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度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的溶解与溶解度常数

化学物质的溶解与溶解度常数

化学物质的溶解与溶解度常数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在溶剂中完全或部分消失的过程。

而溶解度常数则是用来描述溶解过程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通过介绍溶解的基本概念、溶解度常数以及相关应用等方面,来探讨化学物质溶解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一、溶解的基本概念溶解是由溶剂与溶质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溶质指的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则是指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溶质的离散化和分散化。

当这些作用力足够大时,溶质会完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溶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逆溶解和不可逆溶解。

可逆溶解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不断地溶解和析出,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而不可逆溶解则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完全离散,不再发生溶解和析出的过程。

二、溶解度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溶解度常数是用来描述溶解过程的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通常用Ksp表示,其定义为固体溶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解生成离子的化学平衡常数。

溶解度常数的计算方法与溶剂中溶质的类型有关。

对于一元电解质,其溶解度常数可以通过溶解度与离解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而对于非电解质和复盐等情况,根据溶解方程式的平衡常数可以计算溶解度常数。

溶解度常数的大小与溶质的溶解程度有关,通常用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

比如,在纯净水中溶解度常数较大的物质溶解程度相对较高。

三、溶解度常数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常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溶解度常数变化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随温度的升高,一般来说,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常数会增大。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溶剂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溶质分子或离子易于脱离固体表面并溶解在溶剂中。

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是由于溶剂中水分子的活动性增强导致溶解度的降低。

除了温度以外,压力对溶解度常数的影响一般较小,主要体现在气体溶解中。

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

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

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1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

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C)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 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2溶解度计算的注意事项:1、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质量达到溶解度时,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在进行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时,必须是饱和溶液才能进行。

2、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的数值总是大于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根据此规律可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3、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于水的最大量是根据其溶解度的数值换算出来的,超过这数值的质量,不进入溶液,因而不能把没有溶解的固体的质量,列入溶质质量去换算成溶质质量分数。

3溶解度相关的例题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

溶解度范围

溶解度范围

溶解度范围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完全溶解的最大浓度。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往往存在一定的范围,下面是一些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1. 水(H2O)
- 氯化钠(NaCl):0.29 g/100 mL - 36 g/100 mL
- 葡萄糖(C6H12O6):91 g/100 mL - 95 g/100 mL
- 硫酸铜(CuSO4):3.2 g/100 mL - 31.6 g/100 mL
2. 酒精(乙醇,C2H5OH)
- 乙酸(CH3COOH):3.9 g/100 mL - 19.8 g/100 mL
- 碘酒(I2):12.9 g/100 mL - 12.9 g/100 mL(溶解度不随浓度变化)
3. 氯仿(CHCl3)
- 乙醚(C2H5OC2H5):6 g/100 mL - 115 g/100 mL
- 苯(C6H6):0.1 g/100 mL - 1.76 g/100 mL
4. 硝酸银(AgNO3)
- 溴化钠(NaBr):58 g/100 mL - 259 g/100 mL
- 氯化亚铜(CuCl):14.7 g/100 mL - 55.6 g/100 mL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范围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可以因为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数据可能会略有不同,以上仅为参考值。

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solubility,符号S),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1.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g)”。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溶液就饱和了,氢氧化钙在20°C的溶解度就是0.165克,也可以写成0.165克/loo克水。

又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要溶解36克食盐或者溶解203.9克蔗糖才能饱和,食盐和蔗糖在20°C的溶解度就分别是36克和203.9克,也可以写成36克/100克水和203.9克/lOO克水。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

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3.特别注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

一般以 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

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

例如,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溶剂,甲醇和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互溶。

大多数碱金属盐类都可以溶于水;苯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Na₂SO₄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
0
t1
t2
t
2.会用溶解度曲线 已知温度求溶解度 或已知溶 会用溶解度曲线:已知温度求溶解度 会用溶解度曲线 已知温度求溶解度,或已知溶 解度求温度,交点的意义。 解度求温度,交点的意义。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或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或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想一想: 想一想:
气体溶解度由于受压强和温度两者的影响,它的曲 线我们不多做讨论。见书 P79
应用2: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鱼塘容易“泛塘”? 将冷水煮沸前也会看到有气泡产生,这时看到的是什么? 为什么 ?
本课小结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s
A P B C
a b
1.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C )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 升温增压; 升温减压; 降温增压; 降温减压。 2.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溶解度 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 下列几种物质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D )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只有① ①② ③④ ①③④ 只有
/
190 180
g/ 1 0.10 0 0 0.05 g 水 0
讨论: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硝酸钠、氯化铵等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例如熟石灰。

