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志,知史做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史明志,知史做人

发表时间:2012-09-10T16:52:27.3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1月总第115期供稿作者:牟俐俐姚宝兰[导读]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牟俐俐姚宝兰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

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一、发挥插图的功能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辩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的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二、分小组进行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要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在讲解四大发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的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里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三、加强历史人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历史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来对历史人物进行教学。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思维也随着活跃起来,课堂气氛高涨。这也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一种具体体现。

历史本身是生动具体的,当教师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历史语言进行人物教学时,历史场面得以再现,人物风采得以展示。例如在讲授唐太宗这一人物时,可补充《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实:有一次魏征上朝时与太宗争吵,唐太宗回宫后大怒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老。”长孙皇后问想杀谁?太宗答是魏征。皇后回内室换朝服拜于堂前。太宗讶问何故,皇后道:“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魏征忠直正说明了陛下是明主,我怎能不贺呢?”太宗转怒为喜。这段史实展现了魏征的忠厚刚直、长孙皇后的聪颖贤惠、唐太宗的明睿通达。学生听后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加强历史人物教学,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心灵,与他们的心灵对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让学生生发了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去做一个爱家、爱校、爱国的人,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史明志,知史做人”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艰巨任务,不能仅让学生去背历史题得高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明事理,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史为今用。更好地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自我约束、自我奋斗的基础,遇到事情会处理,这样就达到了我们教授历史课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