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期末复习资料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资料开国大典6(精品)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资料开国大典6(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1d93908fc4ffe473368abcf.png)
《开国大典》资料
1、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是9月30日由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的。
主席、副主席、、、、、,委员有、、、、、等56人。
当日下午6时,全体代表利用统计选票时间在参加奠基典礼,尔后回到会场才宣布上述结果。
简短隆重的闭幕式,由毛泽东主持,朱德致闭幕词,奏。
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了。
散会时天已经很晚了。
习惯晚上办公批阅文件的毛泽东,这一天夜以继日一直工作到10月1日凌晨6点多(见《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于10月1日下午二时在召开。
全体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随即,选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
会议还宣布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并通知各外国政府只有这个政府才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2、油画《开国大典》中,毛主席身后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沈钧儒、张澜、高岗,第二排第一个是周恩来。
1。
课文开国大典资料内容
![课文开国大典资料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4f8ad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e.png)
课文开国大典资料内容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和仪式,以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和展示新中国的崭新面貌。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开国大典的资料内容。
一、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国大典的第一个环节是升国旗仪式。
这是一个庄严而庄重的仪式,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仪式上,国旗在庄严的音乐中冉冉升起,全国人民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表示对祖国的敬爱之情。
这个仪式象征着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团结,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盛大的阅兵式开国大典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阅兵式。
阅兵式是展示国家军事力量和国防实力的重要场合。
在开国大典上,中央军委主席将检阅受阅部队,以展示新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民族团结。
阅兵式上,士兵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威武的仪容仪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威武和纪律精神。
三、庄重的宣誓仪式开国大典上的宣誓仪式是一个庄重而庄严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中央领导人和全体参加活动的人员面对国旗庄严宣誓,表示忠诚于祖国、人民和党的事业。
这个仪式表达了全体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坚定支持和对祖国的忠诚。
四、隆重的文艺表演开国大典上的文艺表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全国各地的文艺团体将展示他们的才艺,表演各种各样的节目。
这些节目有歌舞、戏剧、杂技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些文艺表演不仅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新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五、盛大的晚会开国大典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盛大的晚会。
晚会上,中央领导人和各方代表将共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晚会上,会有各种精彩的演出,如歌舞、音乐会、杂技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
六、国庆阅兵的历史背景开国大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行的庆祝活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和展示新中国的崭新面貌,中央政府决定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七、开国大典的意义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庆祝活动之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80955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9.png)
【导语】《开国⼤典》⼀⽂通过写开国⼤典的盛况,揭⽰了中华⼈民共和国成⽴的意义,表达了⼀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豪感。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七课《开国⼤典》课⽂原⽂ 1949年10⽉1⽇,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成⽴,在⾸都北京举⾏典礼。
参加开国⼤典的,有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农民、学校师⽣、机关⼯作⼈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万⼈。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场。
⼴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横的北⾯是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桥;再北⾯是城墙,城墙中央⾼⾼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横⼀竖的交点的南⾯,场中挺⽴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盏⼤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栏,⼋⾯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场汇集了从四⾯⼋⽅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场了。
⼈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队伍中,有从⽼远的长⾟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下⽕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起床,步⾏四五⼗⾥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场已经成了⼈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阵排⼭倒海的掌声,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主席⽑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了。
三⼗万⼈的⽬光⼀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曲》。
正是这战⽃的声⾳,曾经⿎舞中国⼈民为新中国的诞⽣⽽奋⽃。
接着,⽑泽东主席宣布:“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今天成⽴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使全场三⼗万⼈⼀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经过⽆线电的⼴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江南北,使全中国⼈民的⼼⼀齐欢跃起来。
《开国大典》相关资料
![《开国大典》相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1c031b2c77da26925c5b010.png)
