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全章精品学案(新教材全章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精品学案第1节速度变化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定义: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2)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判断正误](1)物体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加速度恒定,则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且a恒定不变,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1.公式速度公式:v t=v0+at.当初速度为零时,公式为:v t=at.2.图像描述v-t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甲所示.a-t图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可以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称为a-t图像,如图乙所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a-t图像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思考]有同学根据公式v t=v0+at提出“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增加得越快”的观点,你认为该说法正确吗?提示:不一定,当a与v同向时,a越大,速度会增加得越快;当a与v反向时,a越大,速度则会减小得越快.要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v-t图像[探究导入] (1)某同学探究了小车在钩码牵引下的运动,并且用v -t 图像直观地描述了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你能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吗?(2)如图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物体的加速度怎样变化?该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提示:(1)如图所示,在v -t 图像上取一段时间Δt (尽可能大一些),找出对应的Δv ,根据a =Δv Δt可知,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2)由图像可以看出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相等,变化量逐渐减小(如图),加速逐渐减小.故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而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1.几种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2.图像关键信息说明(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2)横截距:表示物体在开始计时后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运动,或物体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变为零.(3)与横轴的交点:表示速度为零且方向改变的时刻.(4)图线折点:表示加速度改变的时刻.(5)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易错提醒](1)v -t 图像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2)由于v -t 图像中只能表示正、负两个方向,所以它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无法描述曲线运动.[典例1] (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第1 s 末和第4 s 末C .乙在前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 由v -t 图像知,甲以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 m/s2,2~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1 m/s2,A错误,C 正确;t=1 s和t=4 s时二者速度相同,B正确;0~6 s 内甲、乙的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D错误.[答案]BC1.(多选)(2019·山东青岛高一期末检测)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像OA段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运动,AB段表示物体静止B.图像AB段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0~9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在9~12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与0~9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v-t图像是曲线,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与t轴平行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B正确;0~9 s速度始终为正值,说明速度方向不变,C正确;9~12 s速度为负值,说明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D正确.答案:BCD要点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探究导入]如图是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我们在数学里学的什么图像类似?(2)你能不能将图中所示的直线用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写出来?提示:(1)一次函数图像y=kx+b.(2)加速度a表示斜率,v0表示与纵轴的截距,v=v0+at.1.公式v=v0+at中各量的物理意义v0是开始计时时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是经时间t后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at 是在时间t 内速度的变化量,即Δv =at .2.公式的适用条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3.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的v 0、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取负值.4.特殊情况(1)当v 0=0时,v =at ,即v ∝t (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当a =0时,v =v 0(匀速直线运动).[易错提醒]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时要注意实际情况,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应注意物体速度减为0之后能否加速返回,若不能返回,应注意题中所给时间与物体所能运动的最长时间t =v 0a的关系.[典例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以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求:(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所用时间.[思路点拨] 解题关键是画出如下的示意图:[解析] 设思路点拨图中A →B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 →C 为匀速直线运动,C →D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BC 段的速度为AB 段的末速度,也为CD 段的初速度.(1)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得v B =a 1t 1=2×5 m/s =10 m/s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2)由v =v 0+at 得t 2=v D -v C a 2=0-10-4s =2.5 s. [答案] (1)10 m/s (2)2.5 s[规律总结]速度公式v t =v 0+at 与加速度定义式a =v t -v 0t的比较 速度公式v t =v 0+at 虽然是加速度定义式a =v t -v 0t的变形,但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1)v t =v 0+at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a =v t -v 0t还可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v t =v 0+at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v 0是时间间隔t 开始的速度,v t 是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速度B .v t 一定大于v 0C .at 在时间间隔t 内,可以是速度的增加量,也可以是速度的减少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t 为正值,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t 为负值D .a 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的倾斜程度无关解析:v 0、v t 都是瞬时速度,at 是速度的变化量,A 错,C 对;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 t >v 0,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 t <v 0,B 错误;在v -t 图像中,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D 错误.答案:C3.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1 min 后变成了54 km/h ,又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 km/h?解析:三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10.8 km/h =3 m/s 、v 2=54 km/h =15 m/s 、v 3=64.8 km/h =18 m/s时间t 1=1 min =60 s所以加速度a =v 2-v 1t 1=15-360m/s 2=0.2 m/s 2, 由v 3=v 2+at 2可得时间t 2=v 3-v 2a =18-150.2s =15 s. 答案:15 s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实际应用——“刹车问题”实际交通工具刹车后,在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可认为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此运动过程不可逆,即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车辆就会停止运动, 不会反向加速.解答此类问题的常规思路是:(1)先确定刹车时间.若车辆从刹车到速度减到零所用的时间为T ,则刹车时间为T =v 0a. (2)将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时间t 与T 比较.若T <t ,则在利用公式v t =v 0-at 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若T >t ,则在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 m/s 2,假设列车行驶在平直轨道上,则2 min 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 km/h ,如果以0.8 m/s 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 s 时速度为多大?解析:取列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列车2 min 后的速度v =v 10+a 1t 1=0+0.6×2×60 m/s =72 m/s.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 20=432 km/h =120 m/s.列车进站过程减速至停止的时间t 0=v 20a 2=1200.8s =150 s 所以列车减速160 s 时已经停止运动,速度为零.答案:72 m/s 0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加速度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B .是速度不变、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C .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也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D .当速度不断减小时,其位移也一定不断减小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而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故A 正确,B 、C 错误;当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减小,但位移增大,故D 错误.答案:A2.(多选)在运用公式v t =v 0+at 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t 、v 0、a 才取正、负号B .在任何情况下a >0表示加速运动,a <0表示做减速运动C .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 >0表示做加速运动,a <0表示做减速运动D .v 的方向总是与v 0的方向相同解析:习惯上我们规定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a 取正号,a 与v 0方向相反时a 取负号,像这种规定我们一般不做另外的声明,但不说不等于未规定,所以A 、C 正确,B 错误;由v t =v 0-at 可以看出v t 的方向与v 0方向有可能相反,D 错误.答案:AC3.(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4 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在1~3 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3 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5 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 .1~2 s 内与2~3 s 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解析:由图像知,前4 s 内质点的加速度发生变化,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 项错;1~3 s 内质点加速度不变,故B 项对;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5 m/s ,故C 项对;1~2 s 内加速度为负,2~3 s 内加速度也为负,故D 项错.