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

课题:物质的溶解度知识点1: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1.定义:在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四个要素:a、外界条件b、溶剂的量c、溶液的状态d、溶解度单位2.意义: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质量分数(P%)的关系: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_________S(比较大小)4.影响因素: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1体积水中______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

2.影响因素:内因:气体的性质。

知识点3归纳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知识点4 探究溶解度曲线的使用方法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③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如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反思: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氢氧化钙溶液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降温可以让任何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学习化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溶解度,与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非常多,大家知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溶解度的计算公式_溶解度和什么有关,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如果一种物质是可溶的,它就可以溶解。

溶解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剂的用量通常为100克,温度为25°C。

当离子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它会分解成离子。

溶液中生成的离子数与离子化合物的配方有直接关系。

离子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一般形式如下:AX(s) → A+(aq) + X-(aq)溶解度公式例题:例题1.当1摩尔氯化钙在水中溶解时,溶液中会产生多少摩尔离子?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正确的氯化钙配方和溶解方程式。

CaCl2(s) → Ca2+(aq) + 2Cl-(aq)在这个例子中,1摩尔的氯化钙CaCl2会产生1摩尔的钙离子Ca2+和2摩尔的Cl-氯离子,因此总共有3摩尔离子在溶液中生成。

▼溶解度和什么有关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七溶解度曲线: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物质溶解速率与溶解度的关系

物质溶解速率与溶解度的关系

物质溶解速率与溶解度的关系物质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涉及到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

溶解速率和溶解度是衡量溶解过程中物质溶解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物质溶解速率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物质溶解速率和溶解度的因素。

一、物质溶解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物质溶解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质溶解的量,通常用质量或摩尔浓度表示。

溶解速率与溶质的颗粒大小、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搅拌程度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首先,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有显著影响。

溶解是一个表面现象,溶质颗粒越小,其表面积就越大,与溶剂接触的面积也就越大,因此溶解速率越快。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制备溶液时常常选择细粉末或颗粒较小的溶质的原因。

其次,溶剂的温度对溶解速率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加快溶解速率。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和溶剂的分子运动速度,使得溶质分子更容易逃离晶体表面并进入溶液中。

实验中常用热水浴或加热器来提高溶解速率。

此外,溶剂的搅拌程度也是影响溶解速率的重要因素。

搅拌可以增加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溶质分子更容易扩散到溶液中。

因此,搅拌程度越强,溶解速率越快。

这也是为什么在实验室中常常使用磁力搅拌器或搅拌棒来促进溶解的原因。

最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溶解速率。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时,溶质分子会更难逃离晶体表面,溶解速率较慢。

相反,当相互作用力较弱时,溶质分子更容易进入溶液中,溶解速率较快。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物质在某种溶剂中难以溶解的原因。

二、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首先,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它们能否相互溶解。

如果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度就较低;相反,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度就较高。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完整版)溶解度

(完整版)溶解度

二、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4.溶解度曲线:(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5.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例题2】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解析】溶解度概念包括四要素:“一定的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题中错误之处在于:一没有指明在什么温度下,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二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不正确。

【答案】在20 ℃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例题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10 ℃时,在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g甲物质;在30 ℃时,将23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 g乙物质。

则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甲=乙 B.甲<乙C.甲>乙 D.无法确定【解析】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一定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

高中化学溶解度表

高中化学溶解度表

高中化学溶解度表高中化学溶解度表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一张表格。

在化学实验中,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对于进行溶液的配制、反应的进行以及物质的纯度检验等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1. 无机盐溶解度:- 氯化钠(NaCl):359 g/100 mL- 硝酸银(AgNO3):123 g/100 mL- 硫酸铜(CuSO4):31.6 g/100 mL- 碳酸钙(CaCO3):0.0013 g/100 mL- 硫酸铁(FeSO4):92 g/100 mL2. 有机物溶解度:- 葡萄糖(C6H12O6):91 g/100 mL- 乙醇(C2H5OH):97.2 g/100 mL- 甲苯(C6H5CH3):0.09 g/100 mL- 苯胺(C6H5NH2):4.8 g/100 mL- 氯仿(CHCl3):0.8 g/100 mL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溶解度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的数值,即在25摄氏度和标准大气压下的溶解度。

但对于某些物质来说,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它们的溶解度剧烈改变,例如氯化铵(NH4Cl)在0摄氏度时溶解度为37.2 g/100 mL,而在100摄氏度时溶解度却可达到223 g/100 mL。

溶解度表的数据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已有的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获取。