第二课时↘回顾导入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研读交流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a.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c.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d.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
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b.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对比句)(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c.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5b49a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b.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仪式。
在《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中,学生将会了解到以下内容:
1. 开国大典的背景: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为开国大典的举行奠定了基础。
2. 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文章详细描述了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和地点。
它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地点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和政治象征之一。
3. 仪式的规模和内容:开国大典是一次庄严而隆重的仪式。
文章介绍了参加仪式的各方人员,包括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群众。
仪式包括升国旗、奏国歌、检阅仪仗队、授勋等环节。
4. 仪式的意义: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这一仪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
通过学习《开国大典》,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和发展,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伟大。
1。
《开国大典》期末复习要点资料
![《开国大典》期末复习要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18c5d165ce0508763213cd.png)
《开国大典》复习练习题一、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理清文章脉络)本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时间顺序叙述。
入场→典礼→阅兵→游行二、品析句子(词语运用或写法角度)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的气氛。
2、“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从“老远”、“清早”、“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步行”、“赶来”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参加典礼的人们急切、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4、“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段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排山倒海”、“一齐投向”这显然表达出人们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跃起来。
”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6、“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体现了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从此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重点简介
![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重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23e5e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1.png)
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重点简介1. 历史的洪流开国大典,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正式成立的日子。
咱们说说中国,这一切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
那个时候,国家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想象一下,战火纷飞的岁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吃顿饱饭都成了奢望。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抗战和内战,终于迎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就像电影中的高兴部分,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着故事的转折。
1.1 民众的期盼那年秋天,天高云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紧张与期待。
老百姓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想想当时的场景,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人们用力地咬着手里的馒头,嘴里嚼着不满,却心中暗暗期待着改变。
那个日子,正是每个人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
人们都想看看,究竟谁能把这场持久战给画上一个句号。
1.2 大典的筹备为了这一天,筹备工作那可是费尽心思。
大伙儿忙得不亦乐乎,从布置场地到演练流程,样样都得细致入微。
想象一下,几千人的大典,光是想想就觉得压力山大。
国旗、国徽、礼炮,一个个都在默默等待出场。
还有那些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得让每个人都看到看得直呼过瘾。
就连老天爷都显得格外给面子,阳光明媚得仿佛在庆祝这个历史时刻。
2. 重要的时刻终于,到了10月1日,天边的红霞像是为这场盛典提前打了个灯光秀。
成千上万的人汇聚在天安门广场,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那个时候,大家都像被糖葫芦甜到了一样,心里乐滋滋的。
习主席站在台上,手握麦克风,声音铿锵有力,仿佛能把所有的希望都传递出去。
2.1 重要的讲话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习主席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
他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就像一声惊雷,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
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与等待都化作了泪水与欢笑。
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发出阵阵欢呼,整个广场都沸腾了。
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一瞬间,仿佛全世界都在为我们庆祝。
2.2 礼炮的轰鸣随之而来的是礼炮的轰鸣声,十几响之后,整个天安门广场都被震撼得震动。
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关开国大典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a066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f.png)
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开国大典,是指 1949 年 10 月 1 日 15:00 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 21:00 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开国大典》精练练习题(附答案)
![《开国大典》精练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b41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8.png)
