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5.7-5.10)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5.7-5.10)

2.4 物质的标准态及标准摩尔反应焓 2.4.2 说明:
2.4.1 物质的标准态
a.当组分均为理想组分时,
• 对气态物质:
ΔrHm(T,p)= ΔrHmθ(T, pθ);
温度T,pθ=100kPa,纯IG. • 对凝聚态物质: 温度T,pθ=100kPa,纯物质.
b.当反应组分间的混合焓可 忽略时,
完全燃烧的产物,
ΔcHmθ (H2O,l)=0 ΔcHmθ (CO2,g )=0 ;
C (s) O2( g) CO2 g) S ( g ) O2 ( g ) SO3 ( g )
P(s) O2 ( g ) P2O5 (s)
2019/6/5
物理化学多媒体讲义
12
例题:已知298K时, 丙烯睛(g) ,C(石墨)和H2 (g)的燃烧热 ΔcHmθ 分别是-2044kJ•mol-1、-393.5 kJ•mol-1和-285.9 kJ•mol-1, HCN(g),
?
即: ΔrHmθ随温度的变化 a.举例:
1/2N2(g) 3/2H2(g)
298.15K + 298.15K
标准态
标准态
NH3(g) 298.15K 标准态
已知合成氨反应(下列计量式)的
ΔrHmθ(298.15K)=-46.11kJ•mol-1
.试用 rCp,m求取常压500K的始
首先,应为反应物和产物规定一个标准态,计算出标准反 应热;然后再将算得结果推广到所需温度和压力。
热化学标准态的规定:对于气体是以压力为1atm的纯理 想气体作为标准态。对于固体和液体是以1atm的纯固体或纯 液体作为标液态。
焓的绝对值不可知,不得不为反应物和产物寻找一个共同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节 热容(heat capacity)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节 热容(heat capacity)

4. 掌握热容的概念,明确不同条件下Cp与CV的关系;能计算理 想气体在定温、定压、定容和绝热过程中的Q、W、U和H。
5. 理解fHmθ、cHmθ和rHmθ的概念;能应用热力学基础数据计
算202相3/2变/19 和化学变化过程的H。
1
第五节 热容(heat capacity)
●基本概念
——显热(apparent heat) 仅因系统温度改变与环境交换的热(单纯 p-V-T变化)。例,固定压力下,将水从25℃升温至90℃所需的热
——相变热(潜热(latent heat) 一定温度、压力下系统发生相变化 时与环境交换的热。例:水在100℃、101.325kPa压力下变成100℃、 101.325kPa的水蒸气时所吸的热
——化学反应热 在定压或定容下系统内发生化学反应时与环境交 换的热
2023/2/19
2
一、热容的定义
●热容
——凝聚态系统 (l or s)(V/T)p 0 , Cp CV
2023/2/19
6
作业 P122 4(思考题),6,8,9
2004年5月13日37-39到此止
2023/2/19
7
C Q Q 不严谨;严谨:C lim Q Q
T2 T1 T
T 0 T dT
单位:J·K-1
●摩尔热容 Cm J ·mol-1 ·K-1
●影响热容的因素 物种,变温条件(定压,定容),聚集状
态,温度
●定压摩尔热容
Cp
Hale Waihona Puke Q pdTp
H T
p
●定容摩尔热容
CV
QV
dT
U V T V
在定压下以dT除二边
(U/T)p= (U/T)V +(U/V)T (V/T)p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Q=A
V2 p1 = p1V1 ln = p 2V 2 ln V1 p2
吸热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3) 摩尔热容 )

Q = A:
M
V2 CT ∆T = RT ln µ µ V1
M
∆T = 0
4. 绝热过程
CT = ∞
绝热材料 如气体自由膨胀) 快速进行 (如气体自由膨胀)
特点: dQ=0 特点:
1) 过程方程 ) 热力学第一定律 条件
驰豫时间 < 10 −4 s
3. 相平面
相图 相空间
相平面、 以状态参量为坐标变量 —— 相平面、 平衡态——对应相图中的点 对应相图中的点 平衡态 平衡过程——对应相图中的线 对应相图中的线 平衡过程 例: 等温、等压、 等温、等压、等体过程的相图
三、系统内能 热力学主要研究系统能量转换规律 1.系统内能 E 系统内能 广义: 广义: 系统内所有粒子各种能量总和 平动、转动、振动能量、化学能、原子能、核能... 平动、转动、振动能量、化学能、原子能、核能 不包括系统整体机械能 狭义: 狭义:所有分子热运动能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 例:实际气体 理想气体
dQ=dE+pdV
M i dQ = RdT + pdV µ 2
2.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 涉及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 涉及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 3.又一表述: 3.又一表述: 又一表述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第一类永动机:系统不断经历状态变化后回到初态, 第一类永动机:系统不断经历状态变化后回到初态, 不消耗内能,不从外界吸热, 不消耗内能,不从外界吸热,只对外做功 即:
v r dA = F ⋅ dl = psdl = pdV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表面张力的功
dA = 2 ldx = dS
4. 可逆电池电荷移动的功
dA = dq
5. 广义功
dA = Y1dy1 Y2dy2 Yn dyn
期中考试习题解答
1. 在较高的范围内大气温度随高度h的变化可近似地取下述线 性关系 T = T0 h , 期中 T 为地面温度, 为一常量。
Aa = U 2 U1
Aa
U1 表示系统在平衡态1的内能
U 2 表示系统在平衡态2的内能
(5.7)
表示绝热功,及系统从平衡态1到平衡态2的任一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 由平衡态状态参量单值确定,为态函数。
(5.7)式可以看出,根据系统从一个态过渡到另一个态时所消耗的绝热功,可以确定 这两个态的内能差。但并不能把任一态的内能完全确定,和力学中重力势能的参考点的 选择情况一样。
由归一化条件 0