答案:BC4.2018年4月12日上午10时,解放军海上阅兵式在南海举行, “辽宁舰”号航母等48艘战舰、76架战机,分列7个舰艇作战群、10个空中梯队接受检阅.若“辽宁舰”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6.0 m/s 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70 m/s ,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所具有的最大速度为40 m/s ,则飞机起飞至少需要加速的时间是 ( )A .3 sB .4 sC .5 sD .6 s解析:由v t =v 0+at 得t =v t -v 0a =70-406s =5 s. 答案:C5.(2019·陕西西安四校高一期末联考)在某汽车4S 店,一顾客正在测试汽车加速、减速性能.汽车以36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 2的加速度加速,则 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若汽车以-0.6 m/s 2的加速度滑行,汽车到停下来需多长时间?解析:初速度v 0=36 km/h =10 m/s ,加速度a 1=0.6 m/s 2,a 2=-0.6 m/s 2,v 2=0. 由速度公式得v 1=v 0+a 1t 1=10 m/s +0.6 m/s 2×10 s =16 m/s ,汽车开始滑行到停下来所用时间由v 2=v 0+a 2t 2得:t 2=v 2-v 0a 2=0-10-0.6s ≈16.7 s. 答案:16 m/s 16.7 s[A 组 素养达标]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D.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一次函数,但不一定成正比,若初速度为零则成正比,所以A错;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是否是减速运动还要看速度的方向,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则为减速运动,所以B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C对;加速度恒定,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中,速度就是先减小再增大的,所以D错.答案:C2.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v=kt,其中k=0.3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质点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0.3 m/sC.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质点的初速度为0.3 m/s解析:因为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3 m/s2.答案:C3.有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B.若初速度相同,速度变化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质点末速度一定大D.相同时间内,加速度大的质点速度变化必定大解析:由v t=v0+at可知,v t的大小除与t有关之外,还与v0和a有关,所以v t大的其a未必一定大,故A错误;速度的变化Δv=v t-v0=at,由于不知道时间的关系,故B错误;若a相同,由于t未知,所以也无法判断v t的大小,故C错误;若t相同,则Δv=v t-v0=at,a大的Δv一定大,故D正确.答案:D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的加速度为2 m/s2,那么在任何1 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 s的末速度大2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 s 的初速度大2 m/s解析:在任何1 s 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故A 错误,B 正确.某1 s 初与前1 s 末为同一时刻,速度相等,故C 错误.某1 s 末比前1 s 初多2 s ,所以速度的变化量Δv =4 m/s ,故D 错误.答案:B5.一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在如图所示的v -t 图像中哪个可以反映小球的整个运动过程(v 为小球运动的速率)( )解析:A 、B 中的最后阶段表示的是匀速运动,所以A 、B 错;D 项中最后阶段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D 错;C 表示的恰为题干中小球的运动.答案:C6.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物体( )A .初速度为0B .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C .5 s 内的位移为0D .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 2解析:由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5 m/s ,末速度v t =0,由公式v t =v 0+at 可得a =0-5 m/s 5 s=-1 m/s 2,A 、D 错误.由题图知,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 ,B 正确.由于5 s 内v -t 图像面积不为零,所以C 错误.答案:B7.一辆沿直线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时5 s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 2,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 m/sB .10 m/sC .2.5 m/sD .5 m/s解析:根据v t =v 0+at ,得v 0=v t -at =15 m/s -2×5 m/s =5 m/s ,D 正确.答案:D8.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在某次短距离起飞过程中,战机只用了10 s 就从静止加速到起飞速度288 km/h ,假设战机在起飞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8.8 m/s 2B .10 m/s 2C .8 m/s 2D .2 m/s 2解析:飞机末速度v t =288 km/h =80 m/s ,飞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v t =v 0+at 可知v t =at ,即a =v t t =80 m/s10 s=8 m/s 2,选项C 正确.答案:C9.一颗子弹以600 m/s 的水平初速度击中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经过0.05 s 穿出木块时子弹的速度变为200 m/s.(1)若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加速度恒定,求子弹穿过木块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木块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恒为200 m/s 2的加速度,则子弹穿出木块时,木块获得的速度的大小为多少?解析:(1)设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子弹有 v 0=600 m/s ,v t =200 m/s ,t =0.05 s. 由v t =v 0+at 得a =v t -v 0t =200-6000.05 m/s 2=-8×103 m/s 2负号表示a 的方向与子弹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设木块获得的速度为v ′,则 v ′=a ′t =200 m/s 2×0.05 s =10 m/s.答案:(1)8×103 m/s 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10 m/s[B 组 素养提升]10.(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 =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时,t 为( )A .3 sB .5 sC .7 sD .9 s解析:由题意可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8-122m/s 2=-2 m/s 2.若速度大小为2 m/s 时,方向向东,则由v t =v 0+at 解得t =v t -v 0a =2-12-2s =5 s ;若速度大小为2 m/s 时,方向向西,则t =v t -v 0a =-2-12-2s =7 s.答案:BC11.(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4a B.v 02a C.3v 02aD.3v 0a解析: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v 02=v 0-at ,得t =v 02a ;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v 02=v 0-at ′,得t ′=3v 02a,B 、C 正确.答案:BC12.卡车原来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 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 s .求:(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开始刹车后2 s 末及10 s 末的瞬时速度. 解析:(1)设加速过程的时间为t ,依题意有 2t +t =12 s 得t =4 s所以减速过程的加速度a 1=v 2-v 12t =2-108m/s 2=-1 m/s 2加速过程的加速度a 2=v 3-v 2t =10-24 m/s 2=2 m/s 2.(2)刹车后2 s 末的速度v =v 0+a 1t 1=10 m/s +(-1)×2 m/s =8 m/s 10 s 末的速度v ′=v 2+a 2t ′=2 m/s +2×(10-8) m/s =6 m/s. 答案:(1)1 m/s 2 2 m/s 2 (2)8 m/s 6 m/s[C 组 学霸冲刺]1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运动,先后经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下表记录了汽车某些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数据可判断出汽车运动的v -t 图像是( )解析:由题中表格里的数据可得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1=6.0-3.02.0-1.0 m/s 2=3m/s 2,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 1=va 1=4 s ,选项B 、D 错误;当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a 2=3.0-9.011.5-10.5m/s 2=-6 m/s 2,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 2=-va 2=2 s ,故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答案:C第2节 位移变化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1.位移在v -t 图像中的表示如图所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可以用v -t 图像中的图线和时间轴包围的梯形的面积来表示.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推导:⎭⎪⎬⎪⎫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s =12(v 0+v t )×t 速度公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2)特例:如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零,公式可简化为s =12at 2.[判断正误](1)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三个因素有关.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1.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 2t -v 20=2as .2.推导:3.速度与位移关系的应用条件:所研究的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 [思考]如果你是机场跑道设计师,若已知飞机的加速度为a ,起飞速度为v t ,你应该如何来设计飞机跑道的长度?提示:根据公式v 2t -v 20=2as得v 2t =2aL ,所以L =v 2t 2a ,即应使飞机跑道的长度大于v 2t2a.要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探究导入] (1)甲同学把物体的运动分成几个小段,如图甲所示,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的时间=对应矩形面积.所以,整个过程的位移≈各个小矩形面积之和.乙同学把运动过程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乙所示,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表示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比较以上两种分法,哪种更能精确的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2)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做法,丙同学认为,当Δt →0时,各矩形面积之和趋近于v -t 图线下面的面积(如图丙).试根据梯形面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提示:(1)乙同学的做法更能精确的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2)由图可知:梯形OABC 的面积S =(OC +AB )×OA 2,代入各物理量得:s =12(v 0+v t )t ,又v t =v 0+at ,得s =v 0t +12at 2.1.公式的适用条件: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s =v 0t +12at 2为矢量公式,其中s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1)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与v 0同向,a 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与v 0反向,a 取负值.(2)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3.两种特殊形式(1)当v 0=0时,s =12at 2,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s 与t 2成正比.(2)当a =0时,s =v 0t ,此即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典例1]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 m/s 2,求:(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多大? (2)前4 s 的位移多大? (3)第4 s 内的位移多大?[解析] (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由v 1=v 0+at 1 得v 1=0+2×5 m/s =10 m/s. (2)前4 s 的位移由s 1=v 0t 1+12at 21得s 1=0+12×2×42 m =16 m.(3)物体第3 s 末的速度v 2=v 0+at 2=0+2×3 m/s =6 m/s则第4 s 内的位移s 2=v 2t 3+12at 23=6×1 m +12×2×12m =7 m. [答案] (1)10 m/s (2)16 m (3)7 m1.