开国大典精练练习题(附答案)题目一问题:开国大典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时候举行的一次庄严盛大的仪式?选项:A. 1949年9月21日B. 1950年10月1日C. 1949年10月1日D. 1950年12月22日答案: C. 1949年10月1日题目二问题:开国大典在哪个城市举行?A. 北京B. 上海C. 延安D. 重庆答案: A. 北京题目三问题:开国大典共有多少人参加?选项:A. 约800人B. 约1000人C. 约1200人D. 约1500人答案: A. 约800人问题:在开国大典上,哪位领导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重要讲话?选项:A. 朱德B. 毛泽东C. 周恩来D. 刘少奇答案: B. 毛泽东题目五问题: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选项:A. 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B.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C. 结束了国共内战D. 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 A. 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题目六问题:开国大典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的哪次重要事件?选项:A. 第一次B. 第二次C. 第三次D. 第四次答案: C. 第三次题目七问题:开国大典上,哪位领导人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朱德B. 毛泽东C. 周恩来D. 刘少奇答案: C. 周恩来题目八问题: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什么制度的建立?选项:A. 社会主义制度B. 资本主义制度C. 封建制度D. 共产主义制度答案: A. 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开国大典上所用的国旗是哪一面旗?选项: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B. 五星红旗C. 星星红旗D. 金星红旗答案: B. 五星红旗题目十问题: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政治的什么转折点?选项:A.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 北京解放C. 三大改造的完成D. 新中国的建立答案: D. 新中国的建立本文共收录了十道关于《开国大典》的精练练习题,每道题都有四个选项供选择。
题目中的答案已在题目后给出。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读者可以加深对于《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开国大典重点笔记
![开国大典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648fd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4.png)
开国大典重点笔记“哇,开国大典那场面肯定老壮观了!”我一想到开国大典,就觉得特别激动。
就好像我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大家都穿着整齐的校服,站在操场上,那场面也很热闹呢。
开国大典肯定比这还厉害得多吧!那可是新中国成立的大日子呀。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啦!”哎呀,这得是多重要的时刻呀。
就像我在班级里被老师表扬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美。
毛主席的这句话,肯定让全国人民都高兴坏了。
“开国大典上,人们都欢呼雀跃。
”那得是多开心的场景呀。
有一次我过生日,小伙伴们都来给我庆祝,我们一起吃蛋糕、玩游戏,大家也都欢呼着,可高兴了。
开国大典的时候,全国人民肯定比我们还开心呢。
“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
”这得多热闹呀。
就像过年的时候,集市上也是人特别多,大家都在买年货。
开国大典的时候,那么多人在天安门广场,都是为了见证新中国的诞生。
“礼炮声震耳欲聋。
”哇,这声音得多响呀。
有一次我们去看烟花表演,那烟花声也很响呢。
开国大典的礼炮声肯定更让人震撼。
“解放军叔叔们迈着整齐的步伐。
”这得多帅气呀。
我们学校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升旗手们也迈着整齐的步伐,可威风了。
开国大典上的解放军叔叔们肯定更棒。
“大家都挥舞着手中的旗帜。
”那场面肯定很壮观。
我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也会挥舞着小旗子为运动员们加油。
开国大典上,人们挥舞着旗帜,是在为新中国欢呼呢。
“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得多让人开心呀。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我看到好多人都在笑,感觉大家都很幸福。
开国大典的时候,全国人民肯定都特别幸福。
“开国大典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肯定没错呀。
就像我们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开国大典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伟大时刻,我们要永远记住。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是呀,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呀。
就像我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好吃的零食。
我们能有这样的生活,都是因为有了新中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
部编版《开国大典》知识点
![部编版《开国大典》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fc5da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c.png)
《开国大典》知识点梳理一、1.作者简介:李普。
2.词语解释鸟瞰:向下看。
仰望:向下看。
环顾:向四周看。
瞻仰:恭敬地看。
远眺:向远处看。
浏览:粗略地看。
窥视:偷偷地看。
回眸:回过头看。
怒视:生气地看。
视察:上级查看。
二、知识点1.本文记叙了1949 年10 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2.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过程:大典过程: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重点写了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这两个场面。
3.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人们:心情激动、无比自豪4.全文两处点面结合之处。
①点:海军—-炮兵一战车一骑兵—空军面:群众欢呼②点:毛主席(聚焦典型,伟大形象)面:人民群众(烘托气氛,场面宏大)5.重点句子①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把“广场”比作“人的海洋”: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
②作用: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闹场面,也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的心情。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起来。
(面的描写,反复的修辞。
作用:生动地写出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景象。
)③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比喻)④“一齐...一齐...”表现出人们的激动、自豪。
“雷鸣般的掌声”夸张,写出了人民喜悦、激动的心情。
⑤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描写了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时的表现。
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欢喜、激动的心情和对子弟兵无比信赖、无比热爱地思想感情。
⑥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课文讲解知识点
![开国大典课文讲解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3dd1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8.png)
开国大典课文讲解知识点《开国大典》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作品,它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宏大的气势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典的盛况。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开国大典》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历史背景《开国大典》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典的真实场景改编而成的电影。
