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汉字偏误。

汉字偏误指的是外国留学生在书写和使用汉字时,由于对汉语的语音和文字特点不熟悉,造成书写错误或用字不当的现象。

一般来说,汉字偏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形混淆、误用生僻字、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误写同音字和异形字等方面。

下面将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进行分析。

一、音形混淆由于中文拼音和拉丁文拼音系统的不同,外国留学生常常在音形上出现混淆。

例如,L和N音相近,容易混用“老”和“奶”,“里”和“你”等字。

R和L音相似,容易混用“热”和“乐”,“荣”和“弄”,“鸭”和“压”等字。

C和S音相似,容易混用“错”和“初”,“华”和“画”等字。

棘手的是,有些汉字音形相同,但意义截然不同,如“洪”(大水)和“红”(颜色),“话”(谈话)和“化”(改变)等等。

二、误用生僻字生僻字是文学语言中常见的用以表达特定含意的汉字,包括俗字和文言字等,不常用,难以记忆。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字时,常常误用生僻字。

例如,“卜”字和“篷”字非常相似,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外国留学生很容易把它们弄混,导致书写错误。

此外,“弭”字和“迷”字的读音非常接近,造成在写作时混淆。

因此,在学习汉字时,应该注意生僻字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注意认清汉字的内涵意义和字形结构。

三、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汉字是一种形音义的文字,它除了表达事物内涵,还有一定的书写规律。

而且汉字在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上与其他语言都不相同,因此外国留学生易出现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的情况,比如“句”字和“既”字,以及“乙”和“飞” 等容易混淆的字。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应该多加练习汉字书写,熟悉多种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从而确保汉字的准确书写。

四、误写同音字和异形字汉语中有很多同音字和异形字,如“好”字和“号”字,容易混用或误写。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需要认真学习汉字的同音异形规律,并加强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要记忆并区分近义词和同音字,减少误写汉字的概率。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论文关键词】声调偏误负迁移母语非声调语言【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以英语学生、韩语学生、越南语学生为例,描写了外国学生在汉语声调上的语音偏误表现,简要的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如母语的负迁移、汉语声调自身的特点、过度泛化以及教学因素,并认为无论对非声调母语的学习者,还是有声调母语的学习者,汉语声调都会成为学习的难点。

一、引言世界上任何语言的语音都不可能没有声调的变化,只不过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会影响词的意义。

而在声调语言中,声调是有系统地利用不同调值来分辨音节或某一个词的语义,汉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声调语言。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调值为55、35、214、51,由于汉语声调这种升降曲折的变化,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产生偏误最普遍的难点,以至于中国语汇中有了“洋腔洋调”这样的词语。

从汉语语音来看,外国人学习汉语在声、韵、调上都会产生偏误,本文仅就不同母语的外国学生在向目标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中,某一静态阶段的语音状况——汉语声调做一简要分析,分析外国学生在汉语声调输出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及产生偏误的原因。

本文的观察对象主要是汉语零起点及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学习者,平均年龄二十四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语言材料大多以对外汉语初级水平教材为主,方法是随机记录、统计、总结、分析。

二、外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表现1.无声调语言——以欧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例英语是非声调语言,英语学生对汉语的声调极为陌生,他们对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很不习惯。

主要表现为:(1)阴平55,读不到位,起点较低,但阴平调值是四声中掌握较好的一个,这个音类似英语平调。

(2)阳平35,往往起点太高,升不上去。

有时尽管加大声音,把音拖长仍发不成升调,有的学生用英语的升调代替汉语的第二声,但是汉语的第二声是在一个音节上的音高变化,音高是渐升的,而英语是先平最后尾音很快上扬。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不管⋯,[都]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也] ⋯另如:结构: 除了⋯以外, [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beside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除了⋯以外, 也⋯”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

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2 )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在汉语中, 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 后次; 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常常导致偏误。

