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实践和发展试卷及答案

新型城镇化实践和发展试卷及答案

开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试题(A)2014工作单位姓名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是城镇化率。

2、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国将形成的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将是两纵三横。

3、新型城镇化之“新”,体现在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方面,就是不仅要改革“市管县体制”,逐步推行城镇化,而且要深化城市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4、中国城市管理的显著特点是市政决策处于城市管理的领导核心地位。

5、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房地产业扮演了支柱产业的角色。

6、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方式,不仅要完善城市社会治理结构,强化城市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还要创新城市社会治安。

7、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必须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求,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四种观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8、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9、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应该以经济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

10、青岛行政中心东移和广州天河体育场建设等案例证明了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的适用性。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坚持的核心是( A )A人口城镇化B城市群C综合承载能力D城镇化质量和水平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所讲的底线主要指( C )A土地价格不能城乡两条线B土地用途可以灵活多样C农民基本权益不能受损D土地出让方式要统筹规划3、市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 D )A职能的厘清B机构的完善C人员的配置D权力的划分4、从国际上来看,各国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不包括( A )A基本休闲服务B基本发展服务C基本环境服务D基本安全服务5、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来看,我国登记户口的基本形式将会是( B )A以实际出生地点登记B以经常居住地点登记C以籍贯所在地点登记D以工作职业所在地点登记6、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 C )A建设性基础设施B辅助性基础设施C工程性基础设施D社会性基础设施7、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要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样化,应当重点探索的方式是( A )A合同外包B特许经营C凭单制度D志愿服务8、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发展创新效应主要包括( C )A长板效应B刺猬效应C收入效应D拐点效应9、城市新区开发的意义不包括( D )A提高城镇化水平B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效能C提振国民经济D扩大城市规模10、在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直接入市交易的土地是( B )A农村集体生产性建设用地B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C农村集体生活性建设用地D农村集体后备性建设用地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呈现出的典型特点是:起步较晚、水平较低、速度较慢。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将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也开始逐渐形成。

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人为本、城为家、生态共荣、产业兴旺”。

具体来说,这一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努力构建一个更加人性化、智慧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2. 城为家: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的温馨和亲近感,注重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配套建设,让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一个居住和生活的家园。

3. 生态共荣:新型城镇化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环境。

4. 产业兴旺:新型城镇化强调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实体经济为主导,推动城市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模式1. 产城融合模式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实践模式,它强调产业和城市的有机融合,将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打造成为经济、文化、生活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

具体来说,产城融合是通过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质量和功能,实现工业和城市有序融合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智慧城市模式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个重要实践模式,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数据化和可视化,打造一个高效、便捷、人性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智慧城市模式下,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都将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大大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3. 生态城市模式生态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重要实践模式,它通过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和实践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和实践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和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和实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目的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效率,推动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1. 着力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之一是着力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以区域为基础,以城区之间经济和人口联系为关键,以城市向周边和区域内扩展为动力,实现城市聚合和区域一体化的区域复合体。

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化率和城市化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 推动“四化”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之二是推动“四化”协同发展。

所谓“四化”,是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的。

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促进信息技术在城乡间的交流与合作,依托区域优势,全面推进“四化”协同发展。

3. 推进城乡共建共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之三是推进城乡共建共享。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要着力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农村和城镇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新型城镇化的实践1. 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城市的智能化、绿色化、普惠化和安全化。

智慧城市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环保、公共安全等现实问题,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 实施城市更新和改造城市更新和改造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旧城区的基础设施老化,城市空间狭小等问题制约了城市化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通过城市更新和改造,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3. 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县域经济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三):(答案)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三):(答案)

单选题----------------------------------------------------------------------------------------------------1.转变城市管理职能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

正确答案:B.核心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D.省3.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到2020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正确答案:B.标识4.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所有。

正确答案:C.集体5.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正确答案:D.出让、租赁、入股6.健全城市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快建立以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正确答案:C.行政首长7.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正确答案:D.确权登记颁证8.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完善基本农田()机制,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

正确答案:C.永久保护长效9.《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制度。

”正确答案:D.居住证多选题----------------------------------------------------------------------------------------------------1.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需要建立健全规划统筹、()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