(2019·陕西渭南尚德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月考)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时间的关系式是s =0.5t +t 2,则该物体 ( )A .初速度为1 m/sB .加速度为1 m/s 2C .前2 s 内位移为5 mD .第2 s 内位移为5 m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s =v 0t +12at 2与s =0.5t +t 2比较系数可得v 0=0.5 m/s ,a =2 m/s 2,故A 、B 错误;前2 s 内位移为s 1=(0.5×2+22)m =5 m ,故C 正确;第2 s 内位移为s 2=(0.5×2+22-0.5×1-12)m =3.5 m ,故D 错误.答案:C2.(2019·辽宁葫芦岛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站台上,观测到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 ,全部列车车厢通过他历时6 s ,则此列车的车厢数目为( )A .7节B .8节C .9节D .10节解析:设一节车厢的长度为L ,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经过他历时为:t 1=2 s ,由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可得:L =12at 21=12a ·22=42a ①,然后再列t 2=6秒内位移s表达式:s=12at22=362a②,由①②两式解得:s=9L即火车共有9节车厢,故C正确.答案:C要点二位移—速度关系式的理解及应用[探究导入]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造成追尾的主要因素是超速和精力不集中,如图所示是交警在处理一起事故.(1)交警同志在干什么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通过测量刹车距离就能知道是否超速?提示:(1)他们在测量刹车距离,目的是看看车是否超速.(2)因为速度和位移存在一定的关系,即v2t-v20=2as.1.适用条件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2t-v20=2as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意义公式v2t-v20=2as反映了初速度v0、末速度v t、加速度a、位移s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三个物理量已知时,可求另一个未知量.3.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v0、v t、a、s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0方向为正方向.(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做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2)s>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s<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4.两种特殊形式(1)当v0=0时,v2=2as.(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当v=0时,-v20=2as.(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典例2]某高速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 m/s增加到10 m/s时位移为s.则当速度由10 m/s增加到15 m/s时,它的位移是()A.52s B.53s C .2sD .3s[解析] 由v 2t -v 20=2as 得102-52=2as ①,152-102=2as ′②,联立①②得s ′=53s ,故选项B 正确.[答案] B [易错警示]应用位移—速度关系的两点注意(1)若不涉及时间,优先选用v 2t -v 20=2as .(2)选用v 2t -v 20=2as .要注意符号关系,必要时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其合理性.3.(2019·南京市第十二中月考)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再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 与BC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A .1∶3B .1∶4C .1∶2D .1∶1解析:对AB 过程,由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可得v 2=2as AB ,解得s AB =v 22a ,对BC 过程可得(2v )2-v 2=2as BC ,解得s BC =3v 22a,所以AB 与BC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故A 正确.答案:A4.(2019·江西南昌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高一联考)酒后驾车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其主要原因是饮酒后会使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实施操作制动的时间)变长,造成反制距离(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假定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 ,饮酒人的反应时间为1.5 s ,试问:(1)驾驶员正常的反制距离是多少米?(2)饮酒的驾驶员的反制距离比正常时多了多少米?解析:(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为: s 1=v 0t 1=20×0.5 m =10 m 汽车减速的距离为:2as 2=v 2t -v 20 代入数据解得: s 2=0-2022×(-10)m =20 m驾驶员正常的反制距离:s 1+s 2=30 m ;(2)饮酒的驾驶员的反制距离比正常时,主要是反应时间多1 s ,所以反制动距离比正常多:Δs =v 0Δt =20×1 m =20 m.答案:(1)30 m (2)20 m“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利用v -t 图像求物体的位移根据“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可以利用v -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这就提供了一种利用图像计算位移的方法,常称为数形结合法,应用时注意以下几点:(1)v -t 图像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2)面积在t 轴以上表示位移是正值,在t 轴以下表示位移是负值. (3)物体的总位移等于各部分位移(正、负面积)的代数和. (4)物体通过的路程为t 轴上、下“面积”绝对值的和.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求:(1)0~4 s 内,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 (2)前4 s 内物体的位移; (3)前4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解析:(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 s m =12v 1t 1=12×4×3 m =6 m.(2)前4 s 内的位移s =s 1-s 2=12v 1t 1-12v 2t 2=12×4×3 m -12×2×1 m =5 m.(3)前4 s 内通过的路程x =s 1+s 2=12v 1t 1+12v 2t 2=12×4×3 m +12×2×1 m =7 m.答案:(1)6 m (2)5 m (3)7 m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v 0t +at 22,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秒。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学会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际问题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运动知识。
2. 提问: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表达式。
3. 通过实例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纸上完成。
2. 题目包括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5分钟)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2. 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六、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15分钟)1. 通过分析实际运动场景,如运动员百米冲刺、物体自由落体等,引导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
2. 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并解释解题过程和结果。
七、实验与观察(15分钟)1. 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
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编号:⑦】1、会推导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t 2-v 02=2as2、理解并掌握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几个重要关系,并灵活运用.3、能熟练而灵活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运动学问题.【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并加以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
自主学习:学过的公式atv v t +=0(无需知道s ) 2021a t t v s +=(无需知道t v )as v v t 2202=-(无需知道t ) 202ttv v v v +==(无需知道a )1.P57案例1(1)反应时间内汽车做 运动,运动的距离应该用公式 计算出大小为 。
(2)制动过程中汽车做 运动,运动的距离应该用公式 计算出大小为 。
(3)安全距离为 。
(4)生活中,造成追尾的原因有①② ③ 等。
2.P58案例2(1)汽车制动后做 运动,末速度为 ,位移计算用公式 。
(2)计算出案例中的汽车是否违章小结: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公式较多,要判断题中的已知适合哪个公式,达到快捷运用、快捷计算的目的。
自主探究:例一: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在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甲车以1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以1.0m/s 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问:(1)甲、乙两车出发后何时再次相遇?(2)在再次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分析、归纳:甲乙两车距离△s 的变化 当乙v <甲v 时,△s当乙v >甲v 时,△s 当乙v =甲v 时,△s解:追击、相遇问题:(1)相遇是指两物体在某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
①两者的位移关系,根据两者的运动规律建立方程; ②可以利用位移图象或速度图象分析。
(2)追及是指两物体同向运动而达到同一位置。
找出两者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是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
追及物与被追及物的速度恰好相等时的临界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①匀减速物体追同向匀速物体时,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为:即将接触时,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追上之前距离最大的条件为:两者速度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合6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合6篇)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求解,利用公式x=v0t+at2和v=v0+at推导出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到本节为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就都学习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分析物理情景并画出运动示意图,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解答后注意解题规律,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选取的题目应由浅入深,不宜太急,对于涉及几段直线运动的问题,比较复杂,引导学生把复杂问题变成两段简单问题来解。
二、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直线运动的实际问题。
(3)提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能力,着重物理情景的过程,从而得到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
(5)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学生动手实验相互结合,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的方法和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A、B、C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均有差距。
有些学生仅仅对公式的表面理解会做套公式的题,对物理公式的内涵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已学过的两个公式(1)速度公式(2)位移与时间公式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一物理学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结论
高一物理新授课学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结论》类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比较2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必要时进行讨论(比如刹车问题)。
例1一个滑雪的人,从85 m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为1.8 m/s,末速度为5.0 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针对训练1.(多选)一个物体以v0=8 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B.3 s末的速度为零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D.5 s内的位移大小是15 m类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的应用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v0+v2=vt2。