这些偏误包括词语的用法、语序和语气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分析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造成偏误的原因1.母语影响外国人学习汉语时,母语的语言习惯会影响到语法的学习和应用。

许多外国人的母语中,词语语序和汉语不同,因此他们很难正确地运用语法。

例如,英语中的主谓宾语语序为“主语+谓语+宾语”,而中文中的语序通常为“主语+谓语+宾语”。

2.语法规则复杂汉语的语法规则相对比较复杂,许多语言学者认为中国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因此,外国学生常常会遇到不同的语法困难,例如时态、语气和介词等。

3.文化差异汉语的语法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一些文化概念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或其他外语,所以外国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或学习。

例如,“谦虚”和“尊敬”在汉语中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在学习和使用这些词语时,外国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二、解决偏误的方法1.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当加强对于汉语的语法规则的学习,例如词序、主谓宾语等。

了解汉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外国学生减少使用汉语时的偏误。

学生可以阅读汉语语法书籍、参加语言学习班,并进行汉语阅读和书写实践。

2.注重语境理解学生应当注重语境的理解,句子的上下文有助于理解各种语言表达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如果没有语境或文章背景,学生可能会产生不正确的词语搭配或用法。

例如,“我昨天吃的鱼很好吃”这句话中,如果没有上下文,很难理解“吃”的是“鱼”还是“很好吃”。

3.实际应用语言实际应用语言是很重要的。

学生应当在真实环境中使用汉语,例如和中国人沟通、阅读中文报纸等。

只有实际操作汉语,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

4.及时纠正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犯一些错误,如果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就能够减少其在日后学习中的影响。

学习时应该重视错误的处理,并找到正确的方法来纠正错误。

总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了解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它。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

这种现象不仅在初学者中普遍存在,甚至在高级学习阶段也时有发生。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不仅影响他们的汉语能力表现,还可能导致交流误解和沟通障碍。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对于理解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因此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外国留学生常见的汉字偏误现象,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汉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及改进方法,对于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1.2 研究目的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交流能力。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以及改进方法和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他们,提高他们的汉字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的目的还在于为教育部门和汉语教学机构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交流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的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有助于深入了解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他们的汉语学习效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情况,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知识。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也有利于促进汉语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提高外国学生汉语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动词运用的偏误,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有效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水平,以及弘扬中华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一定量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不同种类动词的缺失情况,并就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候出现的偏误的类型、偏误出现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做初步探讨,以期找到减少外国人在学习中出现偏误的方法。

以下就从外国人动词偏误类型及其出现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在今后的学习中去。

外国人动词偏误类型外国人在学习过程中在动词方面出现的偏误大约分为语用和语法两个层面。

而就语用层面来说,又有近义词混淆、词意混淆以及不合理搭配等情况;语法层面则有误用、多余、缺失等方面的偏差。

以下将对此一一进行叙述。

(一)语用层面的偏误一、近义词混淆意义相近的动词误用多指在该用甲动词的地方却用了乙动词,而这两个动词的意义是相近的,因而产生偏误。

外国人学汉语者误用动词的情况是常见的,也是复杂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

如:“我下午见面朋友了”“他们都来机场送行他”。

“见面”“送行”在汉语里都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不能带宾语,如果想引出关涉的对象,可以借助介词来完成,表达为“和……见面”“为……送行”。

教师纠正这类偏误时,一是要讲清楚汉语里不及物动词的特点,二是要采用对比法,进行汉语和外国人母语的对比,要让让学生明确汉语中是通过介词结构来引出关涉的对象,并不断练习以增进学习效果。

2.名词误用为动词如:“这个问题我不会答案”“你和他关系了吗?”在汉语里,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个例子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而其用名词“答案“代替了动词“回答”,动词“回答”就是在名词“答案”后加上附加成分派生出来的;第二个例句的本意是:你和他联系了吗?毋庸置疑,应将”关系“改为“联系”。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词语偏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现象,探究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策略。

学习汉语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汉语的声调对词义有重要影响,而印欧语系则没有;汉语的词汇中,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较为普遍。