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对于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非常重要。

比如,在配制溶液时,根据所需溶质的溶解度来确定所需的溶质量;在溶液反应中,溶液中物质的溶解度决定了反应的速度和平衡位置;在纯度检验中,溶液中溶解度过高或过低可能意味着溶质的纯度问题。

此外,了解溶解度还有助于理解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现象。

当溶质的溶解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溶液就处于饱和状态,继续溶解的物质会以固体形式析出。

而在过饱和状态下,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平衡溶解度,溶液稳定性较差,稍有扰动即可使物质析出。

总之,高中化学溶解度表为学生提供了有关物质的重要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溶解度的测定

溶解度的测定

溶解度的测定溶解度是指单位容积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溶解度的测定是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十分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对于理解物质溶解行为、溶液的性质以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相关实验步骤。

一、常用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 饱和溶解度法:将一定质量的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直到溶液中不再溶解更多的溶质为止,此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含量即为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 可视化方法:通过观察溶液的透明度、颜色变化或者沉淀的形成来判断溶质是否溶解。

透明度和颜色的变化可以使用透光法或者比色法进行定量分析,而沉淀的形成可以通过过滤或者离心等方法进行观察。

3. 电导法:利用溶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不同,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间接反映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从而确定溶解度。

4. 晶体生长法: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逐渐降低温度或者增大溶剂的挥发速率,使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晶体,通过量取晶体的质量来计算溶解度。

二、溶解度的测定实验步骤以饱和溶解度法为例,以下是一般的实验步骤:1. 准备溶剂:选择适当的溶剂,如水、醇类溶剂或者有机溶剂等,并准备一定量的溶剂。

2. 准确称量溶质: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尽量避免误差,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溶解溶质: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并通过搅拌或加热的方法促进溶解过程。

注意控制加入溶质的速度和混合溶液的均匀性。

4. 判定饱和:加入溶质直到溶液中不再溶解更多的溶质为止,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透明度或者进行过滤试验来判断是否饱和。

5.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以及达到饱和状态时实际使用的溶质质量。

6. 计算饱和溶解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饱和溶解度,通常以溶质在一定质量溶剂中的质量比例表示。

三、实验注意事项1. 精确称量:实验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准确称量对于测定溶解度至关重要,要使用准确的称量器具并严格控制误差。

溶解度划分

溶解度划分

溶解度划分
药物的溶解度氛围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7个等级。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2、气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

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
1.82mL/100mL水等。

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

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影响因素 (温度)
溶解性
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溶液饱和 ④单位是克
描 述
易溶 、可溶 、
微溶 、 难(不)溶
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固体的溶解度
表示方法
气体的溶解度
表示方法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P19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10g >1g <1g <0.01g
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难__溶
[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2、定义:
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 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 态时的气体体积。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
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曲线下方某一点表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不 饱和溶液。
曲线上方某一点表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过 饱和溶液。
/ /
溶 200 解 度 190g硝180来自酸铵170
160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溶 0.20 解 度
g 0.15
0.10
150
140
130


120

0.05
0 10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是化学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换算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公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的定义。

物质的量浓度通常用符号"c"表示,它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量浓度的单位通常是摩尔/升(mol/L)。

换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如下:
c(mol/L) = n(mol)/V(L)。

其中,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通常用单位质量/体积(g/mL或g/L)来表示。

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需要考虑溶质的摩尔质量和溶液的密度。

如果我们已知溶质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将物质的量浓度转换为溶解度:
1. 使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 c(mol/L) = n(mol)/V(L),
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 n。

2. 根据溶质的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 n,计算出溶质的质量 m。

3. 根据溶液的体积 V,计算出溶解度 d = m/V。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还受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一般会增加,因此在进行换算时需要考虑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总之,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涉及到物质的量、体积、摩尔质量和密度等多个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到你。

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一、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二、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三、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1、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含杂质物质的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纯净物质的质量纯净物质的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含杂质物质的质量物质纯度= 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 = 1—杂质的质量分数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将含杂质的物质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溶解度的两个基本公式

溶解度的两个基本公式

溶解度的两个基本公式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100%(g)w=m(溶
质)/m(总)*100%。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固体溶质的量称为该固体物质在指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通常以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来表示某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如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5.8g氯化钠,即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100g水。

溶解度公式为: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

我们可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作出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找出在任何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也可利用溶解度曲线提纯、分离某些物质。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压力影响较小。

因此,溶解度公式为: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

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解物质的最大可能量。

溶解度的大小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一、概念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可以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通常用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比来表示溶解度。

