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检测(十一)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含解析
《精品》2019高考地理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
大题精做十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a)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形态主要为沙垄(图b)。
每年4~6月该地沙漠风沙活动强盛。
沙垄间的暗色是被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固定的沙面。
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它们分布广泛。
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这些草本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图c是某气象站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各月降水量。
(1)分析沙漠里的短营养期植物能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原因。
(2)简述短营养期植物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作用。
(3)有几位旅行者拟在5月份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科学考察。
他们准备了GPS、防辐射、防晒、防风用品、防寒衣物等物品,请选择其中两件物品,阐述准备的理由。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口镇至潼关区间的黄河中游地区汇入渭河、泾河、洛河、汾河等较大支流30余条,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是黄河泥沙的最主要来源区。
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材料二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区划图材料三黄河中游地区输沙模数分布图和渭河、泾河基本数据表(输沙模数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输移的泥沙量)。
(1)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大、小写字母A-E和a-e系列分别表示的土壤侵蚀方式,并从整体上概括出两种侵蚀方式在图示区域的空间差异。
(2)指出贺兰山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两河西安北郊交汇时,形成了一道清浊非常明显的界限,是“泾清渭浊”还是“清渭浊泾”?请根据材料和地形特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有资料表明,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利津水文站测得黄河入海泥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2000-2009年期间的年均输沙量仅为1956-1968年期间年均输沙量的10%。
试分析其原因。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区域生态建设与区域资源开发限时训练(含答案)
专题十一区域生态建设与区域资源开发(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某年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越野挑战赛选手在澳大利亚完成了7日赛程,图中黑线为越野线路。
读图,回答1~3题:1.与图示沙漠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A.西亚阿拉伯沙漠B.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C.塔克拉玛干沙漠D.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2.参赛选手在赛程期间需克服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A.暴风雪、寒潮、缺氧B.高温、湿热、泥泞路C.风暴潮、高温、洪水D.沙尘暴、高温、缺水3.①②③④四地中,荒漠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A 2.D 3.B 第1题,该地与西亚阿拉伯沙漠均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信风的影响,气候干旱;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温带沙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的形成主要与沿岸寒流有关。
第2题,越野线路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穿越大范围热带沙漠气候,高温、缺水;10月为澳大利亚春季,此时多风沙。
第3题,荒漠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强度。
②地位于墨累河流域,降水较少,加之人类高强度开发,不合理用水等,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很快。
(2018·山西孝义摸底考试)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白洋淀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
读“白洋淀流域图”,回答4~5题:4.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内降水量和蒸发量小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上游修水库导致入湖水量减小D.工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5.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B.跨流域调水C.暂缓开发区域经济D.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解析:4.C 5.B 第4题,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白洋淀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由于区域气候的相对稳定性,该现象一般不会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多数是因为人为原因引发的,结合实际,当时区域产业并不十分发达,但是流域修建了多个水库,由于水库蓄水导致白洋淀水量减小甚至干涸,故选C。
2019年高中地理章末过关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章末过关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1~2题。
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2.下图是几位同学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 D.④解析:1.D 2.A 第1题,本题以流域产沙量为切入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理解流域产沙量的概念。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才能获得泥沙总量。
第2题,正确理解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一般来说,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大。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C.天山 D.内蒙古高原4.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解析:3.D 4.B 第3题,根据图中景观图可知,图中的景观图为蒙古包,说明该地区属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区,故D项正确。
第4题,在半干旱地区,造成荒漠化的原因是过度的放牧,故B项正确。
浑善达克沙漠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
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A.偏东风 B.偏南风C.偏西风 D.偏北风6.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风速快 B.植被多C.坡度缓 D.降水多解析:5.C 6.B 第5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C对。
2019年高三地理考前大题精炼: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附解析)
2019年高三地理考前大题精炼: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附解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a)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形态主要为沙垄(图b)。
每年4~6月该地沙漠风沙活动强盛。
沙垄间的暗色是被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固定的沙面。
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它们分布广泛。
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这些草本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图c是某气象站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各月降水量。
(1)分析沙漠里的短营养期植物能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原因。
(2)简述短营养期植物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作用。
(3)有几位旅行者拟在5月份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科学考察。
他们准备了GPS、防辐射、防晒、防风用品、防寒衣物等物品,请选择其中两件物品,阐述准备的理由。
【解析】(1)根据材料提示“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里,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和冻土融化;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增加,沙丘土壤含有较多水分,所以短营养期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
(2)根据材料提示可知,每年4~6月是新疆北部沙漠风沙活动强盛期,刚好是沙丘表面的短营养期植物生长迅速的时期,覆盖率较高,能够涵养沙丘水分,起到稳定沙丘沙面的作用。