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也不尽相同,例如修饰语和中心语的顺序、动词和宾语的关系等。

这些难点使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面临诸多挑战。

词语偏误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它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词语偏误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

例如,学生可能会将“不好意思”和“对不起”混淆,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意思相似,但在某些场合下,它们的使用是不同的。

词语偏误会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某个词的正确用法而避免使用它,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表达效果。

词语偏误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使用错误的词语而失去分数。

外国学生出现词语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母语干扰:学习者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性地使用母语的语法和词汇,从而造成词语偏误。

缺乏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者可能不知道某个词的正确用法,导致使用错误。

文化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学习者可能不理解某些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某些场合下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词语偏误的类型也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同义词混淆:例如,“全部”和“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能。

声调错误:例如,“大”和“呆”虽然看起来很像,但它们的声调是不同的。

词性错误:例如,“快乐”是一个形容词,但学习者可能会错误地将其用作动词。

语境错误:例如,“请勿打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短语,但学习者可能会在不适当的时候使用它。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语法结构独特,对外国人学习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

一、汉语句子结构的错误汉语句子的结构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别,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出现句子结构错误的情况。

例如,他们经常将状语放在主语后面,导致句意不清。

正确的句子结构应该是“主语+谓语+状语”。

二、动词时态的误用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动词时态错误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动词的时态用法与汉语不同,需要适应汉语中表达时间的方式。

例如,他们经常使用“了”表示过去事件,而不是使用正确的过去时态。

需要注意的是,“了”只是表示动作的完成,而不一定表示过去。

三、量词的误用汉语中存在很多量词,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往往容易出错。

他们经常使用错误的量词或者不使用量词。

例如,他们会说“我有两个猫”而不是“我有两只猫”,或者说“我买了苹果”而不是“我买了几个苹果”。

正确使用量词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和地道。

四、语序的错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语序错误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语序与汉语不同,需要适应汉语的语序特点。

例如,他们经常将疑问词放在句子的末尾,而不是放在句子的前面。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疑问词+主语+谓语+其他成分”。

结论: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会出现语法偏误,主要是因为母语与汉语的差异导致的。

要克服这些偏误,外国人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不断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在教授汉语时应注重帮助外国人解决语法问题,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

总结: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出现语法偏误,主要包括句子结构的错误、动词时态的误用、量词的误用和语序的错误。

要克服这些偏误,外国人需要深入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通过语言交流和教师的指导来纠正错误。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中文和英文等西方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语法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外国人汉语的表达准确性,也反映出了中文和西方语言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首先,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是主谓宾语的搭配错误。

在中文中,主谓宾语的搭配必须是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否则会影响语句的表达准确性。

例如,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英语的主语放在汉语主语的位置,导致主谓宾语的搭配错误。

外国人通常会说“我去学校”,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去了学校”。

其次,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是词序的错误。

在中文中,词序的位置对语句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词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国人容易在句子的构造上犯错误。

例如,外国人常常会把英文的定语放在汉语的前面,导致词序的错误。

他们会说“一个大的书”,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一个大书”。

此外,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容易出现的语法偏误是时态的混淆。

在中文中,时态的表达方式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所不同,外国人往往会因此而产生混淆。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英语的过去时用在汉语的未来时上,导致时态的混淆。

他们会说“我昨天去了超市”,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明天要去超市”。

最后,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容易犯的一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冠词的误用。

在中文中,冠词的使用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外国人往往会因此而出现误用。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英文的冠词“a”用在汉语中导致语句表达不准确。

他们会说“我是一个老师”,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是老师”。

综上所述,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集中在主谓宾语的搭配、词序、时态和冠词的误用上。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外国人汉语的表达准确性,也反映出了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上的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这些语法偏误,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应该多加练习,注意中文的语法规则,增强对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

《2024年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范文

《2024年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范文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语音的掌握一直是泰国学生的难点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泰国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以期为汉语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类型1. 声母偏误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时,常常出现混淆的现象。

