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执业中药师-中药一必考点表格背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藁本
辛温,膀胱肝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 2、用于风寒湿痹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用于肠痈,肺痈,疮痈2、用于产后瘀阻腹痛
土茯苓
甘淡,平,肝胃
解毒利咽,通利关节
1、用于梅毒2、用于热淋,带下,湿疹
白蔹
苦辛,微寒,心胃
清热解毒,消痈敛疮
1、用于疮痈肿痛或溃久不敛2、用于水火烫伤
白头翁
苦,寒,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于热毒血痢
*马齿苋
酸寒,肝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通淋
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
*浮萍
辛寒,肺膀胱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3.水肿,小便不利。
*木贼
甘苦平,肺肝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风热目赤,翳障多泪。2.便血,痔血。
第二章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肺肝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中药的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材料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1、痄腮喉痹,疮痈丹毒2、热毒发斑,吐血衄血3、肝热惊痫4、咳嗽痰血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肝脾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2、吐血衄血,便血崩漏3、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三丫苦
苦寒,心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1,疮痈肿痛,蛇虫咬伤。2.外感气诸证。3.风湿痹痛,4.跌打损伤。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
生姜
辛,微温,
肺脾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香薷
辛,微温,
肺胃脾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用于阴暑证2、用于水肿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蝉蜕
甘,寒;
肺肝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用于肠痈,肺痈,疮痈2、用于产后瘀阻腹痛
土茯苓
甘淡,平,肝胃
解毒利咽,通利关节
1、用于梅毒2、用于热淋,带下,湿疹
白蔹
苦辛,微寒,心胃
清热解毒,消痈敛疮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黄连
苦寒,
心肝胃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用于湿热中阻、脘痞呕恶,泻痢腹痛2、用于热病高热3、用于心烦失眠,胃热呕吐4、用于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
黄柏
苦寒,肾膀胱大肠
1.咽喉肿痛2。疮痈肿痛,泻痢腹痛,脘腹疼痛。
*朱砂根
苦辛凉,肺大肠
清热解毒,利咽,散瘀止痛
1.用于咽喉肿痛,2.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木蝴蝶(千层纸)
苦甘凉,肺肝胃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1.用于咽痛肿痛,2.用于肝胃气痛。
土牛膝
苦酸,平,肺肝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通淋
1、用于痛经、经闭,风湿痹痛2、用于热淋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蝉蜕
甘,寒;
肺肝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
*葱白
辛温,肺胃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胡荽
辛温,肺胃
解表透疹,健胃消食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胃寒食滞
*柽柳
辛平,肺胃心
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风寒湿痹
辛夷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蝉蜕
甘,寒;
肺肝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用于肠痈,肺痈,疮痈2、用于产后瘀阻腹痛
土茯苓
甘淡,平,肝胃
解毒利咽,通利关节
1、用于梅毒2、用于热淋,带下,湿疹
白蔹
苦辛,微寒,心胃
清热解毒,消痈敛疮
1、用于疮痈肿痛或溃久不敛2、用于水火烫伤
白头翁
苦,寒,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于热毒血痢
*马齿苋
酸寒,肝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通淋
肝肺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1、痄腮喉痹,疮痈丹毒2、热毒发斑,吐血衄血3、肝热惊痫4、咳嗽痰血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肝脾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2、吐血衄血,便血崩漏3、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_表格总结(1)

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
*葱白
辛温,肺胃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胡荽
辛温,肺胃
解表透疹,健胃消食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胃寒食滞
*柽柳
辛平,肺胃心
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风寒湿痹
辛夷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淡豆豉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栀子
苦,寒,心肝肺胃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热毒疮疡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用于瘰疬瘿瘤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肝肾大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连翘
苦,微寒,肺心胆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1、疮痈肿毒,瘰疬结核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大青叶
苦,大寒,心肺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疮痈丹毒,口疮,咽痛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入营血,高热斑疹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2、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青黛
咸,寒
蒲公英
苦甘寒,肝胃
清热解毒,利湿
1、疮痈,乳痈,内痈2、热淋,黄疸
*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肝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1痈肿疮毒,毒蛇咬伤。2.跌打损伤,3.小儿惊风
木芙蓉叶
辛平,心肝肺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痈肿疮毒,丹毒,烫伤,跌打损伤。
紫花地丁
苦寒,心肝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1、用于疮痈疔肿,乳痈肠痈2、用于毒蛇咬伤
1.咽喉肿痛2。疮痈肿痛,泻痢腹痛,脘腹疼痛.