正确答案:A.政府引导B.市场运作C.公众参与D.利益共享2.直辖市是指由中央政府(国务院)直接管辖、行政地位相当于省一级的市。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201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新时期新常态下的城镇化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

规划发布后,宁波市积极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功举办首届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并发布“宁波倡议”,编制印发《宁波市新型城市化规划(2014―2020年)》,扎实推进各项重点领域建设。

2014年以来,宁波市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和环境日益改善,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2016年,宁波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2.7%,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55和1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和2.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收入水平分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和第一位;统筹城乡综合得分连续8年居全国全省前列。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下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研究制定人地钱挂钩政策,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

近年来,外来人口年均落户宁波市5万人左右。

一是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制定出台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放开区县(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和逐步统一城区落户政策,2015年9月底,宁波市正式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研究制定《宁波市城区户口迁移暂行规定》《流动人口量化积分申评办法》,“1+N”政策体系基本搭建。

二是居住证制度改革推进落实。

北仑区作为全省试点,于2015年出台居住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探索建立以居住证为基础的积分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的通知》《宁波市居住证管理暂行规定》。

到2017年6月底,全市已累计受理IC 卡式浙江省居住证申请40万张,实际发放量达35.4万张。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0.6%,这意味着超过8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为了规范和引导城镇化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出一系列的城镇化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

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政府自2014年提出的一项战略,它旨在推动城镇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城市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发展与农村振兴协调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内容1. 人口目标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人口导向,注重实现人口转移。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大中小城市人口比例要相对平衡。

同时,还将加强城市群建设,推动城市群人口规模发展达到5000万人以上。

2. 城市化品质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提高城市品质,注重城市环境保护。

规划要求城市建设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推动城市交通、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3. 农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注重农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规划提出,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公共品的互通互联,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同等的服务。

4. 城市治理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城市治理的重要性,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体系和城市规划体系,推动城市创新治理,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此外,规划还要求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四、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的挑战新型城镇化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和目标,但实施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1. 投资不足新型城镇化规划需要大量的投资,但目前国内外资金短缺,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比较大。

因此,要想实现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必须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

2. 服务体系不完善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我国城市服务体系还不够完整。

公需课标准答案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

公需课标准答案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

公需课答案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作者:————————————————————————————————日期:2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新型城镇化总论(仅适合于2014年公需课)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A、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D、以上表述都正确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生产的集聚B、交通的集聚C、市场的集聚D、产业的集聚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

A、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B、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C、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D、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5、“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6、马克思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A、马恩B、凯文·林奇C、塞尔D、恩格斯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

A、柯布西耶B、简·雅各布斯C、埃比尼泽·霍华德D、奥姆斯特德二、多选题(共6 小题,每题5 分)1、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2、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分析摘要:未来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型城镇化,而要实现这一趋势,城乡规划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此过程中,需遵循质量优先、公平共享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原则。

同时,为了实现这些原则,应采取一系列策略措施,其中包括创新城乡发展机制、加大城乡规划建设投入,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

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我国城镇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随着城市建设政策的推进而高速发展。

在新发展政策提出后,城市化建设速度逐渐放缓,城镇化建设质量成为关注重点。

这就意味着,需要注重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和布局,以确保可持续性城市发展和提升人们生活。

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以期为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参考价值。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原则(一)质量优先新型城镇化并不与传统城镇化建设相冲突,而是在原有成果基础上进行升级。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注重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和绿色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引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并致力于满足建设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的发展目标。

同时,还需要着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快速落地,进一步加快城乡发展的整体步伐。

(二)公平共享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加强当地住房和就业保障机制,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提高城镇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人才。

在这一过程中,大型城镇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周边城镇协同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促进城镇就业的公平性。

此外,为了顺应居民生活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城镇化发展方向应该以满足基本需求为导向,并通过政策支持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权益。

(三)城市协调发展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倡导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够实现城乡产业平衡,充分发挥城镇化优势,提升农村建设水平,并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医疗和教育条件的发展质量,同时实现城乡之间的互利共赢。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但是在这个进程中也揭示出了一些问题,例如人口过于集中、城市化进程不能同时满足农村地区的发展等。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条新的城镇化路径,以实现更加全面、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1.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传统的城镇化路径往往忽略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导致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过于集中。

