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生产者(producer) (绿色植物、光合细 菌等) 消费者(consumer) 分解者(decomposer) (微生物) 无机界 组成生态系统的四大要素 :
生态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生物群落之 间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能量、物质 的输出、输入,生物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以及 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 衡关系。
物质在体内蓄积的量与其暴露时间、摄入量、 生物半减期等有密切关系。
暴露量大、生物半减期长、暴露时间长,在 体内蓄积量大,易发生慢性中毒。
对于具体某毒物来说,暴露浓度相对稳定、
生物半减期为一常数,这时是否发生慢性中
毒就取决于暴露时间。
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 ):
(三)岩石圈(lithosphere)
通常指地壳,主要由岩浆岩和沉积岩构成。 岩浆岩是由地球深处的炽热岩浆侵入地壳或 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化学组成以 Si02为主。 沉积岩由沉积在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物质固 结而形成的岩石。大多含有动植物化石。占 地壳岩石总体积的5%,地表分布面积的 75%。所含矿产极为丰富,如煤、石油等。
生态系统组成
环境部分
(无机环境)
阳光、大气、水分、土壤和 营养物质等
植物
生态 系统
生物部分
(生物群落)
生产者
细菌 一级消费者 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还原者)
各种微生物
二、生态环境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 定义: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 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 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整体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界
《生活环境与健康》课件
增加患病风险
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身体机能下降,增加患心脏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
缺乏运动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身体更容 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ABCD
肥胖问题
长期不运动容易导致热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引 发肥胖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不运动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和生活方式。
05
运动与健康
适量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提高心肺功能
适量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 力和肺活量。
增强免疫力
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感染和 疾病的风险。
控制体重
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和相关慢性疾病。
缓解压力
运动能够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 情绪。
不运动对健康的危害
确定目标
明确自己希望通过运动改善的具体问题,如 减肥、提高心肺功能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根据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 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频 率、时长和强度等。
坚持执行
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执行运动计划,并适 时调整以适应身体状况的变化。
长期接触噪音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等。
降低噪音的措施
加强噪音控制和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广低噪音设备和交 通方式。
如何选择有利于健康的居住环境
01
02
03
04
考察空气质量
选择空气质量好、远离污染源 的居住区域。
关注噪音水平
选择噪音较低的居住地段,避 免靠近交通要道或工业区。
《环境与健康》课件
02
个性化健康管理
未来,个性化健康管理将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等
技术手段,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高人们的健康
水平和寿命。
03
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的发展将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远程医
疗等技术,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率和治疗效
果。
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环保意识
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 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 行为,推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 方式。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
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等对人体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如引发呼吸道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
水污染
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 机污染物等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 威胁,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
慢性病防控
慢性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 施的研究进展。
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02
03
清洁能源技术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 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效 率提升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 物等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 化处理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水体治理、生 态恢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和应用。
3
全球合作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各国共同努 力。未来,各国将加强环保领域的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推动全球环 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健康生活的未来展望
01
健康促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未来健康生活将更加注重健康促进。政府和
社会将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3)信息联系:营养联系、化学联系、物理联 系、行为联系。
(三) 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相对稳 定状态则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包括三方面:结构平衡,功能平衡,输入输出物质数量平衡。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
造自然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按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分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对 健康有利的因素。
人类的自然环境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矿物质、 植被物、动物等环境因素组成。主要限于地壳表面和围绕它的大 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在海平面以下约12公里到海平面以上约10公 里的范围内,它亦称为生物圈(biosphere).
(二) societ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又称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饮食结构也要随之变动,动物性生产产品的比重应当逐步增
加,植物性生产产品中的粮食部分应当相应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人口数量控制在生态系
统的负载限度以内。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限度,其结果势必迫使着人类在初级消费者的低水平上
养
活
自
己
。
(2)物质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
(三) 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相对稳 定状态则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包括三方面:结构平衡,功能平衡,输入输出物质数量平衡。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
造自然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按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分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对 健康有利的因素。
人类的自然环境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矿物质、 植被物、动物等环境因素组成。主要限于地壳表面和围绕它的大 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在海平面以下约12公里到海平面以上约10公 里的范围内,它亦称为生物圈(biosphere).