*朱砂根
苦辛凉,肺大肠
清热解毒,利咽,散瘀止痛
1.用于咽喉肿痛,2.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木蝴蝶(千层纸)
苦甘凉,肺肝胃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1.用于咽痛肿痛,2.用于肝胃气痛。
土牛膝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苦,微寒,肺心胆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1、疮痈肿毒,瘰疬结核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大青叶
苦,大寒,心肺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疮痈丹毒,口疮,咽痛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入营血,高热斑疹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2、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青黛
咸,寒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肺胃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阴虚消渴4、用于骨蒸潮热
*寒水石
咸寒,心胃肾
清热泻火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藁本
辛温,膀胱肝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 2、用于风寒湿痹
*马勃
辛平,肺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橄榄
甘酸平,肺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1.用于咽喉肿痛。2。用于中酒毒和鱼蟹毒。
*余甘子
甘酸涩凉,肺脾胃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润肺化痰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葛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淡豆豉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熊胆
苦寒,肝胆心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鸭趾草
甘苦寒,肺胃膀胱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苦酸,平,肺肝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通淋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淡豆豉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1.用于外感表证, 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
*浮萍
辛寒,肺膀胱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水肿,小便不利。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葛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1.用于咽喉肿痛2、用于痰痈咳喘
山豆根
苦,寒,肺胃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1.用于热毒雍结之咽喉肿痛2、用于牙龈肿痛
*马勃
辛平,肺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橄榄
甘酸平,肺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1.用于咽喉肿痛。2。用于中酒毒和鱼蟹毒。
*余甘子
甘酸涩凉,肺脾胃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润肺化痰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2、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青黛
咸,寒
肝肺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1、痄腮喉痹,疮痈丹毒2、热毒发斑,吐血衄血3、肝热惊痫4、咳嗽痰血
贯众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葛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淡豆豉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蝉蜕
甘,寒;
肺肝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藁本
辛温,膀胱肝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白芷
辛,温,肺胃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
细辛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
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 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1)

*谷精草
辛肝凉,肝胃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用于目赤翳障。2.用于头痛齿痛。
*密蒙花
甘微寒,肝
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青葙子
苦微寒,肝
清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肺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肺痈,肺热咳嗽2、热毒疮痈3、热淋
*金荞麦
苦微寒,肺脾胃
清热解毒,消痈利咽,祛风湿。
1.肺痈吐脓,痈肿疮疔,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3.风湿痹痛。
穿心莲
苦,寒
肺胃大肠,小肠
清热解毒,燥湿
1、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2、痈肿疮毒,毒蛇咬伤3、湿热泻痢,湿疹瘙痒,热淋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肺肝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野菊花
苦辛微寒,肺肝
清热解毒
1、用于疮痈疔肿2、用于咽喉肿痛,风火赤眼
*千里光
苦寒,肝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1.用于疮痈疖肿,水火烫伤,2.用于目赤肿痛。
*四季青