例如,将“z”和“j”,“c”和“ch”,“s”和“sh”等音混淆。

这主要是由于汉语和泰语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发音时难以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 韵母偏误在韵母方面,泰国学生常常出现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混淆等问题。

如将“an”和“ang”,“en”和“eng”等音混淆,以及将“zhi”、“chi”、“shi”等平翘舌音混淆。

这主要是由于泰语的音节结构与汉语不同,导致学生在掌握韵母的发音时存在困难。

3. 声调偏误声调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学生往往无法准确掌握汉语的四个声调,导致发音不准确。

这主要是由于泰语的声调系统与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三、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原因分析1. 母语负迁移由于泰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发音不准确。

例如,泰语的辅音和元音系统与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系统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在转换语言时出现困难。

2. 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视了语音的教学。

此外,部分教师可能没有针对泰国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掌握汉语的发音技巧。

3. 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也会影响其语音掌握情况。

在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下,学生可能无法充分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影响其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语音学习不够重视,那么其发音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针对母语负迁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比分析泰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发音技巧。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越南语:??ng tuc t?i .别生气我)越南语的“生气”可以带宾语。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青 衣
(1)词组内部成分的错序
这类偏误通常出现在数量词组、时间词组和表示称谓的同 位词组上,例如把“十楼”说成“楼十”,把“去年九月” 说成“九月去年”等。
青 衣
(2)并列成分的错序
• 汉语中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并列时,顺序是比较固定的, 而当两项或多项定语或状语并列时容易出现错序偏误。 • 一个中国有意义的地方 • 很多他借来的书 • 新一本关于中国的书 • 在北京昨天· · · • 对朋友又· · · • 给他及时 · · · 青
青 衣
剧终
青 衣
AFP金融理财师 /afp/ 浵獍

青 衣
三、误代偏误 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 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造成的。 这两个或几个形式,或者是意义相 同或相近,但用法不同;或者只是 形式上有共同之处(如字同),而 意义和用法不同;或者是用法相同, 意义相反。
青 衣
1、词语的误代 2、语法形式的误代 3、句式的误代
青 衣
1、词语的误代
青 衣
(2)定语的错序
• 定语的错序表现在定语的后置(即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 后),而且多发生在结构比较复杂的定语,比如介词短语 作定语、动词短语作定语等。 • 情况(关于那个工厂的) • 生活(在中国的) • 好机会(学习中文的) • 那本书(我买的)
青 衣
(3)“把”字的错序
• “把”是介词,却常常被学生当做副词使用。 • 老师把打开了教室的窗户。 • 请你们把拿出你们的本子。
鲁健骥
青 衣
鲁健骥,男,1938年9月生,北京 人,蒙古族。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 国语学院英语系,1960年至今从事 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编有《初级汉语课本》。
青 衣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odern chinese M125XIANDAI YUWEN2008.07用的留学生汉语教材,都是全国通用型的,很整齐,但不够灵活。

为了方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在地区,了解所在地区的方言、文化,了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特殊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考虑在全国通用的汉语教材中安排一些各地方言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各地补充一些方言的学习教材,使各地的汉语教材有自己的特色。

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削弱甚至消除地方方言对汉语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特点。

这样,教材能在学生的课内学习的汉语普通话和课外接触到的地方方言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既满足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实际需要,又能很好地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1]丁启阵.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张玉苹,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词法,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①据此,我们将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分成词类偏误和句型偏误两大类分别进行综述。

文章文献的主要来源为二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近70篇的语法偏误分析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6篇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词类偏误分析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

②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

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

③(一实词偏误分析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

1.副词偏误分析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

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词“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汉语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些语法错误。

本文将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动词时态错误汉语的动词时态系统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这导致了外国人经常在使用时态时出现错误。

例如,一些外国人在叙述过去事件时会错误地使用了现在时,或者反之。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态区分。