(二) societ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又称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饮食结构也要随之变动,动物性生产产品的比重应当逐步增
加,植物性生产产品中的粮食部分应当相应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人口数量控制在生态系
统的负载限度以内。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限度,其结果势必迫使着人类在初级消费者的低水平上
养
活
自
己
。
(2)物质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
生活环境和健康PPT课件
4、氡(radon):
放射性气体,引起肺癌。
5、病原微生物:
呼吸道传染病。 军团菌病(legionnaire’s disease), 症状类似肺炎。
35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学评价
常用的评价标准
1、CO2:
主要来自人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反映室 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水平,也可反映室内通 风换气的实际效果。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3)变态反应
支气管哮喘
(4)致癌作用 (5)非特异性疾病
多发,抵抗力降低。
16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
17
2、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
(1)气候改变
(2)形成酸雨(acid rain)
PH值小于5.6。
(3)产生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 μm。 ➢ 易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 ➢ 吸入颗粒物可含有致癌物,金属化合物。
27
4、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 是二次污染物。 ➢ 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
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刺 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 主要成分:臭氧(O3)、过氧酰基硝酸酯 (PANs)和醛类等。 ➢ 强烈刺激眼、咽喉、气管和肺。
8
工业导致的空气污染
9
(2)交通运输:
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
(3)生活炉灶:煤、煤气
❖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直接来源 于污染源的污染物。
❖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由一次 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 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H2SO4、 醛、过氧乙酰硝酸酯。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PPT课件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 引言 •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环境 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 杂的研究领域。
02
本课件将探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 康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 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对健康 的负面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对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
详细描述
儿童通过手口接触容易摄入被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因此 更容易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详细描述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易去除,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如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同时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管理,以 确保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倡导绿色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节约用水等。
改善环境质量
01
02
03
减少空气污染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 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空 气质量。
治理水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确 保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 理,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 链。
03
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过
敏的风险。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污染治理,降低环境污染 物对人体的危害。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体对环境有害 因素的抵抗力。
开展环境与健康研究
• 引言 •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环境 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 杂的研究领域。
02
本课件将探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 康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 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对健康 的负面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对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
详细描述
儿童通过手口接触容易摄入被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因此 更容易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详细描述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易去除,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如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同时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管理,以 确保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倡导绿色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节约用水等。
改善环境质量
01
02
03
减少空气污染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 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空 气质量。