推导:2.逐差相等公式(1)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即Δx=xⅡ-xⅠ=aT2。
(2)对于不相邻的第m段、第n段位移x m和x n,则有x m-x n=(m-n)aT2。
推导:例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 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及加速度大小。
针对训练2.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 ,4 s内位移为20 m,求:(1)质点4 s末的速度大小;(2)质点2 s末的速度大小。
类型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应用1.按时间等分(设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的比例式(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
(2)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 n′=1∶3∶5∶…∶(2n-1)。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学案10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目标定位] 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并会用此公式进行分析和相关计算.2.能推导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并能简洁应用.3.会分析刹车类问题,同时把握逆向思维法.4.会分析简洁的追及相遇问题.一、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问题设计]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的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假如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子弹在枪筒中运动的初速度为v 0,子弹的加速度为a ,枪筒长为x .试分析求解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答案 v t =v 0+at① x =v 0t +12at 2②由①②两式联立消去中间变量t ,得:v 2t -v 20=2ax ,v t =2ax +v 20[要点提炼]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v 2t -v 20=2ax ,此式是矢量式,应用解题时确定要先选定正方向,并留意各量的符号.若v 0方向为正方向,则:(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a 取正值;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a 取负值.(2)位移x >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 <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当v 0=0时,v 2t =2ax .3.公式特点:该公式不涉准时间. [延长思考]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取初速度v 0方向为正方向,应用公式v 2t -v 20=2ax 求解运动位移为x 时的速度v t 时,v t有一正一负两解,两解都有意义吗?为什么?若匀减速运动呢?答案 物体做单一方向的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不行能是负值,故正值有意义,负值无意义应舍掉. 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据状况而定.假如物体做单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只有正值有意义;假如物体先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到零后再反向加速运动,速度的两个解都有意义,正值与负值分别表示减速运动过程中和反向加速运动过程中位移为x 时的速度. 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 =0开头计时,请同学们填空:(1)物体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__________. (2)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__________.(3)第一个T 内、其次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________. (4)通过前x 、前2x 、前3x 、…、前nx 时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__________. (5)通过前x 、前2x 、前3x 、…、前nx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____________.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__________. 答案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1)由v t =at 知:v 1∶v 2∶v 3∶…∶v n =1∶2∶3∶…∶n(2)由x =12at 2得:x 1∶x 2∶x 3∶…∶x n =1∶22∶32∶…∶n 2(3)由x =12at 2得第一个T 内位移x 1′=12a ×T 2=12aT 2其次个T 内位移x 2′=12a ×(2T )2-12a ×T 2=32aT 2第三个T 内位移x 3′=12a ×(3T )2-12a ×(2T )2=52aT 2……第n 个T 内位移x n ′=12a ×(nT )2-12a [(n -1)T ]2=2n -12aT 2所以x 1′∶x 2′∶x 3′∶…∶x n ′=1∶3∶5∶…∶(2n -1)(4)由v 2t =2ax 得v 1′∶v 2′∶v 3′∶…∶v n ′=1∶2∶3∶…∶n(5)由x =12at 2得t 1∶t 2∶t 3∶…∶t n =1∶2∶3∶…∶n(6)由x =12at 2得t =2xa即t 1′=2xat 2′=2×2x a -2x a =2xa (2-1)t 3′=2×3x a -2×2x a =2xa (3-2)… t n ′=2×nx a-2×(n -1)xa=2xa(n -n -1) 则t 1′∶t 2′∶t 3′∶…∶t n ′=1∶(2-1)∶(3-2)∶…∶(n-n -1)一、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简洁应用例1 机场跑道长为2 500 m ,喷气式飞机以恒定的加速度a =3.5 m /s 2加速,当速率达95 m/s 时可升空.假定飞机在到达此速率时因故要停止飞行,则喷气式飞机的制动系统至少要产生多大的加速度? 解析 设飞机从开头起飞到达到95 m/s 时前进的位移为x 1由v 2t -v 20=2ax ,代入数据解得x 1≈1 289.3 m.设飞机制动过程的加速度为a ′,飞机制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x2=2 500 m-1 289.3 m=1 210.7 m由0-v2t=2a′x2得:a′≈-3.73 m/s2,“-”号表示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 3.73 m/s2针对训练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的速度是v,到C点的速度是3v,则x AB∶x BC等于()A.1∶8 B.1∶6C.1∶5 D.1∶3答案A解析由公式v2t-v20=2ax,得v2=2ax AB,(3v)2=2a(x AB+x BC),两式相比可得x AB∶x BC=1∶8.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例2一观看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头做匀加速运动时(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车厢间间隙可以不计)()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看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看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C.在连续相等时间里经过观看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n-1)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看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n解析设每节车厢长为l,由2ax=v2t得第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看者时v1=2al,同理,其次节车厢末端经过观看者时v2=2a·2l……第n节车厢末端经过观看者时,v n=2a·nl,所以有v1∶v2∶v3∶…∶v n=1∶2∶3∶…∶n,选项A正确.由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比可知经过观看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n-1),选项C正确.答案AC三、追及相遇问题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确定要抓住(1)位移关系:x2=x0+x1.其中x0为开头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x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物体的位移.(2)临界状态:v1=v2.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毁灭恰好避开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临界、最值问题.2.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三种方法(1)物理方法: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2)数学方法: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表达式是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利用判别式进行争辩:在追及问题的位移关系式中,若有两个解,并且两个解都符合题意,说明相遇两次;有一个解,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无解,说明不能够追上或相遇.(3)图像法:对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可利用图像法分析,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例3一辆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启动的瞬间,另一辆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1)汽车确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2)在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汽<v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当v汽>v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大?解析(1)由于汽车做加速运动,故汽车确定能追上自行车.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相等,x汽=x自,即12at2=v自t,得:t=2v自a=2×63s=4 sv汽=at=3×4 m/s=12 m/s(2)开头阶段,v汽<v自,两者间的距离渐渐变大.后来v汽>v自,两者间的距离又渐渐减小.所以当v汽=v自时,两者距离最大.设经过时间t1,v汽=v自,则at1=v自,代入得t1=2 s此时x自=v自t1=6×2 m=12 mx汽=12at21=12×3×22 m=6 m最大距离Δx=x自-x汽=6 m答案见解析1.速度位移关系:v2t-v20=2ax.2.初速度为零的几个比例式.3.刹车类问题:首先应确定刹车时间t刹=-v0a,然后将给定的时间与t刹对比再进行求解.4.逆向思维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向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追及相遇问题⎩⎪⎨⎪⎧一个条件:速度相等两个关系:位移关系、时间关系1.(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简洁应用)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1∶2,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为()A.1∶2 B.1∶4C.1∶ 2 D.2∶1答案B解析由0-v20=2ax得x1x2=v201v202,故x1x2=(12)2=14,B正确.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假如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 .1.2 m B .3.6 m C .6.0 m D .10.8 m答案 C解析 将该自由落体运动时间分成了相等的三段,由其规律知:第T 内、第2T 内、第3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1∶3∶5,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1.2 m ,则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为x =1.2×5 m =6.0 m ,故选C. 3.(追及相遇问题)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 /s ,B 车在后,其速度v B =30 m/s ,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x 0=85 m 时才发觉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马上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答案 不会 5 m解析 B 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v 2t -v 20=2ax ,得a B =-v 2B2x =-2.5 m/s 2假设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 两车速度相等,对B 车有 v A =v B +a B t 解得t =8 s此时,B 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2a B t 2=160 mA 车位移为x A =v A t =80 m因x B <x 0+x A ,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Δx =5 m.题组一 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1.一辆汽车以20 m /s 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行驶,当汽车以大小为5 m/s 2的加速度刹车时,其刹车距离为()A .40 mB .20 mC .100 mD .4 m 答案 A 解析 已知v 0=20 m /s ,a =-5 m/s 2,v t =0,由v 2t -v 20=2ax得刹车距离x =-v 202a =-2022×(-5)m =40 m .A正确.2.2021年岁末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南海传出“顺当完成作战科目试验”的消息.