苦涩寒,肺心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1.用于水火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疮痈。2.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涩痛,3.用于外伤出血。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胖大海
甘,寒,肺大肠
清热利咽,润肺开音,清热通便
1、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2、用于燥热便秘
*肿节风
辛苦平,有小毒,肝肺大肠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野菊花
苦辛微寒,肺肝
清热解毒
1、用于疮痈疔肿2、用于咽喉肿痛,风火赤眼
*千里光
苦寒,肝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1.用于疮痈疖肿,水火烫伤,2.用于目赤肿痛。
*四季青
苦涩寒,肺心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1.用于水火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疮痈。2.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涩痛,3.用于外伤出血。
鱼腥草
辛,微寒,肺
1.热毒血痢,2.疮痈肿毒,3.崩漏便血,4.热淋,血淋。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苦辛微寒,肺肝
清热解毒
1、用于疮痈疔肿2、用于咽喉肿痛,风火赤眼
*千里光
苦寒,肝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1.用于疮痈疖肿,水火烫伤,2.用于目赤肿痛。
*四季青
苦涩寒,肺心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1.用于水火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疮痈。2.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涩痛,3.用于外伤出血。
鱼腥草
辛,微寒,肺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肺肝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1.咽喉肿痛2。疮痈肿痛,泻痢腹痛,脘腹疼痛。
*朱砂根
苦辛凉,肺大肠
清热解毒,利咽,散瘀止痛
1.用于咽喉肿痛,2.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木蝴蝶(千层纸)
苦甘凉,肺肝胃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1.用于咽痛肿痛,2.用于肝胃气痛。
土牛膝
苦酸,平,肺肝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通淋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表格总结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藁本
辛温,膀胱肝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白芷
辛,温,肺胃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
细辛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肺)
祛风解表,宣通鼻窍,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肺热呕吐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4、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肺胃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1、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2、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3、用于痈肿疮疡
竹叶
甘、辛、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一」必考点,这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中药与方剂1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甘味2收敛固涩,生津、安蛔酸味3渗湿利水淡味4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相须5性能有某种共性,一主一辅,辅药增强主药的疗效相使6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人参恶莱菔子)相恶7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乌头反半夏)相反8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9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消除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10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使药中药化学11红外光谱(IR):测定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紫外光谱(UV):测定共轭体系化合物。
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核磁共振(NMR):提供不同氢原子情况生物碱12主要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生物活性:苦参总生物碱具有利尿消肿、抗肿瘤等作用注意事项:苦参碱可导致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苦参13生物活性:小檗碱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连14主要成分:以延胡索乙素进行含量测定生物活性:延胡索乙素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延胡索15主要成分: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和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防己16主要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二萜类生物碱)久煎意义:双酯型生物碱毒性大,加热生成酯键水解毒性降低生物活性:具有镇痛、消炎、麻醉、降压等作用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川乌17主要成分:莨菪烷类生物碱不良反应:中毒机制主要为M-胆碱反应洋金花18主要成分:莨菪碱生物活性:松弛平滑肌,