3a
2a
Nf (v)
a
O
v0
2v0 3v0 4v0
5v0
v
Nf (v)dv = N 5v0
可得:

v0
0
2 v0 3v0 4 v0 5 v0 a a vdv 2adv 3adv 2adv (v 5v0 )dv = N v 2 v 3 v 4 v 0 0 0 0 v v0 0
摩擦功:
dA= f dl
电功: dA = IUdt = Udq
2. 准静态过程中功的计算:
微小过程气体对外作的元功:
p
pe
dA = pe Sdl = pe dV
准静态过程,且没有摩擦阻时,
P 1 A
dA = pdV
对有限过程,体积V1V2,则 气体对外作的功为

热力学-5.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5.热力学第一定律

§4 热容 焓
一、 热容
热容 比热容
摩尔热容
热容是过程量,式中的下标 x 表示具体的过程。
二、 焓
对于某封闭系统在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热力学第一 定律可写成:
dU Q pedV
对于定容过程,体积功为零,上式可写成:
Q dU

QV U (W,=0,恒容)
式中QV为定容过程的热效应。
c
E 可
Zn 逆 电 池
CuSO4
ZnSO4
4、功的一般表达式
dWi Yidxi
• x是广义坐标,它是广延量,广延量的特征是:若系 统在相同情况下质量扩大一倍,则广延量也扩大一 倍。
• Y是广义力,它是强度量,强度量的特征是:当系统 在相同情况下质量扩大一倍时,强度量不变。
不同形式功的计算表达式小结:
V2 V1

V2 RT dV nRT ln V2
V V1
V1
6
24 V∕m3
W e,膨=33.27 (atm ·m3) W e,压=-33.27 (atm ·m3)
W e,总=0 (atm ·m3)
完成次数 一次完成
W e,膨 (atm · m3)
18
W e,压
W e,总
(atm ·m3) (atm ·m3)
(3)按过程中经历的各个状态的性质分类:
准静态过程:初态、每个中间态、终态都可近 似地看成是平衡态的过程。
非静态过程:只要有一个状态不是平衡态,整 个过程就是非静态过程。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是一个非静态过程。
气体自由膨胀过程
初态
真空
末 态
膨胀
实际过程是非准静态过程,但只要过程进行的 时间远大于系统的弛豫时间,均可看作准静态过程。 如:实际汽缸的压缩过程可看作准静态过程。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与过程(路径)有关,它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
[例题] 在定压下,气体体积从V1 变被压缩到V2 (1)设过程为 准静态过程,试计算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2)若为非静态过
程结果如何?
[解]
(1)
A
V2 V1
pdV
p
V2 dV
V1
p(V2
V1 )
A 外界对系统做正功
(2)
A V2 pdV V1
在一定的过程中,系统改变单位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 系统的热容。
质量为m的系统,热容的定义
Q C lim
T 0 T
•常用的也是基本的有体积不变的等体过程和压强不变的等压过程
等容(定容)热容
等容过程,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为零。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Q)V U U U (T ,V )
CV
lim (Q)V T 0 T
S1
V1
p1
p1 T1
l1
S1
p1
S2 p2
V2 p2 T2
l2
S2 p2
做功 吸热
A AL AR p1S1l1 p2S2l2 p1V1 p2V2
Q0
U 2 U1 p1V1 p2V2 即: U1 p1V1 U 2 p2V2
即H1 H 2
绝热节流过程前后的焓不变
引入焦汤系数描述
U U (T )
CV
(
U T
)V
dU dT
dU CV dT
CV CV ,m ,
CV ,m
dU m dT
U U0
T T0
CV
dT
dU CV ,mdT
T
U U0 T0 CV ,mdT
H U pV U (T ) vRT