未来应该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实现乡村振兴。

2.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城市是指城市中充满绿色植物,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城市。

大力发展绿色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未来应该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等方面的支持,使新型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3.着重发展数字化经济:数字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创造、生产和流通商品和服务,以及加工和传统工业深度融合的全新经济形态。

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将带来大量新型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智慧化水平,激发城镇化转型升级的潜力。

新型城镇化的实践:1.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在乡村学校、医疗等方面加强支持,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城乡间的愿景交流,将城市和农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利益互惠、共同发展。

2.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导向性、补贴力度、税收优惠等,以此鼓励各个行业的绿色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在绿色产业领域进行投资,提升城市的智慧化水平,统筹推进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

3.加强数字化经济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支持数字化经济的政策,创造更为灵活的创业环境,鼓励大型和中小企业加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创新。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发展数字化人才,扩大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程度,加强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深入调研和研究,推进数字化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我国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为当前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新型城镇化的定义、目标及现状、理论框架、实践困境和发展思路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型城镇化的定义、目标及现状1.定义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融合,则新型城镇化是指要以高质量的城市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推进以城市为主体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2.目标及现状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提高社会和谐度,并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化总体进程已经快速推进,城镇人口比例已经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2019年的60.6%。

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

二、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框架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城市化基础阶段理论、城市功能分类理论和城市圈理论。

1.城市化基础阶段理论城市化基础阶段理论主要是针对中国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并为新型城镇化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通过分析城市化的四个基础阶段:集市、城镇社区、城市以及大都市,以确定不同时期城市化发展所需要做的任务和重点。

2.城市功能分类理论城市功能分类理论是对城市功能的不同分类进行分析,通过对种类、规模、空间范围等要素的分析,对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指导。

城市功能分类主要包括市中心功能、住宅功能、商业功能、工业功能和交通功能等方面。

3.城市圈理论城市圈理论是指在城市群中,将一个或多个聚集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的城市看做自然的一个整体,并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别利用和协调。

通过发挥城市圈的聚合度与辐射度,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合作。

三、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困境及发展思路1.实践困境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广大农民工的转移和城镇化能力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环境污染、城市管理、土地浪费等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研究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研究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摘要:随着二十大会议的胜利召开,对于新型城镇化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城乡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我国存在的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缩短城乡差距,关键任务就是要寻找一条完善可行的途径,来不断加强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这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满足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需求。

本文也会针对如何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展开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实践策略,以便有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创新实践策略;研究分析前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获得理想的转型成果,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不断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规划建设质量,有利于城乡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鉴于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就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党中央的重要指示,通过有效途径对现阶段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予以全面加强与完善。

一、全面完善城乡规划体制首先,城乡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在这一环节中,相关部门要遵循多规合一的理念与原则来合理规划城乡空间。

同时还要对各部门所编制的成效空间规划方案予以集中整合,如环境保护规划、土地资源总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从而形成统一、完整、全覆盖的空间规划,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对城乡发展空间要素实施统筹规划,以便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的全面优化。

在实际统筹规划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主要针对当地人口、土地、资金等方面的要素实施科学合理划分,同时还要根据各乡村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制定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计划,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而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与共享提供可靠的保障;最后,乡村规划编制机制的完善,在这一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根据各乡村的实际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来完善乡村规划编制机制,杜绝城乡规划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在这一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概念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新型城镇化建设究竟是什么?它又如何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并非简单的城市化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践。

它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以质量为导向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建设更为人性化、环保可持续、富有活力与魅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兼具的城市。

首先,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

通常的城市化过程,往往是在追求数量的增长和经济利益的扩大,以至于城市过度扩张,然而忽略了城市的发展所服务的人的利益。

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要在增加城市数量的同时,关注到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

其次,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当前中国城乡差别比较大,而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既要关注城市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的发展,让城市和乡村之间互相依托、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推动城乡共同发展。

