢?4、出示教材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一说有什么要进行补充的,为什么要添加这一项。
三、动手实践,探究新知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3、实验操作:全体学生分四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
四、全课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课题:看图找关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介、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数量关系,从中获得相关信息解决一些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比赛场次|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比赛场次|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数学好玩》。
下面,我将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顺序,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107页至第108页,其中涉及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题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应用题的解决。
难点: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学校举行篮球比赛,小明和小华各自得分,要求学生计算他们的总分。
2.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比赛得分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7页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 应用题解决: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应用题,如购物时打折、烹饪时调料的比例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实际应用题示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分数的加减法。
答案:2. 题目: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打折、烹饪时调料的比例等。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拓展延伸至其他数学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包括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例题讲解的方法、随堂练习的设计、应用题的解决、板书内容的安排以及作业题目的设置。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北师大版(3份打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北师大版 (3份打包)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涉及第107页至第109页的“数学好玩”章节。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简单的勾股定理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尺子、蜡烛、白板。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导入,展示平面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平面镜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
2. 各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
2. 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为8米,宽为5米,他想要知道这块地毯的对角线长度是多少?答案:对角线长度为10米。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比赛场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好玩比赛场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赛场次计算的原理,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比赛场次的计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赛场次计算的原理,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比赛场次计算的原理和公式的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实际问题。
2.准备计算工具,如纸笔、计算器等。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比赛场景,如学校的篮球比赛,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如果要举行一场篮球比赛,我们需要准备多少个场次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赛场次计算的公式和原理。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公式中的规律和关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不同人数的比赛场次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巩固学生对比赛场次计算的掌握。
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比赛场次的接力计算游戏。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计算多轮比赛的总场次,如何安排比赛的时间表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赛场次计算的原理和公式的运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好玩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好玩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简介本教学设计针对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
根据该版教材中所属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本次教学活动内容。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游戏规则;2.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3.学生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达到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数学游戏和活动道具、准备奖品、打印讲义等;2.学生准备: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游戏和活动;五、教学过程1. 学前准备•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集体热身,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向学生简单介绍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和目的;•回忆上一次课的教学重点,以复习已学内容,为本次活动做好铺垫。
2. 游戏环节游戏环节是本次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涉及多种数学游戏和活动。
游戏环节的设计要注重游戏规则的简单性和趣味性,要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以下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游戏环节:游戏一:数学叠罗汉•游戏规则:学生将由上一位同学堆起的数码桥拆下并重新堆放在一根新的木柱上,不能借助任何外力,并且在堆放的同时,学生需要计算每一次的数码桥高度。
•游戏目的: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实际操作,理解比较大小和计算总和的方法。
游戏二:小鸭子游泳•游戏规则:老师将在班里放置泡沫、木板或其他障碍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小鸭子从班况的起点游到终点,并且需要计算小鸭子游泳的总时间。
•游戏目的: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时间和距离的计算,并且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游戏三:闪闪发光•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放置数学符号或者数字,让学生用不重复数字填空,保证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个宫格内的数字都不重复。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数据,再看看其他小组的数据,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我们发现不同的球反弹高度不一样。
师:还有呢?
生:球的反弹高度好像和下落高度有关系。
师:非常好。那具体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计算一下每个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值,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好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标引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 “反弹高度” 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收集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数学抽象: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比例的概念。
逻辑推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断和结论。
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建立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学会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实际现象。
直观想象: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图表的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理解球的运动过程和反弹高度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球的反弹高度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球的反弹高度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生:球的材质。
生:地面的硬度。
生:空气阻力。
师:非常好。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球的反弹高度。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影响球反弹高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 第3课时《比赛场次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3课时《比赛场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3课时《比赛场次》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比赛场次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排列组合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排列组合的基础知识,对于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比赛场次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排列组合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比赛场次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排列组合的知识。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比赛场次的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比赛场次的例子,以及对于一些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案。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比赛场次的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场比赛,有3个参赛队伍,每个队伍有3名选手,那么这场比赛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比赛场次?”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的比赛中场次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设计01.教学内容:数学好玩第1课《反弹高度》第一课时。