常见的溶解度单位有克/升、摩尔/升等。

二、影响因素物质的溶解度受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促进了溶质的溶解。

2. 压力在溶液中,当溶质是气体时,压力对溶解度也有影响。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增加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促使气体更多地溶解。

3.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物质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溶剂的适用性主要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例如,极性溶质更容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非极性溶质更容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此外,溶剂的极性也会影响溶解度。

4.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种类、形态和纯度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相同种类的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形态的溶质(如晶体、粉末或液体)的溶解度也有差异。

此外,纯度越高的溶质,其溶解度往往会更高。

三、实际应用物质的溶解度对很多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药物的溶解度对于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在制药领域,研究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动力学是制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此外,溶解度还与环境污染控制、化学工程、地球科学等领域有关。

例如,在环境科学中,了解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溶解度有助于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总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可溶解的最大量。

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和溶质的性质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溶解度的研究对于药物制剂、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0.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10.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一、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该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

例: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就是指在20℃,食盐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溶解36g 2.溶解度概念五要素:(1)一定温度;(2)指明溶质和溶剂;(3)100g溶剂;(4)达到饱和状态;(5)溶解度的单位为g/100g水。

3.物质的溶解度表:【练一练】1.正误判断:(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100g水。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故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100g水。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100g水。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100 g水”这句话含义是什么?4.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思考】下列两表分别列出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若在坐标系上用线把物质在各个温度下溶解度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比较硝酸钾和氢氧化钙溶解度,并在下列坐标系上作出溶解度曲线。

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仅要标明一定温度,还要标明一定压强。

如:在20℃、101kPa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34×10-3g/100g 水。

(气体的溶解度也可用1体积水中溶解气体体积的最大量来表示)二、有关溶解度的简单计算1.计算公式(只适用于饱和溶液): 基础等量关系:m 溶溶液 = m 溶质+ m 溶剂公式1:=100m Sm 溶质溶剂 变形:100m S m =⨯溶质溶剂公式2:=100+m Sm S溶质溶液2.基础计算题型:题型1:求溶质、溶剂的质量: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求出该温度时一定量饱和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计算1
姓名_________
1、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2、 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8克,配制饱和溶液时:
(1)60克水最少需要加入硝酸钾多少克。

(2)13.8克硝酸钾最多可加入水多少克。

(3)70℃1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多少克。

3、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克,在此温度下将90.2克的硝酸钾溶解在60克水里,计算:
(1)此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达到饱和,需要蒸发多少克水?
(3)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使其达到饱和,应再加入硝酸钾多少克?
4、60℃时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后充分振荡,有7.5克没有溶解。

求60℃时KNO3的溶解度。

5、已知60℃时溶解度为110克,有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能得到多少克溶液?
6、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1)20℃,氯化钠溶液中有部分晶体未溶,加入25克水恰好将其溶解,问没有溶解的晶体有多少克?
(2)将20℃氯化钠饱和溶液34克蒸干,可以得到晶体多少克?
8、20度时,50gA溶于水,形成200g不饱和溶液,现蒸发原水量的一半,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求20度时A的溶解度。

9、20度时,已知氯化钠的溶解度时36g,现有27g食盐溶解在该温度下的200g水中,要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问:(1)至少需要加入食盐多少克?(2)至少需要蒸发水多少克?10、20度时,将某固体物质60g完全溶解于水,制成200ml密度为1.5g/ml的饱和溶液,求20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11、20度时,227g不饱和溶液,如果加入45g某物质或蒸发125g水都能达到饱和,则20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时多少克?
12、一定温度下,Ag某固体溶质加入水中,制成Bg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13、T度时的硝酸钾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后析出晶体4g,又蒸发10g水后析出晶体6g,再蒸发2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14、25℃时,M固体(硝酸钾)的溶液200克,当温度不变,蒸发掉20克水时,有5克M 析出;若再蒸发掉20克水时,有10克M析出;若又蒸发掉20克水时,可析出M物质的质量是_____,则25℃时M物质的溶解度______。

15、已知25℃时,50克水中需溶解12.5克硝酸钾才能达到饱和。

现有一杯硝酸钾溶液500克,若要使其达到饱和需蒸发10克水,若改用加硝酸钾的方法,需加_____克硝酸钾才能使其达到饱和?
16、 30℃时,将A物质的溶液平均分成二等份,第一份恒温蒸发10克水,有1克A析出,第二次恒温蒸发25克水,有5克A析出,若第一份继续蒸发15克水,有____克晶体析出.则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
17、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等量的2份,向第一份中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尚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