再次,新型城镇化以质量为导向。

传统城镇化以数量为主,新型城镇化则将重点转向城市的质量,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设施和服务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最后,新型城镇化提倡环保可持续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注意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让城市建成绿色生态城市,为人民创造一个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新型城镇化的优势新型城镇化不仅有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也能够带来数不胜数的优势。

首先,新型城镇化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会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更加完善的城市住房保障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配套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提升城市的经济价值,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

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

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努力学习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与实践,以便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学习新型城镇化的心得与思考。

一、理解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在过去,我国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关注城市化速度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新型城镇化则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农民在享有城市化红利的同时,也能保留并增值其农村土地资源。

我国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可以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农村生活、消费和投资,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和互利共赢。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还需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资源浪费。

在城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的空间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应建设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四、保护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城镇化建设中,应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水系,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此外,要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

五、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镇化建设中,应注重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要建设多样化的社区和公共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城市中塑造出人文关怀和社会共同体的氛围。

六、加强法律和政策保障新型城镇化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确保城镇化进程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城镇化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制度,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2021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中,我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这一科目中获得了92分的成绩。

以下是我在单选题和多选题中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1.中等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50万以上100万以下。

(选项D)2.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选项D)3.城镇化进程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同时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这一结构性变动。

(选项B)4.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选项A)5.超大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1000万以上。

(选项D)6.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

(选项C)7.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

(选项A)8.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选项D)9.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选项A)10.小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50万以下。

(选项A)多选题:1.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包括大力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重点城市群和推进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选项ABCD)2.我国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

(选项ABD)3.超大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1000万以上。

在以下选项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属于超大城市。

(选项ABD)4.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过程中,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实施。

成渝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

(选项AB)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的内容包括哪些?A。

督促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B。

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C。

大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

D。

加大“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的激励力度。

判断题:1.《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参考答案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参考答案

公需培训《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考试答案一、单选题.“多予、少取、放活”中的“放活”是指()。

正确答案:.搞活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制度。

”、蓝印户口、身份证、暂住证、居住证.以下“五个统筹”统筹中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最为密切的()。

正确答案:.统筹城乡发展? .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形成。

正确答案:.工业城市.以下关于城乡一体化要处理的城乡关系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扭转国民待遇的市民偏向?.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

正确答案:.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健康城市是()面对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新的行动战略。

正确答案:.世界卫生组织.广东省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能耗须下降()。

正确答案:.根据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图的数据显示,()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

正确答案:.粤东地区.()规划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加强城乡建设活动管理的重要手段。

正确答案:.“三区四线”、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到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标准、标识、标志、标的、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完善基本农田()机制,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

、永久、保护、永久保护长效、永久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学习心得一.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理念城镇化是人口集聚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涉及到人口聚居、就业、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政府服务等各种因素。

2012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而正式确立了新型城镇化这个概念。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在原有城市化内容的基础上,赋予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内涵。

概括起来,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人的因素。

强调人口城镇化,更加注重人的发展需求,即“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它要求以市民为主体,围绕人民群众现代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完善的城镇承载条件和现代化生产、生活服务。

新型城镇化要求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即解决好进城农村人口彻底离开土地,永久居留城镇的问题。

不但要解决好进城农民真正享受城市各项保障,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还要解决好他们的支付水平和支付水平问题,让他们能体面地享受社会文明发展成果,融入现代化经济文化生活方式。

解决好这些问题又必须解决好城镇化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问题,以形成有效合理的就业空间。

2.节约、集约使用资源,尤其是要集约、节约配置土地资源。

李克强总理强调,“推动城镇化的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空间上优化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高效配置。

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集约发展、有序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水平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推动城镇化建设向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等各种资源和低能耗转变,实现各种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防止“摊大饼”、盲目“圈地造城”,准确处理和解决好城市化建设与农业用地的矛盾。

3.注重环境友好发展。

社会发展和文明的高度化,使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其中既包括了对城市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美化、绿化要求,对水和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包括了对城市内部及其周边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探讨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的探讨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的探讨与实践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背景下,探讨和实践新型城镇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以城市为中心,而是以人为本,以城市、乡村、产业、环境、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为发展目标,对人口、资源、环境等进行合理布局。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城乡有机一体化,提高城市和乡村的服务和生活水平。