它的拍摄时间为1949年10月1日至10月29日。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这场建国大典成为国家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电影通过再现建国大典的盛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独特氛围和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二、电影制作《开国大典》由中国电影总制片厂制作,由徐克执导,程腾编剧,刘志强、李连义、赵本山等演员参与演出。
电影通过大量的群众演员和特技效果,再现了建国大典的盛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摄影技术和艺术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三、剧情梗概《开国大典》以建国大典为背景,通过描绘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建国大典前的艰辛与期待,以及在建国大典上的喜悦和自豪。
电影以三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建国大典前后的生活变化和奋斗历程。
通过这个故事,电影展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四、艺术特点《开国大典》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准。
首先,电影的摄影技术非常出色,通过运用多种拍摄手法和角度,使得画面更加饱满。
其次,电影的音乐配乐也非常出色,通过激昂的音乐和震撼人心的声效,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此外,电影的剪辑和特效也非常精细,使得电影更加流畅和真实。
五、影响与意义《开国大典》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首先,电影再现了建国大典的盛况,让观众亲身感受到了那一段历史时刻的伟大。
其次,电影通过展现人民群众的喜悦和自豪,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感。
此外,电影还为后世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六、历史意义《开国大典》作为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电影,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开国大典重点笔记
![开国大典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c2720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3.png)
开国大典重点笔记引言概述: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行的庄重盛大的仪式。
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对于中国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开国大典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开国大典的背景、仪式内容、重要宣示、国旗护卫队和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正文内容:1. 开国大典的背景:1.1 中国革命的胜利:开国大典是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2 新中国的诞生: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庄严仪式,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2. 开国大典的仪式内容:2.1 升国旗仪式:开国大典的重要环节是升国旗仪式,这是对新中国成立的最重要宣示。
升旗仪式包括升旗、奏国歌、鸣礼炮等环节,彰显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2.2 政府成立宣告:开国大典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成立,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2.3 向人民宣誓:开国大典上,领导人代表新中国向全国人民宣誓,表达了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2.4 阅兵式:开国大典还包括盛大的阅兵式,展示了新中国军队的威武形象和强大实力。
2.5 人民群众参与:开国大典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他们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表达对新中国的支持和祝福。
3. 开国大典的重要宣示:3.1 独立自主:开国大典宣示了中国的独立自主,表明中国不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控制和干涉。
3.2 人民当家作主:开国大典宣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3 和平发展:开国大典宣示了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倡导国际间的和平与友好合作。
4. 国旗护卫队:4.1 重要任务:国旗护卫队是开国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保护国旗的任务,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4.2 选拔标准:国旗护卫队成员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军事素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重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eb2cf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f.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旅程中,我们迎来了第二单元的尾声,第7课《开国大典》以其庄重而激动人心的内容,引领我们回顾了新中国成立的辉煌时刻。
本文不仅是一篇历史纪实,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段历史,感受那份激动与自豪。
一、课文主题与文学体裁●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详细描绘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
●文学体裁:记叙文,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现场。
二、作者信息●作者:本文为多人合作编写,基于真实历史事件进行文学加工,旨在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重点字词●生字:擎(qíng):往上托;举。
瞻仰(zhān yǎng):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多音字:本课未直接出现典型多音字,但需注意“场”字在此处读chǎng,表示场合、场景;而在“打场”中读cháng,表示把收割的庄稼在场上脱粒或扬净。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庄严—庄重,宣告—宣布反义词:开始—结束,肃静—嘈杂四、修辞手法●排比:如文中对群众队伍的描述,使用了多个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如“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到的”。
●夸张:虽然文中直接夸张手法不明显,但通过对场面的宏大描述,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间接体现了夸张的效果,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空前。
五、经典语句与段落●经典语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句话通过反复的手法,强调了开国大典宣告的重要性,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主要内容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2132f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3.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开国大典》是一部囊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过程的纪录片,主要包括开国大典前期准备工作、开国大典及其盛况、大典后继续推行土改等内容。
该片选取了当时各个领域的主要代表,展现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开国大典前期准备工作195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新中国政府成立。
该法赋予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全国政权,并由毛泽东任中央政府主席,接管旧中国的政府机构和军队。
为了庆祝新中国的成立,国庆大典定于同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在大典筹备期间,新政府给参加庆典的全国各界人士发了请帖,每人一听,精美瓷质。