(3)在5月份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科学考察,准备的物品是根据考察地点的自然地理环境来确定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域广大,野外考察旅途远,判断方向等,需要配备GPS导航;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大风沙尘天气多,需要准备防辐射、防晒、防风用品;当地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轻便的防寒衣物。
【答案】(1)冬季沙漠里有较多积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和冻土融化;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增加,沙丘土壤含有较多水分;水热配合较好,并维持2个月左右时间。
(2)4~6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活动强盛;沙丘表面的短营养期植物生长迅速,覆盖率较高,能够涵养沙丘水分,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速,起到稳定沙丘沙面的作用。
2019版高考地理试题: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含答案
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7.(2013浙江学考,8,2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A.开发机构只受地方管理B.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C.拒绝国内外投资者开发D.流域开发降低开放程度答案B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是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其主要措施如下: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因此A、C、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项。
8.[2018浙江文综,36(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Ⅰ为某区域略图。
图Ⅱ为图Ⅰ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Ⅰ图Ⅱ材料二图Ⅰ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Ⅰ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答案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解析泥沙多少与流域内水土流失程度及流域面积大小相关。
流域面积可从经纬网图看出;水土流失程度可从地形坡度、降水量及强度、植被等角度分析。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2013重庆文综,9,4分)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答案B本题考查区域研究的方法,以及地图的应用能力。
以小流域水土流失问。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9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专题1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2019版3-2-1备战2019高考精品系列【聚焦考点突破核心】一、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自然环境要素差异形成的原因气候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差异,造成了温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降水的不同;寒暖流的流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地貌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等土壤气候、植被、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差异2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人类活动方式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发展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初期阶段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积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了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人地关系基本上协调的1.土地沙漠化: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因为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因为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2.石质荒漠化(又称石漠化):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水平衰退或丧失,地表表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
因为长期以来自然植被持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表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水准和面积也在持续加深和发展。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2018高考题山东卷)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旳三个时期〔a 〕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
读图 回答1〜2题。
十二连湖”旳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 地旳打算。
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旳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3〜14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图1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1、假设该流域三个时期都经历了相同旳一次暴雨过程在P 处形成旳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 ①②③分别对应旳是A i 、n 、川B n 、i 、川C 川、n 、i DI 、川、n【答案】1.C 2.C(2018高考题海南卷)地处干旱区旳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 明清时有“七b2、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旳要紧缘故是〔〕20、如下图,工人利用定滑轮将重为30牛旳物体在10秒内匀速提升2米,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功旳功率为______________ 瓦。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1、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旳直截了当阻碍是〔〕①增强都市排污能力②增加都市空气湿度③美化都市环境④增大都市气温年较差A ①②B ②③C、③④ D ①④【答案】13.C 14.B(2018高考题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流域进行水土流失旳调查。
据此回答9〜11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旳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答案】9.B3、流域产沙量〔一定时刻内流域内产出旳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旳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旳方法,可行旳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旳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旳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4、图四是几位同学依照调查结果绘制旳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 流失一般规律旳是C 探究电流产生旳热量与电阻旳关系A 、小灯泡断路、小灯泡短路 、滑动变阻器断路【答案】11.A(2018高考题江苏卷)梯田是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生产旳典范。
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双测Word版含解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岩羊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北部、新疆南部等地山区,善攀岩,肉可食,曾大量供应欧洲市场。
多年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封山禁牧禁猎措施,岩羊数量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
目前保护区内岩羊种群的平均密度为4.4只/平方千米,核心区的岩羊种群密度高达8—12只/平方千米,居世界岩羊分布区之首。
随着岩羊种群数量的增长,马麝、马鹿等同域分布的其他食草动物数量下降甚至濒危。
材料二 下表为岩羊的分布密度表。
材料三 豺是岩羊的天敌之一,豺已经从它们历史分布区城75%的范围内消失了。
(1)分析贺兰山地区与岩羊同域分布的马麝、马鹿等其他食草动物数量下降甚至濒危的原因。
(2)请你提出两条拯救马麝、马鹿的措施。
(3)根据岩羊的分布密度表,推断三个地区中岩羊的分布密度不同的原因。
(4)近年来,架设在盐池湾自然保护区(甘肃)山涧内的红外线监测相机除了拍到豺结群活动的影像,还拍摄到了成群的岩羊。
豺和岩羊在同一地区的同一地点多次出现、活动频繁。
据此分析,该保护区接受保护以来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答案】(1)干旱气候区环境承载力有限;岩羊数量增多,啃食能力强,食物不足;天敌数量少。
(2)适当捕杀岩羊;引入天敌捕食岩羊,平衡物种间的数量比例;人工驯养马麝、马鹿,并进行野外放生。
(3)气候条件不同,环境承载力不同;距离市场近的地区,对岩羊的捕杀强度大;各区域保护力度不同。
(4)植被覆盖率增加,动物种类和数量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主要靠增加岩羊天敌、人工捕杀岩羊、喂食啃食能力较弱的食草动物等方式来干预,维持马麝、马鹿等的数量,使其不至于灭绝。
(3)从三地的位置可以看出气候有差异,环境承载力不同。
且新疆距离欧洲市场近,捕猎多,岩羊密度小。