解决方法:1. 学习汉语的时态系统:外国人应该系统地学习汉语的时态系统,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的用法。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提高对汉语时态的理解。

2. 注意上下文:外国人在表达过去事件时应该注意使用过去时态,而在叙述现在事件时应该使用现在时态。

他们可以通过注意上下文来判断动词时态的正确使用。

二、数量词误用汉语的数量词系统也是外国人经常犯错误的一个领域。

外国人可能会错误地使用了错误的数量词,或者在数量词前后的搭配上出现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有类似的数量词系统。

解决方法:1. 学习常用的数量词:外国人应该学习常用的数量词,包括表示人、物、时间和空间的数量词。

他们可以通过背诵和使用这些数量词来加强掌握。

2. 注意数量词的搭配:外国人在使用数量词时应该注意其前后搭配的规则。

一些数量词需要与特定的量词搭配使用,而一些则可以直接在名词前使用。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熟悉数量词的搭配规则。

三、语序颠倒由于汉语的语序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外国人常常在使用汉语时出现语序颠倒的错误。

他们可能习惯于将主语放在句子的前面,而在汉语中,动词往往出现在句子的中间位置。

解决方法:1. 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外国人应该系统地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正确的语序。

2. 注重语境和逻辑关系:外国人在使用汉语时应该注重句子的语境和逻辑关系。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

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

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1)*从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5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例如:(3)*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4)*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

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

例如:(5)*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

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与规避措施-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与规避措施-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与规避措施-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汉语国际教育论文第六篇: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与规避措施摘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汉字作为中国的语言符号,在学习中应注重汉字文化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形、音、义等维度,强化对汉字的有效学习,规避汉字偏误的产生。

本文立足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分析,从强化汉字文化学习、树立学习自信心、系统学习构建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外国留学生规避汉字偏误的措施,切实提高汉字学习质量,为留学生深入汉字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 汉字偏误; 原因; 纠正措施;近年来,汉语热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文化。

但是,汉语文化底蕴深厚,复杂的汉字规律及体系,极易造成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影响到汉语学习质量。

因此,如何规避汉字偏误,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及其规律,在系统学、深入探的学习状态中,提高学习质量,避免汉字偏误的产生。

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中,要从多维度空间,促进学习效率,通过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的有效生成,为汉字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是保障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文立足外国留学生学习现状,就如何规避汉字偏误,做了如下具体阐述。

1.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随着中国的崛起,汉字逐渐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正以独特的文化底蕴,熏染着世界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汉语热席卷全球,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成为一种时尚,更源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外国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中,易出现偏误,对学习形成较大影响。

因此,具体而言,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主要原因有:1.1 汉字具有复杂性,易形成偏误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在汉字学习中,由于文化底蕴深厚,汉字的复杂性,极易给留学生的学习形成较大影响,产生偏误等问题。

一是汉字基本笔画简单,但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汉字,笔画变形变化无穷,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正确把握;二是汉字形、义、音相结合,相似的笔画及顺序,却包含着不同的汉字含义,这让留学生摸不着头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导读】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鲁健骥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探究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的语法偏误在各种语法形式上的表现,以及学习策略—母语干扰、过度泛化等—与教学失误对语法偏误产生的影响。

我们的做法是,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初学汉语的学生的偏误做形式上的归纳,共得1 92项,并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词语的使用,也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也包括各种短语(如介宾短语)、结构等的使用。

另一类是句法项目,包括各句子形式(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这两大类语法项目都会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的偏误,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后者是由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

下面我们将以偏误的四种类型为基本框架,对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进行一些分析。

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不管?,[都] ?(注:[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下同。

)宁可?, [也] ?另如:结构:除了?以外,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处于句首的那些,地位突出,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这些词语(除“而且”外)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beside” ,“except ” , “ not in the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都?” , “除了?以外,也?”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