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注意事项:心脏病患者及孕妇忌用天仙子19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生物活性:马钱子碱有镇痛作用马钱子20主要成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生物活性:抗肿瘤活性不良反应:具有肝、肾毒性和胚胎毒性千里光21生物活性: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等活性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等雷公藤糖和苷类化合物22苦杏仁:水解得到的苯甲醛有特殊香味,可鉴别苦杏仁苷桃仁:《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郁李仁:《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含氰苷的中药醌类化合物26萘醌:代表药物紫草菲醌:代表药物丹参蒽醌:代表药物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芦荟分类27生物活性:产生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番泻苷类大黄28《中国药典》以大黄素、虎杖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虎杖29生物活性: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润肠通便何首乌30《中国药典》以大黄酚、橙黄决明素为指标成分进行测定生物活性:决明子对视神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决明子31《中国药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羟基萘醌总含量生物活性: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活性紫草香豆素32前胡、秦皮、补骨脂、肿节风代表药物33主要成分:七叶内酯、七叶苷、秦皮素生物活性:强大的抑菌作用秦皮木脂素34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代表药物35主要成分:挥发油、木脂素类和黄酮类注意事项:含有马兜铃酸I,有明显的肝肾毒性细辛黄酮类化合物36《中国药典》以黄芩苷进行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黄芩37主要成分:主要含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等异黄酮生物活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葛根38《中国药典》以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进行性状鉴定和含量测定生物活性: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银杏叶39主要成分:芦丁芦丁有邻二酚羟基易氧化,提取时常加硼砂以保护酚羟基槐花40《中国药典》以杜鹃素为指标进行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生物活性:杜鹃素是祛痰的有效成分满山红萜类分类41单萜植物挥发油主要成分之一单环单萜:代表化合物薄荷醇,是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双环单萜:代表化合物龙脑即冰片,具升华性环烯醚萜:易被酸水解,氧化显深色。
地黄、玄参炮制过程变黑的原因单萜萜类常用中药42主要成分:含有多种二萜内酯类生物活性:穿心莲内酯为抗炎的主要成分,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菌痢、肠胃炎、咽喉炎、感冒发热等(类抗生素作用)穿心莲43主要成分:倍半萜内酯化合物,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44主要成分: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如龙胆苦苷龙胆挥发油45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混溶特性挥发油常用中药46主要成分: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薄荷醇是其质量优劣主要依据薄荷47主要成分:主含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莪术挥发油的主要有效成分生物活性:莪术油有一定的抗菌、抗癌活性莪术48《中国药典》以桉油精为指标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艾叶49《中国药典》以桂皮醛为指标成分肉桂皂苷类化合物50性状:对粘膜有刺激性;三萜皂苷显酸性;甾体皂苷显中性发泡性: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溶血性:中药注射液必须考察溶血性性质含三萜皂苷的常用中药51三七、黄芪、柴胡、商陆、合欢皮、人参、甘草代表药物52人参皂苷二醇型(A型,四环三萜的达玛烷型)人参皂苷三醇型(B型,四环三萜的达玛烷型)齐墩果酸型(C型,五环三萜)人参53主要成分:三萜皂苷(大多数为达玛烷型)三七54主要成分:甘草皂苷,又称为甘草酸《中国药典》将甘草酸和甘草苷(黄酮苷)定为质量控制成分甘草皂苷和甘草次酸都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活性,用于治疗胃溃疡甘草55主要成分:三萜皂苷柴胡56主要成分:黄芪甲苷黄芪含甾体皂苷的常用中药57麦冬、知母代表药物强心苷58甲型强心苷: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称强心甾烯类乙型强心苷: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称海葱甾二烯类或蟾蜍甾二烯类分类59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他苷的重要特征特征60主要成分:甲型强心苷香加皮罗布麻叶61胆酸和胆红素为质量控制成分,去氧胆酸是其解痉的有效成分牛黄62熊去氧胆酸是熊胆的特征性成分和镇痉的主要有效成分熊胆63主要成分:麝香酮(L-3-甲基十五环酮)生物活性:对冠心病有与硝酸甘油同样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麝香64斑蝥中斑蝥素具有抗癌作用斑蝥65有较强的肾脏毒性马兜铃酸66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金银花67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当归68主要有效成分为鞣质五倍子中药炮制炒黄69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
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牛蒡子70【炮制方法】文火炒至深黄色,有爆鸣声,并有香辣气逸出。
【炮制作用】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易于粉碎和煎出。
还可杀酶保苷。
芥子71【炮制方法】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完全爆花者占80%以上。