治理水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确 保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 理,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 链。
03
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过
敏的风险。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污染治理,降低环境污染 物对人体的危害。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体对环境有害 因素的抵抗力。
开展环境与健康研究
环境与健康 ppt课件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20
2、化学性污染及预防
a 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有些农药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能在食品中长期残留。 如六六六和DDT等,现在有机磷农药也被禁止使用。传统 农药将逐渐被高效生物农药所取代。
b 食品添加剂的污染
食品添加剂多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它们中可能有毒 性、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不合理使用将会导致 食品的严重污染。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32
“氰化钠污染汉江”事件图为救灾现场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33
“氰化钠污染汉江”事件肇事货车已被拖到岸上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34
案例三
2000年6月23日,浙江省磐安县人民法院对去年侦破的 一起重大环境污染案作出一审判决;因随意倾倒有毒废 物、犯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告人王益明被判处有 期徒刑1年、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被告义乌市 华义精细化工厂有限公司被判罚金12万元。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7
❖ 寄生虫可分为原虫和蠕虫两类,原虫是寄生 虫中单细胞动物,比细菌大,也须用光学显 微镜才能看清,我国主要原虫病有疟疾、黑 热病、阿米巴痢疾、滴虫性阴道炎等;蠕虫 是寄生虫中多细胞动物,已有器官分化,一 般肉眼可见,如蛔虫、蛲虫病、姜片虫、血 吸虫、肝吸虫、绦虫等。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3
生 前 如 花 似 玉 的 吕
继
香 ( 右 )
2021/5/14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4
环境与健康(预防医学课件)
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自然环
境因素。严格地说,原生环境只见于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荒漠、冻土、
海洋深处等。
图2-1-2
原生环境常常存在对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但是,原生环境也可能给人 类健康带来危害,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也称为地方病)。图2-1-3
原生环境中的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界物质急剧运动形成的环境变迁所造 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如:地震、台风、洪涝、干 旱、海啸、滑坡、自然火灾、火山爆发、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土地 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图2-1-4
学习内容
一、直接危害 图2-2-2
1. 急性中毒:这类事件是由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 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引起。世界上曾经发生过多起大气污染的急 性中毒事件,按其生成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类:
(1)烟雾事件 ① 煤烟型烟雾事件:如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图2-2-3 ② 光化学烟雾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图2-2-4
学习内容
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病原体可随人畜粪便、污水及其他污物进入水体,导致介水传染病的
传播和流行。常见介水传染病:细菌性的有伤寒、霍乱、痢疾等;病毒 性的有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寄生虫性的有血吸虫病、贾第鞭毛 虫等。
图2-2-10 图2-2-11 图2-2-12
图2-2-10
图2-2-11
互动学习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与此同时,人类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工业“三废”、污水灌溉和农药、除草剂、化肥等的使用以及矿业的发展, 严重地污染了土壤、水和空气。重金属污染、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如今已 相当严重,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极大,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 度重视,解决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
环境与健康课件
•尿酚:苯的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血铅含量:铅接触和铅中毒的指标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
• 接触性生物标识物(biomarker of exposure) • 效应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 • 易•生感化性、生生理物、标行志为物改(变b的io指m标arker of susceptibility)
环境与健康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环境介质中的 物质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环境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生态平衡、 致使环境质量下降,最终对人类和其他生 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 , 象称为环添环境了境中新污原的染有有。害的成有分害成分大量增加或增
生活性污染源
环境
•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给“环 境”的定义是: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 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 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 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 有害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效应不同
➢ 暴露剂量不同 ➢ 暴露方式不同
– 机体因素
➢ 健康状况 ➢ 生理状况 ➢ 遗传因素 ➢ 营养条件
环境有害物质的健康效应
死亡
有害
作
患病
的健
用
康效
强
机能代偿疾病前状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
度
潜在 生物
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健康 标志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效应
物的 改变
受影响人群的比例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反应的金字塔型分布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