0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践活动中,激发起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积累猜想验证、小组合作、比较分析、探究交流等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0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04.教学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05.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篮球、乒乓球、测量架、实验报告单06.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趣味发问:你心中的数学是( )出来的(生:学、练、考……)师:数学也会是玩出来的!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数学好玩》一起玩《反弹高度》(板书课题)(二)课前热身:出示两个同样质地但球内空气含量不同的篮球选两个同学上台进行30秒拍球比赛,其余同学做评委。
交换再拍一次。
交流感受,找出原因(气压表测一下气压):球内空气的含量影响了球的反弹高度。
揭示:球内空气的含量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也不同。
更有趣的研究开始了。
师:篮球、乒乓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
二、学习新知(一) 初步感知反弹现象。
老师在桌面拨动篮球和乒乓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明确自由下落。
提出猜想:猜一猜:1.乒乓球和篮球如果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反弹高度一样吗?2.篮球和乒乓球谁会反弹高一些?师:大家保留自己的猜想,要想知道谁猜的正确,我们需要怎么办?再来做实验得出结果。
观察现象,引发问题,明确活动任务。
实验研究需要经过几个环节?四个环节: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和交流反思。
板书四个环节(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和交流反思)1.明确任务: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反弹高度(板书)2.设计方案:(1)师:做实验不能盲目,我们要有周密的安排。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好玩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好玩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游戏: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数学故事:通过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培养数学素养。
3. 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数学游戏道具、数学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4. 数学故事: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培养数学素养。
5. 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学实验,体验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好玩2. 主要内容: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验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数学游戏: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 数学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2课时 看图找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2课时看图找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2. 图形的观察和分析。
3. 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4.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数量关系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观察和分析图形,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好玩第2课时看图找关系2. 主要内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图形的观察和分析,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图形,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 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对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是否给予了及时的反馈和引导?以上便是一份完整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同步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数学好玩》教学目标和《数学好玩》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数学好玩》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好玩》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好玩》学习状态。
答案:
-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7.题型七:不等式的解集
示例题:解下列不等式:
答案:
- 2x + 3 > 7
- 4x - 2 < 8
- 5x + 1 ≤ 10
8.题型八:指数运算
示例题:计算下列指数运算:
答案:
- 2^3 = 8
- 3^4 = 81
- 4^5 = 1024
9.题型九:比例问题
示例题:计算下列比例: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以及《数学好玩》同步练习册,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巩固。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图示、实际问题案例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如涉及实验,需准备实验器材,如测量工具、计算器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数学好玩》内容,强调《数学好玩》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数学好玩》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数学好玩》教案
数学好玩第1课时反弹高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0~82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试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教学难点结合图表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为了体现综合与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展试验研究,经历试验研究的全过程,明确活动流程。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游戏导入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乒乓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
〕师:谁来拍一拍?(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的不同感觉。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
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揭示课题:反弹高度。
【品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学生常见的拍球活动中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热情,诱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得结论。
】生活实例导入:师:同学们,谁知道篮球比赛的规则?弹起来才算符合要求,那球是怎么弹起来的呢?【品析:生活实例导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好玩》(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圆的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圆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圆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圆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分组讨论圆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圆的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计划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Βιβλιοθήκη 用PPT展示圆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播放与圆相关的视频,如圆的动画、圆的应用实例等,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简短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圆的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圆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圆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圆的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特性和重要性。
展示一些关于圆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魅力或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弹高度》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探究反弹球的运动规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
但部分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可能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了解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数学建模: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篮球、篮球架、测量工具等。
2.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等。