歼15战机成功起降“辽宁舰”,确立了中国第一代舰载机地位.如图1所示,航空母舰上有挂念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战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 /s 2, 战机滑行100 m 时起飞,起飞速度为50 m/s ,则航空母舰静止时弹射系统必需使歼15战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图1 A .10 m /s B .20 m/s C .30 m /s D .40 m/s答案 D解析 依据运动公式v 2t -v 20=2ax ,解得v 0=v 2t -2ax =502-2×4.5×100 m /s =40 m/s.D 正确.3.一滑雪运动员由静止开头沿足够长的斜坡匀加速下滑.当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那么,当他的速度是v2时,下滑的距离是( ) A.l 2 B.2l 2 C.l 4 D.3l 4 答案 C 解析 由v 2t -v 20=2ax知v 2t =2al ,得l =v 2t 2a ;当速度为v t 2时有(v t 2)2=2al 1,得l 1=v 2t 8a =l4,C 正确. 4.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头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 ,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 .3 m /s B .4 m/s C .6 m/s D .2 2 m/s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v 2t =2ax,22=2a ·x2,故v t =2 2 m/s ,D 正确.5.一列火车由静止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出站,设每列车厢的长度相同,不计车厢间间隙距离,一观看者站在第一列车厢前端,他通过测时间估算出第一列车厢末端驶过他时的速度为v 0,则第n 列车厢末端驶过他时的速度为( )A .n v 0B .n 2v 0 C.n v 0 D .2n v 0 答案 C解析 由v 2t =2ax 得:v 20=2a ·lv 2=2a ·nl联立解得:v =n v 0,故选C.题组二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后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终1 s 内的位移是( ) A .3.5 m B .2 m C .1 m D .0 答案 B解析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以把这个过程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所以由14 m 7=x 11得,所求位移x1=2 m.7.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A .v 1∶v 2∶v 3=3∶2∶1B .v 1∶v 2∶v 3=3∶2∶1C .t 1∶t 2∶t 3=1∶(2-1)∶(3-2)D .t 1∶t 2∶t 3=(3-2)∶(2-1)∶1 答案 BD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秒内与第2秒内位移大小之比为x 1∶x 2,在通过第1米时与通过第2米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1∶v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1∶x 2=1∶3,v 1∶v 2=1∶2 B .x 1∶x 2=1∶3,v 1∶v 2=1∶2 C .x 1∶x 2=1∶4,v 1∶v 2=1∶2 D .x 1∶x 2=1∶4,v 1∶v 2=1∶2 答案 B解析 物体从静止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所以x 1∶x 2=1∶3;由v 2t =2ax 得v 1∶v 2=1∶ 2.9.一观看者发觉,每隔确定时间就有一个水滴自8 m 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当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其次滴水离地面的高度是(g 取10 m/s 2)( ) A .2 m B .2.5 m C .2.9 m D .3.5 m答案 D解析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知相邻水滴位移比为1∶3∶5∶7,所以其次滴水到地面(第一滴)的距离应为总高度的71+3+5+7=716,所以其离地距离为716×8 m =3.5 m.题组三 追及相遇问题及综合应用10.为了平安,汽车过桥时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动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10 s 时间通过一座长120 m 的桥,过桥后的速度是14 m/s.请计算: (1)它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有多大; (2)桥头与动身点的距离多远. 答案 (1)10 m/s (2)125 m解析 (1)设汽车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过桥后的速度为v 2,则有x =v 1+v 22tv 1=2xt -v 2=(2×12010-14) m /s =10 m/s.(2)汽车的加速度a =v 2-v 1t =14-1010m /s 2=0.4 m/s 2桥头与动身点的距离x ′=v 212a =1002×0.4m =125 m.11.高速大路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但由于在高速大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很大,雾天曾毁灭过几十辆车追尾的事故,造成极大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现假设某条高速大路限制速度为120 km /h ,某种雾天的能见度(即观看者与能观看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37 m ,汽车紧急制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8 m/s 2,制动时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觉状况到踩下刹车的时间,该时间内汽车照旧匀速运动)为0.6 s ,求:(1)当汽车速度为120 km /h 时,突然以8 m/s 2的最大加速度紧急制动,从踩下刹车到汽车停止运动,汽车滑行的距离x ;(2)在该雾天,为了平安,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 . 答案 (1)69.4 m (2)20 m/s解析 (1)v 1=120 km/h =1003 m/s ,v 2=0,a =-8 m/s 2 2ax =v 22-v 21解得:x =6259m ≈69.4 m.(2)能见度37米为停车总位移,设反应时间位移为x 1,刹车位移为x 2有 x 1=v t,2ax 2=0-v 2,且x 1+x 2=37 m 解得:v =20 m/s12.一辆货车以8 m /s 的速度在平直铁路上行驶,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 m 处有一辆客车以72 km/h 的速度向它靠近.客车司机发觉后马上合上制动器,但客车要滑行2 000 m 才能停止.求: (1)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答案 (1)0.1 m/s 2 (2)见解析 解析 (1)由v 2t -v 20=2ax得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22x =2022×2 000m /s 2=0.1 m/s 2(2)假设不相撞,设两车达到共同速度用时为t ,则 v 2-at =v 1,t =120 s货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1=v 1t =8×120 m =960 m 客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2=v 1+v 22t =1 680 m 位移大小关系:x 2=1 680 m>600 m +x 1=1 560 m ,故会相撞.。
高一物理学案-第3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三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要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t =v0+at.(2)位移公式:s =v0t +12at2. (3)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X二、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可获得的信息(如图所示)(1)由图像可直接读出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图像与纵轴的交点(截距)表示初速度.(2)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3)图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时间等分(设相等的时间为T)的比例式(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n =1∶2∶3∶……∶n(2)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s1∶s2∶s3∶……∶sn =12∶22∶32∶……∶n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s1′∶s2′∶s3′∶……∶sn ′=1∶3∶5∶……∶(2n -1)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位移为s)的比例式(1)通过前s 、前2s 、前3s ……、前ns 时的速度之比v1∶v2∶v3∶……∶vn =1∶2∶3∶……∶n(2)通过前s 、前2s 、前3s ……、前ns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 =1∶2∶3∶……∶n(3)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 ′=1∶(2-1)∶(3-2)∶……∶(n -n -1)注意 (1)以上比例式成立的条件是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应用比例关系,可使问题简化.【典型例题】【例题1】 【题干】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 m/s2,求:(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多大?(2)前4 s 的位移多大?(3)第4 s 内的位移多大?【解析】 (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由v1=v0+at1得v1=0+2×5 m/s=10 m/s(2)前4 s 的位移由s1=v0t +12at2 得s1=0+12×2×42 m=16 m (3)物体第3 s 末的速度v2=v0+at2=0+2×3 m/s=6 m/s则第4 s 内的位移s2=v2t3+12at32=6×1 m+12×2×12 m=7 m 【例题2】【题干】一个物体以v0=8 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D .5 s 内的路程是15 m【解析】由t =vt -v0a,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4 s ,又根据vt =v0+at ,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6 m/s ,A 对,B 错.根据s =v0t +12at2,物体2 s 内的位移是12 m,4 s 内的位移是16 m ,第5 s 内的位移沿斜面向下大小为1 m ,所以5 s 内的路程是17 m ,C 对,D 错.【答案】AC【例题3】【题干】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 m 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2 s ,汽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15 m/s.求:(1)汽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汽车的加速度;(2)汽车的出发点O 到A 点的距离.【解析】(1)设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过A 点时速度为vA ,故由s =v0+vt 2t 得sAB =vA +vB 2t 代入数据解得vA =12 m/s对AB 段有a =vB -vA t=1.5 m/s2 (2)对OA 段(v0=0),由vt2-v02=2as 得sOA =vt2/2a =48 m【答案】(1)12 m/s 1.5 m/s (2)48 m【例题4】【题干】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 、第2个2 s 和第5个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A .1∶4∶25B .1∶3∶5C .1∶3∶9D .2∶2∶1【解析】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2n-1),所以质点在第1个2 s 、第2个2 s 和第5个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9,因此选C.【答案】C【课后作业】【基础】1、【题干】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快捷、方便、舒适的家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正越来越多的走进寻常百姓家中.汽车起动的快慢和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是衡量汽车性能的指标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启动后在第10 s 末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前10 s 内汽车运动的距离为150 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0 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 m/sB. 第10 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 km/hC. 第1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70 m/sD. 前1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5 m/s【答案】B【解析】A、汽车的速度表显示的是瞬时速度,由图可知在第10s末汽车的瞬时速度是70km/h,故A错误,B正确;C、10秒内汽车的位移是150m,则在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15m/s,故CD错误。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学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课标要求】: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2.学会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计算3.渗透极限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v-t 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二、【学习目标】:1. 研读教材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
2.记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3. 通过对加速度定义式的变形,找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 通过对速度—时间下的面积的研究,找到反映位移与时间关系的三个表达式。