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常常遗漏一个成分(动词或结果补语) ,如:(1 )记[住]听[到]听[见]看[见]跑[到]寄[给]( 2 )[听]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在汉语中,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后次;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这不是偶然的。

从思维过程说,他们常常只想到主要成分,而没有想到次要成分。

再就是在学习这些词组之前,他们往往已经学了前边的动词,在他们还不熟悉或者还没有掌握这种新的结构形式的时候, 还不能自觉地把两个成分联系起来,或者还不能从意义上把已经学过的动词和新学的动补词组区别开来,因而造成遗漏。

母语的干扰也是造成这种遗漏偏误原因之一。

上面第二组中各词组的意思在英语中可以用一个词“to finish” (完)表示。

虽然我们可以把这一组中的四个词组分别译为“to finish listening”,“to finish reading/watching ” ,“ to finish doing ” , “ to finish studying” ,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并不常这样说。

这种情况造成了对学习汉语这一类动补词组的干扰。

2·同类词语中用法特殊者容易被遗漏。

如“天、星期、月、年”是一个表示时段的时间名词系列,其中“天、星期、年”被认为具有量词性,直接跟数词:“一天、一(个)星期、一年” ;“月”是这个系列中的特殊者,在与数词连用时,中间一定要像普通名词一样用量词,说“一个月、两个月”,量词“个”不能省略。

但是外国学生不知道“月”在这个系列中的特殊性, 说出*“我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中文三[]月”这样的带有遗漏偏误的句子。

按照一般规则,容词作定语时,都可以直接修饰(有时后边要加“的”)中心语,但“多”作定语时前边必须加“很”。

正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这一特殊情况,所以才出现遗漏“很”的偏误,说出诸如“我们学校有[ ]多学生”这样的句子。

3.需要重复的成分容易被遗漏。

如: ( 1 ) *打球[打]了三个钟头(2 )*看小说[看]累了(3 ) *他有照相机,也[有]录音机。

( 4 ) *李老师教文学,也[教]历史。

前两句话在结构上需要重复动词;后两句因为“也”是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这里应该重复“有”和“教”。

造成这类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的影响。

前两例是因为英语中没有汉语这样的形式而造成遗漏。

后两例的偏误是学生把英语的“also”的用法套用在“也”上造成的。

4.附加成分,如词尾、结构助词等,容易被遗漏,如:( 1 )*他们打[得]很好。

( 2 ) *他们看[的]木偶戏非常有意思。

( 3) *上星期日下午玛丽看[了]三个钟头小说。

造成这种遗漏偏误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这些附加成分都是学生母语中所没有的,在他们还没有掌握的时候,往往采取初学外语的人经常采取的策略—简单化。

再者, 就例( 1)来说,也有母语影响的间题。

英语中,一般用状语表达汉语的状态补语(对外汉语教材中通常称作“程度补语” )的意思。

学生实际上是把想好了的一个英语句子(They played wonderfully . )逐词翻译成汉语。

5.汉语中是复合成分,英语中是单纯成分时,常常受母语影响出现遗漏偏误。

例如:( 1 ) *从他[那儿/家/左边/身上?]( 2 )*往嘴[里/边?]( 3 )*在河[里/上/边/对岸?]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偏误都出在介词“从、往、在”的宾语上。

“从、往、在”的宾语必须是表示处所的名词、代词或方位词, 一般名词和代词(即不表示处所或方位的)必须加上表示处所的名词、代词或方位词,才能作“从、往、在?的宾语。

英语中与“从、往、在”相对应的“ from , towards ,at (in, on?) ”对宾语没有这个限制,只有表示人所在地方的时候, 才用“ his , Tom’s”之类的形式。