第5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5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55
2) Clausius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 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变化.
注: 若外界有变化,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 温物体
56
3) 两种表述的等效性
证明: Kelvin表述不成立
T1 Q
Clausius表述不成立
T1
Q2 +A
Q2
Q2 T2
57
A
T2
Q2
Clausius表述不成立
25
c) 等温过程 过程特点:dT = 0 或 PV=C
26
d) 绝热过程
过程特点
转化成对(P,V,T)的 约束方程—绝热过程方程
27
证明:
微分得
28
29
讨论: 过程曲线
过程方程的其它形式
30
绝热过程曲线比等温线陡
31
绝热过程的功
32
绝热过程内能的改变
?
绝热过程的热容量呢?
第 5 章 热力学定律
§5.1准静态过程 §5.2功、内能和热量 §5.3热力学第一定律 §5.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5.5循环过程和热机的效率 §5.6第二定律 §5.7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5.8卡诺定理
1
§5.1 准静态过程
第4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了热力学系统 的状态 本章研究热力学系统状态的变化——过程
。。。。。
*
70
结论: 当原来可作功W的能量转变为不同热源的内能时,热源 的温度T越低,能量退化得越多。 若T=Tmin,即能量转变为最冷热源的内能时,能量W 将完全退化,完全不能用来 作功了。
71
2) 能量品质:机械能可以完全转化为功,但内能不能完 全转化为功,称机械能的品质高。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Cp,mCV,mR
摩尔定容热容
CV ,m
i 2
R
摩尔定压热容
Cp,m
i
2R 2
比热容比γ
Cp,m i 2
CV,m
i
§7.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A、Q、U 的计算
待求量
方法
A
Q
ΔU
间接法 UAQ UAQ UAQ
直接法
A V2 pdV V1
QC m(T2T1)
U2i R(T2T1)
(2)外界对系统传递热量
机理:传递热量是通过系统与外界边界处分子之间 的碰撞来完成的,是系统外物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 与系统内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之间交换能量的过程。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述
U2U 1QA
对于无限小过程
dUdQ dA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反映热现象中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定律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讨论
由于在热传导过程中,固体温度处 处不同,它不满足热学平衡条件 , 经过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不是平 衡态,该过程不是准静态过程。
温度T1固体 T2温度恒温热源
➢ 要使物体温度从T1变为 T2 的过程是准静态的,应要求任一 瞬时,物体中各部分间温度差ΔT 均在非常小范围之内。
➢ 例如可采用一系列温度彼此相差ΔT 的恒温热源,这些热源 的温度从T1逐步增加到T2 ,使物体依次与一系列热源接触。
§6. 气体的内能 焦耳-汤姆孙实验 一、焦耳实验
绝热自由膨胀过程 (A=0,Q=0)
U 1(T 1,V 1)U 2(T 2,V 2)常量
理想气体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积无关。 ——焦耳定律(Joule law)
理想气体宏观特性: 1)满足pV=νRT关系; 2)满足道耳顿分压定律; 3)满足阿伏加德罗定律; 4)满足焦耳定律U=U(T)。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
等容热效应等于体系内能的增量
讨论等容热的特点:
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W=We + W’=0
△U = Qv + W = Qv 等容, 简单物理过程, 相变化过程,化学变 化过程。
结论:热虽不是一个状态函数,但在W’=0的等容 过程中,它的值等于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的增量。 在等容这一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量只取决 于初态和末态,而与具体的途径无关。
C v ,m
Cv n
注意:这是一个强度性质,单位是 J· -1· -1 K mol 针对简单物理过程,是显热。
3、简单物理变化过程等容热的计算: QV CV dT n Cv,m dT
Qv n Cv,m dT
T1
T2
当C v,m为常数时,
Qv n C v,m (T2 T1 )
如何求体系变化过程中的热?
§ 1-3热容,恒容热、恒压热
1. 热容 (heat capacity)
(显热:单纯pVT变化)
定义: 系统不发生相变化和化学变化时,体系温度升高1K 时,所需热量 即为热容。单位 J · -1 K
Q δQ C ,C T dT
2.4.1
注意:系统变化无限小量时 Q, W为过程变量用 δQ, δW表示,状态函数变量用d X 表示
平均热容
Q Q C T T2 T1
真热容:
lim Q C dT 0 dT
2 影响C的因素
① 物质性质:物质不同,热容不同 ② 物质的量 热容是广度量,与物质的量有关
1kg物质C :比热容:c J -1 · -1·K-1 Kg 1mol物质C:摩尔热容:Cm J-1 · -1 · -1 mol K
T1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5-1 0.020kg 的氦气温度由17℃升为27℃,若在升温过程中:(1) 体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 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设氦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Cv =R 23. 解: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三过程中气体温度的改变相同,所以内能的改变也相同,为:ΔU=)(12T T C M V -μ=)(12t t C M V -μ =J 25.623)1727(31.823420=-⨯⨯ 热量和功因过程而异,分别求之如下:(1)等容过程:V=常量 A=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ΔU(2)等压过程 Q=)(12T T C MP -μ=1038.75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A=ΔU-Q=623.25-1038.75=-415.5J负号表示气体对外作功。