5. 通过研究上述四个表达式,找出最佳方法,利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问题1】结合图像的研究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对比:如图,A 、B 、C 、D 四个质点的v -t 图象中哪些图像表示匀速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哪些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哪些图像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哪些图像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A 、B 为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 (2)C 、D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变(3)C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与初度方向相同 (4)D 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与初度方向相反2、求出A 、B 、C 、D 四个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3秒内的位移【参考答案】:(1)A 、B 的加速度为零。
A 在3s 内的位移是45m, B 在3s 内的位移是-45m ;(2)C 的加速度是5m/s 2,位移是67.5m ;(3)D 的加速度是-5m/s 2,位移是45m 。
【问题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34-42页并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并说明公式中各量代表的是的意义。
参考答案:o v v at =+,其中v 是末速度,0v 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三者都是矢量,且与正方向相同,t 是时间,是标量。
(物理一轮复习资料)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高二物理第二讲《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基本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且 不变的运动.(2)分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三个基本公式①速度公式:v = . ②位移公式:x = .③位移速度关系式:=-202v v .(2)平均速度公式:v = .【理解要点】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点说明(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
(2)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
例1.一物体在与初速度相反的恒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 0=20 m/s ,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求:(1)物体经多少秒后回到出发点? (2)由开始运动算起,求6 s 末物体的速度.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1.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x 2-x 1=x 3-x 2=…=at 2.还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202tt v v v v +==. 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v 0和末速度v t 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22202t x v v v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1)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x 2∶x 3…= . (2)1 T 末、2T 末、3T 末……速度之比v 1∶v 2∶v 3…=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例2.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3:2:1… B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 C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D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例3. 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拍摄此下滑过程得到的同步闪光(即第一次闪光时物块恰好开始下滑)照片如图1-2-1所示.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根据照片测得物块相邻两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 =2.40 cm ,BC =7.30 cm ,CD =12.20 cm ,DE =17.10 cm.由此可知,物块经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巩固练习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3 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22.飞机从停机坪沿直线滑出,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分别是2m、4 m、6 m,那么( )A.飞机做匀加速运动B.飞机做匀速运动C.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D. 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3.如图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4.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不可求得()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5、如图所示,传送皮带的水平部分AB是绷紧的.当皮带不动时,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AB所用的时间为t1,从B端飞出时速度为v1.若皮带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滑块同样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AB所用的时间为t2,从B端飞出时的速度为v2,则t1和t2、v1和v2相比较,可能的情况是( )A.t1=t2B.t2>t1C.v1=v2D.v1>v26、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内位移为6 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内位移为2 m,求:(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多少时间.7、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科学思维]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推导方法. 3.[科学思维]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一、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公式:v 2t -v 20=2ax ;若v 0=0,则v 2t =2ax . 2.推导:速度公式v t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由以上两式可得:v 2t -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1.公式:v x 2=v 20+v 2t 2.2.推导: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x 的初、末速度分别是v 0和v t ,加速度为a ,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x 2,则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对前一半位移:v 2x 2-v 20=2a ·x 2,对后一半位移v 2t -v 2x 2=2a ·x 2,即v 2x 2-v 20=v 2t -v 2x 2,所以v x 2=v 20+v 2t2.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公式v 2t -v 20=2ax 适用于所有的直线运动.(×)(2)公式v 2t -v 20=2ax 中的四个物理量都是矢量,各量的正、负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3)因为v 2t -v 20=2ax ,则v 2t =v 20+2ax ,所以物体的末速度v t 一定大于初速度v 0.(×) (4)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x 2>v t2的关系才是成立的.(×)2.物体从长为L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底端时的速率为v ,如果物体以v 0=v2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斜面上滑,上滑时的加速度与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则可以达到的最大距离为( )A .L 2B .L 3C .L4 D .2L C [对于下滑阶段有:v 2=2aL , 对于上滑阶段:0-⎝ ⎛⎭⎪⎫v 22=-2ax ,联立解得x =L4,A 、B 、D 错误,C 正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提示:由v 2-v 20=2ax 得x =v 22a=3240 m.2t 20(1)适用条件:公式表述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v 0、v t 、a 、x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 0方向为正方向.①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做减速运动时,a 取负值.②x >0,说明物体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 <0,说明物体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2.两种特殊形式(1)当v 0=0时,v 2t =2ax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v t =0时,-v 20=2ax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例1】 我国多地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某地雾霾天气中高速公路上的能见度只有72 m ,要保证行驶前方突发紧急情况下汽车的安全,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太大.已知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1)若前方紧急情况出现的同时汽车开始制动,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多大?(结果可以带根号)(2)若驾驶员从感知前方紧急情况到汽车开始制动的反应时间为0.6 s,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多大?思路点拨:①该问题中减速过程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可用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求解.②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汽车刹车的加速度a=-5 m/s2,要在x=72 m内停下,设行驶的速度不超过v1,由运动学公式有:0-v21=2ax代入题中数据可得v1=12 5 m/s.(2)设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超过v2,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0内汽车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1,则x1=v2t0刹车减速位移x2=-v222ax=x1+x2联立各式代入数据可得v2=24 m/s.[答案](1)12 5 m/s (2)24 m/s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求解思路(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标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2)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据公式特点选用恰当公式.(3)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跟进训练]1.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50 m/s,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具有的最大速度为30 m/s,则:(1)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时间才能起飞?(2)航空母舰的跑道至少应该多长?[解析](1)飞机在跑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当有最大初速度、最大加速度时,起飞所需时间最短,故有t =v t -v 0a =50-305s =4 s则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的加速时间至少为4 s. (2)由v 2t -v 20=2ax 得x =v 2t -v 202a =502-3022×5m =160 m ,即航空母舰的跑道至少为160 m.[答案] (1)4 s (2)160 m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汽车以2 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启动,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分别计算汽车1 s 、2 s 、3 s 、4 s 末的速度,以及1 s 、2 s 、3 s 、4 s 末的速度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v =at 知v 1=2 m/s ,v 2=4 m/s ,v 3=6 m/s ,v 4=8 m/s ,故v 1∶v 2∶v 3∶v 4=1∶2∶3∶4,速度比等于时间比.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x 的初末速度分别是v 0和v ,加速度为a ,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x 2,则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对前一半位移v 2x 2-v 20=2a ·x 2,对后一半位移v 2-v 2x2=2a ·x 2,即v 2x 2-v 2=v 2-v 2x 2,所以v x 2=v 20+v22.由数学知识知:v x 2>v t 2=v 0+v2.