• 反映生物系统与环境中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之 间相互作用的任何测定指标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
• 接触性生物标识物(biomarker of exposure) • 效应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 • 易•生感化性、生生理物、标行志为物改(变b的io指m标arker of susceptibility)
环境与健康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环境介质中的 物质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环境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生态平衡、 致使环境质量下降,最终对人类和其他生 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 , 象称为环添环境了境中新污原的染有有。害的成有分害成分大量增加或增
生活性污染源
环境
•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给“环 境”的定义是: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 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 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 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 有害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效应不同
➢ 暴露剂量不同 ➢ 暴露方式不同
– 机体因素
➢ 健康状况 ➢ 生理状况 ➢ 遗传因素 ➢ 营养条件
环境有害物质的健康效应
死亡
有害
作
患病
的健
用
康效
强
机能代偿疾病前状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
度
潜在 生物
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健康 标志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效应
物的 改变
受影响人群的比例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反应的金字塔型分布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
• 反映生物系统与环境中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之 间相互作用的任何测定指标
环境与健康课件
环保政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有效的环保政策可以防止土壤污染, 减少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链, 保障食品安全。
环保行动与健康
总结词
个人和社区的环保行动对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如塑料袋、餐 具等,降低环境污染。
绿色出行
鼓励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 汽车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土壤污染的解决方案
污染土壤修复
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对污染土壤进 行修复。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避免高污染行业在土壤 敏感区域选址。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加强对农业、工业废弃物的监管,防止有害 物质进入土壤。
建立土壤监测网络
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 染问题。
噪声污染的解决方案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教育公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促进身心健康。
04
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空气污染的解决方案
减少工业排放
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 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污染物排放。
推广清洁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 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
加强交通管理
优化交通布局,发展公 共交通,限制私家车进
水质与健康
总结词
饮用水和接触水的安全性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水质污染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和健 康问题。
详细描述
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引发肠道疾病 、肝病、肾病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水质 安全更加重要。
土壤污染与健康
总结词
土壤污染可能通过食物链、呼吸等方式影响人体健康,特别 是对儿童和孕妇的危害更大。
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1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指人类和生物生存
的空间。
2
二、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依属性分类 ➢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人类出 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 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 量的总体。包括各种物质(气、水、石、土、生 物)、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自然 现象(地震、海啸、火山)等。 ➢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31
小结: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了解环境的分类,掌握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几 个基本概念,如公害、公害病、二次污染、生 物富集等;理解并掌握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了解 其评价四步骤。
32
在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 发生分布或迁移、生物转化、生物富集 和自净作用的全部过程。
11
1、分布或迁移 污染物发生分布或空间位置 的移动。
在非生物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发 生转移。
在生物环境中,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各种 生物体内进行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 的浓度逐渐提高。
12
非生物环境中转移。
6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几个概念
环境污染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 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 类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公害(public nuisance) :严重的环境污染,其突出 的标志是许多人因此出现急、慢性中毒或死亡。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1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指人类和生物生存