(3)绝热过程Q=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ΔU5-2 分别通过下列过程把标准状态下的0.014kg 氮气压缩为原体积的一半:(1)等温过程;(2)绝热过程;(3)等压过程,试分别求出在这些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传递的热量和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设氮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Cv=R 25 解:把上述三过程分别表示在P-V图上;(1)等温过程,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过程中温度不变,故:ΔU =0A=121lnV V RT ν-=211ln V V RT M μ =2ln 27331.82814⨯⨯⨯=786J 由热一:Q=-A=-786J 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绝热过程 Q=0 由T1V 2r-1=T 2V 2γ-1 或T 2=T 1(V 1/V 2)γ-1 得△U= J V V C M T T C Mv V V 906)2(27331.8252814]1)[()(14.112112=⨯⨯⨯=-=---μμ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ΔU另外,也可由A=)(111122V p V p --γ 及p 1V 1γ=p 2V 2γ 先求得A (3)等压过程,有 V 1/T 1=V 2/T 3 或T 2=T 2*V 2/V 1=T 1/2而 C p=C v+R=5R/2+R=7R/2所以Q=11221)(T C M T T C MP P ⨯-=-μμ =2732131.8272814⨯⨯⨯⨯-=-1985J ΔU=11221)(T C M T T C M V V ⨯-=-μμ=-1418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ΔU-Q=-1418-(-1985)=567JA 也可由A=-p 1(V 2-V 1)求之另外,由计算结果可见,等压压缩过程,外界作功,系统放热,内能减小,数量关系为,系统放的热等于其内能的减少和外界作的功.5-3 在标准状态下的0.016㎏的氧气,分别经过下列过程从外界吸收了80cal 热量。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
-393.5
kJ/mol
1
(2) CO(g) + 2
O2(g) = CO2(g)
H2= -283.0 kJ/mol
(3) C(石墨) + 1
2
O2(g) = CO(g)
H 3= ?
反应 (3) = 反应(1) – 反应(2)
H
3
= H1

H
2
=
-110.5
kJ/mol
无机化学
2、标准生成焓
在标态和 T(K) 条件下,由稳定态单质生成 1mol 化合物(或不稳定态单质或其它物质)时 的焓变叫做该物质在T(K) 时的标准生成焓。记 作 fHm (T)
G(T)
G(T) = H298 – TS298
100
H 和 S 随温度变化很 小,可用298K下的数据来 计算任意温度下的G(T) 。
无机化学
0
0 473 873 1273 T (K)
五、G-H方程的运用
G= H-T S 正向反应自发性
H S 低温
高温 随温度的变化
–+ –
– 任何温度下
均自发
+–+
5.2 热化学
一、 反应热的测量
1) 恒压热效应 Qp
如图所示的保温杯式量热计可用于测 定中和热、溶解热等溶液反映的热效 应。(大气压下测定)
Q放 = Q吸
Qp = Q溶液+ Q杯
设:c 为溶液的比热;V 为反应后溶液的 总体积;为溶液的密度;C 叫做量热
计常数,它代表量热计各部件热容量 之总和,即量热计每升高1 °C所需的 热量。又设溶液温升为
则:
t = t终 – t始 °C, Qp= c V t + C t

化工热力学-第五章

化工热力学-第五章
Q可
T
QR
T
据热一律 dH Q WS 可逆过程 dH QR WSR dH QR WSR 同除 T 得: QR dH WSR
T T T
dS
又 ∵
WSR VdP
=nCpdT
V nRT P
T

T

T
对理想气体: dH

dS
nC p
2

积分:
δm1=δm2=dm
1 2 (C2 -C12) 2
(H2-H1) δm+
δm+g(Z2-Z1) δm-δWs-δQ=0 (5-13)
1 2 H C gZ Q Ws 2
注意:
1).单位要一致,且用SI单位制.
H,Q,Ws—能量单位,J/Kg C—m/s
流量G—Kg/h(min.s)
V2
P2
?
对于可逆总功
WR PdV P2V2 P1V1 Ws
V1
Ws WR P2V2 P V1 PdV P2V2 P1V1

积分式
d(PV)=PdV+VdP
P2V2
d ( PV ) P V
2 2
P1V1 PdV VdP
P1V1

Ws PdV PdV VdP VdP
2.