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比例 (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通过前x 、前2x 、前3x ……位移时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5)通过前x 、前2x 、前3x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3∶…∶n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Ⅰ∶t Ⅱ∶t Ⅲ∶…∶t n =1∶(2-1)∶(3-2)∶…∶(n -n -1).【例2】 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 s 末的速度为4 m/s.求:(1)第6 s 末的速度; (2)前6 s 内的位移; (3)第6 s 内的位移.思路点拨:①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注意区别前6 s 和第6 s 的确切含义. [解析] (1)由于第4 s 末与第6 s 末的速度之比v 1∶v 2=4∶6=2∶3故第6 s 末的速度v 2=32v 1=6 m/s.(2)由v 1=at 1得a =v 1t 1=44m/s 2=1 m/s 2. 所以第1 s 内的位移x 1=12a ×12 m =0.5 m第1 s 内与前6 s 内的位移之比x 1∶x 6=12∶62故前6 s 内小球的位移x 6=36x 1=18 m. (3)第1 s 内与第6 s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Ⅵ=1∶(2×6-1)=1∶11故第6 s 内的位移x Ⅵ=11x Ⅰ=5.5 m. [答案] (1)6 m/s (2)18 m (3)5.5 m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选取技巧(1)对于初速度为零,且运动过程可分为等时间段或等位移段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优先考虑应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2)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用比例关系,可使问题简化.[跟进训练]2.(多选)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 垂直进入两个相同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二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设冰壶可看成质点)( )A .v 1∶v 2=2∶1B .v 1∶v 2=2∶1C .t 1∶t 2=1∶ 2D .t 1∶t 2=(2-1)∶1BD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两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1),故所求时间之比为(2-1)∶1,所以C 错误,D 正确;由v =at 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1∶2,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2∶1,故A 错误,B 正确.]1.物理观念:速度与位移关系v 2-v 20=2ax . 2.科学思维: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后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 ( )A .3.5 mB .2 mC .1 mD .0B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所以由14 m 7=x 11得,所求位移x 1=2 m ,故B 正确.]2.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的速度是v ,到C 点的速度是3v ,则x AB ∶x BC 等于 ( )A .1∶8B .1∶6C .1∶5D .1∶3A [由公式v 2t -v 20=2ax ,得v 2=2ax AB ,(3v )2=2a (x AB +x BC ),两式相比可得x AB ∶x BC =1∶8.]3.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秒内位移和第3秒内位移的比为( )A .1∶9B .1∶5C .1∶4D .1∶316B [根据x =12at 2得1 s 内、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第1 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5,故B 正确,A 、C 、D 错误.]4.(新情境题)歼31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第五代单座双发战斗机,某次该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4.0 m/s 2,飞机速度达到80 m/s 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刚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紧急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0 m/s 2.请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那么,设计的跑道至少要多长?[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可得飞机匀加速和匀减速阶段的位移分别为x 1=v 2t2a 1=8022×4.0 m =800 mx 2=v 2t2a 2=8022×5.0m =640 m所以,设计的跑道至少长x =x 1+x 2=(800+640)m =1 440 m.[答案] 1 440 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方向,不要死套公式而不分析实际的客观运动。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讲练法、推理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来学生上述规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2、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有关问题。
3、提问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学生在白纸上书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2)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检查和评析(3)据,消去时间,同学们试着推一下,能得到一个什么关系式。
(4)学生推导后,抽查推导过程并在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5)教师说明:一般在不涉及时间的前提下,我们使用刚才得到的推论求解。
(6)在黑板上板书上述三个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a.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发射炮弹时,炮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是,枪筒长0.64m,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 b:用CAI课体模拟题中的物理情景,并出示分析思考题: 1)枪筒的长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哪个物理量? 2)枪弹的初速度是多大? 3)枪弹出枪口时的速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什么速度? 4)据上述分析,你准备选用哪个公式求解? C: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并抽查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2)用投影片注视巩固练习I: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0=2m/s,加速度a=0.1 ,求 A:前4s内通过的位移 B:前4s内的平均速度及位移。
高中物理1.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优秀教案
第八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1.会推导匀变速度直线运动位移和速度关系式;2.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运动问题。
学习过程:【思考与讨论1】估测楼房的高度〔教材P34 活动3〕【针对训练1】〔教材P41 5题〕【思考与讨论2】飞机跑道的设计〔教材P33 活动1〕知识点一:匀变速度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1.关系式的推导2.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例1】: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末速度为6 m/s,加速度大小为2 m/s2,求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针对训练2】: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其着陆速度为60 m/s,它着陆后,还能在笔直的跑道上滑行多远?【思考与讨论3】喷气式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教材P33 活动2〕【针对训练3】:〔教材P34 6题〕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求解思路: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注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画出分析的草图〕2.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哪些是量,哪些是未知量,据公式特点选用恰当公式;〔写出依据的公式〕3.建立正方向,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计算出结果〕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根本公式的比拟:一般形式v0=0涉及的物理量不涉及速度公式v t=v0+at v=at v t、v0、a、t 位移x位移公式x=v0t+12at2x=12at2x、v、t、a 末速度v t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v2t-v20=2ax v2t=2ax v t、v0、a、x 时间t 平均速度求位移公式x=v0+v t2tx=v t2tx、v0、v t、t 加速度a例2:如下图,一滑雪运发动从85 m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s,末速度是5.0 m/s,滑雪运发动通过这段斜坡需要多长时间?【针对训练4】:〔教材P34 2题〕【思考与讨论4】对交通事故的分析〔教材P35 开展空间〕【稳固训练】1.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到驶过第一个100 m时,速度增加了10 m/s,汽车驶过第二个100 m时,速度的增加量是()A.4.1 m/sB.8.2 m/sC.10 m/sD.20 m/s2.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与5 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A.5∶4B.4∶5C.3∶4D.4∶33.一辆汽车行驶在水平公路上,为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突然紧急刹车,车轮停止转动,最终停下来.在公路上留下一段长度为10 m的直线刹车痕迹,路边限速显示牌显示该路段的最高行驶速度为30 km/h,假设将汽车刹车的运动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5 m/s2.(1)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速?(2)求该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所需时间?4.(多项选择)一辆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需刹车,从某时刻开始,其速度平方v2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为v2=(16-4x)(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初速度为4 m/sB.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C.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 m/sD.汽车的刹车时间为2 s小结:。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编号:④】1.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运用图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at v v t +=0的意义和应用。
3.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2021at t v s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02=-,知道他们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学习重点与难点】1.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推导,各个公式直接的联系。
2.运用公式分析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1. 回顾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公式 。
2. 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为 ,位移公式为 。
3. 由加速度公式 可得出一个初速度为v 0的匀加 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为 ,并做出对应的速度图象, 图象上的截距表示 ,斜率表示 , 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 。
4.由速度图象的作用可推出初速为v 0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为 。
自主探究:1. 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上述得出的结论还成 立吗 ,其速度图象的形状应为什么样子?2.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加速度为a ,时间为t )。
3.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 ,(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加速度为a ,时间为t )。
自主检测:1.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 ]A.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还是增大的B.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还是减小的C.不管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D.因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2.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是15m/s,则经第一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A.2m/s B.2.5m/s C.5m/s D.10m/s3.一辆车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lD.以上说法都不对4.课本P56,第3、4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掌握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车、计时器、计量尺、秒表。