的空间。
2
二、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依属性分类 ➢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人类出 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 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 量的总体。包括各种物质(气、水、石、土、生 物)、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自然 现象(地震、海啸、火山)等。 ➢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31
小结: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了解环境的分类,掌握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几 个基本概念,如公害、公害病、二次污染、生 物富集等;理解并掌握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了解 其评价四步骤。
32
在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 发生分布或迁移、生物转化、生物富集 和自净作用的全部过程。
11
1、分布或迁移 污染物发生分布或空间位置 的移动。
在非生物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发 生转移。
在生物环境中,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各种 生物体内进行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 的浓度逐渐提高。
12
非生物环境中转移。
6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几个概念
环境污染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 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 类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公害(public nuisance) :严重的环境污染,其突出 的标志是许多人因此出现急、慢性中毒或死亡。
环境与健康精品PPT课件
物在太阳 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种刺 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2. 主要成分: O3( >80%)、PANs(10%)、醛类; 3. 对健康的危害:
刺激作用: 眼---PANs和醛类;呼吸道---O3 免疫抑制作用: 变态反应: 全身影响:影响氧的输送
25
【NOX 】
1.来源:机动车辆、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 2.理化特性: 难溶于水 3.危害:
刺激腐蚀作用: 组织乏氧:NO+血红蛋白 (亚)硝酸基高铁血红蛋白 促癌作用: 102.8mg/m3 形成光化学烟雾 COPD形成原因之一 4. 标准: NO2一次 0.15mg/m3
26
2. 慢性危害
1. 急性中毒 2. 慢性危害 3. 远期危害 4. 间接效应
21
1. 急性中毒
(1)煤烟型烟雾事件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
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22
【SO2】
1.来源:80%来自于燃料燃烧 2.理化特性: 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富水粘膜吸收 3. 危害: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 →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 (阳光空气水土岩石)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 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5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
“新陈代谢”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
2. 主要成分: O3( >80%)、PANs(10%)、醛类; 3. 对健康的危害:
刺激作用: 眼---PANs和醛类;呼吸道---O3 免疫抑制作用: 变态反应: 全身影响:影响氧的输送
25
【NOX 】
1.来源:机动车辆、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 2.理化特性: 难溶于水 3.危害:
刺激腐蚀作用: 组织乏氧:NO+血红蛋白 (亚)硝酸基高铁血红蛋白 促癌作用: 102.8mg/m3 形成光化学烟雾 COPD形成原因之一 4. 标准: NO2一次 0.15mg/m3
26
2. 慢性危害
1. 急性中毒 2. 慢性危害 3. 远期危害 4. 间接效应
21
1. 急性中毒
(1)煤烟型烟雾事件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
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22
【SO2】
1.来源:80%来自于燃料燃烧 2.理化特性: 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富水粘膜吸收 3. 危害: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 →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 (阳光空气水土岩石)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 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5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
“新陈代谢”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
环境与健康课件
医疗环境
一、医院的物理环境 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1.空间(space) 病床间距不少于1米。
2.温度(Temperature) 病室:18-22℃。 新生儿室等:22-24℃。 3. 湿度(Humidity) 50%-60% 4.通风(ventilation)
5 . 噪 声 (Sound) 35-45dB (白天) “四轻”:说话轻、走路 轻
大气 吸烟 水 温度 土壤 辐射 噪声 废料 室内空气
物理因素社会经济 社会Fra bibliotek层 生活方式 社会关系 卫生服务
社会因素
环境与健康
护理的基本任务: 减轻痛苦 预防疾病 恢复健康 促进健康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 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 不可避免的,并且发 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 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 的症状 全部或部分需 要空气、光线、温暖、 安静、清洁、合适的 饮食等”。
操作轻、关门轻。
6.光线 (light) 日光照射、夜间照明 6.装饰 (decorate)简洁美观
医院的社会环境 1、护患关系 语言、行为、情绪、 工作态度 2、患患关系 3、医院规则
第三节 提供舒适的病人单位
一、病人床单位及设备
节力原则
护士操作时应靠近操作物
护士在操作中, 应该根据实际需 要两脚前后或左 右分开,以扩大 支撑面。
一、环境的含义与范围 1、环境的含义
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 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 因素。 2、环境的范围 人类的环境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
1)内环境 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 2)外环境 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 二、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 (一)物理因素 (二)社会因素