能量平衡方程一般形式
C2 E U gZ 2 代入(A)式,整理,得到
H=U+PV
2
2 C1 C2 (H1 gZ1 )m1 ( H 2 gZ 2 )m2 Q Ws 2 2
可逆 > 不可逆

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能量的形式不同。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分别与两种不同的 运动形式相对应,内能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热运动 及分子间的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由于 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及其与它物体间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 的能量。
决定能量的因素不同。内能只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而与整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及物体的相对位置无关。机械能只 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跟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与物体的 温度体积无关。
1
a
ΔU1a2 = ΔU1b2 = ΔU12 =U2 −U1
b
注意: ΔU21 =−ΔU12 =U1 −U2 0
2 v
二、外部储存能 —— 宏观动能Ek和重力位能Ep
由系统速度和高度决定
¾ 宏观动能:
Ek
=
1 2
mc 2
m — 物体质量;c — 运动速度
机械能
¾ 重力位能: Ep = mgz
Z — 相对于系统外的参考坐标系的高度
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称为热力学能(内能)。
符号:U
单位: J
比热力学能(比内能):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力学能,u,J/kg
u=U/m
增加热力学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传热
2、微观组成 内动能:分子热运动(移动、转动、振动)形成的内动能。 它是温度的函数。 内位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内位能。 它是比体积和温度的函数。 其它能:维持一定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原子核内部的原子能 及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能等。
对于不做整体移动的闭口系,系统宏观动能和位能均无变
化,有:(∆E=∆U),故Q:−W = ΔU 或 Q = ΔU +W
热力系吸 收的能量
增加系统的热力学能

热学 (5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学 (5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5-1 热力学过程 §5-2 功 §5-3 热量 §5-4 热力学第一定律 §5-5 热容 焓 §5-6 气体的内能 焦耳-汤姆逊实验 §5-7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5-8 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1
§5-1 热力学系统的过程
当系统的状态随时间变化时,我们就说系统在经历一个
CO2
:
t

1.3。C
H2 : t 0.3。C 31
U2 U1 U Ek Ep
Ek Ep ( p1V1 p2V2 )
或者
Ek Ep ( p1V1 p2V2 )
Case 1: 系统对外界做功 制冷效应 Case 2: 外界对系统做功
A 与 Q 比较
U改变 方式
特点
能量转换 量度
与宏观位移相联 机械
做功 系, 通过非保守力
热运动 A
做功实现
运动
与温度差相联系,
热传递 通过分子碰撞实现 热运动 热运动 Q
效果
引起 系统 内能 变化
功和热量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状态量,通过做功或 传递热量的过程使系统的状态(内能)发生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