教学素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导入,引入新课,与学生简单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讲解,上课时间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和规律实验设计,上课时间10分钟,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并解释实验步骤,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实验操作,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上课时间20分钟,与学生一同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规律总结,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练习,上课时间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业布置,上课时间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问题检查反馈,上课时间5分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作业布置和练习的反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可利用其他现象进行教学延伸,如自由落体运动、抛物线运动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对象: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 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视频或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验或视频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指出常见错误和解题技巧。
五、教学反思(5分钟)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形表示方法,如v-t图和s-t图。
2.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相关问题,如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等。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果。
六、实验验证(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如滑块和轨道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七、拓展学习(10分钟)1. 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物体自由落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地球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职业应聘模拟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职业应聘模拟大赛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职业应聘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和职业素养,我们特举办此次职业应聘模拟大赛。
二、活动目的1. 提供一个模拟真实应聘场景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应聘技巧。
2.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招聘流程和要求,增强对职业市场的认知。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4. 增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参与对象全体在校学生五、活动流程1. 报名阶段([报名时间])发布活动通知,介绍比赛规则和流程。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报名表格,提交个人简历。
2. 初赛阶段([初赛时间])对报名学生进行简历筛选,选出优秀者进入初赛。
初赛采用面试形式,由专业评委进行评审。
评选出若干名选手进入决赛。
3. 决赛阶段([决赛时间])决赛包括自我介绍、案例分析、现场问答等环节。
邀请企业 HR 担任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进行打分。
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4. 颁奖仪式(决赛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和奖品。
邀请企业代表发言,分享招聘经验和职业建议。
六、活动宣传1. 在学校官网、公众号、宣传栏等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
2. 邀请各学院辅导员进行宣传推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举办宣讲会,介绍活动详情和参赛注意事项。
七、活动准备1. 邀请企业 HR 和专业教师担任评委。
2. 准备比赛所需的场地、设备和道具。
3. 组织志愿者进行现场服务和秩序维护。
4. 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和比赛规则。
八、奖项设置1. 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优秀奖若干名。
2. 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3. 优秀选手有机会获得企业实习或就业推荐。
九、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评委酬金:[X]元3. 奖品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总计:[X]元十、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推导;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或动画;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2. 提问学生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有何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2.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巩固知识点;3. 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解决;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巩固知识点;2. 强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及时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导环节,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匀变速直线的运动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主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其他领域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保持恒定。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2.2 基本术语(1)初速度: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2)末速度:物体运动结束时的速度。
(3)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4)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3.1 位移公式推导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位移与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 = v0t + 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2 位移公式的应用(1)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位移。
(2)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求位移。
(3)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位移,求时间。
第四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4.1 速度公式推导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 = v0 + at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4.2 速度公式的应用(1)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末速度。
(2)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求加速度。
(3)已知初速度和加速度,求任意时刻的速度。
第五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5.1 加速度公式推导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 = (v v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2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高考大纲:★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Ⅱ
自主学习: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及推论?(高考热点:多过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
v-t 公式: ;
x-t 公式: ;
x-v 公式: ;
●推论:
v = ;
v t/2= ;
v s/2= ;
△x = = = ;
1.公路上以72㎞/h汽车突然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后紧急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
4m/s2,求3s及6s末的速度?
●本题中已知物理量有、所求的物理量有。
所选的公式为。
●画出运动过程分析示意图(标出已知,未知量)
●本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2.上题中若求滑行48m所用的时间是?●则已知求 .所选公式
●画出运动分析示意图(标出已知,未知量)
3.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不变的加速度a做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大到初速度的n倍,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是。
●本题中已知物理量有、所求的物理量有。
●画出运动过程分析示意图(并标出各物理量)
●本题所选的公式为。
例1火车进站可视为匀减速运动,在停车前倒数第3个5 s内、第2个5 s内、第1个5 s内火车行驶的距离分别12.5 m、7.5 m、2.5 m.
试用多种方法求出火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小结:本题涉及的解题方法
解法一: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经过点A时的速度为v o,通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为t,对物体在AB段和AC段的运动分别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
(1)
……(2),对物体在OA
段的运动,运用位移速度关系式有:
……(3)解以上三式得,O与A 间的距离为:
点评:此解法分别以物体在OA、AB、AC段的运动为研究对象,选用位移公式和位移速度关系式列式,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四元(a、v o、t、s)方程组,但方程只有三个,这
就需要有较高的消元技巧(由前两式消去v o t 得,消去at2得,再由这两式和第三式消去a、v o、t,求得s),此解法为试题参考答案提供的解法。
解法二:设OA间距为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物体在AB间、BC间的运动时间分别为t1.t2,对物体在OA间、OB间、OC 间的运动分别运用位移公式有:……(1),……(2)依题意应有:t1=t2………(3),解以上三式,得OA 间距为:
点评:此解法紧紧抓住物体在AB段与BC段所用时间相等这一已知条件,分别以物体在OA 间、OB间、OC 间的运动为研究对象,运用位移公式列式,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
型:,进行求解,不需要较强数学技巧。
解法三: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经过点A 时的速度为v o,通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为t,
对物体在AC 间的运动运用平均速度公式有: (1)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
得:……,(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相邻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相等”,即得:………,(3)对物体在OA段的运动,运用位移速度关
系式有:………(4),解以上四式,得OA 间距为:。
解法四: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经过点A时的速度为v o,通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为t,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相邻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相等”,
即得
:……(1),对物体在AB 间的运动运用位移公式有:……(2),对物体在OA 间的运动运用位移速度关系式有:………(3),解以上三式,
得OA 间距为:。
点评:这两种解法运用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使求解过程比解法一简单些。
解法五:设物体经过A点时的时刻为t o,建立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1所示,则三角形Ot o a的面积为OA间的距离s,三角形O (t o+t)b的面积为OB间的距离s+L1,三角形O (t o+2t)c 的面积为OC间的距离s+L1+L2
,由于上述三角形相似,由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
(1)
(2)
解以上两式,得OA 间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