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0
3、免疫因素
v 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也是致病的原因。如过 敏性疾病中的过敏原(如虾、蟹、花粉、漆、 青霉素等),对一般正常人并无致病作用, 但对某些免疫功能改变的人却可以引起风疹、 鼻炎、皮炎,严重的可以发生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休克等,另外,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或 后天继发的原因(如长期接受免疫抑制疗法、 蛋白消耗性肠病等),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功能障碍而发生的免疫缺陷病,也属于 这一类。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6
1、外界因素 这是使人体发生疾病最常
见的原因,按其性质又可以分为三种:
v ①生物性致病因素 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两大类。
v 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在人们周围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种类繁多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可以传播、引起免疫、可用热力或化学消毒剂杀灭 微生物中常见的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衣原体、真菌,如人类常见的结核、痢疾、 破伤风、痈和疖等疾病都是由各种不同细菌引起的; 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比细菌还多,如病毒性肝炎、 麻疹、流行性感冒等,目前对病毒尚无有效药物来 治疗,主要靠病毒疫苗预防;斑疹伤寒、恙虫病由 立克次体引起;由螺旋体致病的有回归热、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等……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1
4、遗传因素
v 上代双亲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里的遗 传物质(DNA)、染色体的改变,常会引起 后代发生疾病,如血友病、色盲、先天愚型 和两性畸形等。近亲结婚,更易产生这类遗 传性疾病。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2
二、环境中的致病因素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 任务三:环境与健康 2学时
生物工程系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
课程内容
v 环境与生态 v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制约机制 v 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 v 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v 环境友好的能源利用技术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2
项目一 环境与生态
风疹病毒 ;放射线辐射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8
黄 曲 霉 素 污 染 的 毒 大 米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9
四、食品污染及预防 1、生物性污染及预防 食品受到细菌、霉菌和它们所产生的毒素,以及寄生虫卵 的污染,会引起人们患病,或食物腐败。
形式:腐蚀性毒物作用 如浓硫酸、光气、强碱等。
光气:
COCl2+H2O→2HCl+CO2
代谢性毒物作用 如CO、氰化物、重金属等。 一氧化碳(CO): Hb·O2(aq)+CO(g)→Hb·CO(aq)+O2(g)
神经性毒物作用 如罂粟-吗啡-海洛因、肉毒毒素等。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6
高纯度的海洛因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的有:黄曲霉素、亚硝基化合物、味精等。 3、致幻物质 : 乙醇 4、致畸作用 环境中某些物质或因素,通过母体影响胚胎的发育,使细胞
分化和器官发育不能正常进行,以致出现器官或形态结构上
的畸形,此种作用称为致畸作用或致畸胎作用。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7
v 寄生虫可分为原虫和蠕虫两类,原虫是寄生 虫中单细胞动物,比细菌大,也须用光学显 微镜才能看清,我国主要原虫病有疟疾、黑 热病、阿米巴痢疾、滴虫性阴道炎等;蠕虫 是寄生虫中多细胞动物,已有器官分化,一 般肉眼可见,如蛔虫、蛲虫病、姜片虫、血 吸虫、肝吸虫、绦虫等。
v 任务一:认识地球环境
2学时
v 任务二:认识环境问题
4学时
v 任务三:了解环境与健康
2学时
v 任务四:认识生态系统
4学时
v 任务五: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 4学时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3
任务三: 环境与健康
v 一、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v 二、环境中的致病因素 v 三、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v 四、食品污染及预防 v 五、居住环境与健康 v 六、环境荷尔蒙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3
生 前 如 花 似 玉 的 吕
继
香 ( 右 )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4
病 入 膏 肓 的 吕 继 香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15
三、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1、毒物致毒机理
毒物进入人体后,同机体发生作用,损害机体组织,扰乱或 破坏机体的正常代谢机能,引起病变以致危及生命的过程。
v 1、物理性致病因素:噪声、振动、红外线、紫外线、 微波、激光强电场、强磁场和放射性等。
2、化学致病因素 可分为三类:A 过量的天然化学物质
B 环境污染物质 C 缺少人体所必须的化学元素
❖ 3、生物致病因素
❖ 未经处理的医院污水、废物、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农牧畜业 的粪便等污染物,均含有致病微生物。有可能引起伤寒、痢 疾、霍乱和肝炎等流行性疾病。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8
v ②物理性致病因素 刀割、尖刺、压砸、挫伤、 枪炮伤、虫兽咬伤、烧伤、冻伤、触电和放 射线损伤等等都属于物理性的致病因素。
v ③化学性致病因素 食物中毒、蛇毒和煤气中 毒等都是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在工农业生产 劳动中接触到某些物质,如苯、铅和有机磷 农药等以气体、粉尘或液体等形态散布到周 围环境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使人中毒而致病。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9
2、营养因素
v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糖、蛋白质、 脂肪、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铁)等, 如这些物质缺乏或不足,都可成为疾病发生 的原因。如脱水、营养不良以及维生素A、B 和C缺乏可引起相应的角膜炎、口角炎和坏 血病,而钙、铁缺乏引起佝偻症(软骨病) 和贫血等等。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4
一、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人 类
环
境
与
环
境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的
关
系
环
境
20.07.2020
《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课件
5
人为什么会生病?
v 疾病发生的原因可称为致病因素,已知的致 病因素多种多样,总的可概括为四类:
v 外界因素 v 营养因素 v 免疫因素 v 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