同时也反映出各地保护的力度不同。
(4)自然保护区内封山禁牧禁猎后,保护区接受保护后,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方面发生明显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增加,生态得以改善。
2019届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区域生态问题和治理(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一、选择题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降水强度大,多暴雨④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 D解析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都有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同时都有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2. 读“内陆某地景观示意图”,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A.巴西B.以色列C.英国D.俄罗斯答案 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麦田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而且四周沙地广布,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主要依靠地下水来发展农业,符合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答案选B项。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
读图完成3~4题。
3.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陡坡修筑梯田B.工业规模扩大C.水资源利用不当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4.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③流域用水统一管理④下游修建平原水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3.C 4.A解析第3题,黑河属于内流河,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水资源日益减少,与其上游水资源过度利用有关。
第4题,下游水较浅,水资源蒸发较多,修建平原水库会加速干旱区水资源流失,不可行,排除④,A选项正确。
在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
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下图)。
据图完成5~6题。
5.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B.乱砍滥伐,植被稀少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6.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A.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B.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答案 5.C 6.A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获得的水汽少,降水量少,因而气候干旱。
2019高考地理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大题精做十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a)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形态主要为沙垄(图b)。
每年4~6月该地沙漠风沙活动强盛。
沙垄间的暗色是被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固定的沙面。
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它们分布广泛。
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这些草本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图c是某气象站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各月降水量。
(1)分析沙漠里的短营养期植物能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原因。
(2)简述短营养期植物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作用。
(3)有几位旅行者拟在5月份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科学考察。
他们准备了GPS、防辐射、防晒、防风用品、防寒衣物等物品,请选择其中两件物品,阐述准备的理由。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口镇至潼关区间的黄河中游地区汇入渭河、泾河、洛河、汾河等较大支流30余条,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是黄河泥沙的最主要来源区。
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材料二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区划图材料三黄河中游地区输沙模数分布图和渭河、泾河基本数据表(输沙模数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输移的泥沙量)。
(1)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大、小写字母A-E和a-e系列分别表示的土壤侵蚀方式,并从整体上概括出两种侵蚀方式在图示区域的空间差异。
(2)指出贺兰山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两河西安北郊交汇时,形成了一道清浊非常明显的界限,是“泾清渭浊”还是“清渭浊泾”?请根据材料和地形特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有资料表明,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利津水文站测得黄河入海泥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2000-2009年期间的年均输沙量仅为1956-1968年期间年均输沙量的10%。
试分析其原因。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2019年高考二轮地理专题限时集训11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41页)一、选择题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
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1~2题。
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2.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耕地大量扩张B.农牧民过度砍伐薪柴C.放牧规模扩大D.不合理灌溉1.C 2.A[第1题,表中数据表示各类荒漠化的变化速率,无法得知各类荒漠化土地的比重,排除A、B;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变化相对稳定,则其面积相对较稳定,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在1977~2012年既有增加,也有减少,但总体上是减少的。
第2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该地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导致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故该时期该地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
](2018·南昌市重点中学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盲目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3~5题。
孔隙中。
3.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4.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5.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3.B 4.A 5.C[第3题,刺槐生长速度快、易繁殖且其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1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附答案
专题提升练11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相关资料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B.扩大稀土产能,增加出口量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2.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D.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答案1.A 2.B解析第1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科技;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出口;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
第2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唯一出路。
(2018·海南卷,16~17)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第3~4题。
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3.A 4.D解析第3题,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2019高考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下列三道小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2、(2019安徽阜阳高三周考)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下题。