C v
单位:J/(mol·K)
1)、定体热容
CV


dQ
dT
V
2)、定压热容
Cp


dQ dT
p
26
二、焓
CV
lim (Q)V VT 0 T

lim
VT 0

U T
V


U T
V
H U pV
(Q) p H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过程
如何判断热力学过程是否是准静态过程? 如何判断热力学过程是否是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 例1:活塞上移走砝码 第一种: (Ⅱ)。 (1)第一种: (I) → (Ⅱ)。 将全部砝码一齐水平 全部砝码一齐水平 一齐 地移到右搁板上, 地移到右搁板上,由于活塞上 方所施力突然减少一定数值, 方所施力突然减少一定数值, 活塞将迅速推向上, 活塞将迅速推向上,多次振动 后活塞稳定在某一高度。 后活塞稳定在某一高度。 (2)第二种: (I) →(Ⅲ)。先后移走一个个小砝码,并 第二种: →(Ⅲ)。先后移走一个个小砝码, 且只有新平衡态建立以后才移走下一个砝码 。 解:(I)→(Ⅱ)的过程为非静态过程。系统的平衡状态被 I)→(Ⅱ)的过程为非静态过程。 (Ⅱ)的过程为非静态过程 破坏后,在它未达到新的平衡态之前,又继续经历变化。 破坏后,在它未达到新的平衡态之前,又继续经历变化。 (I) →(Ⅲ)的过程可看作准静态过程,每次压强变化很小, →(Ⅲ)的过程可看作准静态过程,每次压强变化很小, 的过程可看作准静态过程 很小 Δp =mg/A <<p,且变化足够缓慢。 且变化足够缓慢。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过程分准静态过程和非静态过程。 热力学过程分准静态过程和非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和非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就是进行得足够缓慢, 准静态过程就是进行得足够缓慢,以致系统连续经 过的每一中间态都处于平衡态的过程。 过的每一中间态都处于平衡态的过程。 非准静态过程就是系统连续经过的每一中间态并不 都处于平衡态的过程。 都处于平衡态的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 但是我们可尽量 一个理想化的概念。 准静态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但是我们可尽量 近它。 接近它。 系统平衡态被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后, 系统平衡态被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系统才会在 外界决定的新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这段时间叫弛豫时间 弛豫时间。 外界决定的新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这段时间叫弛豫时间。 过程经历时间相对于弛豫时间越大, 过程经历时间相对于弛豫时间越大,准静态过程近似程度 就越高。 就越高。 通常,要求准静态过程: 通常,要求准静态过程: 外界条件只有(一系列)微小变化(小扰动), (1)外界条件只有(一系列)微小变化(小扰动), 状态变化足够缓慢, 过程所经历时间>>弛豫时间 弛豫时间。 (2)状态变化足够缓慢,即过程所经历时间 弛豫时间。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课件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课件
• ②如果放出热量Q,它的内能如何变化? 变化了多少?
• 如果外界既没有对物体做功,物体也没 有对外界做功,那么物体吸收了多少热 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 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
8
3.如果物体在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 递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ΔU与热量Q及 做的功W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②如果气体吸收的热量仍为2.6×105J不变, 但是内能只增加了1.6×105J,这一过程做功情 况怎样?
解:①根据ΔU = W + Q 得
W解=:Δ②U 同-理Q可=得4.2:×W10'5=JΔ-U '-2.6Q×1'=051J=.61×.61×051J0-5J
W2.为6×正10值= -外界1.0对×气10体5J做W功为,负做值了,1.6说×明10气5J 体的对功外。
对外
(物体对外 界做功)
吸热
(物体从外 界吸热)
放热
(物体对外 界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内能增加
.
内能减少
6
既然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那么,功、 热量跟内能的改变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我们就来研究 这个问题.
• 1.一个物体,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 量,那么:
• ①如果外界做的功为W,则它的内能如何变化? 变化了多少?
分子力作功,所以分子有势能.
• 分子的势能与物体的体积变化有关.
• 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 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体积有关,因此,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都有关.
• 温度高内能大,体积变化内能变化.
.
5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ppt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ppt
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 固体的标准状态:指定温度下, 压力为P (1)固体的标准状态:指定温度下, 压力为P θ 的纯固体 液体的标准状态:指定温度下,压力为P (2)液体的标准状态:指定温度下,压力为P θ的纯液体 对于水合离子:指定温度下,压力为P 水合离子( (3)对于水合离子:指定温度下,压力为P θ时,水合离子(溶 液中溶质)的浓度为1mol/L 液中溶质)的浓度为1mol/L (3)气体的标准状态:指定温度下,各气态物质的分压均为P θ 气体的标准状态:指定温度下,各气态物质的分压均为P P θ=100kPa
∆r H
m ,1
= a∆r H
D M+N 2D
m ,1
m ,2
+ b∆r H
m ,3
例:A+B A+B 2M+2N
(1) (2) (3)
m ,2
因为:(1)=(2)+ 1/2(3) 故:
∆r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r H
+1/ 2∆r H
m ,3
例:p154 5.9
5.5 反应焓变的计算 5.5.1 标准状态
formation mol
在标准状态下,由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生 标准状态下 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生 1mol某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 成1mol某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 生成焓,单位:kJ.mol 生成焓,单位:kJ.mol-1 。 <0,放热; >0,吸热。 Δf Hmθ<0,放热; Δf Hmθ>0,吸热。
体积功可以用力与 力作用下产生的位 移的乘积来计算。 移的乘积来计算。
= − p ⋅ A⋅ l = − p(V2 −V ) 1 = − p ⋅ ∆V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例题2:在T=273.15K的恒温下,对1.00g的铜加压从 1.00atm增到1000atm,设过程可看作准静态过程,求 外界对铜所作的功。
【解】

V2
1 V
(
V p
p2
)T
1 2
1
dV V dp
V ( p 2 p 1 )
2 2
A pdV
V1
V pdp
吸热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其余用于增加系统内能。
三、等温过程
特点: T = 恒量 过程方程: p V = 常数 过程曲线: 能量转换关系:
P
1 等温膨胀 2
o
V1
V2
V
U2-U1= 0
A
V2 V1

V2
Q = -A
RT ln V2 V1
pdV RT
dV V
V1
系统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例题1:在定压p下,气体的体积从V1被压缩到V2
(1)设过程为准静态过程,试计算外界所作的功; (2)若为非准静态过程,则结果如何?
【解】
V2 V2
A pdV p
V1
dV
V1
p (V 2 V 1 )
因为
V 2 V 1 ,A>0,外界对系统作正功
若是在非准静态过程中,外界的压强保持不变,那 么只需讲上面的p理解为外界的定压,上面的推导 依然成立。
A
V2
pdV
V1
注意:功不是系统状态的 特征,而是过程的特征。
压缩:A>0外界作正功,膨胀: A<0外界作负功。
其它类型的功
1、表面张力的功
x L A dx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汉符里 · 代维的实验 焦耳的长期研究
正确认识
焦耳
焦耳
1)热不是传递着的物质,而是物质大量微粒热运动的宏观表现,热量 不是物质所含热质的多少,而是传递着的能量。
2)作功和传热是使物质系统的能量发生改变的两种方式,作功与广 义位移相关,而传热则与系统温度不均匀相联系的能量传递。
又该怎样定量地讨论热量呢?这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
(3)内能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动能(平动加转动和振动)、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势能(理想气体无)、原子、分子内部的其他能量(不变量)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 形式,绝热的准确含义
dU đA = đQ
绝热 đQ=0
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必须注意几点
A.最常用的形式是:dU = đA + đQ B.功是过程量,一般不对应于始末状态的态函数差值;热量也是 过程量,也不对应于始末状态的态函数差值;内能是态函数,热 力学过程内能的改变只由对应于始末状态的态函数差值确。内能、 功和热量三个量在地位上不等价。 C.符号规定:DU = A + Q DU 的符号是由计算结果确定的; A﹥0,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反之,A﹤0; Q﹥0,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反之,Q﹤0; 例,理想气体作等温膨胀,系统对外功A﹤0,对外作功序言有动 力,就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Q﹥0, DU =? 。 (5)这个公式非常重要
cv R 1