【炮制作用】炒后体泡,易煎出有效成分,走散力强。
王不留行72【炮制作用】生升熟降生品能长于涌吐风痰。
炒后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莱菔子73【炮制方法】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毒蛋白)。
【炮制作用】毒蛋白毒性成分,经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
苍耳子炒焦74【炮制作用】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炒山楂--消食化积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炒焦后一般均能增强止泻作用)山楂炭--具有止血(炭药共性)、止泻的功效山楂75【炮制作用】炒黄或炒焦后,缓和苦寒之性,避免伤胃炒炭后具有止血作用栀子76【炮制方法】中火炒至棕褐色【炮制作用】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蒲黄77【炮制作用】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荆芥麸炒法78【炮制作用】麸炒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枳壳79炒苍术--辛味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作用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苍术米炒法80【炮制作用】米炒后,毒性降低,矫臭矫味,可内服。
斑蝥素有强烈的刺激性,84℃开始升华,米炒时锅温正适合于斑蝥素升华斑蝥土炒法81【炮制作用】增强补脾止泻之力白术砂炒法82【炮制方法】砂烫至棕褐色或深棕色,鼓起,内部红褐色,起小泡【炮制作用】毒性降低,酥脆易粉碎,可供内服马钱子83【炮制方法】砂炒,撞去毛【炮制作用】砂炒后,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骨碎补滑石粉炒84【炮制作用】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多入丸散水蛭蛤粉炒85【炮制方法】炒至鼓起呈类圆球形,内无溏心【炮制作用】降低了滋腻之性;质变酥脆,利于粉碎,矫正了不良气味蛤粉炒益肺润燥;蒲黄炒止血安络阿胶炙法86酒大黄:缓和苦寒泻下,引药上行熟大黄:缓和泻下,增强活血祛瘀(黄酒,隔水炖或蒸至内外焦黑色)醋大黄:减弱泻下作用,消积化瘀大黄清宁片:泻下作用极缓,适用于老年便秘、体弱及久病患者(黄酒,熟蜜)87姜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萸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黄连88酒白芍:酸寒之性降低,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最强土白芍: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白芍89酒川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川芎醋炙法90先炒药后喷醋:适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如乳香、没药、五灵脂91【炮制作用】延胡索镇痛有效成分为生物碱,醋制可提高生物碱煎出率延胡索92【炮制作用】生品胃刺激强,醋炙后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便于粉碎乳香93【炮制作用】醋炙香附:引药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四制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米醋、黄酒、生姜食盐)酒炙香附:能增强通经脉的作用炒炭:产生止血作用,治妇女崩漏不止香附94【炮制作用】醋炙后升散之性缓和,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鳖血炙:填阴滋血,抑制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柴胡盐炙法95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如杜仲、小茴香2、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如补骨脂3、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如知母、黄柏作用96先炒药后加盐水:适用于含黏液质较多药物,如车前子97盐炙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杜仲98盐炙:引药入肾,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肾阴、退虚热作用酒炙: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可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黄柏99引药下行,并能增强泻热作用,利尿而不伤阴泽泻姜炙法100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竹茹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可消减其咽喉刺激性作用蜜炙法101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款冬花、枇杷叶(除去绒毛)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等3、缓和药性:如麻黄蜜炙后可缓和其发汗作用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可缓和苦寒之性,减少呕吐的副作用。
102先炒药后加蜜:适合药物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如百合103麻黄绒:辛散发汗缓和。
适用于老人、幼儿及体虚风寒外感蜜麻黄:辛散缓和,宣肺止咳增强。
用于表邪较轻,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蜜炙麻黄绒:辛散力大大缓和,用于表邪已解,咳喘未愈的老幼及体虚患者麻黄油炙法104【炮制方法】取羊脂油,加入淫羊藿丝,文火炒至油脂吸尽,均匀有光泽。
【炮制作用】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性由寒转温,有促进性功能作用淫羊藿明煅法105【炮制方法】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中途不得停火和搅拌,搅拌后堵塞了水通路,凉后易形成“僵块”【炮制作用】寒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止血化腐作用白矾106【炮制方法】武火煅红,投入醋液,煅淬至黑褐色,光泽消失,质地酥脆【炮制作用】散瘀止痛作用增强;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加工,利于煎出自然铜107【炮制作用】经煅淬水飞后,质地纯洁细腻,消除了颗粒的刺激性,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