1.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高寒地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耕地分布区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2.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夏季、春季B.冬季、夏季C.秋季、夏季D.冬季、秋季3.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气温高B.降水丰富C.地下水贫乏D.植被茂盛3、(2019浙江宁波高考适应性考试)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下图是将广东省甲(24.5°N,113.1°E)、乙(24. 6°N,112.9°E)、丙(24.9°N,113.2°E)三地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以推测出( )A.南坡林线甲地高于乙地B.北坡林线丙地高于广东均值C.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D.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2.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
与其他山地相比,乙山阳坡林线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风力弱、局地多雾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降水D.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4、(2019山东邹城高三摸底)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41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含答案)
考点强化练41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
下表为1987—20051.七里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提供农副产品B.提供水源C.旅游功能D.维持生物多样性2.关于七里海古潟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B.湿地面积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造成C.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D.人工湿地变化使净化水质功能增强答案:1.D 2.C解析:第1题,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主要生态功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2题,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符合七里海古潟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的措施,所以C项正确。
(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评估)下图为河套平原示意图,2017年12月初M地迎来一批批白天鹅等南迁候鸟,鸟类种类已由过去的4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近80种。
据此完成第3~4题。
3.越来越多的南迁候鸟能够成群结队在M地歇息,表明M地能够( )A.调节气候、调蓄洪水B.净化水中的污染物C.维持生物的多样性D.提供丰富农副产品4.形成黄灌区和井灌区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交通D.政策答案:3.C 4.A解析:第3题,越来越多的南迁候鸟能够成群结队在M地歇息,鸟类种类已由过去的4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近80种。
表明M地能够维持生物的多样性,C项对。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质、提供丰富农副产品的功能,不是鸟类种类增加原因,A、B、D三项错。
第4题,形成黄灌区和井灌区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黄灌区是引黄河水灌溉,区域地势高,不能引黄河水灌溉,只有抽取地下水,井灌,A项错。
区域内气候相同,B项错。
交通、政策不影响灌溉类型,C、D两项错。
点睛湿地功能很多,鸟类的种植增加,体现的是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的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洪水是调节功能。
2019年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二轮专题一等值线和图表信息的判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BDDD C A B B 答案C CA B C14 23 18 24 19 题号22 15 20 16 25 17 21ACDACBBBACCB答案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10分)(1)a:105°W(2分)b:165°E(2分)(2)(23°26′S,120°E)(2分)(3)旱季(2分)(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2分)(2)B(2分)27.(10分)(1)B(2分)(3)③(2分);与①④相比,③位于港湾内部,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停靠;(2分)与②相比,等深1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线密集,港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进出。
(2分)28.(12分)(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
(2分)(2)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3分)(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2019年高考二轮地理 第1部分 专题11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十一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结构互联](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1.(2018·全国卷Ⅰ·T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第(2)题,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随水域面积的扩大,蒸发量逐渐增大。
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第(3)题,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
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专题11 环境与发展--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专题11 环境与发展--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华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其小麦生长在旱季,是需要灌溉水最多的粮食作物,约占总灌溉用水的70%。
下图示意目前华北地区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耗水量变化统计。
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A.随着耗水量增加,小麦产量逐渐增加B.当耗水量约4700m3/hm2时,小麦产量开始下降C.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D.当耗水量达到5400m3/hm2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2.从长远看,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缩减耕地面积B.发展滴灌技术C.研发浅根系冬小麦品种D.增加水稻种植比重广东省沙浦镇遵循“分区养殖,异位处理”的原则,通过岸上搭建集装箱为养育箱体,进行鱼类高密度养殖,形成了养育箱体与池塘一体化循环的集装箱养鱼模式。
下图为沙浦镇某集装箱养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抽至集装箱的水主要来源于池塘()①表层②底层③东侧④西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箱体内仿生生态环流保持最优流速,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鱼质B.保持水质C.利于排污D.便于增氧5.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相比,该模式()①资源利用率高②利于实时监测③受池塘水质影响大④能源消耗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 2023年11月,我国首座可折叠自主升降网箱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正式亮相。
“珠海琴”采取了水产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模式,一部分网箱用来保种育种,其他部分则用于深海养殖。
如图为“珠海琴”半潜式平台效果图。
据此,回答“珠海琴”的开发和应用,利于()①维护和行使海洋权益②辐射南海养殖业,促进南海能源开发③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④提升保种育种的水平,提高产出效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3年6月,我国海上风电制氢实验在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该项目产品用于燃料电池汽车或其他工业部门,这种采用绿色电力电解水制氢的方式对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
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图甲为包兰铁路部分路段和某观测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解析:第(1)题,地表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文和土壤等方面。
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
第(3)题,注意材料二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条件;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
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主要为荒漠植被)。
(2)西北风。
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盛行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
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2.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