3.准备问题引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篮球反弹实验,引发学生对反弹高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反弹高度的数据。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反弹高度,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好玩教学内容:反弹高度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试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中,进一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篮球和兵乓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玩过什么球?喜欢玩什么球?今天老师也带了两个球,你会玩吗?抽三名学生分别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请大家先猜一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各自反弹的高度是多少呢?师:同学们的意见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一点我们需要怎么办?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先做哪些准备呢?引导学生思考:先确定实验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启发学生从实验步骤、数据收集及小组合作分工等方面制定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如:先确定下落的高度,将篮球和乒乓球自然落下,然后,观察它们落地后的反弹高度,做记号,最后量一量。
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交流后明确收集两种球下落前的高度和反弹后的高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收集这些数据,需要注意什么。
4.小组内如何分工?如:将小组成员分为:落球员、测量员、观察员、和记录员。
5.全班交流设计方案,相互借鉴、提醒,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
例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点:(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或下沿)与高度标记平齐;(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做多次。
4.出示教材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一说有什么要进行补充的,为什么要添加这一项?三、动手实践,探究新知1.结合报告单项目,分组活动,记录数据。
2.填写报告单,交流发现了什么。
3.小组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说一说还想进一步研究什么问题。
四、交流反思。
引导学生从不四个方面交流反思:一是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二是试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三是试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四是引发的思考。
五、自我评价。
先请学生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间互评,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向他人学习。
六、实践作业:根据今天的活动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板书设计:反弹高度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看图找关系教学目标:1. 结合实际问题情境,经历分析汽车速度变化、足球场内声音变化的过程。
2. 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图表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介、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从中获得相关信息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感受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或行为的简洁性。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直接揭示课题:看图找关系二、交流。
(一)汽车的行驶速度。
出示行驶速度变化图。
学生提问并交流:1.观察上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交流,明确观察图的步骤:(1)观察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意义,从而了解图表示的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纵轴和横轴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图中点A表示什么意思。
(时间为0.5分时,汽车的速度是200米/分。
)2.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交流:行驶时间、速度及变化情况。
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出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图表。
(1)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分。
(2)在第1分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米/分。
(3)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4)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米/分。
(5)请找出汽车在下列时间的速度填在表中。
3.说一说汽车从1分到3分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
学生互相补充交流信息并提出问题。
个别学生会认为:速度没有变化,路程也没有变化。
实际是:这段路的速度是400米/分,所以路程在增加。
(二)出示足球场内声音的起伏情况变化图。
先指导学生整体上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声音是如何变化的?(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学生交流怎样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观众从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从横轴(时间轴)上找到开始进场的时间是19:00,退场完毕时的时间是21:45,一共经过2时45分。
即165分。
(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从横轴(时间轴)和纵轴(音量轴)体会时间与音量之间的关系,用“安静”与“比较安静”细致描述音量的变化情况。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在?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提问:图中那些线段表示足球场内的声音非常大?上半场什么时间声音非常大?你是怎样找到这个时间的?这个时候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4)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如:下半场前半时比较安静;半时后突然声音变得非常大,一定是客队险些进了球,观众虚惊一场;最后15分钟,双方拼抢积极,场内声音比较大。
(5)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三、课堂总结。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板书设计: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比赛场次教学目标:1. 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比赛中搭配问题,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中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3人进行握手游戏到4人握手游戏开始。
二、走进生活,探究新知活动一:乒乓球比赛。
1.课件出示:六(1)班 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师:这类问题我们以前就学习过,请你用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画图、列表。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
2.自学活动。
(1)学生独立自学第85页上面的图表,指名讲解。
(2)概括方法:直接画图或列表,数出结果。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太麻烦、容易数错,数漏。
)3.自学活动。
既然用原来的方法麻烦,而且还容易数错,那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就让我们集中智慧,在组长的组织下,找到简单可行的办法。
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
学生结合书发现规律,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4.总结规律。
如,(1)列表格:表格是如何建立的?表格中的“√”表示什么,为什么要把表格的一半去掉……追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不仅要根据比赛场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还要通过每增加一名同学增加几场比赛来说明规律的合理性。
(2)画图:两种方法都是用点来表示学生呢,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名学生之间的一场比赛,通过数连线条数的方法来寻找比赛场数的规律。
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呈现的方式略有不同。
(3)算式: 1+2+3+4+5+6+7+8+9=45(场)师: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学时,引导发现:2名学生时,只有1条线;3名学生时,增加了2条线,1+2=3(条);4名学生时,增加了3条线,1+2+3=6(条);5名学生时,增加了4条线,1+2=3+4=10(条);从而发现规律,5名学生时,比赛场次从1加到4;6名学生时,比赛场次从1加到5;以此类推,10名学生时,比赛场次从1加到9;每增加一名队员,该队员都要分别跟之前的队员进行一场比赛,所以增加的场数应该是(人数-1)还要说明-1是因为自己不和自己比。
概括所有的情况, n个人比赛,规律是:1+2+3+……+(n-1)= 比赛场次还有的学生会这样计算:n×(n-1)÷2追问:为什么?(以5人参加比赛为例:每人都进行4场比赛,5人进行的20场比赛中每人都重复了一次)师:我们在列表中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那从画图中也能发现这个规律吗?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和这个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生:握手、拥抱、查线段……生交流。
师小结: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什么策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
)活动二:联络方式。
1.出示情境。
(1)“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以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人”什么意思?你能继续用图表示出来吗?通知到的同学书是怎样的?请学生继续填表。
(2)借助4分,5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结合4分、5分的示意图写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结果:4分:2+4+8+16=305分:2+4+8+16+32=62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有126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通知完?引导学生发现:每增加1分,增加的人数是前一次通知人数的2倍,5分可以通知62人,所以了,6分时,可通知到的人数为:2+4+8+16+32+64=126(名)n分通知到的同学数比前(n-1)分通知到的同学数的2倍还多2人,那么6分通知到:62×2+2=126(名)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学到了些什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在有些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就采取“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策略。
四、实践作业为你们班设计一种联络方式,并用图表示出来。
如果仍然是每通知2人需要1分,计算需要多长时间可以通知完。
板书设计:比赛场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