开国大典及其盛况10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庆典。
首先是伴着歌声,一群群军方代表从西侧天安门广场出现,他们在广场上的大门边,排成一列一纵一横的大方队。
在天安门城楼上方五星红旗的簇拥下,全场嘎然而止。
毛泽东主席走上城楼致了开幕词,然后阅兵仪式开始,这时在广场东侧,他的目光停留在白色的龙舟上。
船里坐着中国共产党和亲共政党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举起右手,堆放在周恩来手心里的一堆叶子随风飘扬。
整个仪式过程隆重而热烈,整个广场上下充满了热烈的气氛,成千上万的人民自发地在广场上唱起了中国国歌,中外瞩目。
大典后继续推行土改等经过开国大典的隆重庆典,中国人民走向了更加幸福和强大的路途。
新政府坚决推进土地改革,建立农村合作社和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制度,使农民从旧时代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同时,新政府积极推进工业化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
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全世界的面貌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识点:1.天安门广场:历史悠久,是中国和世界著名的广场之一,也是重要的政治中心。
2.五星红旗:中国国旗,由五颗黄色的星星和一个红色的底色组成。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是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的兼顾共和国的组织。
开国大典重要知识点
![开国大典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e18f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f.png)
开国大典重要知识点
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仪式,于1949年10月1日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时间和地点: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
广场举行。
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全国人民解放。
2. 仪式:开国大典仪式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颁布的命令。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宣誓就职。
此外,还有庄严的升旗仪式、群众游行以及艺术表演。
3. 重要宣示: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4. 全国欢庆:开国大典举国欢庆,全国各地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人们用祝贺、鲜花和激动的欢呼声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待。
5. 国际关注:开国大典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并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6. 地位意义: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胜利完成历史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影响: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它也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8cdc8277232f60dccca1bc.png)
7.开国大典一、生字组词盏(一盏灯茶盏)栏(栏杆木栏)汇(汇集词汇)爆(爆发爆炸)渠(水渠渠道)泽(光泽恩泽)宣(宣告宣传)帜(旗帜独树一帜)阅(检阅借阅)制(制服制造)坦(坦克平坦)距(距离差距)隆(隆冬隆重)二、词语协商汇集预定排山倒海爆发宣布就位鼓舞宣告雄伟肃静旗帜宣读语调选举完毕检阅制服一致距离高潮一盏灯笼游行五颜六色次序毛泽东林伯渠三、形近字、同音字:瞻.仰一屋檐飘拂.一仿佛.效.率一郊.区旗帜.一炽.热制.服一治.理一智.慧一志.气距.离一火炬.一拒.绝一据.说四、易错音、字。
擎(qíng)着旗帜(zhì聂(niè)荣臻(zhēn)爆(bào)发直奔(bèn) 率.(s uài)领诞:右边是“延”,不要写成“廷”。
隆:右上是“折文”,不要少写了中间的短横。
五、多音字提①dī提防②tí提高提前率①lǜ效率频率②shuài率领率先六、多义字举:1、向上抬,向上托例:举棋不定、举手投足、举案齐眉2、发起、兴办例:举办3、提出例:举一反三不胜枚举4、全例:举世闻名5、动作行为例:举止、一举一动、举止大方七、近义词汇集一汇合飘拂一飘动挥手一招手欢跃一欢腾雄伟一宏伟挺立一直立宣告-宣布欢跃一欢腾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排山倒海一翻江倒海八、反义词挺立→弯曲庄严→轻浮完毕→开始肃静→喧哗消失→出现汇集→分散九、解释:开国大典 :开,创建。
典,典礼。
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擎:往上托,举。
例: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例:大海涨潮时拥有排山倒海的力量。
就位: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例:活动将要开始,所有工作人员迅速就位。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例:升旗台前,肃立着我们的警卫战士。
瞻仰:恭敬地看。
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填空:1.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开国大典知识点归纳
![开国大典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1a010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2.png)
开国大典知识点归纳
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仪式,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以下是关于开国大典的一些知识点归纳:
1. 日期与地点: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2. 成立标志: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3. 重要仪式:开国大典包括升国旗、奏国歌、阅兵等重要仪式,同时还会举行群众游行和文艺表演。
4. 主要内容:
- 升国旗仪式:升国旗时,全体参加者会随着国歌的奏响,向国旗行注目礼。
- 国歌奏唱: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会在开国大典上奏唱,以表达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壮志豪情。
5. 阅兵仪式:开国大典举行阅兵仪式,展示国家军事力量。
这是一个庄严肃穆的仪式,由各军兵种的代表方队参加。
除了展示得意的军事装备外,还会同时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军事纪律和英勇精神。
6. 群众游行:开国大典当天还会举行群众游行,参与的各行各业代表将会走在游行队伍中,以庆祝新中国的成立。
7. 国际代表:开国大典上,来自各国的外国代表也会受邀参加,向中国人民表示祝贺。
8. 史诗级影片:开国大典的盛况被拍成了一部名为《开国大典》的纪录片,记录了整个仪式的过程,至今仍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关于开国大典的一些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期末复习资料【原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
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
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
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
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9点30分,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字词学习】
字:擎、党、檐、奔、融、探、舞、挥
词:电钮、瞻仰、聂荣臻、欢呼、雷鸣、率领、充满、傍晚、宣读、城墙、翻动、高耸、雄伟
【重点句子】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4.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
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
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5.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26课。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