下图为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图。
材料二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
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图中A地和B地周围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
(2)评价甘肃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条件。
(3)分析甘肃省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可能对当地和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4)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A、B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用水,在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在牧区、农牧过渡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第(2)题,甘肃省所在的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玉米制种,干旱的气候也有利于玉米的晾晒和储存,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等。
但气候干旱,降水少,是该地发展玉米制种的主要限制性条件。
第(3)题,该地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玉米制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抬升,盐碱化加剧;对下游地区而言,上游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湖泊和绿洲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
第(4)题,治理荒漠化应调控人类的行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立法,加强宣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
答案:(1)人为原因:不合理用水、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玉米产量大,品质好;灌溉系统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干旱的气候利于玉米种子脱水干燥,也有利于种子的保存。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
(3)对当地的影响:大量引水灌溉,易加剧土地次生盐碱化。
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湖泊萎缩,沙丘活化,沙丘移动造成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绿洲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监测;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育草封沙,设置沙障,构筑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
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表(1)结合图2,分析说明图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被。
方案Ⅱ:以增加植被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解析:第(1)题,该题要求结合图2来分析图1内容,即分析土壤侵蚀时,要考虑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森林覆盖率的因素,而森林覆盖率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图1显示年降水量在450 mm以下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土壤侵蚀快速增强;在年降水量介于450 mm至600 mm之间时土壤侵蚀强度又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降水量大于600 mm时,土壤侵蚀稳定在低水平。
第(2)题,从表中可看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高,而该地降水较少,则植被以草地为主,易出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同时重工业(采掘业)比重高,开矿易出现植被破坏、重工业易出现污染等问题。
第(3)题,注意要选一个地区,再选其中一个方案来分析。
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介于450 mm至600 mm之间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
(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
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
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或乙地应选择方案Ⅰ。
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 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 mm 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
]4.(2016·郑州质量预测)苏德沼泽位于南苏丹中部低地,是白尼罗河及其支流的汇流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苏德沼泽形成的原因。
(2)说明苏德沼泽对白尼罗河下游水量的影响。
(3)南苏丹面临严重的粮食不足危机。
你认为是否应在苏德沼泽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说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解析:第(1)题,沼泽的形成可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
第(2)题,沼泽对河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第(3)题,若赞同,应从充分利用光热、水源等条件,缓解粮食问题方面分析。
若不赞同,应从保护环境方面分析。
答案:(1)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水流速缓慢,排水不畅;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5到10月雨季时)降水集中,河流交汇,雨季洪水交汇,河水泛滥形成沼泽。
(2)调节白尼罗河下游的水量变化,削减白尼罗河下游洪水期的洪峰,增加白尼罗河下游枯水期的水量。
(3)不赞同。
沼泽地潮湿,不利于粮食生产;排干沼泽,会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减弱对白尼罗河下游水量的调节作用。
(或赞同。
光热充足;灌溉方便;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缓解粮食危机。
) 5.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见下图),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 000 km2,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材料二咖啡种植需均匀的降雨和排水通畅的土地,理想的气温是15~25 ℃,全年降水量为1 500~2 000 mm,同时降雨时间要能配合咖啡树的开花周期,理想的海拔为500~2 000 m。
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
(1)分析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的原因。
(3)分析“咖啡王国”巴西咖啡生产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变化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可从当地的气候类型、降水量与蒸发量等方面作答。
第(2)题,湿地的成因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植被等方面来分析。
第(3)题,农业优势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热量、温差、光照、降水等)、地形、土壤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变化规律:湿地面积季节变化大;雨季面积扩大,干季面积缩小。
原因:潘塔纳尔湿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雨季降水量大,湿地面积扩大;干季降水量小,湿地面积缩小。
(2)巴拉圭盆地范围大,汇水面积大;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降雨量大,河网密集;植物丰富,涵养水源。
(3)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气温适宜,降水充沛,水热组合好;高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排水条件好。
6.捷列克河是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的河流。
读捷列克河所在区域图,回答问题。
(1)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分析其成因。
(2)试分析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说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解析:第(1)题,可从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蒸发旺盛等方面分析。
第(2)题,土壤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第(3)题,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主要有水利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等。
答案:(1)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邻近里海(咸水湖),地下水盐度(含盐量)高;光照强,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集聚。
(2)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3)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防淤、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制度、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