把英语介词的用法用在汉语上,就出现遗漏偏误。

实际上,这种偏误还发生在“到、来、去”等动词的宾语上,道理一样。

6.表达中需要,但还没有学到,或学到了还没有掌握时,会出现遗漏。

我们的学生是成年人,他们具有健全的、完全的思维,他们要用学到的有限汉语去表达复杂的思想,就必然会遇到一些表达不出来的东西,这时候就会形成遗漏偏误。

例如:(1 ) *左边(的) [那〕张床是我的。

假如要说“那张床是我的。

”学生是不会漏掉“那”的,可是又加上了“左边”,形式就复杂起来了,初学者表达起来就困难了。

而漏掉“那”,也可以从母语方面找原因。

“左边那张床”在英文是“the bed on the left ”,学生已经正确地把“on the left”,译作定语,放在“床”的前边,而且他知道“床”的前边还应该有量词,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the”,因而出现了偏误。

( 2 )*你不[要]做那件事。

这里学生想说的是“Don’t do that,”我们一般把“don’t”译作“别”,可是在没出“别”的时候,学生已经有表达“别”的意思的需要了。

但他们只学过“不”,而全教材中又没有把“Don’t”跟“不要”对应起来,学生只好用“不”代替“不要”,造成遗漏。

二误加偏误比起遗漏偏误来,误加偏误的情况比较单纯,多发生在这样一些语法形式上:在这些语法形式中,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种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

这时,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就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而出现偏误。

这里所说“通常情况”下的语法形式,往往是比较简单的常用形式,也是学生最先学到的形式。

比如,形容词谓语句一般是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最早学习的几种句式之一。

关于形容词谓语句有一条规则:在肯定形式中,谓语形容词前要用一个意义弱化的“很” ,如果不用“很” ,则句子有比较的意味。

这一条规则也适用于形容词作状态补语的情况。

但是,如果作谓语或状语的形容词前边受其他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就不能再用“很” ;形容词谓语后边带状态补语时,它前边的“很”也不能再出现。

教学中比较强调弱化的“很”的使用,而在学到其他程度副词修饰谓语或状态补语(由形容词充任)的时候,却没有同时说明这时应该去掉“很” ,引起学生的误会,以为“很”总是跟着形容词的,于是便出现了其他副词状态与“很”并用,或者状态补语与“很”并用的偏误。

例如:( 1 ) *她非常[很]高兴。

(注: [ ]中的成分是误加的,下同。

)( 2 ) *你[很]非常好。

( 3 ) *啊,你的房间多么[很]干净啊!( 4 )*这本小说多么[很]有意思啊!( 5)*小明[很]高兴得直流眼泪。

( 6 )*老大娘[很]感动得直哭。

( 7 )*她变得越来越[很]爱生气。

“了”是一个带有语法标志性质的词尾,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标志,使用起来有很大的灵活性。

但也有一定要用或一定不能用的情况。

外国学生常常把它看成一个完全的语法标志,并且把它与英语中的某个语法范畴等同起来。

这样,在某些情况下就会造成误加偏误。

例如: ( 1 )*从前我每星期都看[了]一个电影。

( 2 ) * 5 0年代每到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举行[了] 游行。

( 3 )*我是一个星期以前来[了]的北京。

( 4 )*我们是在国贸大厦看见[了]谢利的。

( 5 )*我们是跟老师一起去[了]颐和园的。

例( 1 ) ( 2 )都是表示过去发生的经常性行为,例( 3)一( 5)是用“是?的”结构强调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的句子,动词后边都一定不能用“了” ,学生在这里用“了” ,一是不了解“了”的性质和用法,过度泛化了“了”的使用规则,二是把英语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套用在“了”上,造成了偏误。

“的”和“地”分别是定语和状态的标志,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用。

有时候一定不能用。

下面各例都是过度泛化造成的偏误:( 1 )*我们买了许多[的]瓶啤酒。

( 2 )*我朋友是德国[的]人。

( 3 )*我常常[地]看电影。

( 4 )*他决心[地]克服困难。

“被”的情况类似。

“被”只适用于一部分有使动意义的动词。

汉语中有为数不少的动词,表示被动意义时,不能使用“被”,用了反而成了误加。

如:( l )*他的作品[被]展览在大厅中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