c p cv
R 1
五,气体的内能,焦汤效应 1,焦耳实验,气体的内能 气体自由膨胀,A=0,如果绝热,Q=0,内能不变U2=U1
热力学方法则是依据若干实验事实总结出相应的宏观规律,采取简单描 述方法,从而是现象的、非本质的。适合于研究过程变化的结果而不去追究 细节,突出能量核心线索。与实际工作大为有利。这正是后面章节的内容。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它的研究既要用到分子物理 学,也要用到热力学,起点和终点主要用到分子物理学,对于过程若不考虑 细节则主要用到热力学,从而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的综合使用相辅相成,才 能较好地解决热学问题。 §1,热力学过程 §2,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是绝热过程有Q=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出
U2 U1 p1V1 p2V2
或者 U1 p1V1 U2 p2V2
即 H1 H2
所以气体经绝热节流过程后焓不变。
3.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的变化
节流膨胀后压强降低,温度改变。 为定量描述这种变化,定义焦汤系数α:
lim
p0
T p
H
T p
dA pdV
在一个有限小的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的 体积由V1变为V2,外界对系统所做的总功 为
A V2 pdV V1
上式适用于任意形状容器(p.132习题 11的结论)。
三.P-V图上体积膨胀功的表示
画斜线的小长方形面积=负的元功 曲线p1 p2下的总面积=-A
体积膨胀功不是系统状态的特征 而是过程的特征
奠基人:迈耶、焦耳、赫姆霍兹。 焦耳是通过大量的定量实验去精确测定热功 当量,从而证明能量守恒定律。 迈耶从哲学思辩方面阐述能量守恒概念。 赫姆霍兹认证了在各种运动中的能量是守 恒的,第一次以数学的方式提出了定律。
还有他们的贡献:
18世纪初纽可门发明了蒸汽机。后由瓦特做 了重大改进。
1800年伏打化学电池的发明。
深度分析:
1、内能是一种宏观热力学的观点,不考虑微观 的本质。
2、内能是一个相对量。 3、热学中的内能不包括物体整体运动的机械能。
4、内能概念可以推广到非平衡态系统。 5、有些书上提到的热能实质上是指物体的内能。
20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考虑系统与外界间的作用有做功与传 热两种方式
设经某一过程系统由平衡态1→平衡态2 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为A,系统从外界吸收 热量为Q,由此引起的内能增量为
早期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的法国 人亨内考(Villard de Honnecourt)设计的。如下图(左)所示。
后来列奥多也设计了一台类似的装置,如下图(右)。
二、态函数内能
力学:做功可改变系统的机械能。 这里的关注点:做功可改变系统的内能。
焦耳的大量实验证明:一切绝热过程 中使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功都是 相等的。
将活门打开,气体充满 整个容器。
C
A
B
焦耳实验
实验结果:膨胀前后水和气体的 平衡温度没变。
故:该过程→绝热自由膨胀过程
实验结论:焦耳在气体的绝热自由膨 胀实验中发现气体膨胀前后温度没有改 变, Q=0,W=0,于是U2=U1因此气体的内 能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与体积无关。
二、焦耳―汤姆孙实验
1. 实验描述
这里U=U( T,V )
对于定压过程,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为
A
V2 V1
pdV
pV2
V1
由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p U1 pV1
引入一个新的态函数 焓
H U pV
Qp H2 H1
对微小过程 Q H p
焓的意义明朗化:定压过程中, 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态函数焓 的增加。
i
Yi为广义力,dyi为广义位移。
10
注意几点:
1)、只有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才 有能量转移。
2)、只有在广义力(如压强、电动 势等)作用下产生了广义位移(如体 积变化、电量迁移等)后才作了功。
3)、在非准静态过程中很难计算系统 对外作的功。 4)、功有正负之分。
§5.4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焦耳实验中的功与实施绝热过程的途径无关, 而由初态与末态决定。
17
采用类比法引入内能的概念。
重力的功与路径无关→重力势能 绝热功与实施绝热的途径无关→内能
一平衡态→定义一态函数(平衡态参量的 函数)→称为系统的内能,用U表示。
焦耳实验表明: U2 U1 Aa
绝热功只能确定内能差。 一个平衡态内能的确定有赖于内能参 考态的确定。 确定内能差比确定内能更有意义!!
的内能等于各部分内能之和
U U U U
如果热力学系统各部分都不处在平衡 态,各部分各有其内能还各有其动能,则每 一小部分用下一式:
dU dK dQ dA
为宏观过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普遍表达式
§5.5 热容 焓
一.热容的定义
在一定过程中,当物体的温度升高 一度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这个物体在 该给定过程中的热容。
0 氮的转换曲线
要想利用焦耳-汤姆孙效应来实现低温从而使气体液化, 必须要将气体预先冷却至低于上转换温度.
几种常见气体的最大上转换温度
气体 CO2 O2 空气 N2 Ne H2 He
最大
上转 换温
约 1500
764
659
621
231
202 约40
度/K
多数气体的上转换温度在室温(约300 K)以上,只有氖、氢、氦的 在室温以下.所以常温下大多数气体是正节流效应.
表达式
C lim Q T 0 T
若过程中物体体积不变→定体热容CV 若过程中压强不变→定压热容CP
二.热容与内能等态函数间的关系
设一热力学系统可用状态参量P、V、T来 描述,其中两个是独立参量。
对等体过程,由第一定律有
Q U V
CV
lim QV
T0 T
lim
T 0
U T
V
U T
V
一、理想气体的等体、等压、等温过程 1、等体过程
d V 0 , Q U
Q U2 U1
T2
T1
CV
,mdT
CV ,m
T2 T1
2、等压过程
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为
A
V2 V1
pdV
pV2
V1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
Q
T2 T1
Cp,mdT
Cp,m
T2 T1
内能的改变量仍为
U2 U1 CV,m T2 T1
对理想气体:
Cp
H T
p
dH dT
理想气体的焓的表达式
T
T
H H0 T0 CpdT H0 T0 Cp,mdT
2.迈耶公式
对理想气体:
H U pV U RT
两边对温度求微商,得
dH dU R
dT dT
Cp CV R
C p,m CV ,m R →迈耶公式
§5.7 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四、其它形式的功
1、表面张力的功 在铁丝弯成的长方形 框架上张有液体薄膜。 框架右边ab可移动。
外力F对薄膜所做的功为
dA 2ldx dS
α是表面张力系数
8
2、可逆电池电荷移动的功
调节分压器使其电压略大于,此时电池组 B对可逆电池充电,元功为
dA dq
9
五、广义元功的一般表达式
dA Yidyi
J. Dewar
1898年,杜瓦(J. Dewar)得到了液态氢 1908年,昂内斯(H. K. Onnes)得到了液态氦
H. K. Onnes
等焓线上的转换点可联成一条曲线,称为转换曲线 (看教科书115页图5-15).
T (℃)
40 0
上转换温度 致热区
20
0
致冷区
0
下转换温度
– 200 10 200 300 400 p (atm)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22年塞(泽)贝克发现热电动势。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4年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发现。 1840年焦耳发现电流热效应的焦耳定律。 1846年法拉第发现光的偏振面的磁致旋转现象。
永动机(perpetual motion machine)的研究
永动机的研究是导致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另一个重要线 索。
U2 U1 Q A
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一定律对准静态与非静态过程均适用! 只要初、末态为平衡态即可! 对于无限小过程,有
dU dQ dA
dQ和dA为无限小量
dU为态参量的微分
如果热力学系统包含许多部分,各部
分之间没有达到平衡,各部分相互作用很
小,各部分本身能分别保持平衡态,系统总
焦耳实验的不足:实验中气体温度有微 小变化而未能测出,结果不精确。
用多孔塞实验进一步研究气体内能 与态参量P、V、T的关系。
多孔塞实验=焦耳―汤姆孙实验
多孔塞装置示意图如下:
L―一段绝热良好的管子 H―多孔塞(由多孔物质如棉絮组成)
T1 、T2―温度计
p1 、 p2―压力表
多孔塞的作用:阻滞气体,在多孔塞 两边维持一定压强差。
1.一般绝热过程(包括准静态与非静态 过程)
由Q=0
U2 U1 A
U2 U1 CV ,m (T2 T1)
A U2 U1 CV,m T2 T1
2.准静态绝热过程
对于微小的绝热过程
pdV CV ,mdT
pRdV CV ,mRdT
H
典型实验结果:
(1)氮、氧、空气等节流后温度降低 此时,α>0,叫做制冷效应(正效应) (2)有些气体如氢气、氦气在一定条件 下节流后温度升高 此时,α<0,叫做制热效应(负效应)
(临界温度的概念参见教科书251 页气液相变)
节流制冷效应可使气体降温和液 化,成为获取低温的重要手段!
由理想气体的焓:H=H( T ) 容易得到:理想气体的焦汤系数α=0
Cp
Q
lim
p
T 0 T
lim
T 0
H T
p
H T
p
这里H =H (T , p)
焓在热化学与热力工程问题中应用广泛。
有现成的焓值数据可供查阅。
(看P.109例3和例4)
§5.6 气体的内能 焦耳-汤姆逊实验 一、焦耳实验
实验目的:确定内能与态参量P、V、T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