二、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

首先,需要解决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将城市和乡村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其次,需要解决资源和环境压力问题。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出现了许多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过重等问题。

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以节能减排、生态保护、资源优化利用等为主要目标,推进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最后,需要解决城市服务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城市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以服务为导向,提高市政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针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各地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深圳市近年来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引导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并推进城市与乡村一体化。

港威集团在深圳市龙华区的万科城项目中,打造中央商务区和创业社区,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西安市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同时重视城市文化和历史建筑保护。

该市在建筑形态上,采用了“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区”等措施,提高城市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该市通过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绵阳市在推进“产城融合”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探索成果。

该市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方面,通过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乡镇的联动,并建设科技园区、特色小镇等产业基地,促进了城市产业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

2014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参考答案(二)

2014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参考答案(二)

1.把城市和农村严格地分裂开来,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是()。

单选 A 户籍制度 B 社保制度 C 医疗制度 D 养老制度
正确答案:A
2.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正确答案:正确
3.家庭养老功能得到加强。

正确答案:错误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资源共享意识、基础设施的共建意识有所淡化。

正确答案:正确
5.城市和乡村资源多是单向流动,没有实现双向、平衡的流动。

正确答案:正确
6.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应包括以下环节()。

正确答案: A B C D E
7.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中,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正确答案:D
8.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属于要重点强化五大要素市场建设的是()。

正确答案: A B C D E
9.城乡空间布局不合理的表现是()。

正确答案: A B C
10.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需要()。

正确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何鑫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9期
摘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方案部署和规划,在统筹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构建了与人口、资源等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试点省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19.023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仅1978—2011年这33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1.27%.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扩大让我们坚信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所以,城镇化过程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建设原则,有序推进人口转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因地制宜生态和谐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面积扩展,是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

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程,营造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局面。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生态环保、人文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1.1 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将人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以提高建设质量为动机,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城市化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水平。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是以科技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聚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1.3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人口聚集和产业结构,走一条与绿色低碳相互协调的可持续道路。

其本质要求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提高水土、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机制。

1.4 城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是以地方人口、土地、管理和工业等多项内容的发展状况为背景,构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谐一体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现城镇化布局的最佳道路。

1.5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城镇化道路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城镇化运行机制,在发挥政府城镇化建设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还要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2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
2.1 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
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居民消费的优化升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的城市化。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GDP总量。

目前,安徽省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过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2017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5%,2020年接近60%,2030年达到70%.
2.2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释放出了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不仅实现了产业转移和就业,还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集中布局也节约了许多土地。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

城镇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高度重视对城镇基础设施规划的建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需求,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服务保障能力,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城乡一体化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发展水平。

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旅游拉动型或资源开发型等特色小城镇,建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塑造小城镇形象品牌。

另外,可以将农业生产与支柱产业相结合,发挥优势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化经济动力,以增强经济实力。

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
3.1 应注意的问题
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减少后遗症的出现,让发展更加和谐公平、健康平稳。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5点:①在拆旧建新的过程中,节约出来的土地产权分配要明确,公正保护和增进农民利益;②在产权交易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农民利益可以兑现,还必须防止非农集团以强势资本和权利剥夺农民应有的利益;③在政府的有效干预下,城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为城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④走城市发展与环境、生态、资源等相协调的道路,正确认识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推进社会基础设施与城镇化协调建设;⑤发挥大城市聚集效应,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3.2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考
科学合理,推进高起点长远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镇化建设更具前瞻性、可操作性,充分体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四大产业前景广阔的现代化小城镇特色,并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建设互动。

按照“基础先行、配套建设、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的要求,建设高标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人口聚集,发展城市产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与此同时,要严格执行统一规划管理,落实区域监管责任,营造规范化、有秩序的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臧家良.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2]安徽省城市研究中心.安徽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与机制研究总报告[EB/OL].[2014-04-02]. http:// /p-866371129.html.
〔编辑:白洁〕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Urbanization
He Xi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s a big tre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made a series of plans and plan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has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and build a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New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public service; market oper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